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事)件数字影像技术应用规范

案(事)件数字影像技术应用规范

案(事)件数字影像技术应用规范
案(事)件数字影像技术应用规范

ICS 13.310 A92

GA

案(事)件数字影像技术应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本标准起草人:

案(事)件数字影像技术应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案事件信息系统使用数字影像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时数字影像的获取、保存与管理。也适用于其他案件勘验、检查时以及行政执法和处理事故事件时数字影像的获取、保存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T 117—2005 现场照相、录像要求规则

GA/T 118—2005 刑事照相制卷质量要求

GA/T 120—1995 刑事照相、录像词汇

GA/T 591—2006 刑事照相设备技术条件

GA/T 592—2006 刑事数字影像技术规则

3术语和定义

3.1 数字影像digital image

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各种物理介质中,能够以一定方式还原、传输、输出的图像。

3.2 数字影像技术digital image technique

应用数字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以及相关软件记录、处理、存储与案事件有关的图像的影像技术。

3.3 影像大小image size

水平方向的像素数与垂直方向的像素数的乘积。

3.4 影像文件大小image file size

影像文件的数据量占用的存储空间,用MB、KB作单位。

3.5 影像文件格式image file type

静止图像文件格式有RAW、TIFF、JPEG、BMP等,动态图像文件的格式有AVI、MPEG等。

3.6 数字影像传输digital image transport

数字影像文件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之间或网络中进行数据传递。

3.7 原始影像文件original image file

成像装置所记录的最初影像文件。

3.8 打印分辨率 print resolution

数字影像在打印设备上输出的分辨率,用dpi来表示。

4数字影像技术器材

4.1数字照录像器材

4.1.1 数字照相机

4.1.1.1 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CMOS)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并配备广角至中焦的变焦镜头和微距镜头。

4.1.1.2 数字相机记录的影像应有档案标记功能。

4.1.1.3 数字相机使用的成像器件的几何尺寸不应小于23.7mm×1

5.6mm。

4.1.2 数字摄像机

4.1.2.1 应选用轻便、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好、低照度效果好的摄像机。

4.1.2.2 使用质量可靠的光盘、硬盘、闪存、磁带等存储介质。

4.1.3 滤光镜

应备有密度不同的红、黄、蓝、绿系列滤光镜。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红外、紫外、偏振滤光镜。

4.1.4 比例尺

应备有黑底白刻度、白底黑刻度和彩色比例尺、透明比例尺。比例尺以mm为最小单位,刻度误差不应超过1%。还应备有钢卷尺、皮尺。

4.1.5 照明设备

应备有闪光指数在28以上的电子闪光灯,并配备2m~5m长的同步线或同步感应器。还应备有碘钨灯,现场勘查灯。

4.1.6 三脚架

应使用牢固可靠,旋转方便,升降灵活的三角架。

4.1.7 附属设备

应备有快门线,痕迹物证编号签,简易背景幕,柔光、反光、遮光器具。

4.2 扫描仪

平板扫描仪的分辨率不低于1200dpi,透射扫描仪的分辨率不低于2000dpi。

4.3计算机

适于图像处理要求的计算机。

4.4输出设备

打印机分辨率不低于1200dpi,热升华型打印机和数字彩色扩印机分辨率不低于300dpi。

4.5 存储设备

4.5.1 光盘刻录机

要使用通用的CD-R或者DVD刻录机。

4.5.2 磁盘阵列

应使用性能稳定可靠的磁盘阵列。

4.5.3 磁带机

可选择手动装带磁带机或者自动加载磁带机。

4.5.4 光盘服务器

应使用容量大,读取速度快的光盘服务器。

4.6软件

数字影像处理软件必须能够确保图像的安全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像处理软件必须具有裁切,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的功能。

5 数字影像的获取

5.1 数字相机的设置

根据光照条件,设定数字相机或数字摄像机的白平衡。

5.2 镜头的选用

根据现场场景或被摄物体的大小,选用变焦镜头或是微距镜头。

5.3 文件格式

在拍摄数字影像过程中,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图像文件格式。静止图像采用RAW、TIFF、JPEG,视频文件采用AVI、MPEG格式。

5.4 影像文件大小

5.4.1 数字影像要根据不同的图像内容以及可预期的后期处理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影像文件格式和影像文件大小,以确保影像质量。

5.4.2 拍摄数字影像照片形成的图像文件不小于1MB。

5.5 扫描仪的使用

纸质文件、照片等平面物体的影像可以用扫描仪获取。

6 现场拍摄的原则要求

6.1 现场拍摄应当及时、全面、客观、准确。

6.2 现场拍摄所需器材设备应完备有效,能随时投入现场使用。

6.3 现场拍摄应遵守勘验规范程序,服从统一指挥,与其他技术勘验工作协调配合进行。

6.4 现场拍摄前拍摄人员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对各画面的构成与衔接组合进行筹划构思,拍摄时应依照一定步骤和顺序,系统连贯、有条不紊地进行。

6.5现场拍摄人员应对现场所有场景、细目进行全面、细致地拍摄。对一时难以判定是否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也应按要求拍摄。

6.6现场录像时,对不同场景、内容的画面转换组接应拍摄过渡镜头。如无编辑条件,拍摄时应尽可能依照一定顺序,拍摄成直观明了的现场素材片。

6.7 现场拍摄的画面应主题明确、主体突出。录像摇、移到重要场景或部位时,应做暂短停留。对其他勘验人员要求拍摄的画面镜头,如不明白拍摄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时,应主动问明。

6.8 现场录像应合理使用推、拉、摇、移等技巧,镜头转换场景时要有不少于5s的起幅和落幅时间。画面运动速度应符合通常的习惯,不宜太快或太慢。

6.9 现场照相、录像,尤其现场概貌、现场重要部位照相、录像,应尽量避免将勘验人员和勘查器材、车辆等摄入画面。现场录像应避免录入无关声音。

6.10 现场照相、录像时,应以清晰、准确地反映被拍摄内容的主题为目的,合理的选择光源种类和光照角度。使用闪光灯、灯光照明时,要防止反光和不良阴影破坏画面主题内容。

6.11 现场拍摄前应对被拍摄主体进行测光,重要场景、物证应系列曝光拍摄,以避免曝光失误。

6.12 当相机速度低于三十分之一秒时应固定相机,并使用快门线或使用自拍延时装置释放快门。

6.13 拍摄重要物证时应请见证人过目。受条件限制需提取后拍摄的物证、物品应先拍摄其所在位置和原始状况,提取时应办理手续。所提取的物品均应妥善包装、保管,避免损坏、丢失。

