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9001 统计技术和应用

ISO9001 统计技术和应用

ISO9001 统计技术和应用
ISO9001 统计技术和应用

1OBJECTIVE

目的

1.1To identify,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Ah Communication

Device (DG) Ltd for verification of incoming, in-process and outgoing products, as well as for

process control.

为Ah Communication Device (DG) Ltd的来料,工序间产品和出货产品的验证以及工序

的控制而确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统计技术。

1.2To conduct and determine process capability for improvement purposes.

为改善的目的而确定和实施工序能力。

2SCOPE

范围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pplied to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Aztech products in xxx Communication Device (DG) Ltd.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在xxx Communication Device (DG) Ltd内的生产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统计技术。

3DEFINITION

定义

3.1UCL = Upper control limit of control chart

控制图的上控制线

3.2LCL = Lower control limit of control chart

控制图的下控制线

4APPLICABLE DOCUMENTS

适用文件

4.1QM-001 Quality Manual

品质手册

4.2QP-4.2-1 Quality Plan for Manufacturing

生产品质计划

4.3QP-4.10-1 Incoming Inspection and Test Procedure

来料检查和测试程序

4.4QP-4.10-2 Final Inspection and Test Procedure

最终检查和测试程序

4.5QP-4.14-3 Escalation Process

内部品质反馈程序

4.6QP-4.14-1 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s

纠正和预防措施行动

4.7QP-4.16-1 Quality Records Control Procedure

品质记录控制

4.8CQAI-SM-001-99 锡膏,胶水印刷审查

4.9CQAI-SM-003-00 SMT过炉上锡,上红胶审查

4.10CQAI-SM-004-99 SMT锡膏厚度审查

4.11CQAI-WS-001-99 波峰焊审核

4.12QP-4.9-3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

5APPENDICES

附录

_

5.1 Appendix A - Table of Constant for X-R chart

附录A -X-R chart常数表

The following forms are available in Aztech Intranet Portal:

以下表格可从Aztech Intranet Portal 下载:

http://dgap/QMS/Forms/Forms/AllItems.aspx

5.2ICT Run Chart (Form #: 01-0 [QP-4.20-1])

ICT 流程控制统计表(走势图) (Form #: 01-0 [QP-4.20-1])

5.3FCT Run Chart (Form #: 02-0 [QP-4.20-1])

FCT 流程控制统计表(走势图) (Form #: 02-0 [QP-4.20-1])

6RESPONSIBILITIES

责任

6.1Senior Quality Manager

品质高级经理

Responsible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training needs pertaining to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nd to

conduct such training to the factory personnel, which will equip them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

to carry out appropriate tasks in the satellite factory.

Responsible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process, together with the Engineering Manager, and determine

the type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be implemented.

To identify trained staff to perform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Review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ed techniques and determine if change is needed for improvement.

负责确定与统计技术有关的相应培训需求并且对工厂人员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将使附属

工厂的人员具备从事相应作业的知识和技能。

负责和工程经理共同鉴别关键工序,并确定所实施的统计技术的类型。

确定从事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受训职员。

评审所实施统计技术的有效性,并且确定是否有改善的需要。

6.2Quality Engineer

品质工程师

Responsible to ensure relevant data are being collected from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dentified.

Analyze these data and report the effectiveness to Senior Quality Manager. Follow up on any

corrective actions implemented by the Engineering and / or Production personnel, when out of

control situation occurs.

负责保证从确定的生产工序上收集有关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并向品质高级经理报告效果。

当失控情况发生时,跟进工程和生产人员实施的所有纠正措施。

6.3Engineering and Production personnel

工程和生产人员

Responsible to implement corrective actions on timely basis if there is any out of control situation.

基于任何失控情况出现,负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7PROCEDURE

程序

7.1Identify Needs for Statistical Techniques

确定统计技术需求

7.1.1The Senior Quality Manager / Engineer shall identify proces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品质高级经理/工程师将基于以下情况确定工序。

7.1.1.1Critical process (impact on quality of end product is significant)

关键工序(对最终产品的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7.1.1.2Parameters and data identified for collection must be measurable and observable.

需要收集的指定参数和数据必须是可测量的或可以观察得到的。

7.1.1.3Selected process is preferred not subject to impact from any secondary processes

that may complicat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没有受来自任何使数据收集和分析复杂化的次要工序影响的工序是首选的。

7.1.2The Senior Quality Manager / Engineer shall determine the type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preventing defects and improving

process. Criteria for selection may include:

为取得预防次品和工序改进的目标,品质高级经理/工程师确定需要实施的统计技术

的类型。选择标准可以包括:

7.1.2.1Types of data to be collected (variables or attributes)

被收集的数据类型(计量性或计数性)

7.1.2.2Resources available to undertake the task of data collection

从事数据收集作业的有效资源。

7.1.2.3Type of information required

所需资料的类型

7.1.3Selected statistical technique shall be subjected to the review and approval of Senior

Quality Manager, Engineering Manager and Production Manager before implementation.

选择的统计技术在实施以前,要经过品质高级经理,工程经理和生产经理的评审和

批准。

7.2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统计技术的应用

7.2.1Upon approval of the select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he QA Engineer shall determine the

following:

当所选统计技术获得批准后, QA工程师应确定下列事项:

7.2.1.1frequency of data collection(1.CPK every three months to collect data to assess

the time2.SMT solder paste thickness testing Xbar-R Chart, solder paste, glue

printing appearance review U Chart3.QC AOI test using U Chart the number of

bad appearance record. 2,3 is required to record daily routine)

数据收集的频次(注:1.CPK每三个月收集数据评估一次2. SMT锡膏厚度测试

Xbar-R Chart,锡膏,胶水印刷外观审查U Chart 3. QC AOI检验外观不良的数

量用U Chart记录. 2,3点需每天例行性进行记录)

7.2.1.2quantity of data for collection

收集数据的数量

7.2.2The relevant departmental Supervisor / Engineer / Manager shall assigned trained

personnel / operators / inspectors to perform data collection.

