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20世纪30和40年代是张爱玲的主要创作时期,这一个时期恰是“五四”运动后女性意识觉醒的时候,在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还有丁玲、庐隐等人,她们笔下的女性沐浴着“五四”个性解放的春雨,毅然走出旧的封建家族,以乔装的面目出现,被塑造成独立自主、个性解放、极度叛逆的新女性。张爱玲没有盲目追随时代潮流,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冷峻的笔锋,站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对女性的现实处境进行着独特的描摹,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份最真实的女性体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多是关于老上海的阁楼中的小姐们,她们深居于洋房的阁楼里,不关乎历史,却演绎着一场场倾国倾城的故事。在张爱玲的笔下的女性是拼了命的想留住满清末年遥远的空气。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在恋爱、婚姻、家庭上变着法儿与男性算计着、妥协着、纠缠着,只为得到一份生存的物质基础。

一、对男性权威的遗弃和蔑视

张爱玲的作品中主要描写的是在旧上海背景下的闺阁中的女性,她们与男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她对男性的描写确实对男权的削弱,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男性经常采用的三种书写方式:一种是将男性隐匿在文本中,构成男性家长缺席的局面;另一种是把男性家长写进去,但是肢残无力;还有一种男性描写则是精神残疾。她用这种对男权意识的反抗和嘲弄来表现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一)男性家长的缺席

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父亲”几乎一直是被放逐的。由于男性家长的缺席,使女性摆脱了传统的束缚,甚至取代男性家长的地位,形成了女性当家作主的家庭模式。“父权”在她的作品中严重被削弱。在《倾城之恋》中,由于白氏老太爷的缺席,流苏的母亲虽然话不多,却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家中各房的争斗、宝络的婚事都得由老太太做主。白流苏离婚回家之后,得知前夫死讯,兄嫂嫌她在家吃穿用度白花钱,排挤她让她回前夫家守寡,流苏也是去寻求老太太的保护。《金锁记》中代表着姜家权威的不是姜老太爷,而是耳朵有点背,甚至有些糊涂的姜老太太。家中的儿媳的选定由她决定,各房每天都要去给姜老太太请安,老太太未醒,众人还只能在那里静静的等候。当曹七巧在那里开玩笑言语损三少夫人的时候,玳珍道:“够了,够了,少说两句罢,就算是你拿三妹妹当自己人,没什么避讳,现放着云妹妹在这儿呢,待会儿老太太跟前一告诉,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1】(P156)”这也就显示了姜老太太在姜家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当姜老太太去世之后,姜家也就走到了尽头分崩离析瓦解了,各自分家各自过了。

(二)男性肢体残疾,形容猥琐

在张爱玲少年时期的作品《牛》中所描绘的那个男人——禄兴就是一个形容猥琐的男性的典型。禄兴以一个丈夫的身份耗尽了妻子的嫁妆和钱财,自己也落个一穷二白,他甚至连妻子的最后的财产——“那两只鸡”都不放过,予以剥夺,他是张爱玲创作的第一个猥琐无力的男人。而《金锁记》中的姜二爷和《怨女》中的姚二爷就是典型的肢体残疾的男人。姜二

爷虽然生于富贵之家,却天生一副残障的躯体:“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那样儿,还成个人吗?还能拿他当人看?【1】(P159)”“他的儿子姜长白年纪已十三四岁,却瘦弱的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形象”,也被归于肢体残障的一类。而姚二爷的外在形象,则是“前鸡胸后驼背,张着嘴,像有气喘病——人缩成一团。”这样的男性形象怎么能成为丈夫,男人?他们都只是一个符号、【1】(P165)一个称谓、一具软的、重的、麻的残废躯壳。他们的存在和不存在是无关痛痒的,肢体的残缺也体现了男性话语权的残缺不完整。

(三)男性精神残疾

张爱玲笔下最多的男性的形象则属于精神残障的人,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从心理人格,精神层面,对于男性进行丑化,进行批判。

他们有的如同《花凋》中的郑先生般的幼稚,被孩童化。《花凋》中的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起他就没长过岁数。虽然他们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心还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虽然外表长得“像广告上喝乐口福抽香烟的标准上海青年绅士”,实际上只要穿上短裤子就变成了吃婴儿药片的小男孩,加上两撇八字须就代表了那时进补的老太爷;胡子一白就可以权充圣诞老人。只有婴孩才毫无理由的哭闹,郑先生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家庭实权掌握在他手里,也就等于掌握在一具孩尸手里,等于有他操纵了一场场闹剧,郑川娥也只能像闹剧中的木偶或小丑那样任人摆布。在《留情》中当郭凤坐到米尧晶边时,觉得他“除了戴眼镜这一项,整个也像个婴孩,小鼻子小眼睛的,仿佛不大能定它是不是应当要哭”,即便是穿着西装,也像是“打了包的婴孩”——他能给女人(敦凤)的只是能够让女人生活,女人“总想把他喂得好好的,多活两年就好了”,只要还是个活物,就让女人还存有希望。张爱玲在小说中对他们的幼稚化、孩童化,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