6.14 当现场物证、物品所在的环境不利于拍摄其轮廓、形态特征时,可先拍摄其原始状况,经痕迹物证显现处理后可放置在适当的背景、光线条件下拍摄。当环境背景与画面主体亮度差太大时,摄像机应使用手动光圈,以避免主体亮度失调。

6.15 现场勘验中,应在现场随时查看数码照片和现场拍摄效果,如有失误应及时补拍。

7 现场拍摄的主要内容

7.1 现场方位

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环境情况。

7.2 现场概貌

现场全貌以及现场各部分的联系。

7.3 现场重点部位

现场上重要部位或地段的状况、特点以及痕迹物证与所在部位的关系、位置。

7.4 现场细目

现场上细小局部状况和与案件有关痕迹、物品的形状、大小、细节特征。

7.5 现场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

正在勘验中的现场上发生的犯罪分子继续犯罪,毁证,自杀以及抓获、击毙犯罪分子或其他与案件有关的重大情节和突发性情况。

8 现场拍摄的方法要点

8.1 现场方位拍摄要点

8.1.1 拍摄现场方位时取景范围要大,拍摄位置要高,要尽量显示出现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一些永久的特殊标志。拍照时,应把现场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以远景反映为宜。录相时,要合理选择景别,突出表现现场。

8.1.2 现场方位应尽量用单幅画面反映为宜。受拍照距离和镜头视场限制时,可采用回转连续拍照法或直线连续拍照法拍照。拍照连接片时,画面衔接处应避开现场重点部位,衔接处重叠部位应占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左右,各画面的调焦距离应相等,用光、曝光应一致,各画面的拍照间隔时间不应过长。

8.1.3 拍摄现场方位主要使用自然光。除必须外,现场方位照相、录像可在白天补拍。如需夜间拍照,可将相机固定后打开快门,用闪光灯进行游动曝光或使用闪光灯同步配光。

8.2 现场概貌拍摄要点

8.2.1 拍摄现场概貌应以反映现场的整体状态及其特点为重点。照相取景构图时,应把现场中心或重点部位置于画面的显要位置。尽量避免重要场景、物证互相遮挡、重叠。录像时,应尽可能以较少的镜头连续完整地反映现场概貌。

8.2.2 现场概貌照相一般应采用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进行拍照,也可拍照连接片。运用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拍照时,拍照距离、镜头俯仰角度、用光要保持一致。

8.2.3 现场概貌照相、录像的用光应遵循:

a) 室外现场概貌照相的用光与拍摄方位的用光相同(见8.1.3);

b) 在逆光条件下拍摄时镜头前应加遮光罩,并给主要部位补光;

c) 室内现场光照不匀或亮度不足时,应使用闪光灯或灯光照明。需要闪光灯或其他灯光照明时应尽量用反射光照明,直射光照明时应注意配光角度。

8.3 现场重点部位拍摄要点

8.3.1 现场拍摄重点部位时,应以清楚反映现场重点部位的状况、特点及其与周围痕迹物证的关系为重点,确定拍摄距离和角度。录像时以中、近景或特写记录,画面运动速度应平缓。

8.3.2 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录像的用光与现场概貌照相、录像相同(见8.2.3)。

8.4 现场细目拍摄要点

8.4.1 拍摄现场细目要认真取景构图,合理利用画面。摄像时,应使用固定画面以特写记录,画面的稳定时间应在10s以上。被摄主体应占画面的三分之一以上,如物体太小时可使用近摄装置进行拍摄。

8.4.2 拍照用于检验鉴定的细目照片应做到物面与焦平面平行,或光轴与物面垂直。如不能垂直,应加方框比例尺以便后期处理制作。

8.4.3 拍摄痕迹、损伤时,要反映出痕迹、损伤的形态、特征与所在位置。取景范围太小时,可用扩大拍照范围的补充画面或推拉镜头的方法对痕迹、损伤进行定位。

8.4.4 现场上同类型痕迹、物证较多时应当编号,并将编码摄入画面。

8.4.5 凡是反映痕迹、物证形态与特征的照片,必须进行测量摄影。拍照时应遵循:

a) 比例尺一般应放置于画面或特征下方或居中部位;

b) 比例尺应与被拍物的主要特征在同一平面上;

c) 比例尺应与相机焦平面平行。比例尺上不应有反光;

d) 要根据被拍物体颜色和使用的感光片种类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深色物体选用黑底白刻度的比例尺,浅色物体选用白底黑刻度的比例尺,全色、盲色负片应选用黑白比例尺,彩色负片和数码照片应选用彩色比例尺,使用透射光拍摄透明客体应使用透明比例尺。

e) 应根据被拍物体长度来选择比例尺长度见表1;

表 1 比例尺长度选择表单位为毫米

平行放置贯通画面的皮尺。

8.4.6 现场细目照相、录像的用光,应根据被摄对象的形体、表面形态、颜色和所要反映地主题内容等,合理选择光源种类、光强度和光照角度。

9 原始影像的存储

9.1 与案事件有关的影像应当存储原始数据。原始影像不得做任何处理。

9.2原始影像由主办案事件单位存储。必要时,可以异地备份。

9.3存储的原始影像应注明案事件名称或案件编码等相关信息。

9.4存储原始图像应选用光盘、硬盘、磁盘阵列或者磁带机等设备。

10 影像文件的网络传输

10.1 静止图像文件采用JPEG格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

10.2 影像文件用于网络传输时,可以对文件进行适当压缩。

10.3 指纹图像采用灰度图像,256灰度级;图像大小为512像素×512像素;分辨率为500dpi。

10.4 足迹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后,文件大小在200KB~300KB之间。

10.5 其他图像用于网上传输时,可以是彩色图像,文件大小在200KB~300KB之间。

11 数字影像照片案卷制作

11.1 数字影像的输出

制作照片案卷或鉴定书应采用原始数字影像文件。照片案卷可以用扩印或打印的照片粘贴在卡片纸上,加以标引和文字说明的方式制作;也可以将影像、标引和文字用计算机排版后直接打印。

11.2 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仅限于改变图像的质量与图像的大小。操作过程应具有客观的可重复性。