相关部门主管/工程师/经理应指派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员/检查员执行数据收集。

7.2.3Below are some of the processes wher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re being implemented:

下面是一部分正在实施统计技术的工序过程:

7.2.3.1Incoming Inspection and Test

来料检查和测试

Incoming material shall be subjected to sampling inspection according to ISO

2859, AQL 0.4%, where applicable. For change of inspection plan from normal to

tighten, or change of AQL, criteria shall be specified in the procedure for

receiving inspection. For details of other sampling inspection used in Incoming

Inspection and Test, refer to QP-4.10-1 for information.

凡是需要抽样检查的来料,应根据ISO2859,AQL0.4%,II级正常抽样水

平的要求经过抽样检查。至于检查计划从正常到加严的改变,或者AQL的

改变,收货检查程序应规定标准。针对其他来料抽样检查的资料,参考QP-

4.10-1。

7.2.3.2In-Process Inspection and Test

在线工序检查和测试

7.2.3.2.1QA Inspector shall check samples from the process / station and

record data in the respective charts.

QA检查员核查工序/工位的取样样本并在各自的图表上记

录数据。

U-Chart is selected for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以下工序采用U-Chart

Solder Paste printing

锡膏印刷工序

SMT reflow

SMT 回流焊工序

Calculation for control limits: (控制界限的计算) _ Σ ( c ) total number of defects(缺陷总数)

u = ----------- = ------------------------------------------- Σ ( n ) total units inspected(合计检查总数)

Where n = sample size n= 抽样样本数量

Run-Chart is selected for ICT & FCT processes: ICT 和FCT 工序选用走势图走势图

LSL = 0

USL = Depends on the spec of different (具体以不同产品的规格而定)

Total number of defects (次品总数)

Defect Rate (不良率) = ------------------------------------------- * 100 Total number of tested (测试总数)

C-Chart is selected for MI wave soldering process: MI 波峰焊工序选用C-Chart

Calculation for control limits: (控制界限的计算)

Where c = total number of defects (C=次品总数) n = number of samples (n=样品总数) _ c total number of defects (次品(次品总数总数总数)) c = --- = -------------------------------------------- n number of samples (样品总数)

_ _

UCL = u + 3

_

UCL = c + 3

_ c

_ UCL = c - 3

_ LCL = u - 3

_ u --- n

_ _

u --- n

X-R Chart is selected for following processes:

以下工序采用X-R Chart

Solder Paste Printing Thickness measurement:

锡膏印刷厚度测量

Calculation for control limits: (控制界限的计算)

n = Sample size (n= 抽样样本数量)

k = Number of group (k=组数)

=_=_

a)X & R calculation:(X 和 R的计算)

_

_Σ (X) =Σ (X)

X = -------- & X = -------

n k

___

R = X max - X min

==

b)Control limits for X chart:(X Chart的控制界限)

=_

UCL = X + A2R

=_

LCL = X - A2R

Where: A2 = 0.58

A constant derived from statistical table and is dependent on

sample size (see Appendix A)

引自统计表的常数,由抽样样本数量决定.(看附录A)

c)R calculation method:(R计算方法)

_

UCL = D4R

_

LCL = D3R

Where: D4 = 2.11

D3 = 0

Both are constants derived from statistical table and are dependent

on sample size (see Appendix A)

引自统计表的两个常数,由抽样样本数量决定.(看附录A) Process Capability /Cpk Study:工序能力/Cpk研究

Calculation: 计算

__

USL - X X - LSL

Cpk min = ----------- or ----------- Whichever m inimum ( 两者中最小者) 3σ 3σ

_

R

σ = -----

d2

Where: d2 = constant derived from statistical table (see Appendix A)

引自统计表的常数.(看附录A)

_

R = average range

(平均极差)

USL =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上规格界限)

LSL =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下规格界限)

Stabilize Capability /ppk Study:稳定性能/ppk研究

Calculation: 计算

_ _ _

(X1-X) 2+(X2-X) 2+……(Xn-X)2

σ =

N-1

_ _

USL - X X - LSL

Ppk min =-----------or ----------- Whichever m inimum ( 两者中最小者)

3σ 3σ

Where: d2 = constant derived from statistical table (see Appendix A)

引自统计表的常数.(看附录A)

USL = Upper Function Mark Limit

(上性能指数界限)

LSL = Lower Function Mark Limit

(下性能指数界限)

7.2.3.2.2New products proofing quality engineers to collect relevant data

and formulate the PPK report, enter Production related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formulation of CPK Report

新产品打样时品质工程师需收集相关数据制定PPK报告,进入

量产的产品收集相关数据制定CPK报告

7.2.3.2.3Cpk index shall be 1.33 or above. Any station / equipment with

Cpk less than 1.33 is consider incapable.Ppk index shall be 1.33

or above Process Function Number

Cpk指数应≥1.33,任何Cpk小于1.33的工位/设备将被认为

无工序能力,Ppk过程性能指数应≥1.33

7.2.3.2.4Corrective actions shall be identifi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responsible process owner.

负责该工序的人员确定和实施纠正行动。

7.2.3.2.5QA Engineer shall follow up and ensure the corrective actions ar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品质工程师应负责确保纠正行动被有效实施。

7.2.3.3 Outgoing QA Inspection and Test

(QA出货检查和测试)

In general, OQA sample plan shall adhere to C = 0 Sampling, AQL = 0.25%.

