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2017年4月,英国教育部发布了《学徒制问责声明》,标志着近年来的英国学徒制改革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以21世纪以来英国学徒制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梳理英国学徒制治理新的体系内容,从治理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寻找其属性,为我国正在试点的学徒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和实践依据。

一、治理内涵

治理一词源自希腊动词kubernáo,意为引导,Plato第一次使用了它的隐喻意义。“治理”一词虽然出现时间长,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流行概念。治理涉及了包括经济、管理、政治、环境、公共行政,以及规划等在内的50多个领域。

1.对治理内涵的不同理解。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文献发现,关于治理的内涵有如下六大观点:①治理是一种组织。如罗伯特·罗德斯提出治理是“自我组织的组织间网络”。②治理是一种制度。这一观点以林恩等人为代表。他们在2000年提出“治理可以定义为约束、禁止和使政府能够活动的法律、行政规则、司法裁决和惯例的制度。③治理是一种过程。如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提出,治理是一种“持

续的过程”,是“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④治理是“行使权力的方式”。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都持有这一观点。世界银行1994提出“治理是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行使权力的方式”。⑤治理是一种行动。作为行动的治理,包括“行动”“互动”“运行”“创造”,以及“组织”等不同内容。库依曼和凡弗利特以及普拉卡什和哈特等都将治理作为一种行动来进行定义。⑥对治理的综合理解。更多的观点是从治理条件、治理范畴、治理主体,以及治理过程等多个角度来理解治理内涵,即对治理的综合理解。如罗西瑙提出,治理“是指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是一个规则体系”,它包含政府制度,也包含非正式的非政府机制,它是“将社会制度转向其目标的机制”。在梳理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大卫列维·福莱提出,治理“至少有四方面涵义,即结构、过程、机制与战略”。

2.对治理内涵的分析。学者们和国际组织提出的治理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分析以上内容可以发现,治理内涵包括以下方面要素:①治理机构,源自政府但超越政府。治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了社会公立和私立机构,这些机构之间相互影响。②治理工具,包括正式制度并超越正式制度,还包括非正式制度。③治理过程,既包括引导、指导、规范和控制,也包括协商和调节,是一个决策和授权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行动和互动的集体活动的过程。④治理目的,是实现多主体共同发挥功能,扩大

社会相关各方在指导和管理公共资源使用方面的作用。⑤治理条件,多数人或由受规则体系影响的最有权威的人支持,以及相互信任。⑥治理结果,治理领域和被治理领域界限模糊,相关各方明确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并采取一致行动,实现社会目的。

⑦治理特征,公正透明。⑧治理归属,管理范畴。

以上述分析为依据,本研究认为,治理是指“在明确各种关系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指导与协商等透明而公正的过程,由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等相关组织组成的成员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独自或共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利益相关各方参与决策、有效执行决策并实现社会目的的体系”。而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正体现“治理”的上述内涵。

二、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构建的诉求

英国政府将学徒制改革发展视为国家技能开发战略的核心内容。包括《为增长而提高技能:国家技能战略》(2009)和《为可持续发展而投资技能》(2010)在内的多个政府报告均提出了要扩大学徒制规模和增加学徒制投资的政策。2015年英国政府又提出了2020学徒制发展目标。上述目标的实现,以及已有学徒制治理体系亟需改革构成了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构建的诉求。

1.学徒制发展目标。2009年,英国政府提出要“扩大学徒制,建立一个新的技术员阶级”,要“使19~30岁的高级学徒人数翻一番”。2015年提出“大幅增加学徒人数,到2020年达到300万”,并使“学徒制成为对年轻人和成年人渴望进入的有吸引力的机会,以及成功职业生涯的高品质和有声望的道路”,使“每一学徒制项目成为一个提供雇主寻找的技能、知识和行为的高品质机会。”

2.已有学徒制治理体系亟需改进。21世纪以来,英国对学徒制进行了持续反思,对学徒制治理体系进行了持续改进。为解决英国学徒制“内容不一致、管理不善,大家知之甚少且不理解”等问题,21世纪初英国政府采纳了《现代学徒制:工作方式》(2001)咨询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即关于“发展、促进和提供现代学徒制的主要责任应由教育与技能部指派给学习和技能委员会(LSC)”以及LSC要“建立现代学徒制国家框架”。为解决技能开发的供给导向问题,英国政府采纳了《全球经济背景下为所有人的繁荣—世界级技能》(2006)的“通过创建新的就业和技能委员会以更好地表达雇主对技能的看法”,进而“强化雇主声音”的建议,于2008年创立了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UKCES)。为解决学徒制资格混乱,使学徒制成为政府主导项目的问题,英国政府采纳了《理查德学徒制评论》(2012)“新的学徒资格应取代目前的学徒制框架”的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英国学徒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雇主的功能得到一定强化。尽管如此,但在2017年前,英国学徒制治理体系依然存在内容缺失,有关机构职责不明,机构之间关系不清等问题,导致学徒制培训不能反映发展新要求,也没有足够的企业提供学徒培训位置。为此,需要对学徒制治理体系进行进一步改革。

