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10.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典图1:重庆产业结构比重示意图典图2:2014年重庆

工业结构图

典图3: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

焦化厂布局的变化示意图

考向:考查工业类型的判断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考向:考查汽车制造

业的区位条件以及汽

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

展思路及意义

考向:考查山西省焦化企业生产规

模、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变形图较多。工业区位模式图类型不同,判读的方法也有区别。下面就不同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列表说明如下:

典图展示判读技巧

a.二维坐标图首先明确坐标以及图例的含义,然后根据相关指标的大小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a中,水平方向表示四种工业类型,柱状图表示的是各种工业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图a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6 / 6

b.平面三角坐标图读图时要明确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图b中③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④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玫瑰统计图图c反映了五种工业区位因素,以距离原点的远近为影响强弱的标志。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①受原料因素影响最强,其次是劳动力,可以判断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②受技术因素影响最强,是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受劳动力因素影响最强,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④受市场因素影响最强,是市场导向型工业;⑤受动力因素影响最强,应该是动力导向型工业

d.等值线图图d将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以等值线分布图的形式展

示出来,要求分析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图中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

1

、M

2

,N是

该企业的唯一市场,以M

1

、M

2

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那么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最适合建厂的是哪一地点?要分别读出甲、乙、丙、丁、戊五

地从M

1

、M

2

运输原料和运输产品到市场N的运费总和,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选择,最适合建厂的为丙地

6 / 6

6 / 6

e.发展模式图 读图e 可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地,为原料导向型,后

来向市场扩展。从图中信息流和物流状况可以看出,

早期物流是从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原料地与市场间

只有信息流,该工业成为市场导向型。图示过程反映

了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

的影响逐渐增强

美国本土某工业布局图

f.分布图

图f 是一幅点阵分布图,依据图示信息,美国东部人

口密度大,该工业布局较多;中西部人口密度小,该工

业布局较少。该工业布局与原料、燃料、动力等因

素的分布无直接相关性,因此可推测该工业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1.下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6 / 6

解答示例:

答案 1.D 2.B

下图反映了甲、乙、丙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所属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4.乙类工厂运费占投入构成比例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产品体积小、质量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5.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的(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答案 3.C 4.D 5.D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甲、乙、丙三类工厂所属的工业导向类型。对照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比例大小可确定,甲类工厂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乙类工厂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丙类工厂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第4题,乙类工厂为技术导向型工业,

其产品多具有

体积小、质量小的特点,产品科技含量高,需要的原料和能源较少,故运输费用占投入构成的比

例较低。该类工厂不必靠近原料地和市场布局。第5题,丙类工厂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适宜丙类工厂布局。

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百强县中浙江省27个县上榜,该省连续四

届居于榜首,江苏省则以21个县紧随其后,长江三角洲经济活力由此可见一斑。结合甲、乙、

丙三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6.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图中哪类工业最具有优势( )

A.甲

B.乙

C.丙

D.乙或丙

7.乙类工业的最佳区位是( )

A.大专院校附近

B.原料产地

C.消费市场

D.劳动力丰富地区

答案 6.A 7.B 第6题,由图可知,甲类工业产品运输费用所占比重较大,应布局在市场附近,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的地区,因此最有利于

发展市场导向型工业。第7题,乙类工业原料运输费用所占比重较大,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应

布局在原料产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城市。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 / 6

8.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

答案 B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多数加工制造业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图中模式2符合。

9.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答案 A 珠江三角洲经济水平提高后,一方面要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外迁,另一方面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6 / 6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貌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貌图的判读一、专题讲解 1.地貌景观与等高线图的判读 2.河流地貌的判读

(1)判断河流的上中下游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且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如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2)判断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 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河流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如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作用。 (3)判断河谷形态 ①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 ②图中河流中游的B—B′处,河谷呈槽型,此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 ③图中河流下游的C—C′处,河谷更加开阔,河道两岸为冲积平原。 (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 ③河流的凸岸泥沙淤积,有利于金属矿产资源富集。 二、同步训练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

