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系图、索引和视图的定义及维护

关系图、索引和视图的定义及维护

关系图、索引和视图的定义及维护
关系图、索引和视图的定义及维护

实验六:关系图、索引和视图的定义及维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关系图的方法。

2.掌握创建、查看和删除索引的操作和方法。

3.理解视图的含义,能使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器创建视图并对其进行

管理。

二、实验环境

已安装SQL Server 企业版的计算机(120台);

具有局域网环境,有固定I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

四、实验要求

1.索引和视图的创建和管理也可以用查询分析器实现,参照课本上的相关

Transact-SQL命令,写出对应的Transact-SQL实现代码。

2.将视图的创建、修改、删除过程与实验二中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进

行对照,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到SQL Server服务器,在SQL Server2005界面中实现第1题操作,其余题目用T-SQL 语句实现:

1.使用创建数据库关系图向导为学生选课数据库中的Student表,Course

表,SC表创建关系图。

2.为Student表创建一个基于Sname(姓名)的按降序排列的聚簇索引

Stusname。

create clustered index stusname on student(Sname desc)

3.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Student,Course,SC 3 个表建立索引。其中

student按学号升序建唯一索引,course按课程号升序建唯一索引,SC

按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建唯一索引,索引名称分别为

Stusno,Coucno,Scno。

create unique index stusno on student(sno) create unique index co ucno on course(cno) 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cno desc)

4.删除 Student表中的Stusname索引。

DROP INDEX Student.Stusname

5.创建信息系男学生基本信息视图stu_is,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及年龄,

并要求进行修改和插入操作时仍需保证该视图只有信息系的学生。

CREATE VIEW stu_is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AND Ssex='男' WITH CHECK OPTION

6.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视图stu_is_c1(学号,姓名,成绩)。CREATE VIEW stu_is_cl(学号,姓名,成绩) AS

SELECT Student.Sno,Sname,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dept='IS' AND Student.Sno=SC.Sno AND Cno='1'

7.建立信息系男同学年龄在19岁以上学生信息的视图stu_is_age。(使用

第5题的视图)

CREATE VIEW stu_is_age AS

SELECT * FROM stu_is WHERE Sage>19

8.查询信息系男同学年龄在19岁以上的学生信息。

SELECT * FROM stu_is_age

9.查询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且成绩大于 80的学生成绩信息。

Select * from stu_is_c1 where grade>80

10.向视图stu_is中插入一个新的学生记录,学号为200515027,姓名为王

唔,年龄为20。

INSERT INTO stu_is VALUES('200515027','王唔',20)

11.向视图stu_is_c1中插入一个新的学生记录,学号为200515027,姓名

为王唔,成绩为60。

INSERT INTO stu_is_cl VALUES('200515027','王唔',60)

12.将视图stu_is中学号为“200515004”的学生姓名改为“张珊”。UPDATE stu_is SET Sname='张珊'

WHERE Sno='200515004'

13.将视图stu_is_c1中学号为“200515006”的学生成绩改为75。

update stu_is_c1 set 成绩=75

where 学号='200515006'

14.删除视图stu_is中学号为“200515020”的学生记录。

DELETE FROM stu_is WHERE Sno='200515020'

15.将stu_is视图修改为只包含信息系学生学号、姓名及年龄。ALTER VIEW stu_is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16.同时删除视图stu_is和stu_is_age。

DROP VIEW stu_is,stu_is_age

思考题:1.考虑一下视图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建立视图?

2.索引、视图和基本表有什么不同 ?