三、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的内涵与特色

英国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学徒制学院战略指南》和《学徒制问责制声明》标志着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通过政策性文件规定了不同成员在体系内的位置,通过协议和合同等形式规定了一些成员的条件,通过理事会等机构设置及其工作制度安排,不断协调体系内各种关系。

1.治理体系成员多样化,涵盖了学徒制需求、供应、服务及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以关键内容为依据,《声明》分别列出了与学徒制实施相关部门的责任,这些部门包括教育部(DfE)、教育与技能拨款局(ESFA)、学徒制学院(IfA)、教育儿童服务和技能标准办公室(Ofsted)、资格与考试监管办公室(Ofqual)、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办公室(QAA),以及将要成立的学生办公室(OfS)等。《声明》提出的学徒制关键内容分别包括:总体责任,标准开发、检查

和批准,培训质量,与改革学徒制有关的资格质量和适用性,开发和执行拨款政策,以及共享数据,等等。

《声明》规定,DfE作为政府部门,对制定主要目标和质量问题承担总体责任,IfA作为执行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其他单位承担学徒制相关责任。IfA于2017年4月正式成立,这是英国政府为落实国家产业战略、实现2020学徒目标以及《16岁后技能计划》的重大举措,也是英国学徒制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IfA是雇主主导的机构,主要负责明确学徒制培训的需求,包括负责学徒制资格的标准开发、资格的批准等内容[17]。ESFA是英国负责为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教育和培训拨款的唯一机构,主要承担学徒培训质量和评估,以及开发和执行学徒制拨款政策等职责。可以说,ESFA负责学徒制培训的供应内容,包括负责学徒培训提供标准的开发,按标准批准学徒培训提供者,以及负责提供学徒培训的资金工作。负责学徒制质量监控的机构以Ofsted和学徒培训终点评估机构(EPAs)为主。前者是负责检查和管理儿童、青少年的服务以及为所有年龄段学习者的教育和技能服务的专门机构。它主要承担与学徒制培训质量相关的责任,具体负责检查2至5级学徒培训的质量。EPAs负责学徒制培训结束前的评估工作。

此外,作为负责管理英格兰的资格、考试和监察的专门机构,Ofqual在学徒制方面的主要责任与学徒资格相关。负责英格兰大学和学院拨款和管理工作的HEFCE,主要在培训治理方面承担一定的职责,如监管学位学徒培训质量(学徒制6级和7级)。QAA是负责对英国高等教育标准、质量监督和咨询的独立机构,它主要在培训质量与资格质量和适用性方面负有责任。此外,将要成立的OfS将从2018年起成为英格兰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监管机构,监管内容将包括高等学徒制。雇主主要承担提供学徒培训位置、招收学徒、发放学徒工资,支持并配合培训提供者完成学徒培训等职责。雇主组成的小组负责开发学徒制标准。学徒制培训提供者的职责是按标准与要求提供符合质量的学徒制培训。

2.通过条件设置与协议及合同的签署要求,使利益相关者明确各自在学徒制治理结构中的位置、责任与义务。为保证学徒制培训质量,英国颁布了一系列准入条件,如学徒培训提供者条件、学徒培训终点评估机构条件,以及学徒标准开发者要求,等等。为使有关机构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任务,英国要求开展学徒培训的机构要签订相应的协议或合同。

(1)条件或要求。英国技能拨款局制定了学徒制培训提供者、学徒制培训终点评估机构,以及学徒培训标准开发者的条件或要求。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或要求的机构

才能得到批准并列入英国学徒制培训机构和学徒制培训终点评估机构的注册清单中,或是有权开发学徒培训标准。如英国技能拨款局提出的学徒制培训机构的注册条件包括:在过去3年内接受了Ofsted的检查,且最近一次的评分等级是3级及以上,“总体效果”评分等级也是3级及以上;企业或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有效的学徒培训,以及良好的财务状况,等等。学徒培训终点评估机构的注册标准包括:法人实体,与评估计划有关职业领域的最新能力和经验,开发评估工具和材料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实施终点评估的能力、物质资源、内部质量保证程序。

