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分诊标准临床检查质量控制(内容清晰)

急诊分诊标准临床检查质量控制(内容清晰)

急诊分诊标准临床检查质量控制(内容清晰)
急诊分诊标准临床检查质量控制(内容清晰)

急诊分诊标准临床检查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张战华学习目标:了解国内外的急诊分诊标准

掌握我院急诊急诊标准中的病情评估、病情分级、分区

与分流。

定义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患者的诊疗秩序,使患者在相应区域得到及时诊治。

现代急诊分诊已不在简单的“分科分诊”,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安排就诊的“病情分诊”。

急诊分诊标准是人为制订的帮助并指导医护人员分诊工具。

国外常用急诊分诊标准

现代分诊标准的建立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国际公认的有:

1、澳洲分诊量表(ATS)

2、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CTAS)

3、英国的曼彻斯特分诊量表(MTS)

4、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ESI)

以上这些分诊标准均为5级分诊标准,即按病情危急程度将患者分为

5级。

澳洲分诊量表(ATS)

ATS由澳大利亚急诊医学院于1993年牵头制订,1994年在澳大利亚各大急诊科推广应用。

根据患者可等候的时间将患者分级,即分诊人员考虑患者可等候多长时间而不会发生危险。

1级:需要立即给予复苏

2级:可在来诊后10min内给予救治处理。

3级:为紧急患者,可在来诊后30min内给予处理。

4级:为次紧急患者,可在来诊后1h内给予处理。

5级:为非急诊患者,可在来诊后2h内给予处理。

ATS分级标准(2级)

级别描述临床描述

即将威胁生命如有气道危险,严重喘息、需要时效性的治疗严重呼吸困难,有循环系统极度疼痛威胁、皮肤发绀、低灌注、

低血压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等。

ATS分级标准(2级)

注意:在分诊时,不能将患者生命体征作为唯一决定分诊级别的依据,

而应将患者最紧急的临床征象作为分诊依据。

ATS对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分诊标准的制订产生了很大影响。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CTAS)1995年在澳洲分诊量表的基础上制订的。

2003年,根据CTAS的内容开发了大脑分诊程序(eTRIAGE),分诊护士将患者主诉录入分诊系统后,系统会自动选择一个与患者主诉相对应的分诊模块,模块包含了所有分诊时用到的区别要点,分诊护士据此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并将收集的数据录入电脑分诊程序中,电脑会自动计算出患者的分诊级别。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CTAS)近年来,在CTAS的基础上,还发展制订了适用于儿童的分诊标准及相应的电脑分诊程序。

目前,CTAS不但在加拿大应用广泛,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由美国急诊护士协会和美国医师协会组成的五级分诊联合工作组,在2005年发表声明建议美国急诊科应用ESI或CTAS。

英国的曼彻斯特分诊量表(MTS)MTS由52个分诊流程图组成。

由6个鉴别点:

1、病情或症状是否威胁患者生命(无有效气道、无自主呼吸、无

自主循环等);

2、活动性出血;

3、疼痛程度;

4、发病剧烈程度;

5、意识水平;

6、体温。

英国的曼彻斯特分诊量表(MTS)患者就诊时,分诊护士首先评估患者的主诉,然后根据与患者的主诉相对应的流程图的要求,从以上6个鉴别点评估患者,将患者分至相应的级别。

MTS不但在英国广泛,也是荷兰多数急诊使用的分诊标准之一。2000年,MTS被引入葡萄牙,之后MTS亦被引入欧洲其他国家如瑞典等国的医院急诊科使用。

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ESI)

美国急救医学中心的Wuerz博士领导的,

ESI工作小组,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究制订。

主要特点:特殊的分诊流程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医疗资源需求结合在一起。

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ESI)MCHugh等2009年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有57%的医院急诊科在使用ESI作为分诊标准。

主要从ABCD4步进行分诊

A:患者是否会死亡:即患者是否需要立即给予抢救生命的措施,如果是,则患者为1级。

B:患者是否能等:若患者需要立即诊治,则将患者分为2级

C:医疗资源评估:若需要1种医疗资源将患者分为4级,若不需要医疗资源则将患者分为5级。

D:评估生命体征:若生命体征平稳则将患者分为3级,否则可考虑将患者分为2级。

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ESI)

ESI将医疗资源分为9类:

包括心电监护、专科会诊、诊断试验(心电图、实验室检查、X线平片、特殊影像)及治疗性操作(静脉用药、血液制品使用、机械通气)。

国内常用急诊分诊标准

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制定了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救中心设计了新的急诊预检分诊模式。

四川华西医院急诊科设立了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导向型预检分诊。

国内常用急诊分诊标准

2011年4月,卫计委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的绿色通道管理部分明确规定: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