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有( )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思维探究] [答案] 1.C 2.B 3.B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4~5题。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 河北省枣强中学——王丽娟【类型呈现】 一、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 图1为点状图,图2为柱状统计图,这两类图在判读时都要紧紧抓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条主线,从坐标图中正确读出数据进行计算即可,但读图时要认真仔细,弄明白坐标轴代表的含义及图例。 如图1可分别读出四个点对应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值,进而求出自然增长率,然后再去判断各点可能代表的国家或地区,以及推断四个地方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图2中横坐标代表了三个区域,从纵坐标中读出各自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值,再去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进而探究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因素。 【同步练习】 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属于( ) A.“三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B.“高低高”模式和过渡模式 C.“三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 D.“高高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2.影响c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以及影响人口 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第1题,a区域:高出生率、高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b区域:较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第2题,c区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发达国家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种类型。 答案:1.D 2.A 二、反映人口结构及增减趋势的金字塔图 阅读金字塔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1)要看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特点; (2)要分析人口增长不同阶段,各年龄段男女性别人口比重的大小与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 如在甲图和乙图所示的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像呈现出下宽上窄的特征,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所占比重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像一个真正的金字塔。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从未来这种人口结构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预测分析,这种类型的人口模式必定是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迅速增长。丙图所示的金字塔底部收缩,说明人口结构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的比重小,反映出生育和生育潜力较小;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和死亡率的潜力较大,未来这种人口模式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会呈现相等,甚至出现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必将会缩减。

(完整版)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要能够用地图语言 ....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一.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常

产业转移原理示意图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 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和地区, 再由次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6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23所示,回答以下两题: (1)正确表示某天气系统的图是 A.① B.②③ C.③ D.④ (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1-24中ABC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的风向分别是A.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B.偏南风、偏东风、偏北风 C.偏东风、偏南风、偏北风 D.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 【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并抓住是我国范围(北半球),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较低,气流向中心辐合,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辐合过程中会向右偏,如①图所示。第(2)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平移法(A→B→C)依次对E点的三次风向作判断即可。【答案提示】(1)A (2)A。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移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世界城市化发展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图1-24 图1-23

精修版高考地理指南: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复习(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下面分别剖析之。 一、火山 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 形态山体。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 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 面积小、深度大。 例1 图1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图,该种地貌最有可能是 。 解析: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答案:火山。 二、地上河 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例2 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请据图说明河流甲、乙段的典型特征。 解析:图中河流甲、乙段登高线分布符合 地上河等高线特征,故示意为地上河,等潜水 位向下游弯曲,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甲、乙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 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 入。 三、凹坡、凸坡、等齐斜坡 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高考地理总复习练习(十一)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十一)世界洋流分 布图的判读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洋流模式图、实际分布图及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在高考试题中以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出现较多,主要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主要考查等温线弯曲与洋流流向之间的相关性,解题的关键是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比较特殊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由于冬夏季节的洋流流向不同,命题者会根据季风洋流的流向,设置考查与时间(或季节)有关的地理问题。 (2015·江苏卷)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1)~(2)题。(双选) (1)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A.加拿大B.马来西亚 C.墨西哥D.阿根廷 (2)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图形解码]

答案:(1)AC(2)CD 判读技巧 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1)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2)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根据等温线判定洋流性质、流向及名称

(1)判读陆地轮廓,确定所在大洋。 图中E 点位于北美洲,其南面为墨西哥湾;F 点位于欧洲;D 点位于非洲,由此判断图示海域所属大洋为大西洋。 (2)判读纬度,确定海域位置。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常考图形的判读(七)地理景观图 新人教版

常考图形的判读(七) 地理景观图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D 2.B 1.定特征:确定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说明什么地理现象,找出标志性景观,分析景观反映的地理特征,由此对景观图所处区域进行空间定位。 2.找联系:分析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阐释景观成因;根据现有景观推知过去或预测未来,注重地理过程性分析。 3.地与人: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探究某自然景观条件下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开发利用方式),或推测某人文景观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背景。 地理环境与建筑文化息息相关。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该院落主体呈白色,房屋坐向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据此,回答1~2题。

