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一条急诊科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处,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当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置的功能。

第十二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根据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和急诊病人量确定。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当设有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对讲机)。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和保卫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卫生行政部门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对接。

第三章人员配备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医护人员。

第十五条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六条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

除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外,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第十七条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应当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急诊科诊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八条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护士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第十九条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和2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和1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十条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承担各种病人的抢救、鉴别诊断和应急处理。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承担本专业的急诊工作。

第二十一条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管理和其他辅助人员。

第四章科室管理

第二十二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二十三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第二十四条急诊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病人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应当立即实施抢救。

第二十五条急诊科要设立针对不同病情急诊病人的停留区域,保证抢救室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能及时转出,使其保持足够空间便于应对突来的其他危重病人急救。

第二十六条急诊科内常备的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二十七条急诊科应当对抢救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合理摆放,有序管理。

第二十八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当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急诊病历,要记录诊疗的全过程和患者去向。

第二十九条急诊科应当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隔离。

第三十条急诊科在实施重大抢救时,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

第三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三十二条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急诊科管理,帮助协调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作,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分流问题。

第三十三条医院应当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各类辅助检查部门应当按规定时间出具急诊检查报告,药学等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优先向急诊患者提供服务。

第三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第三十五条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

第三十六条医院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

第三十七条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第五章检查评估

第三十八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置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检查指导与质量评估。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地区,急诊医师应当经过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四十一条承担核辐射及化学中毒等患者救治任务的急诊科,应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相应防护设备和物品。

第四十二条纳入院前急救网络并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急诊科,还应按规定配备相应的人员、车辆、设备和装置,按院前急救有关规定管理。

第四十三条设置急诊科的专科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四十四条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

2.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

一、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脏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有中心负压吸引可不配备)、给氧设备(中心供氧的急诊科可配备便携式氧气瓶)、洗胃机。三级综合医院还应配备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X线机。有需求的医院还可以配备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二、急救器械

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三、抢救室急救药品

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三)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

(四)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五)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

(六)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

(七)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二)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三)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四)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五)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六)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七)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八)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卫医政发〔2009〕90号

(2009年9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手术安全管理,指导并规范医院手术部(室)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设置手术部(室)的医疗机构,参照本规范进行管理。

第三条医院应当根据本规范,完善医院手术部(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加强手术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院手术安全的管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手术部(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五条医院手术部(室)应当具备与医院等级、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手术器械、相关医疗用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手术工作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手术部(室)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接送手术患者的区域,宜临近重症医学科、临床手术科室、病理科、输血科(血库)、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医院应当设立急诊手术患者绿色通道。

第七条手术部(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手术部(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第八条手术间的数量应当根据医院手术科室的床位数及手术量进行设置,满足医院日常手术工作的需要。

第九条手术间内应配备常规用药,基本设施、仪器、设备、器械等物品配备齐全,功能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

手术间内部设施、温控、湿控要求应当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第十条手术部(室)应当根据手术量配备足够数量的手术室护士,人员梯队结构

合理。

三级医院手术部(室)护士长应当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5年及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管理能力。二级医院手术部(室)护士长应当具备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3年及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手术室护士应当接受岗位培训并定期接受手术室护理知识与技术的再培训。

根据工作需要,手术室应当配备适当数量的辅助工作人员和设备技术人员。

第十一条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辅助用房应当按规定分洁净和非洁净辅助用房,并设置在洁净和非洁净手术部的不同区域内。

第三章手术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手术部(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手术部(室)应当建立手术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有效防止标本差错。

第十四条手术部(室)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确保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的正确。

第十五条手术部(室)应当加强手术患者体位安全管理,安置合适体位,防止因体位不当造成手术患者的皮肤、神经、肢体等损伤。

第十六条手术部(室)应当建立并实施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用药差错。

第十七条手术部(室)应当建立并实施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有效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保证患者安全。

第十八条手术部(室)应当加强手术安全管理,妥善保管和安全使用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及气体等,有效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灼伤。

第十九条手术部(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条手术部(室)应当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安排手术及工作人员。

第二十一条手术部(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第四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二十二条手术部(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第二十三条手术部(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

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手术部(室)应当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

第二十四条手术部(室)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保证医疗安全。

第二十五条手术部(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实施感染手术的手术间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第二十六条手术部(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