急诊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docx

项目 护士 管理(5 分) 环境 管理 (5 分) 专科 管理 ( 20 分) 精品文档 (一)急诊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00 分) 分值 评价方法 评价要点 评分标准 扣分 扣分依据 1. 排班弹性,应变性强,值班者坚守岗位。 排班不合理、无执 2 分 照上岗、脱岗扣 2 查排班 严格执行护士条例,无执照护士不能单独上岗。 2. 分 1. 护士仪表、行为符合要求。 2. 热情、礼貌接待患者,无护理投诉。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3 分 抽查护士 3. 与医生协作好。 1 分,投诉经查实 4. 无护士扎堆聊天现象,不打私人电话聊天。 一次扣 3分 5. 有紧急状态下科室护士调配预案。 1. 护士站、诊疗室、抢救室物品放置有序,保持整洁、齐全,有标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5 分 现场检查 2. 推车、轮椅清洁、性能良好,定点放置,有消毒措施。 1 分。 3. 急诊室秩序井然,护理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1. 分诊快又准,登记详细齐全,危重患者来诊 5 分钟内得到相应的处理。 2. 救护车到达时主动迎接,并扶送患者到诊室。 3. 危重抢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后挂号。 4. 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好候诊次序,就诊期间病例由分诊护士观察,危重患者及时送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5 分 现场检查 抢救室。 1 分。 5. 抢救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三清”,即听清、问清、看清,能识别监护仪显示的常见异常信息。 6. 做好抢救记录。 5 分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做到“三熟练”,即常见病抢救程序熟练,抢救仪器 不知道一项扣 2 抽查护士 分。 使用方法熟练,抢救药物作用、剂量、用法熟练。 安全 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护理常规。 2. 严格做好抢救物品药品、设备仪器的交接班。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管理 20 分 现场检查 危重患者住院途中、送检查应有医务人员陪送。 1 分。 (20 分) 3. 4. 患者皮试后,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查看皮试结果并记录。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制度 急诊科是医院的医疗前沿和服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急诊科的设施、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急诊规章制度。但是,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各专业科室越分越细,进一步强化专病专治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专科治疗,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医院工作实际,特对急诊科收治病人作如下规定: (一)病人收治基本要求 1?对专科性不强的疾病,可根据临床专科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收治病人到相应专科; 2?患者如有多种疾病并存时,以主要疾病确定收治科室; 3?由原发病引起的并发症,而并发症是当前治疗的主要对象时,贝卩以并发症确定收治科室; 4?同一种疾病内、外科均可收治时,则以有无手术指征确定收治科室; 5?如病人所患疾病多科均可收治,但患者已有明确住入某诊疗科室治疗要求时,可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尊重病人的选择; 6?对暂时诊断不清的病人,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转相应专科治疗; 7?在任何时候,必须坚持急症、重症病人优先收治的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急、危重症病人。 (二)各专科病人的收治 1?内科病人:按我院内科设置,以疾病首要诊断或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收治相关科室,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风湿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病内科、肿瘤科、感染科等。 2?外科病人:

(1)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及男科按相关疾病收治到相关科室。 (2)普通外科疾病按:肝胆疾病收治普外I病区;胃、肛、肠、小儿外科疾病收治普外H病区;甲状腺、乳腺、胰腺、血管疾病收治普外皿病区。(3)骨科疾病按:关节疾病与损伤收治骨科I病区;烧伤整形、手外伤及断肢(断趾)再植收治骨科H病区;脊柱及脊髓相关疾病收治骨科皿病区;其他创伤性骨科疾病收治骨科W病区。 3?其它科室:当急诊科医师遇到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妇产 科、儿科等专科疾病时,接诊医生引导病人直接到各专科门诊就诊,或在完善初步检查后,请专科医师到急诊科看病人。 4?急诊科病区收治病人的范围: (1)各种中毒患者; (2)电击伤无外科特殊处理的患者; (3)心脑血管疾病进展期不宜搬动需要就地抢救的患者; 4)各种急、危重症需要做生命体征支持治疗的患者。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根据情况合理分流到相关专科。 (5)对收治诊断不明的病人,需及时申请组织全院会诊,明确后再转入相关科室。