11.3 照片的规格

11.3.1 照片的几何形状应以横幅矩形为主,竖幅矩形不宜过多。也可配少量的方形或圆形,但不宜有棱形、三角形等其他几何形状,更不应只剪留主体而不要背景。

11.3.2 照片的长宽比例应在8:5左右。必要时,可根据画面主体形状和版面组合要求进行剪裁。

11.3.3照片的尺寸应根据画面内容和组合编排需要决定。

a) 属于主要画面的方位、概貌、重点部位照片和直接反映案件性质的重要细目照片,尺寸应为127mm×203mm(5英寸×8英寸)或102mm×152mm(4英寸×6英寸)或89mm×127mm(3.5英寸×5英寸)左右;

b) 属于辅助画面的场景、特写照片,尺寸应在102mm×152mm或89mm×127mm或63mm×89mm (2.5英寸×3.5英寸)左右;

c) 属于从属画面的痕迹物证照片,应按比例尺放大。指纹放大3倍,掌纹放原大,足迹放大0.5倍,弹底痕迹放大4倍,弹头痕迹放大10倍。其他痕迹物证照片的放大倍率,以清晰反映形象和特征为前提,一般应在63mm×89mm或89mm×127mm或102mm×152mm左右;

d) 连接照片宽度不应小于89mm,长度不应大于305mm(12英寸)。

11.4 排版

11.4.1 打印或粘贴照片卡片纸正页的图文区为156mm ×225mm。

上白边(天头)为:37mm±1mm

下白边(地脚)为:35mm±1mm

左白边(订口)为:28mm±1mm

右白边(翻口)为:26mm±1mm

11.4.2 除连接照片与横长照片可占用左右白边或横跨两个版面外,其他照片均应安排在图文区。11.4.3 照片排列要疏密适当,不应过分拥挤或松散。图文区内应留有25%~40%的空白区。

11.4.4 单幅照片应安排在图文区中心偏上部位。两幅以上照片应上顶天头下至地脚,或左至订口右至翻口(包括文字说明)。

11.4.5 画幅尺寸相同或近似的两张(或两张以上)照片在同一页面上横向平列时,照片上下两边应平齐。

11.4.6 照片间距不应小于5mm。

11.4.7 照片的文字说明应视版面组合情况附在照片的下方或左侧。

11.4.8 现场指纹照片排版时应指尖向上,足迹照片应足尖向上。其他细目照片的定位,应与所属主画面上反映的方向基本一致,不应上下颠倒。

11.5 标引

11.5.1 凡主画面与若干附属画面组合在同一或相邻版面时,非经标引不能表达主题内容与位置关系的,则应标引。

11.5.2 标引线应为连续的单线条,线条宽度不宜超过0.8mm。

11.5.3 标引线颜色以红色或黑色为宜,用色种类不应过多。

11.5.4 标引线应平行与卡片纸的一边。必要时可以用折线,折角应为直角。一条标引线的折角不应超过两处。

11.5.5 标引线的线端指向要准确,不应离被标引位置太远。不应把线端画在较小的被标引对象上。11.5.6 当标引线必须通过与线条颜色相同或相近的照片影像部位时,应改为易于辨别的颜色通过该部位。

11.5.7 标引线不应互相交叉。

11.6 符号、代号

11.6.1 为直接明了地在画面上标示现场、重点部位、细目或痕迹物证特征的具体位置,以及现场方位、概貌照片的坐标方向,可使用符号、代号。

11.6.2 符号、代号应用红色、黑色或白色标画。线条宽度不应大于0.5mm,长度不应大于5mm。

11.6.3 符号、代号要清晰醒目,种类不宜繁杂。符号、代号标画的位置要准确。

11.6.4 画面需要标注的符号、代号较多,或不宜在画面上直接标注符号、代号时,应用标引线引至画

面以外的图文区标注。

11.7 文字说明

11.7.1 用相向、多向、十字交叉等方法拍照的多张方位、概貌照片和通过特种光源、技术手段显现拍照的痕迹物证照片,要对拍照方法、手段附注简略的文字说明。

11.7.2凡在画面上标注符号、代号的照片,一般应对符号、代号所示内容附注文字说明。

11.7.3 划分段落层次的照片卷,应在段落层次前附以概括内容的文字标题。

11.7.4 涉外案件现场照片的文字说明,应用中、外两种文字书写。

11.7.5 文字说明中段落标题可用初号或1号字;层次标题可用2号字;画面说明,图解、符号、代号说明可用3号或4号字。

11.8 照片案卷纸张质量

11.8.1 贴附照片的纸张应使用200g/㎡~250g/㎡卡片纸或白板纸。对于电脑打印卷应用90g/㎡~150g/㎡的白色纸张进行打印。可以使用照片级打印纸或彩色相纸。

11.8.2 粘贴照片的卡片纸(包括折页)上白边(天头)、下白边(地脚)与图文区(见11.4.1)之间应压有暗线,右下角应印有填写页码的()或“第页”。上暗线距卡片纸上边为20 mm±1mm, 下暗线距卡片纸下边为10mm±1mm。

11.9 幅面尺寸

11.9.1 正页幅面尺寸应与目前国家机关公文用纸标准的幅面尺寸一致,规格为:

A4 型 210mm × 297mm

11.9.2 当正页粘贴不下一个段落层次的多张照片时,可在翻口连续折页。上下两边不应连续折页。

11.9.3折页为扇形折,折页幅面长度应与正页一致,宽度为182mm。

11.9.4折页连续数量不超过7页。

11.10 装订

11.10.1 照片卷应为左装式平订平装本。

11.10.2 照片卷厚度不宜超过20mm,超过时应按内容分类分为卷一、卷二……分别装订。

11.10.3 装订前要填写页码。

11.10.4 装订时要根据图文区厚度,在订口一侧夹加适当厚度的衬条。装订好的照片卷应牢固、整齐、清洁、平展。

11.10.5 装订后应粘封卷脊。案卷厚度超过6mm时,应在卷脊上竖行印贴与封面内容相同的卷名。

12 数字影像资料的管理

12.1 管理

数字影像资料应作为档案保存管理。档案由立档的刑侦技术部门负责每年的整理登记,除有特殊破案需要可延长保管期,保存一年后移交档案部门归档长期保管。

12.2 保管条件

档案室库房应清洁卫生,具有相应的防尘设施,门窗应密封良好,采用机械通风时应加防尘罩。温度18°C -26°C;相对湿度40%-60%。采用金属柜、箱装具。

数字影像制作技术浙江自学考试试题2006年10月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字影像制作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722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电视制作方式有_______、电子现场节目制作(EFP)和_______。 2.电视屏幕标准宽高比为_______,高清晰度电视屏幕宽高比为_______。 3.电视特技效果可分为:光学特技、机械特技、_______、_______和电子特技。 4.电视的三大制式分别是_______制、_______制和SECAM制。 5.画面的剪接包括:动作剪接、情绪剪接、_______和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噪比的单位用_______表示。( ) A.赫兹 B.伏特 D.分贝 D.安培 2.色温越高,电视画面的色彩偏( ) A.红 B.黄 C.绿 D.蓝 3.一般来讲,室外拍摄的最佳时间为( ) A.整个白天 B.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 C.上午10点后、下午3点前 D.上午8点后、下午5点前 4.编辑时,同时传送视频、音频信号和时间码是( ) A.手动编辑 B.插入编辑 C.自动编辑 D.组合编辑 5.白平衡主要功能是为了( ) A.校正偏色 B.调节焦距 C.调节光圈 D.调节快门 6.使用变焦镜头在长焦段时,它的景深( ) A.大 B.中 1

