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业务竞争下的中国移动转型战略

全业务竞争下的中国移动转型战略

全业务竞争下的中国移动转型战略
全业务竞争下的中国移动转型战略

国家电产品不但质量性能可与洋货媲美,价格也有很大竞争力。此时,服务的质量就会成为消费者选择同质产品的一个依据。据了解科龙电器每年用于维修的费用达3亿元人民币,海尔每年用于售后服务过度,已违背了产业价值的有效性法则,违背了微利行业的生存基础,成为企业一个很大的包袱。因此,当前的家电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要立足本国、本地区和企业自身条件,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满意实在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服务,切不可对售后服务形成攀比。

(四)品牌生命的延伸

1、品牌延伸的前提。在一个行业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要进行品牌延伸,走产品多元化道路必须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性。根据蓝切斯特市场安全法则,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1.7%,则可以视为安全地位。而目前国内家电企业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很少。

2、品牌延伸的原则

(1)符合核心价值。一个成功的品牌

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一般来说,若这一

核心价值能包容延伸产品且产品属性不

相冲突,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品牌延伸。例

如,三星、LG等消费数码巨头纷纷加大了

对IT、通讯产品、数字电视等数码消费类

产品市场领域的投入。

(2)产品的关联性。产品的关联性是

指延伸产品与原有产品属性具有相关性。

在这方面,我国家电业有过惨痛教训。如

被称为中国第一家电品牌的海尔,就曾涉

足过生物制药领域及油漆领域,最终都是

“昙花一现”。

3、品牌延伸的策略

(1)品牌虚化策略。在品牌的发展过

程中,不能将品牌等于某一具体的产品,

而应将品牌虚化,让其代表一种文化、一

种生活方式,才能兼容更多的产品。例如,

德国西门子品牌传递给消费者更多的是

对德国产品质量的信任。因而,西门子的

产品顺利覆盖了从火车、发电机、医疗设

备。照明设备等等的广大领域。

(2)副品牌策略。为避免品牌延伸时

受众认识模糊,甚至产生一损俱损的“株

连反应”,副品牌策略应运而生。多个副品

牌之间既共享一个品牌的影响,彼此又有

所区别。例如海尔集团的雪王子、冰王子、

美王子、小王子、小小王子等多个系列的

品牌。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法)让·诺尔·卡菲勒.战略性品牌管

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2]庞亚辉,叶秉喜.家电业噩梦[J].智

囊,2003,17(11):18-23.

[3]屈云波.品牌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常见

问题[J].山东饲料,2003(11):47-49.

[4]郭立新.点击中国家电业“关键词”

[J].销售与市场,2002(9):20-21.

[5]曾朝辉.品牌延伸成就利润增长[J].

科技智囊,2003(5):80-99.

提要近年来,中国移动虽然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是未来中国移动如何延续过去的辉煌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业务竞争下的“三国演义”,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内电信市场的放开,都要求中国移动实施前瞻式的转型和业务创新战略,从而继续保持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中国移动;战略转型;创新;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日趋同质化,这种同质化将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且利润随之平均化。对中国移动来说,过去几年获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随着国内电信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电信重组导致的竞争加剧,给中国移动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移动的转型战略,就是根据电信行业

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变化(语音收入下降、

技术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

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对业务、网络、管

理、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各方面进行根本性转

变,业务转型是先导,网络转型是基础,管理和

组织机构转型是保障,由移动通信专家转型为

移动信息专家。

一、中国移动的发展现状与转型背景分析

(表1)

从工信部公布的2008年6月电信业主要

指标看,6月份电信累计收入同比增长9.2%,

低于我国上半年GDP的增长,上半年除移动

电话用户正增长外,其余固定电话等用户都是

负增长。从中国移动2008年中报看,移动在近

年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业务继续快速发展,用

户规模已经突破4亿,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

长17.9%,增值业务收入占收入比重上升为

27%,经营业绩显著。(表2)

从国内电信运营的格局来看,电信重组

后,国内电信市场已由“中国移动一家独大”,

演变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

“三国演义”,三家都具备全业务运营的资格,

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电信市场正在走向成

熟,电信高增长时代将逐渐成为过去。

2008年电信重组后,行业主管机构针对主

导运营商的非对称管制开始提上日程,非对称

管制措施可能涉及市场份额限制、单向号码可

携带、全业务运营实施步骤、非对称资费监管、

互联结算政策等方面。这势必对中国移动在实

际业务经营中形成政策上的层层约束,减弱中

国移动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新组建的联通

公司和电信公司则因为业务、品牌整合成为全

业务运营商,中国移动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

全业务竞争下的中国移动转型战略

□文/刘宝进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分析资料

电信业务收入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固定电话用户合计城市电话用户住宅电话用户农村电话用户住宅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合计

亿元亿元万户万户万户万户万户万户

本年本月止累计到达3987.91136.435632.124164.016397.011468.110229.360075.7

比上年同期累计(±%)9.29.9

比上年末

新增

-931.6

-695.7-591.2-235.9-303.85345.1

表12008年6月电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单位数据来源:中国移动2008年中报推介材料

表2200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总体运营情况

用户总数(万户)

营运收入(人民币亿元)EBITDA (人民币亿元)EBITDA 利润率(%)净利润(人民币亿元)

净利润率(%)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元)2007年上半年33237.81665.8898.1453.9379.07

22.8

1.90

2008年上半年41458.91964.61043.6153.1548.4927.9

2.74

变化

24.7%17.9%16.2%-0.8个百分点44.7%5.1个百分点44.2%

图1中国移动转型方向演进示意图

电信运营商

固网与移动融合业务,全业务运营

尚未有效开展,面临固网弱势

传统通信业务

占比最大,增长趋缓

应用服务,综合信

息服务提供商

开始进入,起步发展

信息服务整合,综合服务提供商开始产品使用,末形成有效产品

竞争环境,原固网运营商通过重新组合,可以实行更加自由的业务捆绑(如固话、宽带、移动等)政策,这必将对中国移动已有的中高端用户市场、集团客户市场和新用户市场形成较大冲击,而承担发展不成熟的TD 技术更给移动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移动现有转型战略与业务创新评价

2006年前后,中国移动提出了“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战略”,从“移动通信专家”到“移动信息专家”的定位转变,是中国移动面对新环境的战略转型。2008年6月,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7%,中国移动的转型和业务创新战略初见成效。

近年来,新增用户、新增话务量以及新

业务是中国移动业绩发展的三大驱动力。从2007年年报看,大部分业绩还是来源于传统的语音业务收入和农

村市场的开发。从趋势来看,随着市场的阶段性饱和及话费的降低,中国移动前两者的增长速度、幅度将逐渐放缓。按照国际上其他先进运营商的经验,增值业务收入占收入比重达到20%以后,新业务增长会越来越难。综合中国移动的现有转型和业务创新战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改善:

第一,全业务运营下转型方向上的缺位。根据国外通信行业的发展方向,电信行业在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固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可以为单一客户,提供各种状态下的无逢接入的通信业务,即

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二是在业务领域上,除传统的电信业务外,还向客户提供包括IT 咨询、网络规划、实时监控,网络安全、资源管理、

