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喷粉件检验标准

喷粉件检验标准

喷粉件检验标准
喷粉件检验标准

产品外观件检验标准

编号: QM-4-F02

页数: 1

日期: 2009.3.11 版本: A

1

1 目的

本标准定义XX 冲压喷粉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之准则。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 生产的所有冲压件产品。 3 相关文件

《壁挂炉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4 定义 A 级面(重要):客户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机箱的上表面、正面等。 B 级面(次重要):不移动的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面,如外壳的后面、侧面等。 C 级面(次要):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框架组件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5 检测条件及方法

5.1 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 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呈45°角。A 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B 级 面和C 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光源=60W 荧光灯

零件表面 人眼

距离500毫米

面停留10秒,B 级面停留5秒,C 级面停留3秒。

6 液体/干粉喷涂外观标准 6.1允收总则

6.1.1所有的等级面应当喷涂完好且满足颜色、光泽度、厚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6.1.2液体喷涂允许补漆,但补漆后的表面应满足喷涂面缺陷允收表中B 级面和C 级面的允收标准。

6.1.3缺陷允收定义了1250平方毫米的区域内各类缺陷的最大允收数量。对于较大的零件表面,可允收数量和该表面所含1250平方毫米区域数量成正比,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缺陷不能相连。 6.2缺陷定义

6.2.1杂质:喷涂面上的外来物。

6.2.2凹痕:基体材料压痕造成的喷涂面局部凹陷。 6.2.3掉漆:局部表面掉漆造成的缺陷。 6.2.4刮痕:浅底的沟槽。

6.2.5桔皮:喷涂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6.2.6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且干燥导致的流痕。 6.2.6变色:喷涂面颜色不一致。 6.2.7涂层过薄:涂层厚度不够。

6.2.8气泡: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

6.2.10污迹: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不干净而导致零件喷涂表面有污迹或颜色不规则。 6.3缺陷允收表(喷漆/喷涂面)

每个面缺陷的总数不超过允收的界限,如下表所示:

产品外观件检验标准编号: QM-4-F02 页数: 1

日期: 2009.3.11 版本: A

2

7.1允收总则

7.1.1所有的等级面应当印刷完好且满足颜色、光泽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7.1.2 可接受的缺陷不能影响该零件的装配和功能,否则,将被拒收。

7.1.3 印刷产品包括:零件表面之丝印、标签之印刷等。

7.2 允收缺陷表(产品印刷)

每个面缺陷的总数不超过允收的界限,如下表所示:

8可靠度试验作业要求

产品外观件检验标准编号: QM-4-F02

页数: 1

日期: 2009.3.11

版本: A

3

编制:审核:批准:

喷粉件检验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各类产品中使用的喷粉部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喷粉部件的进货检验。 2.规范引用文件: 《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10125-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4956-2012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测量法》 《GB/T 9286-200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3.技术要求: 按 4.2 规定的方法检测,外表面初次喷粉涂层厚度≥60μm,≤90μm;外表面二次喷粉涂层厚度≤120μm;内表面涂层厚度≥25μm。 3.3 硬度: 按4.3方法试验,允许涂层表面存在压痕,压痕长度不得超过3mm;不得出现涂层擦伤或划破。 3.4 附着性能: 按 4.4 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涂层按评级表判定结果需保证为 0 级、1 级或 2级,见表 1。 编制:审核:批准:

3.5 耐冲击性: 按 4.5 规定的方法试验后,用4 倍放大镜检查,试样涂层不应出现脆裂及脱落现象。 3.6 耐盐雾性: 在潮态或有淋水状态下工作的喷粉件,按4.6方法进行 10 个周期试验,试样涂层划线两侧1 mm 范围内,棱角范围 2 mm 以外范围内,不应出现长于1 mm 的锈点。 3.7耐化学腐蚀性: 按 4.7 规定对涂层进行试验,要求摩擦时产生杂声且抹布上不带粉层痕迹。 4.试验方法: 4.1 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光线不能太弱)下,避免外界强光、反射光的影响,眼睛距喷粉件表面约500 mm ,对涂层进行目视检验,并与封样件对照,应符合3.1条要求。 4.2 厚度测量 用测厚仪进行测量。测量三处以上,求其算术平均值,涂层厚度应符合3.2条要求。 4.3 硬度测量: 在温度为(23±5)℃和相对湿度(50±5)% 条件下进行试验。要求使用2H铅笔,笔芯长度为5mm,磨平笔尖,保证平整光滑。将需检验喷粉件平放,笔杆摆放与涂层成45°角,以1mm/s 的速度推动7mm,重复3个来回后,目测检查喷粉件表面。试验结果应符合3.3条要求。 4.4附着性试验 在样板上选三个不同的位置,每个位置用美工刀切割出7*7的网格,每格面积为(2mm*2mm),用剥离强度为(10±1)N/25 mm 、宽度为25mm的透明粘胶带附在切割层表面,方向与任意一组切割线同向,用手指压紧。3分钟后迅速、平稳撕下胶带,涂层脱落面积不得超过15%。 4.5 冲击性试验 待样板的涂层干透后,将样板涂层面朝上平放在铁板上,用质量为 1000 g 的冲击棒自 500 mm 的高处自由落下,样板受冲击部分距边缘不小于 15 mm ,每个冲击点的边缘相距不得小于 15 mm 。 4.6 盐雾性试验 将试样表面除去污渍,用锋利的美工刀刻划表面涂层至底层金属部分,呈两条交叉约60o 的刻痕,放入盐雾试验箱中,以浓度为 5% 的NaCL中性水溶液进行耐腐蚀试验,累计喷雾 80 h ,(保证箱内温度保持30℃±5℃)。 4.7 耐化学试剂试验 用深色棉布沾丙酮液,以约 4.9 N/cm2力用手指压在要检查的试样涂层表面停留 15 s , 然后用同等力来回搓擦约 5 s( 10 个来回)。 5 检验规则: 5.1材料检验采用一次抽样方案,按GB/T2828进行。分为入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具体规定 见表I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定义五金件、塑胶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的准则。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同现有产品所使用的五金件和塑胶件。 3职责和权限 3.1 开发部:对本标准的制定提出指导并提供相关的设计要求。 3.2 生产部:负责对本标准提出改善建议。 3.3 品质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和升级换版。 4定义 4.1 表面重要度定义 A级面:产品正常使用时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前壳,产品的上表面、正面。 B级面:产品正常使用时不经常看到的面,如产品的后面、侧面等。 C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产品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4.2 缺陷定义 4.2.1 五金件(包括喷粉、丝印)常见外观缺陷定义 4.2.1.1 变形:零件整体或局部有弯曲、凹凸、不平、不直,有明显的形位偏移。 4.2.1.2 毛刺:金属表面、边缘出现余屑和表面极细小的金属颗粒。 4.2.1.3 压痕:零件表面的呈不规则的浅沟。 4.2.1.4 生锈/氧化: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4.2.1.5 零件松脱:冲压螺母、螺柱等松动、脱落,铆钉松脱等。 4.2.1.6 划伤:由尖锐物件在零件表面造成的沟痕。 4.2.1.7 软划伤:沒有明显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但肉眼能明显看出)。 4.2.1.8 露底:露底为该喷的部位没喷或喷涂厚度过薄,可看见底色。 4.2.1.9 气泡: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 4.2.1.10 杂质:喷涂面上的外来物。 4.2.1.11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后导致的流痕。 4.2.1.12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2.1.13色差:同一产品上喷涂面颜色不一致或同一批产品里喷涂颜色不一致。 4.2.1.14 丝印不完整:字体、符号、图案印刷不完整 4.2.1.15 锯齿边状:字体、符号、图案边缘不圆滑,拖尾。 4.2.1.16 字体倾斜:字体、符号、图案丝印倾斜。 4.2.1.17 丝印颜色不对:油墨颜色不对。 4.2.2 塑胶件(包括喷油、丝印)常见外观缺陷定义 4.2.2.1 缺料:塑件边缘光滑,形状不规则,有不齐整之感。

喷粉件检验标准

喷粉件检验标准 1 编号: QM-4-F02 页数: 1 产品外观件检验标准 日期: 2009.3.11 版本: A 1 目的 本标准定义XX冲压喷粉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之准则。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生产的所有冲压件产品。 3 相关文件 《壁挂炉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4 定义 A级面(重要):客户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机箱的上表面、正面等。 B级面(次重要):不移动的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面,如外壳的后面、侧面等。 C级面(次要):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框架组件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5 检测条件及方法 5.1 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呈45?角。A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B级面和C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光源=60W荧光灯

零件表面人眼 距离500毫米 面停留10秒,B级面停留5秒,C级面停留3秒。 6 液体/干粉喷涂外观标准 6.1允收总则 6.1.1所有的等级面应当喷涂完好且满足颜色、光泽度、厚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6.1.2液体喷涂允许补漆,但补漆后的表面应满足喷涂面缺陷允收表中B 级面和C级面的允收标准。 6.1.3缺陷允收定义了1250平方毫米的区域内各类缺陷的最大允收数量。对于较大的零件表面,可允收数量和该表面所含1250平方毫米区域数量成正比,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缺陷不能相连。 6.2缺陷定义 6.2.1杂质:喷涂面上的外来物。 6.2.2凹痕:基体材料压痕造成的喷涂面局部凹陷。 6.2.3掉漆:局部表面掉漆造成的缺陷。 6.2.4刮痕:浅底的沟槽。 6.2.5桔皮:喷涂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6.2.6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且干燥导致的流痕。 6.2.6变色:喷涂面颜色不一致。 6.2.7涂层过薄:涂层厚度不够。 6.2.8气泡: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 6.2.10污迹: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不干净而导致零件喷涂表面有污迹或颜色不规则。 6.3缺陷允收表(喷漆/喷涂面) 每个面缺陷的总数不超过允收的界限,如下表所示: 喷涂表面缺陷允收表 允收标准缺陷类型 A级面 B级面 C级面

