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镇痛

一、儿童术后镇痛的评估

完善而安全的儿童术后镇痛不仅有赖于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更需要准确的疼痛评估、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大于7 岁或8 岁(>7~8 岁)儿童可以自己描述疼痛的程度,可以采用成人常用的模拟视觉量表(vas)。大于4 岁至小于7 岁(4~8 岁)的小儿虽然不能准确的描述疼痛,但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小儿的行为反应从有无哭闹、面部表情、语言、体位、触摸伤口的表现、腿部的运动来判断小儿有无疼痛,镇痛效果如何,即使用ops 的疼痛评估。对于这年龄段的儿童,也常采用cheops 的疼痛评估(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pain scale) 。小于4 岁(<4 岁)的婴幼儿既不能自己表达疼痛,行为反应与疼痛评估的相关性也较差,只能通过生理反应如心率的快慢、脉搏氧饱和度的高低、有无出汗来评价疼痛,即使用cries 疼痛评估。

二、儿童术后镇痛的方法

由于小儿在生理及心理上尚未成熟,因而在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途径及剂量、镇痛方法的选择上也与成人不同。术后儿童疼痛的程度因手术的部位、大小而有所不同。腹部手术术后的疼痛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持续的伴有恶心呕吐的钝痛,这种疼痛对阿片类药物敏感,另一种是由于咳嗽、活动所致的锐痛,这种疼痛对吗啡不敏感而对神经阻滞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敏感。根据手术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作用部位及机制各不相同的不同药物和不同的方法联合的平衡镇痛方式,不仅可以使镇痛效果更为确切、更为完善,而且可以减少各种药物的剂量,以减少其副作用。

1. 持续静注阿片类镇痛药

持续静注阿片类镇痛药较传统的间断肌注来说可以提供更为恒定的镇痛水平。吗啡是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对大于1 个月的婴儿,10~30 μg/kg/h吗啡可以提供充分的镇痛,而且副作用也不大。大于1 个月的足月产婴儿对吗啡的清除率与1 岁以上的幼儿相当,而1~7 天的新生儿对吗啡的清除率仅仅只有较大

婴儿的三分之一,消除半衰期约为后者的1.7 倍,因而输注的速度也应有所降低,一般降至5μg/kg/h。吗啡用于年纪较大的小儿其半衰期也至少3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4年)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左云霞(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连庆泉王英伟杜怀清李师阳张建敏陈煜 目录 一、小儿疼痛评估 二、疼痛冶疗 三、小儿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原则 四、小儿术后疼痛治疗注意事项 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孕 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急性术后疼痛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目前国外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点集体编写本指南,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小儿疼痛评估 由于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

法有:① 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已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② 行为学/观察评估:测量疼痛相关的行为学表现或者对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的疼痛的叙述进行评估。手术后应该定时进行行为学评估和记录。这种评估最好与其他常规评估同时进行,以避免对小儿不必要的打扰。③ 生理学评估: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引起的生理学变化进行评估。在定时评估的同时,若有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热等,应立即评估是否存在严重疼痛。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度(图36- 1)。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是临床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疼痛评估方法之一。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 左云霞(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春,飞,杜溢文献,克忠(共同执笔人),超,连庆泉,宋兴荣,马忠,建敏,斌,溪英,怡绮,周琪,周期,胡华琨,丽华,蓝雨雁 疼痛是小儿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孕25周时,胎儿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镇痛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急性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原因之一是小儿不能主诉疼痛因而造成疼痛评估困难;其次是有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作为镇痛实施的医师也对药物副作用存在过度担心。因此,很多情况下外科手术患儿的痛苦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其康复过程也受到影响。目前,国外很多先进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但我国小儿术后镇痛发展缓慢,水平较滞后。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术后镇痛的发展,普及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惠及更多患儿,2014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集体撰写了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近3年来,国外关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本专家组在2014年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查阅国外文献进行推荐意见的更新。 一、术前宣教和准备工作 (一) 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 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的容包括: 1.详细解说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创伤必然伴有疼痛。手术期间由于使用了充足剂量的麻醉与镇痛药物,术中患儿不会有疼痛感受。 2.术后创伤恢复有一定过程,如果不采取恰当的镇痛措施,患儿就会感受到疼痛,也会因为疼痛而导致各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影响术后康复。 3.术后镇痛期间由于监护条件的限制和呼吸管理的困难,只能使用安全但镇痛效能相对较弱的药物或者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物。一般小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大手术常常需要使用镇痛泵持续输注镇痛药物。