Where customer specified sampling plan is required, the AQL will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Such customer specified sample plan would be documented in the

product's quality plan.

一般而言,OQA抽样计划应按C=0,AQL=0.25%抽样,在顾客规定抽样

计划的情况下,此AQL将被相应的调整。这些顾客规定的抽样计划将作为

文件记载在产品品质计划里。

7.3 Effectiveness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used

统计技术采用的有效性

7.3.1The QA Engineer shall review the setting of upper and lower control limits of control

charts at least once every 3 months.

品质工程师应每三个月至少评审一次控制图表上下控制界限的设置。

7.3.2The Quality Engineer / Senior Manager shall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mplemented. When necessary, determine if the selected techniques need to

be modified, expanded or abandoned in favor of other techniques to achieve stipulated

objectives.

品质高级经理/工程师应评审统计技术实施的有效性,必要时,确认是否需要修订,

扩展或废弃所选的统计技术,并赞同/支持其它统计技术达到规定的目标。

7.3.3Repeat section 7.1 and 7.2 for new techniques to be used.

为打算采用的新技术重复7.1和7.2部分

7.4Process Out of Control

工序失控

7.4.1When process is out of control limit, IPQA Inspector shall follow the steps identified in

the relevant Work Instruction (CQAI-SM-XXX-99 or CQAI-WS-001-99) for problem

escalation.

当工序超出控制界限时,IPQA检查员应依据相关的工作指引(CQAI-SM-XXX-99 or

CQAI-WS-001-99)升级问题。

Note (1): Control limit:

注释:控制界限

Any point, when plotted on the chart, touches or exceeds the control limit, will be

considered as out of control situation.

当绘在图表上的任何点接触或超出控制界限,都将被当作失控情况。

Note (2): Trend:

注释:趋势

The process will be considered as out of control if 7 consecutive points (runs) fall: 如果7个连续点走成下述情况,工序将被认为失控,

(a)above the center line, or在中线上,或

(b)below the center line, or在中线下,或

(c)in a continuous upward pattern, or形成连续向上形状,或

(d)in a continuous downward pattern. 形成连续向下形状

7.4.2The Quality Engineer shall follow up with the corrective actions to ensure it is

implemented and is effective.

品质工程师应跟进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的执行和有效。

7.4.3Products built shall be purged and separated, and then submitted to the team members of

each department for disposition.

生产好的产品应被选出并隔离, 由各部门成员共同讨论处理方法。

7.4.4New upper / lower control limits shall be reviewed on quarterly basis, and shall be

subjected to the review and approval of the Senior QA Manager, Engineering Manager

and Production Manager.

上下控制界限应按季度评审,并经品质高级经理,工程经理和生产经理的评审和批准。

7.4.5 A Stop Build Stop Ship Order will be initiated by the Senior Quality Manager if the station

/ equipment is still out of process control limit or trend during the next audit.

在下次审核中,如果工位/设备仍然超出工序控制界限或趋势,品质高级经理

将发出停线/禁运令。

7.4.6IPQA Inspector shall re-verify the station / equipment to be within control before

resuming production.

恢复生产前,IPQA检查员应重新验证工位/设备在控制界限内。

APPENDIX A - TABLES OF CONSTANTS

附录A-常数表

Chart for Averages

_

( x ) Chart for Ranges

( R )

Subgroup

Size Factors for Control

Limits

Divisors for

Estimate of

Standard Deviation

Factors for Control Limits

n A2d2D3D4

2 1.88 1.128 - 3.27

3 1.02 1.693 - 2.57

4 0.73 2.059 - 2.28

5 0.58 2.32

6 - 2.11

6 0.48 2.534 - 2.00

7 0.42 2.704 0.08 1.92

8 0.37 2.847 0.14 1.86

9 0.34 2.970 0.18 1.82

10 0.31 3.078 0.22 1.78

11 0.29 3.173 0.26 1.74

12 0.27 3.258 0.28 1.72

13 0.25 3.336 0.31 1.69

14 0.24 3.407 0.33 1.67

15 0.22 3.472 0.35 1.65

16 0.21 3.532 0.36 1.64

17 0.20 3.588 0.38 1.62

18 0.19 3.640 0.39 1.61

19 0.19 3.689 0.40 1.60

20 0.18 3.735 0.41 1.59 Above Data obtained from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Fifth Edition, Eugene L.Grant & Richard S.Leavenworth, page 630 & 631,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以上获得的数据来自Eugene L.Grant & Richard S.Leavenworth的 <>,第5版,第630和631页,由McGraw Hill Book Company出版发行。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 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 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 =70件,σ=5.6件 乙车间: x =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SPSS统计软件使用指导(免费下载)