六、出现问题及解决办法

如:某些操作无法执行,如何解决?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类型分类的规格术语、结构术语及机动车使用性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 机动车power-drivenvehicle ? 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有轨电车、摩托车、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和特型机动车。? 2.2 ? 汽车motor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 ——载运人员和/ 或货物;? ——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 ——特殊用途。? 本术语还包括:? a) 与电力线相联的车辆,如无轨电车;? b) 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 的三轮车辆。? [GB7258-2004 的3.2]? 2.2.1 ? 载客汽车passengervehicle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人员的汽车,包括以载运人员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2.2.2 ? 载货汽车goodsvehicle ?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货物或牵引挂车的汽车,包括以载运货物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2.2.3 ? 专项作业车specialmotorvehicle ?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特殊工作的汽车,不包括以载运人员或货物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2.3 ? 有轨电车tram? 以电动机驱动,设有集电杆,架线供电,有轨道承载的道路车辆。? 2.4 ? 摩托车motorcycle ? 由动力驱动的,具有两个或三个车轮的道路车辆,但不包括:? a) 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 的三轮车辆;? b) 最大设计车速、整车整备质量、外廓尺寸等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c) 电驱动的,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 且整车整备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两轮车辆。注:改写自GB7258-2004 的 3.5 和3.6 。? 2.5 ? 挂车trailer ? 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 ——载运货物;? ——特殊用途 注:改写自GB7258-2004 的 3.3 。?

热力学基本公式的导出关系概念图

图1 助学体系材料之五 运用概念图制作技术,掌握热力学函数关系 丽水学院化学化工系 张启伟 材料简介:运用概念图制作技术,构建了热力学函数关系概念图,包括了: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的导出关系概念图,八个派生公式及四个麦克斯韦(Maxwell)关系式,便于记忆。 一、热力学基本公式的导出关系概念图: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始,根据各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式,依次建立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的导出关系概念图(见图)。 热力学基本方程的适用条件:于封闭的热力学平衡系统所进行的一切可逆过程。说的更详细些,它们不仅适用于一定量的单相纯物质,或组成恒定的多组分系统发生单纯p , V, T 变化的过程。也可适用于相平衡或化学平衡的系统,由一平衡 状态变为另一平衡态的过程。 二、导出派生公式的二种方法 根据上面的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每个热力学基本公式可派生出二个派生公式,共8个派生公式。分别可以按二种方法得到派生公式,见图。 图2 图3

派生公式汇总表如下:

2 d H = T d S + V d p 等 压 (?H /?S )p =T 等 熵 (?H /?p )S =V 3 d A =-S d T - p d V 等 容 (?A /?T )V =-S 等 温 (?A /?V )T =-p 4 d G =-S d T + V d p 等 压 (?G /?T )p =-S 等 温 (?G /?p )T =V 注:同色偏微分的相同关系。 归纳为四组: T = (?U /?S )V = (?H /?S )p ; p =-(?U /?V )S =-(?A /?V )T V = (?H /?p )S = (?G /?p )T S =-(?A /?T )V =-(?G /?T )p 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不同偏微分的相互替代关系;二是要注意难测或难得的偏微分可用一个简单的状态函数取代的关系。 三、麦克斯韦(Maxwell)关系式导出关系概念图 同样以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为基础,每个基本公式可导出一个Maxwell 关系式。导出的数学模式概念图如下(见图):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经典试题146页【辛苦整理】

一、拆分重组图形推理题 拆分重组题型中,左边所给出的图形由若干个元素组成,右边的备选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组成左边图形的元素组成的,要求考生正确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组成新的图形时,只能在同一平面上,方向、位置可能出现变化,而不可以对图形进行空间翻转 例题1 [2006年江西省第56题] 【解析】仔细观察箭头的方向和短形缺口的方向,即有且只有一个箭头是朝向缺口的方向的,符合条件的只有C项。故选C。 例题2 [2008年重庆市第74题] 【解析】原图形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组成,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能还原成原图形。故选A。 例题3 [2006年中央(一类)第57题、(二类)第52题] 【解析】A、D项图形中的小圆直径不足两条,予以排除;B项中的小圆内多了一条直径,也应排除。故选C。 点评:解答图形类题目,对于思维敏捷的人很容易,推荐大家学会思维导图法,对解析此类题目很容易。最后和大家说:我想,每一次都推荐一下对大家都非常有用的信息,只推荐三个有用的,其他的我觉得都没什么意思,每一次推荐都不容易,希望大家珍惜。大家有选择性的看,都是个人觉得非常好的。一切都做了,离成功就近了,好运与机遇就会降临。 二、立体还原图形推理题 立体还原题型考查的是考生的空间感,一般给出一个将立体图展开了的平面图,要求对此平面图还原成立体图,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的一项。此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需掌握空间还原的技巧。 例题1 [2008年重庆市第69题] 下面四个所给的选项中,哪一选项的盒子不能由左边给定的图形做成: 【解析】阴影部分应该平行而不相交,所以D不正确;两个阴影部分不会相连,所以C不正确;半阴影半空白面中的空白处不可能相连,所以A也不正确。故选B。 例题2 [2008年中央第65题]

