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业水平】《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学业水平】《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学业水平】《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学业水平】《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情况中,可以将所研究的物体抽象成质点模型的是( B )

A.裁判员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人可看成质点

B.研究“和谐号”高铁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车可看成质点

C.研究自转中的地球的转动快慢,地球可看成质点

D.教练员研究乒乓球选手发球时球的旋转,球可看成质点

解析:A,C,D三个选项中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的是运动姿势,所以均不能看作质点,而研究“和谐号”高铁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时,车的形状对所研究问题影响不大,车可以看作质点.故选C.

2.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从南海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题中数据可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路程,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做质点,但题中未给出位移与时间,无法计算平均速度.因所有船只运动速率相同,若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不一定是运动的,故B正确.

3.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t

2

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

2~t

3

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

C.t

0~t

2

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D.t

n-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解析:t

2

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但不能称为2 s内,2 s内表示时间,A

错误;t

2~t

3

表示两个时刻之间,是时间,称为第3 s 内,B正确;t

~t

2

表示时间,

称为最初2 s内,不是第2 s内,C错误;t

n-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 s内,故D错

误.

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 s内的位移为x 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B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解析:由位移公式x=v

t+at2得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x=a×22-a×12,解得a= m/s2,B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

B.速度改变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

解析: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故加速度大,速度可能很小,加速度小,速度可能很大,A错误,D正确;当速度的变化量Δv很大时,

若时间Δt也很大,由a=可知a不一定大,B错误;物体有加速度,只表明其速度

在变化,它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也可以只有速度的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C错误.

6.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解析:用质点代替实际物体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而不是等效替代法,B错

误,A,C,D均正确.

7.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以v

1=10 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前路程,以v

2

=30 m/s

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的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B ) A.20 m/s B.18 m/s C.23.3 m/s D.40 m/s

解析:设全程长为x,则前路程所需的时间t

1=,后路程所需的时间t

2

=.所以

全程的平均速度== m/s=18 m/s,故B正确.

8.一物块(可看成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到C点,已知AB是BC的3倍,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到B所需时间为t

,则它从B 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 C )

A.t

0B. C.2t

D.

解析:将物块从A到C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用逆向思维可看成从C到A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邻

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奇数比,而CB∶AB=1∶3,正好符合奇数比,故t

AB =t

BC

=t

,

且从B到C的时间等于从C到B的时间,故物块从B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2t

,C正确.

9.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

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x

1

=3 m,第2 s内

通过的位移为x

2=2 m,又经过位移x

3

,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

A.初速度v

的大小为2.5 m/s B.加速度a的大小为1 m/s2

C.位移x

3的大小为 m D.位移x

3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

解析:由Δx=aT2得a==1 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则有

x 1=v

t

1

-a得v

=3.5 m/s,故A错误,B正确;设物体停止时位移为x,所用时间为

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则有=2ax,v

=at,

解得x= m,t=3.5 s,因此,x

3=x-x

1

-x

2

= m,所用时间t

3

=t-t

1

-t

2

=1.5 s,位移x

3

的平均速度大小==0.75 m/s,故C,D正确.

10.卡车以v

=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立即刹车,使卡车匀减速直线前进直至停止.停止等待6 s后,交通灯变为绿灯,司机立即启动卡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到原来的速度所用时间t=12 s,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是匀加速过程的2倍,反应时间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卡车匀减速所用时间t

1

=2 s

B.匀加速的加速度为5 m/s2

C.卡车刹车过程通过的位移是20 m

D.从卡车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0 m

解析:因为卡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等于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是匀加速过程的2倍,根据t=知匀减速运动的时间是匀加

速运动时间的一半,所以卡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1

=2 s,A正确;匀加速直线运

动的时间t

2=2t

1

=4 s,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2

==2.5 m/s2,B错误;卡车刹

车过程中的位移x

1=t

1

=10 m,C错误;卡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2

=t

2

=20 m,

则卡车从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为30 m,D错误.

11.

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的时间是( C )

A.只有0

B.只有2 s

C.0

D.0

解析:由图知,0

s

12.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个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够产生弹力

解析: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和弹性形变缺一不可.A,B都只有弹力产生条件的一个方面,而C只说“相互吸引”,只能证明有力存在,不一定是弹力,故选D.

13.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在“天上”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不受重力作用

B.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C.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所受的重力比落向地面时小

D.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及怎样运动无关

解析: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不管物体静止还是运动,也不管物体是上升还是下降,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在“天上”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也要受重力作用,故选项A,B错误;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选项C错误,D正确.

14.用弹簧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C.小球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小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对弹簧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的重力

解析:小球对弹簧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故拉力不是重力,A错误;小球所受

弹簧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B错误;小球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小球的力是一

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错误;小球对弹簧拉力的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故D正确.

1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B.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相对速度越小,摩擦力也越小

C.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摩擦力

D.由公式μ=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解析: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若运动的两物体没有相对运动,只有相对运动趋势,那么它们之间的摩擦就是静摩擦,故A错误;滑动摩擦力只跟动摩擦因数μ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两物体没有相对运动,若有和正压力F

N

相对运动的趋势,物体间可能有静摩擦力,故C正确;动摩擦因数μ只与接触面的材料以及粗糙程度有关,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正压力无关,故D错误.

16.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状态,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C )

A.随F的增大而增大

B.随F的减少而减少

C.等于重力的大小

D.可能大于重力

解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C正确.

