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与第三部门创新发展

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与第三部门创新发展

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与第三部门创新发展
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与第三部门创新发展

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与第三部门创新发展

摘要:社会企业是对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的否定和超越,创造性地把公益性和营利性嫁接在一起,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发挥非营利组织不可企及的作用。从理论上解决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的可能性,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举措有:理念的创新;政策的支持;非营利组织管理专业化;倡导社会企业家精神;培训专门人才。

关键词: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公益性;营利性;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

一、社会企业的界定

社会企业是非营利组织创新形态,在中国还是新事物。“社会企业是什么”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不一。剖析和厘定“社会企业是什么”对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英国贸工部(DTI)认为:社会企业是具有某些社会目标的企业,盈利主要按照它们的社会目标再投入其业务本身或所在社区,而非为企业股东和所有人赚取最大利润。突出社会企业的非营利性、营利性、目的。其中,利润是手段,实现社会目标是目的。

美国罗伯特流浪者经济发展基金会(RFHEDF)界定:社会企业成立的目的是对低收入群体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但同时必须满足财政收入的底线。既突出社会使命,又强调资源获取并不局限于慈善捐赠和公共部门拨款,也包括市场销售收入。本文认同这种观点。

中国学者王名和朱晓红从社会企业现象、本质两个维度与公益、市场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文法学院行政管理08-2班毕崇明 0801070901) 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在近几年已成为世界性话题。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了千家万户。本文将在中国国情下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关键词:组织非营利发展作用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还很不成熟,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特色。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 1、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在这一阶段,由于中国社会力量复杂,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诸如行业协会、各种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文艺性组织以及一些比较隐蔽的“会党”或者秘密结社,如洪帮青帮等。 这一时期,为了规范民间组织的管理,1932年10月,国民党曾公布过一部名为《修正民众团体组织方案》的法规。这大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非营利组织的专门法规。 2、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根据社会主义原则对民间结社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整顿。在整个过程中,有两方面的变化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是一部分民间组织的政治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民间组织被加以取缔,包括反动帮派和封建落后的组织等。经过这次整顿,中国的社会团体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时期。据统计,1965年全国性社会团体由解放初期的44个增加到近100个;地方性社会团体发展到6000多个。 然而,“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中断了社会团体在法制基础上的健康发展。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快反映到民间组织的发

《政府与非最新营利组织会计》复习资料大全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国家规定允许退库范围的退库事项,经审查批准后应开具的凭证是()。 A.支出通知书 B.退库申请书 C.收入退还书 D.退库通知书 2.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是()。 A .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B .反映内部管理情况 C .反映盈利能力 D .反映偿债能力 3.在财政周转金会计核算中,专门为处理呆账而设置的科目是()。 A.其他财政存款 B.暂存款 C.暂付款 D.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4.下列属于专用基金收入的是()。 A.社会保障基金 B.其他部门基金 C.粮食风险基金 D.文教部门基金 5.下列收入中,属于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是()。 A.罚款收入 B.没收财物收入 C.企业上缴所得税 D.行政事业性收费 6. 与企业会计相比,我国政府会计特有的会计原则是()。 A .相关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一贯性原则 D .专款专用原则 7. 政府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账户,集中收纳和支付所有财政资金的制度是()。 A .政府采购制度 B.国库制度 C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8. 属于往来结算中形成的暂付及应收款项是()。 A.债务 B.债权 C.应收款 D.应付款 9. 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所取得的收入应计入()。 A.其他收入 B.营业外收入 C.事业收入 D.经营收入 10. 应缴预算款属于()。 A.预算外资金 B.应缴财政专户资金 C.国家财政性资金 D.应付上级款项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结账包括()工作环节。 A.年终结算 B.年终转账 C.结清旧账 D.记入新账 2.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收入的主要特征是()。 A.等价交换 B.无偿性 C.非交换性 D.持续性 3. 与企业组织相比,政府会计应当遵循的特殊会计原则包括()。 A.相关性原则 B. 收付实现制原则 C.实际成本原则 D.专款专用原则 4. 各级财政的预拨款项包括()。 A.专项拨款 B.预拨经费 C.基建拨款 D.补助拨款 5. 我国预算调拨支出有()。 A.补助支出 B. 调入资金 C.专用基金支出 D.上解支出 6.财政总预算会计存款类账户包括()。 A .银行存款 B .国库存款 C .其他财政存款 D .其他货币资金 E .外币存款 三、判断题 1. 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建立在预算会计的基础上,从预算会计发展而来的。( ) 2.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3. 事业单位会计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4.我国的国有企业由政府投资举办,所以属于政府会计的范畴。() 5. 财政总预算会计不设置固定资产与现金账户。() 6.我国所有的学校、医院均属于非营利组织,均为非营利组织会计。() 7. “与上级往来”账户核算与上级财政往来待结算款项,只会发生贷方余额。() 8.非营利组织可以根据业务需在任意一个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及办理有关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业务。() 9.上级补助收入是非营利组织从主管单位或上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性经费补助。() 10. 非营利组织所属的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也应在经营支出中列支。() 四、简答题 1.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与"企业会计"相并列的一大会计分支。由于"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资源具有特殊性,使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着不同于"企业会计"的会

