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发布: 2011-2-25 16:27:29 查看:233 来源:

今后生猪行业的发展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合作社运作模式。打造“大合作社”概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目前中国养猪业新革命的帷幕已经拉开。以创造生猪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场新革命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

1、消费者需要绿色安全食品。

2、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屠宰加工)需要绿色猪源和稳定猪源。

3、商品猪场要求获得较高的稳定的生产经济效益。

二、未来中国养猪业发展的趋势养猪产业链的整合。

三、中国养猪业整体管理水平比养禽业落后5-10年,发达养禽业的今天的管理水平和饲

养模式,就是中国未来养猪业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发达的养猪业水平和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养猪业整个群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1、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

2、养猪业正在朝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3、养猪业正在全面重视制约养猪业效益的三大因素:品种、营养、管理。

4、养猪合作社、养

猪协会等合作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养猪模式将发生三大改变。

1、专业自繁自养(资金、技术、设施都具备,母猪存栏规模在200-500头内)。

2、专业饲喂二元母猪,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仔猪,这将是趋势,母猪存栏规模应在100-500头之间。

3、专业饲喂育肥猪,存栏肥猪规模应在200-2000头之间。

六、养猪从业人员越来越理性的看待市场的变化,把握适时的存栏。

七、国家将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方面的作用。

八、2007年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扶持生猪生产的力度。

主要有:1、实施能繁母猪补贴;2、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政策;3、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4、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补助;5、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适当奖励;6、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给予扶持;7、解决用地难的问题;8、解决贷款难的问题;9、加强对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的宣传;10、组织生猪生产和发展督查工作。

从国家对生猪生产所采取的倾斜政策及措施中不难看出,国家提倡生猪的标准化生产,倡导生猪良种化,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而经过2006年猪价低谷期和“猪高热病”的洗礼,社会散养户纷纷“下马”转向其他行业,大型的养猪企业也在这次洗礼中损失不小,所以“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是

将来生猪发展的趋势,是生猪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就是生猪订单化,养猪场(户)与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通过基地或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形同于鱼与水的关系。

九、“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猪养猪场(户)”模式的运作。现在,很多集团畜牧公司采取的正是这种模式。其内涵是“六统一”管理。即:

1、统一供种。公司现拥有自属的祖代养殖场和父母代养殖场,并以此为基础,为合作

社的养殖户提供最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杂交组合或配套系,利用公司拥有的地方优良品种“莱芜黑”猪,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应用常规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良种猪的筛选、繁殖和标准化养猪技术的开发,培育出“欧得莱”猪配套系,并推广到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中去。

2、统一供料。统一供应饲料是控制合作社所养殖畜禽的有害物质残留的重要措施和重要保障。

3、统一供药。公司选择大厂家,名品牌,符合国家GMP标准要求的兽药,同时通过“药敏实验”,选择用量少、效果好的药品,为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兽药产品。

4、统一防疫。疫病是合同养殖户的重大威胁,凡是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必须

严格实施统一的、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疫病,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关的处理办法。

5、统一技术培训服务。公司加大对合作社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培训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生物安全、药物保健、健康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及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

6、统一收购。集团下属的屠宰厂对合作社的合格出栏育肥猪的收购价格比社会散养户每公斤高0.3~0.5元。

预计,今后生猪行业的发展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合作社运作模式。打造“大合作社”概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一、生猪产业存在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农垦地区生猪产业发展虽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肉类加工滞后。生猪养殖相对发达,但现代化的屠宰加工企业不多,年肉类加工量还不到肉类总产量的10%。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的初级加工产品,产品质量水平、包装水平不高,更没有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十分脆弱。 2. 养殖方式落后。目前,我区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规模化养殖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效益的充分发挥。 3.生猪品种不优。2011年我区出栏生猪238.6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106.8万头,只占4 4.7%,而外三元杂交比例还不到30%。目前我区种猪年供种能力约为万头,只能满足区年需种猪的18%。 4.安全水平不高。生猪生产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药品等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区生猪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面临着多种疫病对生产的威胁。 5.销售方式落后。冷鲜肉和肉制品外销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我区生猪外销以活猪为主,既增加了运销成本,又容易引