学徒制学院还规定了对学徒培训标准开发者的要求。学徒制学院2017年提出了“开拓者小组”即学徒制标准开发小组的基本要求。小组成员“包括广泛的雇主”,“应能代表(与所开发标准对应的)职业的机构类型”,要考虑不同规模的雇主需求,“一个开发小组一般包括至少两位其雇员少于50人的雇主”。

(2)合同或协议。为保证学徒制顺利实施,英国要求在相关者之间签订一系列合同或协议,包括拨款机构与雇主之间的协议、拨款机构与培训提供者之间的协议、学徒与雇主之间的协议、雇主与培训提供者之间合同,培训者与评估者之间的协议。如技能拨款局与雇主的协议共27条内容。该协议规定了雇主使用学徒制服务的条件与同意承担的义务及技能拨款局的权利和义务。技能拨款局与学徒制培训提供者之间

签订的学徒制协议共有31条内容,包括协议条款、目的与经费使用、开始与结束、资金支付、资金条件、与雇主的协议、雇主-提供者、分包、终点评估、扣压暂停和资金还款等。

除极少数职业外,签订学徒制协议是完成学徒制的必要条件。学徒制协议是雇主与学徒之间达成的协议。学徒制协议的内容包括:学徒培训时间的长度(包括起止时间),学徒接受的与技能和职业内容相关的学徒制框架或学徒制标准和级别,工作条件,以及将要获得的资格。

3.通过设立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形成协调制度与过程。英国学徒制相关机构有自己的理事会或咨询委员会。它们有定期开会制度,就重大方向性和工作实践层面问题进行讨论与协商,并做出决定,以平衡相关者利益。

(1)学徒制学院董事会。学徒制学院设有董事会,它负责审议学徒制学院执行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权利、角色和职责以及学院发展的战略方向。目前的董事会主席由AntonyJenkins先生担任,他是10x未来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曾担任过巴克利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由来自企业和教育部门,以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

(2)技能拨款局咨询委员会。技能拨款局(2017年4月1日后并入教育与技能拨款局)设有咨询委员会,以保证有来自商务和继续教育行业代表的直接投入。目前,该委员会共有14位成员,其中一位为主席。其他13位分别来自技能拨款局、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商务技能与创新部、英国学院协会、会计技术员协会、英国产业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会、工会大会等。技能拨款局咨询委员会向技能拨款局负责人提供在实践层面落实政策以及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咨询意见。其职责包括:就其责任范围内执行政策的任何方面内容向技能拨款局提供建议,为发展新的伙伴关系和改善组织利益相关者关系而提供工具,向技能拨款局和教育部建议需要评估或检查的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

(3)威斯敏斯特国王路学院与城市和伊斯灵顿学院(WKCIC)董事会。WKCIC 于2016年由威斯敏斯特国王路学院与城市和伊斯灵顿学院合并而成。WKCIC董事会是其治理机构。董事会成员来自企业、社区、地方行政当局,并有学生和员工代表。董事会对公共资金的使用和学院的资产负责。董事会设立了一些分委员会来开展具体的工作,包括:审计、课程与绩效、财务与资源、研究和治理以及薪酬。董事会每年召开5次会议讨论与学院发展相关的问题,并做出相应决定。

四、对我国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启示

英国学徒制改革构建的治理新体系,形成了治理网络和若干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各自利益。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学徒制试点工作具有如下启示:

1.从单边到多边,形成治理网络。学徒制相关者众多。学徒制的顺利实施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单边行动,而应该依靠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各方开展的多边行动,依靠由相关各方组成的网络而开展行动。很多学者提出治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应该包括私营和志愿部门,这些部门互相依赖并交换资源,形成了网络。因为“政府只是影响社会系统事态发展的众多行为者之一”,且“政府的控制能力有限”,因而“没有足够的权力将自己的意愿施加到其他行动者身上”。所以,政府的单边行动要让位于涉及众多公共和私人行动者的多边行动。这种多边行动的行动者相互依赖,形成了网络。网络是“参与提供服务的几个相互依赖的行动者”,“这些网络由需要交换资源(如资金、信息和专业知识)来实现自己目标的机构组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结果的影响”。英国学徒制改革的成果之一是形成了治理网络。其成员的功能,覆盖了学徒制的需求、供应、质量监控和总体政策,以及服务等方面内容。网络中的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如教育部;公共独立部门,如教育儿童服务和技能标准办公室、资格与考试监管办公室和教育与技能拨款委员会;以雇主为导向的部门,如学徒制学院;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服务机构,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办公室以及将要成立的学生办公室。网络成员还包括大量学徒制培训提供者和学徒制培训终点评估机构。以上机构职责明确,相互衔接和配合,在总体框架内开展行动,形成了学徒制治理网络。凭借这一网络,英国政府可以通过其他组织完成学徒制改革发展任务。