1.该建筑设计有“大风不进屋”“风吹自把门前扫”之特点。由此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B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2.对于该院落中照壁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延长院落的采光时间 B.遮挡早晨阳光的照射 C.减弱正午的紫外线强度 D.阻挡来自东方的沙尘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建筑位于我国西南,受冬季风影响小,主要受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影响。根据图中指向标和建筑布局,北面是门,西面是主厅,南北是配房。“大风不进屋”,主导风不能是东北风、西北风;如果是东南风,则风可以吹进西面的主厅,不合条件,故该地的主导风向可能是西南风。第2题,黄昏时,高大的主厅遮挡了院中的阳光,主厅内因背光一片昏暗。在主厅对面设置照壁,可以反射太阳光,延长主厅的采光时间,A对。照壁低,不能遮挡早晨的阳光,B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照壁低,不能减弱正午的紫外线强度,不能阻挡来自东方的沙尘,C、D错。 (2017·福州二诊)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近海边缘,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民居村落——海草房。它是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m,海草是生长在5~10m浅海的藻类。读图,完成3~4题。 3.当地居民几百年以来都修建海草房作为住房,民居从气候因素考虑的是( A ) A.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 B.终年高温少雨 C.终年多雪寒冷 D.年温差很大 4.近三十年来,海草的产量在大幅度地减少,主要原因是( C ) A.海草大量被鱼类作为饵料 B.当地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以修建砖混楼房为主,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地减少 C.近海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海草的生长 D.浅海地区已经被人们全部填海造陆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教学案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教学案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教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 . 一、高考命题趋势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地理景观图逐渐成为呈现地理信息的又一形式的载体,以地理景观图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地理观察能力、信息的提取能力、地理空间的想象能力、地理描述或说明事物特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正确评价能力的考题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因此,分类研究地理景观图题的解题方法,对于高考复习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理景观图的分类 地理景观图一般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 三、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判读地理景观的功能 解答此类试题可根据地理景观的形态结构、类别以及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判读其功能。 2、判读地理景观的区位 解答此类试题可根据地理景观的典型特征、类别或属性、标志性地理事物判读其区位。 3、判读区域环境特征 解答此类试题可根据地理景观的形态、区位以及人类活动的类型判读其区域环境特征。 4、判读区域地理过程 解答此类试题可根据地理景观的形态变化、类别和功能变化判读区域地理过程。

四、学以致用 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图l为某中 学生在该地旅游时拍摄的风景照片,完成1,3 题。 1.欣赏该地景观的最佳方式为( ) A(乘船画中游 B(潜水体验观 C(登高而远眺 D(坐热气球平视 2.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海浪沉积 D(冰川侵蚀 3.与珠江三角洲比较,该地区更为活跃的水循环环节有( ) A(地表径流和蒸发 B(大气降水和蒸发 C(水汽输送和下渗 D(地下径流和下渗 1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 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图1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 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读图回答4-5题。

(完整版)人口统计图专题.doc

人口统计图专题 一、人口坐标图 1.直角坐标系图 右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读 图,回答 1— 4 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2.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3.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人口增长模式类 型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图中①与②相比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A. 战争 B. 疾病 C. 生活水平差 D. 老年人口多(2009 全国卷Ⅰ ) 甲市2008 年户籍人口出生9.67 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 10.7 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 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 此完成1~2 题。 1.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 .延安 C .上海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技巧归纳总结】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但在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 数值如下: 2.三维坐标系图 阅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回答1~2 题。 1.对图甲中A、 B、C 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 B. B 国人口死亡率高于 C 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 C.与 B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 D.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7 年为 5 .1 ‰) 相似的是 C 国 2.分析图乙中A、 B 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可以看出()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一、专题讲解 1.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1)确定南北半球 (2)确定海陆位置 ①确定大洋 a.依据四大洋周围的大洲。 b.依据特殊经线:如0°~20°W经线大致穿过大西洋,90°E经线大致穿过印度洋,160°E、180°经线大致穿过太平洋(图示海域为太平洋)。 ②确定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 a.根据海陆分布来确定(图示海域位于大陆东岸)。 b.根据洋流性质来确定:如中低纬大洋环流中,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3)确定具体洋流流向与性质

