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参考答案

《西文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要。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相关问题。

3、资源配置;是指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物品。

5、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6、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7、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12、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地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

13、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

14、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15、需求表:就是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

16、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17、需求函数:就是表示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可写为:D=f(a,b,c,d…n),如果只考虑需求量与价格之

间的关系,则可写为;D=f(p).

18.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9。供给表: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

20。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21。供给函数:就是表示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可定为:S=f(a,b,c,d…n),如果只考虑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则可写为:S=f(p)。

22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答: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23。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下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24。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5。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

27.支持价格:是政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28、限制加工: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

的最高价格。

29、弹性:指在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量变化的百分比之比例来表示。

30、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的变动反应程度。

31、需求完全无弹性:是纸无论价格任何变化,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其弹性系数为:Ed=0。

32、需求有无限弹性:是指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其弹性系数为:Ed→∞

3 3、单位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其弹性系数为:Ed=1.

3 4、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其弹性系数为:1>Ed>0.

3 5、需求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其弹性系数为:Ed>1

3 6、总收益:也称总收入,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

3 9、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40.效用单位:是指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41.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42.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4.序数效用论: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4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47.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51.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52.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53.生产函数:是表明一定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

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其一般形式为:Q=f(L、K、N、E).

54.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55.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56.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5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67.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6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其公式为:MRTSLK=

69.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70.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生产者的均衡点):是指厂商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要素价格下所选择的最小成本组合或最大产量组合,前者指为获得既定产量花费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后者指既定成本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图形上,生产者的均衡点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72.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73.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74.短期总成本: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它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即STC=FV+VC.75.固定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

要素的费用.76.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77.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它分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可用公式表示为:SAC=AFC+AVC(

78.平均固定成本:是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79.平均可变成本:是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80.短期边际成本:在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用公式表示为:SMC=

81.长期:是指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82.长期总成本: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83.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每单位产品的成本.

8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指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它是一条与一系列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线,即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由于在长期中,厂商可以根据这条曲线作出生产规划,确定生产规模的变动,因而又称为计划曲线.85.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86.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87.平均收益:是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88.边际收益:是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89.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其决定有多种解释.经济学上的利润实际上是超额利润,它不同于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包括在成本之内.

90.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91.厂商:是指能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位,它分为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

92.厂商均衡:是指使厂商获得最大化利润或损失最小并保持不变的一种状

态.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厂商的均衡状态不同,从而所决

定的价格和产量也不同.

93.市场均衡:是指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种相反的力量处于一致或平衡的状态.在这一点上,供给量与需求量正好相等,并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94.产品差别:是指同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95.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或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96.不完全竞争:是相对于完全竞争而言,是指除完全竞争之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它分为三个类型,即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97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9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99.纯粹寡头:是指生产无差别产品的寡头.

100.差别寡头:是指生产有差别的寡头.

103.卡特尔:为了提高价格与利润而达成限制产量的勾结性协议的生产者集团.

104.反垄断政策:政府为了促进竞争而对垄断及垄断行为所采取的限制政策,包括反托拉斯法和有效竞争.

105.私人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

106.社会成本:是指社会为厂商的生产所付出的代价.

107.私人收益:是指从厂商的生产中得到的收益.

108.社会收益:指社会从厂商的生产中得到的收益.

135、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136、基尼系数: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第程度的指标。可用公式表示。

140、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N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41、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142、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143、劳务:经济分析中的劳务主要指服务业,诸如零售、金融、保险、运输、通讯以及与公共和私人决策相联系的活动。

144、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其公式为:GNP=Q1*P1+Q2*P2+…+Qn*Pn。145、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146、部门法:又称生产法,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147、国民生产净值(英文缩写为NN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148、国民收入(英文缩写为NNP):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149、个人收入(英文缩写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150、个人可支配收入(英文缩写PD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151、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2、间接税:是指税收负担不由纳税者本人承担的税,即这种税收的负担可以转嫁出去。

153、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154、个人所得税:政府对个人收入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155、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的一种,即政府不以取得产品与劳务为目的的支出。

156、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57、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

值。

158、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本国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15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用同一年的人口数量除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即:某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61、总需求:是整修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它可以用总支出来表示。162、总供给:是全部产品与劳务供给的总和。

163、进口:是指本国购买外国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164、出口:是指外国购买本国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165、净出口:指出口与进口之差。

166、公共产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商品和劳务。167、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又称潜在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

168、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用公式表示为:C=f(Y)。

169、消费倾向: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进一步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来表示。

170、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APC= 17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MPC=

172、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用公式表示为:S=f (Y)。

173.储蓄倾向:表明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进一步用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来表示.