发疫病。由于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2009年运往外地每车生猪的运输费用为3000多元,而目前运往该地的成本达到6000元,导致生猪外运减少,猪价下跌。 6.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加工企业对基地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连接不够紧密。企业与基地之间没有形成约束机制,没有可操作性合同。 7.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区生猪生产仍然受到一定的冲击,尽管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我们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适应市场、调控市场的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完全从传统型、风险型、低效型、振荡型的产业中彻底解脱出来。 8.资金制约瓶颈还没有彻底打开。由于一些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用于生猪基地建设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在目前市场风险增大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对基地养殖户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由于金融部门受信贷规模控制,用于发展生猪生产资金少,而且缺少中长期贷款。现在看,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市生猪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9.一些配套的服务还没有跟上。主要是市场研究滞后,技术指导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一些地方对发展龙头企业重视的程度高,抓的力度大,但对猪产业发展的市场研究不够,因而导致我们对市场的变化不能提早预警。技术服务人员减少、经费缺乏,很难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未来科技五年人工智能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最新竟争力资料

未来科技五年人工智能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最新竟争力

未来科技五年人工智能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最新竟争力 人工智能产业是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其他智能科技产品发展的基础,国内外的高科技公司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以下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和美国目前是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领导者,仅在2015年,两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AI相关论文接近1万篇,而英国、印度、德国和日本加起来才大约相当于中美的半数。2017-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表明,中国有着全球最多的数据量,拥有巨大应用市场,正在围绕AI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成为企业跨部门业务发展的“颠覆者”,渐趋成熟的AI技术正逐步向“AI+”进行转变。我国将在AI关键技术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推动关键场景应用逐步走向成熟。 趋势一政策体系加速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当前随着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成长,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文件,力争在新的科技浪潮中抢占制高、规避风险。美国、英国等相继出台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等报告,不断完善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我国也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2016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

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今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借鉴美国、英国等的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预计我国也将发布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文件,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制定顶层设计。另一方面,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也将有望发布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文件,从技术研发、产业培育等角度做出具体的部署,实施一批大型项目。此外,围绕标准、安全等特定议题,相关的政策研究与制定也将有望取得积极进展。 趋势二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以来,语音和视觉识别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人工智能进入到了第三次高峰期。当前,在技术突破和应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已走出实验室,加速向产业各个领域渗透,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处在黄金期。根据初步测算,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1680亿元,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98亿元。今年,随着我国软件与互联网技术向各行各业的持续深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人工智能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增速将超过40%。从细分行业来看,语音服务相关技术和模型将趋于成熟,围绕智能语音的行业应用将不断加速,市场逐渐打开,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图像处理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将随着训练数据的快速累积实现大的突破,而面向各个行业领域的专业化智能服务则将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有望造就新的行业领军者。 趋势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麦肯锡未来科技12个核心技术

近日,麦肯锡发布了一项报告,里面研究了技术对未来经济的影响程度。研究的对象是一些正在取得飞速发展、具有宽泛影响,且对经济影响显著的技术。 十年后,哪些颠覆性技术拥有影响经济的巨大潜力?,综合梳理如下。 1、移动互联网 价格不断下降、能力不断增强的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经济:3.7—10.8 万亿美元 生活:远程健康监视可令治疗成本下降20% 移动互联网 主要技术包括:无线技术,小型、低成本计算及存储设备,先进显示技术,自然人机接口,先进、廉价的电池。 2、知识工作自动化 可执行知识工作任务的智能软件系统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知识工作自动化 经济:5.2—6.7 万亿美元 生活:相当于增加 1.1—1.4 亿全职劳动力 主要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人机接口,大数据。 3、物联网 用于数据采集、监控、决策制定及流程优化的廉价传感器网络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经济:2.7—6.2 万亿美元,对制造、医保、采矿运营成本的节省最高可达36 万亿美元