基于概念图范式的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体系构建

2012 基于概念图范式的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体系构建 黎天亚佘群芝 摘要:概念图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它是利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文献知识可视化管理的一种文献管理方式。本文拟以概念图为理论基础,试图构建“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体系框架,以满足文献管理的高度信息化与日益开放化的发展趋向。基于概念图范式的工具知识模型主要涵摄文献管理知识模块、工具使用知识模块及Endnote使用知识模块三个模块。它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献检索服务,还可以促使读者建立个人文献数据库。另外,模型所提供的文献评价功能将进一步确保读者所检索文献的质量,并对相关文献信息做进一步评判。关键词: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概念图信息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170-03 作者:黎天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佘群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湖北,武汉,430073 信息技术促成了文献管理工作日趋变革,文献阅览室也正由原来的闭架式管理逐步转向开架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模式成为文献管理的发展方向。目前,虽然一些比较先进的搜索引擎和文献数据库承载着大量关于全球的或地区的文献知识信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需求,但传统数据库关于文献质量评价功能不足,它们只能提供有关文献的引用次数、影响因子等信息,这种较为粗糙的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地说明文献的质量水平,读者在使用文献前依然要仍需利用大量时间进行阅读总结以求甄别;在对文献的分类方法上,传统文献数据库过于宽泛,读者在搜索文献时也很难通过缩小查询范围以求快捷查询所需文献。本文拟以概念图为理论基础,试图构建“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体系框架,以促成文献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可视化、知识化发展。 一概念图范式下的工具知识模型构建 概念图最早由美国J.D.Novak(1957)教授提出,它是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实现文献知识可视化管理的一种文献管理方式。概念之间通过连接词连结,这种工具能辨析细小的含义差别,并把新知识很好地融合到已存的概念结构中,提炼出需要的主题。当这种概念结构因需要发生改变时,可以在原来的结构上添加新的概念实现与需求的同步变化。目前这种结构模式的软件很多,如Cmap tools、Mind Mapper、Visual Mind等都是以概念图为主体的工具知识模型。这种工具知识模型一般由概念图和相关资源组成,各种媒体资源如图片、网页、文档、视频等都可以通过该模型来解释一些概念的相关信息。读者可以像浏览网页一样方便快捷地查询并获取所需要的文献知识。 基于概念图范式的工具知识模型主要涵摄文献管理知识模块、工具使用知识模块及Endnote使用知识模块。 第一,文献管理知识模块。对文献管理基础知识进行了解是进行文献管理的起点,主要包括文献组织方式方面的知识、文献检索技巧方面的知识、不同用户文献之间共享方式的知识(见图1)。文献组织方式主要是指所有文献如何安排等方面的知识,安排方式可以按照主题,也可以按照资源的来源或类别等进行分类以便于查询。文献检索是针对读者查询而言的,包括对数据库的选择,查询方式如主题、关键词、文章来源、刊号等的选择,本地资源还是网络资源的选择等,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不同的检索方式。文献共享是为了方便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之间对同一个文献的查询和利用,如果组织结构中有一个数据库里有相关文献,不同地区的组织内用户都可以共享,从而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该模块还有很好的扩展性功能,连接点功能不受读者数量多少的限制,一个连接点访问相应资源后会把该信息转存到该资源的其他连接点上,验证通过读者就可以对远程连接点进行直接访问。模块的连接点还可以实现动态地离开和加入,不会因为某些连接点离开而降低模块检索质量。 文献管理工具 文 献 管 理 知 识 模 块 利用方式 包括内容 文献组织 文献检索 文献共享 1.题录信息 2.文献主题 3.文献类别 1.数据库资源 2.本地资源 3.互联网资源 1.文献全文 2.所需知识 3.学习笔记 图1文献管理知识模块 第二,工具使用知识模块。对文献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以后,需要进一步熟悉工具的使用。文献管理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满足读者对文献管理的需求,包括撰写文章时对参考文献的引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文献库等(见图2)。