我国重视学徒制试点工作,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分别于2014、2015和2016年启动了“现代学徒制”“新学徒制”和“双元培育”的试点工作。但在试点过程中,学校热与企业冷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单边行动明显,没有形成多方参与的局面;不同机构之间各自为战明显,没有形成相互依靠、互相补充的治理网络。学徒制试点的顺利实施,需要分析学徒制执行过程每一方面内容及对相关机构的要求,明确不同机构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形成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以建立或完善由需求、供应、质量监督、专业服务,以及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学徒制治理网络。

2.利用市场规律,建立委托代理关系。英国学徒制改革,引入了市场准入机制,通过契约确定了多种委托代理关系,即“委托人授权代理人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相应活动、处理有关事务而形成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权能与收益分享关系”。英国学徒制执行的前提之一是雇主要与培训提供者签订协议。协议的签订,确

定了雇主与学徒制培训提供者之间为委托代理关系。雇主是委托方,委托学徒培训提供者为企业雇佣的学徒提供学徒制培训。学徒培训提供者是代理方,依据雇主的要求为学徒提供培训。作为培训的结果,学徒培训提供者可以获得培训经费。实现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双方都要遵守相关的义务和责任。如雇主需要“协助并与培训提供者合作,使之能够开展符合拨款规则要求的培训,而且根据要求向培训提供机构提供任何合理的与学徒制或任何培训实施相关的信息”。学徒培训提供者则要“根据其与雇主签订的服务合同及‘拨款规则’要求向学徒提供培训”,要“对所有使用其服务的雇主提供并保持明确的反馈和投诉政策”,而且还应“在有关提供学徒培训方面,协助雇主和技能拨款委员会并与它们合作”。技能拨款局与雇主之间的协议内容也决定了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雇主在获得“雇主数字账户”经费的条件下,技能拨款局作为政府代表委托雇主支持培训提供者提供学徒制培训,技能拨款局则有“根据技术资金指南向培训机构支付资金”的义务,并具有“保留随时更改或停止全部或部分学徒服务”的权利。

为获得理想的代理结果,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英国学徒制增加了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要素投入,即委托人设置了对学徒培训的终点评估和督查环节。在实施学徒制前,要依据标准评估学徒培训提供者与学徒终点评估机构。学徒制实施过程中,

Ofsted要定期前往学徒培训机构督查学徒培训情况。在学徒制培训结束前,终点评估机构要对培训进行终点评估。这些环节虽然增加了代理成本,但能够较好地保证学徒培训的质量。

我国很多试点单位在试点过程中,按照要求与相关机构签署了协议,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但总体看来,这种关系还很单一,主要表现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职业院校和服务机构等没有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对于学徒制“代理人”的机构,我国还没有颁布明确的资格,如学徒培训机构的资格,雇主的资格,学徒培训评估机构的资格等。对于所委托的学徒制“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和结果缺乏客观的第三方评估。为使学徒制试点能够顺利实施,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系统梳理学徒制涉及的相关者及其关系,尽可能建立比较完善的多种委托代理关系;明确学徒制各种代理人或机构的资格,利用市场机制选择学徒制的代理人或机构;开发主要的委托代理协议或合同的内容框架,进而使委托方和代理方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并赋予这些合同与协议以法律效力;利用第三方机构对学徒制进行尽可能的客观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学徒制经费的获得及有关资格的取得相关联。

3.赋予权力,激发利益相关者主动性。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国家、雇主、学徒、学徒培训提供者、专业服务机构等。英国学徒制改革注重利益相关者作用的发挥,

形成了政府主导、雇主主体,相关各方依据各自职责而相互补充与配合的体系,进而能够较好地实现多方利益。如上所述,《声明》列出了与包括教育部、教育与技能拨款局、学徒制学院、教育儿童服务和技能标准办公室、资格与考试监管办公室等在内的机构在学徒制中的责任,这些责任也即政府赋予这些机构在学徒制中的权利。英国学徒制改革尤其注重发挥雇主的作用,将雇主置于学徒制的“驾驶席”上,使他们“对学徒制具有全面拥有感”,并“成为学徒制的主要倡导者”。为此,英国学徒制赋予了雇主开发学徒标准的权利,并成立了由雇主领导的学徒制学院。雇主还是英国学徒制相关机构董事会或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具有在不同机构中的发言权。英国学徒制注重学徒的发展权利。如注重学徒基础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设置包括高等学徒和学位学徒在内的多层学徒制,规定学徒的工资待遇与培训条件等,学徒也是一些治理委员会的成员。这种赋权给英国学徒制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利益,学徒、雇主、政府都感到满意。评估报告表明,英国学徒对所接受的学徒制培训的满意度达到89%,雇主对学徒制的满意度为87%。