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经验及启示

[内容提要] 本文就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内涵、种类、运行方式和在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扮演的角色及在公共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本文认为,必须进一步转变我国各级政府职能,加快公益机构改革步伐。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大力发展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公民“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 美国非营利组织 公益机构改革 启示 一、美国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运行方式 1.举办主体的社会化。美国的公益机构基本采取社会主办、政府少办、联邦不办的举办方式,因此,社会力量成为举办非营利机构的主力军。美国的大多数医院和学校都是社会创办的。如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是私人创办的;在全美5764医院中,企业法人和私人创办的非营利医院占3000家,企业法人创办的营利医院占790家。 2.发展方式的市场化。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一般都按照市场化办法运作。除少数有巨额资产的基金会无须筹集资金外,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都没有足够支持全年开支的固定收入,都必须以良好的工作成效来争取社会的捐献和政府的项目资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他们的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筹不到足够的资金来维持组织的运转,就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政府不会出手相救。 3.资金筹措的多元化和资金支出的自主化。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自主经营收入,二是社会捐赠和资助,三是政府的项目资助。据统计,目前在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中,有20%来自企业、个人捐赠及基金会赠款,50%来自自主经营收入,30%来自政府的项目资助。非营利组织的经费开支结构采取自主化的方式,即人头经费、宣传经费、项目经费等各占多少,由非营利组织自行确定,政府不作过多干预,政府只是采取合同管理的方式,在资助非营利组织的项目合同中,明确项目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4.内部管理的企业化。美国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结构采用企业管理制度,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行政执行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监事会监督行政班子的工作。董事会通常由相关行业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客户代表及一些政府官员组成(政府官员不能主导非营利组织)。董事会成员的工作均为义务,没有报酬,但对组织中出现的问题要承担责任。与企业不同的是,非营利组织中没有股东,不设股东大会。由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跟企业一样,拥有高度的管人管事管财自主权,所以机制灵活,富有活力和主动性、创造性,工作效率高,社会效益好。 二、美国非营利组织在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扮演的角色 非营利组织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大多集中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福利、社会帮扶救助等公共服务领域,为公众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十分丰富且又贴近普通大众需求,服务质量好,效率高,很受公众欢迎。 2.搭建了公众管理社会和参政议政的平台。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十分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如青少年不良行为、公民道德教育等),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地方自治、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公共管理过程,也勤于向政府反映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在普通大众与政府之间搭起了沟通的平台,因而,起到了社会安全阀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安定稳定。 3.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美国,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充满就业机会的领域。如马里兰州,2006年该州非营利部门的就业增长率为37%,企业等营利部门的就业增长率为30%,政府部门的就业增长率为30%。 由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美国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比较省力,很少直接举办和管理社会福利、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 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经验及启示 廖世铢 51 2008年第12期《发展研究》