物联网概念 主要技术包括:先进、低价的传感器,无线及近场通讯设备(如RFID),先进显示技术,自然人机接口,先进、廉价的电池。 4、云 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通过互联网或网络提供服务

云技术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经济:1.7—6.2 万亿美元,可令生产力提高15-20% 主要技术包括:云管理软件(如虚拟化、计量装置),数据中心硬件,高速网络,软件/ 平台即服务(SaaS、PaaS)。 5、先进机器人 具备增强传感器、机敏性与智能的机器人;用于自动执行任务。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经济:1.7—4.5 万亿美元 生活:可改善5000 万截肢及行动不便者的生活 先进机器人 主要技术包括:无线技术,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先进机器人机敏性、传感器,分布式机器人,机器人式外骨骼。 6、自动汽车 在许多情况下可自动或半自动导航及行驶的汽车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教学教材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中国未来科技发展路线图

一、摘要 1、空间科技 空间科技领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该领域中一个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就是对地观测及其应用。空间技术是实现空间科学和应用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并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21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履行大国责任、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牵引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科技领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如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重大问题。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为上述影响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 本路线图主要针对我国“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目标,分析了我国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空间科技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国际主要空间国家发展战略和空间科技领域前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本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现状,重点针对空间科学、对地观测及数字地球和相关空间技术,提出了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目标和发展路线图。 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为: 以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牵引,全面加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2050年,使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承担和发挥应有的和突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下: 战略目标1(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预报和地外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进展,全面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水平,用重大科学成果提升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文化上的贡献度。 通过战略目标1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在解答以下科学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1.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 2.生命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地外空间的生存表现和能力是怎样的? 3.太阳和太阳系是如何影响地球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 4.是否存在超越现有基本物理理论的新物理规律?

中国养猪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中企智业)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2)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2)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3)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 五、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5) 六、2017-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6) 第二节中国养猪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8) 一、养猪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8) 二、养猪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9)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16) 第三节中国养猪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1

2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 历史变动轨迹 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22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10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3951亿元,增长 7.8%。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 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图表- 1:2012-2017年9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1%。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6%,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7%,鲜菜价格下降8.8%。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一)汇总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2015年07月06日07: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大趋势。为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从本期“观察”版起将陆续推出“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系列专版。今日刊发第一期,敬请关注。 ——编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大势所趋) 白春礼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