学徒制试点需要统筹多种资源,发挥各方力量。但我国学徒制试点存在对相关各方要求多但赋权少的问题。政府主要负责总体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需要赋予其他学徒制相关任务的执行相关者以一定的权利。如赋予雇主开发学徒标准的权利,赋予专

业机构制定学徒标准的权利,赋予第三方机构评估学徒培训结果的权利,赋予学徒发展的权利,等等。使得学徒制相关利益各方可以更好发挥主动性和可能性,拟定实现自己利益的前提,进而为全面实现学徒制目标奠定基础。

“现代学徒制”再理解

“现代学徒制”再理解 管理系王小丹 10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作了《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 据悉,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声称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学徒制”?它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何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倡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该模式有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终极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发展。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 归纳起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和针对性;推进“双证融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等。 诚然,“现代学徒制”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也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但“现代学徒制”能在中国走得通吗?目前社会上的观望情绪比较浓,没有形成相关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相关政策配套也不完善,所以一定程度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现状,大规模实施可能会造成普遍困局。我认为,先要充分了解支撑现代学徒制的几种要素,主要有: 1. 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此外,需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的瓶颈,使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2. 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建学习载体。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但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

英美文化概况 第六章 英国教育(上)中文翻译

目录 一、导言 (2) 二、中世纪的英格兰教育——教会机构的教育功能以及接受教育的社会阶层 (2)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5) 四、十八世纪——何谓正确的英文 (8)

第六章英国教育 一、导言 当今的英国教育体制非常复杂,包括多种类型的学校及教育方式。这种复杂性源自英国的保守主义。政府改变教育体制时,往往添加一些新的要素,对现有的体制做些修补,而不是推倒一切,破旧立新。 虽然本章题为“英国教育”,但着重探讨英格兰的教育。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教育体制受不同的宗教和社会价值观影响,与英格兰的体制稍有差异。本章介绍英国当今教育机构和规章制度的演变,特别关注如下问题的答案:何人应当接受教育?何人为教育付费?何为教育的目标? 二、中世纪的英格兰教育——教会机构的教育功能以及接受教育的社会阶层 1066年的诺曼征服之前,只有贵族家庭的男童能接受正规教育,承担这些教育工作的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学校,或者一些巡回家庭教师。1066年后,征服者威廉建立了全新的政府官僚体系,而且他与官僚化的罗马天主教会关系密切,需要更多有文化修养的牧师和政府办事人员。 中世纪时期,欧洲接受罗马天主教会的统一领导。教会是知识和教育的监管人,而且是文化人的主要雇主。当时有文化的定义是能阅读书写拉丁文,而不是英语。拉丁文是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没有以之为母语的人群,但所有重要的欧洲著作都是拉丁文。拉丁文的重要性在现代英语的书面语中都有所体现;英语有许多源自拉丁文的词汇。中世纪期间的英格兰以及欧洲其它地区,年轻男子如果想在教会、法律业或者政府机构求职,就必须会读写拉丁文。由于只有教会能提供正规的拉丁文教育,最有文化的人都是教会机构的成员。这些成员被称为clerics(教士;神职人员)。当时的商人或者政府官员,如果想写信或者做记录,就得聘请一名教士。现代英语里的clerk(办公文员)一词,就源自cleric(教士)。 1、接受教育的条件,教育费用以及教育目标 1)谁能接受教育? 当时的学校和学徒制提供的正规教育,主要对象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弟,以及贵族家