社会企业概览

社会企业概览 近几年,社会企业被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而逐渐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内社会企业学术研究日益频繁,企业实践也日趋丰富,一批优秀的社会企业家正在崛起。同时由于社会企业发展较晚等原因,在什么是社会企业、哪些组织可以纳入社会企业范畴等关键性问题上,我国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导致部分机构乘机以社会企业为幌子从事非社会企业活动,扰乱了社会企业的发展环境。因此,明确社会企业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厘清社会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概念的区别,有利于使社会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政府对社会企业制定扶植政策和管理规范,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社会企业的定义 (一)社会企业的内涵 目前为止,社会企业还不存在被各国学者和政府普遍认可的定义。在学术界,社会企业可以指代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人们对社会企业存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社会企业是非营利组织对商业实践的应用,有人认为社会企业是一种将社会责任内生于商业模式中的商业企业,有人认为社会企业是一种介于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之间的一种特殊机构,利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也有人认为社会企业是社会企业家利用创新手段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种手段和过程。 影响较大的社会企业的定义有两个。一是英国贸工部在2002年首先提出社会企业的官方定义:社会企业是具有某些社会目标的企业,按照组织的社会目标,盈利再投放到业务本身或所在社区,而不是为了股东和所有者赚取最大利润。这个定义概括了社会企业的三个特点:商业活动、社会目的、利润用于社会目标再投资1。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官方也使用英国的社会企业定义。还有一个是欧洲社会企业研究网络(EMES)提出的:社会企业是非营利性的私人组织,提供直接与其使社区受益明确目标相关的商品或服务,它们依赖于集体动力,治理机构中包括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方,高度重视自主权,承担与其活动相关的经济风险。这个定义和英国贸工部的定义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企业的非营利性和民主治理两个特点。这一观点在欧洲影响甚广。 1王世强:《社会企业概念辨析》,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学科学版)》,2012(14)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困境探讨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困境探讨[摘要]在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中,非营利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区 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很多方面都还不完善,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发展困境,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困境,使非营利组织不断地改进,完善,走向成熟,是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建设;困境 一、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及其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 - Profit Organization (NPO)的中文译名,原义指的是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1]。 将非营利组织引入社区治理, 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有利于限制政府的权力, 缓解政府的管理压力, 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 有利于形成社区发展的合力, 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2]。随着向“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推进非营利组织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首先,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增长。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源形式,以社会关系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为载体,既包括社会关系中的制度、规范和网络化等组织结构特征,又包括公民所拥有的信任、威望、社会声誉等人格网络特征。 其次,非营利组织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针对少数人的特殊需求做出反应,提供更急需、有效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再次,非营利组织能够有效地筹措城市社区建设需要的资金。非营利组织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等筹集的善款和吸纳的各种社会捐赠及其自身的经营收入, 对弥补这一资金空缺, 加速社区发展, 打破以往过多依赖政府资助的局面大有裨益[3]。 二、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困境表现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摘要:就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探讨其所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我国非营利性组织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非营利性组织;现状;问题;改革 综合有关资料,非营利性组织可以界定为: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有大家公认的非盈利性、中立性、自主性、使命感、多样性、专业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1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 非营利组织是介于政府和营利组织之间的中间部门,即“第三部门”。这也就意味着非营利组织超脱于政府和私营之外,因此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在我国,因各个方面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改革自身的风险性,致使我们处于一种日益变化的生活环境之中,灾害的不确定性和破坏性也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在应对发展中的问题时,如应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问题时,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我们在强调政府、个人、企业三者的作用时,不应该忽视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从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保障的实践来看,由国际慈善组织、国际志愿组织、红十字会、中国抗灾救灾协会等非营利组织募捐形成的基金已成为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营利组织承担了以往应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责任,解决了公共财政资金对于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合理优化了资源配置,这有利于推进我国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构建真正的公共财政体制。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民、进城务工者、下岗职工、失业者、退休人员、老弱病残等,他们不仅需要增加福利,更需要维护自身的权益,与此相伴的是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环境问题、流动人口问题、老年问题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一些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来承担一部分责任以弥补政府成本的不足,而非营利组织具有互助、互惠、利他的特点和公益精神,其恰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进而必然会对增进社会容忍、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积极意义。另外,非营利组织的广泛发展会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形成一种有效的制衡和监督,从而有利于政府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避免出现权利寻租等腐败现象。 经济社会中,有必要形成非营利组织来维护分散的利益主体的利益。如分散的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协会与外界交涉,以维护自身利益;农民为了使农产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卖出好价钱,需要建立农产品协会等组织来维护自身利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依靠农民工自己的组织来解决。尤其是现在我国加入WTO,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贸易摩擦加剧,需要通过行业协会等非营利组织维护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利益。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近二十多年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发展迅速,救助对象较广、涉及公众较多、影响较大。但其发展的制度环境却相当滞后,相关制度的缺陷和缺失已成为我国非营利组织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关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形成战略联盟之探讨