174.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APS=

175.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MPS=

176.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心理上的消费倾向",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用以解释需求不足的原因.其基本内容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在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小.

178.自发消费:是指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

179.自发总需求;是指总需求中不变的自发消费与投资.

180.引致消费:消费中由于国民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消费,即取决于收入的那部分消费.

181.投资:是指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包括;企业固定投资、存货投资,以及居民住房投资.

182.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a=

183.节约悖论: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增加储蓄是好的,减少储蓄是恶意的.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应该指出,这种悖论只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存在,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就不存在了.

185.IS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186.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187.货币需求;公众出于各种目的而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188.交易需求: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开支所必需的货币.

189.预防需求;是指为了应付未曾预料而意外发生的事件所保留的货币.190.投机需求: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情况从事交易而获利的目的所保持货币的一种动机.

191.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192.产品市场:是物品与劳务进行买卖的市场.

193.货币市场:是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与货币相交换的场所.

242.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它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45.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

246.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需求.

247.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248.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措施.

249.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

稳定的措施.

252.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五、简答题

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其相对性和绝对性指什么?

在经济社会中,生产各种所产品需要的资源数量,如资本、人力、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等,都是有限的,资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需要那些由资源所生产的产品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就同一种商品而言,人们一般总希望它的数量越多越好,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更是如此。不仅如此,人们需要的商品种类也是无限的。然而,可以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却是有限的。生产一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不可能同时再生产另一种。这就是说,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同时,稀缺性又具有普遍性。任何人、任何经济单位或经济社会在一个既定时期内所拥有的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而他们的欲望却是无限的,。相对于欲望而言,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美国还非洲,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这就使得人们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会普遍遇到稀缺性问题。

5.何为需求,这是如何加以表示为?

需求是指消费者地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和具备支付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需求可以由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加以表示。以可能的价格作为表的一行,而对应于这些价格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作为另一行,就会形成一个表格。利用表格的形式把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出来就是需求表。

需求曲线以图形形式表示需求概念,它是根据需求表中的价格与需求量构成的点画出的。在以价格作为纵轴,数量作为横轴的坐标系下,由这些点描绘出的曲线表示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对应关系,因而被称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函数则是以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自变量是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而因变量是需求量。

6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需求是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应于任意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第二,其他商品的价格;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第四,消费者嗜好;第五,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第六,政府的消费政策;第七,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总之,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主要影响需求欲望,(如消费者嗜好与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有些主要影响需求能力(如消费者收入水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需求。

7.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有何区别?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展线的平行移动。

8.何为供给,它是如何加以表示的?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供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的欲望和具备生产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供给。

供给可以由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加以表示。以可能的价格作为表示一行,而对应于这些价格的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作为另一行,就会形成一个表格。利用表格的形式把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出来就是供给表。

供给曲线以图形形式表示供给概念,它是根据供给表中的价格与供给量构成的点画出的。在以价格作为纵轴,数量作为横轴的坐标系下,由这些点描绘出的曲线表示了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对应关系,因而被称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一般向右上方倾斜。

供给函数则是以函数关系表示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自变量是影响供给量的各种因素,因变量是供给量。

9.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数量。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第一,厂商的目标;第二,商品本身的价格;第三,其他商品的价格;第四,生产技术的变动;第五,生产要素的价格;第六,政府的政策;第七,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10.供货量变动与供给变动有何区别?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

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11.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此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通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如图所示,对于某一特写的叫价比如P1而言,如果该价格所决定的供给量Q2大于需求量Q1,那么,在该价格下某些厂商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从而也就会降低后的价格仍处于PE的上方,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继续降价.因此,在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反之,如果市场P2位于均衡价格PE的下方,需求量Q2大于供给量Q1,那么某些消费者就购买不到所需要的商品,从而他们就会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结果导致市场价格提高。因此,在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价格有上升的趋势。