小儿术后镇痛诊疗指南

小儿术后镇痛诊疗指南 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孕25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痛觉异常。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组织专家组完成本专家共识,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小儿疼痛评估】 良好的疼痛评估是发现和处理疼痛的前提。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各年龄的儿童。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 1 、自我评估 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己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这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 AS ) 患儿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度痛; 图3-2 疼痛数字等级评分 2 、面部表情评估 医务工作者或患儿照顾者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与面部表情图比对后进行疼痛评分。 (1)脸谱疼痛评分法(适用于婴幼儿) 图3-3 脸谱疼痛评分表 (2)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适用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演讲比赛稿件【推荐】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演讲比赛稿件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精神,积极推动围术期疼痛治疗,加强手术室外镇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不断满足患者对于舒适化诊疗的新需求。在第九届国际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暨中华麻醉学会麻醉生理与生命科学学组学术论坛召开的同时,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主办,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承办的“联合对抗,医路无痛”第一届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演讲比赛西部半决赛于7月28日在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的西宁拉开帷幕。 本次大赛主席由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董海龙教授担任。大赛专家评审团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贾慧群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陈仲海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冷玉芳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容俊芳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晓斌教授、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赵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郑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朱涛教授担任。大赛主持由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黄三医生担任。 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来自川滇、晋冀、陕甘宁青三大赛区。历时近半年的海选及赛区初赛,共有6组选手晋级到西部半决赛。参赛选手通过麻醉医生+专科医生组合,以病例演讲方式共同阐述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分享实际临床经验,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最新理念,实现麻醉和多学科团队医疗的发展,达到1+1>2的效果。 6组选手分别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会议伊始,大赛主持黄三老师为现场观众介绍与会专家、赛制及会议日程。其后,由大赛主席董海龙教授致辞。首先,董教授祝贺各位选手进入到西部半决赛,希望参赛选手们能够展现出最精彩的一面。董教授指出,21号文件对麻醉学发展的方向及重点着力的领域做了明确的说明,围术期镇痛管理是麻醉学科的重要课题,做好患者全程无痛管理是麻醉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董教授也提出目前围术期镇痛管理仍有很多问题与不足,如何做好围术期镇痛管理,仍需麻醉医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董教授希望通过此次大赛促进青年麻醉医师与专科医师提升合理用药的观念,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无痛体验,加速患者在围术期的康复,推行围术期医学理念和eras发展。最后,董教授预祝每位选手取得好成绩,并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之后,6组选手围绕“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主题,分别带来了泌尿外科、胃肠外科科、胸外科、普外科等精彩病例,从患者诊断信息、病程、手术、镇痛方案以及如何做好麻醉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协作等方面对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方案进行了详细且精彩的阐述。 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杜伟医生、刘洋医生所演讲的《eras理念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管理1例》获得一等奖!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珮宁医生、曹雄医生所演讲的《右肺上叶癌根治性扩大切除术一例》获得二等奖。

小儿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镇痛 一、儿童术后镇痛的评估 完善而安全的儿童术后镇痛不仅有赖于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更需要准确的疼痛评估、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大于7 岁或8 岁(>7~8 岁)儿童可以自己描述疼痛的程度,可以采用成人常用的模拟视觉量表(vas)。大于4 岁至小于7 岁(4~8 岁)的小儿虽然不能准确的描述疼痛,但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小儿的行为反应从有无哭闹、面部表情、语言、体位、触摸伤口的表现、腿部的运动来判断小儿有无疼痛,镇痛效果如何,即使用ops 的疼痛评估。对于这年龄段的儿童,也常采用cheops 的疼痛评估(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pain scale) 。小于4 岁(<4 岁)的婴幼儿既不能自己表达疼痛,行为反应与疼痛评估的相关性也较差,只能通过生理反应如心率的快慢、脉搏氧饱和度的高低、有无出汗来评价疼痛,即使用cries 疼痛评估。 二、儿童术后镇痛的方法 由于小儿在生理及心理上尚未成熟,因而在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途径及剂量、镇痛方法的选择上也与成人不同。术后儿童疼痛的程度因手术的部位、大小而有所不同。腹部手术术后的疼痛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持续的伴有恶心呕吐的钝痛,这种疼痛对阿片类药物敏感,另一种是由于咳嗽、活动所致的锐痛,这种疼痛对吗啡不敏感而对神经阻滞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敏感。根据手术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作用部位及机制各不相同的不同药物和不同的方法联合的平衡镇痛方式,不仅可以使镇痛效果更为确切、更为完善,而且可以减少各种药物的剂量,以减少其副作用。 1. 持续静注阿片类镇痛药 持续静注阿片类镇痛药较传统的间断肌注来说可以提供更为恒定的镇痛水平。吗啡是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对大于1 个月的婴儿,10~30 μg/kg/h吗啡可以提供充分的镇痛,而且副作用也不大。大于1 个月的足月产婴儿对吗啡的清除率与1 岁以上的幼儿相当,而1~7 天的新生儿对吗啡的清除率仅仅只有较大