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

养猪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养猪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养猪设备的工艺水平目前已经从中级阶段向高端发展。目前,从中国养猪业的总体来看,大多数养猪场对设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猪场设备等同于猪栏,而忽略了自动喂料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粪污处理系统设备的重要性。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养猪业者交往的频繁,一些观念超前的企业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工厂化养猪生产设备并应用到养猪生产中,养猪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因为受国外的影响而大大加速了。 从传统养殖到结合科技,再到脱离传统养殖彻底走向科技化,机械化,可以说,养猪设备的发展是促进畜牧机械积极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一、养猪设备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养殖设备和现代化设备比较 1、猪舍建筑及规划与设备选型密切相关 传统规划的600头母猪场与现代600头母猪场的建筑与规划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猪场猪舍栋数多,猪场占地多,建筑面积大,土建与设备投资大,劳动强度大。现代猪场猪舍栋数少,节约土地,建筑面积小,土建与设备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在传统规划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一般水平,每头母猪建场需要投资2万元,而采用现代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每头母猪投资1.5万元。与传统设计规划比较节约投资25%。猪舍结构方面,我国传统猪舍多采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猪舍建筑,除分娩母猪舍和仔猪培育舍外,猪舍内部环境调控措施较少,基本依靠自然通风方式。猪舍保温隔热性能差。所以传统养猪场规划和房屋结构决定了很少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不利于猪的生长,浪费劳动力,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而现代化猪舍全面科学的考虑了通风和保温要求,及减少劳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现代化的猪舍与配套的先进的气候调控,自动喂料及高效猪栏一起构成了符合猪生长繁殖的现代化工艺设施。 猪栏是工厂化养猪场的必备设备,用它饲养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群,形成猪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猪的饲养密度、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条件,都与猪栏的形式、结构、材料、排列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伴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猪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猪栏也在工艺方面不断提高。 (1)分娩栏 分娩区是猪场的核心区域,整个猪场的运行效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区的生产状况。良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猪产能环保清退仍在继续。2017 年底是多个地区禁养区搬迁的最后期限,目前仅剩一个月时间。小养殖户大量退出,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则跑马圈地,产能向大户集中,推动养殖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环保监管趋严 生猪养殖属于三高行业,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大量小规模养殖户,环境污染严重。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总量达到40 亿吨左右,主要分布在586 个畜牧大县。2010 年,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 万吨、65 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25%,占农业源排放量分别达到95%、79%,成为主要的农业污染源。 对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在不断加大。修订后的环保法施行,畜禽养殖业逐渐进入环保高压期。2015 年发布的水十条规定,2017 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2016 年4 月,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将全国生猪养殖划分为四类区域;2016 年5 月,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明确规定禁养区划分依据;2016 年11 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再次重申2017 年底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截至2017 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4.9 万个,面积63.6 万平方公里,南方水网省市已基本完成拆迁。多地产能环保清退工作仍在继续。截至11 月10 日,湖北全省禁养区内已关闭和搬迁畜禽养殖场4574 个,完成任务总额的96%;截至11 月25 日,江西省累计拆迁2.8 万家畜禽养殖场,减少生猪饲养量近300 万头,2017 年禁养区内拆迁、关停或转产的畜禽规模养殖场3253 家。