涂装检验规范

涂装质量检验规范 1 目的 为有效控制涂装作业的正常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效益,防止因涂装不当导致结构件的防腐保护失效。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涂装进行质量检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涂装的质量控制,工艺纪律管理(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考核办法)。 3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0300.5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JB/Z 220 工序质量控制通则 GB/T 1902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Q/XZ 200-2008 质量手册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 JB/T 5059-1991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 4涂装检验的基本原则 4.1 涂装过程在整个工作期间易受操作者差错或有害环境的影响。另外,要通过检查已完成的工作发现存在何种问题通常较为困难。因此,在工作完成后再进行质量控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检查人员(或任何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在工作进行过程中位于现场,并且对其进行始终如一的观察评价,才能对涂装过程作出准确判断。 4.2 操作人员、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4.3 应对工作环境(杂质、温度、湿度、露点等)进行控制,以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4 检验和施工应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等文件的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涂装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和反馈。 4.5 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资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4.6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减少质量波动。 4.7 检验员应检查涂装施工的整个过程,检查重点应放在表面处理和涂装施工的起始,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4.8 应从涂装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4.9 质保工程师对质量实施见证性审核,对工序加工中操作者是否处于自控状态,检验员是否忠于职守,图纸、工艺文件是否有效贯彻,工序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方面进行

喷粉产品要求及检验标准1(1)

喷粉产品要求及检验标准 1.0目的规范喷涂产品外观及性能的通用检验规范,保证产品品质。 2.0范围公司所有委外喷涂件。 3.0职责 3.1品管:负责委外喷涂的各项项目检验与判定。 4.0 定义: 4.1 A级面:经常看到的外表面。 4.2 B级面:在一定条件下看得到的。 4.3 C级面:一般看不到,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 5.0 作业内容 5.1 外观检验条件: 5.1.1 光灯,在日光灯下或是自然光下,视力达1.2以上。 5.1.2 双手戴作业手套握持喷涂件,先东西方向水平放置目测产品,再上下和左右翻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每一面。 5.1.3 目测距离:A级面为30cm,B级面为50cm,C级面为100cm。 6.0 检验标准 6.1 材料定性: 6.1.1 委外喷涂厂应向我司提交每一批次的粉末出厂合格证和材料性能检验报告。 6.1.2 超过贮存或潮湿的粉体不允许继续使用。 6.1.3 加入前处理槽内的各种化学制剂符合行业的相关标准。 6.2 外观检测 6.2.1 缺陷定义: (1)起泡:涂层与基体材料失去结合力引起的突起状缺陷。 (2)针孔:涂层表面上可看见类似针剌成的微小孔 (3)桔皮:喷涂涂层表面产生不应有的凹凸,类似桔皮状的斑点。 (4)凹痕:喷涂前基材上的伤痕使涂装后该处出现凹陷。 (5)浅划痕:膜层表面划伤,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身的伤痕。 (6)深划痕:表面膜层划伤,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身的伤痕。 (7)厚边:喷涂时在产品边缘或内折弯角处的涂料堆积现象。(包括因局部保护不良而产生的毛边。 (8)流挂:喷涂时涂料过多导致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一般出现在悬挂工件的下方 (9)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等现象。常见于内折弯角处、孔的边缘截面、基材切口边缘截面等部位。 (10)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下涂层,或涂层完全脱离基材的现象。 (11)缩孔:涂层干燥后仍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圆形小坑。 (12)开裂:涂层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开裂变化,通常由于涂层老化而引起。 (13)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的现象。

喷粉产品检验标准

1.目的 规范喷粉产品外观及性能的通用检验规范,使QC检验人员准确地、更快地掌握喷粉产品的检验,保证产品品质。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喷粉车间所有喷粉制成品的质量检验。 3.职责 3.1品质部:依本标准进行检验与测试; 3.2生产部:依本标准进行产品生产; 3.3资材部(仓库):依本标准进行仓存。 4.作业程序 4.1检验场地:喷粉生产车间; 4.2检验工具:百格刀、软毛刷、3M胶带、直尺、铅笔、橡皮擦、99.8%无水酒精、棉花棒、 千分尺 4.3外观检验环境: 5.缺陷分类 5.1严重缺陷(MAJ):漏喷、涂层脱落、同一工件明显色差 5.2轻微缺陷(MIN):属外观轻微缺陷,非严重缺点或者主要缺点,不影响使用或装配; 5.3.外观面区域划分: ①A级面(关键区域):此区域非常重要,它通常在产品的正面,是客户容易看到的区域, 例如:扶手、挡风玻璃支架、顶篷支撑、箱子外表面等; ②B级面(重要区域):此区域通常是指产品的侧面,客户可以看到,但不会非常关注,例 如:刹车踏板、顶篷架(散件除外)、玻璃门把手、箱子内表面等; ③C级面(非重要区域):此区域通常不能充分看到,一般是组装在产品内部或产品在下表 面,例如:车架、轴承座、摇臂、箱子顶部、箱子底部等; 6.检验标准 6.1材料定性: 6.1.1用于制造喷粉件的粉体及前处理化学制剂应为研发部认可的材料; 6.1.2供应商应向我司提交每一批次的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材料性能试验报告;

