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与长期平均成本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与长期平均成本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与长期平均成本规模经济会引起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也会对长期平均成本产生影响,这就是学习效应与范围经济。

1.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与不经济性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经济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规模经济,或者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形成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技术方面的原因,另一类是经营方面的原因。

从技术方面来看,规模收益递增是形成规模经济的技术基础,大规模生产有利于专业化分工,有利于采用先进、高效的大容量专用设备,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从企业经营方面来看,形成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包括:

(1)大量采购与大量销售可以节约采购费用与流通费用;

(2)大企业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大企业可以建立基础良好的研究机构,使用一流的研究人员。

并且能使研究成果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4)大企业由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因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

较低的代价筹措所需要的资金。

然而,企业的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当生产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产品的成本反而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上升,此时,企业就进入了规模不经济阶段。造成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能力的局限性。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及管理幅度必然扩大,从而造成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迅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下降,生产成本上升。

不同的行业由于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会有较大的不同。如果观察一下现实中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就可以发现有些行业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而有些行业则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每一个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形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之一。在图中,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图(a)所代表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下降,这类产业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将会在竞争中具有成本优势,小规模生产的企业逐渐被淘汰,最终会形成由几家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b)图所代表的产业规模经济不十分明显,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规模经济的好处就会消失,这类产业通常由一定数量的中等规模的企业组成。(c)图所代表的产业基本上不存在规模经济,这类产业市场中通常存在大量的小企业。

AC

0 Q 0 Q 0 Q

(a)(b)(c)

2.学习效应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一种新产品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在不断地下降。经济学家把引起成本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学习效应。所谓学习效应,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学习效应既存在于工人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之中。

在存在学习效应的情况下,即使生产规模不变,长期平均成本

也会下降。但这种下降不是沿着原来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而是整条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如图所示。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许多行业中存在学习效应。例如,飞机制造业的学习曲线是一条“80%曲线”,即随着累积产量每增加一倍,单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大约下降到原来水平的80%。集成电路制造业中也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对于一代产品而言,累积产量扩大一倍,成本大约下降28%。

0 Q

学习效应对于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一个企业寻求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或者生产一种新产品时,过高的初始成本可能会阻止企业的进入、如果决策者确信生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产品成本会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而降低,那么,虽然短期内企业可能会出现亏损,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仍然有盈利的机会。

企业还可以运用学习曲线来建立竞争优势。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沿着学习曲线将成本降低,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成本方面的优势。美国的德克萨斯仪器公司曾经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点,从而在集成电路市场中居于领先的地位。集成电路是有史以来生产过程要求最高的少数产品之一,特别是进入大规模集成时代之后,工艺求达到微米的范围。对于每一代新产品,生产初期废品率为80%是司空见惯的。然而,在这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学习效应非常明显,累积产量到一定程度后,废品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因此,每一代新产品的

初期成本非常高。从而使得新产品的价格比老产品的价格高出许多。新产品价格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对其新产品定价没有像常规定价方式那样,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的比例来确定价格,而是把新产品的价格定在低于成本的水平。显然,从短期来看这一决策是不合理的,但却提高了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低价格至少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低价格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量,从而使企业能够以更大的规模进行生产,加快了学习的过程,产品成本降低的速度比竞争对手更快;其次,低价格能够排挤竞争对手,有利于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虽然蒙受了短期的亏损,但长期的利润水平更高。

3.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因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引起的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现象。当一个企业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时,在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可以分享资源而获得附加收益。例如,二个电冰箱生产企业将其产品范围扩大到空调机领域,由于这两种产品在设计与制造方面有许多相近之处,可以共享多种资源,从而使长期平均成本能够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范围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并不是一回事;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一定存在规模收益递增,但可能存在范围经济。同样,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可能存在规模收益,但不一定存在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 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比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 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