急诊分诊工作流程

急诊分诊工作流程 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分诊是急诊护士的基本功之一,每个护士都应熟练掌握急诊分诊技术。 (一)接诊 急诊科面向全社会开放,病人来自社会各个阶段,文化修养、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经济条件、社会背景、发病过程各个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和承受能力有很大差异。病人就诊,常以主诉急性症状为主。分诊护士要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对各种急性症状的鉴别诊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通过观察、询问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病人病情,决定进一步处理的顺序。 对救护车转来的病人或严重创伤、急性中毒、大量出血、发病骤急等病人,护理人员应主动到急诊室门口接待病人,与护送人员简单交接,并迅速判断伤病严重程度,危重者立即送抢救室急救。 (二)临床评估 尽可能多的收集到有关病情的资料,注意不可忽视潜在的危险因素。体检的重点首先是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测量。观察病人临床评估应掌握的原则是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快速分类。护士要熟练运用诊断检查(视、触、叩、听、嗅)的方法,观察意识、精神状况,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敏感度皮肤颜色等。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特别注意对神志、气道、呼吸、循环、出血、疼痛及外伤等体检与分析。根据病情需要,可做必要的检查,如血、尿、粪常规、血糖、血尿淀粉酶等测定。 (三)分诊 通过接诊和体检,护士即可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及时分类,指导就诊。对等待诊治的病人,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要随时进行观察,必要时重新评估、紧急处理。 分诊流程: 病人就诊→分诊护士接诊→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带病人到诊室→诊室查后护 ↗输液观察 士协助医生诊治,抢救→住院治疗→出院 ↘急诊留观

急诊分诊实用标准临床检查高质量控制

急诊分诊标准临床检查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战华 学习目标:了解国外的急诊分诊标准 掌握我院急诊急诊标准中的病情评估、病情分级、分区 与分流。 定义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患者的诊疗秩序,使患者在相应区域得到及时诊治。 现代急诊分诊已不在简单的“分科分诊”,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安排就诊的“病情分诊”。 急诊分诊标准是人为制订的帮助并指导医护人员分诊工具。 国外常用急诊分诊标准 现代分诊标准的建立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国际公认的有: 1、澳洲分诊量表(ATS) 2、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CTAS)

3、英国的曼彻斯特分诊量表(MTS) 4、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ESI) 以上这些分诊标准均为5级分诊标准,即按病情危急程度将患者分为5级。 澳洲分诊量表(ATS) ATS由澳大利亚急诊医学院于1993年牵头制订,1994年在澳大利亚各大急诊科推广应用。 根据患者可等候的时间将患者分级,即分诊人员考虑患者可等候多长时间而不会发生危险。 1级:需要立即给予复 2级:可在来诊后10min给予救治处理。 3级:为紧急患者,可在来诊后30min给予处理。 4级:为次紧急患者,可在来诊后1h给予处理。 5级:为非急诊患者,可在来诊后2h给予处理。 ATS分级标准(2级) 级别描述临床描述 即将威胁生命如有气道危险,严重喘息、

需要时效性的治疗严重呼吸困难,有循环系统极度疼痛威胁、皮肤发绀、低灌注、 低血压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等。 ATS分级标准(2级) 注意:在分诊时,不能将患者生命体征作为唯一决定分诊级别的依据,而应将患者最紧急的临床征象作为分诊依据。 ATS对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分诊标准的制订产生了很大影响。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CTAS)1995年在澳洲分诊量表的基础上制订的。 2003年,根据CTAS的容开发了大脑分诊程序(eTRIAGE),分诊护士将患者主诉录入分诊系统后,系统会自动选择一个与患者主诉相对应的分诊模块,模块包含了所有分诊时用到的区别要点,分诊护士据此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并将收集的数据录入电脑分诊程序中,电脑会自动计算出患者的分诊级别。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CTAS)近年来,在CTAS的基础上,还发展制订了适用于儿童的分诊标准及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2018年最新)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 Ⅰ级(急症):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80次/min或<40次/min收缩压<70mmHg/急性血压降低,较平常血压低30~60mmHg,spO2<80%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既往无COPT指标)血糖<3.33mmol/L,血钾7.0mmol/L 人工评定指标:心搏/呼吸停止或节律不稳定,气道不能维持 休克,明确心肌梗死,急性意识障碍/无反应或仅有疼痛刺激反应(GCS<9),癫痫持续状态,复合伤(需要快速团队应对),急性药物过量,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正在进行的自伤或他伤行为,需立即药物控制者,严重休克的儿童/婴儿,小儿惊厥等, 响应程序:立即进行评估和救治,安排患者进入复苏区。 Ⅱ级(急重):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短时间内不能进 行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短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溶栓、解毒等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50~180次/min或40~50次/min,收缩压>200mmHg或10~80mmHg,spO2<80~90%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发热伴粒细胞减少,POCT指标,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人工评定指标:气道风险:严重呼吸困难/气道不能保护,循环障碍,皮肤湿冷花斑,灌注差/怀疑脓毒症,昏睡(强烈刺激下有防御反应),急性脑卒中,类似心脏因素的胸痛,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伴大汗(脐