SPSS统计软件使用指导 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管理统计学》课程之后,进行此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的全面复习。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目的和任务 通过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以管理统计学课程和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加强学生对所修相关课程的理解、掌握,训练并提高其在SPSS软件的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的任务是:依据所提供的SPSS软件功能及相关资料,完成SPSS实现操作并选择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计算与分析,递交统计分析报告。 二、设计要求 1.时间要求:本课程设计安排在《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之后进行,设计时间为(30学时)。其中: 2学时: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课堂分析。 2学时:熟悉SPSS界面:①SPSS的启动,②SPSS的主窗口,③SPSS的菜单,④SPSS录入数据,⑤SPSS的退出,⑥SPSS的求助系统。 10学时:根据《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实地操作SPSS软件的主要功能:①SPSS的数据管理功能,②SPSS文本文件的编辑,③摘要性分析,即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④平均水平的比较:Means(平均数)过程、Indendent-Samples T Test(两组资料样本T检验)过程、Paired-Samples T Test (配对样本T检验)过程、One-Way-ANOV A(单因素方差分析)过程。⑤方差分析。⑥相关分析。⑦回归分析。 2学时:SPSS制图功能:主要练习SPSS中条形图、线图、控制图、散点图和直方图的绘制。 12学时:根据案例提供的样本数据,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212244365.html,/(或其他网站)选择有意义课题,选取4个自变量,即T、Y、X1、X2、X3、X4,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学时:总结设计过程,整理课程设计的书面材料,撰写并提交一份统计分析报告。 2.设计资料要求:尽可能选用具有说服力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趋势的数据作为该课程设计的基础内容。 3.工作量要求:学生3-5人分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本课程设计。小组成员明确独立完成的工作量,使每名学生工作量均饱满。 4.成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任务,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累计字数不少于8000字。并按时、按质、按量提交规范格式的设计成果。交计算机打印稿及电子版。 5.设计步骤:首先运用SPSS软件,按着指导书的内容将SPSS的基本功能逐个练习掌握。其次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212244365.html,/》或其他网站,选择有意义课题,选取不少于4个自变量,即T、Y、X1、X2、X3、X4,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提交一份统计分析报告。提交设计成果及装订顺序如下: (1)封面 使用统一封面,具体格式按给定的模版,不允许修改。 注意①“指导教师”一项为空;②“班级”一项统一规范,尤其是专业名称,如:05工商管理1班、05信息管理2班、05电子商务1班、05市场营销2班;③“日期”一项统一规范,统一为2007年6月10日。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 运用两图一表提高产品质量 今年以来,我公司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内部质量管 理体制,除从硬件上进行充实,着重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外还从软件上(质量管理)大下功夫,去年底就下决心要搞ISO9001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统计技术的 应用。今年9月10日,对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进行了统计,并按照公司统计技 术应用程序的要求,运用两图一表的统计技术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取得 了实效,现将应用情况表述如下: 一、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并作排列图 2010年7月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统计表:表1 项目产品外观尺寸包装其他不合格频数21 14 5 2 累计频数21 35 40 42 累计百分数50% 83% 95% 100% 频数累计百分数 40—30—20—10— —100 —50 产品外观尺寸包装其他

二、 原因分析: 根据不合格项排列图,从巴雷特曲线上不难看出主要不合格项是产品外观与尺寸,这两项占总数的83% 。公司于7月12日召开会议,针对产品外观不合格进行讨论,现将大家的分析意见用因果图表述,见图2。 机 人 环 料 法 三、 措施对策表 通过因果图分析得出,影响产品外观因素主要有设备维护保养不规范、责任心不强以及检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为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制订以下对策:(见表2) 对 策 表 表2 序号 项 目 现状 措施 负责人 完成日期 备注 1 责任心不强 年轻员工思想不重视 组织进行思想教育 李成华 2010.7.30 图1 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图2 产品外观的因果图 无专人负责 标识保管不善 照明条件不够 设备维护保养不规范 教育不够 检查管理制度 落实不到位 材料分类存放规定不明确 产品外观为何不合格 责任心不强 业务规程学习不够

ISOTC 176发布ISOTR10017:2003统计技术指南

ISO/TC 176发布ISO/TR10017:2003《ISO9001:2000统计技术指南》 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和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着密切合作的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二部分制定的规则起草。 ISO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国际标准,由该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须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只有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在特殊的情况下,当ISO技术委员会收集到不同于已正式发布作为国际标准(如“技术状态”)的资料时,该技术委员会可通过其正式成员的简单多数表决来决定出版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就其性质来说完全是一种信息资料,并且在其所提供的资料不再有效或有用之前不必进行评审。 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的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TR 10017是由ISO/TCl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 制定的。 本标准第二版取消和代替了第一版(ISO/TRl0017:1999).并且是以现行的IS09001:2000 为根据的。 本技术报告可以更新,以反映Isog001的未来修订版。对本技术报告内容的意见可送到ISO中央 秘书处,以便在修订时作为参考。 引言 本技术报告出版的目的是帮助组织按照IS09001:2000的要求,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选择适用的统计技术。 统计技术的使用是由事物的变异性引起的,实际上这种变异性在所有过程的行为和结果中都能发现,甚至在表面看来稳定的情况下也会发现。这些被观察到的变异性,可能是产品和过程的可量化的特性,并存在于产品从l市场调查到用户服务和最终处置I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l 统计技术可以帮助测量、描f述、分析、解释和模拟这些变l异,甚至仅用相对有限的数据即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较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这或许有助于解决甚至预防这些变异的发生。 统计技术可较好地利用有效数据进行决策,以持续改进产品和过程的质量,达到顾客满意。 本技术报告旨在为一个组织考虑和选择适用于该组织所需要的统计技术,提供指导和帮助。最后确定统计技术的需求和适宜技术的选择准则,仍由组织来决策。 本技术报告所描述的统计技术,也适用于IS09000族的其他标准,特别是IS09004:2000。 ISO 9001:2000的统计技术指南 一、范围 本技术报告为一个组织按照ISO 9001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选择适宜的统计技术提供指南。这是按ISO 9001需要而进行的编写,它包括对定量数据的应用,并对适用这些数据的统计技术予以识别和描述。 本技术报告所引用的统计技术清单既不齐全也不详尽,并且不排除组织使用认为适宜的其他技术(统计的或非统计的)。此外,本技术报告既不试图规定使用哪些统计技术,也不试图建议对这些统计技术如何加以实施。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1目的和范围 为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统计技术的应用过程。 2 术语 本程序引用ISO/TS16949:2002标准的有关术语。 3 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策划和使用 3.2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统计技术的培训工作。 3.3各部门负责相关统计技术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4.1常用统计技术工具 常用的统计技术有:控制图(Cmk,Ppk,Cpk,)、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网络图等。 4.2统计技术应用领域 4.2.1 技术质量部在质量检验和试验中,进行分析和评定时应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4.2.2 技术质量部在产品和过程开发、分析评定和产品风险估计、过程控制中,为了查明、控制和验证过程状况与产品质量,应按照规定应用统计技术; 4.2.3各相关部门在持续改进和过程优化中,进行分析和验证时,应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4.2.4其他如在顾客满意度分析、失效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市场调查、质量信息统计分析、投入产出统计分析、质量成本分析等过程中,应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4.2.5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由项目小组确定应用的统计技术,并在相应的产品和过程控制文件中进行明确规定。 4.3常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为: 1) 抽样计划:应用于大批量、破坏性、高成本的产品检验中。 2) 调查表:常用于对顾客意见及满意程度的征询活动。 3) 排列图:针对各类不合格及顾客投诉进行分类排列,找出主要问题或原因。 4) 因果分析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 控制图:在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表。 6) 测量系统分析(MSA):应用于对测量系统的可信性分析。 4.4统计技术的采用 各部门应视使用目的、控制点的特性,选择适当统计技术手法,其运用范围参照下表: 使用时机使用统计方法使用部门 抽样计划控制图因果分析图排列图调查表MSA分析 进货检验○ 技术质量部 过程检验○ ○ 技术质量部 成品检验○ 技术质量部 过程能力计算○ 技术质量部 顾客满意度○ ○ ○ 销售部 测量系统分析○ ○ 技术质量部 供应商控制○ 技术部/生产部 过程监控○ 技术部/生产部 不合格品控制○ ○ ○ 技术质量部 质量指标统计○ 技术质量部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西安普天通信设备厂王清华 摘要: 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到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统计技术的应用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实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统计过程控制 Abstract: Enterprise’s quality management i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All the departments and staff are of one mind, and combining professional skills,management,statistics,and mentality education together to establish the complete quality system which includes research, design,manufacture, and service.That will use our human resource,material resource,financial recourse,and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to provide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 that reach the requirements and customers' anticipation.The statistics technology will be significant to the practic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Key Word: Quality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tatistics Technology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医学统计学分析基本思路指南