产业经济学重点问题

第二章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或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规模经济是企业扩大一种产品产量时产生的经济,范围经济是企业增加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答:当企业多生产一件产品的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存在规模经济,反之存在规模不经济。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答:令TC (QX,Qy )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X 单位产品X 和Qy 单位产品Y 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是:TC (QX,Qy )< TC (QX,0)+ TC (0,Qy )。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X 和产品Y 比一个企业成产产品X 、另一个企业成产产品Y 所化的成本小。 实例:华理开设商学院。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规模经济的成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范围经济的成因: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5.简述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和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答:主要因素:技术与市场。新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企业大批量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特定产业中企业的适度规模。 主要方法:(1)量本利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的状况,以单位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的多少为基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当企业处于制度规模时,单位产品成本较低,利润较高。缺点是没有考虑企业的交易成本。(2)工程分析法: 第三章 1.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般集中指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市场集中指买者或卖者在特定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集中不同,一般集中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性的缺失,仅仅反映了人们对个人权利集中本能的恐惧,主要是社会学、政治学研究的问题。市场集中直接对市场的竞争状态产生作用,而一般集中以市场集中为媒介简介对市场竞争状态产生作用。 2.辨析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与联系。 答: 3.试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计算某产业集中度。 ∑∑===N i i i n i n X X CR 1 1/