以上),胸腹疼痛,已有证据表明或高度怀疑以下疾病: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异位妊娠、消化道穿孔、睾丸扭转所有原因所致严重疼痛(7~10分),活动性严重失血,严重的局部创伤~大的骨折、截肢,过量接触或摄入药物、毒物、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暴力或攻击),直接威胁自身或他人,需要被约束。 响应程序:立即监护生命体征,10min内得到救治,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区 Ⅲ级(急症):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00~150次/min或50~55次/min,收缩压180-200mmHg或80-90mmHg,SpO2:90%-94%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 人工评定指标:急性哮喘,但血压、脉搏稳定,嗜睡(可唤醒,无刺激情况下转入睡眠),间断癫痫发作,中等程度的非心源性胸痛,中等程度或年龄>65岁无高危因素的腹痛,任何原因出现的中重度疼痛,需要止疼(4-6分),任何原因导致的中度失血,头外伤,中等程度外伤,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持续呕吐脱水,精神行为异常:有自残风险/急性精神错乱或思维混乱/焦虑/抑郁潜在的攻击性,稳定的新生儿。 响应程序:优先诊治,安排患者在优先诊疗区候诊,30mim内接诊;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 一.概述 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拆、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即评估病情、分出疾病的类别(级别)和明确疾病专科。 预检分诊包括院前预检分诊和院内预检分诊。 (一)、院前预检分诊 分为单个病人现场预检和灾害性事件发生时的大批伤员现场预检。 1.单个病人现场预检 需考虑急诊途径、调遣急救员、转送所需的时间、转送地点、现场处理或立即转送这五个方面。 2.大批伤员现场预检 应启动EMSS体系,即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加强监护病房)。 (二)、院内预检分诊(急诊分诊) 急诊分诊的目的: 1、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的就诊次序,优生处理危急症。 2、有效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3、尽快提供初步的急救程序及适当的护理措施。 4、与病人建立信关系,及时沟通。安抚及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并提拱适当的健康指导。 5、运用分诊技术,给病人进行病情分级。 二.分诊工作程序 一、接诊 病人到达急诊室后,护士应立即查看病情,安排病人坐在候诊椅上或躺在

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安排到不同的就诊区域,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对救护车送来的病人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分诊护士应主动到急诊大门口接待。在就诊过程中护士要主动热情,做到心中有数,对病重紧急的病人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和护士参加抢救,对尚未就诊的病人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并在候诊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病情评估 评估原则: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和快速分类。 分诊护士应询问病人或陪伴者,并运用诊断检查(望、触、叩、听、嗅)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病情资料,注意不可忽视潜在的危险因素。护理体检时注意“三清”,即:①听清:病人或陪人的主诉;②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③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及体征。 (一)分诊评估运用的手段与技巧 1、分析病人主诉分诊护士要对病人强调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但不宜做诊断。除耐心仔细地听取病人的主诉外,要用眼、鼻、手进行看、问、闻、触的初步评估,使之成为一种观察病人的习惯。 (1)用眼去看:主诉的症状表现程度如何,哪些病人未提到;观察病人的面色,有无苍白、发绀,颈静脉有无怒张等。 (2)用手去摸:测脉搏,了解心率、心律变化及周围血管的充盈度;可探知皮温、毛细血管充盈度;触疼痛部位,了解涉及范围及程度。 (3)用鼻去闻:病人是否有异样的呼吸气味,如酒精味、呼吸的酸味、化脓性伤口的气味等。 (4)用耳去听:听病人的呼吸、咳嗽,有无异常杂音或短促呼吸。此外,诱导问诊可能使你得到最有价值的主诉,诱问的基础在于护士的观察,用这种方法来证实可能的判断。 2、Lany Weed 的SOAP公式 (1)S(subjective,主诉):收集病人告诉的所有资料。 (2)O(objective,观察):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抢救床位病患比(新加) 定义:急诊科每年固定急诊抢救室及监护病房的床位总数与年接诊患者的比例。 计算公式: 抢救床位病患比=急诊科固定监护床位数(人)/年接诊患者数(万

人)×100% 备注:急诊科固定监护床位数包括急诊抢救室床位及监护病房床位总数。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一、主要学习目标 ●了解分诊定义 ●理解接诊方法 ●掌握急诊分诊流程 ●掌握病情分诊依据 二、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的基本程序 ●急诊接诊 ●急诊分诊 ●急诊护理处理 急诊接诊 最短的时间,用最精练的医学技巧,迅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一个较明确的判断。方法: 望闻问切法、谈心解释法、事例举证法、 心理调控法、最佳时机法、选择诊治法 常用方法:望闻问切法、选择诊治法 望闻问切法 ●眼看:看病人的面色,如苍白、发绀、颈静脉怒张等。 ●鼻闻:有否异样的呼吸气味,如酒精味、 烂苹果味、大蒜味、化脓性伤口的气味。 ●耳听:听病人的呼吸、咳嗽、有无异常的杂音,如喘鸣音、痰鸣音。