医学统计学分析基本思路指南 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一定要以理解为主。对于初学者,不必强记一大堆的公式,也不要死钻牛角尖,非要弄明白为什么这种方法叫“t检验”、“F检验”,为什么这个残差叫做“学生化残差”等等。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统计学史。对于只想应用的人来讲,你只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方法,什么指标应该用于什么情形。尽管多数统计教材都说了数据分析应该先做假设检验,然后选定统计量,然后怎么怎么。但实际中我们拿到一堆数据的时候,不会坐在桌上先列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也不会满座子地计算统计量。 更实际的分析思路是: (1)先确定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方法。不同研究目的采用的统计方法不同,常见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类:一是差异性研究,即比较组间均数、率等的差异,可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等。二是相关性分析,即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的方法有相关分析。三是影响性分析,即分析某一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可用的方法有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等。 (2)明确数据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扣1550116010 、766085044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类型,根据数据类型进一步确定方法。不同数据类型采用的统计方法也不同。定量资料可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线性相关、线性回归等。分类资料可用的方法有χ2检验、对数线性模型、logistic回归等。图1.6简要列出了不同研究目的、不同数据类型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3)选定统计方法后,需要利用统计软件具体实现统计分析过程。SAS中,不同的统计方法对应不同的命令,只要方法选定,便可通过对应的命令辅之以相应的选项实现统计结果的输出。 (4)统计结果的输出并非数据分析的完成。一般统计软件都会输出很多结果,需要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并做出统计学结论。但统计学结论不同于专业结论,最终还需要结合实际做出合理专业结论。下面是本人简单总结的常用方法的选择,可供读者参考。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 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C2B3A4C5B6B7A8A9C10C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50B8C0.02D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 500 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 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 7%× 9% B. 105% × 107%× 109% C.(105%× 107%× 109%)- 1 D. 3 105%107%109%1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 ,则物价增 (减 )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4.76% C. –33.3%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D. 3.85% ? y 280 1.75x ,回归系数b=-1.75表示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 1.75 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 1.75 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 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 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 x =70 件,=5.6 件乙车间 :x =90件,=6.3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无法作比较 9.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统计技术工具应用方法

1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应用统计技术工具的种类、方法和内容,为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提供指导。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统计技术工具的应用。 3 职责 3.1质管部负责统计技术工具应用的归口管理。 3.2质管部质检员和其他现场人员负责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 3.3办公室负责协助质管部组织统计技术培训教育。 4 程序 4.1本公司规定使用的统计技术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排列图、柱状图、推移图、因果图、均值和极差控制图 (X-R图)。 4.2 统计技术工具使用的培训和教育 使用规定的统计技术工具均应由质管部组织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以保证质检员和其他现场人员对该技术能够了解、熟悉并正确地使用,办公室协助进行培训和教育的组织工作。具体按《统计技术控制程序》和《培训控制程序》执行。 4.3 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4.3.1 排列图的使用。 当需要分析问题(如不合格率等)的构成因素并借以了解问题大小的顺序及各构成因素相对于全体的比率(百分比)时,可采用排列图进行统计分析。排列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4.3.1.1 资料收集 a.针对所要分析的问题确定构成的相应项目,选择和确定下来的项目将是分析和排列的对象; b.决定收集资料的期限。 4.3.1.2 发生次数统计 a.计算各项目的发生次数并依据其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b.合并发生次数少的项目为“其它”项; c.累加各个项目的发生次数; d.计算各个项目占总发生次数的比率并依序累加比率; e.视实际需要,可编制构成项目发生次数的统计表,如下所述。 4.3.1.3 绘制排列图 a.绘制一个X-Y坐标轴,以要分析的问题(如:不合格数)为纵轴,构成因素(项目)为横轴; b.依据累计的总发生次数,适当地划分纵坐标刻度; c.将各构成因素(项目)按发生次数多少从左至右排列于横轴上,并将“其它”项置于最右端,并与相应 纵轴刻度绘成柱形; d.在各项目上点出累计点并连线;