第三章__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第三章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各自的经济特征及形成原因;企业的适度规模。 教学重点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企业的适度规模。 教学难点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界定、来源。 本章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各自的经济特征及形成原因。同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的适度规模问题。 第一节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定义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一般认为,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经济是描述企业在生产过程平均成本下降特征的一个指标。 经济学家一般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描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如果MC AC ?规模不经济 如果MC =AC ?不变规模报酬 根据上述三式,我们可采用判定系数FC (function coefficient )来描述企业 的规模经济特征。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FC=MC AC 。。 下面,我们借助于图3-1来描述规模经济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堂提问:在我们学过西方经济学中,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曲线的涵义各是什么?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 二、有效生产规模 通常,经济学教科书把平均成本曲线描述成为U 型,如果从长时段考察,规模报酬不变 MC AC MC AC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Q 1(MES ) Q 2 0 MC /AC Q 图3-1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用来解决企业决策、商业问题(日常: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规模投资) 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就是有利,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决策时,只有机会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企业使用每一种资源总的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最高收益)(从经济利益看) 企业决策的依据是经济利润,决策时只有机会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 需求量: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界定了需求的影响因素不变),愿意并能买得起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量影响因素:产品的价格(沿着需求曲线点的移动)、消费者的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广告费用、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需求曲线整体移动)季节、人口等。 需求: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人们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即在每一个价格下的需求量。区分需求与需求量 供给的影响因素:产品的价格、生产中互相替代品的价格、产品的成本、生产者对价格的期望、政府的补贴税收等。 需求的价格弹性计算:(△ Q/Q)/(△P/P)=(△Q/△P )交叉价格弹性量度了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①当弹性大于1 ,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化,即降价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该通过降价实现薄利多销。②当弹性大于0小于1时,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该实施涨价策略。③当弹性等于1,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④当弹性趋于无穷,商品完全有弹性,其在既定价格之下收益可以随需求量无限增加,因此厂商如果降价只会使收益无谓减少,如果涨价又会使需求量无限减少,收益变为零,可见,完全有弹性的商品不适合降价也不适合涨价。⑤当弹性等于0,完全无弹性商品,由于价格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即在R=P*Q 公式中,P 的任何变化,Q 都固定不变,因此,收益将与价格同向、同比例变化。 影响价格弹性因素1必需品和奢侈品2可替代品的多3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重4时间因素。 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经济含义:计算结果一般为正值;当为负值时称为低档货;当大于0小于1 时为正常品;当大于1时为高档品。对一个产品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可能不对称 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结论: r w MP MP K f L f K L ==????(投入一元到任一要素所带来的收入相等 时最优。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成本曲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C=wL+rK,K=(w/r)*L+C/r 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企业要谋求利润最大化,它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必须是最优的(成本最低),但各个要素之间的最优组合,不一定就意味着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 规模报酬: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假设aL+aK=bQ,有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 ab 。 固定成本不一定是沉没成本(不相关成本) 贡献分析法:是否接受订货取决于增加的收益和成本,当收益大于成本,则接受订货。P(增长收益)=10 A VC (增长成本)=5 可接受订货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注: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MR=MC=P 。 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度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非常小,不会引起竞争那个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多产品定价法:①当产品互相替代时,交叉边际收益为负值。一种产品销量的增加会使另一种产品销量减少,因此定价时,与需求没有联系的情况相比:企业会选择较小的销售量和较高的价格。(价格)②当产品互补时,交叉边际收入为正值。一种产品销量的增加会使另一种产品销量增加,因此定价时,与需求没有联系的情况相比:企业会选择较大的销售量和较低的价格。 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确定:①有外部市场的条件下: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等于市场价格;②无外部市场条件下:中间产品的最优产量应该按总公司的最优产量来定,它的价格应该定在这个最优产量的边际成本上 大题 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①递增的因素:工人可以专业化;可以是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大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比小设备低;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其他的因素:如多种经营、大量采购和销售等。②不变:当公司达到最优规模之后,在扩大生产,往往要建几个规模相同的工厂的形式。③递减:主要是管理问题 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因素?①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和工业专业化,劳动协作关系的改善,以及技术因素等。②外在经济性,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相反,如果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了,则是企业的外在不经济。它们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③经验曲线|学习效应,累积经验后,长期平均成本下降④范围经济性。范围经济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要高。 获得投入要素的方法及其利弊?①现货交易。利:可以直接拿到要素;弊:出现机会主义和“敲竹杠”问题;②与供应商签合同。利:明确价格,避免机会主义和敲竹杠行为;弊:合同不能覆盖所有内容,合同的执行需要监督,会出现违约情况。③内部生产。利:专项投资需要较高的交易成本、且购买的产品及其复杂且经济环境不确定,签订完备的合同需要很高的费用或不可能,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内部生产;弊:管理者的问题。④中间性组织形式。利:既能保证合同的性质,兼具合同方式和内部生产的优点;弊:不稳定。 垄断竞争市场竞争策略?(1)价格竞争。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通过调整价格从而调整销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2)非价格竞争:①成本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所花费的总成本必须小于由此所得到的总收益。②差异化竞争。产品差异化越大,越不容易被替代,企业可以通过产量来控制价格,可能获得高额利润。③广告竞争。当企业生产有差别的产品,并且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销售时,每个企业都有做广告的激励,以吸引更多的买者。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具体表述: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减。注意:该规律是以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只变动一种要素;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强调在任何要素的短期生产中。 第Ⅰ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最大值,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说明: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B 第Ⅱ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最高点;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说明:在生产的第Ⅱ阶段,生产者可以得到由于第Ⅰ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Ⅲ阶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第Ⅱ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C 第Ⅲ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这时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供给的,理性的生产者也会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以摆脱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和总产量下降的局面,并退回到第Ⅱ阶段。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量的确定:①当MR=MC 时利润最大化;②求MR ,即对生产函数求导得dQ/dL ,MR=(dQ/dL)*P;③令MR=MC ,求得最后结果。 需求的价格弹性计算:(△ Q/Q)/(△P/P)=(△Q/△P )*P/Q 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①当弹性大于1 ,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化,即降价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该通过降价实现薄利多销。②当弹性大于0小于1时,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该实施涨价策略。③当弹性等于1,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第五单元 成本理论

第五单元成本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成本、成本的组成和机会成本; 2.短期成本函数; 3.长期成本函数; 4.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学中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划分是取决于()。 a.时间的长短; b.是否可以调整产量; c.是否可以调整产品价格; d.是否可以调整生产规模。 2.在下列的成本中,不是长期成本的是()。 a.固定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 3.会计利润等于总收益减()。 a.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 c.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和; d.边际成本。 4.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 a.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 c.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和; d.边际成本。 5.假定某机器设备原来生产产品X,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变生产产品Y,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