图示海域甲处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日本)暖流;丁处洋流自北向南流,为(千岛)寒流。 (4)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示海域甲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丁洋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甲、丁两洋流交汇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P处的污染物,在甲、乙洋流的影响下,会被带至丙处。 2.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1)影响因素 在海洋中,把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相等的点连成线,即为海水等温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一、图二可归纳出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海水等温线较陆地平直——海洋性质均一。 ②海水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 ③海水等温线偏离纬线弯曲——洋流。 (2)判读方法 ①根据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土地利用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土地利用图的判读 一、专题讲解 第一步,判定图表形式。 常见土地利用图的主要形式有竖向柱状图、横向柱状图、扇形图等。 第二步,区分坐标含义。 土地利用图中数值一般有两种形式,土地利用面积、土地利用比例。土地利用面积显示其绝对数值,土地利用比例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关系。 第三步,判断利用类型。 常见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水域等。 第四步,判断主要类型。 常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判断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如半干旱地区一般以草地为主,干旱地区一般以未利用地为主。 第五步,判断变化特点。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可以判断人类活动及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特征。 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1.A 2.B 淇河发源于太行山南段,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流域内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近年来,人类活动逐渐向山区扩展,导致淇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淇河流域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2000~2015年淇河流域( ) A.耕地比重持续减少 B.林地比重变化最大 C.草地比重持续上升 D.建设用地增加最大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耕地比重先变大后变小,林地比重变化不大,草地比重持续上升,建设用地比重增大但增加较小。 4.2000~2015年淇河流域土地利用比重变化的影响是( ) A.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增加B.夏季降水量增加 C.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D.河流含沙量增加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经常是在一道大题中,图表多达3—4幅的现象,可以说是将地理的图表功能、图文结合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地理新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基本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图”的概念,在接触到地理事物时不注意先去判明其区位,对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判断,那当然不能算完全合格。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从地理图像中可以进行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 地理分布图在常考地理图表中所占比例大,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迁移应用能力。 一、应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分布图的类型 地理分布图类型复杂多样,首先,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线状地理分布图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用一种图例把具有某种专题事物的分布范围画出来,表示呈面状分布的某种事物的分布。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类型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1】(2017·全国卷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我的答案】(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已知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C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图中四处,唯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故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流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带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则C项错误;因入湖水量减少,则必然使盐湖面积缩小,故B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湖水盐度饱和,故盐度不会增加,D项错误。 答案(1)C(2)A(3)B [方法总结] 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如下: [培优演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常见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表层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洋流模式图(图1)和实际分布图(图2)及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图3)。在高考试题中以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出现较多,主要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主要考查等温线弯曲与洋流流向之间的相关性,解题的关键是无论是南北半球还是寒暖流,等温线弯曲方向都与洋流流向一致。比较特殊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图4),由于冬夏季节的流向不同,命题者会根据季风洋流的流向,设置考查与时间(或季节)有关的地理问题。 [常考图示] [判读技巧] 判断这类图首先是空间定位;其次确定海陆位置;再次结合大洋环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确定具体的洋流。图3还需要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流向,根据等温线确定南北半球。 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 确定南北半球的依据很多,现简单列表如下:

(1)确定大洋: ①依据四大洋周围的大洲。 ②依据特殊经线:如0°~20°W经线大致穿过大西洋,90°E经线大致穿过印度洋,160°E、180°经线大致穿过太平洋(如图2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 (2)确定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 ①根据海陆分布来确定(如图3中甲处洋流为大陆西岸的寒流)。 ②根据洋流性质来确定:如中低纬大洋环流中,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第三步:确定洋流名称性质 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确定具体洋流性质及名称,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图1中A处洋流为秘鲁寒流,附近有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沿岸降水少,为热带沙漠气候)。 [应用体验] 1.(2013·江苏高考)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 1.从图1图名中可知该岛位于南半球,东侧有自北向南流的马达加斯加暖流。从图2图名中可知图2中等温线的弯曲与洋流有关,即洋流流向就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解析:1.根据材料“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 2.图中的防寒措施采用了一面封闭一面开敞固定的做法,封闭是为了挡风,开敞是为了采光。 3.根据防寒棚应朝向北,开敞面朝南的特点可以确定出图示方向,根据图示影子朝向西北可知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应为上午。再根据此时新叶发芽可以判定此时为春季。 答案:1. D 2. C 3. A “海草房”零星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自然村中,屋顶用海草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屋顶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海草主要是用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晒干后制成,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 A.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 B.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整齐美观