不务正业、狂嫖滥赌、昏庸猥琐的男人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在这些人中,他们的全部生活是抽鸦片、逛窑子、玩女人、在十里洋场中尽情放纵。《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乔琪乔,他没有固定的工作,混迹于梁太太、葛薇龙、睇睇、睨儿一群女人中间,他混迹于各种交际场所,最后还得靠自己的妻子做妓女挣钱养活他。《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园在继承他父亲财产之前,也是甘心堕落,吃喝嫖赌,是个浪子。《倾城之恋》中的白四少爷“不争气,狂嫖滥赌的玩出一身病不算,还挪用了公帐上的钱。”《白玫瑰于红玫瑰》中的佟振宝也同样是这种人。

张爱玲的作品中很多的男性都被女性化。《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蒙古型的鹅蛋脸、淡眉毛、吊梢眼,衬着后面粉霞缎一样的花光,很有几分女性类”。由于女性气质先天性存在于聂传庆身上,虽然他没有男扮女装的癖好,但是他的性格中也透露着女性的特征。

二、对女性的自我审视

张爱玲的作品中,描绘的最多的还是各色女性,她用她细腻的笔触勾画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她用她的作品展现出各种女性的各种不一的心理。

(一)女性对男性过于依赖,自身的奴性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无论是如同曹七巧一样没有文化的旧女性,还是如同白流苏的般受过教育的新女性,她们都无法逃脱她们天生的女性,逃不脱对于男性的依附。《传奇》表现了张爱玲对于女性的心理顽疾的仔细观察和思考。张爱玲笔下的女主人公并没有像其他女作家那样毅然决然的背叛自己的封建家族,走向社会,或者走向革命,她们接受了从古至今的一直延续了千年的被观赏的处境,并且还呈现出主动迎合男性观赏者的姿态,在被观赏的过程中试图改变自己的被命运定的角色定位。《连环计》中的霓喜,“从生物学家的观点看来,赛姆生太太(霓喜)曾经结婚多次,可是从律师的观点看来,她始终未曾出嫁。”她依靠着她自己的身体,同一个个男人姘居,为的也只是一个合法的妻子这个角色,给自己一个依靠,依靠男人使得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孟烟鹂,什么都是振保说了算,振保就是她的天。《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对范柳原的人生和经济依附;《小艾》中的席五太太、《花凋》中的郑太太、《鸿鸾禧》中娄太太对丈夫的经济依附;《心经》中小寒对父亲许峰仪的根深蒂固的情感依附……都展示出了女性强烈的对于男性的依附心理。

《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嫁入聂家后,便成了一只“锈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锦云朵中的一只白鸟。”“不管多么年深日久,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这只鸟也还死在屏风上——男人怎么敢养一只会飞的鸟在身边。”这样的冯碧落就把自己的全部就依附于屏风——聂介臣身上。

在所有的作品中《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的奴性和依赖性是最强的。她明知道她的姑妈替她买了一壁橱金翠辉煌的衣服,“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然而她还是禁不住诱惑,她还是禁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的一件件试着穿”,而且“一夜也不曾合眼,才合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试了一件又一件”,还不住对自己说“看看也好”,就因为这一壁橱金翠辉煌的衣服,她就沦落为梁太太的工具。对于乔琪乔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依附,也是这样的依附使得葛薇龙甘心、固执而谦卑地爱着浪子乔琪乔。她说“她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固执地爱乔琪乔了,这样自卑的爱着他.。最初,那当然是因为他的吸引力,但是后来,完全是为了他不爱她的缘故。”“当然,他爱她不过是方才那一刹——可是她自处这么卑下,她很容易就满足了。”就是她的奴性和她对于乔琪乔的莫名的依赖使得她失去了自我,沦为“不是为梁太太弄人,就是为乔琪乔弄钱的”高级妓女,她的一生注定了悲惨。

“男性崇拜”被女权主义者视为奴性意识而加以唾弃,而张爱玲对胡兰成近乎卑微的爱中,不难看出张爱玲在书写女性在对男性的依附和卑微是对当时女性内心的一种近乎真实的描写。