数理统计方法与工具--质量管理QC新、老七种工具应用

数理统计方法与工具--质量管理QC 新、老七种工具应用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经常提到“方法应用”和“工具应用”二种说法,从本质上说二者没有原则的区别。 数理统计方法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是实践的科学,没有实际应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数理统计方 法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从这一点看又要求应用者有较高的素质。日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特别注 意到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许多专家致力于对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简化的研究,先后提出了“质量管理七种工 具”和“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此时,应用者只要根据规定的要求去应用,就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好比工 人的操作中使用扳手、郎头等工具一样方便。因此称为数理统计工具。 1.新、老七种工具的主要区别 1)老七种工具;包括排列图、因果图、调查表、分层法、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 在老七种工具中,除因果图以外,都属于统计型方法。其主要特点为: 1/ 适用于现场质量管理活动中应用; 2/ 研究对象大都是可定量化表达的; 3./ 收集分析数据和进行统计计算的方法取得分析结果。 2) 新七种工具:包括系统图等七种 在新七种工具中除矩阵数据解析法外,都属于情理型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1/适用于管理层次的应用 2/研究对象大都是定性的 3/很少进行计算,主要以收集语言资料和用图表 4/新七种工具是能提供思考方法,提供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的工具。 2.、排列图的应用 2.1 定义:排列图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使用的图。排列图是由两个纵坐标(左边 的纵坐标为项目发生的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累积百分数),一个横坐标(按列的项目数均等分), 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直方柱(“其他”一项除外。无论频数多大,“其它”这一项均应放在最 后位置)和一条累积百分比折线 甲 已 丙 丁 其他 即帕累托折线)所组成的图 2.2 排列图分析的程序频 数 累计%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55top.好好学习社区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1. 目的 控制图系用统计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计算出两控制界限,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如发现有超出界限外或异常现象时,立即自行设法改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2. X 围 2.1 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 2.2 指定供应商应用SPC以提高质量水平。 3. 术语 3.1 计量值控制图重要控制项目,如尺寸、重要、强度等。 3.2 计数值控制图,如不良数、不良率、缺点等。 4. 工作程序 4.1 使用时机 4.1.1先期质量规划阶段 4.1.2 过程控制中使用 4.2 统计控制流程

Cp>1 4.2.1先期质量策划 4.2.1.1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C.C) 4.2.1.2中心公司指示PPK值事项(S.C) 4.2.2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一般若有下列现象 ●尚未使用控制图 ●不良率持续上升 ●不良现象重复出现 ●无法提早预知不良会发生 当此现象在过程中时常出现时,即可研判公司过程尚未进入控制状态。4.3 过程解析 4.3.1按照统计学中常态分配法则,控制图上的各个点数据一定呈现上下跳动之机率性出现 的现象,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既是造成过程引起变异的原因。 原因可分为两种: a) 偶然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 b) 异常原因--可以避免的原因 过程控制既是要控制可以避免的异常原因,因此要作过程分析,利用5W1H方法, 将过程各个作业单元(人、机、地、物、原因、方法)的异常加以掌握。 由过程解析可得知公司过程现在所处的状态。 4.3.2过程的两种状态 a. 控制状态 过程虽变动,但可预测,可控制: ° ° ° °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 质量管理的基本实践是解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断改进现有过程,因为不管一个组织当前的业绩水平如何,总是存在着改进的空间。然而,为了让我们的改进努力真正有效,必须用系统方法对过程和产品进行识别,了解并实施改进。质量工具是指为实现上述管理目的而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新7种工具: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失线图、PDPC 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老7种工具: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正确、灵活的运用新、老七种工具等各种统计方法,准确的分析问题、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是有效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保障。现就一些质量工具的运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做一简单阐述。 ◆调查表---- 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 抓住关键的少数 ◆因果图----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关联图---- 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 系统的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分层法---- 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亲和图---- 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直方图---- 对离散进行简单控制

◆ PDPC法----多做几手准备 ◆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 ◆水平对比法----比、学、赶、帮、超 ◆简易图表----直观反映 调查表(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 ------ 收集数据、为后续分析打基础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有何特点 统一收集资料,设计灵活,形式多样,易于掌握和使用, -------- 可用于数字资料分析 -------- 可用于非数字资料分析 ◆灵活的格式 --------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 -------- 缺陷位置调查 ◆应用步骤

统计技术应用的指南

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引言 依据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而逻辑推理分析使用统计推断和统计控制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仅能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还可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2、统计技术应用围和方法 2.1、市场调研和顾客满意度测定中的抽样调查。 2.2、施工过程控制中的控制图。 2.3、物资采购、分项工程验收中的统计抽样检验。 2.4、分项工程不合格点分析、质量改进中的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 3、统计技术应用 3.1、抽样调查