关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形成战略联盟之探讨 摘要:针对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建立的原因背景及现状。系统分析了现有的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战略联盟发展所必要的关键因素和存在的合作风险,阐述了建立战略联盟的可行性,论述了其建立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多种形式,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战略联盟 1.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 1.1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公共事业组织有许多种不同的指称,包括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非营利机构(NPI)、第三部门、公益组织(PSO)、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公益慈善团体等等。其中非营利组织(NPO)的概念在西方发达的国家是指那些“以推进科学、教育或慈善事业,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私人机构。” 它的原义,指的是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不仅包括基金会、慈善筹款会等公益类中介组织,也包括社交联谊、互助合作、业主和专业协会等公益类组织,还包括私人创设的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艺术团体、博物馆、研究机构等服务类组织,。美国甚至把教堂也归入非营利组织。1973年,美国学者T 列维特(T.Levitt)首次使用第三部门(Third Sector)这个名词,用以统称这些处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 [①]此后这个概念在美国被频繁使用,并且流传到全世界。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自身活动目标的社会组织,它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70年代至80年代兴起的通讯革命,将全世界包括最偏僻的地方都连在一起,第三世界成人教育水平和识字率有了显著提高,这些因素都使得民众的组织和动员比以往容易多。过去的几十年间,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规模和范围与日俱增,他们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并且在跨越全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国际社团年度报告, 在1997年,国际承认的这类组织的总数已经超过16000个 [③],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公共事物日益复杂和繁重和新的政府治理理论的出现及新一轮的政府行 政改革的进行,政府的职能定位必然发生变更;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 ,以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管理主体体系的构成和格局也必然发生变化。在社会管 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中 ,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 ,它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 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非营利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 ,因此非营利组织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正如著名学者王绍光所言“忽视非营利 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错误”。但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 ,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么无力与弱小。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述 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等,在我国统称为“社团”。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将社会组织归纳为第一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第二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企业)和第三部门(相对独立于第一、第二部门的社会领域,即非营利组织)。 由此可见 ,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缺乏一致性 ,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其内涵都是指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社会机构 ,只是对这些机构所涵盖的范围不同而已。我们一般认为 , 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 ,承担政府与私企“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事务的公共服务组织。因此,我国绝大多数社会团体、 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自治性社区组织都符合这些条件。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现状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社会。国家掌握了社会中的绝大数资源的 控制和配置权,政府长期扮演着“全能政府”的角色,突出表现在政府化和调整 ,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面临新的分化和定位。在这种新的环境下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 还很不发达,不仅先天不足,而且缺乏动力,尚处于一个艰难的创业时期。我国非营 利组织的发展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外在环境:政府、社会支持不够(二)内部因素:自身各方面存在不足四、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因此,我们寻求解决 问题的方案必须从多角度出发,并设计可行的方案。

对非营利组织的认识和理解(作业一)

非营利组织作业 一、概念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1、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2、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

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③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中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与中国的事业单位区分开来。 分类: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 二、兴起的原因 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 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蛹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赢利性组织,也

关于社区非营利组织现状调查报告

本科生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调查) 题目:关于社区非营利组织专业化调查报告——以长庆街道“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为例 学生金立超 学号 5 指导教师宗生 学院法学院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班级 13 社工

2015年9月 关于社区非营利组织专业化调查报告 ——以长庆街道“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然而,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制度安排存在的诸多漏洞,当前我国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不高,而种种不公平的现象层出不穷。十八大以来,应对新的形势,政府也在支持社区工作的发展。然而,当前中国社区组织人处于起步阶段,社区组织的专业化程度任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此次调查以长庆街道“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为例,对社区非营利组织专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社区非营利组织;专业化;社区工作 一、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介绍 “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是由乐仁乐助公益团队创立的社会组织连锁品牌,团队以“乐仁乐助”为核心理念,奉行“创新、创益、创业”的实践路径,以“再生产社会”为核心使命,全力打造的一家“综合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社会组织。 机构服务领域涵盖了: 1.公益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 2.社工项目的研发、设计、承办、运行、监管、督导与评估等; 3.公益创投与政府采购第三方承办; 4.社会组织孵化园运作与虚拟孵化器线上平台运作; 5.社区政务、居务、服务三位一体治理体系的研发与运作; 6.政府、企业社会责任转化技术体系设计、运营与落地推广等。 本次调查选择位于长庆街道十五家园的机构进行,该机构有独立的办公、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室,多媒体教室,排练房,休息室等硬件齐全。机构1楼设有专门的前台,信息公告栏以及组织结构示意图。初具规模,可作为非营利组织结构样本。现承接服务包括——免费午餐,老年人戏曲团,四点半课堂,经典国学诵读班,儿童抗逆力辅导,以及一系列公益性社区服务。