(二)女性“母性”的削弱

在20实际人的思想意识的觉醒的过程中,子女的反抗往往是针对封建家长制的体现的父亲,而母亲则是温柔善良、富有爱心,拥有牺牲精神的形象。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母亲这个形象却失去了以往母性形象的温柔慈爱,也没有对母性光辉的讴歌。

《鸿鸾禧》中的娄太太,在家族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作为母亲,他也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儿子的婚事她插不上手,拿不定主意,给媳妇儿做鞋,遭受众人嘲笑。《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因为白老太爷的确是成为了白家实际的掌权人,但当白流苏受到兄嫂的欺负的

时候,希望得到母亲的庇护的时候,她却不像传统的母亲那样庇佑自己的女儿,却以为得避重就轻,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半生缘》中的顾曼桢的母亲,面对曼桢被自己的姐姐曼璐设计陷害遭姐夫祝鸿才强暴,竟然沉默不语,更是帮忙隐瞒,毁了曼桢的幸福,体现了她的冷血无情,也体现了她的懦弱无能。

在一系列的母亲中,最让人惊心动魄难以接受的一位母亲就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在她的身上,崇高的“母性”被完全否定了。在她年轻的时候,她的哥哥把她卖到了姜家,嫁给了姜家残废的姜二爷,从此失去了幸福,从此他在情欲和金钱的双重折磨下她走向了疯狂。她自身失去了幸福,她便见不得自己儿女的幸福。她先让长白染上烟瘾,把儿子禁锢在她的身边;对儿媳妇儿也是没有好说好话,两度逼死儿媳。当长安找到心仪的对象童世舫后,长安的幸福被七巧无法接受,她冷言冷语地说长安:“这些年来,多么怠慢了姑娘,不怪姑娘难得开个笑脸。这下子跳出了姜家的门,趁了心愿了,在快活些,可也别这么摆在脸上呀——叫人寒心!”【1】(P168)这是些什么话呀!哪个母亲会这般见不得自己的儿女幸福的呢?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母亲让这女儿染上毒瘾,当女儿稳心戒烟的时候,在女儿未婚夫面前丑化女儿形象,将女儿从“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1】(P170)变成了抽鸦片的烟鬼,使女儿失去了幸福,断了女儿的念想。最终七巧逼死长白两房媳妇儿,断送了女儿的爱情、婚姻、幸福,她的残酷、恶毒使她的“母性”彻底被毁灭。【2】

(三)女性的觉醒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的众多的女性中,她们虽然是“拼了命的想留住满清末年遥远的空气”(《沉香屑·第一香炉》),但是作者这一批作家都是受到“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浪潮影响的。在她的作品中,女性也开始觉醒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在开始的时候振保就是她的天,但当振保光明正大的再外吃喝嫖赌,而且不拿钱养家的时候,烟鹂却“一下子有了自尊心,有了社会地位,有了同情与友谊”【1】(P153)。《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即使需要的是范柳原作经济依靠。却意识到不能沦为他的情妇,要堂堂正正的成为他的妻。她们都是在一步步走向觉醒的,在她们中觉醒意识最强的应属《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张爱玲这样写到“她(虞姬)突然觉得冷,又觉得空虚,正像每一次她离开了项王的感觉一样。如果他是那炽热的,充满了烨烨的光彩,喷出了耀眼欲花的ambition的火焰的太阳,她便是那承受着、反射着他的光和力的月亮。她像影子一般跟随着她。”“她以他的壮志为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胜利,她以他的痛苦为痛苦。”在垓下被周围的此刻,她开始怀疑她生存的目标所在。然后她在想当项王成功了之后她的境遇,最终她选择可了项王突围之前自刎而亡。她的死与其说是对项王的愚忠,不如说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一)环境因素

上海是张爱玲文学生命的起源和生长的温床。在当时的上海各国都在这里拥有着大片的租界,在动荡的全国而言,上海在当时是一片相对稳定的乐土,使得上海文化与全国的其它的地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正是由于上海所具有的远离主流文化的独特环境。当时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中,混迹着各色人等,她从小生活在上海,对于上海的

环境与发展了熟于心。在那个年代的上海是商业文明与传统文明相碰撞的十分激烈的地方,商业文明的发展催生着人们的思维向着享乐、金钱转移,使得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冲击,在这种冲击之下,上海的世俗文化代替了原有的以载道为目的的正统文学。山海的文人自觉远离传统精英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他们开始消解英雄圣人,以日常生活意识和都是市民精神状态为其精神特征。正是由于山海这独特的文化环境成就了她的文学品格,促进了她的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滋生。