●手摸:测脉搏,可了解心跳情况;触皮肤,可探知体温情况;触诊,可了解 疼痛范围及程度 ●问诊:得到最有价值的主诉 ●原则:重视病人的主诉 重点观察体征 简要了解病情 急诊分诊 指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分诊对象特点: ●差异性:知识程度、经济能力、社会背景、对疾病的看法、承受能力。 ●病人就诊心理:我的病最重……,急躁、忧虑、恐惧。 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处理 一般急诊病人: 1、送到相关科室就诊,病情复杂难以确定科别的,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2、病情允许者到注射室或观察室进行治疗观察 3、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隔离室就诊 4、急救车转入病人,分诊护士立即接诊,迅速安置。 5、因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立即通知有关单位或部门,请求组织人员抢救及会诊,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危重病人 1、抢救室紧急处理,抢救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

急诊科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细则1

急诊科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细则100分 标准与要求分 值 检查方法扣分标准 得 分 (一)环境管理 1.布局合理、标识清楚,有绿色通道示意图。 2.分诊大厅、走廊做到门窗明亮,家具、墙壁清洁无污迹,地面无痰迹、无垃圾。洗刷间、厕所无异味。 3.各室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窗明桌净。 4.物品放置整齐有序,不放置私人用品。 5.清创室 (1)整洁明亮,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有标记。 (2)物品摆放规范,无菌、清洁物品分别放置。 (3)各种外用药标签清晰醒目。 (4)清创完毕后做好终末处理。 6.抢救室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人所用,其它情况不得使用。 (2)室内光线明亮,物品摆放有序。 (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齐全,定点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用、外借,保证抢救仪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定时检修,专人管理。 (4)药品、敷料、器械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后放回原处。严格交接班。 (5)抢救完毕后整理环境卫生,保持抢救室整齐、清洁。 7.观察室 (1)室内整洁、安静、通风良好,加强防护管理。 (2)专人负责,随时主动观察病情,观察输液、氧气吸入及各种仪器使用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病人出观察室后,做好终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20 现场查看1处不符合要求 扣1分。 (二)急救质量 1.分诊护士听到急救车铃声后,立即推担架车到门口迎接病人并护送至抢救室配合抢救。 2.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并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 3.急救措施及时、到位,执行医嘱准确无误。 4.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体现爱伤观点。 5.抢救记录详实,能准确反映抢救过程及病情变化。 6.维护抢救室工作秩序,非工作人员不得逗留,发现后及时劝阻。7.病情稳定后,协助医生妥善安置病人。30 现场查看 1.迎接病人不及时 扣5分。 2.抢救措施不到位 扣10分。 3.抢救记录不准确 1处扣2分。 4.抢救室管理不符 合要求扣5分 5.其它1处不合 格扣1分。 (三)服务质量 1、就诊前 (1)诊室整洁、桌面无杂物,办公用品齐全。 (2)保持诊床整洁,每日更换床罩。 (3)对一般急诊病员简明扼要询问病史,为病人做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于门诊病历,根据病情指导就诊。 (4)为候诊病人介绍就诊流程、急诊布局及相关健康宣教。 2、就诊中 (1)引导病人到相关诊室就诊。 (2)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及重危病人优先安排就诊。 (3)重危病人必须由护士亲自护送到抢救室,并及时通知相关医生。(4)诊疗中有实施保护病人隐私的设施。 (5)保持诊室内每诊位1病员,每位病员陪人不超过2人。(6)巡视候诊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根据病人需求,提供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8)认真填写门诊日志,符合规定要求。 (9)发现传染病,按规定要求进行隔离、上报及诊室消毒。 3、就诊后 (1)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做好病员特殊检查前准备及用药相关指导。 (3)保管好病人的各项检查报告单。 (4)值班医生、病人离开后,开窗通风,空气消毒。 (5)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更换诊床床罩。 (6)及时补充各诊室接诊所需用物(包括各种表格、压舌板、血压计及其办公用品)。30 现场查看 1.就诊前准备工作 不到位1处扣1分。 2.对就诊患者不指 导、不宣教扣2分, 指导及宣教不到位 扣1分。 3.对就诊患者观 察、处理不到位扣 3分。 4.病人对服务不满 意,有投诉每起扣 5分。 5.其余1处不符合 标准扣1分。 (四)安全管理 1.有科室安全管理制度。 2.有差错事故防范及报告制度。 3.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重点安全环节做好警示说明,如防滑、安全用电、安全用氧等各种安全警示、提示及措施。20 1.查看安全制度。 2.查看各项制度 落实情况。 1.无安全制度扣5 分。 2.安全措施落实不 到位1处扣1分。