社会保障学

1.灾难救助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选择一项: A.物质充沛 B.预防性 C.急迫性 D.非经常性 正确答案是:物质充沛 2.()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援助,以帮助其度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选择一项: A.慈善救助 B.经济救助 C.灾害救助 D.福利救助 正确答案是:灾害救助 3.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不包括:() 选择一项: A.国家保障型的养老保险制度 B.自保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C.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D.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 正确答案是:自保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4.()是指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角度考虑社会保险收支平衡问题,并据此确定费率,以支定收。 选择一项: A.完全积累式 B.现收现付式 C.现收后付式 D.部分积累式

正确答案是:现收现付式 5.()是指分阶段以收定支,强调略有节余,追求阶段平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费率,体现的是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两种方式的结合。 选择一项: A.部分积累式 B.现收后付式 C.现收现付式 D.完全积累式 正确答案是:部分积累式 6.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选择一项: A.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 B.这种公积金制度,本质是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惰性”。 C.该制度使新加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人民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 D.中央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了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款外,积存部分大都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 正确答案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 7.社会救助实现的根本手段是()主导的“收入再分配”。 选择一项: A. 政府 B.NGO组织 C. 社会 D. 人民 正确答案是:政府 8.实行个人储备积累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主要有:() 选择一项: A.新加坡 B. 美国

公益项目中非盈利组织与企业合作关系研究

公益项目中非盈利组织与企业合作关系研究产业革命以后尤其是二战以来,“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使得第一和第二部门难以满足和实现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亟待第三方力量的弥补以缓解其在职能上和效能上的欠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一种独立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因其自身具有的独特特性,非营利组织不但成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剂有效药,同时在构建良性社会和公民社会中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各个领域的活动,承担起弥补或补足有限的政府供给与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之间难以调和的落差。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公民”理念的兴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承担履行好经济责任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社会公益责任的承担。企业以更加活跃积极的姿态出现在社会公益活动领域,在推动社会建设、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贡献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力量。 随着在社会公益领域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合作以及“携手”,不但是跨部门合作的新尝试,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众多富有创新精神的良好实践。在取得不错效果和反馈的同时,其间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更深一步发掘。本研究希望以Y基金为个案,配以佐证案例,揭示出非营利组织在实际发展中怎样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同搭建起公益项目平台,获取到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通过Y基金会与企业互动关系的建构过程,分析发现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并从Y基金会建设管理角度给出相关对策,进一步思考非营利组织尚还存在的可待改善的空间。 期望可以通过对单个个案的剖析,为其他非营利组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希望从实践上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自身建设,同时帮助促进和实现针对企业社会公益责任方式的探索。