关于英国现代学徒制

关于英国现代学徒制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1-12-07 14:00 来源: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对英国职业教育的了解离不开对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与了解。目前,英国从政府层面上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关于现代学徒制在英国商务创新与技能部发表的"技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有如下提及与表述: 1.现代学徒制将作为英国技能教育发展规划的核心进行建设。现代学徒制的体系可以有效地将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人才培养投资,政府的公共资金辅助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大化的发挥对于个人,社会,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作用。 2.到2014/2015年度,英国政府预计将接受现代学徒制的成人项目拓展到75,000人的规模,未来英国政府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目标是超过200,000人/年的参与规模。为了达到该目标,政府将预计在该审计年度内投入超过2.5亿英镑的财政支持。在2011/2012财政年度以及2012/2013财年该政府财政投资规模预计分别为6.05亿英镑与6.48亿英镑。 3.政府不仅仅将从参与人数上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还将从项目内容与质量上发挥现代学徒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将通过现代学徒制的重点建设将高技能人才培养树立为未来个人以及企业的双重就业标准。同时,政府将拓展高级技能人才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多重渠道与空间。 从上述英国政府的技能发展报告中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提及以及规划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对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雄心。那么,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内容与特点都包括哪些呢?了解英国的学徒制历史将有助于中国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学徒制发展阶段以及下一步中国学徒制路在何方。 英国学徒制历史 英国的学徒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并于1563年首次通过正规的条例与监督立法的形式正式规范化。在之后的两百年间学徒制得到逐步的发展壮大,有关该制度的各种规范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其中包括对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学徒休息时间的保障等等。1802年,学徒制健康与道德法的通过进一步从立法上保证了学徒制的正规有效发展,其中规定,12小时工作制以及工厂需要为学徒提供基础的阅读、书写以及数学课程学习。该项法律通过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非学徒有机会参与到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中。在此之后,学徒制有了更加灵活的参与方式,不再受到最低年限等硬性指标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先有学徒制,后有技能培训与教育。 到19世纪末,英国的学徒制教育已经从艺术工匠拓展到建筑与印刷,以及之后的一些新型行业包括工程师与造船师,管道工以及电气工程师等等。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学徒人数达到24万人,但同时学徒制也受到了种种诟病与挑战。其中包括对于学徒制学习效率的质疑,包括排外性,以男性为主导,对于参与学习时间的硬性规定超过对于学习结果的承认,以及对于更广泛的技术工种的排斥等等。与此同时,更多的16岁以上的年轻人选择继续接受全日制教育,缺乏政府公共基金支持等多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到1990年参与学徒制的人数骤减至53000人。所有这些原因不仅仅导致了年轻人拒绝参与到学徒制学习中,同时也导致了在1990年前后英国社会轻视在职技能培训的社会认知。 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重建学徒制,将更多的当代经济以及基础知识体系纳入到学徒制建

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杨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136) 摘要:英国现代学徒制是对古老的学徒制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它通过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成功地实施了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成熟的课程体系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英国现代学徒制以及其将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的特征,并着重探讨了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工读交替职业的关键性的能力。 1995 年,英国现代学徒制在全国54 个行业中被 普及推广。尽管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没有一个标准 的培训框架,各行业采用由本行业内的国家培训 组织(NTO)根据行业特点及工作性质自行设计的 培训框架,但普遍因循一种基本的运作模式。 1. 能力与知识并重的培养目标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从传统学徒制单纯 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 新型劳动者,它的适用领域有了很大拓展。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与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出现,学徒制 逐渐演变成一种职业教育培训形式,它主要训练 人的熟练操作技艺。为给人们独立地从事经济活 动做准备,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在的才 能。基于此,英国政府提出未来英国职业教育的 主要目标是使青年有很强的适应性,以适应瞬息 万变时代的要求。在这一总体目标下,英国职业 教育的课程模式也做出调整,朝着能力与知识并 重的方向发展。 2.灵活多样的课程类型 (1)关键技能课程。关键技能(Key Skills)是

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的能力。目前,英国工业联盟、教育与就业部以及资格与课程署共同认可了六种关键技能:交流(Communication)、数字运用(Applicationof Number)、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与人合作(Working with Others)、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Improving Own Learning andPerformance)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 Solving)。其中前三种技能属于“主要的”或“硬的”关键技能,它们通常强制性地应用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中。后三种属于“更广泛的”或“软的”关键技能,它们几乎包含在所有的现代学徒制和国家培训计划中。学徒的关键技能通过脱产学习获得。 (2)国家职业资格(NVQ)课程。NVQ 是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的简称。它是一种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它以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为基础,开发出相应的行业岗位标准,是为具体职业而制定的资格体系,几乎覆盖了所有职业的各层次标准———从刚工作的新手到高级管理人员。英国根据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不同而将所有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从低到高划分为 5 个等级,每个等级规定了与该等级实际工作岗位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在实际工作中拥有的责任、权利范围、行为规范要求。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五级制用以反映不同层次员工的职业能力,同时将这些级别与学历等级相对应。 (3)技术证书课程。技术证书是一种评价具体的职业知识和理解力的证书,它为国家职业资格的获得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解力。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和课程与资格局负责开发相关课程。国家和课程局已经认可在某些领域把高级职业教育证书或职业资格 A 水平(高级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新名称)作为技术资格的过渡性评价。技术资格将与高等教育的基础学位相衔接,为完成高级现代学徒制培训的青年开辟接受高等教育的新路径。而在职业教育系列中实行“双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制度,是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英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职业资格制度最先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最好的国家之一。 3.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采用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读交替教学模式,在体制上、体系上将教育与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培