6.1.3粉体应为户外用粉体,超过贮存期或潮湿的粉体不允许继续使用; 6.1.4加入前处理槽内的各种化学制剂符合行业的相关标准; 6.2原材料检验:检验人员须核实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材料性能试验报告; 6.3工序检查: 检验人员须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监控各工序的执行情况,监督作业员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操作,如有异常及时在现场进行处置。铁件、铝件喷涂的工序依次为:打磨→上件→除锈→中和→除油→清洗1→清洗2→表调→磷化→清洗3→烘干→上挂→喷粉→固化→下挂→检验→包装→仓存;不锈钢喷涂的工序依次为:打磨→清洁→上挂→喷粉→固化→下挂→检验→包装→仓存。工件有前处理工序的,不可遗漏任何一道工序,各工序的操作须严格参照工艺流程以及生产作业指导书中的规范。 6.4外观检验: 6.4.1缺陷定义: 1)缩孔:涂层干燥后仍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圆形小坑。 2)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 3)针孔:涂层表面上类似针刺形成的微小孔。 4)剥落:涂层脱离材质现象。 5)粉化:涂层表面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的现象。 6)流挂:喷涂时涂料流动停止后形成的堆积。 7)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层覆盖不严(常见于内折弯处、切口截面处等部位)。 8)划痕:涂层表面的划伤有手感,但不露底材。 9)凹痕:喷涂表面的凹陷现象。 10)桔皮:喷涂涂料产生的凹凸,像桔皮一样的花纹。 11)色差:同一批次产品或产品的不同部位存在颜色差异。 6.4.1 外观检验标准:

五金件外观检验标准

五金行业质量标准: 一.目的 为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确保满足顾客和生产需要。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五金件的进料检验。 三.抽样方案 采用GB/T2828.1-2003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遵循如下规定: 四.定义 4.1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4.2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4.3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E(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当△E为1.0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4.5 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4.6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4.7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4.8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4.9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4.10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11“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4.12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4.13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4.14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4.15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4.16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4.17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4.18麻点:喷涂件表面上有附著的细小颗粒。 4.19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4.20阴影:喷涂件表面出现的颜色比周围暗的区域。 4.21露底:喷涂件出现局部的油漆过薄而露出底材颜色的现象。 4.22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对而在喷涂件表面出现凹痕或小坑。 4.23飞油:超出了规定的喷涂区域。 4.24剥落:产品表面出现涂层脱落的现象。 4.25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4.26光泽度:产品表面光泽与标准样品光泽有差异。 4.27手印:产品表面出现的手指印。 4.28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深度的划痕(用指甲刮有明显感觉)。 4.29软划伤:没有明显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但肉眼能明显看出)。

喷粉产品检验标准样本

1.目 规范喷粉产品外观及性能通用检查规范,使QC检查人员精确地、更快地掌握喷粉产品检查,保证产品品质。 2.范畴 本原则合用于公司喷粉车间所有喷粉制成品质量检查。 3.职责 3.1品质部:依本原则进行检查与测试; 3.2生产部:依本原则进行产品生产; 3.3资材部(仓库):依本原则进行仓存。 4.作业程序 4.1检查场地:喷粉生产车间; 4.2检查工具:百格刀、软毛刷、3M胶带、直尺、铅笔、橡皮擦、99.8%无水酒精、棉花棒、 千分尺 4.3外观检查环境: 视力规定检查光源观测距离观测角度 矫正1.0以上640-870 Lux间不单一光源下或40W灯光下650mm 45o±15o 5.缺陷分类 5.1严重缺陷(MAJ):漏喷、涂层脱落、同一工件明显色差 5.2轻微缺陷(MIN):属外观轻微缺陷,非严重缺陷或者重要缺陷,不影响使用或装配; 5.3.外观面区域划分:

①A级面(核心区域):此区域非常重要,它普通在产品正面,是客户容易看到区域,例 如:扶手、挡风玻璃支架、顶篷支撑、箱子外表面等; ②B级面(重要区域):此区域普通是指产品侧面,客户可以看到,但不会非常关注,例 如:刹车踏板、顶篷架(散件除外)、玻璃门把手、箱子内表面等; ③C级面(非重要区域):此区域普通不能充分看到,普通是组装在产品内部或产品在下 表面,例如:车架、轴承座、摇臂、箱子顶部、箱子底部等; 6.检查原则 6.1材料定性: 6.1.1用于制造喷粉件粉体及前解决化学制剂应为研发部承认材料; 6.1.2供应商应向我司提交每一批次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材料性能实验报告; 6.1.3粉体应为户外用粉体,超过贮存期或潮湿粉体不容许继续使用; 6.1.4加入前解决槽内各种化学制剂符合行业有关原则; 6.2原材料检查:检查人员须核算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材料性能实验报告; 6.3工序检查: 检查人员须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监控各工序执行状况,监督作业员按照工艺原则进行操作,如有异常及时在现场进行处置。铁件、铝件喷涂工序依次为:打磨→上件→除锈→中和→除油→清洗1→清洗2→表调→磷化→清洗3→烘干→上挂→喷粉→固化→下挂→检查→包装→仓存;不锈钢喷涂工序依次为:打磨→清洁→上挂→喷粉→固化→下挂→检查→包装→仓存。工件有前解决工序,不可漏掉任何一道工序,各工序操作须严格参照工艺流程以及生产作业指引书中规范。 6.4外观检查: 6.4.1缺陷定义: 1)缩孔:涂层干燥后仍滞留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圆形小坑。 2)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 3)针孔:涂层表面上类似针刺形成微小孔。 4)剥落:涂层脱离材质现象。 5)粉化:涂层表面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现象。