第二十七条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

第二十八条手术部(室)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制订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第二十九条手术部(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五章质量管理

第三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手术部(室)的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加强质量管理和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定期实施考核。

第三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手术部(室)质量管理档案追溯制度,加强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所辖区域医院手术部(室)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促进手术部(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规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手术室基本设备:

多功能麻醉机、万能手术床、高频电刀、手术无影灯、手术监护仪、负压吸引器、输液泵\注射泵、抢救车、器械柜、药品柜、麻醉柜、看片灯(3联)、各类手术器械包。

手术室与急诊室要密切配合,24小时值班。

急诊科疾病护理的健康教育内容

精心整理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病人健康教育内容 1.专科护理 (1)急救原则: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1)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胸前区叩击I 一2次,如心脏搏动未恢复,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 min。 2)畅通气道,取出义齿,迅速清除口、咽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3)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 4)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肢体末梢循环及尿量等变化,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必要时给予除颤或体外起搏。 (3)低温疗法可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减轻或预防脑水肿,以头部降温(冰帽、冰槽)为主,保持肛温32C左右为宜(注意防止冻伤);若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等或体温下降困难者可加用冬眠药物,降温维持到病人一般情况稳定、脑皮质功能恢复时再逐渐复温(即听觉恢复,四肢活动协调等)。 (4)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协助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5)心脏复苏成功后,应积极查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 2.饮食 精心整理 急性期禁食,昏迷病人肠功能恢复予以鼻饲。恢复期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进食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不产气食物。饮食过饱,刺激性强、高盐高脂饮食均可加重病情。 3.休息与睡眠 病人神志清醒后,体力消耗大,加上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情鳍波动,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4.药物 急救时应用的肾上腺紊类及其他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甘露醇及碳酸氢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 防止外渗以损伤周围组织。 5.心理护理 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让其最亲近的人与之接触,给予情感支睁。病人 意识恢复后,以高超的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让病人放心。 6.吸烟与饮酒 病人清醒后,应嘱病人不得饮酒,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再次发生山跳骤停, 尽量减少吸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7.卫生宣教 (1)恢复期病人活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宜。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加盖棉被为宜;因局部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低,感觉迟屯,不能使用热水袋,以免发生烫伤;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3)针对原发病用药,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若出现突然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持续心电监护,心脏电复律或人工心脏起搏。 8.出院指导 精心整理 (1)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必要时予缓泻剂。 (2)针对病因,积极预防用药,定期门诊复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健康教育 1.专科护理⑴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利呼吸,教会病人缩唇腹式呼吸、体位引流及有效的咳嗽咳痰。 (2)氧疗:纠正低氧血症是ARDS台疗中最为重要的措施。通常早期轻症病人可先面罩高浓度(Fi02>60 %)给氧,使Pa03>60mmH和Sa02>9%。如Paq<60mmHg则建议行机械通气。 (3)配合呼吸机同步吸气与呼气,头部转动应缓慢进行,及时调整管道位置。 ⑷ 建立非语言沟通方法,如用文字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

一级医院急诊室建设标准

一级医院急诊室建设标准 一、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由一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急诊组长,由固定门诊或轮转出门诊的医师担任急诊诊室工作。配备2-3名护士,成立相对固定的急诊护理组。 急诊室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同时接受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急诊室医护人员应掌握: 1、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包括正确使用呼吸球囊)、徒手紧急排除异物技能、人工气胸腔排气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其它常规急救技术及常见、危重病处理原则。 2、掌握急、危重病转院指标。 三、急诊室设置 急诊室应设置于门诊一楼,大门旁侧诊室,为综合性急诊诊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有群体识别性标志,便于患者识别。 急诊诊室旁设有综合抢救室,与急诊诊室有侧门相通,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四、急救设备和药品 急诊抢救室必须配备下列设备和药品: 五、规章制度 (1)急诊抢救流程张贴于抢救室墙面; (2)制定急诊室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3)完善值班人员工作制度,急、危重病人会诊及转院制度,门急诊人员培训制度。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一、急诊科的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收入急 诊病房、ICU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出科理论考核A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出科理论考核A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出科理论考核A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2分) 1.急性心梗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抢救,第一步应行:( )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气管插管 C. 心外按压 D.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E. 同步直流电除颤 2.心电图ST段抬高+胸痛,以下哪种考虑最佳:( ) A. 急性心肌梗死 B. 急性心包炎 C. 变异型心绞痛 D. 陈旧心肌梗死并心绞痛 E. 以上都可能 3.高血压危象治疗,下列哪种药物首选:( ) A. 硝普钠静脉点滴 B. 复方降压片口服 C. 开搏通口服 D. 双氢克尿噻注射 E. 心得安口服