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2]。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3]。这种职业教育制度很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校企合作)、受教育者的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工学结合),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职业态度,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而得以迅速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2],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 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

性”两个属性上[3],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办学功能,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办学行为。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都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地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属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地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地强调了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地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高职教育内、外价值的整体实现,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带有地方或行业烙印、融入先进行业企业的文化特质,这是“跨界”教育特有的文化特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则是这一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而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典型范式。 现代学徒制不仅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而且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它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过程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相融合,

西方学徒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西方学徒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摘要: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正式 的职业学校产生之前,传统学徒制曾经是人们学习的普遍方式。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学徒制的发展演化过程,分别对传统学徒制和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 进行回顾,分析其内容和特点,并对现代学徒制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传统学徒制职业资格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一、学徒制――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遗产 (一)传统学徒制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的学徒制起源于中世纪,它最早出现在手工业领域,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 授方式,在家庭式的手工作坊中由父向子传授祖传技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业主逐步向外招收除儿子以外的学徒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于是这种以父子关系为基础的学徒制开始转向以契约形式为基础的师徒分工合作生产模式。 在12到13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手工业的日益壮大,为保护本行业的利益,同行的手工业者们建立了行会组织,原来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不再是分散无组织的,行

会开始转向严格监督和控制学徒制。在13世纪中期到15世纪中期,学徒制逐渐从私人性质的制度过渡到公共性质的制度。可以说,学徒制是中世纪手工业行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与行会一同建立起来,在14、15世纪达到全盛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的人力手工制造。旧的学徒制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规模化的集体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劳动培养形式的改变,使得传统学徒制逐渐被学校式职业教育所取代。 (二)传统学徒制的特点 1.学习方式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徒亲自动手操作,边看、边干、边学。 2. 学习动机上: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育教学内容,以出色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驱动力。 3.学习期限上:传统学徒制采取单独教学,学习期限特别长,效率不高。 4.师徒关系上:师徒关系一旦建立,师傅对徒弟负有全面教育责任,因此师徒之间难免保留着亲密的父子关系。 二、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发展回顾 工业革命是传统师徒制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西方国家自18 世纪下半叶到二战后,学徒制始终处于低迷、衰微的状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2017年4月,英国教育部发布了《学徒制问责声明》,标志着近年来的英国学徒制改革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以21世纪以来英国学徒制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梳理英国学徒制治理新的体系内容,从治理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寻找其属性,为我国正在试点的学徒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和实践依据。 一、治理内涵 治理一词源自希腊动词kubernáo,意为引导,Plato第一次使用了它的隐喻意义。“治理”一词虽然出现时间长,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流行概念。治理涉及了包括经济、管理、政治、环境、公共行政,以及规划等在内的50多个领域。 1.对治理内涵的不同理解。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文献发现,关于治理的内涵有如下六大观点:①治理是一种组织。如罗伯特·罗德斯提出治理是“自我组织的组织间网络”。②治理是一种制度。这一观点以林恩等人为代表。他们在2000年提出“治理可以定义为约束、禁止和使政府能够活动的法律、行政规则、司法裁决和惯例的制度。③治理是一种过程。如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提出,治理是一种“持

续的过程”,是“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④治理是“行使权力的方式”。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都持有这一观点。世界银行1994提出“治理是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行使权力的方式”。⑤治理是一种行动。作为行动的治理,包括“行动”“互动”“运行”“创造”,以及“组织”等不同内容。库依曼和凡弗利特以及普拉卡什和哈特等都将治理作为一种行动来进行定义。⑥对治理的综合理解。更多的观点是从治理条件、治理范畴、治理主体,以及治理过程等多个角度来理解治理内涵,即对治理的综合理解。如罗西瑙提出,治理“是指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是一个规则体系”,它包含政府制度,也包含非正式的非政府机制,它是“将社会制度转向其目标的机制”。在梳理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大卫列维·福莱提出,治理“至少有四方面涵义,即结构、过程、机制与战略”。 2.对治理内涵的分析。学者们和国际组织提出的治理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分析以上内容可以发现,治理内涵包括以下方面要素:①治理机构,源自政府但超越政府。治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了社会公立和私立机构,这些机构之间相互影响。②治理工具,包括正式制度并超越正式制度,还包括非正式制度。③治理过程,既包括引导、指导、规范和控制,也包括协商和调节,是一个决策和授权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行动和互动的集体活动的过程。④治理目的,是实现多主体共同发挥功能,扩大

