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第三中学涂德根整编辑理

(QQ:764461055)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

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或.)以钱币乞之()

3、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4、(稍稍

..)宾客其父()

5、泯然(众人

..)矣()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引号内填原文)

5.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6.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①从个人情况看:

②从道理上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答:

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籍贯②姓名

③身世④家世

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

11.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

答:

七、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解释:

2.省略句

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可补充为“”;“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可补充为“”。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可补充为“”。

省略介词:

“受之天”可补充为“”;“借旁近与之”可补充为“”。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八、解题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之情。

九、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还家( )

..其父( )( ) ④明道中,从先人

4、“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

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

6、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答: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选自宋代编的一书。这首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燕.山()胡骑.()辔.头()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⑵万里赴.戎机(赴:)

⑶出郭.相扶将(郭:)⑷策.勋十二转(策:)

⑸著.我旧时裳(著:)⑹关山度.若飞(度:)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8.“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

10.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16.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

17.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18.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时期的家、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目的:

6.本文主要通过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

是;吕蒙是。

7.鲁肃的话表现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答:

9.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答:

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1.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

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阅读全文回答:

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作者,字,

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

(2)众妙毕.备( ) 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

(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

(4)不能名.其一处也( )A.名字 B.名声 C.出名 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一时齐发”指文中

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7.文中用写声之远,用、和写声之近,用写声之大,用写声之小、夜之静。

8.文章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

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2)既而儿醒()

(3)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

第二层: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

是;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三] 阅读第四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4)两股战战()

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3.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

6.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

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

⑵天柱折,地维绝

译:

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

[二]第二组习题: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目似瞑,意.暇甚 D.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

7.阐述本文主旨。

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舒城三中涂德根

2010-6

参考答案:

★★★《伤仲永》

一、⑴、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⑵、见闻录二、“扳”通“攀”,牵,引“材”通“才”,才能三、自:名词,自己介词,从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

其:代词,这代词,他的然: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客人四、1、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2、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3、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五、略六、1、(A B C D F) (E) 2、D

3、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4、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

5、“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样写,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章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6、①从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②从道理上来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8、略 9、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转叙述为议论,将我对这件是的态度与结论写了出来。

10、表明先天条件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11、后者更重要,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七、1.略 2. 不使之学令其作诗我还自扬州受之于天借于旁近与之3. 自扬州还八、哀伤,痛惜哀伤,惋惜九、1、C 2、B 3、略 4、“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5、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6、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木兰诗》

1.《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2.略3.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记功⑸穿⑹度过,过4.略5.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⑵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⑶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⑷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依次是:叹息声、流水的声音、马叫声、磨刀的声音6.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后一问意近即可)7.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8.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9.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10.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11.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12.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13.A 14.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5.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6.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17.(1)、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2)、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18.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孙权劝学》

1.《资治通鉴》政治史学司马光编年体2.B 3.(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⑴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⑵(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6、对话睿智、关心下属;直率 7.情不自禁的赞叹吕蒙学有所成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9.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10.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1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口技》

[一] 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清张潮笔记林嗣环铁崖,明末清初2、(1)A;(2)C;(3)B:(4)D 3. (1)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2)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5.本文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6.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烘托口技艺人技艺之“善”;7.犬吠声妇人惊觉欠伸、妇抚儿乳、妇拍而呜之儿醒大啼有鼠作作索索 8 口技者表演的内容观众的反映“善”9.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可信。因为口技人的表演技艺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听众带入了火灾的情景之中,就如看电影、电视一样,明知是假的,我们的心情也常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众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10.设想合理即可.如:我认为安放围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这样围着,易把听众带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围,就达不到这样的表演效果。[二]1、喂奶;不久,紧跟着;同时;全,都2、众妙毕备。∥满座宾客第一层: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第二层:描绘了听众赞赏陶醉的神情。3、正面、侧面4、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5、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6、各种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1、夹杂;即使;说出;大腿。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5、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7、13、忽俄而呼呼许许呼、哭、吠、求救、抢夺、曳、泼。

★★★《夸父逐日》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

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5、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6、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8、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共工怒触不周山》

1、略。

2、“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3、《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战争指导上看,已开始注意战前准备,利用天气条件和争取同盟军等因素。从战争结果看,还没有出现文明时代那种对战败者进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胜利的一方将失败一方赶出原住地或与失败一方结为联盟。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6、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7、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狼》

[一]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2、紧跟;攻击;像狗一样;打洞3、D 4、“缀行甚远”“并驱如故”

5、 6、(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3)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7. 议论