C.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蚊虫 D.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其原因可能是 A.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 B.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 C.海草房知名度高,需要保护 D.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 6.针对现存海草房,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A.保留海草房现状,留住乡愁 B.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C.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需要 D.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 解析:4.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因此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主要原因是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 6.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原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等特点,保护好特色民居海草房,就是记住乡愁,留住记忆,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答案:4.D 5.A 6.B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座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完成7~9题。 7.“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8.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9.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A.收集雨水 B.增强遮阴 C.防范火灾 D.增加美感 解析:7.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地“背山”有利于阻挡冬季风的侵入,“面水”有利于夏季通风。 8.该村处于安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常见洋流分布图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洋流模式图、洋流实际分布示意图(如图1)及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如图2)。在高考试题中以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出现较多,主要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主要考查等温线弯曲与洋流流向之间的相关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比较特殊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由于冬夏季节的洋流流向不同,命题者会根据季风洋流的流向,设置与时间(或季节)有关的地理问题。

2.洋流分布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 (1)判读陆地轮廓,确定所在大洋。 图中E 点位于北美洲,其南面为墨西哥湾;F 点位于欧洲;D 点位于非洲,由此判断图示海域所属大洋为大西洋。 (2)判读纬度,确定海域位置。 图中虚线代表的纬线穿越墨西哥湾和非洲大陆北部,应是北回归线,由此确定图示海域为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域。 (3)判读洋流流向,确定洋流名称。 图中A 洋流向东北方向流,应是北大西洋暖流;B 洋流向南流,应是加那利寒流;由C 出发向西流的洋流为北赤道暖流。 (4)分析洋流的影响。 图中E 处沿岸受暖流影响,气候暖湿;F 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发育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 处沿岸受寒流影响,热带荒漠景观延伸到西部海岸地带。 2.根据海洋等温线判读洋流

(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2)判断洋流流向: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如等温线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 (3)判断寒流、暖流:洋流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为暖流,如甲图;洋流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度高的海区为寒流,如乙图。 [典题示例] (高考江苏卷)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审答流程]

地理景观图地判读高考习题

第二篇专项五景观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2018·百校联盟原创)图1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PM线所作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图2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图2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2中C坡)栽种小树苗。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图2中A埂的作用是( ) A.改变沟内光照B.拦蓄地表径流 C.升高沟内温度D.增加地表粗糙度 解析:由材料可知,图中A埂是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成,位于南面,可以减少正午阳光对沟内小苗的照射,有利于成活,A对。树苗种在沟内,本身就有拦截地表径流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培土到树顶,积水过多,不易成活,B错。A埂遮挡了光照,对于沟内温度影响不大,C错。增加地表粗糙度主要是为了防风,而小树种在沟内即可防风,D错。故选A。 答案:A 2.一年中正午时分,图2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60天B.100天 C.180天D.340天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沟内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说明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该地位于北纬40°,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的时间为(23.5°-10°)/47°×2×180天,约100天,故选B。 答案:B 3.6月22日,图2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 ) A.1小时B.2小时 C.3小时D.4小时 解析: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为0°,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73.5°,则该日太阳高度变化为147°,而当太阳高度大于60°时,沟内小树苗能够被全部照射,期间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73.5°-60°)×2=27°,该日北纬40°昼长为15小时,计算可得,该日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照射的时间为3小时,故选C。 答案:C (2018·长沙模拟)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读图回答4~6题。

第一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15·福建卷)如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图形解码] [试做答案](1)D(2)B 1.曲线图的判读

看趋势 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左右,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