IT 应用服务等完整、全面的信息通信服务,可以根据客户的整

体信息化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三是在业务的内容上,除传统电信网业务外,还提供互联网基础上的内容、娱乐、互动、应用、商务及交易等业务,成为电信网与互联网信息的集成者———综合信息提供商。

中国移动在实施自己的转型战略时,目前的新业务大多是基于移动网络的增值业务,例如短信、

彩铃、WAP 等,虽然手机音乐、手机报和飞信等业务涉及了互联网信息的融合,但是新业务的构成和收入贡献还不够成熟。在IT 服务和固网、移动网络融合方面的业务还显不足。集团业务和行业应用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目前移动尚未在这一领域形成突破。虽然集团业务和行业应用产品已经引起了中国移

动的重视,但有待进一步结合行业特性,开发具有针对性、具有良好适用性的产品。中国移动在电信转型三个演进方向上,新业务开拓不足。

(图1)第二,新业务竞争范围扩大,对竞争对手重视不够。

中国移动现在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是电信和联通。如果要想成为移动信息专家,顺利转型,进入互联网行业,则其竞争对手就扩展到QQ 、

MSN 、SKYPE 、GOOGLE 、微软、雅虎等互联网运营商,如果想掌控内容,则现在的SP

和CP 也会逐渐成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与互联网和娱乐产业交汇融合,中国移动转型应该面向通信业、媒体、互联网业、娱乐业、金融业等众多产业的交汇融合上。目前,

中国移动对竞争对手的认识还明显不足,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展策略及清晰的思路,就有沦为通道提供者的可能。

第三,业务与需求之间未能有效衔接。长期建立的规模经营战略,使得业务与客户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断层。

客户对增值业务存在共性需求,如人性化终端操作界面、合理透明的

价格资费、

有价值的信息和应用、稳定的功能及质量保证、

能接受的响应速度、优质服务和权益保护等。只有满足这些共性需求,增值业务才可能取得规模性的大发展。

在业务投入商用时,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即使有一些亮点和满足个性需求的东西,也会造成“只开花

不结果”的现象。

第四,对新业务的市场细分存在缺陷。新形势下,为满足顾客需求的变化,需要以市场

为导向,针对新业务对市场重新进行细分,弥

补原有市场细分的缺陷。中国移动的品牌设计

中还存在着不足,从“全球通”流失的中端用

户、从校园中走出的“动感地带”用户,都难以找到他们的品牌归属。(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品牌与客户细分不很对应,相应客户的区别主要从资费上区隔,服务特征差别不大,对新业务和转型业务来说,需要对客户重新进行细分,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第五,手机终端与业务匹配存在障碍。增值业务的使用与终端适配密切相关,只有解决终端适配问题,才能方便用户体验和操作,体验用户才可能发展成忠诚客户。实践证明,终端不适配或适配不畅也是影响增值业务规模

图2移动业务市场细分

高端用户中等客户群低端客户群

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

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六,互联网运营模式不熟悉,人才缺乏。互联网业务与传统业务在商务模式上有很大差别,如互联网搜索类业务,不向用户收取信息费,采用广告竞价排名的先后收费。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运营还不太擅长,没有相应的人才队伍,缺乏运营经验,对移动进入互联网是个巨大挑战。

第七,管理与人员素质跟不上新业务的需要。管理距离市场远,跟不上市场变化,产品自主创新效率低。中国移动缺乏原始创新,缺乏真正的内容核心优势。

第八,新产品开发和运营平台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移动各级公司没有针对新产品开发和运营的规范流程与机制,缺乏对新业务上市后的跟进评价机制。产品的丰富给网络、技术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能做到平台统一管理,新产品评测不准确,很难形成新产品的培养和退出体系。

第九,网络对新业务支撑不到位。TD技术的不成熟,使得移动还无法具备向客户提供较高传输速率的带宽和网络能力,大数据流量的增值业务发展仍然十分困难。GPRS落后CDMA发展。

三、对中国移动转型与创新的建议

对中国移动来说,如何进行转型和业务创新,需要从国内外优秀电信运营商的转型经验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发展。在提出转型与创新建议之前,我们先总结一下国外运营商的转型经验。

(一)英国电信和德国电信的转型经验

第一,提供面向用户的全方位的固话、移动融合业务,让用户仅使用单个设备就可在固定与移动网络间无缝切换,提供比单独的固定或者移动更优质的通信服务。

第二,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整合的技术和平台,拓宽服务内容。

第三,在内部资源配置上,按客户群划分的结构取代按业务划分的结构,按普通住宅客户、中小商业客户、公司客户和公共部门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打包的解决方案。

第四,在网络部署上,满足用户综合信息通信服务的需求;消除现有的多重服务网络的重叠,改进产品与服务投放市场速度;改善运营维护效率。

(二)对中国移动战略转型的建议。中国移动的战略转型和其他电信运营商转型一样,需要根据电信行业发展趋势、电信技术变革、顾客需求变化、竞争重组等经营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公司各个部分的根本性变革。从业务上、网络上、管理和组织机构上及其他资源配置上进行转型。业务转型是

先导,需要从通信产品向数据和多媒体产品转

型;网络是基础,需要向下一代网络转变,不断

提高数据量和传输速度的改善,不再仅作为传

输,还要为向不同业务和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

开发提供支持;从管理和组织结构、资源配置

上,做好转型的保障工作,与转型相适应,建立

与原来业务不同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资源

配置体系,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适应

新业务的需要,适应转型的需要。中国移动需

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转型:

1、业务上,从通信向信息转型。业务转型

要面向信息化大方向,实现业务从“通信”向

“信息”的转型。据互联网调查报告,个人信息

应用的需求会集中在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工

作学习、便捷应用等方面。同时,随着社会信息

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信息化需求也在越来越

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旺盛,并将以每年

20%的速度增长。

中国移动需要从语音业务出发,顺应技术

发展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逐渐向个人和企业的

信息化业务进军,依托移动网络的转型和带宽

的增加与升级,完成新业务的确立和转型。多

媒体、无线互联网以及涉及金融、娱乐、生活等

多个领域的多种业务结构必将极大地促进新

业务的开发和公司的战略转型。同时,中国移

动应该以“用户为中心”,把服务的理念融合到

业务设计、业务提供、业务推广的全过程中。在

业务设计时,充分研究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业

务主体,把用户的需求作为业务开发评判的标

准;在业务提供时建立综合服务观念,改变过

去只提供单一业务的习惯,而是对同一客户提

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服务;在业务推

广时,增加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

使客户对新业务的使用放心,提高客户的评价

和体验效果。

2、网络上,向3G迈进,平滑过渡,为新业

务做好支撑。中国移动应积极做好网络向第三

代发展的准备。新的移动网络,应该可以面对

不同客户、不同区域、不同解决方案,提供统一

的网络支持。改变过去不同业务使用不同网络

和平台的模式,建立一个开放的横向结构的综

合业务平台。对所有业务实施统一配置、统一

认证计费、统一安全管理、统一用户数据和统

一内容管理。移动与宽带的融合呈现出两大发

展方向,即移动宽带化和宽带移动化。随着移

动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如广播技术、

流媒体技术、家电控制技术、手机终端感应技

术等,对中国移动来说,新的业务和服务应用

领域大幅扩展,这就对移动网络的宽带化提出

了转型要求,需要为新的数据业务提供质量和

安全保证。在强大的移动网络支撑下,移动终

端将成为一个具有通信、娱乐、互动、商务等功

能的设备,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网”、“人

与机器”的沟通与交流。

3、管理上,精确管理做好转型。中国移动

应该建立与转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在绩效考

核测评上,不断优化调整公司各部门的行为,

使各部门发展与转型目标相一致。在组织文化

上确立转型和业务创新的氛围,制定切实可行

的新业务发展目标,对新的业务予以支持和资

源配置,促进转型和业务创新的发展。

同时,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中国移动应该

实行精确式管理,开发新的服务市场不同于开

发传统通信市场。新业务一般都是针对特定的

消费群体,需求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和多样化

等特征。因此,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用户的需求

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新业务的提供有时是面向

特定消费区域和特定消费群体,比如手机股票

交易系统。因此,客户需求洞察和目标市场的

准确定位在中国移动新型业务拓展过程中非

常关键。转型过程中,需要对客户的消费行为

特点进行精密分析,定位有价值的潜在客户,

然后把产品、服务、品牌、价格与目标市场精确

对接,与目标客户需求全面契合,成功启动市

场和新业务的开展。通过分析比较和精确管

理,重点业务可以重点发展,而不具有希望的

业务可以逐渐淘汰。对于存量市场的挖掘,移

动需要对已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减少那些不

必需的投入,对业务的投入回报和发展前景精

确计算,量化评估,对重点区域、重点业务和重

点客户进行资源投入;对于增量市场的开发,

需要依据新型业务的特性和顾客的需求特点,

准确筹划,进行相关资源的配置投入。同时,后

台资源的支撑必须及时、准确、有力,不能影响

前端业务开展。

4、从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与转型相适

应。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移

动主要关注两个方向:一是以市场为中心,提

供良好服务;二是要顺应信息化大方向,拓展

新业务。与转型相适应,中国移动需要对现有

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作出相应的调整;同

时,在资源配置上要做出和新业务属性相适应

的后台支撑和资源配置。中国移动应该根据客

户的区别进行组织划分,按照大型集团客户、

中小企业客户、商务个人客户、高价值个人客

户、普通个人客户等进行销售及服务资源的分

配,设置不同的客户经理和业务开发平台。加

强对新业务的平台管理,建立与新业务属性相

适应的管理方式,根据客户细分设置产品经理

和客服人员,更快响应客户的需求、更好地为

客户提供服务。新的业务具有新颖、市场反应

要求快等特点。因此,无论是前端、后端,还是

管控,企业员工都需要改变传统观念,从“客户

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入手规划和安排自身工

作,组成一支快速、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的人

才队伍,为客户提供优质完整的服务。

全球权威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近日公布一年一度的“亚洲200家最受尊敬企业调查”结果,海尔、五粮液、招商银行等十家企业当选最受尊敬的“中国十大企业”。中国传统白酒行业入选,是这次调查的一大亮点。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了。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五粮液正是抓住这一点,走国际化路线取得了成功。

通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世界见证

了中国的大国崛起。国学热也在世界各地兴起,这也是中国企业利用中国元素打造强势品牌的绝好时机。长久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震撼全球,可是在国际市场上也只是个制造大国,全世界都充斥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却鲜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自主品牌很难摆脱品牌的魔咒,低端的品牌天花板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元素。这是一个发展阶段,国别与品牌之间的关联度很高。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高端品牌的出品的确没有有力的平台,其次还有产品是具有原产地属性的品种。如法国的香水、德国的汽车。中国品牌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主要途径:第一,立足国内市场,做大作强之后,再曲线出国。第二,直接介入国际市场。无论是哪条途径,中国元素的应用都可以提升中国品牌的效果,鉴于国内兴起的国学热,回归传统价值观,中国元素能够与这股趋势相辅相成,而国际市场上,运用东方元素、中国文化在亚洲、欧美市场都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实这种做法由来已久,相信大家对15年前由周润发出演的“百年润发”的洗发水广告还记忆犹新吧?“百年润发”的产品定位,由“何首乌发”延伸出的“植物养发”产品概念,包括富含各种植物性养护元素。其核心价值顺应了消费者崇尚天然,相信植物的生活观念,这种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生活观念相吻合,在当时洗发水市场几乎都是化学合成品的行业状况下,“百年润发”的植物属性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都非常乐观。

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主要靠出口、投资

和内需。这三个因素之中,又以内需的拉动力

最弱。劳动合同法改革,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中

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部分投资正在向成本

更低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转移,但大部分外

资还是表示会一如既往的扩大对华投资,其中

很大因素是中国国内的巨大消费潜力。如何在

国内市场与国际公司竞争,是民族企业面临的

挑战,将中国元素融入产品将是一条捷径,而

且与大环境相吻合,这是个最佳时点。

品牌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元素添

加到品牌当中不是指简单的添加,而是让产品

体现出东方文化的精髓。文化是根基。中国人

几十年以前穿的“飞跃”球鞋,在中国市场一直

是低端球鞋定位,但经过法国人打造后,在欧

洲市场卖到一双几十欧元。他们就是将“飞跃”

与少林武僧联系在一起,赋予其中国元素的文

化内涵。外资利用中国元素取得了巨大的成

功,而我们自己的本土品牌大部分却都笼罩在

低端定位的自主品牌魔咒下,企业为摆脱低端

品牌天花板的制约甚至铤而走险,如最近上汽

出品的荣威550,作为一个国产产品,一则洋

味十足的荣威550广告就惹来很多非议,如果

不是业内人士,一般观众很难分清这个派头十

足的品牌是本土的还是舶来品。虽然不能简单

地指责上汽激进的营销手段,因为根据AC-尼

尔森的数据,荣威品牌认知度是所有汽车品牌

中知名度提升幅度最大的品牌之一。这大概也

与汽车产品自身的原产地属性有关,毕竟中国

的汽车市场还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想要在

这个阶段推出高端产品也没有立足点,但是产

业升级是必然的,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也是全世

界一致看好的,在这种期许之下,强调产品自

身的中国背景也将越来越可行。

国内市场已经显示出消费者对中国热的

关注,回归传统价值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

势。目前,市场上最贵的牙膏——

—云南白药牙

膏,就是仰仗着云南白药,这个驰名世界的中

成药背景;饮料市场上王老吉凉茶,也是卖得

如火如荼。凉茶是传统的广东、广西地区的由

中草药熬制的,具有清热祛湿功效的“药茶”,

历史悠久,响应国学热的大趋势在中国市场上

占据主流地位也是自然的。

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有其自身的规律,品

牌建设是势必要完成的,建立强势品牌与中国

大国形象也是相辅相成。文化积淀,与其一味

洋化,不如更好地理解自身文化特点,以现代

化的方式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与产品融合,

提升东方文化的内涵,找到其与产品的切合

点,通过产品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价

值观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是有一席之地的,产

品传递出的生活方式,如回归自然、天然养生,

不也正和世界环保相吻合吗?利用中国元素打

造强势本土品牌不仅适用于国内市场,在立稳

国内市场走入国际市场时,有深厚历史文化积

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将产品与其他竞争对

手区隔开来的立足点,所谓:民族的,世界的。

依靠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走出一条独特的中

国企业国际化道路,将中国文化通过产品带给

全世界。(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利用中国元素打造强势品牌

□文/张宁馨

“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创新是一个企业由弱变强,由强变得更强的根本途径,中国移动应该以客户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环境和电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深化战略转型与业务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成为更加强大的信息服务提供商,为中国的通信事业在未来创造更大的辉煌。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

公司)

参考文献:

[1][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著.《转型》,

中信出版社,2005年.