由以上分析可见,买卖双方的竞争导致价格趋向于使得供给等于需求的水平。而当价格处于供给等于需求时,消费者在该价格下的购买量等于厂商在该价格下愿意提供的数量,供求双方都没有变动这种善的动机均衡得以形成。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动波动,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12、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是什么?请简要加以说明。

价格调节经济也就是价格机制在发生作用价格机制要能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是以市场经济的存在其基本前提的。具体来说,这种条件就是:

第一、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经济中的基本单位是居民户和厂商。居民户又称消费者或买方,是能作出独立消费决策的经济单位。厂商又称生产者或卖方,是能作出独立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

第二、市场是各经济单位发生关系进行交易的场所。各经济单位都是独产经营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市场来实现。只有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不能形成调节经济的价格。

第三、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这就是说,市场上的竞争不

应受到任何限制或干扰,特别是价格只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各个经济单位在竞争中是平等的,任何单位没有超经济的特权。

13、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加以说明。

价格对经济具有调节作用价格的调节作用可以归结为:传递信息、提供激励、分配收入。这三种作用实际上就是说解决了资源配置所包括的三个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从价格调节经济,即决定“生产什么”的角度来看,价格的作用可以具体化为:第一,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的供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变。这种变化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它反映在价格的变动上,人们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动来确切了解供求的变动。价格受供求影响而迅速变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就表示这种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反之,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就表示它的需求小于供给。

第二,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一定要按价格的变动来进行购买与消费。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第三,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一定要按价格的变动来进行生产与销售。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厂商会减少产量;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厂商又会增加产量。

第四,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价格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器,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相等。当需求等于供给时,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生产者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14、什么是支持价格,它在农产品市场上是如何加以运用的?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在农产品市场上运用较多。为了把价格维持在高于均衡价格之上,并实现价格的平稳,稳定农业生产,许多国家采用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在具体运用中,农产品支持价格一般采取两种形式。

一种是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或代理机构按照某一平价购买农产品,建立库存。在供大于求时,继续购买农产品增加库存,从而起到增加需求的作用通过政府改变需求或使得价格维持在支持价格水平上。另一种方式是建立稳定基金法,即政府或代现机构运用政府基金在支持价格水平上向农民订购农产品。当供大于求时,农产品价格低,农民可以按支持价格各政府出售。如果供小于求,农产品价格高,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农产品。这样,可以把农产品维持在支持价格以上。

支持价格的运用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有其积极意义。以对农产品实行的支持价格为例,从长期来看,支持价格政策确实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支持价格政策也有其负作用,这主要是会使财政支出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

15、简要说明限制价格的运用及其作用。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重要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规定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往往在战争或自然灾害时期加以使用,有些国家对某些生活必需品也长期采取限制价格政策。为此,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命令强行把价格规定在低于均衡价格水平之下。同时,为了使得限制价格能真正发挥作用,政府往往采用各种形式的配给制进行限量供给中,如排队等候、彩票和配给券等,以便使得过剩的需求不再将市场价格升高。

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这种政策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这主要是:第一,价格水平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第二,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风尚败坏。

16、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需求弹性是指需求的价格弹性,它表示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有许多因素影响到商品的需求弹性,这些因素包括:

第一,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受价格的影响

小,而奢侈品价格的影响大.因此,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奢侈品的弹性大.随着商品重要程度的降低,商品的需求弹性增加.

第二,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如果一种商品存在着大量的替代品,需求弹性就大.反之,如果商品的替代品少,需求弹性一般不会大.

第三,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弹性就越大,而商品的用途越小,其需求弹性也就越小.

第四,商品的耐用程度.一般来说,使用时间长的耐用品需求弹性大,而使用时间短的消费品需求弹性小.

第五,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在家庭支出中占比重小的商品,需求弹性小.在家庭支出中占比重大的商品受价格的影响大,需求弹性也大.

上述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其中商品的重要程度、替代品的多少以及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影响最大.