模型工具可以对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格式方面的自动调整,按照语言来划分中文和英文文献,按照文献类型划分为专著、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对参考文献进行导入和导出操作,可以导入和导出的信息包括主题、作者、来源、年份、关键词等。该模块还可以对参考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如分析年份的研究热点、主题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 示法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和思维的工具。从某一点上来说,人与自然总是有一种特别的联系。概念图是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形象的说,概念图类似于人的神经末梢,同时也类似于生活中人人都可以看到的大树,由一个枝芽连成线向四面八方延伸。这种特别的对应不但具有形象可观性,而且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带有连续的逻辑性.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需要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这样一门语言。而在这四个方面,“写”是英语教学中最重的一环,因为它是前面三项能力的一个融汇与具体运用的体现。写作要求语言更加准确、规范和有效到传递信息,同时写的时候要求组织段落,还必须考虑逻辑结构,使内容条理显得清楚。构思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一项有效的写作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课程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学生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个个层次递进的任务,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学习者学习的潜能。如何将任务设置成一个个层次递进的关系,能否更加优化任务型教学中的某种方式,将写作中比较难梳理的一些相关联的信息,通过更加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写作的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硏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一、研究背景 1.现状述评: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学习科学意味看修正和拓展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能更系统性地认识自然,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概念教学也成为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随看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科学探究过程取代了自然常识告知,亲历参与取代了纯粹结论灌输。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些教师对科学课堂的过程设计与实践过程往往满足于被活动表象所充斥,而缺失了活动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和内涵,活动过程显得苍白而无力,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主流方式,离不开科学概念这—价值内核。因此,科学概念教学"活动热闹"的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经验,进行主动建构,从而能有系统性地I:匕较、归纳、图式推理,为科学探究服务。概念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鉴于此我们设计了《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在科学教学中,应用以概念为核心创建概念图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框图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行重组和优化,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逬知识的迁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研究概念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教与学的过程中”其价值在于教师把概念图整合于自身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扌是高教师有效整体设计的效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