最新论非营利组织改革和发展资料

论非营利组织改革和发展 2014春行政管理 刘征东 非营利组织自发展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加强政府和民众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合作管理,还能集约社会资金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运用。然而中国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发育不完善、自创性收入缺乏,而国家的财政补贴又有限,导致活动经费匮乏,近年来随着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下降,各种存在已久的问题凸显,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悠久历史传统的公益事业在现代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接纳市场经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公民社会现出雏形,这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土壤。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思想和社会的禁锢,加之市场化带来的人们思想和行为、心理的不利因素的影响,非营利组织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使它健康成长,还需要政府、社会、公民个人在制度建设、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个人修养上为之付出努力。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并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个政策导向为非营利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机制越来越成熟,政府职能逐渐被替换,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发挥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然而,从中华慈善总会发票事件到中国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事件,从“郭美美事件”到河南宋基金事件,无论是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的违背基本公德的言行,还是一系列的令人费解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孰是孰非的争论,对我国社会组织的慈善事业的长久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果。这些都加重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危机。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英文简称为NPO,是以从事公益事业(活动)为目的不分红的组织的统称。它不是法律概念,多义、复杂,是对从事各种不同的公共目标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代称。它由私人发起,各种活动不断起伏变动着各种机构松散的集合,是公民社会的个人组织,是民主社会合作网络的关键部分。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1、组织性。 它必须是一个机构性实体,有自己的组织章程、组织的运行规则、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对持久的指标。 2、独立性。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分离,有自己独立的决策权,不为政府所控制,自己监控自己的活动,有内部治理程序,不受制于政府也不受制于私营企业或其他非营利组织。在这个意义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演变 一、国际非营利组织的源头 “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 =“非桌子家具” 联合国的官员 非营利组织肇始于16-17世纪,20世纪70年代是其勃兴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许多慈善机构脱离了教会,私人慈善逐渐发展起来 ?以政治权益和话语权为基础的、带有政治色彩的非营利组织。 ?社会运动,产生了代表各种群体的行会组织 (一)源头之基督教传统 1、宗教的分类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宗教的经典论述,宗教有四种历史形态:原始宗教、国家宗教、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 原始宗教是对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生活的幻想反映,是最早产生的宗教形态,包括自然崇拜、生殖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天神崇拜、行业神崇拜等内容,其崇拜方式主要是巫术、禁忌和献祭。 国家宗教是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它是原始宗教民族国家化的结果,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生活的幻想反映。如古代埃及宗教(消亡)、古代巴比伦宗教(消亡)、古代印度宗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古代中国宗教(商周宗教和儒教)、古代希腊罗马宗教(消亡)、古代以色列宗教(摩西教和犹太教)、古代波斯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古代日本宗教(神道教)等 民间宗教是作为国家宗教的异端而出现的新型宗教,一般由个人创立。除三大世界宗教外,主要有犹太教、摩尼教、耆那教、道教、锡克教等。 世界宗教是民间宗教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古印度帝国孔雀王朝的(准)国教(佛教)、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阿拉伯帝国的国教(伊斯兰教),最终发展为世界宗教。 (二)源头之人道主义传统 人道主义的理解 Humanitarianism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人道主义,在文艺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义,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以人道取代神道,亦为人文主义的展现,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国际君友会王爱君之《人道》 ·人道主义的崇高性与超现实性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 ·世界人道主义日 二、国际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 (一)业务的全球化 一些原来只在创始国开展工作的机构逐渐开始在其他国家建立项目。“如果一个人关心动物,为什么只关心生活在英国的动物?”(环境,艾滋非典,法律环境,经济危机)在一个日益融合、“全球化”的世界,致力于某项事业的机构不可避免地要寻求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追求既定的使命。

浅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异同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课程考查论文 题目浅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异同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得分

浅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异同 摘要:一方面,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学分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从事国家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人数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耗费的经济资源都在不断增长,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也在日渐壮大。企业会计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趋于完美。而现如今,由于中国企业会计的发展已日趋成熟,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推动者会计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筹建学校、医院等公益性组织,这使得企业的某些业务已明显具有非营利性,且民间非营利组织也在不断壮大之中。由此,正确认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异同,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正确运用以及应注意哪些问题和如何解决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基本概念主要异同点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概念 (1)非营利组织的两种定义 (1)各级政府财政、行政部门及非营利组织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2)各级政府部门及非营利组织确认、计量和报告财政收入、经费收支、业务收支活动及结果的会计。 适用范围: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 政府财政部门,是指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家财政收支、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工作部门,它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核算。 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单位、政党组织等。 非营利组织包括公办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中公办非营利组织也称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2)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简言之,企业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 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在我国使用预算会计。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在运转经营过程中资金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预算会计制度,法规,规范方法和程序,形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有用的经济信息。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