[2]戴维.W.克雷文斯,奈杰尔F.皮尔西著.

《战略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张振辉.《动态环境下中国电信业竞争优

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4]M A R K ET-LED STR A TEG I C C H A N G E N i gel F.

Pi er cy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5]侯先荣,吴奕湖著.《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

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6]艾瑞咨询报告,w w w.i r esear https://www.doczj.com/doc/7219277905.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分

析-通信业运营状况,2008年.

[8]各运营商历年报告.2006年,2007年,2008

年.

[9]中国移动报告推介材料.2007年,2008中

期.

中国移动战略分析

一、解释下列概念 1.五步决策制定程序 ?确定问题与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 ?预测未来 ④选择方案做决策 ⑤实施决策,评价业绩与学习 2.管理会计的指导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2)行为性和技术性考虑 (3)不同目的用不同成本 3.成本归集 就是通过会计系统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 4.成本分派 成本分派是一个一般用语,包括:(1)将归集的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2)将归集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5.主要成本 是所有直接生产成本。 6.加工成本 是指直接材料成本之外的其他生产成本。加工成本反映了为把直接材料转换成产成品而发生的所有生产成本。 7.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如果.....那么”方法,用来帮助管理人员考察在达不到初始假设的数据,或者隐含假设发生变动时结果会受到何种影响。 8.成本库 单个间接成本项目的组合。成本库有宽有窄,宽的如工厂的所有成本,窄的如金属切割机的运作成本。成本库常常与成本分配基础协同组织。 9.成本系统 成本系统是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分派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的系统。包括分批成本系统和分步成本系统。 10.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是使用作业成本信息改进顾客满意度和获利能力的一种管理决策制定方法。 11.产量成本法 因为是变动成本法的一种极端形式,故也称为超变动成本法,在这种存货成本计算方法之下,只有直接材料可以计入存货成本,而其他所有成本在发生当期均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12.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是用来衡量由于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每单位人工小时数如何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函数。 13.经验曲线 是一个衡量价值链上各职能(如营销、分销等)中的单位成本如何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函数。 14.累积平均时间学习模式 在累积平均时间学习模式中,累积产量每增加一倍,每单位累积平均时间都以固定比例递减。 15.边际单位时间学习模式 在边际单位时间学习模式中,累积产量的每增加一倍,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都以固定比例递减。

套1-2018年中国移动千里眼产品培训认证第一期试卷(139份)

2018年中国移动千里眼产品培训认证试卷 省份: 姓名:电话:考试号: 一.选择题(含多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种途径无法获取下载到千里眼客户端?() A.千里眼官网B.APP STORE或应用商店 C.扫描设备包装盒上的二维码D.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 2、千里眼小微版使用用户类型包括(多选)() A.工程用户B.企业用户C.重点用户D.个人用户 3、千里眼自主品牌终端E1的分辨率最高支持() A.720P B.960P C.1080P D.4K 4、千里眼业务的受理模式为() A.BBOSS受理B.政企BOSS受理C.本省受理D.以上均不是 5、千里眼对明厨亮灶场景的市场规模估算最贴近的是哪一项(截至2017年底)?() A. 全国约有150万家餐饮机构B.全国约有2400万家餐饮机构 C.全国约有660万家餐饮机构D.全国约有80万家餐饮机构 6、以下千里眼终端型号最适合室外安装的是()。 A.A13 B.A12 C.A11 D.A10 7、千里眼作为中国移动视频监控全网标准化产品,在实际业务推广过程中,除进行单产品销售之外,还可以与那些产品进行联合推广?(多选)() A.与专线、宽带等管道类产品组合推广B.与物联网、流量类产品组合推广 C.为视频监控项目提供基础视频能力D.与其他全网产品如和对讲、云视讯等组合8、千里眼自主品牌终端A11支持的视频压缩标准为()‘ ’A.ASMA B.H.264 C.TS D.PS 9、千里眼售后服务内容包括(多选)() A.产品咨询B.使用故障C.定制需求D.保障需求 10、以下哪项操作不能当月立即生效() A.资源变更B.业务暂停C.资费变更 D.以上均是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1、千里眼本地存储SD卡最大可支持128G。() 12、千里眼工程版每次登入都需要修改密码。() 13、千里眼自主品牌终端A11支持物联卡和大市场卡。() 14、线上开通千里眼所产生的费用需要由集团客户统付,而非个付。() 15、千里眼仅面向企业机构服务,提供视频解决方案。() 16、“蓝天卫士”解决方案中的摄像头主要的挂载位置是在基站塔顶位置。() 17、客户经理填写申请表后可通过客服邮箱进行测试账号的申请。() 18、截至目前,千里眼现有自主品牌终端一共5款。() 19、千里眼客户端录像回放可按日期选择。() 20、千里眼支持与行业应用业务平台对接。() 三.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21、千里眼业务订购时资费的必填项为。

中国移动竞争分析

辽宁科技大学《竞争者市场分析》课程论文 中国移动公司竞争者分析报告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学期:2013—2014(一) 专业年级:市场营销2010.1 姓名:杨明亮 任课教师:李学东 成绩:

摘要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两家寡头运营商,各具优势。它们在多方面展开博弈,试图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制定最合适自己的竞争策略,从而成为市场的赢家。根据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际情况,本论文主要分析了现有竞争者分析、潜在竞争者分析、替代品、产业融合、3G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满足客户需求角度得出结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态势处于一个逐步开放并逐步趋向激烈的阶段,国产移动电话生产仍然很难走出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移动通信;竞争;客户需求