机会成本是()。 a.1200元; b.200元; c.1000元; d.800元。 6.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将是()。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c.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7.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边际成本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d.既不是该产量上的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也不是该产量上的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8.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S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然有()。 a.SAC值最小; b.SAC=SMC; c.SMC曲线处于上升段; d.上述说法均正确。 9.当SAC曲线达到最低点时,一定有()。 a.AVC=AFC; b.SMC=SAC; c.P=AVC; d.P=SMC。 10.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元,第11单位产品的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与长期平均成本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与长期平均成本规模经济会引起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也会对长期平均成本产生影响,这就是学习效应与范围经济。 1.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与不经济性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经济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规模经济,或者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形成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技术方面的原因,另一类是经营方面的原因。 从技术方面来看,规模收益递增是形成规模经济的技术基础,大规模生产有利于专业化分工,有利于采用先进、高效的大容量专用设备,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从企业经营方面来看,形成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包括: (1)大量采购与大量销售可以节约采购费用与流通费用; (2)大企业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大企业可以建立基础良好的研究机构,使用一流的研究人员。 并且能使研究成果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4)大企业由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因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 较低的代价筹措所需要的资金。 然而,企业的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当生产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产品的成本反而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上升,此时,企业就进入了规模不经济阶段。造成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能力的局限性。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及管理幅度必然扩大,从而造成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迅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下降,生产成本上升。

不同的行业由于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会有较大的不同。如果观察一下现实中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就可以发现有些行业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而有些行业则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每一个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形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之一。在图中,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图(a)所代表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下降,这类产业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将会在竞争中具有成本优势,小规模生产的企业逐渐被淘汰,最终会形成由几家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b)图所代表的产业规模经济不十分明显,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规模经济的好处就会消失,这类产业通常由一定数量的中等规模的企业组成。(c)图所代表的产业基本上不存在规模经济,这类产业市场中通常存在大量的小企业。 AC 0 Q 0 Q 0 Q (a)(b)(c) 2.学习效应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一种新产品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在不断地下降。经济学家把引起成本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学习效应。所谓学习效应,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学习效应既存在于工人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之中。 在存在学习效应的情况下,即使生产规模不变,长期平均成本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 稀缺性: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足无限的和多样性的人类欲望。 经济资源:那些用于生产商品或劳务所必须投入的物品。 机会成本:一种经济资源被选择了特定用途时,必然要放弃其他用途,在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资源配置: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部门、分配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以及分配到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理性人: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完全信息假定: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知识。 局部均衡:就单个商品的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政策的依据。 实证分析:排斥一切的价值判断,通过实证的材料,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的行为。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描述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式。 需求表: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需求量的列表。 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规律: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而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供给:与每一销售价格相对应,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或劳务数量。 供给函数:表达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式。 供给规律:商品的价格越低,这个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少;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就增加。供给表:表示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列表。 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均衡价格:指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支持价格: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政府为限制某行业的发展或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对某行业的产品作出的最高限价。弹性: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比率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 需求的收入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收入变动的比率之比。 正常品: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劣等品: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的价格弹性:描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蛛网理论:研究生产周期长的产品,价格与供给量动态变化的情况。 效用:人们通过消费某种物品所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 效用函数:消费者总效用与商品数量间的函数关系。 总效用:消费者从消费一定量的物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用TU表示。 边际效用:MU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2 101.平均固定成本(AFC):是每单位产量的总固定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除以总产量。102.平均总成本(A TC或AC):是每单位产量的总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或者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变成本。 103.平均可变成本(A VC):是每单位产量的总可变成本,等于总可变成本除以总产量。104.短期边际成本: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105.长期总成本: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它是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106.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平均产量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107.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108.规模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09.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110.范围经济;当企业以任意组合方式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能够低于两家单独企业各自生产同样数量的一种产品的成本时,就产生了范围经济、。 111.完全竞争:市场就是竞争充分到不受任何干扰和阻碍的市场。 112.行业:是指相互竞争的,生产无差别产品的所有厂商构成的集合,与人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行业稍有区别。 113.收益:是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的收入。可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114.总收益:是厂商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的全部收入,等于价格乘以销售量。 115.平均收益:是平均到每一个销售量上的收入,等于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116.边际收益: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的销售所得到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最后一个单位的销售所带来的产量。 117.盘亏平衡点(又称收支相抵点或零利润点):既无利润也无亏损的状况成为盘亏平衡,E 点是盘亏平衡点。 118.生产者剩余:是所有边际成本与商品市场价格之间差额的总和,即实际得到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19.垄断:我们按照市场中厂商的数量,产品的差异程度,资源的流动性和信息的完备程度等四个条件,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分为三种: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其中完全垄断市场是市场结构里与完全竞争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极端,简称为垄断。 120.自然垄断:某一厂商之所以会成为垄断者,可能因为在其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产量足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或者,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没有最低点。121.沉没成本(沉淀成本):是企业已经投入而很难收回或挪做它用的资本,往往以固定资产,尤其是以专用性资产的形式存在,比如铁路,码头,飞机场,供水供热管线,有线电视传输网,电信运营商信号的基站,电厂的设备,以及研发投入,广告投入和为一项演出活动进行的投入等。 122.垄断利润:如果有竞争性厂商加入,超额利润会减少,甚至消失,所以我们可以将这种因垄断地位而得到的利润称为垄断利润。 123.垄断势力;能将价格定得高于边际成本的幅度有多大,看来既于厂商的数量有关,还与需求者对厂商的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关系。 124.勒纳垄断势力度的指数:来表示厂商在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大小。 125.歧视定价(价格歧视):为了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有时垄断厂商可以凭借自己的垄断