(二)心理因素

张爱玲出身名门,她是清末著名的“清流派”代表张佩伦的孙女、前清重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是一个典型的名门闺秀。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具有一定个性主义思想的母亲,因不堪忍受丈夫的种种恶习而离家出走,以刚强维护女人的尊严,因此并未参与张爱玲的抚养工作,而由一个年迈的女佣抚养。在未与母亲同住之前,她对于母亲的生活方式有一种向往,但在与母亲同住之后,张爱玲心目中高贵而又美丽的母亲毁了女儿对母亲近乎崇拜的爱。而张爱玲父母在离婚之后的后母动辄对她进行打骂,这也就造成了张爱玲作品中的母爱的削弱。她的父亲张志沂是一个满清遗少,淫靡、荒唐、蛮横霸道、他挥霍祖产,坐吃上空、花天酒地、与妻子离婚、有对姨太太动手打架,就因为张爱玲去生母家也要遭受到他的毒打,将女儿关在地下室一年多,不顾她的死活,这些对张爱玲日后的反叛父权、肆意讽刺男性角色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张爱玲的心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她的女性意识形成了重要影响。

张爱玲的作品中,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无论是对于男性权威的批判,还是对于女性自我审视都体现了她浓厚的女性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2】刘莜凛.曹七巧——传统母性形象的毁灭【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6)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掖平 【摘要】: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女性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才可能成为自由自主 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家庭门第显赫,从小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学的训练,以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四十年代的上海,东西方两种文化、两种层次的文明多面碰撞,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也时时缠绕纠结,这种社会历史环境对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影响很大。作为一名有着清醒认知又具有非常敏锐眼光的现代知识女性的张爱玲有着更为复杂的情结。身处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独特条件下,特殊的家庭背景,在香港求学时遭逢战争的经历,这种种际遇加诸于张爱玲这样一位现代知识女性之身使她把目光从社会收缩到自身、以对人性尤其是女性内心的透彻审视代替对当

时各种社会潮流的盲目趋势。对女性在命运的拨弄下所做的种种选择进行解析,无论她们是主动或被动,张爱玲的笔触所至都没有导向道德上的谴责,而代之以深刻的心理剖析。这种对女性的理解包含着浓浓的叹息与悲哀。深刻的心理透视也无疑折射出了女性千百年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遇的社会历史根源。② 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上海为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受长期形成的封建习俗禁锢。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通过心理分析,作者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④无论是有知识的如白流苏,还是无知识的如霓喜;无论是为经济的如淳于敦,还是为爱情的如葛薇龙,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 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与奥斯丁凸现正面女性不同,张爱玲多是从负面刻画女性的无奈与被动、疯狂与变态。《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作为一个上流女性的挣扎自不待言,就连《封锁》中的一瞥、诊所里《等》中的一顾都入木三分地勾画出了几个活生生的女性人物。郑川嫦作为一个美梦幻灭的女孩子夭折了,她病中的怅惘画出了她不为人注意的自生自灭;虞家茵收拾行囊离开了她投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 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一直在寻求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无字》被她认可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对自己前面作品的总结。确实如此,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无字》女性意识两性关系婚恋 张洁的《无字》是一部描写女作家吴为祖孙四代的成长和婚恋,揭示二十世纪女性成长的历程及女性意识发展的作品。更以吴为一生的婚恋为主线进而探讨了众多知识女性以及其他女性的婚恋悲剧。女性的梦想与挣扎,控诉了男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了悲剧所存在的原因。在痛定思痛的同时,张洁还对女性的未来进行了畅想。这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一、两性意识 《无字》对两性意识的探讨,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并延伸到二十一世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墨荷与叶志清到第四代的禅月夫妇,通过她们家族的婚恋描写,作者对整个二十世纪两性意识的发展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两性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关系,进入父系社会后,这种关系一直以一种不和谐的姿态出现并长存几千年。即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作为奴隶和生孩子的工具而存在。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1】基于这种不平等关系,女性不得不奋起反抗而掀起全世界性质的女权运动,其中女性文学作品起到很好的先锋作用。张洁是一位很负责任的女性主义作家,以写作的方式从不间断地为寻求一条女性解放之路而努力。《无字》正是这么一部厚实的作品,为寻求一条两性和谐之路而努力探索。 墨荷家族祖孙四代都在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好男人。没有婚恋选择自由的墨荷以采榛子,为心爱的“他”留榛子为乐事,并双眼朦胧、两颊羞红地想象着个意