1移动通信市场竞争 1.1现有的竞争者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有两家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脱胎于中国电信,经营业务的时间较长,在市场占有、技术储备、资本积累和网络覆盖方面都有着领先的优势,占有了71.7%的用户市场份额;而联通作为竞争者,虽然在运行机制和政策上享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基础相对薄弱,市场占有率较低,仅为28.3%。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这两大移动运营商在不断运用新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用户和提高服务水平,抢占新市场的高端用户群。为了适应整个世界移动通信的技术升级,中国移动自2001年7月9日开始在全国16个省(市)的25个城市投入2.5代的GPRS试商用,同时二期工程也在8月份开始建设并准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面运营,为向3G过渡铺平道路。而中国联通也在1999年获得国务院批准统一负责我国CDMA网络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CDMA网络建设和运营风险存有疑虑,出于对香港上市的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的考虑,中国联通成立了子公司--联通新时空来进行CDMA的网络建设,然后再由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和新时空签署"CDMA租赁网络容量协议",支付14.7亿元租用其网络运营。目前该网络已经投入了商用试运行,并和美国Sprint、加拿大的Bell Mobility、日本的KDDI、澳大利亚电信、墨西哥电信、委内瑞拉电信、关岛电信、和记电信、新西兰电信、巴西电信、韩国SK、LG等12家著名的移动运营商签署了CDMA网络漫游的谅解备忘录。 1.2潜在竞争者 我国移动通信的前景十分广阔,潜在市场巨大,移动通信又是目前电信行业中最具盈利能力的业务,因此,许多有实力的经营者都希望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新运营商。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测试规范 互联网 S U r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B-XXX-XXXX 中国移动统一D P I设备测 试规范 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U n i q u e D e e p P a c k e t I n c e p t i o n D e v i c e 版本号: 20X X-X-X发布20X X-X-X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测试要求,是进行测试时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识别功能测试、分析统计功能测试、控制功能测试、复用功能测试、物理接口测试、性能测试等。 本规范是统一DPI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本标准由中移技﹝2012﹞XXX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范围 本规范用于测试中国移动网内部署的统一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4测试环境 测试可在实验室或现网完成。 被测设备为: ?统一DPI设备(识别控制模块+分析统计模块) -配置支持监控10*10GE链路的线路接口 -配置支持相应的XDR输出的日志输出接口(建议10GE) -配置支持监控1*10G POS链路的线路接口 -配置Bypass设备(针对串接方式) 配合测试设备应包括: ?FTP服务器(至少一台,用于XDR/统计报表等数据的上传) ?数据合成服务器(针对PS侧场景) ?分光器 ?光模块、光纤等 5测试说明 本测试覆盖《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中所定义的五个场景的DPI设备测试,对于不同场景对应不同的测试例,具体见附件说明。 统一DPI设备分为串接设备和并接设备,对于LTE场景采用并接设备进行测试,对于互联网场景采用串接设备进行测试。 本测试主要采用统一DPI设备的10GE接口进行(除100GE接口、10G POS接口相关测试例)。 进行流量统计时,对于LTE场景,统计GTP隧道内层IP头开始的流量;对于互联网场景,统计从链路层开始的流量。 本测试规范中的IP地址、业务类型、流量配比等参数或配置仅供参考,测试中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6测试工具 下表中列出了测试使用的设备名称及配置,实际测试中可根据具体的测试项目选用相应设备。

中国移动个人与家庭市场的全业务运营研究_戴静

中国移动个人与家庭市场的全业务运营研究 戴静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工程师 姚柒零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工程师 摘要:从业务融合的角度对全业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得到了对移动运营商的启发和建议。然后依据外部竞争环境、中国移动自身发展状况,对全业务整体策略进行了总体定位,着重对个人家庭市场的全业务策略进行了差异化定位。最后对中国移动个人家庭市场在不同运营时期均作了详细分析与全业务运营策略的部署。 关键词:全业务运营,固定与移动融合 Abstract:Firstly,thisarticlediscussesthecon-ceptofall-servicebasedontheviewpointofser-viceconvergence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mobileoperators.Then,basedonthecompetitionenvironmentandthestatusofChinaMobile,theoverallstrategyofall-serviceareoriented,withdifferentialpersonalandhomemarketsbeingpositioned.Finally,theauthorsanalysesthepersonalandhomemobilemarketindifferentperiodsindetailthenputsforwardthearrangementsforall-serviceoperationdeploy-ment. KeyWords:All-Serviceoperation,FMC 一、全业务运营概述 1.全业务运营概念 全业务可从电信管制、业务属性及市场三个角度进行定义。全业务运营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是从管制视角带来的狭义全业务;一是从多业务领域与电信结合的广义全业务。具体表述可参照图1。 2.固定移动融合概念 在十年之前,固定移动融合(FMC)就被提出来,它被认为是最终的网络融合,提供无差别的移动和固定服务,移动电话提供像固定通信一样的增值服务,固定电话提供全球的移动性,而且可以在一个号码、一个帐单、一个服务 协议的条件下提供服务。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电信业将面对全球通信企业的挑战。中国的产业信息化也从根本上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电信业重组后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而中国联通则更加复杂,不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三大通信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已经从以前的电信主导宽带和固话,移动主导移动电话,联通主导基础网络,逐渐变为现在的多方位业务全面发展。电信开始推出3G手机移动电话,联通也推3G 以及融合以前的网通的宽带业务,移动则收购了铁通,也大摇大摆做起了宽带业务,并且收费也是相当便宜。 大体上,通信行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其差异: 一、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品牌购买和消费行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能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开拓力,还有强大的人心征服力,一旦消费者的心被征服,名牌就可以长久的占领市场。” 中国移动的这点就做得很到位,在移动这个大品牌下面又分了很多个小品牌,比如说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等等。而其中每一个品牌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动感地带的客户群主要是学生群体以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套餐花样百出,资费实惠;神州行针对的是大部分的老百姓,方便简单易行,计费简单可靠,每月消费不多;而全球通则是提供给高端客户,满足客户的一些比较高端的需求,比如出国或者经常出差之类的,通常情况下每月的话费都比较多。像动感地带找周杰伦代言,神州行葛优代言,对产品的形象定位就比较准确,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很深的固有印象,品牌也就比较成功了。还有联通旗下的品牌新势力啊,电信的天翼等等。 二、价格差异。 随着国内电信业竞争形式的变化,行业利润和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如何保持好的企业

中国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行业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行业竞争对手分 析报告 (名目) 第一章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行业进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二、分类 第二节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行业进展概况 一、全球行业进展简述 二、国内行业现状阐述 第三节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行业市场现状 一、市场概述 二、市场规模 第二章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行业内竞争对手分析 第一节行业整体企业分析 第二节要紧竞争对手分析 一、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二、诺基亚首信通信有限公司 三、富泰宏周密工业有限公司 四、达业(上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五、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六、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七、杭州摩托罗拉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八、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九、富士康周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 十、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十一、山东三星通信电子公司