宁夏大学大四经济系西方经济学专业课试题与答案

宁夏大学大四经济系西方经济学专业课试题与答案 得分_________ 微 观 部 分 一、名词解释(8×4-32分) 1.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带来的总收益 的增加。它等于投入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边际要素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2.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或地区的收入越少,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3.范围经济与学习效应; 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学 号 _ _ __ _ _ _ _ _ _ _ _ 姓名________ __ _ 考 生 所 在 系(部)_ __ __ __ __ _ 班级 _ _ __ __ _ _ __ _ 适用 于 系 班 密 封 线 内不 要答题

学习效应是指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经理等人员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可以积累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以及管理工作经验,从本从而通过增加产量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4.脊线与扩展线。 脊线是指等产量曲线图中一组等产量曲线上使其切线斜率为零或为无穷的点的轨迹。即边际技术替代率为零或为无穷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方式的轨迹。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这些不同的等产量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二、辨析题(8×2=16分) 1.设MUX、MUY分别代表X、Y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PX、PY分别为X、Y两种商品的价格。当时,消费者增加对X商品的购买,减少Y商品的购买,能够增加效用。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 最小最佳规模: 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 1、一般集中: 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

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 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40(百度) 4、市场范围: 是产品销售划定覆盖区域,相关市场的界定原则是在界定相关市场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有利竞争原则、效率兼顾原则和保护消费者原则三个。(百度) 5、绝对集中指标: (绝对集中度差分:米勒等提出边际卖房集中度或者边际集中度概念,代表第五到第八大企业的累积份额。隐藏的假设是,MCR8越大,共谋发生的机会少,共谋的效果越差。) 6、H指数: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或赫芬达尔指数。赫希曼使用该指数平方根形式,赫芬达尔在此基础上使用了本形式,后来者就用他们的名字共同指称该指标。其计算公式为p41 7、市场势力: 它是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市场势力可以使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导致市场无效率,因为它会使价格和数量背离供求平衡。(百度) 8、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在哈弗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和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市场竞争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1、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支出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的情形。假设一个厂商生产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x Q 和y Q ; ),(y x Q Q C 为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那么,如果满足下述条件,我们就说存在范围经济:)0,(),0(),(x y y x Q C Q C Q Q C +<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引起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从而实现企业节约,增加利润;两种方式都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两者都是厂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产生的原因不同。规模经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批量扩大所导致,规模报酬递增是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而范围经济主要是由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更高。范围经济有多种源泉,可能产生于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生产的多种产品都需要相同或类似投入要素时的库存节约,或产生于更好地利用生产设备、有利于联合生产的技术变化。经济学家常常列举金融业作为范围经济的一个例证:给客户提供许多种服务,诸如支票存款、借款服务和货币兑换等等。 ②侧重点不同。规模经济是侧重于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而范围经济侧重于生产产品的关联性,是从减小成本和减小风险两个角度出发而生产多种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③范围经济并不像规模经济那样与规模报酬有关。规模经济把规模报酬概念作为一个特例而包括在其中,但范围经济没有隐含着任何一种具体形式的规模报酬。