C.小 D.没有变化 7.下列属于图像格式的是( ) A.doc B.exe C.tga D.wma 8.图像、声音的数字信号是典型的( ) A.连续信号 B.离散信号 C.连续和离散信号 D.电波传输信号 9.用数字录像机进行编辑时,复版对视音频信号( ) A.变差 B.变好 C.没有影响 D.不清楚 10.慢速摄像记录下来的素材,在正常播放时画面将是( ) A.正常动作 B.不清楚 C.快动作 D.慢动作 11.下面四个选项哪个是非编软件?( ) A.Premiere B.Photoshop C.Maya D.Coreldraw 12.对于主体或摄像机运动镜头的剪辑,必须掌握一个基本原则是( ) A.动接动、静接动 B.动接静、静接动 C.动接静、静接静 D.动接动、静接静 13.静帧特技是属于( ) A.光学特技 B.机械特技 C.摄像特技 D.电子特技 14.主要用于VCD领域的压缩技术是( ) A.MPEG B.MPEG1 C.MPEG2 D.MPEG3 https://www.doczj.com/doc/716801461.html,U是( ) A.摄像机控制单元 B.通话系统 C.切换台 D.同步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2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 运用两图一表提高产品质量 今年以来,我公司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内部质量管 理体制,除从硬件上进行充实,着重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外还从软件上(质量管理)大下功夫,去年底就下决心要搞ISO9001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统计技术的 应用。今年9月10日,对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进行了统计,并按照公司统计技 术应用程序的要求,运用两图一表的统计技术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取得 了实效,现将应用情况表述如下: 一、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并作排列图 2010年7月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统计表:表1 项目产品外观尺寸包装其他不合格频数21 14 5 2 累计频数21 35 40 42 累计百分数50% 83% 95% 100% 频数累计百分数 40—30—20—10— —100 —50 产品外观尺寸包装其他

二、 原因分析: 根据不合格项排列图,从巴雷特曲线上不难看出主要不合格项是产品外观与尺寸,这两项占总数的83% 。公司于7月12日召开会议,针对产品外观不合格进行讨论,现将大家的分析意见用因果图表述,见图2。 机 人 环 料 法 三、 措施对策表 通过因果图分析得出,影响产品外观因素主要有设备维护保养不规范、责任心不强以及检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为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制订以下对策:(见表2) 对 策 表 表2 序号 项 目 现状 措施 负责人 完成日期 备注 1 责任心不强 年轻员工思想不重视 组织进行思想教育 李成华 2010.7.30 图1 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图2 产品外观的因果图 无专人负责 标识保管不善 照明条件不够 设备维护保养不规范 教育不够 检查管理制度 落实不到位 材料分类存放规定不明确 产品外观为何不合格 责任心不强 业务规程学习不够

ISOTC 176发布ISOTR10017:2003统计技术指南

ISO/TC 176发布ISO/TR10017:2003《ISO9001:2000统计技术指南》 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和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着密切合作的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二部分制定的规则起草。 ISO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国际标准,由该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须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只有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在特殊的情况下,当ISO技术委员会收集到不同于已正式发布作为国际标准(如“技术状态”)的资料时,该技术委员会可通过其正式成员的简单多数表决来决定出版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就其性质来说完全是一种信息资料,并且在其所提供的资料不再有效或有用之前不必进行评审。 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的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TR 10017是由ISO/TCl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 制定的。 本标准第二版取消和代替了第一版(ISO/TRl0017:1999).并且是以现行的IS09001:2000 为根据的。 本技术报告可以更新,以反映Isog001的未来修订版。对本技术报告内容的意见可送到ISO中央 秘书处,以便在修订时作为参考。 引言 本技术报告出版的目的是帮助组织按照IS09001:2000的要求,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选择适用的统计技术。 统计技术的使用是由事物的变异性引起的,实际上这种变异性在所有过程的行为和结果中都能发现,甚至在表面看来稳定的情况下也会发现。这些被观察到的变异性,可能是产品和过程的可量化的特性,并存在于产品从l市场调查到用户服务和最终处置I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l 统计技术可以帮助测量、描f述、分析、解释和模拟这些变l异,甚至仅用相对有限的数据即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较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这或许有助于解决甚至预防这些变异的发生。 统计技术可较好地利用有效数据进行决策,以持续改进产品和过程的质量,达到顾客满意。 本技术报告旨在为一个组织考虑和选择适用于该组织所需要的统计技术,提供指导和帮助。最后确定统计技术的需求和适宜技术的选择准则,仍由组织来决策。 本技术报告所描述的统计技术,也适用于IS09000族的其他标准,特别是IS09004:2000。 ISO 9001:2000的统计技术指南 一、范围 本技术报告为一个组织按照ISO 9001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选择适宜的统计技术提供指南。这是按ISO 9001需要而进行的编写,它包括对定量数据的应用,并对适用这些数据的统计技术予以识别和描述。 本技术报告所引用的统计技术清单既不齐全也不详尽,并且不排除组织使用认为适宜的其他技术(统计的或非统计的)。此外,本技术报告既不试图规定使用哪些统计技术,也不试图建议对这些统计技术如何加以实施。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设计制作设计说明书_本科论文

目录 一、前言 (1) (一)正射影象图的定义及应用 (1) (二)正射影象图制作过程 (4) 二、数字影象的获取 (5) 三、像片控制点获取及空三加密 (6) (一)像片控制点获取 (7) (二)数字空三加密 (7) 四、制作DEM (9) 五、匀色处理 (13) 六、对影象变形的处理 (15) (一)航摄中产生的影像变形分析 (15) (二)数字微分数字微分纠正的基本原理 (18) (三)影像变形在生产中几种处理方法 (21) 七、影象拼接 (24) 八、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评价标准 (29) 九、附表 (33)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设计制作 内容摘要:数字正射影像图是数字测绘产品(4D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它作为国家高精度空间基础数据数字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工艺已经基本成熟,在实际生产中,对数字影像资料的正确获取、影像匀色处理、对影像变形的处理、影像拼接对最终的正射影像图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过程要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改善生产工艺与提高作图员对影像的感性认识才能做的更好。 关键词:正射影像图匀色处理影像变形的处理影像拼接 引言:20世纪以来,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工作者能够以较高精度、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测图。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手工绘制的线条和符号表达地图外,光学成像技术带来了另外一种测绘产品,即具有数学坐标信息、内容丰富、能够直观反映地表乃至地下信息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一前言 (一)正射影象图的定义及应用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缩写DOM)是利用DEM对经过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或彩色),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并按规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形象数据,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DOM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制作周期短。它可作为背景控制信息,评价其它数据的精度、现实性和完整性,也可从中提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为防灾治害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等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数字测绘产品(4D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它是利用数字化自动摄影测量系统生产的一种新的数字化测绘产品,在生成正射影像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数字地面高程数据,等高线图,生成该区域内三维景观图等。