小儿疼痛及镇痛

小儿疼痛及镇痛 30年前,我们对小儿疼痛的认知微乎其微,治疗存在着极大的误区,认为小儿并无疼痛感受,无需应用与成人相同的止痛方案,担心儿童阿片成瘾而使用较少剂量镇痛药等,导致儿童受到了不必要的伤害。临床对于小儿的镇痛也仅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判断,缺乏科学依据。目前的研究显示,新生儿和早产儿就能感知疼痛,而且能记忆疼痛。不充分的疼痛治疗可导致小儿深刻、持久性的性格和心理影响,并可能会引起永久性的神经系统的改变。 1974年,Eland等首次报道认为大部分小儿实际上并未达到镇痛效果。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了以往小儿镇痛中的错误观念,认为小儿及婴儿疼痛治疗需得到重视,疼痛治疗质量有待提高。经过30年的努力,疼痛的病因、机制以及治疗已有相当研究,小儿疼痛也逐渐成为了一门重要的研究热点和临床专业。 一、小儿疼痛的特点 (一)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和可塑性 在胎儿期,人类感知疼痛的中枢、末梢和传导系统就已发育并具备功能,但出生时新生儿的疼痛感知系统还是不成熟的,并且较成人对疼痛反应更敏感。在此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神经可塑性是极其明显的,例如传入纤维的传导速度、受体转导、兴奋频率等均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发生转变。与成人相比,出生时Aδ和Aβ纤维均在较低痛域时兴奋而起反应。Aβ传入纤维与C纤维同时进入脊髓的第Ⅰ和Ⅱ层,而成人的Aβ纤维仅传入脊髓背角的第Ⅲ和Ⅳ层。兴奋Aβ纤维比兴奋成人Aδ和C纤维的反应更加典型。另外,在新生儿脊髓背角细胞及自体感觉的皮质细胞感受区域较成人要大。具有中枢更广受体区域以及外周以A纤维传播为主体的特点,因此小儿中枢细胞更易被外周痛觉纤维激动而更加敏感。而且中枢下行抑制系统机制在出生时还未成熟,导致内源性镇痛系统在小儿缺乏,从而更易被伤害性刺激所损害。 与成人相比,新生儿对相同的外伤刺激会有更明显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低痛域和较长时间的肌肉收缩,对成年人的一般性刺激,如按压胫骨,在小儿即可成为疼痛刺激。轻触小儿面颊,即可引起面神经反射。新生儿在术后对触觉以及对疼痛会表现为极其明显的高反应性。

护理干预对小儿术后疼痛影响效果观察论文

护理干预对小儿术后疼痛影响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探讨小儿术后有效的处理方式,为今后小儿术后的疼痛处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共计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45例。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安慰和术后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手术后患儿的疼痛人数,伤口恢复速度,患儿的精神状态等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儿的术后恢复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伤口疼痛和精神焦虑人数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小儿术后的精神焦虑和伤口疼痛,并且能够促进小儿术后的恢复速度,可以大大提高患儿的精神状态,有助于配合治疗。【关键字】护理干预;小儿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0-02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in children, treatment effective of pediatric postoperative pa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after operation, promo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methods:in our hospital in 2011 february -2012 year during november, pediatric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左云霞(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连庆泉王英伟杜怀清李师阳张建敏陈煜 目录 一、小儿疼痛评估 二、疼痛冶疗 三、小儿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原则 四、小儿术后疼痛治疗注意事项 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孕 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急性术后疼痛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目前国外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点集体编写本指南,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小儿疼痛评估 由于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①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已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②行为学/观察评估:测量疼痛相关的行为学表现或者对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的疼痛的叙述进行评估。手术后应该定时进行行为学评估和记录。这种评估最好与其他常规评估同时进行,以避免对小儿不必要的打扰。 ③生理学评估: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引起的生理学变化进行评估。在定时评估的同时,若有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热等,应立即评估是否存在严重疼痛。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左云霞(执笔人/负责人) 吴新民连庆泉王英伟杜怀清李师阳张建敏陈煜 目录 一、小儿疼痛评估 二、疼痛冶疗 三、小儿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原则 四、小儿术后疼痛治疗注意事项 疼痛就是婴幼儿与儿童均具备得一种主观感受。孕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急性术后疼痛就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引起得一种不愉快得感觉与情绪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得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目前国外得儿童医院与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得医疗小组。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