未来科技发展模式

未来科技发展模式 国家的竞争力与发展速度之所以产生很大的差距有各自特殊的原因, 但也有共同的原因, 在共同的原因中, 许多分析家把国家的竞争能力与发展速度的差距归结为科技竞争, 而科技发展模式的选择无疑是科技竞争的焦点。进入21 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新科技革命表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新的技术群和产业群蓬勃发展,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除了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纳米科技、空间科技、能源科技等也孕育一系列重大突破。许多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学技术无论作为动态发展的知识体系,还是作为特定的社会活动,均有其自身的运动形式和必然趋势。认清这种发展形式与趋势,无论是对科学的认识,还是对科学的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科技发展模式 总体上看,科学技术发展是通过渐进与飞跃两种基本形式的交替出现向前推进的。在渐进中完成量的积累,在飞跃中完成质的更替与范式转换,从而表现出节奏鲜明、螺旋上升的轨迹。渐进发展是科技发展模式之一,而渐进发展通常又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外延上的积累和扩张。这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增长最为一般、最为朴素的看法。如不将其绝对化,这种量上的积累和扩张造成科技的渐进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二是内容上的充实、修正和协调。科学技术在任何一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又往往不可避免地包含着错误。通过理论辩驳、逻辑分析和实验检验,错误就会不断暴露并得到纠正,或者对它的有效范围、前提条件做出新的规定。这样便使科学克服了差错,增强了逻辑一贯性,实现了协调发展。当渐进性的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科学技术又会产生质的飞跃,或突变,一般我们又称为科学技术革命。实质上是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变革和技术体系、技术结构的变革。这时,整个传统科学体系受到震动,发生破毁,有待重组,从而产生有本质区别的新理论、新技术。 由此在科技发展的历史上便出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若干模式。科学方面有Whewell的支流-江河模式,T.Kuhn 的科学革命模式,Lakatos的研究纲领竞争模式。我们着重看一下T.Kuhn 的科学革命模式,该模式分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等。把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进化与革命这两种对立因素统一起来,使其比较符合于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但是,Kuhn把“范式”的更替、科学的发展理解为心理信念的更替,而不是认识的深化,这就把科学发展的客观模式转换为科学家们主观心理的演变模式,一种信仰的改变,一种宗教式的取代。技术方面有石谷清干的更替论模式,星野芳郎的阶段论模式,G.道西的范式论模式等等。我们着重介绍石谷清干的更替论模式,该模式展现了旧技术→新需要→新技术→技术更替这么一个过程。石谷清干认为,技术最注重实际效用,但有实效的技术却十分保守。因为它们取得了成功,便不愿退出历史舞台。但由于旧技术功能有限,到了一定阶段,便只能疲于应付。即使有进步,也只是在原有框架中修修补补。当社会提出更新需要时,新技术的出现便不可避免。通过以上两个科技发展模式,我们就不难发现科技发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养猪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根据农业部《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未来10年我国猪肉消费仍然占肉类消费的60%;养猪业从过去10年年增长%,未来10年将下降到1%-2%;饲料产量从过去10年年增长%,未来10年将下降到%。养猪业的发展向产业互联网、适度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等方面发展。 (一)养猪生产区域布局加快,重心向北方和粮食主产区转移 养猪业总体进入低速发展阶段,环境刚性约束,生产区域布局从东部向北方和粮食主产区转移。中国东西部地区土地辽阔、饲料资源丰富,是生猪养殖重点发展的区域。重点是发挥成本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种养结合养殖基地;要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产加销对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种源供给;针对区域内气候特点,探索生猪养殖的科学模式。中国中部和西南部是生猪养殖的主产区,重点是持续稳步发展,成为稳定国内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生猪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环境压力较大、养殖发展空间受限,重点是稳定养殖规模,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强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猪生产,部分满足本地区消费需求,确保区域内猪肉自给率稳定。 (二)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国未来养猪业的主体 尽管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方向,但中国人口众多,生猪消费量巨大。建设大型养猪企业投资大,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成本高,防疫难度大,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难以全面推广。真正要解决中国的猪肉供应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猪场是较好的模式。适度规模的家庭猪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单元,一般出栏500-3000头,整个收入以养猪为主。其优势是经营灵活,有土地,生产成本低,污染治理和猪病防治较容易;同时,专业从事生猪的饲养,防疫、设备、种猪更新交由大中型的专业公司。这种适度的规模经营将能够有效克服养猪业生产的瓶颈,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化养殖与效益并行。针对中国的实际,北方人均土地面积大,可以建设环保比较好、硬件设施较好的家庭猪场;南方人多地少,可以依靠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养殖大户,通过社会化组织去协调解决。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养猪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预计未来我国养猪产业,大型和超大型养猪企业占30%,中小型的家庭农场和养猪大户占70%。中国家庭猪场通过硬件、人才、设备的改进,整合社会化资源,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推动中国养猪业由养猪大国转变为养猪强国。 (三)农牧结合的生态养猪模式 生态养猪模式是未来方发展方向。生态养猪的要求:一是要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坚持科学布局畜禽养殖,该减的减到位,该禁的坚决禁,不超量不超限,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二是要推进清洁养殖,加快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最大限度减