2021年浙江省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影像制作技术试题

浙江省10月高等教诲自学考试 数字影像制作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722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空格中填上对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简朴制作系统中,___________把它所见到东西(光学图像)变成电子信号暂时储存起来,或由电视机直接变成在屏幕上显现图像。___________把它“听到”东西(实际声音)变成暂时可以储存电子信号,或由扩音器直接变成声音。 2.___________是通过持续变化电压或电流信号表达物理量。___________是指在时间和幅度 上都离散化信号,它以一连串0、1数字来代表某一物理量。 3.把图像信号或声音信号依附于载波过程称为调制。调制含义实质上即用图像和声音信号来 变化载波幅度或频率。前者称为___________而后者称为___________。 4.影响画面景深因素涉及光圈、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5.在电视制作中,矢量示波器是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检测仪器。 6.视频切换台普通由视频开关构成开关矩阵、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以及各种特技 效果发生器组合而成。 7.键控特技涉及自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8.切换台上PGM表达___________母线,PST表达___________母线。 9.虚拟演播室系统中,演播室色键合成系统,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虚拟演播室。 10.间接编辑涉及___________编辑和___________编辑两个过程。 二、单项选取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统计管理规范

文件制修订记录

1.目的: 通过正确使用统计技术,发现本公司生产作业过程和产品的潜在问题和趋势,以便能达到早期预防或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并得以及时改善的目的。 2.范围: 2.1涵盖整个产品实现过程及涉及的原材料、外加工品及半成品,成品。 2.2适用于客户特别指定的产品特性。 3.责任和权限: 3.1品管部 3.1.1由品管部进行初期过程能力统计以及资料分析。 3.1.2由品管部/技术/生产/采购负责原因分析,对策制订以及对策执行。 3.1.3执行相关统计技术,监督公司统计技术的运行。 3.2MO,PE, IE 执行量产后的统计分析并对产品不良及过程不良制定对策。 4. 用语定义:无 5.作业内容: 5.1 统计技术的应用范围 5.1.1 部门目标达成与实施情况分析; 5.1.2 针对产品或工序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定量分析和质量改进; 5.1.3 产品的检验。 5.1.4 产品过程能力分析 5.1.5 其他公司级数据的分析。 5.2 公司各部门根据使用需要选用统计技术,常用的统计技术有: 5.2.1 柏拉图(排列图) 5.2.2 推移图 5.2.3 层别法 5.2.4 长条图 5.2.5 分布图 5.2.6 X-R图 5.2.7 P图 5.2.8 CpK\PpK分析 5.2.9 统计抽样 5.3 统计技术的使用方法 5.3.1 柏拉图 柏拉图的使用以层别法的项目类别为依据,依照排列位次后的统计表制成柏拉

图,以便直观的看出存在的关键问题,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其步骤为: a.将要处理的事以现象、状况或原因加以层别。 b.确定收集资料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定期。 c.计算出各项目类别所产生的资料及所占的比例。 d.依照资料所占的比例的大小顺序排列。 e.计算出资料所占的比例的累计值。 f.以项目类别为横轴,以累计值为纵轴,绘出柱状图。 g.连接累计曲线。 从柏拉图中可清楚的找出关键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具 体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执行。 5.3.2 统计抽样 本公司产品采取抽样检验标准。 a.本公司产品抽样检验标准依据ANSI/ASQCZ1.4表II-A及产品的重要性、产品特性 的重要性拟订具体的抽样计划。 b.具体的抽样检验作业按相关检验基准书进行. 5.4统计过程管理 5.4.1当客户要求或公司要求对相关工序尺寸进行SPC管理时,公司相关部门进行X-R图控 制并进行过程能力研究。 5.4.2 抽样:样本大小一般至少为25组\100个以上,客人有特殊要求时或有其它特殊情况 可不受此限。 5.4.3 测试与记录 相关人员将检验后的资料记录在相应表格上(参照SPC手册上的表格)。 5.4.4 资料处理 1)平均数^μ=x= 2)标准差σ= R- /d2 3)过程精密度Cp=(USL-LSL)/6σ(双边公差) 4)上单边过程精密度Cpu=(USL- X=)/3σ(单边公差) 5)下单边过程精密度 Cpl=(X=-LSL)/3σ(单边公差) X=-(USL+LSL)/2 6)过程准确度Ca= (USL-LSL)/2 7)过程能力指数Cpk=MIN{Cpu,Cpl}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1目的和范围 为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统计技术的应用过程。 2 术语 本程序引用ISO/TS16949:2002标准的有关术语。 3 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策划和使用 3.2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统计技术的培训工作。 3.3各部门负责相关统计技术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4.1常用统计技术工具 常用的统计技术有:控制图(Cmk,Ppk,Cpk,)、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网络图等。 4.2统计技术应用领域 4.2.1 技术质量部在质量检验和试验中,进行分析和评定时应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4.2.2 技术质量部在产品和过程开发、分析评定和产品风险估计、过程控制中,为了查明、控制和验证过程状况与产品质量,应按照规定应用统计技术; 4.2.3各相关部门在持续改进和过程优化中,进行分析和验证时,应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4.2.4其他如在顾客满意度分析、失效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市场调查、质量信息统计分析、投入产出统计分析、质量成本分析等过程中,应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4.2.5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由项目小组确定应用的统计技术,并在相应的产品和过程控制文件中进行明确规定。 4.3常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为: 1) 抽样计划:应用于大批量、破坏性、高成本的产品检验中。 2) 调查表:常用于对顾客意见及满意程度的征询活动。 3) 排列图:针对各类不合格及顾客投诉进行分类排列,找出主要问题或原因。 4) 因果分析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 控制图:在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表。 6) 测量系统分析(MSA):应用于对测量系统的可信性分析。 4.4统计技术的采用 各部门应视使用目的、控制点的特性,选择适当统计技术手法,其运用范围参照下表: 使用时机使用统计方法使用部门 抽样计划控制图因果分析图排列图调查表MSA分析 进货检验○ 技术质量部 过程检验○ ○ 技术质量部 成品检验○ 技术质量部 过程能力计算○ 技术质量部 顾客满意度○ ○ ○ 销售部 测量系统分析○ ○ 技术质量部 供应商控制○ 技术部/生产部 过程监控○ 技术部/生产部 不合格品控制○ ○ ○ 技术质量部 质量指标统计○ 技术质量部