急诊科第三季度质控总结

急诊科2016年第三季度护理质管总结 一、科室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检查人员:职能科室、夜查护士长、三级质控组、二级质控组、一级质控组(二)检查时间:2016年7月1日—2016年9月30日 (三)检查方法:科室质控小组每月从病区管理、临床护理服务、消毒隔离、护理安全管理、急诊门诊五个方面进行质控检查,采取访谈、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四)检查标准:东营市人民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考核细则》 (五)急诊科第三季度护理质控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表1 第三季度质控指标完成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情况 2016年第三季度共检查5446条项目,存在问题84项,不合格率为%,其中: 1.临床护理检查1693条项目,存在问题43项,不合格率为%。 2.病区管理检查1317条项目,存在问题13项,不合格率为%。 3.护理安全管理检查2304条项目,存在问题23项,不合格率为%。 4.急诊门诊检查132条项目,存在问题5项,不合格率为%。 5.第三季度无不良事件发生。 6.第三季度无输血病例。 7.第三季度压疮评估高危患者1例,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8.第三季度跌倒/坠床统计:评估高危患者16人,无跌倒/坠床发生。

(二)第三季度一级质控检查问题清单 表2 临床护理服务质控问题清单

图1 临床护理服务二级项目不合格率对比图

表3 病区管理质控问题清单 一级二三级项目问题问题检查不 病区 管理 环 境 管 清创室地面不清洁2 11177%未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5 使用后的一次性换药包未及时丢弃4 病抢救室卫生间地面有积水11796% 仪抢救室呼吸机无操作流程图11344% 图2 病区管理二级项目不合格率对比图 表4 护理安全管理质控问题清单 一级二三级项目问题问题检查不护理 安全 管理 查 对 住院病人佩戴腕带不规范4 11900%治疗卡打印后未经双人核对4 治疗卡黏贴不规范3 重 点 住院病人进行交接时对交接内容重点不2 81320%绿色通道病人住院后未及时补办住院证2 抢救室患者静脉输注药物与治疗卡信息1

急诊分诊综述指导

急诊分诊工作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急诊;护士;分诊流程 The Emergency triage process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Key word】Emergency Department;Nurse;triage process 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1]。急诊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急诊患者只有经过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准确救治,但是急诊患者具有病情紧急、疾病谱广、医疗纠纷多等特点,如果分诊错误,则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的生命,直接影响到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对整个急诊工作的运行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2]。但现阶段我国急诊分诊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不同程度地妨碍了分诊工作质量的提高[3]。如何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如何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将急诊分诊工作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国外急诊分诊现状 美国大多数医院的急诊科采用敏度等级系统确定患者的优先就诊权,其中3级分诊法的使用最为广泛,其根据患者来诊时的表现分为危急---需立即处理、紧急---需在1h内处理、不紧急---可等待2h以上,其它还有4级法、5级法[4]。而急诊严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ESI)5级预检流程/敏度系统是美国急诊医护人员在90年代末创立的,现已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医院成功实施[5],ESI可以精确的预测急诊资源消耗以及患者的预后,如入院率、急诊就诊时间、死亡率等。1994年,澳大利亚的急诊医学院创立了国家预检标尺(National

急诊分诊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 急诊病人的分诊: 急诊科预检护士对来院就诊的急诊病人要进行重点地询问、观察和查体,快速收集病情资料,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在2—5分钟内,运用分诊公式对病情迅速评估,按急诊病人的病情进行如下分类: 病人病情评估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分类

急诊病人的分流 1、危重病人: 立即进入抢救室,按急救绿色通道原则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 2、一般病人: 专科急诊就诊处理,视病情入住观察室、专科病房或带药离院。 3、成批病人: 立即快速检诊、分类、分流处理,并立即报告医务处和科主任。 4、传染病人:

疑传染病者应进行隔离,确诊后转入相应病区或传染病院治疗。 5、特殊病人: 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法问题者,相应处理并通知有关部门。6、无主病人: 由他人或公安送来的无主病人,先予分诊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7、高峰病人: 每年急诊病人高峰时段,适时调配增加急诊医护人员上班,启动高峰时期病人分流病人的工作预案,合理分流、疏导病人。 8、急诊病人转运: 危重病人需检查、急诊住院或转院,由医护人员陪送监护并交接。 一般急诊病人的分诊SOAP公式 S(subjective,主观感受): 收集病人主观感受资料,包括主诉及伴随症状。 O(objective,客观现象): 收集病人客观感受资料,包括体征及异常征象。 A(assess,估计):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判断。 P(plan,计划): 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 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安排就诊 急诊创伤病人的CRAMS评分公式 采用C(circulation,循环)、R(respiration,呼吸)、A(abdomen,腹胸部)、M(motor,运动)、S(speech,语言)4项生理变化加解剖部