生态养猪的行业背景及市场前景介绍

生态养猪的行业背景及市场前景介绍 一、养猪行业背景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猪肉生产国,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目前生猪存栏头数1.39亿头,猪肉产量达675.8万吨。但猪肉人均产量只有4.3千克,低于世界平均9.8千克的水平。在国际贸易中,我国鲜冻猪肉出口比重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1%左右,猪肉出口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在出口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猪肉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水平,特别是在生产水平、疾病控制、肉产品安全方面以及高效牧场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成为猪肉业发展以及打入国际市场的瓶颈因素。 根据农业《中长期农业发展纲要》和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相关分析预测结果,我国2010年猪肉消费为5040万吨,2015为5434万吨,2020年预计为5580万吨,猪肉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针对国外市场我国是世界上几个生猪肉出口最多国家之一,而且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均为进口猪肉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低效益的转移和中国加入世界WTO,越来越倾向于从国外进口猪肉及其他猪肉制品,仅香港市场活中猪、活大猪供应年需求总量在300万头以上,新加坡1 / 3的进口猪来自中国。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等事件相继发生后,畜禽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消费者对猪肉及肉

制品的安全性、优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在我们这个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的国度,猪肉消费总量日益增加,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安全、生态、绿色优质廋肉型猪肉的销售是将愈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国优质猪肉生产和整个养猪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养猪业已到了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发和推广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良种猪,提高生猪品种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将是我国商品猪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由于受饲料成本、疫病等影响和农副产品价格的理性回归,国内市场猪肉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来持续上涨,并且一涨再涨,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猪低效益,猪肉市场长期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资金和人力资源不断投入其中,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猪场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立生态养猪场,将强调生物链建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以环境、产品安全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标准、统一治污、统一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生态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模式,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畜禽产品,保障人民群众肉食安全。生态养猪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内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生态养猪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因此,生态养猪项目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发布: 2011-2-25 16:27:29 查看:233 来源: 今后生猪行业的发展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合作社运作模式。打造“大合作社”概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目前中国养猪业新革命的帷幕已经拉开。以创造生猪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场新革命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 1、消费者需要绿色安全食品。 2、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屠宰加工)需要绿色猪源和稳定猪源。 3、商品猪场要求获得较高的稳定的生产经济效益。 二、未来中国养猪业发展的趋势养猪产业链的整合。 三、中国养猪业整体管理水平比养禽业落后5-10年,发达养禽业的今天的管理水平和饲 养模式,就是中国未来养猪业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发达的养猪业水平和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养猪业整个群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1、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 2、养猪业正在朝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3、养猪业正在全面重视制约养猪业效益的三大因素:品种、营养、管理。 4、养猪合作社、养

猪协会等合作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养猪模式将发生三大改变。 1、专业自繁自养(资金、技术、设施都具备,母猪存栏规模在200-500头内)。 2、专业饲喂二元母猪,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仔猪,这将是趋势,母猪存栏规模应在100-500头之间。 3、专业饲喂育肥猪,存栏肥猪规模应在200-2000头之间。 六、养猪从业人员越来越理性的看待市场的变化,把握适时的存栏。 七、国家将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方面的作用。 八、2007年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扶持生猪生产的力度。 主要有:1、实施能繁母猪补贴;2、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政策;3、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4、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补助;5、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适当奖励;6、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给予扶持;7、解决用地难的问题;8、解决贷款难的问题;9、加强对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的宣传;10、组织生猪生产和发展督查工作。 从国家对生猪生产所采取的倾斜政策及措施中不难看出,国家提倡生猪的标准化生产,倡导生猪良种化,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而经过2006年猪价低谷期和“猪高热病”的洗礼,社会散养户纷纷“下马”转向其他行业,大型的养猪企业也在这次洗礼中损失不小,所以“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是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经过九十年代两次明显的涨落,让更多人的更为理性、更为成熟,更加明白盲 目和冲动,使企业受到的打击更大。 在市场逐渐趋于好转时,更多人又开始犹豫了,是投资、技改,还是再观望一下。吃一堑,长一智,人之本能,为避免养猪业再出现大的波折,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必要与同行进行有关养猪业发展的探讨和交流。 一、中国养猪业的现状 1.存栏数下降。经过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风暴的洗礼,一部分管理不善的猪场倒闭,农村散养户因养猪不赚钱而宰杀了一批母猪,使目前母猪群体减少,商品猪存栏减少。同期比较,较1998年下降10%左右。全国规模猪场的存栏量占整个存栏量不到1%。 2.原料价格同样主导着养猪业。高价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养猪。猪粮比价是说明盈 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成本控制得越好,技术水平越高,抗风险能力就会越强。近期国家对进口原料的宏观调控,将有助于大家渡过难关。 3.投资心理更趋成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事前均进行了大量 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可行性报告,在选择是生产种猪还是商品猪,是供内需还是 出口,是深加工还是卖活体均比较慎重。在投入技术改造、开发和完善销售体系方面也做 了大量的工作。 4.生产安全、健康、无污染食品成了大家的共识。通过这种办法有利于提高出口竞争优势,激活国内市场,改变供需平衡关系,使养猪生产者和猪肉消费者均获利。前者是经济效益,后者是社会效益(放心肉)。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是强制执行, 可见这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长时间内会有收益。 5.产、供、销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将使卖猪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很多省市都有经营较好的 肉联加工厂、火腿肠加工厂(公司)与农户联合,这样一方面农户销售收入得到了保障,另 一方面,技术方面也有大公司的支持,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增强了。 6.西部大开发将拉动西部各省市的消费。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在资金、种猪、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持西部。西部经济的发展将改善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以猪肉为主的消费形式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所以养猪业是 大有可为的。 7.行业协会的规范将有利于养猪业的发展。在一些省市成立了养猪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对维护良好的种猪市场秩序起到指导作用,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行业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还担起了技术推广、种猪推广、经验交流等任务。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1)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 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