医学统计学分析基本思路指南

医学统计学分析基本思路指南 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一定要以理解为主。对于初学者,不必强记一大堆的公式,也不要死钻牛角尖,非要弄明白为什么这种方法叫“t检验”、“F检验”,为什么这个残差叫做“学生化残差”等等。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统计学史。对于只想应用的人来讲,你只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方法,什么指标应该用于什么情形。尽管多数统计教材都说了数据分析应该先做假设检验,然后选定统计量,然后怎么怎么。但实际中我们拿到一堆数据的时候,不会坐在桌上先列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也不会满座子地计算统计量。 更实际的分析思路是: (1)先确定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方法。不同研究目的采用的统计方法不同,常见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类:一是差异性研究,即比较组间均数、率等的差异,可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等。二是相关性分析,即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的方法有相关分析。三是影响性分析,即分析某一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可用的方法有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等。 (2)明确数据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扣1550116010 、766085044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类型,根据数据类型进一步确定方法。不同数据类型采用的统计方法也不同。定量资料可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线性相关、线性回归等。分类资料可用的方法有χ2检验、对数线性模型、logistic回归等。图1.6简要列出了不同研究目的、不同数据类型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3)选定统计方法后,需要利用统计软件具体实现统计分析过程。SAS中,不同的统计方法对应不同的命令,只要方法选定,便可通过对应的命令辅之以相应的选项实现统计结果的输出。 (4)统计结果的输出并非数据分析的完成。一般统计软件都会输出很多结果,需要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并做出统计学结论。但统计学结论不同于专业结论,最终还需要结合实际做出合理专业结论。下面是本人简单总结的常用方法的选择,可供读者参考。

07229 影像与剪辑艺术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影像与剪辑技术课程代码:0722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影像与剪辑技术》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其性质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本课程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影视剪辑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手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依据这些能够对某一影视片进行剪辑分析;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影视片剪辑中,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影视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影像与剪辑技术》是动画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它与动画设计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态构成》、《视听语言》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数字录音制作》、、《二维动画(实践)》、《三维动画(实践)》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单元剪辑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剪辑的由来及发展、剪辑产生的依据。理解剪辑的概念和范围。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剪辑的由来(一般) 识记:剪辑的出现;早期的大师和流派 理解:剪辑产生的依据 (二)剪辑的概念和范围(一般)

识记:剪辑的概念 理解:剪辑的范围 第二单元并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并列镜头的基本概念、产生。掌握并列镜头的经典方法及其演变,深入理解因果叙事、“象征”和具有时间因素的三种组合的并列镜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并列的镜头(重点) 识记:并列镜头的概念;并列镜头的产生 理解:经典的方法;经典方法的演变 (二)组合的并列镜头(重点) 应用:因果叙事组合的并;“象征”组合的并列;具有时间因素的并列 第三单元匹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镜头排列的匹配。理解匹配的原理及其在非剪辑镜头中的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镜头排列的匹配(重点) 识记:关于景别 应用:什么是匹配;匹配在今天电影中的形态 (二)匹配的原理及其在非剪辑镜头中的表现(次重点) 识记:匹配的原理 理解:匹配和推拉镜头;匹配和长镜头;匹配和变焦镜头 第四单元动接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运动镜头剪辑的方法及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动作的连接(重点)

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

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公司质量信息数据分析活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符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公司质量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职责 3.1业务部负责对使用统计技术的人员进培训。 3.2统计技术使用人员按规定要求实施。 4、工作程序 4.1统计分析表法 统计分析表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最广泛的统计方法,主要是利用统计调查表来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分析,其格式因统计内容不同而不尽相同。常用的有: 4.1.1各类报表,如生产日报表、季报、年报; 4.1.2按不同目分类的统计表,例如:质量月报; 4.2排列图法 4.2.1排列图亦称巴雷特图,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运用了关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许多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 小、主次排列,从中找出关键因素,以确定改进的重点,取得最大的成效。 4.2.2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坐标表示事件发生的频数(不合格品的件数量;右边纵坐标表示事件某个因素影响的大小(与左边纵坐标对应);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比(与右边纵坐标对应),又称其为巴雷特曲线。累计百分比为三类:0~80%为A类,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是一般因素。 4.2.3排列图形式如下图所示: 600--- 450--- 300---

150--- ---20 0----- ---0 A B C D E F 排 列 图 4.2.4公司××年××季度电缆基材质量缺陷统计列表示列: 根据L 面的统计分析表作出它的排列图如下: 871-- 731-- 643 378------0 378 265 138 54 28 8 油痕 分层 黑条 裂纹 印痕 孔洞

统计技术工具应用方法

1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应用统计技术工具的种类、方法和内容,为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提供指导。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统计技术工具的应用。 3 职责 3.1质管部负责统计技术工具应用的归口管理。 3.2质管部质检员和其他现场人员负责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 3.3办公室负责协助质管部组织统计技术培训教育。 4 程序 4.1本公司规定使用的统计技术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排列图、柱状图、推移图、因果图、均值和极差控制图 (X-R图)。 4.2 统计技术工具使用的培训和教育 使用规定的统计技术工具均应由质管部组织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以保证质检员和其他现场人员对该技术能够了解、熟悉并正确地使用,办公室协助进行培训和教育的组织工作。具体按《统计技术控制程序》和《培训控制程序》执行。 4.3 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4.3.1 排列图的使用。 当需要分析问题(如不合格率等)的构成因素并借以了解问题大小的顺序及各构成因素相对于全体的比率(百分比)时,可采用排列图进行统计分析。排列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4.3.1.1 资料收集 a.针对所要分析的问题确定构成的相应项目,选择和确定下来的项目将是分析和排列的对象; b.决定收集资料的期限。 4.3.1.2 发生次数统计 a.计算各项目的发生次数并依据其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b.合并发生次数少的项目为“其它”项; c.累加各个项目的发生次数; d.计算各个项目占总发生次数的比率并依序累加比率; e.视实际需要,可编制构成项目发生次数的统计表,如下所述。 4.3.1.3 绘制排列图 a.绘制一个X-Y坐标轴,以要分析的问题(如:不合格数)为纵轴,构成因素(项目)为横轴; b.依据累计的总发生次数,适当地划分纵坐标刻度; c.将各构成因素(项目)按发生次数多少从左至右排列于横轴上,并将“其它”项置于最右端,并与相应 纵轴刻度绘成柱形; d.在各项目上点出累计点并连线;