卫计委急诊科质控标准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 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1)/2 , n 为奇数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2+X n/2+1 )/2,n为偶数 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 一,急诊科设置基本要求 :(25 分) 1, 急诊科布局,流程合理(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门的出入门,急诊门前回车道通畅).(6 分) 2, 急诊科识别标志醒目 ,夜间有灯光 .内设科室(窗口)标志醒目 .(5 分) 3, 急诊科内设有诊室 ,抢救室,监护室,清创室,治疗室,观察室 .三级医院还需设置急诊挂号收费室 ,急诊药房 ,急诊化验室 ,预检室 .(5 分) 4, 观察床设置不少于核定床位数的 2%.(3 分) 5, 抢救,监护室床位不少于核定床位数的1%.(3 分)6, 急诊分科 :按一级科目分科 ,必备内,外,儿科(2 个以上要求单独设科室);三级医院要求设置不少于 1 个二级科目急诊 .(3 分) 1, 不是独立医疗区域扣 2 分;无专门出入门扣 2 分;回车道不通畅扣 2 分. 2, 急诊科无识别标志不得分;标志不醒目酌情扣分;夜间灯光不亮扣2 分;内设科室标志不醒目,每个扣 0.2 分. 3, 科室设置不全 ,缺 1 室扣 2 分 4, 观察床设置少于核定床位数 ,不足 2%扣 0.5 分,不足 1%扣 1 分 . 5, 抢救,监护室床位少于核定床位数 ,不足 1%扣0.5分,不足 0.5%扣 1分. 6,急诊不分科按缺科扣分 , 每缺一科扣 1 分 . 二,室间质控:(40 分) 1, 急诊管理制度健全 : 1.1, 建立首诊负责制度 ,值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会诊制度 ,留观病历书写制度,病人入院护送制度 .(6 分) 1.2, 固定医师(在急诊一年以上)按床位核定的 1%设置 ,其中中级以上人员不少于1/3,高级1人.(3分) 1.3, 非固定医师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 .(3分)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凡科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 标准 第一版 操作手册 20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就医需求的增长,使得急诊科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急诊系统应对能力、患者满意度的下降和医疗费用、临床差错、并发症事件的增加,严重影响急诊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医院的整体服务品质。急诊患者由于病情急、病情重,对医疗服务的时限性和有效性要求更加迫切。然而,由于没有对急诊患者进行分层,常常出现危重患者不能及时接诊,而病情较轻的患者却占用了大量急救医疗资源。我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经三十载,各级医院的急诊患者流量逐年增加,上述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说明急诊医学得到了社会更广泛的认同,急诊科为社会解决了更多的医疗需求,同时,也在发展中埋下了更大的医疗隐患。目前,国外发达国家预检分诊标准化建设已经相对成熟,尽管各标准间内容有一定的差异,但综合来看,均按照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类。因此,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预检分级分诊标准发展中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简便、高效的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标准,使得急诊患者按照病情分级就诊,确保危重患者的优先救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由急诊医学、护理管理、急诊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及研究者组成了急诊分诊标准构建小组,经过前期系统学习国外先进的分诊标准、国内预检分诊现状及分诊标准需求相关调研、回顾性资料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最终确定了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标准立足于国内分诊现状,参照2012年9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WS/T390-2012)中分诊原则要求及美国ESI(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ESI)分诊思路制定,旨在为急诊分诊工作者提供一个简便、科学的分诊工具,指导急诊分诊工作的高效进行。

急诊科医疗质量质控小组

急诊科医疗质量质控小组 急诊科: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质量管理规定,切实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安全,经急诊科研究决定成立医疗质量质控小组。 一、急诊科医疗质量质控小组 科主任:张府财 成员:黄志谞、马永周、李安平、甘宜合、马生奎 二、医疗质量管理质控工作制度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对急诊科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急诊科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周开会一次,讨论和审定临床、医技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护理、院感质量的检查、评价、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反馈情况、检查落实等工作。 4)组织疑难病例、抢救、手术病例的讨论。 5)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 6)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7)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