在。(2)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基因测序、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靶向治疗、远程医疗等技术大规模应用,医学模式将进入个性化精准诊治和低成本普惠医疗的新阶段。智能化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向更绿色、更轻便、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快递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将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科技创新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增进人类福祉方面,将展现出超乎想象的神奇魅力。(3)“互联网”蓬勃发展,将全方位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无线传输、无线充电等技术实用化,为实现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互联向“互联网”发展提供丰富高效的工具与平台。随着大数据普及,人类活动将全面数据化,云计算为数据的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太空互联网等新网络形态不断涌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生活等应用不断拓展,将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环境,对人

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虽然禽流感来袭让生鲜制品销售见涨,但生猪及猪肉价格仍持续在低位徘徊,部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进入亏损边缘。 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公告称,4 月24 日至5 月1 日期间,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微涨0.3%,当周猪粮比为5.27,连续第9 周处在普遍认定的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6.00 下方。而5 月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则显示,4 月2130 日期间,全国50 个城市猪肉平均价格再度下降,猪肉后臀尖(后腿肉)价格环比下降0.9%;五花肉价格环比下降0.8%。 双汇集团一位高管昨日表示,受猪肉价格下跌及禽流感以来消费者需求转移的影响,该公司4 月份生鲜制品销量上升明显,销售吨数已基本与肉制品持平,之前我们的肉制品销量远超生鲜制品。上述高管表示。据公开资料,2012 年双汇实现肉制品销售230 亿元,生鲜冻品销售额为154 亿元。 同时,上述高管还称,目前双汇的成本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生猪价格走低,企业及时做了原材料储备,这使得企业成本降低了很多。因此说这一轮猪肉价格下跌,对我们其实是一个利好。该高管说。 芝华商务数据农牧行业分析师袁松也表示,从年度历史数据来看,通常假如本年度猪肉价格下跌,则猪肉的消费量会出现上升。同时,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远不如生猪价格,因此尽管目前生猪价格很低,但是猪肉产品依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总的来说,这一轮的生猪价格下跌,对于屠宰、加工企业,尤其是知名加工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但对于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则是利空。从整个产业链上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袁松说。 对此,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层称,目前该公司生猪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世界科技革命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新的科技浪潮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蓄势待发。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一、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信息密集程度的增加,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费用的迅速下降。计算机与通讯的结合,互联网,移动电话与卫星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储存方面,储存容量将稳定增长,集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微机电系统技术对未来全球通讯系统的发展将可能有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网络化与计算机对未来的教育(远程教育)、经济(如电子商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另一趋势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每一项设备或用具中都安装有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是互联的,因此可以设想一个人在外面可以控制他的家用设备。 随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也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与生物学相关的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是有生命物质的工业应 用技术,用于制造食物、药品或其他产品。生物技术中包括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人类应用发酵技术制造酱油,醋及酒等传统产品。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或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则可以广泛地用于药物及农业方面。人类基因组 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直接引发了基因革命的新冲击波。