4.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处理,下列哪组不正确:( ) A. 频发室性早搏---利多卡因 B. 室颤---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C. 阵发室速---洋地黄 D. 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 E.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 5.男,49岁。因胸痛1小时来急诊。急性病容,大汗,在量血压时突然全身抽搐,意识丧失,查体: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以下哪组处理正确:( ) A. 先查心电图,明确有无心脏停搏或室颤。 B. 先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 C. 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做再灌注治疗。 D. 立即请神经及心脏专科会诊 E. 立即将患者平放在硬板床或地面上并开始胸外按压,同时尽快准备除颤及心电监护并准备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6.下面哪一项一般不适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 A.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B.应

健康教育处方 急诊科

健康教育处方 肺感染 1病室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 2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 3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4戒烟酒. 5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市一院急诊科 电话0456-******* 冠心病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 2控制饮食中钠的摄入量,少食或不食咸菜,酱,腌制罐头等,不吃高脂食物和高热饮食,不可过饱,食易消化清淡饮食。高脂,动物内脏,肥肉,鱼籽,蛋黄,奶油。 3注意休息 4根据病情适当活动,劳逸结合,防止用脑过度,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6戒烟酒 7按医嘱服药,外出时随身携带药物和保健卡。 市一院急诊科 电话0456-******* 上消化道出血 1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食品。 5定期复查。 市一院急诊科 电话0456-*******

急性胰腺炎 1禁食,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 2绝对卧床休息,利于疾病康复。 3急性胰腺炎的诱因是:暴饮暴食,酗酒,消化不良习惯。4心情护理。 5请您和家人配合医护人员,使您早日康复。 市一院急诊科 电话0456-******* 心肌梗死 1保持大便通畅,每天摄水1500ml。 每天食含纤维食物800g。 2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坐起及下床。 3低盐低脂饮食,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4保持情绪稳定。 5戒烟戒酒和浓茶。 市一院急诊科 电话0456-******* 脑出血 1保持情绪稳定。 2保持大便通畅。 3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 4卧床。 5监测血压。 市一院急诊科 电话0456-*******

急诊科培训计划表

急诊科培训计划表 篇一: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其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病人,业务范畴涉及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急(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观察、诊断抢救及治疗。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时间依赖性,即:在有限的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现代急诊医学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在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归纳、总结自身特点和基础理论中得到发展,目前在急诊医学中逐渐分化出创伤医学、急危重症医学、中毒医学和紧急救援医学等亚专业,有些医院也分化出执行急诊病人紧急手术的急诊外科或创伤外科医学。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更加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培养合格急诊科医生的途径就是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 一、培训目标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诊医师独有的“四步(判断、处理、诊断、治疗)”

临床思维模式;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的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 (二)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三)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 二、培训方法 采用以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采用在临床轮转的同时进行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养方法,通过参加规范化的临床实践,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应当着重于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学科,以在急危重症出现几率较高的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科。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EIC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7个月,自选轮转(或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表:急诊科住院医师培训临床轮转安排表 轮转科室内科:麻醉科 呼吸内科/呼吸监护室(RICU)心血管内科/心脏监护室(CCU)神经内科消化内科