十二、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杭州东信移动电话有限公司 十四、飞利浦桑达消费通信(深圳)有限公司十五、夏新电子有限公司 十六、杭州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十七、世成五金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 十八、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十九、华宝通讯(南京)有限公司 二十、东莞科泰电子有限公司 二十一、青岛乐金浪潮数字通信有限公司 二十二、深圳康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二十三、广东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二十四、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二十五、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随州分公司 二十六、华冠通讯(江苏)有限公司 二十七、北京松下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二十八、深圳托普国威电子有限公司 二十九、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三十、深圳市天时达移动通讯工业进展有限公司(一)企业差不多信息 (二)企业进展历史 (三)企业产量分析 (四)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效率分析 (七)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八)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九)用杜邦分析法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十)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移动全业务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增长 一、全业务竞争优劣势分析 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电信业面对电信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技术重大变革的唯一出路与最佳战略决策。无论是为了降低 个他网运营商传统利润区开展亮剑行动,利用全业务作为武器,阻挡手机用户流失,并发力集团客户市场,深入进行固网业务挖掘,打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1、中国移动在移动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觊觎的领域 2、中国移动个人用户群基础庞大、拥有最丰富的客户资源 3、移动网络及服务质量好,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业务口碑 4、雄厚的资金优势,可以采用资本用作的方式快速拓展全业务 5 6 1 2 3 4、中国移动在以固网为基础的家庭和集团客户资源方面与电信、联通存在着巨大差距。 5、中国移动和铁通的整合工作还在继续过程中,获取的固网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二、三个领域重点渗透,开展亮剑行动 重点推广以语音专线、数据专线和互联网业务为基础,捆绑综合V网、IMS等多种业务,切入固网的核心利润区,扩大业务影响力。 (一)专线领域 1、 2 3 4 1、通过语音直联方式,在集团客户内积极开展综合V网业务,利用手机、固话短号互拨,提高集团手机用户粘性,为下一步固话策反提前埋下伏笔。 2、利用TD8位信息机与铁通固话相结合,结合移动总机、PBX业务、IMS业务,在高价值、重点集团客户内大力发展语音策反工作,提高语音业务的市场份额。

3、面向服务类集团客户,如电力、金融、保险、交通、公安、公共事业等单位呼叫中心,加大公关力度,积极开展语音分流业务。 4、面向商业类集团客户,利用语音直联+400业务或TD信息机+400业务,进行产品组合营销,满足客户实际需求,拓展在商业类客户中的市场份额。 1、企 2 三、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2004-08-17 09:13:09 论文吕清华点击: 1924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全国通信运营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移动通信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必须详细的分析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确定出独特而完整的营销策略;同时继续积累客户资本,打造核心营销能力,以保证未来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结合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理论,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应具体如下: 1、产品/服务策略(product/service policy) 2、价格策略(price policy) 3、分销渠道策略(place policy) 4、促销策略(promotion policy) 关键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策略、客户资本、核心营销能力 Abstract:In today’s dynamic chaotic world of global tele petition, the market petition situation that China Mobile faces is more severe. For improving the petitiveness, China mobile must careful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sumers and the petitive marketing and determine the unique and intact marketing policise. At the same time,China mobile should continue to accumulate customer capital and core marketing capability in order to guarantee future enterprise lasting, healthy development.bining Philip.kolter’s marketing theory, the marketing polcy of China Mobile should be concrete as follows: 1、product/service policy 2、price policy 3、place policy 4、promotion policy Key words: China Mobile Marketing Policy Customer's Capital Core Marketing Capability 序言 经过近几年中国电信业连续的分割重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已经成为实力最为雄厚、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市场占有率居首位的运营商。伴随着全球移动通信需求的飞速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移动也加快了自身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不断推出新业务,创建新品牌;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吸引、留住用户,积累客户资本,打造核心营销能力,因此针对移动通信市场的营销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所指出:今天的电信业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但是许多尝试利用这些机会的公司正在遇到很大的挑战。一些公司在追寻新机会时,试图从它们已有的市场地位和业务组合中获取最大价值。另一些公司在集中优势创造强劲增长方面取得初步成功,并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这两类公司都发现,为了在激烈动荡的环境中取得成

中国移动新员工培训

中国移动新员工培训 篇一:移动公司新员工培训考试题 新员工考试题 一、填空题: 1、2008年5月,中国通信业迎来第四次重组。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成为通信行业的三大运营商。 2、中国移动的三大品牌是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 3、SP是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意思是服务提供商,又特指手机网络的服务和内容提供商。SP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负责根据用户的要求开发和提供适合手机用户使用的服务。从企业业务开展的角度来

看,目前SP可以分成三大类:门户型、专业型、专项型。 4、中央音乐平台(为用户提供音乐产品的体验和下载)四川站地址为:sc . 12530 . com ;新业务体验营销平台(用于数据业务体验、营销)地址为:;移动商店(用于数据业务自助订购)WAP 网站:;移动MM平台(为用户提供软件上传和下载的平台)地址为:; 二、选择题(单选): 1、中国移动的通信标准是(A) A、TD-SCDMA B、CDMA2000 C、WCDMA D、TD-CDMA 2、APRU值是指(A) A、二次批价收入/上次出帐月上网用户数;每人的月均消费 B、月度总计费时长//2) 每人的月均通话时长 C、与去年同期比较的值 D、(本年累计-去年同期)/ 去年同期 3、春季营销通常是(B),主要开展

年末客户回馈和春节返乡客户发展的营销活动; A、2月-7月 B、11月—3月 C、1月-3月 D、8月-12月 4、数据业务SA是指(C) A、内容提供商 B、服务提供商 C、移动数据业务销售代理商 三、选择题(多选): 1、乐山移动市场经营部的组织架构有哪些(B、D、E、F、G) A、网络优化中心 B、营销策划中心 C、网络维护中心 D、数据业务运营中心 E、业务支撑中心 F、渠道中心 G、客服中心 2、哪些属于中国移动数据业务(C、 D、E、F、G) A、神州行家园卡升级版 B、校讯通 C、计费彩铃 D、手机上网 E、短彩信 F、飞信 G、手机报 H、家庭宽带 3、营业厅作为四川移动直接面向客户的最为主要的窗口,具有(A、 B、C、D、E)等职能。

中国移动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一)五力模型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 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目前电信市场上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竞争。由于管制政策上仍然存在不对称,以及相关运营商的违规和恶性竞争,使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处在非常激烈的阶段。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一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经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重组,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大部分通信的主要业务,中国的通信行业,尤其是3G业务,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另一方面,入世后发达国家的电信通讯公司也将陆续进入中国,成为中国电信业的潜在进入者。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服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因此也将成为中国移动发展的一个潜在的有力的竞争对手。以上这些,将给中国移动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3.替代品的威胁 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手段,移动通信业务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完善的替代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未来诸如网络通信等通讯手段,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替代品,对现行的移动通信技术构成威胁。此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

信也很有可能成为替代品,从而使中国移动无用武之地。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由于中国政府的管制政策和中国特定的市场现状,供应商只能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公司选择,所以这种相对集中的买家格局决定了中国移动的主导地位,卖方侃价空间非常有限。 5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通信业务的逐步渗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消费者如今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有了初步的侃价能力,并且在逐步提高。 (二)SWOT分析 1.优势 (1)随着3G业务的扩大,中国移动的发展向各个经济领域渗透,各项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使移动用户逐渐摆脱了电话用户的单一角色,带给最终用户的是全新体验,带给整个移动通信业的则是产业格局的重新塑造。 (2)中国移动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产品体系,面向集团客户或行业客户较早的推出了完备的集团标准化产品和行业应用,并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使得移动公司在市场已占有一定份额,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

中国联通运行维护规程移动通信网络分册-核心网设备篇-数通设备

运行维护规程 移动通信网络分册 核心网设备篇——数通设备 (试行) 中国联通集团移动网络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通则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体系及职责界面 (3) 第一节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3) 第二节维护界面划分 (4) 第三章维护作业计划 (5) 第四章故障管理 (6) 第五章质量管理 (9) 第六章仪器仪表和备品备件管理 (9) 附录1:故障处理流程图 (11) 附录2:故障上报简要书面报告 (12) 附录3:故障上报表 (13) 附表1:故障统计月报表 (14) 附表2:数通设备作业计划大纲及执行记录表 (16)