3.1.2、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a、目标量估算。计算各特定答案所占比率。 b、相关分析。 3.1.3、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满意度统计 a、通过统计分析搞清市场需求与那些因素有关,并以这些因素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需求量预测。如销售情况与促销方式的关系,销售额与广告费的关系等。 b、通过客户对户型、功能、质量、价格、服务等表示的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别分配权数为1、0.8、0.6、0.3、0,并分别计算单项满意度,进而可对各项目分别权重,并计算综合满意度。 3.1.4、抽样调查可用于工程设计调研、市场需求调研、广告调研、促销方式调研、客户调研及客户满意度测定等。 3.2、X--R控制图 3.2.1、控制图用于: a.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b.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c.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效果 3.2.2、X-R控制图的应用步骤: a、预备数据的取得 确定相同时间间隔抽取样本大小n=5的样本,共取25组,记入数据表。

b、计算各组样本的平均值X和级差R记入数据表。 c、计算25组数据的总平均值X和级差平均值R,并记入数据表。 d、计算控制界限 X图:VCL=X+A2R n=5时,A2=0.58 CL=X LCL=X-A2R 控制图数据表 R图VCL=D4R n=5时,D4=2.115 CL=R LCR=D3R n≤6时,D3为负值,下限LCL不考虑。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1目的 为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准确判定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的波动情况,提高有关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确保产品在形成过程中满足控制和验证的需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有关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对各项统计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3 引用标准和文件 a 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 b GB/LB01.01-2001《质量手册》第二版 4职责 4.1 品保部是应用统计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统计技术的应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4.2 办公室负责统计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应用统计技术的人员都了解有关如变差、过程能力、能力指数等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会正确的应用。 4.3 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应用需求计划的申报和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 5 管理程序 结合我公司实际,在质量先期策划中确定统计技术工具,并在控

制计划中标注,有关部门按其应用主要采用统计技术的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 5.2 统计技术应用范围:对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验证过程能力的部门开展统计技术。 5.3 统计技术的控制要求 为准确地应用统计技术,确保应用效果,应按下述步骤选用适用的统计技术。 5.3.1 确定需求,编制计划。 5.3.1.1有关部门根据应用统计技术的实际需要提出年度采用统计技术的需求计划,报品保部。 5.3.1.2品保部会同技术部对各应用统计技术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并编制出全年统计技术应用计划,上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发给提出部门实施。 5.3.1.3品保部组织评审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5.3.1.4新产品开发先期质量策划阶段,技术部需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工具,并纳入控制计划和检验指导文件及作业指导文件中,具体实施按《SPC的实施程序》执行。 5.3.2 组织实施,分类指导。 5.3.2.1批准后的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由统计技术应用部门负责人提出该计划在本部门的应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5.3.2.2办公室要根据有关部门需求和培训计划对确定采用统计技术的人员进行具体方法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有关的管理、执行和

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

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公司质量信息数据分析活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符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公司质量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职责 3.1业务部负责对使用统计技术的人员进培训。 3.2统计技术使用人员按规定要求实施。 4、工作程序 4.1统计分析表法 统计分析表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最广泛的统计方法,主要是利用统计调查表来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分析,其格式因统计内容不同而不尽相同。常用的有: 4.1.1各类报表,如生产日报表、季报、年报; 4.1.2按不同目分类的统计表,例如:质量月报; 4.2排列图法 4.2.1排列图亦称巴雷特图,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运用了关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许多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 小、主次排列,从中找出关键因素,以确定改进的重点,取得最大的成效。 4.2.2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坐标表示事件发生的频数(不合格品的件数量;右边纵坐标表示事件某个因素影响的大小(与左边纵坐标对应);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比(与右边纵坐标对应),又称其为巴雷特曲线。累计百分比为三类:0~80%为A类,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是一般因素。 4.2.3排列图形式如下图所示: 600--- 450--- 300---

150--- ---20 0----- ---0 A B C D E F 排 列 图 4.2.4公司××年××季度电缆基材质量缺陷统计列表示列: 根据L 面的统计分析表作出它的排列图如下: 871-- 731-- 643 378------0 378 265 138 54 28 8 油痕 分层 黑条 裂纹 印痕 孔洞

03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职责 4 程序 5 相关文件 6 使用表格 修订历史 版本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订者批准者 发文范围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供销部技质部生产部财务部办公室 受控 印章 编制审核批准收文 部门日期日期日期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 1. 目的 使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产生、收集、汇总的各种数据与资料能运用统计技术作分析,以掌握质量体系运行现状,了解过程能力及变化的趋势,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解决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进料、制造、成品检验的抽样计划确定,过程监控时控制图的使用,制造能力统计及问题统计分析,公司重大决策时的依据提供。 3. 职责 3.1 技质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归口管理工作并提供指导。 3.2 各部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数据提供,统计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实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统计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 4. 程序 4.1 基础培训 在统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技质部组织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统计技术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意义的培训和指导,以帮助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了解诸如变差、受控(稳定)、过程能力等概念,掌握必需的统计技术应用方法,进而使用并发挥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4.2 方法确定 4.2.1常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为: 1)抽样计划:应用于大批量、破坏性、高成本的产品检验中,常依据GB2828标准。 2)调查表:常用于对顾客意见及满意程度的征询活动。 3)排列图:针对各类不合格及顾客投诉进行分类排列,找出主要问题或原因。 4)因果分析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柱形图:常用于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的统计和对合格供方供货(服务提供)业绩的统计。 6)控制图: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

教育事业统计软件简明使用教程

教育统计软件安装与操作 一、安装:教育统计软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补丁 1、确认电脑系统是windows xp3或其后面的,若不是,最好重装系统或换台电脑。xp系统直接运行“教育统计软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补丁”内的,Windows Vista , Win 7 用户安装注意需要在文件一鼠标右击,选【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2、安装过程中依据您的系统不同可能会出现[重新启动]的提示,依照提示[重新启动]启动后,安装将自动继续,注意:如果系统重新启动后安装没有继续,再运行文件,直到显示setupruntime安装结束才可! 二:统计软件安装(安装正式版软件之前请先使用安装包中“数据库版本兼容工具”检测,如有冲突,进行修复) 执行教育统计系统安装包.exe后,会出现如下界面,建议不要更改目标文件夹,保持为“D:\EDUDB” 三、软件操作 1、首次使用→系统管理 点击齿轮按钮进入系统管理 点击齿轮按钮进入系统管理先点:初始 化数据库 再点:导入 编码