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16717442.html, 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作者:卞星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 摘要:女性意识是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一大特色。以现阶段张爱玲文学创作影响情况为 基础,结合近年来女性意识的影响,分析张爱玲文学创作中体现的女性意识,了解张爱玲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明确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文学创作背景。 关键词:张爱玲;文学创作;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卞星,性别:男,山东省诸城市人,1970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潍坊工 商职业学院语文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 张爱玲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女作家,她具备的才情和创作的作品为我国现代文化增添了一抹色彩。人们在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时,总会感受到独特的魅力,这一魅力在于她会用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这个世界,这对后世而言有一定的影响。下面对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 1.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体现分析 女性意识,也称为女性对自身作为人,特别是女人价值的体验与觉醒。在男权社会中,其表现为拒绝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及对男性权利的质疑和颠覆。在文学作品中,是指女性作家通过独特的视角对社会人生、女性生活及女性内心的独特感受,也是女性作家自我意识的展现。 1.1对女性的自身审视 张爱玲对女性的自身审视也非常准确,像《金锁记》中贫嘴贱舌的曹七巧、《花凋》中命运悲惨的郑川娥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痴情妖娆的娇蕊,这些角色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女性意识。张爱玲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也展现了她对女性的悲惨命运、自身缺失等都有明确认识,且依据女性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态度深层分析了女性的弱势。作品中展现的女性角色大都是长期受到男权社会的影响,不但无法改变自身命运,而且又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在成长中深受社会的影响,最终产生麻木的自我认知。例如,《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顾曼桢是大学毕业生,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工作。她个性温柔坚强,并与同事沈世钧相恋,但好景不长,姐姐顾曼璐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分“祝太太”,决定生一个孩子来留住祝鸿才,但因为以往多次堕胎的经历让她有心无力,觉察到丈夫看上妹妹曼桢后,姐姐策划让姐妹共侍一夫。最终生下一个男孩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 -------------------------------------------------------- - 1 -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 - 3 -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价值 -------------------------------------------------------------- - 5 - 四、结语--------------------------------------------------------------------------------------- - 6 - 注释 ------------------------------------------------------------------------------------------ - 6 - 参考文献--------------------------------------------------------------------------------------- - 7 - 致谢 ------------------------------------------------------------------------------------------ - 8 -

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 女作家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 张洁的小说作 品倾注了对女性的满腔热忱和深切关注,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张洁作为先觉者,其作品中贯注一气的女性现代意识。张洁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的现代衍进,作出了杰出的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这是张洁之于中国女性文学的意义,也是张洁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 张洁女性意识女性问题女性形象女性文学 引言 女作家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她于1979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来的孩子》,以清新、流丽的叙述语调而引起注目,她早期的很多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等,都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恋爱心理,以及单身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的一部分作品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诗情的追求转向反诗情,从浪漫诗意转向叙述上夸张的粗鄙化。张洁的一系列小说作品,主要是以塑造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为主。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的地位不断提升直至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张洁作为“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旗手” 的地位一再被人提及。近几年出版的几部影响颇大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便从张洁的文学史地位中凸显出这一点。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指出了“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和作为‘女性文学’的先导地位”,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也称“张洁那一路富于勇气的探索,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修订本)则肯定了张洁后期作品“对开拓女性文学的视野、冲决男权话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之相应,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角度研究张洁,考察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极其发展演变是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之一。著名的女性批评家戴锦华的《“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一文以诗意盎然的语言、新颖独特的视角和睿智又深刻的观点成为这一阶段张洁研究中最华美的果实之一。她认为张洁的重要作品序列是“一个女性的话语由想象朝向真实的坠落”,并最终“宣告了所谓来自男性拯救之虚妄”①。荒林认为《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人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②。另一位重要的女性批评家徐坤自觉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解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将其归入对“母系谱系的梳理与母女关系的重新书写”—母女的血缘相续“是‘我们’身体的源泉,亦是‘我们’身体未来归处的指向”。 ①戴锦华:《“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文艺争鸣》1994年第4期。 ②荒林:《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潜社版)1995年第2期。 论者并由此判断作者的视线从此又重新回到了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关注.周哗全面回溯了张洁过去二十年的创作中真爱理想建构与解构的全过程,认为这表达了女性对于平等美好男女关系最为坚执的追求,也形象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梁旭东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崛起与张洁的<方舟>》也是较有分量的一篇研究论文,论者肯定了《方舟》在新时期女性小说崛起之初的先驱意义和启蒙意义,并称这篇小说“已经触摸到女性主义的内核” ③。同时,一些论者也指出张洁女性观中的矛盾、局限、欠缺与偏颇之处。牛玉秋