基因革命在21世纪有望通过改 变物质生产方式而重塑全球经济。 在21世纪,绿色科技成为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科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较少地依靠单一能源而更多地依靠多种能源。影响未来能源结构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氧化氮,臭氧、甲烷)所造成的全球气温的升高。长期能源战略侧重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主要依靠二种不含碳的一次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第二个方面是节能。节能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各个领域,一是改进结构,比如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绝缘材料以促进电力的有效利用,二是改进使用油及天然气的机器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纳米技术具有彻底改变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潜能。它有可能在新世纪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同时,柔性生产正以全球规模兴起。柔性生产系统不仅具有硬件生产系统的特征,更主要的是具有软件组织系统的特征。 三、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交融成为科技发展主流 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交叉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学科间、门类间的交叉与融合是普遍现象;科学技术系统、人类社会系统、全球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命系统、脑与神经系统,地球系统等都是多元化、多层次、综合的复杂大系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理论与方法、应用目标与转化形式等均呈现多样化特征。在21世纪,科学技术有能力逐渐攻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难题。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分析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分析 李俊柱 (中国规模化养猪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15)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养猪大国,猪存栏量2010年4.70亿头,其中母猪存栏4765万头,出栏量2010年6.67亿头,均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一半。2010年出栏率142%,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出栏猪14头。目前中国养猪生产方式仍以农村散养、小型养猪场为主,生产水平低下,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或养猪发达国家。近几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目前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猪场约有2500余个,约占总出栏的10%。随着中国经济及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猪所占比例快速增加,传统的农村散养猪所占比例迅猛减少,同时养猪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集约化集团化养猪企业逐年增多,这将是中国养猪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中国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中国规模化养猪业各种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归纳起来,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从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来分类,分为多元化模式及专业化模式。从养猪生产经营者来分类,主要有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基地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养猪小区模式等。 1.1、多元化模式

其特点是:多元化产业化经营,围绕养猪相关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 兼营饲料、动保、养猪、屠宰、深加工等相关产业,产业链比较健全,综合市场抗风险能力强,大都是一些很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如广东温氏以养猪养鸡业为主,正在发展动保业、屠宰业、深加工业;河南牧原、海南罗牛山、天津宝迪以养猪业为主,正在发展屠宰业、深加工业、饲料业;江西正邦以养猪业为重点,带动饲料、兽药(动保)、屠宰业发展;双汇、雨润以屠宰业、深加工业为主,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正大、希望及六合、大北农、金新农、双胞胎以饲料业为主,已经进入养猪业或正在进军养猪业、动保业;四川铁骑力士以饲料业为主,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屠宰业、深加工业。 1.2、专业化模式 专业化模式也可称其为单元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其特点是:只从事养猪产业,基本不经营养猪相关产业链中其它产业,即使其兼营饲料业等也主要是自给自足。国内绝大部分养猪企业、规模猪场都是采用这种模式。优点是: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易于养猪专业化;对于其中的一些高端种猪场来说,有利于养猪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打造自己的种猪品牌。缺点是:与多元化模式相比,养猪市场不好时,无以祢补亏损,市场风险大;综合竟争力与盈利能力差;受相关产业的制约,综合抗风险能力差。如中山白石、长江食品、深圳农牧、广西农垦、北京华都、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