影视后期制作自学考试大纲

影视后期制作自学考试大纲 [01940] 自学用书: 《Adobe College Premiere Pro标准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 辅助用书: Ι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影片后期制作课程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的必考课,学习重点在于学习影片非线性编辑原理及视频文件格式区别,adobe premiere软件基本界面与操作。 п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Adobe College Premiere Pro标准教材》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概述 本章基本内容:编辑系统的发展过程、线性编辑的背景知识、非线性编辑的革新以及两种系统的结合;关于Adobe Premiere Pro的一些基础常识。 第二章影视基础 本章基本内容:电影与电视的关系、影视艺术的时间与空间、画面的视觉要素、镜头画面的安排、镜头的运动、景别、轴线规律、蒙太奇、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模拟影像技术及其常用格式、数字影像技术及其常用格式、色彩的原理、平衡画质、扫描格式、制式(Broadcast Standards)、压缩的原理。 第三章工作流程 本章基本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空间、创造性工作、流程应用、实例练习。 第四章从项目开始 本章基本内容:关于项目(Project)的创建、修改和保存,以及各个界面和窗口的功能及介绍。 第五章采集与输入 本章基本内容:在线编辑与离线编辑、关于采集(Capture)、比例、素材的采集和导入等。 第六章监视器与时间线窗 本章基本内容:快捷键的介绍、监视器、波形示波器和矢量显示器、音频单位(Audio

Unit)、显示安全区、时间线窗(Timeline Window)、轨道显示控制、改变编辑线位置、改变时间线窗显示、轨道的功能属性和编辑、素材的编辑。 第七章视频编辑 本章基本内容:工具箱的介绍、素材的添加和编编辑、在时间线窗移动素材、音视频素材链接、三点编辑和四点编辑、编辑时间线素材、Lift和Extract、Trim视窗、Split剪辑、预演序列。 第八章转场 本章基本内容:无技巧转场与技巧转场、转场效果控制、选项设置、替换转场效果、以及一些效果的制作。 第九章音频编辑 本章基本内容:声音元素的采集和编辑、声画关系。 第十章字幕 本章基本内容:了解字幕、字幕的创建和编辑、创建图形、钢笔工具、调整锚点和曲度、使用位图作为Logo(标志)、排列图形、转换图形、设置风格、颜色、辉光和材质属性等。 第十一章视频特效 本章基本内容:效果窗、效果应用与控制、关键帧、插值、运动、Motion & Blur 实例操作、视频效果分类、Adjust(调整)类、Blur & Sharpen(虚化/锐化)类、Channel(通道)类、Distort(变形)类、Image Control(图像控制)类、Noise(噪波)、Perspective (透视)类、Pixelate(像素化)类、Render(渲染)类、Stylize(风格化)类、Time (时间)类、Transform(转换)类、Video(视频)类。 第十二章视频特效(二) 本章基本内容:键控(Keying)、键控特效、Alpha Adjust(Alpha 通道调整)、Blue Screen Key(蓝屏键控)、Green Screen Key(绿屏键控)、Chroma Key(色键)、Difference Matte Key(差异键控)、Garbage Matte(垃圾遮罩)、Image Matte Key(图像遮罩键控)、Luma Key(亮度键控)、Multiply and Screen Keys(加暗加亮键控)、Non-Red Key(非红键控)、RGB Difference Key(颜色差异键控)、Track Matte(轨道遮罩)、Remove Matte (删除遮罩)。 第十三章音频特效 本章基本内容:音频特效常用分类,Adobe Premiere Pro音频特效分类、Balance(平衡)、Bandpass. Highpass. Lowpass、Bass(低频)、Channel Volume(通道音量)DeNoiser(降噪)、Delay(延迟)、Dynamics(动态调整)、EQ(均衡调整)、Fill Left 和Fill Right(填充左声道或填充右声道)、Invert(倒相)、MultibandCompressor(多段压缩)、Multitap Delay(多回声)、Notch(去除指定频率)、Parametric EQ(参数均衡)、PitchShifter(变调)、Reverb(混响)、Swap Channels(声音通道翻转)、Treble (高音)、Volume(音量)。

浅析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陈珊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质量管理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这就要求抓好质量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本文简单说明中国现存在的问题和为什么质量如此重要的原因。接着回顾质量管理简史,提出了二十世纪以来质量管理的发展状况。对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目的与意义简单说明,作现代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做了举例,对并且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提出了产品质量提升的方法和我国商业企业产品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质量统计方法企业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重要性 (一)问题的由来 问题红心蛋刀地沟油,从度大米到皮革奶,从双汇火腿肠“瘦肉精”刀沪上盛禄食品分公司“染色馒头”,五花八门的问题食品层出不穷,连绵不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监管体系中存在盲区,无疑是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零售商一旦发生伪产品或欺诈等行为将面临数百万乃至倾家荡产的巨额惩罚。食品安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损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损害国家形象。故质量对人民,企业乃至国家起着至关重要你的重要。 (二)质量的重要性 1.人类生活需要质量大堤的保护 人类生活需要质量大堤的保护,一旦质量大堤崩溃,劣质产品和服务的洪水猛兽就将危及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命。衣被难以御寒,食物不充饥,住所危及安全,车辆可以倾斜,飞机失事煤矿爆炸……这种质量低劣造成伤害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的事件,打开每天的报纸总能看到,它让我们深思“质量”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人类的生活只有依托质量才能得以提升。我国已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持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进一步和谐协调,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没有质量大堤的保护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只有质量理念全面更新,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质量文化不断普及,才能推进质量工作的全面加强和质量成果的极大涌现。于是,人们可以在冠以“质量城市”、“质量生活”、“质量乡村”。称号的质量环境中,享受现代质量文明带来的生活乐趣,这样人们的生活才得以大幅度提高。 2 企业发展需要质量工作的支撑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和生产。一个企业没有产品和服务,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经营活动必将停止。因此,产品策略一直是一个企业营销策略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最为根本的策略。然而产品质量的核心又在于“产品” 的质量,这种质量体现在产品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更准确的说,这种产品的服务和质量应能超越竞争者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种物质需求的满足离不开产品的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的统一和综合。日本经济强盛的成功之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学习和研究,究其原因,质量是核心。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55top.好好学习社区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1. 目的 控制图系用统计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计算出两控制界限,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如发现有超出界限外或异常现象时,立即自行设法改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2. X 围 2.1 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 2.2 指定供应商应用SPC以提高质量水平。 3. 术语 3.1 计量值控制图重要控制项目,如尺寸、重要、强度等。 3.2 计数值控制图,如不良数、不良率、缺点等。 4. 工作程序 4.1 使用时机 4.1.1先期质量规划阶段 4.1.2 过程控制中使用 4.2 统计控制流程