浅谈女性意识

姓名:张永梅 学号:1004224126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任课教师:胡瑞香 大 众 文 化 与 女 性 文 学 论 文

浅谈女性意识 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也随之增强,对于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张爱玲的小说对读者来说想必已不陌生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读过她的一些作品,我想,看过她作品的人可能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一个问题:张爱玲爱写女人,尤其爱写30、40年代上海的女人,而且写得与众不同,栩栩如生,深入骨髓。如她所塑造的许多特殊女性形象一样,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也是别具一格,独放异彩! 娇蕊,是张爱玲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里的人物,她,原来是一个开放热情,充满欲望的女人,把生活的所有都寄托在了男人身上。她,以自己的美貌和妩媚身姿吸引了众多男人的视线,让他们都围绕着她在转,她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和价值,女人们就是有了独立的地位,可不久她就发现自己错了,振宝,这个自私、无情、虚伪、满脑子假仁义道德、不负责任的男人打碎了她原有的观念,让她清楚的认识到女人的世界不是只有男人的身影。振宝的爱深深地伤害了她,可这个坚强充满活力的女人并没有陷在振宝编制的罗网里一蹶不振,而是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改变原有的幼稚想法,重新寻得希望,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以说,和曹七巧相比,娇蕊是张爱玲塑造的另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张爱玲通过对她生活、爱情观转变过程的描写,向读者传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索: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女人不能把所有的希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的首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在文坛初露锋芒,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上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在国外她也颇有名气,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1998年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张洁陆续出版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并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这个世纪的《无字》和《知在》,张洁一直在用生命书写着时代的音韵。她把写作触角深入到女性生存与社会境况领域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传达了作家的女性体验。本文作者将利用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文学评论方法,从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切入,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和整体性的探讨,进而达到对张洁的文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做出相应的文学史评价。《无字》这本书中通过描写三代女性的生命史,表现出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之中三位女性命运的沉浮。全书以吴为的成长为主线,剥离出三代女性生命的悲欢离合。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不断的枝叶繁茂。我将以女性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诠释知识女性生存的尴尬与无助。 张洁的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她的作品大多描述知识分子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贯穿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女性文学是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的文学。”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 姓名:陈丽 学号:20110133127 指导老师:岳小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1)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2) 1.被逼良为娼的——葛薇龙 (2)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3)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3)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4)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4)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谢辞 (6)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学号:20110133127 姓名:陈丽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及其审美局限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及其审美局限 □池永文 (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 在当今社会,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张洁高举妇女解放大旗,用自己的心灵 和笔触,描绘了一群站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及其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而其审美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女性群体的局限性。 [关键词] 张洁小说;女性意识;审美局限 [中图分类号] I20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5)02-0119-04 曾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发现了“人”自身的存在,从“女性”的角度重新去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而作为人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也随着这股“人性”的热潮的到来,其主体意识也逐渐觉醒。 虽然这个觉醒的过程相当漫长,但它把在男权神话中沉睡的女性唤醒过来,告诉她们,女人不是天生的男权指挥棒下的物,而是一个人,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活生生的人。进入新时期,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更为新时期的女性踏出门槛、走向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在文学创作上,首先觉醒过来的女作家更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和笔触,参与到这场妇女解放运动大潮中来。 张洁,就是新时期第一批高举妇女解放大旗的当代女作家之一,她通过描绘一群站在女性前沿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及其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张扬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当中体现了作家本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思。本文试图从张洁前期产品中阐释这种女性意识。Ξ 一 可以说,张洁笔下的新时期知识女性是远比传统女性幸福的。因为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她们的政治、经济地位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 生活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因此,她们的女 性意识的觉醒也就无须从经济物质开始,而一下子楔入了精神领域,不仅寻找理想爱情,且转向女性自我价值的追寻。 (一)在情感生活中,追求爱情与婚姻的统一对于传统女性来说,家庭就是她们的天地,也是囚禁她们的牢笼,即使关系到她们的终身幸福问题,她们也无法把它操控在手中。 进入新时期后,女性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上审视自己,获得了人身自由、婚姻自由,自己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诚然,能寻找到一段真爱是每一个女性的梦想,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往往与现实有一步之遥。尽管自由恋爱婚姻观念在新时期已深入人心,但仍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婚姻与爱情分离现象,这种分离对广大的女性造成了极大的感情痛苦和精神摧残。张洁在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就首先探讨了这个问题。作品当中的女作家钟雨,在她年轻的时候因为无知冲动与一位漂亮的公子哥儿式的青年结了婚,但婚后她又无法忍受这段无爱的婚姻,于是毅然把它抛却,独自把女儿抚养成人。后来,一位老干部走进了她的情感世界,两个深深爱慕着对方,但是钟雨为了不破坏他人的“幸福”家庭生活,二十多年来,把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并没有把它忘记,而是精神上日日夜夜都和他在一起,就像一对 Ξ[收稿日期]  2004-10-06 [作者简介] 池永文(1966-),男,湖北洪湖人,文学硕士,湖北民族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05年4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pr.2005第26卷第2期 Journal of G u angxi T eachers Educatio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6No.2