第一章通则 第1条.中国联通移动网数通设备是中国联通移动网网元接入设备,由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成,完成移动网元的IP组网,保证网络安全性。 第2条.本篇适用于移动网中的所有相关数通设备。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体系及职责界面 第一节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3条.中国联通移动网络数通设备的维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总部统一领导下,各省分公司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移动网络数通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4条.总部运行维护部职责: 1. 负责组织制定数通设备的维护管理规程,监督各省落实维护规定的情况,对各省的维护工作给予指导。 2. 协调解决数通设备维护、故障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 负责组织数通设备的网络优化工作。 4. 负责制定数通设备网络组织、路由原则和全网业务的网络实施方案。 5. 负责数通设备的软件、硬件、资源管理等工作。 6. 组织制定全网数通设备的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及应急演练,指导各省 级分公司制定省内数通设备的应急方案。 7. 牵头组织各级维护人员的技术、业务交流与培训。 第5条.各省级分公司运行维护部门主要职责为: 1. 贯彻总部数通设备维护管理规程,根据本省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维 护管理实施细则,监督各地市分公司落实维护管理实施细则的的情况,对各地市的工作给予指导。 2. 负责省内数通设备的安全工作。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作者:马立威厦门希尔咨询顾问师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至此,电信业重组种种猜想终于尘埃落定。 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如何进行业务的融合、如何实现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摆在三大运营企业面前的难题。一时间,有关全业务运营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通信业站在世界通信舞台上的代言人。巨大的市场份额,超高的利润回报,不断扩张的冲动,都使得中国移动被高高捧起。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重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前人经验,结合管理学经典模型,积极探索中国移动备战全业务运营的思路,一做抛砖引玉! 一般来讲,对全业务运营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牌照,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一种是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我们所提的全业务是第一种解释。 1.SWOT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司选择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公司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的复杂的权衡的过程,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SWOT分析是进行这种权衡的重要工具。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模型提出者认为,战略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过程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主

中国移动营销策略分析

(一)中国移动目前营销策略优点有: 1、营销策略的系统性较强,表现在营销政策有着较强的主动性、连续性和对不同用户的营销政策平衡较好等; 2、较为注重社会公共关系管理,不惜大量运用赠机方式增强对重要党政机构的影响力,力图形成“示范效应”和“口碑效应”; 3、新业务渐成气候,如短信、动感地带、无线上网等既有很高的认知度,其收入份额也占据相对优势; 4、大量借助“外脑”,依托社会咨询机构、广告商来提高营销策划和管理水平; 5、较为注重市场情报的收集和对对手状况的准确掌握,在内部运营支撑系统上加大投资力度,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6、努力构建对中高端客户的战略性防御体系,力图通过服务差异化来提高中高端客户的忠诚度。 (二)中国移动营销策略的不足表现为: 1、业务推广受网络技术条件限制; 2、挽留中高端用户的措施更多地偏离通信本业,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巩固和发挥; 3、保持高利润率的愿望和良好的市场优越感可能会导致对其他竞争者(如中国联通)的战略性防御措施准备不足; 4、营销理念有待深化:现有的营销理念仍带有很强的“推销”色彩,交易营销而非关系营销的特点仍很突出; 5、营销对象有待细化,移动运营商还缺少清晰的用户定位或区域定位;营销管理尤其是战略性市场规划、消费者行为研究、渠道整合以及情报信息系统的完善等都还比较薄弱,对促销活动的事后分析和评估也重视不足; 6、营销组织的整合有待强化,尤其是对社会代理渠道中的形象店面的规范和管理有待增强; 三、中国移动新营销策略,提升客户资本的核心营销能力 (一)中国移动基于客户资本的核心营销能力分析 (1)价值创造:服务与业务领先 企业创造市场,获得客户资本增量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领先用户法和”导向“客户法”。“领先用户”是指假设一个产品或服务将在未来的市场上流行,现在就对其有强烈需求,并能从解决方案中获益的厂商或用户。“导向客户法”就是要超越客户的需求导向。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一般主张生产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但在很多情况下,大众不知道哪些新产品具有可行性。所以真正优秀的现代企业不是征询他们需要什么产品,而是引导他们接受符合市场规律的新产品。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分析,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发展的特点,不断推进创造市场价值的实践。 (2)可延展:营销网络的建设 营销网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企业要使资源逐步转化为能力,必须加强对营销渠道和网络的管理。通过营销渠道和网络选择、激励、控制、评估、动态优化和维护等,来保证营销网络的有效运转和不断延伸。 (3)难以模仿:赢得客户忠诚 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从不同角度积极将潜在客户转变为现实客户,进而建立与客户长久的良好关系,将满意客户转变为忠诚客户。 a、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实现客户忠诚奠定基础。客户忠诚的基础是优秀的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全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文件 中移计[2009]191号 关于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 为了应对全业务市场竞争,做好全业务网络建设工作,集团公司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结合中国移动现状,本着保持优势,坚持有特色、差异化、扬长避短的思路, 秉承“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量入为出、投资长远”的指导思想,现提出以下近期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目标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优化配置,挖掘潜力,强化创新意识,打造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差异化的全业务竞争能力。 (一)丰富接入手段,充分发挥移动接入灵活方便和有线接入高带宽的特点,面向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带宽能力。为重要集团客户提供4M-1G的带宽,为新建高档小区客户提供4M-67M的带宽,提升用户体验;TD/EGPRS与WLAN相结合,为不同区域、不同客户提供灵活便捷的带宽接入能力。 (二)面向通信和信息的综合需求,全面提升融合业务的提供能力。方便、快捷地为客户提供移动固定融合的基本语音业务、语音增值业务、宽带视频类业务等,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

提供ICT信息解决方案。 (三)借助规模化优势,完善支撑系统能力,大力推进业务捆绑。加强个人移动业务与集团、家庭业务的捆绑,提供统一资费和优惠套餐,增强用户粘性。 二、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为:发挥无线优势,延伸基站光缆,以IP技术为基础,通过CM-IMS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即“无线+基站光缆延伸+IP+IMS”。在网络建设中应全面推动技术、网络、业务、运营支撑体系、客户服务管理、用户使用习惯等六大融合。 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应充分发挥无线网络覆盖和质量优势,利用移动通信方便灵活的特点,全力开展TD-SCDMA 网络建设,促进GSM/TD网络融合发展,推动TD-LTE技术成熟,积极研究采用各类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合理规划接入光缆网络,充分利用现有基站光缆资源,针对较明确业务需求,快速延伸基站光缆至客户侧,确保投资效益;积极采用IP技术,持续全面推动网络IP化,保持网络优势;引入CM-IMS,提供多媒体业务及融合应用,高起点规划建设IDC,增强国际通信能力,提高网络互联水平,丰富互联网信息资源。 三、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服务 (一)立足无线,大力发展TD-SCDMA,持续保持移动领先优势。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规模大、覆盖广、质量高的优势,加