五金件外观检验标准

深圳凯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KaiJuYuan Technology CO.,Ltd 文件名称五金件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KEN-QC-002文件版次A/0 制定日 期 2012/06/0 2 页次 1/ 8目的: 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凯聚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验证、生产组装之五金制品部件及其表面的喷油、印刷。 责任: 本规范由工程部制定,品管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检验标准:

采用GB/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遵循如下规定: 、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定义: 缺点分类: 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怨风险的。

次要缺陷(MIN):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问题描述: 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者分型面处所 产生的金属毛刺。 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深圳凯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五金件检验标准 文件编KEN-QC-002文件版次A/0 制定日2012/06/0 页次 2/

喷涂检验标准

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目的 规范完善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 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 3、定义 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 质检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采购部负责进料、外协制品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 外观(目测)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检验规范》。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不合格时可用加严检验。 检验方法:使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刃口宽要求,刃口达到时必须重新磨刃口),沿能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导向器,刃口在相对涂面35-45度角,均速划线。划线位置距产品边缘最近距离不应小于2mm,切口要保证切到基体,在涂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至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切口以1mm间隔隔开,长度约20mm。对于涂膜厚度大于50μm,小于125μm(喷塑要求厚度80--150μm,喷漆要求厚度20--26μm),切口以2mm 的间隔隔开。在将格子区切屑用软刷或软纸清除后,撕下一段粘附力在10mm (300GF/10mm) 以上的胶带,将格子区全部覆盖,用手磨擦胶带,确保已完全粘牢后,拿住胶带的一端,沿着与其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o的方向迅速(不要猛烈)将胶带撕下,然后用放大镜或肉眼观察。如果

五金件检验标准

东莞市倍优电子有限公司 塑 胶 件 检 验 标 准

1、目的 明确五金件来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2、范围 适用于深圳市创品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五金件检验。 3、定义 3.1 基本定义 3.1.1) A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及丝印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及吸引视觉的表面)。 3.1.2) B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需将视线偏转45°~ 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3.1.3) C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3.1.4) 限度样板:对于文字难以描述清楚或不易判定合格与不合格之外观缺点,则以提供承认 样品及说明图片,供检验时作依据。 3.2 缺陷定义 3.2.1)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3.2.2) 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3.2.3)切割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3.2.4)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內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3.2.5)氧化: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3.2.6)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3.2.7)“R 角”过大/小: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小。 3.2.8)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3.2.9)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3.2.10)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現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3.2.11)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3.2.12)麻点:喷涂件表面上有附著的细小颗粒。 3.2.13)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3.2.14)阴影:喷涂件表面出现的颜色比周围暗的区域。 3.2.15)露底色:喷涂件出现局部的油漆过薄而露出底材颜色的现象。 3.2.16)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对而在喷涂件表面出现凹痕或小坑。 3.2.17)飞油:超出了规定的喷涂区域。

五金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五金制品的质量,在产品成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五金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定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金属五金件制成的烧烤、不粘锅、不粘蛋糕模的检验与验收。 3、内容 3.1常用缺陷术语 刮伤---手指能感觉出之线凹痕或痕迹。 裂缝---材料部分断裂,典型的例子是以生在折弯引伸加工之外侧。 披锋---剪切或冲压导致残留不平整边缘,模具设计需使客人接触到的披锋减至最少。 氧化---材料与空气中的氧起化学反应,失去原有特性:如生锈。 凹凸痕---表面异常凸起或凹陷。 擦花---指材料表面因互相接触摩擦所导致的损伤。 污渍---一般为加工过程中,不明油渍或附着造成。 拉模---一般为加工过程中,因冲制拉伸或卸料不良导致。 变形---指不明造成的外观形状变异。 材质不符---使用非指定的材质。 颗粒---产品表面未清洗干净或油漆未过滤干净有杂质致使喷涂后表面形成的凸点。 色差---与客户承认的颜色相差较大,目视明显。 脱落---零件之间连接时未放正或压力不到位照成零件连接不牢而脱离。 集油---在产品表面某一区域油漆较厚或堆积。 少油---在产品表面某区域油层较薄,可以返照出底材颜色。 短装---包装时少装数量。 条码错误---扫描出来的条码与实际要求条码不对。 包装不符---与要求的包装方式有一处或多处不符合。 3.2检验方法 3.2.1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将待检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 A、目测距离:距离产品30cm左右。 B、检验角度:被测物与日光成45度角度左右目视检查。 C、检验光源: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5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D、观察时间:10秒(A级面5秒;B级面3秒;C级面2秒)。 E、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3.2.2外观尺寸及尺寸的配合的检验方法 使用普通长度测量仪或各种量规进行测量。 3.3检验项目及标准 3.3.1冲压件判定标准(表一) 3.3.2成品五金件的检验项目及标准(表2) 3.3.3检验时注意事项: 1、本规范如与客户要求不同时,以客户之检验标准(如客户提供之检验规范或备注在客户注意事项内)。