2、创建学校账号:

3、录入数据及审核:录入数字、英文字符等信息都要用半角录入,注意不要使用全角。 4、上报数据 找到学校后,点添加学校用户 点宁德市、蕉城区,在右侧出现学校 点上面自己的学校,再点右下角的绿色箭头

上报时,系统形成一个文件夹存放上报文件,文件夹名形如【51_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幼儿园_基础教育_上报】,51是学校的标识码,要将整个文件夹的内容或压缩后上交。 四、相关问题: 1、填表无法保存: 方法1、

方法2、开始—控制面版—性能和维护(有的电脑可能没有,就直接找:管理工具)—管理工具---服务---找到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服务—点右键再点启动.启动类型若为“手动”的,再从右键中“属性”进入更改为“自动” 2、中职311表操作: 1、在各个学生分类状态时只能添加该分类的专业行,在“全部”状态时才能保存。 2、不要漏填“其中:女”的数据行。 3、如果年制不填会报错,所以添加专业时先把年制写上。 4、浮动行表不同于固定行表,目前只能导出Excel文件,但不支持导入,也不支持基表过录。 5、对于一年级未分专业的学生,录入在xxxx97代码中(该代码不能录入二年级及以上学生)。 6、录入前,先去掉右下角中的“只读”选项的勾。 7、中职学校不要漏填基111表的“历史沿革”相关信息

QP2001 ISO9000全套质量体系文件2020年,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目的 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有关阶段。 3 定义 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4职责 4.1技术课负责统计技术的选定和对统计技术应用的结果组织分析,并实施对统计技术应用的 监督管理。 4.2 管理部负责统计技术运用知识的培训组织工作. 4.3各部门针对职能和特点负责统计技术的实施。 5工作程序 5.1常用统计工具的应用 5.1.1常用统计方法:检查图、因果分析图、对策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5.1.2这七种工具的用途如下: 1.检查表:在现场,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 格。 2.因果分析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对主要作用的因素实行控制。 3.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4.对策表:常与因果分析图一起使用,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质量问题的解决。 5.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 证质量的程度。

6.控制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用于预防 不良品的产生。 7.散布图(相关图):将两个相关变量数据,用点子画在坐标图上,来观察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帮助我们判断各种因素是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5.2统计技术的应用 5.2.1本公司统计技术(包括统计抽样技术,分析评定技术,实验分析技术,风险分析技术)优先用 于现场质量控制,工艺,检验,质量成本分析等领域,对大批量,连续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达到评价过程的稳定性或决定是否对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5.2.2在产品风险估计和试验以及工艺策划和分析评定方面,适用时可采用对产品进行FMEA 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5.2.3在外购件和最终检验分析评定方面,可采用对外购件成品进行统计抽样技术(GB2828要 求C=0),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并采用排列图发现主要缺陷内容。 5.2.4在现场的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方面,可采用统计抽样技术(GB2828 C=0)对产品进行检 验,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采用SPC控制图(X-R图/P图)并进行Cmk/Cpk/Ppk测定,对产品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收集并用排列图进行分析,用因果图查找原因。 5.2.5在质量成本分析、顾客满意度调查,用波动趋势图来体现质量成本状况、顾客满意度. 5.3统计方法的实施 5.3.1对应用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按照YC/QP-18.01《培训控制程序》进行统计方法的专业技 术培训,使员工了解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能在岗位上会收集数据,绘制图表和计算. 5.3.2统计技术分析结果将用于质量的策划和作为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的依据,在新产品设计策 划时,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中确定的统计技术使用并列入控制计划。 5.3.3统计技术操作人员应及时收集必要的数据,根据有关的统计技术按作业指导书中规定方 法和周期作出相关统计图表并进行分析评审,对于进行FMEA分析能力测定时须由技术课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小组,统计技术操作操作人员须确保所采集数据准确/可靠。 5.3.4采用统计技术的有关图表,应及时交付技术课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要求归 档保存。

应用统计学专业简介

应用统计学专业简介 专业申报与开办:理学院于2011年申报并获批本科四年制“统计学(生物统计)”专业,2012年9月首次招生,2013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时,原“统计学(生物统计)”专业调整为“应用统计学”。 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以统计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及相关学科素养,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在银行、保险、证券、工商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调查、市场研究、统计分析与管理等项工作。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应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了解统计学在农业、经济、金融、管理、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建立统计模型和运用各种统计软件分析、解决相应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导论、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试验设计、统计软件(含SAS、SPSS、R、MATLAB等软件)、统计预测与决策等。 专业特色与优势:夯实专业基础、注重专业核心、加强实践实训,突显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强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办学理念和“理工结合,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专业特色。

应用统计学本科专业课程实验项目1.应用回归分析(16学时): (1)SPSS软件介绍; (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回归预测与残差分析; (5)变量筛选与逐步回归; (6)异方差的检验与处理; (7)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处理、岭回归; (8)非线性回归模型。 2.SPSS及应用(16学时): (1)初识SPSS软件; (2)SPSS基本运行程序及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 (3)连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参数估计; (4)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参数估计; (5)数据的图形展示; (6)方差分析; (7)非参数检验; (8)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3.SAS及应用(16学时): (1)SAS基础; (2)描述性统计量及图形; (3)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4)方差分析; (5)回归分析; (6)聚类分析; (7)多变量统计分析; (8)判别分析。 4.应用多元统计分析(16学时): (1)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2)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样品聚类、变量聚类; (4)距离判别、Fisher判别、Bayes判别; (5)主成分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