信息经济学简答题兼答案

信息经济学简答题兼答案 课堂讨论及思考题 1 1) 在菜市场,买主和卖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远低于购买耐用 消费品的市场,青菜萝卜是否好,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电视机质量是否过关, 不是凭看几眼就能判断的。 2) 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买主通常积累较多的搜寻和谈判经验,在耐用 品市场上,买主即使搜寻,也不会到每日进行搜寻的程度,其对耐用品的搜寻经 验和信息将少于前者。 3) 购买蔬菜是几乎每日都采取的交易活动,其搜寻的边际成本较低。购买耐用消费 品往往只是采取一次的交易活动,搜寻的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的战略地位较 弱。 2 价格离散具有三个重要的意义: (1)价格离散产生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导致市场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差别; 由于市场存在着价格离散的现象,而市场主体不能够掌握所有的市场信息,所以,就会

出现对同样的商品,有些市场参与者掌握着其中某些价格信息,而另一些市场参与者掌握另 外一些价格信息,有的掌握的价格信息多,有的掌握的价格信息少。(2)价格离散产生有利可图的搜集行为,导致信息市场的出现。 掌握着信息量多的市场参与者利用手中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市场交易,获得收益。出现 了各种中介服务机构。 (3)价格离散诱发了信息搜寻的动机,并提供了信息搜集的可能,或者说,价格离散刺激 了搜寻行动的出现。 价格离散使得市场主体的收益受到影响,市场主体如果获得较完备的市场信息,则会降 低决策风险,获得较大的收益。所以,市场主体有了信息搜寻的动机。 3 (1)市场存在着价格离散的现象。同质商品在同一地区往往会有不同的价格。 (2)市场参加者是否采取搜寻行动,一方面与个体的边际搜寻成本有关,另一方面与 个体所处战略地位有关。 离退休老人的时间等机会成本小于某些高收入人员,离退休老人的战略地位优于某些高收入人员。如果离退休老人第一次搜寻发现市场价格离散率越高,他会采 取第二次搜寻的可能性越大。 当价格离散扩大时,搜寻到最低价格的预期收益会增加,个人对信息的需求也

高等教育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高等教育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摘要:高校可看成一个多产出的组织,如提供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服务等。以此为前提,本文集中分析了高校在扩招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现象。高等教育扩张伊始,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但规模持续扩张又会失去这种优势,范围经济则不然,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历史阶段的产物,二者不应对立,而应相互补充,但范围经济更适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情。发展范围经济的政策建议: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主张多元办学形式;高校特色定位,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完善高等学校职能,实现多重办学目标;控制高教数量,提高高教质量,并呼吁范围经济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高等院校;扩招 一、引言 近年高校扩招使高校规模增大,然而根据对学生收费和国家所拨教育经费形成的平均教育经费并未降低,这与既有研究所证明过的学校规模经济的结论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高校教室、实验室及后勤方面普遍紧张,同时高校普遍趁此机会扩大编制。我们在此假设这一现象是投人与规模几乎是同比例增长,也就是说扩招未带来效率的提高,在此我们试图以经济学上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关系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高等教育扩张伊始,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但规模持续扩张又会失去这种优势,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历史阶段的产物,二者不应对立,而应相互补充,但范围经济更适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情。 二、高校扩招及高校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研究 规模经济,在钱德勒《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当生产或经销单一经济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学校规模经济则基本可以这样定义:“在教育的其他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所有资源在充分和恰当利用、并在不违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保证培养规格、教育质量不受影响的合理限额的班级数和学生人数." 范围经济,钱德勒在同一本书中是这样的定义的:“联合生产或经销经济是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这个定义旨在表明这样的一种情况:增加生产某一产品而导致总体生产能力增大的同时,总体平均成本的降低。学校范围经济是指学校提供了一种以上的服务产品而形成的相对于提供一种教育劳务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当代教育经济领域对学校规模经济的研究有三种代表性观点,现综述如下: 靳希斌教授的观点:“学校规模经济产生三个条件:一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二是教育资源使用的恰当性;三是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为减少甚至是消除由于规模过小而造成的规模不经济的弊端,靳希斌教授给出两大调整策略:调整高校布局和调整专业结构. 范先佐教授的观点:“学校规模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二不违背教育规律。范先佐教授给出的解决措施:一是确立合理的教育目标;二是学校的规模适度;三是学校布局合理;四是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五是实现教育产权的社会化.” 王善迈教授的观点:“学校规模经济产生的条件是各个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合适的适度规模.”王教授给出两种解决措施:一是使学校成为具有一定决策权和独立利益的法人实体,形成学校追求效率的内部动力;政府和社会建立从外部刺激学校注重资源利用率制度和机制。 靳希斌教授以单一的经济眼光叙述了学校规模经济产生的条件,范先佐教授则从教育和经济两个角度阐述了学校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而王善迈教授则以辩证眼光看待这一问题。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3篇企业经济行为第10章企业最优决策第03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三篇企业经济行为 第十章企业最优决策 第三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已精细订正!) 一、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果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则称为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cs of scale)。 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规模经济使用频率愈来愈高,故有必要从内涵和外延上加以明确。 (一)规模经济形成