从书写策略看张爱玲小说文本中的女性意识(1)

从书写策略看张爱玲小说文本中的女性 意识(1) 【摘要】不同于五四之后其它几位具有较强女性意识的作家,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直接流露于文本之中的。本文尝试从书写策略入手,探讨张爱玲小说文本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文本书写策略女性意识 受五四文学思潮的影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女作家有意识地站在女性的立场,探讨中国女性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体验,并在她们的文本中加以体现,使得她们的创作具备了真正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价值。张爱玲以其独具特色的书写策略成为其中最为独特的一个。 1反主流反阳性的书写 五四之后的女作家是在五四浪潮的冲击下开始写作的。她们所接触到的国家、民族、平等、民主等先进理念深刻影响到她们的创作,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女性通过与男性一样参与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来实现自身的女性价值的。 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大多采取的是一种阳性化书写模式。她们笔下被压迫的女性以乔装的面目出现在女性文本之中,被塑造成为独立自主、个性解放、极度叛逆的新女性。 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已经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典型形象之一,甚至已经被符号化

了”。丁玲认为,只有当女性个体意识与社会整体意识的觉醒同步进行时,女性的解放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女性作为推动历史前进合力中的一支强劲力量,有了与男人平起平坐的权力,甚至于女性比男性更勇敢更自觉地担负起社会人生的责任。 “中国第一位女兵作家”谢冰莹,同样将政治置于人生的首要位置,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年轻的她曾经借一身戎装从历史的客体成为历史的主体。然而军装与战场只不过是一副男性的面具,现实生活中的谢冰莹,曾经勇敢地向父辈为主体的男权社会公开宣战。取得自由恋爱权力之后的谢冰莹在爱情婚姻上不断追求却屡遭挫折,逐渐丧失了反抗的锐气,同样是一个在现实的家庭婚姻生活中迷失了自我的女性。女性通过忘却自己的性别走上战场,为了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然而一旦回到现实中来,广大女性依旧面临着压抑性命运而无法解脱。 “她们都曾力图借助书写的方式进入父系历史、文化的层面,寻找女性失落在父权体制中的自我形象。在建构女性文学传统的问题上,她们也写下了不少女性遭受传统宗法父权社会所压迫的女性形象和其它女性问题等小说,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女性追寻自我的各种矛盾命运。不过,由于女性主体反省能力的匮乏,以及父系性别意识内化力量过于强大,导致这些女性作家无能为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做出更大的