教学启示,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构图活动,为学生引导—条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概念进行思维发散,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更系统、有效地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概念图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科学教学的发展,有助于师生们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在概念图的硏制与运用中,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吹长。 2?用概念图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整体思维,提升素养。 3.构建新型的基于概念图教学的模式和科学探究实施策略。 4?利用独特的概念图探究文化,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三、研究内容 (_)对"基于槪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理性思考的研究 用概念图来优化科学探究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将对这些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找出"概念图优化科学探究教学"与"一般科学探究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有哪些外部行为表现?从哪些方面来突破?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概念图教学"实践研究前必须思考的策略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行动指南。 (二)基于槪念图教的方式的研究 这是研究教师在概念图教学中,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系列研究: 1.利用概念图来分析教材的策略研究。概念图的研制过程就是教I丿帀理解知识、梳理概念、明确重、难点并探询解决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解读教材的过程。如 何利用概念图来分析教材,有哪些对策,有待研究。

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 )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

. 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 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米 B .9003米 C .8999米 D .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 (4)等深线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 .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类型分类的规格术语、结构术语及机动车使用性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机动车power-driven vehicle 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有轨电车、摩托车、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和特型机动车。 2.2 汽车motor 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 ——载运人员和/或货物; ——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 ——特殊用途。 本术语还包括: a) 与电力线相联的车辆,如无轨电车; b) 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 的三轮车辆。 [ GB7258-2004的3.2] 2.2.1 载客汽车passenger vehicle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人员的汽车,包括以载运人员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注:改写自GB7258-2004的3.2.1和3.2.2。 2.2.2 载货汽车goods vehicle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货物或牵引挂车的汽车,包括以载运货物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2.2.3 专项作业车special motor vehicle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特殊工作的汽车,不包括以载运人员或货物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注:改写自GB7258-2004的3.2.5。 2.3 有轨电车tram 以电动机驱动,设有集电杆,架线供电,有轨道承载的道路车辆。 2.4 摩托车motorcycle 由动力驱动的,具有两个或三个车轮的道路车辆,但不包括: a) 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 的三轮车辆; b) 最大设计车速、整车整备质量、外廓尺寸等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c) 电驱动的,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 且整车整备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两轮车辆。 注:改写自GB7258-2004的3.5和3.6。 2.5 挂车trailer 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载运货物;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评价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评价 一、概念图简述 概念图(Concept Mapping)也叫做概念构图或概念地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提出的,是一种用来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规则的工具。它的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意义的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联系。这种联系是某种合理的逻辑关系,新的概念、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中、命题之间有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三种关系,绘制概念图就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技术。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也能很好地支持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的构成主要由节点、连接和命题三个部分构成:节点表示概念,指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通常用几何图形、图案等符号来表示;连线用于连接节点,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任意方向的;命题,指连线上的文字,用于描述节点(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中除了以上三个部分,还包括层级,层级通过把概念放在不同的层次来表示概念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和相关关系。一般来说,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处于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概念放在下层;具有组合关系的概念和处于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之间可以用横向连接、交叉连接、超链接来体现层级关系。不同的图形代表在思维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想法,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图像、符号来表示人脑子中的认识。对于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属性的图形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选择不同的颜色,以使概念的层级关系和分类明朗清晰。 二、概念图教学评价研究 诺瓦克除了强调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级,他还提出了概念图的评估方法,这为概念图成为一种教学评价工具奠定了基础。传统的评价很多是以测验的形式进行,当然,测验的题目类型也许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测验过于依赖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能力,单凭测验成绩也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组织之间的差异。而使用各种图形、颜色图形表征人脑中知识结构间联系的概念图相对于传统的测验在教学评价方面显然占有很大的优势,这也使概念图发展成为一种教育评价工具。 概念图作为评价早有研究,它也是伴随着概念图的研究进行的,诺瓦克(1983)在美国两所中学的7年级和8年级做过概念图方面的研究;同年他把7年级学生

生物图表题之概念图(关系图)

生物图表题之概念图(关系图) 概念图是由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每一个点表示某一领域内的各个概念,连线则表示点中概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概念图是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要素之一,与传统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相比,概念图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扩大对知识的考查面,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所以这类新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或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 1 集合形式之一-------独立型:理清具有独立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1.1 模式图示: 1.2实例运用: 2 集合形式之二-------包含型:理清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2.1 模式图示: 2.2实例应用: 3 集合形式之三——重合型:理清完全等同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3.1 模式图示: 概念a 概念b 概念a 概念b × 有联系 (1)完全独立型 (2)相对独立型 载体 运载体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有联系 A B 胚囊 囊胚 × 吸收水分 吸收离子 有联系 C D 概念a 概念b 应激性 反射 A 群落 B C 无联系 无联系 无联系

4 4.1 模式图示: 4.2 实例运用: 5 集合形式之五——混合型: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理顺为系统化 5.1 模式图示:以上几种图示的混合型 5.2 实例运用: A 物质相同 B 技术相同 C 范围相同 公共部分(交集) 必需的矿质元素(14种) 同时患病概率 CO 2 H 2O A B C 乳酸菌 蓝藻 原核生物 细菌 A a 减数分裂 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 B