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最新修订)

实践“现代学徒制”植根企业育人才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案例 【摘要】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早在示范校建设时期,我校就实施“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教师亦教亦工、工人亦工亦教”的校企合作机制,现代学徒制正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实践和升级。我校首先选定优质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定课程模块、岗位(工种)数量、岗位人数、带教师傅、考评制度等。然后和企业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确定了学校技能课程和企业岗位课程同步推进的课程体系。经过三年探索,现已与企业共同开发了“三段育人”样本,如数控、焊接专业“1+1+1”样本,漆艺、彩塑专业“(0.5+0.5)×2+1”样本;实施了带班师傅与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培养人才的双导师制;建立起了有效执行现代学徒制的评价体系。最终,我校成功构建了“332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学校、企业“三元管理机制”,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项目岗位化的“三化课程体系”,在学学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三段育人过程”,考试对接考核,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二元对接评价机制”,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种身份转换”。现代学徒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相对接,能很快能适应岗位需要,加快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速度。 一、导语

(一)实施背景 1、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备受困扰而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尽管我们也有实习实训,也有顶岗实习。多年来企业重使用轻培养,使不少学生成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工人,校企双元育人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操作工,流水线上的一只“机械手”。现代学徒制则通过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师与师傅的对接、学生与员工的对接彻底改变“放羊式实习”,有效规避“廉价劳动力使用”现象。 2、学徒制一直是人类社会技术传承的主要手段,也曾经是我国技能人才(工匠)培养的重要方式。在工业化过程中很多西方国家将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校企共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但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诞生后,学徒制被边缘化,以非正式的形态在民间存在。当前,中国制造正处于从低端制造业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从中央到地方,职业教育踩下了加速器,现代学徒制被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28号)的颁布更是让现代学徒制在全国落地。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力量。 3、我校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建成或在建的省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示范专业4个,在建的省重点专业2

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最新修订)

实践“现代学徒制” 植根企业育人才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案例 【摘要】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早在示范校建设时期,我校就实施“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教师亦教亦工、工人亦工亦教”的校企合作机制,现代学徒制正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实践和升级。我校首先选定优质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定课程模块、岗位(工种) 数量、岗位人数、带教师傅、考评制度等。然后和企业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确定了学校技能课程和企业岗位课程同步推进的课程体系。经过三年探索,现已与企业共同开发了“三段育人”样本,如数控、焊接专业“ 1+1+1”样本,漆艺、彩塑专业 “( 0.5+0.5 )× 2+1” 样本;实施了带班师傅与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培养人才的双导师制;建立起了有效执行现代学徒制的评价体系。最终,我校成功构建了“332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学校、企业“三元管理 机制”,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项目岗位化的“三化课程体系” ,在学学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三段育人过程” ,考试对接考核,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二元对接评价机制”,学生→学徒→ 准员工→员工“四种身份转换”。现代学徒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相对接,能很快能适应岗位需要,加快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速度。 导语 (一)实施背景 1、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备受困扰而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毕业

生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尽管我们也有实习实训,也有顶岗实习。多年来企业重使用轻培养,使不少学生成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工人,校企双元育人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操作工,流水线上的一只“机械手”。现代学徒制则通过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师与师傅的对接、学生与员工的对接彻底改变“放羊式实习”,有效规避“廉价劳动力使用”现象。 2、学徒制一直是人类社会技术传承的主要手段,也曾经是我国技能人才(工匠)培养的重要方式。在工业化过程中很多西方国家将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校企共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但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诞生后,学徒制被边缘化,以非正式的形态在民间存在。当前,中国制造正处于从低端制造业向“优质制造” “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从中央到地方,职业教育踩下了加速器,现代学徒制被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28 号)的颁布更是让现代学徒制在全国落地。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力量。 3、我校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 个,建成或在建的省级实训基地 6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 个,省示范专业4 个,在建的省重点专业2 个,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20 余个,其中引企入校3个。这为我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在数控、焊接、酒店、漆艺、彩塑等专业拥有行业技能水平高、吸纳员工多、管理水平高的优质企业,具备学徒制培养的优势。早在示范校建设时期,我校就实施“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教师亦教亦工、工人亦工亦教”的校企合作机制,现代学徒制正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实践和升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