李清照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摘要 李清照与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优秀的女作家,她们都是注重内心感受,执著地把个人体验、直感向着作品投入的作家。她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对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当文学回归家园,人们展开属于文学自身的思考的时候,李清照与张爱玲这两位曾被时代尘埃掩盖的作家的作品,又重新唤起了读者的兴趣,一时成为海内外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两人都因为政治和个人遭际的变化使两人的女性意识截然不同,变故发生后,李清照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她后期词有了更深的意蕴; 而张爱玲则置国家于不顾,丧失了一位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后期的创作几乎毫无社会价值可言。本文对两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张爱玲;李清照;女性意识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 (3) 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3) (一)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3) (二)李清照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4) (三)女性意识在李清照词作中的体现 (5) 三、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8) (一)张爱玲的作品背景 (8) (二)张爱玲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8)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表现与特征概述 (9)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出身名门的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修养甚高,其词如出水芙蓉,自然可爱。她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多才多艺的李清照因其修养、才华及独特的个性气质,其词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淑女情怀。 “淑女”一词,最早出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指善良、美好、有修养的女子。李清照的淑女情怀与这种古代传统女子的淑女情怀既有相同之处,又颇有区别。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女性,她也具有善良、柔美的一面;作为一名修养、性情不俗的文化女性,她又多了一种一般人所没有的文化特质,如喜欢寄情山水、雅好文艺、关心国家大事等。 四十年代登上文坛的女作家张爱玲,也对女性悲剧命运进行了深刻理性的剖析。她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对女性悲剧的叙述和思考。通过对旧文化背景下女性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以及殖民文化背景下尴尬失落的生存状态的书写,她对女性悲剧命运有个自己独特的认识。她的小说超越了对女性世界的平面描写,她善于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环境的剖析,揭示女性如何质变成自私、冷酷、变态乃至异化的悲剧性格,冷静地探索女性悲剧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对男权宗法制度的控诉。笔者经过长期对张爱玲小说及其研究的关注,试图通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从张爱玲看文学革命:首先对张爱玲作品对女性神话的消解对女性情欲的展示揭示了女性意识的内省倾向,和传统女性世界形成强烈对比;第二,从女性的异化和反抗以及对女奴性的批判和揭露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第三,张爱玲的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探究女性生存的价值,并试图唤起女性自我解放和自我独立意识。 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一)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李清照作为女性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与众不同的女性意识与她的生活经历、所处的环境氛围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1084-1155) 出生于北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大明湖旁一个书香之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学熏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个博学多才而又耿介不阿的官员,在文章、历史、佛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皆有深厚造诣,是北宋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亲是名门之后,很有文学修养。其父在山东享有盛名。古代山东属齐鲁,山东的曲阜,为春秋时孔子的家乡;山东的邹县,为战国时孟子的家乡。因此,齐鲁大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20世纪30和40年代是张爱玲的主要创作时期,这一个时期恰是“五四”运动后女性意识觉醒的时候,在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还有丁玲、庐隐等人,她们笔下的女性沐浴着“五四”个性解放的春雨,毅然走出旧的封建家族,以乔装的面目出现,被塑造成独立自主、个性解放、极度叛逆的新女性。张爱玲没有盲目追随时代潮流,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冷峻的笔锋,站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对女性的现实处境进行着独特的描摹,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份最真实的女性体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多是关于老上海的阁楼中的小姐们,她们深居于洋房的阁楼里,不关乎历史,却演绎着一场场倾国倾城的故事。在张爱玲的笔下的女性是拼了命的想留住满清末年遥远的空气。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在恋爱、婚姻、家庭上变着法儿与男性算计着、妥协着、纠缠着,只为得到一份生存的物质基础。 一、对男性权威的遗弃和蔑视 张爱玲的作品中主要描写的是在旧上海背景下的闺阁中的女性,她们与男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她对男性的描写确实对男权的削弱,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男性经常采用的三种书写方式:一种是将男性隐匿在文本中,构成男性家长缺席的局面;另一种是把男性家长写进去,但是肢残无力;还有一种男性描写则是精神残疾。她用这种对男权意识的反抗和嘲弄来表现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一)男性家长的缺席 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父亲”几乎一直是被放逐的。由于男性家长的缺席,使女性摆脱了传统的束缚,甚至取代男性家长的地位,形成了女性当家作主的家庭模式。“父权”在她的作品中严重被削弱。在《倾城之恋》中,由于白氏老太爷的缺席,流苏的母亲虽然话不多,却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家中各房的争斗、宝络的婚事都得由老太太做主。白流苏离婚回家之后,得知前夫死讯,兄嫂嫌她在家吃穿用度白花钱,排挤她让她回前夫家守寡,流苏也是去寻求老太太的保护。《金锁记》中代表着姜家权威的不是姜老太爷,而是耳朵有点背,甚至有些糊涂的姜老太太。家中的儿媳的选定由她决定,各房每天都要去给姜老太太请安,老太太未醒,众人还只能在那里静静的等候。当曹七巧在那里开玩笑言语损三少夫人的时候,玳珍道:“够了,够了,少说两句罢,就算是你拿三妹妹当自己人,没什么避讳,现放着云妹妹在这儿呢,待会儿老太太跟前一告诉,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1】(P156)”这也就显示了姜老太太在姜家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当姜老太太去世之后,姜家也就走到了尽头分崩离析瓦解了,各自分家各自过了。 (二)男性肢体残疾,形容猥琐 在张爱玲少年时期的作品《牛》中所描绘的那个男人——禄兴就是一个形容猥琐的男性的典型。禄兴以一个丈夫的身份耗尽了妻子的嫁妆和钱财,自己也落个一穷二白,他甚至连妻子的最后的财产——“那两只鸡”都不放过,予以剥夺,他是张爱玲创作的第一个猥琐无力的男人。而《金锁记》中的姜二爷和《怨女》中的姚二爷就是典型的肢体残疾的男人。姜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