医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第十二条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第三章人员配备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一、急诊科的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 回家、留院观察、收入急诊病房、ICU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 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根据科室规模,工作量决定医护及辅助人员数量。一般不少于20人。包括内儿科医师各3人,外科医师3人,护士不少于12人,担架工2人。 有固定门诊或轮转出门诊的医师担任急诊诊室工作。 设立相对固定的急诊抢救组,当值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在急诊培训基地(三级医院设立)接受2个月以上的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三、急诊室设置。 1、急诊科设置于门诊相对独立的区域。位置要方便病人就诊,便于救护车停靠 及运送病人的车辆直接到达;有条件的急诊科设立双入口,包括急诊病人出入通道和救护车通道。 2、急诊科要光亮、通风,大门开阔、通道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阻。急诊布 局合理,大厅有足够面积,设有宽敞的病人候诊空间。就诊路线清晰通畅。 3、急诊科标志鲜明清楚,科内各种指引牌要准确清晰。 四、急诊科功能设置: 按功能分为:急诊服务台、急诊诊室、抢救室、临时输液室、急诊观察室,外科清创室。24小时应诊服务(医生护士24小时应急、候诊)。 1、急诊诊室:包括内、儿科、外科急诊室,各科配有相应诊疗器械。 2、抢救室:不少于40㎡,设抢救监护床2张。 3、临时输液室:60-100㎡,可同时容纳10人以上输液。设置有隔离输液室。 4、急诊观察室:100-150㎡,设观察床8-10张。 5、属于急救分站应配有固定“120”专线联络电话。 五、组织管理。 急诊科由主管医疗副院长分工负责,领导急诊工作,并设立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科主任一名,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负责急诊临床医疗和行政管理各项工作。包括疾病诊治,抢救、护理,技术培训。设副主任一名,协助科主任工作。设护士长一到二名,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急诊临床护理工作。 六、抢救室必须配备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二级医院急诊科在配备下列必须设备和药品外,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更多、更高级的医疗器械,进一步提升开展新技术和科研能力。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培内容国家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急诊科培训细则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二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学科既密切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属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时效性,即在有限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二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急诊医疗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等病人,业务范围涉及院前急救二院内急诊(救)二危重症监护等.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二培训目标 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快速准确采集病史二规范体格检查二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能以病人为中心,掌握急诊医师特殊的 四步(即判断二处理二诊断二治疗) 临床思维模式,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评估与分级二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以及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二培训方法 采用在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同时采取理论授课二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训方法,加深住院医师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着重于学习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规范病历书写,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临床带教,高年资住院医师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危重症监护室(E I C 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科室轮转17个月,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见下表.一一 6 2

急诊科 2015 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急诊科2015 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开展好医院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丰富公众健康知识,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市,并根据急诊科的特点与世界健康主题日有机结合,科学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现拟定计划如下:一、在现有健康教育资料的基础上,新增一些当前世界新发现的流行病种的资料,让公众了解更多的卫生知识。 二、设置健康宣传栏,架上健康教育资料不少于 5 种,并有针对性地更新资料。 1、每季度更新一次,结合当季多发病、当前新发现病种及世界健康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更新资料。(1)1 月份天气寒冷,容易感冒,受凉也易使旧病复发或加重,可针对性地摆放防治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资料。(2)2 月 4 日为“世界抗癌日” ,可对病人口头宣讲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性摆放防治宫颈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3)3 月21 日为“世界睡眠日” ,在当月针对性地摆放资料和进行口头宣教睡眠健康。(4)4 月7 日是“世界卫生日” ,5 月29 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 ,4 月和 5 月也是肠道病的多发季,可重点摆放胃肠炎和腹泻的宣传资料。(5)5 月31 日是“2015 年的第28 个世界无烟日” ,在 5 月份和 6 月份,重点更新控烟资料。(6)7、 8 月天气炎热,做好预防中暑及胃肠道疾病的资料更新。(7)从2000 年开始, 9 月被命名为“脑健康月” ,针对脑疾病重点摆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8)10 月8 日为“高血压日” ,主要更新防治高血压的宣传资料。(9)11 月14 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主要针对该病更新资料。(10)12 月11 日是“防治哮喘日” ,主要针对该病开展健康教育。三、周一到周五,由大班或者专人针对病种并与世界健康主题日有机结合,面对面发放宣传教育资料,并口头宣讲,作好相关宣传记录,由护士和病人或家属签字。四、针对病种,结合健康主题日,每周利用投影仪进行一次宣教。五、每两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作好记录。六、将控烟宣传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 培养, 标准细则, 耳鼻咽喉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觉器官和呼吸、发音、言语及吞咽等运动器官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包括对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各器官的解剖、生理及其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本学科不仅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间的解剖、生理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与全身多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本学科下设耳科、鼻科及咽喉科学三个亚专业。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 3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耳鼻咽喉科学亚专业的培养。一、培养目标通过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耳鼻咽喉科学医疗活动的能力,可以独立完成耳鼻咽喉常见手术操作,并有全面承担本专业医疗活动责任的能力。二、培养方法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耳鼻咽喉各亚专科及相关学科轮转学习。主要轮转的相关学科有:心血管内科、普(或胸)外科、麻醉科学、神经内科、影像医学科等。受训者可选2~4个学科学习。根据具体情况,亦可选择、病理科、ICU、急诊科等学科。第1年,门诊学习6个月(耳、鼻、咽喉各2个月),相关学科轮转6个月(2个学科各3 个月)。第2~3年,相关学科轮转 6个月(2个学科)耳鼻咽喉科病房18个月(耳、鼻、咽喉各6个月)。培训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对培训全程负责。注重临床