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 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2) (一)、自建宽带接入网络; (2) (二)、通过与各地驻地网运营商合作, (3) (三)、通过与各地广电合作,整合各地有线电视网宽带资源; (4) 二、整合初期为移动扩大与竞争对手差距创造了条件 (4) 三、面对竞争对手全业务演进中国移动如何应对 (4) 四、新电信和新联通在全业务演进的不同时期可能采取不同措施: (5) (一)调整期: (5) (二)业务融合: (5) 五、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或策略弥补固网能力的不足 (6) 六、企业务竞争环境的变迁 (6) 参考文献 (7)

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中国移动是中国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运营的运营商,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连续8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148位,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领先转型信息服务 目前3G牌照已经正式发放,中国六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加紧进行电信重组后的建设,中国电信重组是否正当其时,面临哪些问题,将给电信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最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YOCSEF专题论坛上,有关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资金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网需要1100亿元,而中国联通要把GSM网建设好并升级到3G同样需要大量资金。一个解决途径是向国际电信市场寻求战略伙伴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海外运营商还能为本土运营商带来3G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中国移动需要考虑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新业务发展、未来市场机会等,并制定自己的全业务演进路线。 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全业务运营是推动电信走向融合的重要引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内运营商重组推动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面对全业务运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运营商由于资源、能力、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转型模式也会不同。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无论是新电信、新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业务运营将引领国内运营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从盈利能力看,重组后的中国移动依然是国内最强的电信运营商,如果中国移动能够成功实现转型,全业务运营将为中国移动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固网及宽带资源的缺乏束缚中国移动向政企、家庭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6、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簿-TD基站-华为(2011-V1)

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 (2011-V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目录 第1章例行维护概述 (4) 1.1例行维护的目的 (4) 1.2例行维护的方法 (4) 1.3例行维护的注意事项 (4) 1.3.1维护人员要求 (4) 1.3.2设备操作要求 (4) 1.3.3操作权限管理 (5) 1.3.4维护常用工具仪表 (5) 1.3.5数据维护要求 (5) 1.3.6用户资料 (5) 1.3.7故障上报 (6) 第2章例行维护项目操作说明 (7) 2.1机柜电源检查 (7) 2.2风扇检查 (8) 2.3单板运行情况检查 (8) 2.4射频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5接地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6设备清洁 (9) 第3章华为DNB6200上电下电要求 (11) 3.1 DBBP530上电和下电 (11) 3.1.1 DBBP530 上电 (11) 3.1.2 DBBP530 下电 (12) 3.2 RRU上电和下电 (12) 3.2.1 RRU 上电 (12)

3.2.2 RRU 下电 (13) 第4章常用板卡更换要求 (14) 第5章故障案例 (16) 第6章附录:华为DNB6200设备硬件结构 (25) 6.1 DBBP530功能 (25) 6.2 DBBP530 单板介绍 (26) 6.3 RRU硬件和功能介绍 (27) 6.3.1 RRU261 (27) 6.3.2 RRU291 (28) 6.3.3 RRU268 (30) 6.3.4 RRU3158 (30) 6.3.5 RRU3151 (32) 6.3.6 RRU3152 (34)

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

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 全球通信市场正在驶入“融合”的快车道。固定移动融合,三网融合,甚至监管机构也在走向融合。在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球电信运营商均开始了全业务运营。随着3G牌照的发放及监管政策的放松,目前仍然经营单一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必将紧跟融合大势,进入全业务竞争的时代。为此,在3G牌照发放前夕,研究全业务运营的本质特征及其给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意义重大。 何为全业务 全业务的概念随管制、融合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目前管制严格、网络尚未融合的环境中,全业务主要指运营商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即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自有的电信交换、传输等设备,或者租用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电信传输等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固定及移动的基础电信业务和相应的增值服务,就可以被称为全业务运营商。 在未来管制放松、网络融合的环境下,全业务概念将有所延伸,主要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即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自有的电信交换、传输等设备,或者与其他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采用租用、合建信息网络设施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则可以被称为全业务运营商。 全业务运营可能遇到的问题 与现在的非全业务运营相比,全业务运营对公司的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网络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组织架构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现有战略定位受限,需要进行调整。目前中国移动只有移动牌照,战略定位的广度受到限制,业务选择空间有限。在全业务运营时代来临之后,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需要做出调整。为此,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应适时制定新的战略定

GRS大战CDMA—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市场竞争案例

GPRS大战CDMA—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市场竞争案例 2002年,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一改往日的表面宁静,突然之间变得“充满血腥和杀气”,并连续上演了一连串精彩激烈的对攻战,而战斗的双方则是通信巨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 2002年,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一改往日的表面宁静,突然之间变得“充满血腥和杀气”,并连续上演了一连串精彩激烈的对攻战,而战斗的双方则是通信巨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 无论从规模还是实力来讲,中国联通都无法与中国移动抗衡。中国移动占据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80%以上的份额,规模至少是联通的三倍以上,其全球通品牌更是囊括了中国手机用户中95%的高端用户,手机号段占据从139到135有5个段位;而中国联通则只有一个可怜的130,而且用户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赢利能力根本不能和中国移动相比。所以2002年以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看似是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其实本质上还是中国移动一头独大的形势,联通很难和中国移动相提并论。进入2002年,中国联通运用了拿出了自己“蓄谋已久”的新的网络通讯技术CDMA开始对移动通讯市场进行大规模进攻,希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并试图争夺中国移动的用户,中国移动短暂观望后,开始应战。这场大战虽然至今为止还未结束,但已在战略、战术方面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本期案例透过现象看本质,比较完整地分析研究了双方的攻略。请看本期“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市场竞争案例”。 点评 双寡头垄断和双寡头竞争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竞争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结果无非是相对的此消彼涨,或是绝对的共同成长,毕竟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一个市场上只有两个参与者,并提供只有某些差别的相似产品,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双寡头垄断。按照理论,这种双寡头垄断的模式应该是双方达成协议,共同瓜分市场。然而,中国联通显然不愿意保持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重在参与”的身份,而是企图与中国移动平起平坐。但依靠原来的GSM130网络显然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中国联通才走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棋———引入CDMA技术,成为全球不多的同时经营两张网的电信运营商。联通CDMA能否在中国成功?不是技术、市场和消费者任何一个因素能够决定的,因为中国电信市场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期和控制的因素,同时还要受到国际电信市场的影响。中国的电信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和体制的约束;未来的通信市场虽然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发展速度显然不能和以往相比,新增用户的数量也会逐渐下降。这对中国联通都是不利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由于在移动通信市场占据了先发优势,占据了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一批手机用户,因此无论是营业能力还是赢利能力都远远超过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开发新业务和数据业务,优化网络质量和提升服务等手段强化自身的品牌,逐渐强化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但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将出现4~6家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竞争的局面,到那时竞争将更加激烈,哪家电信运营商要想在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都是不容易的。 总之,联通CDMA以及将来参与竞争的新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出现作为一股新生的力量,至少会给移动通信市场带来新的活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 1 变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