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8)医疗质量管理成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医疗业务水平,要熟悉和了解各种质量指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 三、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全科室医疗、医技工作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2)负责制定科室医疗、医技工作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和完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 4)负责讨论、决定科室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事件的院内处理意见。 5)负责宣传贯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开展对全科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医、技人员质量教育、培训的要求。并检查其落实情况。 6)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对临床、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欧阳歌谷(2021.02.01) 第一条分诊目的 (一)安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胜利率。 (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三)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插适当的诊治地址。 (四)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第二条病情分级 (一)一级:急危症 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继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年夜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响时间:即刻。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响时间内获得治疗。 (二)二级:急重症 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更。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继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响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响时间内处理95%的患者。 (三)三级:急症 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继续不克不及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响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响时间内处理90%患者。 (四)四级:非急诊 1、患者情况:病情不会加重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响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响时间内处理90%患者。 第三条分诊制度: (一)当班护士对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按轻、重、缓、急依次规画就诊手续,并做好就诊挂号,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沾染病、患者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二)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插病情危重者诊治,对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收费。

急诊分诊标准

项目/ 分值说明C (Circulation, CRAMS 评分:总分≤ 8 正常( 2 分) 毛细血管充盈正常和 为重伤。总分越小伤情越重 轻度异常( 1 分) 毛细血管充盈延迟和 严重异常(0 分) 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和 循环)收缩压>100mmHg 收缩压85 ~99mmHg 收缩压<85mmHg R(Respiration ,呼吸)正常急促、浅或呼吸频率> 35 次/分 无自主呼吸 A (Abdomen ,无压痛有压痛肌紧张、连枷胸或有穿腹胸部)通伤 M(Motor ,运动)运动自如对疼痛有反应对疼痛无反应或不能 动 S(Speech ,语 音) 正常谵妄讲不清完整的词语 分类性质相关疾病 Ⅰ类: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 定,如得不到紧急救 治,很快会危及生命。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 Ⅱ类: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 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 急处理与严密观察。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 Ⅲ类:亚紧急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

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 并发症 Ⅳ类:非紧急可等候,也可到门诊诊轻、中度发烧,皮疹,皮擦伤 治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 急诊病人的分诊: 急诊科预检护士对来院就诊的急诊病人要进行重点地询问、观察和查 体,快速收集病情资料,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在2—5 分钟内,运用分诊公式对病情迅速评估,按急诊病人的病情进行如下分类: 病人病情评估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分类 分类性质相关疾病 Ⅰ类: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 不稳定,如得不 到紧急救治,很 快会危及生命。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 Ⅱ类: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 病情有可能急剧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

急诊分诊分级标准

Ⅰ级: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 >180 次 /min 或 <40 次 /min;收缩压 <70 mmHg/ 急性血压降低,较平时血压低 30~60 mmHg;SpO2 <80%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既往无 COPD 病史);腋温 >41℃;POCT 指标;血糖 <3.33 mmol/L;血钾>7.0 mmol/L 人工评定指标:心博 / 呼吸停止或节律不稳定;气道不能维持;休克;明确心肌梗死;急性意识障碍 / 无反应或仅有疼痛刺激反应(GCS<9);癫痫持续状态;复合伤(需要快速团队应对);急性药物过量;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正在进行的自伤或他伤行为,需立即药物控制者;严重休克的儿童 / 婴儿;小儿惊厥等 响应程序:立即进行评估和救治,安排患者进入复苏区 标识颜色:红色 Ⅱ级: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短时间内不能进行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者短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溶栓、解毒等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50~180 次 /min 或 40~50 次 /min;收缩压:>200 mmHg 或 70~80 mmHg;SpO2 :80%~90%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发热伴粒细胞减少;POCT 指标;ECG 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人工评定指标:气道风险: 严重呼吸困难 / 气道不能保护;循环障碍,皮肤湿冷花斑,灌注差 / 怀疑脓毒症;昏睡(强烈刺激下有防御反应);急性脑卒中;类似心脏因素的胸痛;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伴大汗(脐以上);胸腹疼痛,已有证据表明或高度怀疑以下疾病: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炎 / 心包炎、心包积液、异位妊娠、消化道穿孔、睾丸扭转;所有原因所致严重疼痛(7~10 分);活动性或严重失血;严重的局部创伤 - 大的骨折、截肢;过量接触或摄入药物、毒物、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暴力或攻击),直接威胁自身或他人, 需要被约束响应程序:立即监护生命体征,10min 内得到救治,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区 标识颜色:橙色 Ⅲ级: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00~150 次 /min 或 50~55 次 /min;收缩压 180~200mmH g 或 80 ~ 90mmHg;SpO2 :90%~94%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 人工评定指标:急性哮喘,但血压、脉搏稳定;嗜睡(可唤醒,无刺激情况下转入睡眠);间断癫痫发作;中等程度的非心源性胸痛;中等程度或年龄 >65 岁无高危因素的腹痛;任何原因出现的中重度疼痛,需要止疼(4~6 分);任何原因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