实践技能和知识的培训,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三、培养 内容与要求(一)耳鼻咽喉科门诊(6个月) 1.轮转目的掌握: (1)耳鼻咽喉各器官的应用解剖、生理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 的基本知识;(2)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检查法及常规检查器械 的应用;(3)认识耳鼻咽喉各部位的正常解剖形态及标志; (4)耳鼻咽喉各器官的症状学; (5)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6)门 诊诊疗手册的正规书写方法;(7)耳鼻咽喉科局部、全身用 药及麻醉药的用法、用量及毒副作用。熟悉:(1)耳鼻咽喉 内窥镜检查法;(2)纯音测听法及结果分析;(3)颈部检查 法;(4)某些急诊(鼻出血、喉阻塞、气管、食管异物等) 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了解:(1)耳、鼻、咽喉影像学检查法 (X线、CT、MRI);(2)电反应测听及前庭功能检查法;(3) 耳、鼻、咽喉一般外伤的处理方法。 2.基本标准(1)学习病 种及例数要求病例数种(≥)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各10 分泌性中耳炎 10 耳聋 15 鼓膜外伤 10 急、慢性鼻炎各10 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各10 急、 慢性鼻窦炎各10 鼻出血 10 急、慢性咽炎各10 急、慢性

急诊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急诊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一:急诊科2015 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急诊科2015 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开展好医院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丰富公众健康知识,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市,并根据急诊科的特点与世界健康主题日有机结合,科学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现拟定计划如下:一、在现有健康教育资料的基础上,新增一些当前世界新发现的流行病种的资料,让公众了解更多的卫生知识。 二、设置健康宣传栏,架上健康教育资料不少于 5 种,并有针对性地更新资料。 1、每季度更新一次,结合当季多发病、当前新发现病种及世界健康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更新资料。(1)1 月份天

气寒冷,容易感冒,受凉也易使旧病复发或加重,可针对性地摆放防治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资料。 (2)2 月 4 日为“世界抗癌日” ,可对病人口头宣讲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性摆放防治宫颈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3)3 月21 日为“世界睡眠日” ,在当月针对性地摆放资料和进行口头宣教睡眠健康。(4)4 月7 日是“世界卫生日” ,5 月29 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 ,4 月和5 月也是肠道病的多发季,可重点摆放胃肠炎和腹泻的宣传资料。(5)5 月31 日是“2015 年的第28 个世界无烟日” ,在5 月份和6 月份,重点更新控烟资料。(6)7、8 月天气炎热,做好预防中暑及胃肠道疾病的资料更新。(7)从2000 年开始,9 月被命名为“脑健康月” ,针对脑疾病重点摆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8)10 月8 日为“高血压日” ,主要更新防治高血压的宣传资料。(9)11 月

14 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主要针对该病更新资料。(10)12 月11 日是“防治哮喘日” ,主要针对该病开展健康教育。三、周一到周五,由大班或者专人针对病种并与世界健康主题日有机结合,面对面发放宣传教育资料,并口头宣讲,作好相关宣传记录,由护士和病人或家属签字。四、针对病种,结合健康主题日,每周利用投影仪进行一次宣教。五、每两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作好记录。六、将控烟宣传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 篇二:2015年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5年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深入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素质,结合我辖区实际,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急诊科疾病护理的健康教育内容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病人健康教育内容1.专科护理 (1)急救原则: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1)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胸前区叩击l一2次,如心脏搏动未恢复,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2)畅通气道,取出义齿,迅速清除口、咽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3)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 4)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肢体末梢循环及尿量等变化,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必要时给予除颤或体外起搏。 (3)低温疗法可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减轻或预防脑水肿,以头部降温(冰帽、冰槽)为主,保持肛温32℃左右为宜(注意防止冻伤);若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等或体温下降困难者可加用冬眠药物,降温维持到病人一般情况稳定、脑皮质功能恢复时再逐渐复温(即听觉恢复,四肢活动协调等)。 (4)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协助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5)心脏复苏成功后,应积极查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