表面喷涂质量检验标准

表面喷涂质量检验标准 1.目的 明确公司产品的表面喷涂质量标准,以使生产和检验有章可循。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喷涂产品检验。 3.外观标准 3.1等级面划分标准: A 级面:装配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常人可视顶面与不需弯腰可视底面。 B 级面: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 C 级面:一般看不到,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 3.2 检验条件 A 光源要求:室内高效能日光灯两光源(照明度约为1000流明)。 B 目测距离:A级面为300mm,B等级面为500mm;C等级面为1000 mm。 3.3 检验标准 按光源标准要求区分产品的等级面,所有等级面涂膜应无基材露底、剥离等缺陷,所有表面应无划痕、起泡、起皱、针孔,积粉等不良等现象。 在眼睛距离等级面的标准处,以3m/min速度扫描检查。 3.4 外观缺陷标准 判定标准见附表一。 附表一:表面缺陷判定标准:

4.性能标准 4.1附着力测试: 百格试验法:喷涂后,取一随炉色板,在涂膜面上,按间隔1mm纵横平行刻画11道,以适当的力度(划痕以露出基体为准)在喷涂面划成100个方格,再用强力透明胶覆盖按紧,呈45度角,然后突然撕掉,此时检查方格内之物是否掉落,1格为百分之一,验收标准为5级,即脱落数量为不超过5个方格为合格。 弯板试验法:喷涂后,取一随炉色板,将其弯曲180度,并使内弯园角等于厚度(r=t)或弯曲90度往复一次,涂层无脱落现象。 4.2硬度检验: 用削尖的3H铅笔,与涂膜面呈45度角,沿直尺向前推划15-30mm,用橡皮把滑痕擦净后检查涂膜表面。判定标准为:没有丝毫底材显露时为合格。 4.3耐溶剂性测试: 4.3.1用分析醇(99.8%无水酒精)沾湿棉花棒,用1千克的力来回擦拭涂膜面50回,合格标准为:外膜不得有任何剥落、变色、发涨现象,可以允许光泽度有少许变化。 4.3.2使用环境模拟测试: ①.用40克肥皂溶于5升水中,将其产品置于其溶液中浸泡2小时,表面无腐蚀或镀层脱落时为合格。 ②.将试样竖立吊挂于40±1℃恒温的5%氯化钠溶液中浸泡72小时(溶液需每天更换),表面无起泡、起皮、漏底等表面缺陷为合格。 ③.冷热水循环测试:

金属表面喷涂检验规范(涂装规范细则)

1.0目的 规定了金属零部件喷涂标准的朮语、技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其最终目的在于满足最终客户对视觉、触觉的要求 2.0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喷粉生产质量检验。 3.0定义 3.1 A级表面: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和全部需丝印的表面; 3.2 B级表面:不明显的外部表面和开启门后能看见的内部表面; 3.3 C级表面:不易察看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3.4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 3.5针孔:涂层表面上可看见类似针刺成的微小孔; 3.6桔皮:喷涂涂料产生的凸凹,象桔皮一样的斑点; 3.7异物:空气中灰尘,喷涂机污物等杂物; 3.8凹痕:喷涂前基材上的伤痕使涂装后该处出现凹陷; 3.9浅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但看不见底层表面; 3.10深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且伤及底层表面; 3.11厚边:喷涂时在产品边缘或内折弯角处的涂料堆积现象,包括因局部保护不良而产生的毛边; 3.12流挂:喷涂时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 3.13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等现象,常见于内折弯角处/孔的边缘截面,基材切口边缘截面 等部位; 3.14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上涂层,或涂层完全脱离基材的现象; 3.15缩孔:涂层干燥后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图形小坑现象; 3.16开裂:涂层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开裂变化,通常由于涂层老化而引起的; 3.17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 4.0输入 4.1 金属零(组)件的粉末喷涂技朮规范 4.2金属零(组)件的喷漆技术规范 5.0输出