基于概念图策略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基于概念图策略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案例:检索表(六年级上第二章生物的世界) 设计者:刘燕科教1班150112419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内容检索表属于《分类》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利用上节课中已经学过的动植物的分类,在了解一些生物的特征之后,学会自己完成检索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完成动植物检索表,引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动植物有一定的兴趣,通过辨别各类常见动植物的活动,初步学会观察、归纳与分类等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概念图式的教学模式,掌握因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制作检索表。 (二)教材分析 《检索表》这一节内容选自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内容,本节内容重点是在了解动植物基本特征之后,学会自己归纳概括,制作检索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描述生物检索表 2.认识检索表的作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确定检索表的分类准则 4.初步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生物检索表,认识检索表的作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确定检索表的分类准则,体会检索表中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经历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初步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2.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难点】 1.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五)教学策略 概念图式教学

1.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制作检索表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制作检索表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各组发表意见。 教师点评,归纳小结。 制作检索表的方法: 1.观察比较特征 ↓ 2.找出并选定分类准则 ↓ 3.进行分类并制成检索表

TJ概念图、关系图复习

TJ 概念图、关系图复习 概念图 概念图是由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每一个点表示某一领域内的各个概念,连线则表示点中概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概念图是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要素之一,与传统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相比,概念图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扩大对知识的考查面,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所以这类新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或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 1 集合形式之一-------独立型:理清具有独立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1.1 模式图示: 1.2实例运用: 2 集合形式之二-------包含型:理清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2.1 2.2 3 集合形式之三——重合型:理清完全等同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3.1 模式图示: 4 集合 形式 理清具有公共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4.1 4.2 5 集合形式之五——混合型: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理顺为系统化 5.1 模式图示:以上几种图示的混合型 5.2 概念a 概念b 概念a 概念b × 有联系 (1)完全独立型 (2)相对独立型 载体 运载体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有联系 A B 胚囊 囊胚 × 吸收水分 吸收离子 有联系 C D 群落 C 3.2 实例运用: A 物质相同 B 技术相同 C 范围相同 必需的矿质元素(14种) CO 2 H 2O A B C 原核生物 A 减数分裂 物的 B 无联系 无联系 无联系

练习: 1.图中①、②、③三个图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 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A.DNA、染色体、基因 B.反射、应激性、适应性 C.酶、蛋白质、激素 D.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2 3.右图表示一分子 A.核酸B.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D.碱基 4.下图中E、F代表两种生物,如H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则可表示寄 生关系的是: A. B. C. D. 4.下列①~③分别是根据甲乙丙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①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代表细菌,d代表原核生物 ②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③若丙中a和b代表应激性和反射这两个概念,则a表示反射,b表示应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⑨ 5.右图是对噬菌体、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选项中说 法错误的是: A.甲组中的生物都没有细胞壁 B.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6.右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 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 A.无膜结构 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有色素 D.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7.右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关关系图。以下对相关问题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E→G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G→B发生的场所 是细胞质 B.B的多种重要功能只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 序有关 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B中 b的排列顺序 D.E 的多样性与e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8.下图为人体两种重要有机物B、E 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 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E→G和G→B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B.T2噬菌体体内主要含有B、G、E三种成分 C.G→B和E→G的场所分别是核糖体和细胞核 D.鉴定B、E时都需要水浴加热 9.下图是物种S1和S2的生态位空间模式图, 两物种竞争最激烈的温度是() 10.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液泡 高尔基体 叶绿体线粒体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一、研究背景 1.现状述评: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学习科学意味着修正和拓展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能更系统性地认识自然,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概念教学也成为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科学探究过程取代了自然常识告知,亲历参与取代了纯粹结论灌输。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对科学课堂的过程设计与实践过程往往满足于被活动表象所充斥,而缺失了活动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和内涵,活动过程显得苍白而无力,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主流方式,离不开科学概念这一价值内核。因此,科学概念教学“活动热闹”的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经验,进行主动建构,从而能有系统性地比较、归纳、图式推理,为科学探究服务。概念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鉴于此我们设计了《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在科学教学中,应用以概念为核心创建概念图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框图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行重组和优化,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研究概念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教与学的过程中,其价值在于教师把概念图整合于自身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师有效整体设计的效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启示,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构图活动,为学生引导一条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概念进行思维发散,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更系统、有效地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概念图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科学教学的发展,有助于师生们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在概念图的研制与运用中,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用概念图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整体思维,提升素养。 3.构建新型的基于概念图教学的模式和科学探究实施策略。 4.利用独特的概念图探究文化,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三、研究内容 (一)对“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理性思考的研究 用概念图来优化科学探究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将对这些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找出“概念图优化科学探究教学”与“一般科学探究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有哪些外部行为表现?从哪些方面来突破?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概念图教学”实践研究前必须思考的策略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行动指南。 (二)基于概念图教的方式的研究 这是研究教师在概念图教学中,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系列研究:

机动车类型 术语和定义GA802-2014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802-2014) 前言 本标准的第4、6、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802—2008《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与GA802—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道路车辆”的术语和定义(见3.1) ——修改了“机动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2,2008年版的2.1); ——修改了“汽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3,2008年版的2.2); ——修改了“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和“专项作业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3.1、3.3.2、3.3.3,2008年版的2.2.1、2.2.2、2.2.3);——增加了“中置轴挂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4.2); ——修改了“半挂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4.3,2008年版的2.5.2); ——增加了“汽车列车”、“乘用车列车”、“货车列车”、“全挂汽车列车”、“中置轴挂车列车”、“半挂汽车列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5、3.5.1、3.5.2、3.5.2.1、3.5.2.2、3.5.3); ——修改了“摩托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6,2008年版的2.4); ——修改了“有轨电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8,2008年版的2.3); ——修改了“特型机动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9,2008年版的2.8); ——增加了“拼装车”、“非法改装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12、3.13); ——修改了机动车规格术语分类表中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的说明(见表1,2008年版的表1); ——增加了“机动车实车的车长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者其他技术资料记载的机动车车长的公差应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规定(见表1的注c) ——增加了“面包车”、“专用校车”、“车辆运输车”、“无载货功能的专项作业车”、“有载货功能的专项作业车”、“中置轴挂车”、“车辆运输半挂车”等机动车结构术语的说明(见表2); ——修改了“普通客车”、“专用客车”、“厢式货车”、“仓栅式货车”、“集装箱车”、“特殊结构货车”、“自卸货车”、“厢式全挂车”、“仓栅式全挂车”、“自卸全挂车”、“厢式半挂车”、“仓栅式半挂车”、“自卸半挂车”、“低平板半挂车”等机动车结构术语的说明(见表2,2008年版的表2); ——增加了“货车、全挂车和半挂车的载货部位为非栏板结构时,若载货部位具有自动倾卸装置,结构术语确定为‘载货部位的结构特征+自卸’,如‘平板自卸’”的规定(见表2的注c); ——修改了机动车的使用性质分类(见6.1,2008年版的第5章); ——机动车使用性质细类表中,修改了“运送幼儿”、“运送小学生”的说明,增加了“运送中小学生”、“运送初中生”的说明,删除了“其他校车”的说明(见表3,2008年版的表3);

判断推理思维导图

判断推理思维导图 1.翻译推理 ● 先找题目中的关联词,先翻译再推理。 充分条件:如果...那么..., 只要...就..., 所有...都..., 为了...一定..., ...离不开..., ...是.... 前句推后句,再用逆否定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切记勿犯否前肯后的错误) 必要条件:只有...才..., ...才..., 除非...否则不..., ....是.....的基础, ...是....必要条件 后句推前句或 再用逆否定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切记勿犯否前肯后的错误) ● 运用推理规则:摩根定律 —(P 且Q )= —P 或—Q —(P 或Q )= —P 且—Q 且:同时成立才为真,少一个为假 或:否一个可以推出另一个 ● 有的(可能一个,几个,全部) 常见错误:有的是推不出有的不是 等价置换公式:有的1是2 = 有的2是1 有的2不是1 = 有的不是1的是2 2.逻辑论证 论证三要素: 论据 论证 论点 原则:整体>局部 绝对>可能 削弱题型