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点集体编写本指南,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与治疗得推荐意见。 一、小儿疼痛评估 由于部分小儿尤其就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得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得疼痛或所有年龄阶段得儿童。儿童常用得疼痛评估方法有:①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得量表自已评估与描述疼痛得程度。②行为学/观察评估:测量疼痛相关得行为学表现或者对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提供得疼痛得叙述进行评估。手术后应该定时进行行为学评估与记录。这种评估最好与其她常规评估同时进行,以避免对小儿不必要得打扰。③生理学评估: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引起得生理学变化进行评估。在定时评估得同时,若有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与发热等,应立即评估就是否存在严重疼痛。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评估疼痛程度得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得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s,VAS):一条长100mm得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得疼痛”,患者根据疼痛得强度标定相应得位置。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s,NRS)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 2017-12-14 06:10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1061 左云霞(负责人/共同执笔人),冯春,刘飞,杜溢李文献,李克忠(共同执笔人),李超,连庆泉,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张斌,张溪英,陈怡绮,周琪,周期,胡华琨,姜丽华,蓝雨雁 疼痛是小儿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孕25周时,胎儿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镇痛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急性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原因之一是小儿不能主诉疼痛因而造成疼痛评估困难;其次是有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作为镇痛实施的医师也对药物副作用存在过度担心。因此,很多情况下外科手术患儿的痛苦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其康复过程也受到影响。目前,国外很多先进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但我国小儿术后镇痛发展缓慢,水平较滞后。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术后镇痛的发展,普及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惠及更多患儿,2014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集体撰写了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近3年来,国内外关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本专家组在2014年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推荐意见的更新。 一、术前宣教和准备工作 (一) 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 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的内容包括: 1.详细解说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创伤必然伴有疼痛。手术期间由于使用了充足剂量的麻醉与镇痛药物,术中患儿不会有疼痛感受。 2.术后创伤恢复有一定过程,如果不采取恰当的镇痛措施,患儿就会感受到疼痛,也会因为疼痛而导致各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影响术后康复。 3.术后镇痛期间由于监护条件的限制和呼吸管理的困难,只能使用安全但镇痛效能相对较弱的药物或者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物。一般小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大手术常常需要使用镇痛泵持续输注镇痛药物。