第8章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8章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提 供 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改革的内容广泛而全面,改革的重大举措包括雷纳评审、下一步行动、公民宪章、竞争求质量运动和合作政府运动等。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以来,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不再由政府独揽,而是逐步市场化和合同化,非营利组织逐渐成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主要力量。通过非营利组织的参与,提高了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扩大了公众享有公共服务的选择性,降低了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费用,创新了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1 历史上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社会公共服务是指在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公共服务,主要指以满足公众基本需求为主要目的、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以公共资源为主要支撑、以公共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内容。 英国是一个慈善传统悠久的国度,长期以来,非营利组织都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柱。早在12、13世纪,英国就出现了500多家民间慈善机构。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慈善法,该法不仅划定了慈善机构的范围,强调了这类机构所具有的公益性、慈善性和民间性等特点,而且提出了政府鼓励和支持民间慈善事业的法律框架,制定了进行各种形式社会募捐以筹措公益资源的法律依据。该法对于英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世纪以后,伴随英国工业化的进程,社会分化不断加剧,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为救济那些没有钱的人或家庭提供了制度化的体系,也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英国最有历史名望的一些慈善组织都是在这段时期成立的,如:Barnado’s、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国家防止虐童社团)、the Salvation Army (救世军)等。据说当时伦敦一地的慈善经费就超过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收入。19世纪后半期也被认为是英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近半个世纪,英国的政府公共部门、私人企业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地位、关系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二战以后,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通过推行“国有化”,将原来由许多非营利机构提供的社会公益服务接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的功能被弱化。20世纪70年代上台的保守党撒切尔政府,针对政府公共部门低效率和机构臃肿等问题,又开始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非营利组织重又得到很大发展。1997年工党重新上台,布莱尔政府推行公共部门“现代化”改革,重新定位政府公共部门、私人企业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在改革中推行“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关系协定”(COMPACT)。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励和促进了英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加强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

社会企业定义

1.社会企业的概念 社会企业的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蒂埃里·让泰在1998年提出[1],他认为社会企业不是以人们衡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即工资、收益等来衡量的,它的产出是把社会效果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社会企业已在各国得到一定的实践,但在学术界还未对社会企业形成统一的定义。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亦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社会企业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它们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而由于各地域文化及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对社会企业的理解也因此不同。以下是本文列举的具有对社会企业理解的代表性的定义。 1.1欧洲对社会企业的定义 欧洲委员会认为社会企业是合作社(co-operatives)与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的交叉组织(crossroad),其中合作社包含劳动者合作社(workers’ co-ops)及使用者合作社(users’co-ops),而非营利组织包含生产型非营利组织(production oriented NPOs)及倡议型非营利组织(advocacy oriented NPOs),而社会企业偏向劳动者合作社与生产型非营利组织的混合体。同时,欧洲委员会下的社会企业网络(EMES),也设定有关“社会企业”的社会指标,它们是:由一群公民首创;以资本所有权为基础;牵涉到受活动影响的人们的参与;有限的利润分配;以及施惠于社区的清楚目标[2]。 英国政府将社会企业定义为“拥有基本的社会目标而不是以最大化股东和所有这的利益为动机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都再投入到企业或社会之中。”英国社会企业的代表机构—英国社会企业联盟(The UK-based Social Enterprise Coalition)认为最简单的社会企业定义为“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解释空间,同时在实际操作层和学者之间对于社会企业的准确定义也产生了更大范围的分歧。 1.2美国对社会企业的定义 美国学术界倾向于用“社会企业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来代替“社会经济”(social economy)这一概念[3]。 在美国可以确定的两个主要思想流派[4]:“赚取收入”流派(The "earned income" school of thought)和社会性创新”流派(The "social innovation" school of thought) 1.2.1“赚取收入”流派(The "earned income" school of thought) 为了区分之前的注重“非盈利”的“商业化非盈利方式”("commercial non-profit approach")的观点 ,这一流派以更广泛的视角,包含了更多的商业形式,称其为“社会性目的的经营方式”("social-purpose business approach")。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亦被包含其中。这也就是所谓的有研究说明,考虑到经济利益、社会责任的,具有“多重目标”的企业的效率,比单纯的营利导向的企业要来的高。 例如丹尼斯·杨(Dennis R Young)就认为。社会企业是指采取企业的方案及商业活动,它以促进社会进步(social cause)或对公共财政有所贡献为目标,若再迸一步从结构决策(8tmctumI decisions)的角度分析,社会企业包含两种界定方式,其一为营利的商业组织对于公共财政的贡献.其二为非营利组织透过商业化手段赚取盈收[5]。 狄兹(J.Grery Dees)指出,社会企业一词并非单纯为财政目标而存在,而是一种多元混合的综合体(Hybrid),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企业光谱”概念[6]。 部分研究者提出“双重价值创造”(double value creation)的观点。这种理念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企业应该是一种混合性的组织(Hybrid),它同时兼具“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同时它由两种力量所驱动。其一,社会变革本身是受益于“创新理念”、“企业家精神”、“企业式解决方案”;其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样化的筹资模式,通常包括“可获得性收入”(earned income)。这种观点实际上缩小了这种学派和下面将要提到的第二种学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