削弱力度:论点>论证>论据>因果倒置>他因 削弱论点: ①找到论点,并找到论点的反面(确定论点方法:首尾句,关键词,代词,转折词) ②话题一致,排除无关选项,偷换概念的选项 ③不跑题,不联想,纠结选项对比选,选直接明确的。 削弱论证:(套公式) ①识别题型: P,因此Q。也就是由一个推向另一个,而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前后讨论啥,不一致直接拆桥 A,因此C。(常识:A+B=C)将题目中没有涉及的B找出来削弱。前后范围不一致 补充缺失范围(上半年—全年,补充下半年) 削弱论据:比较少 常见:结论是将来的,可以找前提来进行削弱 因果倒置: 文章中写的是有A引起或导致B, 选项中可选择由B引起或导致A。 他因削弱: 题目中是由一个原因导致的,在选项中为了削弱可以选择是另一个原因导致的。 一般:“因而说明”,“导致”是标志词 加强题型 加强的方式:搭桥>必要条件>补充论据 搭桥:(套公式) 识别题型: 题干中:P,因此Q 。直接搭桥 题干中:M与N,因此,M与W。删除相同的M,在N与W之间搭桥。 必要条件: ①无搭桥 ②没A,就没有B (A就是必要条件)运用代入法,如果是根本,没他不行就是它。 补充论据,进行解释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普通逻辑只从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即概念外延有无重合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有助于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 根据两个概念外延间有无重合部分,把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一、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的关系。在相容关系中,又根据两个概念的外延重合部分大小的不同,把相容关系又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四种。 (一)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重合的关系,又叫做同一关系。例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两组概念分别为全同关系。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反映的事物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即它们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但它们的内涵却不尽相同,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反映相同的对象的。例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这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但它们的内涵却不同。前者是从三条边相等来反映正三角形的,后者是从三内角相等来反映正三角形的。我们正是利用这一逻辑特性,从不同方面来加深对相同对象的认识的。应该指出,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与表达同一概念的两个语词是完全不同的。表达同一概念的两个语词不仅外延完全相同,而且内涵也完全相同,例如,“世界观”与“宇宙观”,它们只不过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的文字表达而已。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在思维中是可以代替使用的,而并不违反逻辑。 普通逻辑通常采用欧拉图直观地表示概念间的关系。欧拉图是18世纪的瑞士逻辑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年)用圆圈来表示概念间外延关系的一种图解,又称为圆圈图。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a与b可直观地用欧拉图表示为: 这个欧拉图表明: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 (二)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的关系,又叫做属种关系。例如,“人”与“中国人”、“学生”与“大学生”这两组概念分别为真包含关系。具有真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a与b,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802-2008)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802-2008)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类型分类的规格术语、结构术语及机动车使用性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机动车power-driven vehicle 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有轨电车、摩托车、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和特型机动车。 2.2 汽车motor 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 ——载运人员和/或货物; ——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 ——特殊用途。 本术语还包括: a) 与电力线相联的车辆,如无轨电车; b) 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 的三轮车辆。 [ GB7258-2004的3.2] 2.2.1 载客汽车passenger vehicle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人员的汽车,包括以载运人员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注:改写自GB7258-2004的3.2.1和3.2.2。 2.2.2 载货汽车goods vehicle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货物或牵引挂车的汽车,包括以载运货物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2.2.3 专项作业车special motor vehicle 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特殊工作的汽车,不包括以载运人员或货物为主要目的的专用汽车。 注:改写自GB7258-2004的3.2.5。 2.3 有轨电车tram 以电动机驱动,设有集电杆,架线供电,有轨道承载的道路车辆。 2.4 摩托车motorcycle 由动力驱动的,具有两个或三个车轮的道路车辆,但不包括: a) 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 的三轮车辆; b) 最大设计车速、整车整备质量、外廓尺寸等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c) 电驱动的,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 且整车整备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两轮车辆。 注:改写自GB7258-2004的3.5和3.6。 2.5 挂车trailer 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载运货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