2.饮食 急性期禁食,昏迷病人肠功能恢复予以鼻饲。恢复期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不产气食物。饮食过饱,刺激性强、高盐高脂饮食均可加重病情。 3.休息与睡眠 病人神志清醒后,体力消耗大,加上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情鳍波动,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4.药物 急救时应用的肾上腺紊类及其他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甘露醇及碳酸氢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防止外渗以损伤周围组织。 5.心理护理 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让其最亲近的人与之接触,给予情感支睁。病人意识恢复后,以高超的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让病人放心。6.吸烟与饮酒 病人清醒后,应嘱病人不得饮酒,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再次发生山跳骤停,尽量减少吸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7.卫生宣教 (1)恢复期病人活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宜。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加盖棉被为宜;因局部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低,感觉迟屯,不能使用热水袋,以免发生烫伤;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其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病人,业务范畴涉及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急(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观察、诊断抢救及治疗。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时间依赖性,即:在有限的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现代急诊医学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在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归纳、总结自身特点和基础理论中得到发展,目前在急诊医学中逐渐分化出创伤医学、急危重症医学、中毒医学和紧急救援医学等亚专业,有些医院也分化出执行急诊病人紧急手术的急诊外科或创伤外科医学。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更加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培养合格急诊科医生的途径就是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 一、培训目标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诊医师独有的“四步(判断、处理、诊断、治疗)”临床思维模式;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的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 (二)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三)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 二、培训方法 采用以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采用在临床轮转的同时进行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养方法,通过参加规范化的临床实践,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应当着重于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学科,以在急危重症出现几率较高的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科。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EIC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7个月,自选轮转(或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表:急诊科住院医师培训临床轮转安排表 轮转科室时间(月)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一、出血性中风病人的健康教育 概念:出血性中风包括两种: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常见原因为高血压,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为血管畸形形成的颅内动脉瘤。 1 常见诱因:长期的高血压患者,寒冷季节易发病,而出血后两周为再出血的高峰期,其原因如情绪激动,过悲过喜,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应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 2 生活照顾:1)住院期间,病人最适宜的体位为半坐位,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昏迷者应该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该绝对卧床一月以利于破裂血管壁的修复及血液的吸收。2)病后如无呕吐或其他胃部不适,可进流食或半流食并可适量加红苕,蔬菜,香蕉。香油等润肠通便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但忌辛辣,高胆固醇的食物。戒烟酒。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两次床上擦浴,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尿布,并保持会阴清洁。4)有瘫痪者应定时翻身,防褥疮,应积极加强功能训练。可在家人帮助下按摩瘫痪肢体及活动各关节,每天1-2次,每天15-20分钟。 3 注意:必须坚持定时服用降压药,防止血压回升,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忌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 二、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健康教育 概念:包括脑血栓,脑梗塞以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导致脑血栓常见病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脑栓塞常见病因是风心病,心房纤颤等。 1 生活照顾:1)一般宜采取半坐位(昏迷者除外)以利于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2)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于紧张焦虑,应积极配合医生护士治疗,争取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3)若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应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食物中含糖过多,以及胆固醇,脂肪过多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动物油等,如伴有心脏病者时则应进食低盐饮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至少3天一次大便的良好习惯,如3天未解便可进食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红苕,蔬菜,香蕉。香油等5)若有肢体瘫痪不能翻身者,则应由别人协助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防褥疮 2 功能锻炼:脑血管病病后3个月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刻,因此应该在此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方法包括:按摩,捏,揉,并活动瘫痪肌肉关节等,防止肌肉废用性挛缩与关节功能改变 三、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成人收缩压持续升高21.3Kpa(160mmHg)舒张压持续升高超过12.7Kpa(95mmHg)称为高血压,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情进展缓慢,其发生和加重与生活中不良因素有关,若能作好诱因预防,坚持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防止血压升高,和心,脑,肾的并发症的发生。 1 常见诱因 1)脑力劳动,长期过度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环境因素,不良刺激等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对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形成的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引