17、简要说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M,消费者购买并消费X与Y两种物品,X与Y 的价格为PX

和PY,,所购买的X和Y为QX与QY,X与Y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为MUX与MUY,每1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为MUM.这样,可以把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写为:

PX·QX+PY·QY=M (1)

(2)

上述(1)式是限制条件,说明收入是既定的,购买X与Y物品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也不能小于收入.(2)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即所购买的X 与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每1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X商品,还是购买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18、何为无差异曲线,它有什么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

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特征相矛盾.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19、简要说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MRSXY)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一单位一种商品X的消费所能增加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量,它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它为负值,但通常以绝对值说明问题.

边际替代率随着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这表明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商品X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小.之所以如此,原因是,随着X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而随着它的增加,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其边际效用逐渐增加.这样,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补偿因减少Y所损失掉的效用而需要增加的X数量就会越来越多.也即,随着X数量的增加,因其边际效用降低而可以代替的另一种边际效用在增加的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20、简要说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及其适用的条件。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

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会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这是一条经验规律其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这一规律要求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的变革。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投入组合在技术没有发生重大的变革。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投入组合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时期内所生产的产量是既定的。

第二,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只有一种可变投入变动,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第三,这一规律在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起作用这表明,在投入增加的初期,可变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固定投入的有效使用从而变动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增。但当该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变动投入出现相对过剩,这时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

21、简要说明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是指出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以TP表示。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量,以AP表示。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以MP表示。以劳动投入为例,三者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

其中,QL为劳动的投入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曲线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

总产量曲线随着投入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开始递减。并且,由于边际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的增长率,因而总产量曲线随着投入数量的增加,增加速度越来越快,随后又放慢速度。对应于总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边际产量为零。

平均产量曲线随着投入的增加也是先增后减,并逐渐接近于零。在平均产量曲线上升的阶段,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而在其下降阶段,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二者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

26、什么是等产量曲线,它有哪些特征?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可以带来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所构成的曲线。根据生产的性质,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典型特征:第一,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多条,每一条代表不同产出数量,离原点越远,产量越高。由于厂商可以生产的数量是无限的,只要生产要素有无限的数量,并且它们无限可分,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构成的等产量曲线就是无限的。并且,离原点距离越远,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越大,因而可以生产的产量也就越多。

第二,任意两条曲线不相交。以无差异曲线表示出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如果位于不同的曲线上,表明它们生产的产品数量不相。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则意味着在交点处,该生产要素组合可以生产两个数量,这与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相矛盾。

第三,每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如果为了生产同一数量,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会节省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否则,为了生产同样的产量,厂商也不会把生产要素数量投入到两种都增加的程度。

第四,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凸向原点意味着,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生产同一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另一种生产要素越来越稀缺,因而增加数量多的投入所能替代的数量少的投入数量越来越少。这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27、试说明理性的生产者应如何组织生产?

理性的生产者会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要素的投入。其具体形式或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分析加以说明。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可以带来相同产量的两种形式要素的不同组合所构成的曲线。而厂商的等成本曲线于表示生产要素价格既定和条件下,厂商所能购买到的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

当厂商使用既定的成本生产了最大产量或者用最小的成本生产了既定产量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并处于均衡。厂商会按照这一组合组织生产,即按照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进行生产。在图形上,生产者选择的生产要素组合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所满足的条件是:

PL·L+PK·K=C

MRTSLK=PL/PK

如果厂商的成本发生,生产者会在生产要素的组合线上选择满足成本的约束的点,即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所描绘出的生产扩展曲线上选择。在这

上点上,厂商花费在每种生产要素上的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即两种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恰好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以这种方式组织生产,厂商会获得最大利润。

29.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其变动规律如何?

长期总成本是厂商在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一手要素的时期内,对应于每一产品的时期内,对应与每一产品数量所需要的成本总和。由于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按照生产可以某一产量所花费的最低短期成本来调整短期内固定不便的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因而在长期内,厂商生产每一产量所对应的成本都是所有短期总成本中相应于这一产量的最小之值。也就是说,长期总成本由所由短期成本中最低的部分说构成。如图所示,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的下包络曲线。

由于在长期内,厂商可以调整其所有投入,所以在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为零,即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随着产量增加,生产要素逐渐得到充分使用,总成本的增长速度逐渐降低。但是,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它又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加速度逐渐加快。