[二]1.D 2.D 3.(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B 5. (1)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写任何四个均可) 6.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7.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8.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部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精编学案(新人教版) 一、伤仲永 王安石 背景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属江西省,临川镇于1955年设立抚州市)人。庆历进士。初知鄞县,借官谷给农民,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有成效。仁宗嘉 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由于保守派固执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现存的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又《老子注》若干条保存于《道藏·彭耜集注》中。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随笔。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文章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过生动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地名,现在江西省金溪县。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隶,属于。○“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 凡,暗点下文其父“不使学”的一个原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生:生长。尝:曾经。书具:书写工具,指笔、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见过笔、墨、纸、砚,(有一天)忽墨、纸、砚等。啼:放声痛心地哭。○生五年, 然哭着讨要这些东西。点明其年龄尚小;未尝识却知啼求,神奇之极。 )诧异。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不 力突出的并非仲永言行举止之奇,而是才能之非凡。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 、团结。意:主旨。一乡:全乡。一,全。 :读书人。○以秀才之众衬仲永之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孙权劝学 一、课文提示: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鲁肃赞学)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重点字词详解 初:当初,最初。 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今:现在。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以:用。 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为: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 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若:比得上。以为:认为。 益:好处。乃:于是,就。 始:开始。就:从事。 及:到,等到。过:经过。论议:讨论,评议。 惊:惊奇。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士:有抱负的人。三:泛指多天。 更:重新。刮目:擦拭眼睛。 相待:看待。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遂:于是,就。 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四、揣摩重点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和关心厚爱。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 1.文学常识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3.重点字词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4.重点句子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4)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6)“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文学常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重点字词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6.《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本册出现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牵、引。《伤仲永》 2.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粘,粘贴。《木兰诗》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语气词《孙权劝学》 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座位,这里指宾客《口技》5.止有剩骨只增笑耳“止”(zhǐ) 通“只”只有《狼》三.古今异义举例: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几欲先走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但当涉猎 8.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10.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11.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12.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的一级。) 13.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 1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1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 17.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屠自后断其股 18.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连词。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19.河、渭不足(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20.只增笑耳(耳——古义: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四.一词多义举例: 1.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2.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3.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4.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6.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7.名: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8.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9.于: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此,)于厅事之东北角(.介词,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 吕蒙: 鲁肃: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初一语文)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字词 菜畦桑葚油蛉缠络斑蝥臃肿蟋蟀珊瑚确凿 收敛 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倜傥秕谷鼎沸书塾 宿儒 蝉蜕锡箔叵攒成菜畦斑蝥好高骛远 二、感悟中心 1)作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 2)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描写,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重点句解析 1、如何把握“先生”这一形象? 为人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和蔼可亲,爱护学生。博学,但受封建思想影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束缚儿童的发展。 2、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给百草园增加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第一自然段中,“确凿”“似乎”两个词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它表达了两种意思。“似乎”是指作者对那次见面印象不深刻;“确凿”是指追忆童年生活,那种快乐历历在目,故用肯定的语气。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字词 衣襟掸子徘徊肿胀栅栏骊(lí)歌叮嘱恐惧花圃 抽屉 廊檐玉簪花蒲公英知交半零落 二、感悟中心 通过对“我”参加毕业典礼前后过程的描写,及其所引出的爸爸对“我”教育的一系列回忆,刻画了一个严厉而慈爱的父亲形象,也表现了“我”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真正体会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写出了一份爸爸和女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厚重情感。 三、重点句解析 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连续两次写到“快回家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我”急于想回家向爸爸汇报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的心情,以及对爸爸的挚爱的感情。 3、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 1.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乡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多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整理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整理 《孙权劝学》复习清单 一、重点字词 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 7、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 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 三、问题探究。 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

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 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 出其可行性。 《木兰诗》复习清单 一、重点字词 1.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4唯:只。 军帖:军中的文告。 9.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0.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1.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了。市,买。 18.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 19.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的关塞山岭。度,越过。 24.策勋十二转:级最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25.赏赐千百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7.不用:不愿做。28.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31.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5.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 二、重点句子翻译。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花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新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新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课内文言文复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各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着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初一语文组制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 1.文学常识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3.重点字词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4.重点句子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资料

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 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 D.如是在啮/如其言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沿河求之。(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B.石必倒掷坎穴中。(用石头把坑洞填满) C.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最终没找到) (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 【答案】(1)pǐ;zhào (2)C (3)B (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自恃博才,空谈事理,不切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整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织合考虑各种因素,自信满满,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 第一单元《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字,晚号;是北宋家、家和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还家( ) ..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