江苏急诊科建设规范

附件2 江苏省“十二五”医院急诊科建设发展专项规划 (征求意见稿)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恐怖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自然灾害和全球性传染病对公众的严重危害,EMSS建设更加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将EMSS列入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之中,成为体现社会公益事业、政府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另一个引起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即患者或伤者的诊治时间不仅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时效性),而且明显影响总体治疗费用和社会效益。故此,EMSS的建设又成为优化医疗卫生体系的重中之重。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工作安排,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本中心的“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江苏医院急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目前我省的急诊医学发展主要是指城市急诊体系的建设,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建设和发展,城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急诊ICU)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和急诊ICU已较为完善的

建立,硬件设备能够达到江苏省急诊科建设规范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一支急诊专科医师的队伍。且在地区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全省各县二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已独立建科,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急诊专科医师,同时在硬件设施和急救设备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急诊科的建设仍然存在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的急诊主要是城市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 就我省目前城市急诊而言的情况而言,地级市的急救能力主要集中2-3家综合性的医院,而县的急诊医疗资源和能力集中在1-2家主要的综合医院,而其他医院的急救能力与之相差很大。此外,农村或社区等一线医疗单位急诊救治水平低下,甚或无急诊救治人员;乡镇卫生院等二线医疗单位缺乏符合基本急诊急救要求的医疗人员,即基本为各专科医师轮流担任诊治急症患者的工作;县和市级二级医疗单位缺乏合格的急诊人员,且急诊队伍稳定性较差影响医疗技术的提高; 三级医院:18家所三级医院,急诊科平均年接诊99215例,抢救病人3879例。抢救床位2~10张,监护仪2~30台(平均16.6台),呼吸机1~19台,有除颤仪2~6台,12所医院急诊科有床边摄片机,8所医院急诊科有血液净化设备。 二级医院:89所二级医院,年急诊量33731,抢救数1880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既密切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其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等病人,业务涉及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危重症监护等。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时效性,即在有限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更加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急诊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能以人为中心,掌握急诊医师特殊的“四步(判断、处理、诊断、治疗)”临床思维模式,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以及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用以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科。轮转的同时进行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训方法,加深住院医师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着重于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学科,规范书写病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急诊科临床教学工作。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危重症监护室(EIC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7个月,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如下表:

急诊科2015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急诊科2015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开展好医院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丰富公众健康知识,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市,并根据急诊科的特点与世界健康主题日有机结合,科学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现拟定计划如下: 一、在现有健康教育资料的基础上,新增一些当前世界新发现的流行病种的资料,让公众了解更多的卫生知识。 二、设置健康宣传栏,架上健康教育资料不少于5种,并有针对性地更新资料。 1、每季度更新一次,结合当季多发病、当前新发现病种及世界健康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更新资料。 (1)1月份天气寒冷,容易感冒,受凉也易使旧病复发或加重,可针对性地摆放防治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资料。 (2)2月4日为“世界抗癌日”,可对病人口头宣讲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性摆放防治宫颈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 (3)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在当月针对性地摆放资料和进行口头宣教睡眠健康。 (4)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4月和5月也是肠道病的多发季,可重点摆放胃肠炎和腹泻的宣传资料。 (5)5月31日是“2015年的第28个世界无烟日”,在5月份和

6月份,重点更新控烟资料。 (6)7、8月天气炎热,做好预防中暑及胃肠道疾病的资料更新。 (7)从2000年开始,9月被命名为“脑健康月”,针对脑疾病重点摆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 (8)10月8日为“高血压日”,主要更新防治高血压的宣传资料。 (9)11月14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主要针对该病更新资料。 (10)12月11日是“防治哮喘日”,主要针对该病开展健康教育。 三、周一到周五,由大班或者专人针对病种并与世界健康主题日有机结合,面对面发放宣传教育资料,并口头宣讲,作好相关宣传记录,由护士和病人或家属签字。 四、针对病种,结合健康主题日,每周利用投影仪进行一次宣教。 五、每两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作好记录。 六、将控烟宣传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 2015年1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