喷涂检验日报表6.0工作程序

6.1主要检验工具 6.1.1 色差仪。 6.1.2涂层测厚仪。 6.1.3本公司标准样板。 6.1.4透明杂物判定表。 6.1.5 切刀及透明胶带(采用3M公司生产的Scotch 250# 胶带)。 6.1.6 100%工业酒精。 6.1.7白色棉质软布(或脱脂棉)和端面直径为6.3mm,长40mm的圆柱形木棒。 6.1.8冲击试验器和4倍放大镜。 6.2检视条件 6.2.1光度:200?300Lx(相当于40W日光灯750mm远)。 6.2.2如条件许可,检验者目视方向应与光源方向成450,如下图图1所示:(接下页) 6.2.3检验者沿目视方向与待检表之间的距离如下: A级表面:400mmB级表面:500mmC级表面:800mnr t 6.3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6.3.1试验及试片要求 a.试片要求 材料:符合GB 9271 的铝板或马口铁板 尺寸:80 X 125X( 0.5 ~ 1.0)mm 表面粗糙度:Ra < 1 mm 表面预处理:铝为硫酸阳极氧化 马口铁板按GB 9271进行溶剂清洗 喷涂:喷涂用涂料应与DKBA0.400.0001中任一标准样板所对应的涂料产品相同;且 应在表面预处理后24小时内进行喷涂操作。试样必须两面全喷涂、且应保证 边缘质量。 b.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喷漆件检验标准

喷漆产品质量验收标准 1.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产品的喷漆质量满足相关方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质量验收标准规定了本企业生产的汽车喷漆件的检验、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3.定义 流挂:涂膜上留有漆液向下流淌痕迹的现象叫做流挂 裸点/缺漆:没有喷到或可以看见部分底漆的现象 划伤:在喷漆表面形成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犁痕式破坏 颗粒/杂质:在喷漆表面形成的用一般分离方法不容易再分的构成粉末体的单体 油点/油污:喷漆表面上的一些脂类物质 飞漆:覆盖在喷漆表面的微小颗粒 4.内容 4.1钣金件质量要求 打磨平整、无焊渣、焊珠 4.2磷化表面质量要求 严格按照工序:脱脂——水洗——表调——磷化——水洗进行, 磷化后的物体表面无任何锈迹和油污 磷化后物体表面不能出现粉末状物覆盖物体表面。 4.3底漆质量要求 喷漆全面、均匀,不能有漏喷 底漆厚度要求: 4.4刮灰质量要求 两处边缘接口位置要渐进,不能形成台阶 物件凹凸不表面要用灰土补好 刮灰表面不能有沙眼 4.5中涂漆 喷涂均匀,全面,不能有流挂 4.6面漆质量要求 4.6.1颜色和图案要与样板保持一致。 4.6.2面漆喷涂厚度要求为: 4.6.3附着力测试 4.6.3.1检测方法:用3M600胶带紧牢的粘贴在试验样品表面,垂直90度,迅速撕开胶带,观察胶带上有无油漆脱落; 4.6.3.2结果判定:不可有掉落油漆及随胶带粘起现象;不可有油漆层剥落现象;不可有

起泡现象; 4.7外观评价 4.7.1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和对不同位置喷漆质量特性有不同要求,特将本公司的产品划 分为A、B、C、D 4个区(详见具体说明),检验标准按下表执行。 说明: A区(例:箱体两侧面、护栏、油缸、料斗外部等) 满足以下条件的评价区域界定为A区: ①直视可见区域 ②产品主要外表面 B区(底盘、箱体顶部及底部等) 满足以下条件的界定为B区: ③直视可见区域 ④非主要表面 C区(推板、滑板、挖板等) 满足以下条件的界定为C区 ⑤直视可见区域; ⑥配合件需组装后变成非真视看见区 D区(例如箱体内部等)非直视可见区域 4.7.2评价标准表 面漆评价标准表 说明:具体产品的外观评价应结合客户的要求及产品自身坯件的状况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喷漆、喷塑质量检验标准 目的 为增强检验员对产品喷漆、喷塑外观品质标准撑握,提高检验员对产品外观的检验效率和判定准确性,预防不良品流入工序及因各种标准不清晰使不良品流入客户处,特制定此外观检查通用标准.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喷漆、喷塑的产品零件外观通用检查。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除锈彻底而无填腻或施喷。 、腻层厚度不大于3mm(指在面积大于平方米范围内)。 、腻层无开裂、起泡、脱落现象。 、各边角平整、光滑、过渡园顺。 、漆层厚度一致,无脱层、开裂。 、橡胶件、电器线路、装饰件、玻璃及其他非油漆部位不沾油或油雾等。 、无错喷杂色。 、施喷底漆前,底盘处理清洁。 、同一批次产品的光泽、纹理一致,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公司确认的色板一致。

、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及产品的侧面和后面要求:在表面50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高度高于1毫米的凸点不得多于3处,漆面光滑、无起泡、流痕、返白、桔皮、变色、裂纹、剥落、绉纹,无杂物,色泽统一。 、产品的底面要求:在表面50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高度高于1毫米的凸点不得多于7处,漆面光滑、无起泡、流痕、返白、桔皮、变色、裂纹、剥落、绉纹,无杂物,色泽统一。 、产品的内部表面要求:不允许有肉眼看明显的掉漆、脱层、漏底、预处理不良有锈。 、附着力每批检验1~2件,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在涂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至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切口间隔2mm,长度约20mm,再将格子区域的切屑用软纸清除,用透明胶带将格子区全部覆盖,用手摩擦胶带,确保已完全粘牢后,拿住胶带的一端,沿着与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的方向迅速将胶带撕下,用肉眼观察,损伤的区域不大于格子的5%。 编制:批准:

喷粉检验标准

1目的:明确公司产品的表面喷涂质量标准,以使进料检验与判定有章可循 2范围:公司所有喷涂工件,除客户有特殊要求外其余均适用。 3权责: 3.1品管:负责委外喷涂的各项项目检验与判定; 4定义: 4.1A面:工件装配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正面) 4.2B面:工件组装后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侧面); 4.3C面:一般看不到,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里面) 5作业内容: 5.1外观检验条件: 5.1.1光灯,在220V 50HZ 40W的日光灯下或是自然光下,视力达1.2以上。 5.1.2双手带作业手套握持喷涂件,先东西方向水平放置目测产品,再上下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 查每一面;产品在一个方向目测完后,将喷涂件以铅垂方向为轴,旋转90度,水平放置目测,再上下 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产品的每一面。 5.1.3目测距离:A级面为30cm,B等级面为50cm;C等级面为100cm。 5.2检验方式 按光源标准要求区分产品的等级面,所有等级面涂膜应无基材露底、剥离等缺陷,所有表面应无划痕、颗粒、起泡、桔皮、针孔,积粉、喷流、色差、漏底、杂质、喷薄等不良等现象。在眼睛距离等级面的标准处,以3m/min速度扫描检查。 5.3

5.4 破坏性检验: 5.4.1 硬度:用削尖的2H 铅笔,与涂膜面呈45度角,施予1KG 的力向前沿直尺向前推划 15-30mm ,用橡皮把滑痕擦净后检查涂膜表面。判定标准为:没有丝毫底材显露时为合格。 5.4.2 附着力:在10 c ㎡内,利用尖刀刻成1mm ×1mm 的小方格,使用3M 胶纸粘贴,呈45° 角撕扯,无镀层脱落。(一般2级以上为合格) 等级 说明 发生脱落的十字交叉切割区的表面外观 0 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 1 在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脱落面积小于切割面积5% 2 在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脱落面积大于5%,但小于15%

(完整word版)五金件外观检验标准

五金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五金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五金来料的检验过程。 3、职责 IQC检验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5.1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照明:600-800LUX之间(有客户要求按照客户要求执行)。 5.5视力:1.0以上(含矫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6.1外壳 6.1.1外观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冲压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拖花痕迹。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烤灯会面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烤 漆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烤漆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1.2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外型轮廓。 b.定位孔位置。 c.特殊点位置及规格(如美观线)。 6.1.3材质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供应商应提供材质证明资料。 6.1.4试装配 将零件与相应的组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7、检验方法 7.1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检测过程中,产品应被倾斜、摇动、移动,以使待测平面能获得不同的光线,而非在灯光下以常规方式检验。当缺陷在某一特定的光线下被观察到时,应翻转产品至少5度,以确保能在此时的下能观察到该缺陷。缺陷至少能在两种光线下能被检查得到。 7.2尺寸 使用卡尺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8、塑壳表面分类

油漆表面质量检验规范

喷涂产品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喷涂产品表面质量要求、降级接收标准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喷涂产品表面质量的检验。 2要求 3检验方法 3.1喷涂层表面外观检验 3.1.1目力测试,目测距离为45±5cm,视力达1.2以上,目测距离为45±5cm,在220V50HZ40W 的日光灯下。 3.1.2双手带作业手套握持喷涂件,先东西方向水平放置目测产品,再上下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 逐步检查每一面;产品在一个方向目测完后,将喷涂件以铅垂方向为轴,旋转90度,水平放置目测,再上下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产品的每一面。 3.2喷涂层结合力试验 3.2.1试验仪器 3.2.1.1百格刀 6个切割刃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 3.2.1.2软毛刷 3.2.1.3 3M胶带 采用的胶带宽度为15mm左右。 3.2.1.4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到3倍。 3.2.2操作方法 3.2.2.1用刀口宽约10mm-12mm的百格刀横向与纵向,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100个) 的正方形小网格,以1mm为间隔,每一条划线应深及基材。 3.2.2.2 用软毛刷向格阵图形的两对角线轻轻地向后5次,向前5次的刷测试样本表面。 3.2.2.3 用3M胶带或等同效力的胶纸牢牢粘住被测试的小网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 3.2.2.4 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用放大镜观察表面。 3.2.3 实验面分等级按表4 表4 实验结果分级 表4中给出了六个级别的分级,我司产品表面喷涂的质量标准要求符合2级以上标准。 3.3涂层厚度检验 3.3.1用量程为0-25mm,分度值为0.01mm千分尺测或内径千分尺测出产品表面在喷涂前后的厚度 尺寸,求其厚度之差,除以2,就为喷涂层厚度。 3.3.2用专业测厚仪测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