1.生产要素的专用性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更细,各种设备的专用性更强,这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一个只有几个人的维修站,维修人员必须是“万能手”,什么都会修才行,这样就不可能样样精通,若规模大一些,就可以进行专业分工,从事专门维修,提高维修质量。同样道理,就加工某一零件来说,专用设备的效率肯定远高于通用设备。 2.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 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一套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不会因为只利用发电能力一半而将成本降到满负荷运行的一半。一辆32吨的载重卡车,也不会因为只载货20吨而减少某些必要的费用。 二是经营过程的不可分性,一笔广告费分摊到几百万个产品上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只分摊到几百个产品上便数量可观。 3.生产规模的维度效益 正如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之间存在一种维度关系一样,有些依靠“容器”(输油管道、炼钢炉、反应塔等)进行生产的企业,设备的制造成本并不与其生产能力成正比。据计算,当管道的流量增加

100%时,制造管道的材料成本仅增加50%。同理,企业的各种职能部门也有这种维度效益,业务费不会与业务量成正比,可以在采购、销售、运输、贷款、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 4.服务设施的共享性 一般企业、特别是远离城市的企业,都有若干难以社会化的服务设施,如食堂、宿舍、小卖部、阅览室、技术培训、医疗服务、治安保卫等。这些服务设施具有共享性,边际成本递减,因而生产规模越大,职工人数越多,成本也越低。 (二)规模经济类型 规模经济通常以成本弹性 E加以度量。当1 c 企业成本增长率大于产量增长率;当1 E时,可称为规模经济不变, = c 企业成本增长率等于产量增长率。 规模经济与不经济,可以分为内在经济与不经济,外在经济与不经济: 1.内在经济与不经济 当企业规模过小时,劳动难以实行专业化分工,设备难以进行专用性生产,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平均成本往往较高,这叫内在不经

微观经济学 --- 第五章{成本论} 参考答案 (上海商学院)

第五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5.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6.短期成本(short-run cost)是指短期内由厂商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的总成本。 7.长期成本(long-run cost)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8.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9.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下降。 10.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是指企业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改善而使经济效益提高。 11.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es)是指企业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使经济效益下降。 12.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是指厂商的成本函数所表示的是厂商的成本与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由厂商的生产函数和他为各种投入支付的价格所决定的。厂商的成本函数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13.短期成本函数(short-run cost function)是指由于在短期内企业根据其所要达到的产量,只能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数量而不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以,短期成本有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此时的成本函数即为短期成本函数。 14.长期成本函数(long-run cost function)是指由于长期厂商的厂房和设备等都可以改变,厂商可以根据其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因此,在长期内所有要素的成本都是可变的,长期成本没有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此时的成本函数为长期成本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