小儿先心术后疼痛管理

小儿先心术后疼痛管理 小儿先心术后疼痛剧烈,解除疼痛是患儿术后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就小儿先心术后疼痛的原因、评估、及护理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小儿先心术后疼痛的危害,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标签:小儿先心术后;疼痛评估;护理 国际疼痛学会(IASP,1979)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性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验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而世界疼痛大会也已将疼痛确认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疼痛不仅给小儿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 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小儿术后疼痛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心术后有效的镇痛不仅能减轻甚至免除术后疼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患儿呼吸功能尽早恢复正常,呼吸深,可咳嗽,早期离床,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的危害:疼痛虽然对身体有一定防御性和保护性功能,但在生理反应方面,疼痛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呼吸浅快、血压升高、肌张力增加,增加肺循环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酸中毒,引起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不利于术后心脏功能的平稳过渡;疼痛也会因减少有效咳嗽而引起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导致肺不张,增加对呼吸机的依赖;疼痛还会减少肠蠕动,引起免疫系统功能抑制;长期住院和反复的医疗干预,使患儿感觉认知障碍,引起脾气性格的改变,影响生长发育。 1 先心术后引起小儿疼痛的主要原因 1.1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常用胸骨正中切开技术,手术范围大,手术切口较长,胸骨正中切口时须劈开胸骨,横切口时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且手术切口位于肋间,使肋间神经和其分支被损伤。这些对胸壁、胸部肌肉及神经损伤较大,术后切口及局部疼痛较重[1]。经研究先心术后无痛和轻度疼痛者仅为30% 左右,而中重度疼痛者占67% 以上[2]。 1.2小儿心脏手术术后留置管道多,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及吸痰对咽部的刺激引起疼痛;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心包和纵隔引流管等刺激肋间神经或因牵拉刺激皮肤可引起局部明显的锐痛[3];导尿管的留置让患者有尿道灼痛感;深静脉或动脉穿刺留置针及外周静脉针等有创性操作可引起局部疼痛。 1.3环境改变。ICU陌生的环境,强光,监护仪器引起的噪音,陌生的医务工作者,缺乏熟悉的人与物引起的焦虑与不安可加重疼痛。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4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左云霞(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连庆泉王英伟杜怀清李师阳张建敏陈煜 目录 一、小儿疼痛评估 二、疼痛冶疗 三、小儿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原则 四、小儿术后疼痛治疗注意事项 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孕 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急性术后疼痛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目前国外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

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点集体编写本指南,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小儿疼痛评估 由于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①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已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②行为学/观察评估:测量疼痛相关的行为学表现或者对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的疼痛的叙述进行评估。手术后应该定时进行行为学评估和记录。这种评估最好与其他常规评估同时进行,以避免对小儿不必要的打扰. ③生理学评估: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引起的生理学变化进行评估。在定时评估的同时,若有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热等,应立即评估是否存在严重疼痛。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

小儿术后镇痛指南

小儿术后镇痛指南 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孕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痛觉异常。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组织专家组完成本专家共识,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小儿疼痛评估】 良好的疼痛评估是发现和处理疼痛的前提。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 痛或各年龄的儿童。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 1 、自我评估 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己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这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 AS ) 患儿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度痛; 图3-2 疼痛数字等级评分 2 、面部表情评估 医务工作者或患儿照顾者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与面部表情图比对后进行疼痛评分。 (1)脸谱疼痛评分法(适用于婴幼儿) 图3-3 脸谱疼痛评分表 (2)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适用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1046392.html,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作者:陈勇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123-01 疼痛是我们生活中体验较多的一种内在感觉,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身体感觉[1]。人们对疼痛的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手术疼痛,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过程,忍忍就过去了,实在忍受不了才会选择止痛药物,然而长期服用止痛药物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副作用,甚至还会药物成瘾。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使人处于不适的身体感觉和情感体验中,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手术后疼痛成为医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 1 术后疼痛机制 手术后疼痛是在手术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疼痛,一般情况会持续3天到一周时间,在创伤比较大的手术以及需要耗费较长时间锻炼才能恢复的手术比较常见,如胸科手术和关节置换手术,有的时候甚至需要连续几个星期时间镇痛[2]。手术疼痛是一种伤害性的疼痛,如果没有在疼痛初始状态下有效控制住疼痛的话,之后就很容易发展成慢性手术后疼痛,疼痛性质也会由急性疼痛变成混合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感受性高的人更容易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因疼痛使得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和中枢神经变得更为敏感而引起的疼痛,患者在疼痛的同时还会伴随抑郁、焦虑等情绪状态。虽然手术疼痛有一定的警示和制动作用,然而其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更需要关注和解决。 2 术后疼痛控制不住的危害 术后疼痛可使得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身体症状反应;疼痛会影响身体肌肉状态,增加肌肉张力,容易引发肌肉痉挛,影响机体正常活动,这些反应甚至会造成深静脉血栓;疼痛使得机体胃肠功能恢复变得缓慢,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会使得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敏感等情绪问题;引发失眠,影响患者休息以及术后身体恢复。这些都会使得患者身体运动能力降低,打击患者恢复信心,不利于患者自我调整和恢复。同时,术后疼痛不能有效控制还会带来其他问题,如;导致患者住院时间更长,占用更多的醫疗资源,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家属也会受到患者情绪影响,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不能给患者提供充分的精神支持和鼓励。此外,患者手术疼痛难以有效控制,也会降低患者满意度,给医患关系带来影响。总之,术后疼痛控制不住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负担,既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3 多模式镇痛管理的必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