30.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厂商平均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成本。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可以通过其长期总成本的平均值而得到。由于在长期中厂商可以根据不同的产量把固定投入的数量调整到每个产量下的成本都在可能的成本中为最低,因而在每一产量下,长期平均成本也是所有可能的短期成本中最低的点。因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的下包络,如图所示。也就是说,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每一点都对应着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其他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在这一点的上方。

一般来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在规模收益递增

西方经济学答案(名词解释)

四、概念联线 1.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3.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4.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 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 力。 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 总效用增加量。 9.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 入的差额。 10.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 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 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 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13.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 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14.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1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 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16.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 比例。 17.储蓄函数--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18.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19.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 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20.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21.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 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22.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 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23.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 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24.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5.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 线 26.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 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27.浮动汇率--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 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28.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 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2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 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30.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31.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 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2.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 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33.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 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34.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 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35.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年以天然矿泉水为 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 36.固定汇率--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 一种制度。 37.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 的市场结构。 38.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 的关系。 39.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40.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 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41.货币乘数--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4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 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4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 的需要。 44.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4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 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6.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 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7.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 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48.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 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49.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 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50.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 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 51.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52.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 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53.绝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 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54.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5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 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56.卡特尔协议--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 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 57.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 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58.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59.利润--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 总成本的差额。 60.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 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61.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 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62.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63.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 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64.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自给经济 6.计划经济 7.市场经济 8.混合经济 9.微观经济学10.宏观经济学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存量14.流量15.局部均衡16.一般均衡17.理性人18.内生变量19.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大学课程《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课程《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2.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 3.IS曲线 4.货币需求 5.灵活偏好(流动性偏好) 6.交易动机 7.谨慎(预防)动机 8.投机动机 9.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10.凯恩斯陷阱 11.LM曲线 12.IS—LM模型 二、单项选择题: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美元 B.左移10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即K÷10)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 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7.IS曲线是描述( )。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附答案)

(四)问答 1简述微观经济学两大基本假设的含义 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理性人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完全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2为什么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 边际收益指的是每增加一件产品获得的收益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首先你要知道边际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先是递减然后是递增的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产商增加一单位产量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所以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总利润会随之增加 当厂商增加的产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边际成本就开始增加,在增加到等于边际收益之前,增加产量都会是总利润增加,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后,每多生产一单位获得的收益小于成本,多 生产多亏损 所以只有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总利润是最大的 3说明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含义及经济影响。 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又称为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支持价格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为了保护和支持农业的发展。 限制价格,又称为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限制价格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平等,社会的安定,但是限制价格政策也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使资源缺乏和严重浪费并存。引起社会风气败坏,产生黑市交易。 4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消费者均衡如何实现。P74-75 5一种说法是: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歉收;另一种说法是: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价格上升。你如何评价 评价: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主要看农民的农业收入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变动。气候不好对农民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部分) 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运动。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区间范围的不同,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 5、边际效用: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6、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函数值最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MU1/P1=MU2/P2…MU n/P n=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理论条件下,当无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模拟题(一)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 公共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品。公共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则被定义为通货紧缩。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若干倍的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二、简答题 1、除了价格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其他因素大体可以包括那些?他们如何影响需求的变动? 2、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两类商品的数量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3、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方式干预经济运行过程,这些政策工具是什么?政策机理是什么?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那些? 参考答案: 1、除了价格因素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可以包括收入的增长、替代品或者互补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等等。一般来说,收入增长与需求扩张成正比,与替代品价格成反比,与互补品价格成正比,消费者对未来有积极的预期,则现期消费会扩大,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高,则需求会相应增大。 2、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花在每种物品上的最后一单位支出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3、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手段通常包括准备金率的调整、贴现率的变动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手段。准备金率和贴现率的提高意味着货币紧缩的政策倾向,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同样是扩张货币的政策倾向。有时中央银行也可以采用选择性信贷和道义说服等手段控制货币发行数量。 4、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态、人口和人力资本、技术变动、投资扩张等四大类因素。 三、计算题 给定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 s=2+6P,需求曲线为Q D=14-3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多少?在此价格水平下,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均衡价格p=4/3,均衡产量为Q=10。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5,供给价格弹性为4/5。 解:因平衡价钱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议,即Qs= QD时决议平衡价钱。 所以由14-3 p=2+6 p ,解得平衡价钱:p=4/3 。 将p=4/3代入需求方程求得平衡数目:QD=14一3×(4/3)=10, 得Qs=QD=10 ed=-(△QD/△p)×(p/qd) =-(dQD/dp)×(p/qd) =-{d(14-3p)×〔(4/3)/10〕} =-〔(-3)×(4/30)〕=0.4 es=(△Qs/△p)×(p/qs) =(dQs/dp)×(p/qs) =d(2+6p)×〔(4/3)/10〕 =6×(4/30)=0.8 所以,平衡价钱p=4/3,平衡时的需求价钱弹性ed=0.4,供给价钱弹性es=0.8。 西方经济学模拟题(二) 一、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在劳动力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2.市场失灵: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般认为,导致市 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 3.规模经济: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的产量 变化情况。 4.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记成 MPL. 5.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 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6.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自动外溢到其他经济主体身上的 现象。 寡头:又称寡头垄断,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寡头垄断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7.可变成本:指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称为VC。当产量为零时,可变 成本也为零。产量越大,可变成本越高。 固定成本:指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大效益。