Cp>1 4.2.1先期质量策划 4.2.1.1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C.C) 4.2.1.2中心公司指示PPK值事项(S.C) 4.2.2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一般若有下列现象 ●尚未使用控制图 ●不良率持续上升 ●不良现象重复出现 ●无法提早预知不良会发生 当此现象在过程中时常出现时,即可研判公司过程尚未进入控制状态。4.3 过程解析 4.3.1按照统计学中常态分配法则,控制图上的各个点数据一定呈现上下跳动之机率性出现 的现象,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既是造成过程引起变异的原因。 原因可分为两种: a) 偶然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 b) 异常原因--可以避免的原因 过程控制既是要控制可以避免的异常原因,因此要作过程分析,利用5W1H方法, 将过程各个作业单元(人、机、地、物、原因、方法)的异常加以掌握。 由过程解析可得知公司过程现在所处的状态。 4.3.2过程的两种状态 a. 控制状态 过程虽变动,但可预测,可控制: ° ° ° °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 质量管理的基本实践是解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断改进现有过程,因为不管一个组织当前的业绩水平如何,总是存在着改进的空间。然而,为了让我们的改进努力真正有效,必须用系统方法对过程和产品进行识别,了解并实施改进。质量工具是指为实现上述管理目的而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新7种工具: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失线图、PDPC 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老7种工具: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正确、灵活的运用新、老七种工具等各种统计方法,准确的分析问题、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是有效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保障。现就一些质量工具的运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做一简单阐述。 ◆调查表---- 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 抓住关键的少数 ◆因果图----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关联图---- 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 系统的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分层法---- 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亲和图---- 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直方图---- 对离散进行简单控制

◆ PDPC法----多做几手准备 ◆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 ◆水平对比法----比、学、赶、帮、超 ◆简易图表----直观反映 调查表(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 ------ 收集数据、为后续分析打基础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有何特点 统一收集资料,设计灵活,形式多样,易于掌握和使用, -------- 可用于数字资料分析 -------- 可用于非数字资料分析 ◆灵活的格式 --------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 -------- 缺陷位置调查 ◆应用步骤

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16801461.html, 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潘蕾 来源:《硅谷》2013年第12期 摘要当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计算机与互联网,因为它们使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变得空前的迅速与便捷。如今各种行业、各种领域为了迎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节奏,都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自身的工作当中。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统计工作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一些不适应现象也逐渐的显露出来。为了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统计工作的服务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加强信息服务职能,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党和国家提供全方位的统计信息服务。只有不断地研究国内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统计工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文章就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统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151-01 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时间”这样的理念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工作的必要认识。统计部门作为数据信息采集、存储以及传递和服务一体的,以数据信息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工作部门,一定要走在信息化技术的前列,清楚的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切实的应用到实际的统计工作当中。就当的实际现状来讲,要使信息化技术能够切实的服务于统计工作,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统计工作者要首先向信息化方向迈进 各种新生事物的出现以及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统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的工作职能、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侧重点等都出现了转移与扩展,对统计工作的传统工作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当前统计工作必须要重新构建工作模式,跟随时代发展节奏不断改良工作手段。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现代的统计工作必须要做到“更快”、“更新”、“更准”,要使统计工作更直接、更具实效、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于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所以,加大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当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力度非常必要,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向现代化统计工作进行转变与发展的需要 在以往的统计工作当中,“规范”是重点,也是统计工作所主要追求的目标,但是当前除了“规范”之外,时效性也是统计工作所需要重点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信息化技术尚未普及之前,

统计技术应用的指南

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引言 依据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而逻辑推理分析使用统计推断和统计控制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仅能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还可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2、统计技术应用围和方法 2.1、市场调研和顾客满意度测定中的抽样调查。 2.2、施工过程控制中的控制图。 2.3、物资采购、分项工程验收中的统计抽样检验。 2.4、分项工程不合格点分析、质量改进中的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 3、统计技术应用 3.1、抽样调查

3.1.2、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a、目标量估算。计算各特定答案所占比率。 b、相关分析。 3.1.3、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满意度统计 a、通过统计分析搞清市场需求与那些因素有关,并以这些因素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需求量预测。如销售情况与促销方式的关系,销售额与广告费的关系等。 b、通过客户对户型、功能、质量、价格、服务等表示的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别分配权数为1、0.8、0.6、0.3、0,并分别计算单项满意度,进而可对各项目分别权重,并计算综合满意度。 3.1.4、抽样调查可用于工程设计调研、市场需求调研、广告调研、促销方式调研、客户调研及客户满意度测定等。 3.2、X--R控制图 3.2.1、控制图用于: a.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b.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c.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效果 3.2.2、X-R控制图的应用步骤: a、预备数据的取得 确定相同时间间隔抽取样本大小n=5的样本,共取25组,记入数据表。

b、计算各组样本的平均值X和级差R记入数据表。 c、计算25组数据的总平均值X和级差平均值R,并记入数据表。 d、计算控制界限 X图:VCL=X+A2R n=5时,A2=0.58 CL=X LCL=X-A2R 控制图数据表 R图VCL=D4R n=5时,D4=2.115 CL=R LCR=D3R n≤6时,D3为负值,下限LCL不考虑。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1目的 为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准确判定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的波动情况,提高有关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确保产品在形成过程中满足控制和验证的需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有关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对各项统计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3 引用标准和文件 a 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 b GB/LB01.01-2001《质量手册》第二版 4职责 4.1 品保部是应用统计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统计技术的应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4.2 办公室负责统计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应用统计技术的人员都了解有关如变差、过程能力、能力指数等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会正确的应用。 4.3 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应用需求计划的申报和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 5 管理程序 结合我公司实际,在质量先期策划中确定统计技术工具,并在控

制计划中标注,有关部门按其应用主要采用统计技术的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 5.2 统计技术应用范围:对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验证过程能力的部门开展统计技术。 5.3 统计技术的控制要求 为准确地应用统计技术,确保应用效果,应按下述步骤选用适用的统计技术。 5.3.1 确定需求,编制计划。 5.3.1.1有关部门根据应用统计技术的实际需要提出年度采用统计技术的需求计划,报品保部。 5.3.1.2品保部会同技术部对各应用统计技术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并编制出全年统计技术应用计划,上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发给提出部门实施。 5.3.1.3品保部组织评审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5.3.1.4新产品开发先期质量策划阶段,技术部需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工具,并纳入控制计划和检验指导文件及作业指导文件中,具体实施按《SPC的实施程序》执行。 5.3.2 组织实施,分类指导。 5.3.2.1批准后的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由统计技术应用部门负责人提出该计划在本部门的应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5.3.2.2办公室要根据有关部门需求和培训计划对确定采用统计技术的人员进行具体方法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有关的管理、执行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