8.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对商 品的偏好是根据某些客观指标或者基于心理感受而给出的主观判断。 9.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 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简答题 1.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和布伦贝格、安东等人(共同提出来的)。 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该假说的前提是: 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已的收入,进行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 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因此,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不变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2.需求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 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5.均衡价格 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需求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7.需求的变动 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10.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11.等产量曲线 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平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2.等成本线 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3.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14.四个市场

西方经济学练习答案第十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四、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3.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4.国民收入(NI):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业绩的数量指标,既可以指GDP也可指GNP、NDP、PI、DPI等;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在数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即狭义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5.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的国民收入,数量上等于国民收入减去转移支出(如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再加上转移收入(如政府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等),即个人收入=国民收入—转移支出+ 转移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即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7.存货投资:是指统计期内存货价值的变动额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9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某一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0.GDP缩减指数:是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五、简答题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一、GDP统计的是用货币来衡量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实物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要素供给原则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资本的服务价格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欧拉定理 二、选择题 1、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 A总产值等于所有要素的报酬之和 B要素报酬取决于所生产的边际产量 C如果所有市场都有的完全竞争的,那么,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D上述结论都准确 2、既想要提高工资,又想避免失业的增加,这样的希望在(D )时,比较容易实现。 A劳动的需求富有弹性; B劳动的供给富有弹性; C劳动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D劳动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PS:同步辅导P187 选择题第4题 3、准租金与厂商的总利润相比() A.相等; B.前者大; C.后者大; D.均有可能。 4、假设某京剧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收入3万元,则该京剧演员所获得的经济租金是() A.10万元; B.3万元; C.7万元; D.均有可能。 5、工资率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 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入; C、工人愿意用更长的工作时间来替代闲暇; D、工人愿意用更长的闲暇时间来替代工作。 6、某工人在工资率为100元/天时,每月挣2000元,工资率为110元/天时,每月挣2800元,由此可以判断() A、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B、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发生作用; D、无法判断两种效应作用的大小。 7、当科技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则会导致() 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8、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西方经济学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2、显成本 3、隐成本 4、经济利润 5、正常利润 6、短期成本 7、长期成本 8、固定成本 9、变动成本10、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11、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12、成本函数 二、选择题: 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答案:B 2、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 A 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 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 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 以递减的速率下降答案:C 3、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 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 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 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答案:C 4、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 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 A 直至两曲线相交 B 但决不会相交 答案:B 5、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的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 、AC值最小B、AC=MC C 、MC曲线处于上升阶段D、上述各点都对 答案:D 6、在任何产量上的LT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TC。这句话: A 总是对的 B 肯定错了 C 有可能对 D 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答案:A 7、当一种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时 A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要素收入增加 B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要素收入减少 C要素收入总是增加 D要素收入总是减少 答案:B 8、增加1单位资本使用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是 A资本的边际产量 B资本的边际收益 C资本的边际收益成本 D资本的边际收益产量 答案:B 9、在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时,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正确的 A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量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要素的边际收益乘边际产量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D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答案:B 10、假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雇佣劳动。如果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大于工资,企业将 A提高工资率 B降低工资率 C增加雇佣的劳动量 D减少雇佣的劳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