17.如图所示,日光灯管用两悬绳吊在天花板上,设两悬绳的拉力分别为F

1,F

2

,其

合力为F,则关于灯管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灯管只受F

1和F

2

的作用 B.灯管受F

1

,F

2

和F的共同作用

C.灯管受F

1,F

2

,F和重力的共同作用D.灯管受F

1

,F

2

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解析:灯管受两悬绳的拉力F

1,F

2

作用,同时还受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选项D正确.F

1,F

2

的合力F只是在效果上与F

1

和F

2

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在

受力分析中不能与F

1,F

2

同时出现.

18.

一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当加一个不大的,且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推力F后,仍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物体所受的合力增大

B.物体受水平面的支持力增大

C.物体受静摩擦力增大

D.物体所受的合力不变

解析:由于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合外力始终为零,故A项错误,D项正确.由于F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分力,支持力等于重力和F向下的分力之和,所以支持力增大,故B项正确.由于F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右的分力,所以静摩擦力也增大,C 项正确.

19.

如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

拉力分别为F

A ,F

B

,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F

A 一定小于G B.F

A

与F

B

大小相等

C.F

A 与F

B

是一对平衡力 D.F

A

与F

B

大小之和等于G

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作出受力分析图如图,

设F

A 与F

B

之间的夹角为2θ,则F

A

,F

B

任意一个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O点受

F A ,F

B

,G三个力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

A

与F

B

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列平衡方程得F

A sin θ=F

B

sin θ,F

A

cos θ+F

B

cos θ=G,解得F

A

=F

B

=;当θ

=60°时,F

A =F

B

=G;当θ<60°时,F

A

=F

B

60°时.F

A

=F

B

>G;则可知F

A

不一定小

于G;两力可能与G相等,两力的大小之和大于G,故A,C,D错误,B正确.

20.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观察我们衣服上的拉链,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在两链之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就被拉开了.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

B.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分开拉链的力

C.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减小了合上的力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此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力的分解.

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动,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的物体

上产生了两个分力,如图(甲)所示.在α角很小的情况下,F

1=F

2

>F,即分力大于手

的拉力,所以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三角形物体分开.

合上拉链时,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物体上产生的拉拉链的两分力,如图(乙)所示,根

据边角关系,仍有F

1=F

2

>F,即增大了合上的力.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5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该同学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请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或操作不当之处.

①;

②.

(2)如图(乙)所示,为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连续计时点,相邻两个计时点时间间隔为0.02 s,打计时点B时重物的速度为v

B

= m/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约为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实验中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h及相应的时间t,多次实验后作出t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解析:(1)由图可知实验中的错误或操作不当之处为

①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源;②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偏远.

(2)打计时点B 时重物的速度为v B ==

m/s=1.92 m/s,根据Δx=aT 2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代入数据可得重力加

速度大小为g=9.50 m/s 2.

(3)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gt 2,变形可得=gt,所以有斜率k=g,则得重力加速度为g=2k.

答案:(1)打点计时器不应接直流电源 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偏远 (2)1.92 9.50 (3)2k 评分标准:每空3分. 22.

(10分)如图所示,物体A 重G A =40 N,物体B 重G B =20 N,A 与B,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物体B 用细绳系住,现用水平力F 将A 向右匀速拉出.求: (1)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水平力F 多大.

解析:(1)物体A 对B 的支持力等于B 的重力,即F NB =G B =20 N; 则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为f AB =μF NB =μG B =0.4×20 N=8 N. (2)地面对A 的摩擦力为

f A =μF NA =μ(G A +G B )=0.4×(40+20)N=2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B 对A 的摩擦力

f BA =f AB =8 N,方向水平向左.根据平衡条件,拉力为 F=f A +f BA =24 N+8 N=32 N. 答案:(1)8 N (2)32 N 评分标准:每问5分.

23.(15分)因搬家要把一质量为300 kg 的钢琴从阳台上落到地面.用一绳子吊着钢琴先以0.5 m/s 的速度匀速降落,当钢琴底部距地面高h 时,又以大小为1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降落,钢琴落地时速度刚好为0.(g 取10 m/s 2)求: (1)钢琴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2)匀减速运动的距离h;

(3)匀减速下落过程中绳子对钢琴的拉力大小.

解析:(1)钢琴做匀减速运动时,初速度 v 0=0.5 m/s,加速度 a=-1 m/s 2,末速度 v=0由v=v 0+at 得 t=

=

s=0.5 s.

(2)匀减速运动的距离

h=v 0t+at 2=0.5×0.5 m+×(-1)×0.52 m=0.125 m. (3)匀减速下落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ma

可得 T=m(g-a)=300×(10+1)N=3 300 N 答案:(1)0.5 s (2)0.125 m (3)3 300 N

评分标准:每问5分.

高中数学必修1RB版模块过关测试卷

必修1模块过关测试卷 (120分,1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4,一中月考〉 下列函数中,既是单调函数,又是奇函数的是( ) A .5x y = B .x y 3= C .x y 3log = D .2-=x y 2.〈2014,青州一中月考〉已知集合M ={x |4x -3≥0},N ={y |y =x e },则M ,N 的关系是( ) A.N M B.M N C.M =N D.以上都不正确 3.设()???????≤?? ? ??>=),0(21), 0(log 3 1x x x x f x ,则f (f (27))的值是( ) A.9 B.81 C.8 D.9 1 4.〈2014,二中月考〉已知函数()41 51x x f x -?? ? ??=,那么函数f (x )的零点 所在的区间是( ) A .?? ? ??51,0 B.?? ? ??41,51 C.?? ? ??52,41 D.?? ? ??1,52 5.〈2013,实验中学期中〉函数()637++=x x x f ,若f (a )=5,则()a f -的值为( ) A.7 B.8 C.-5 D.-7 6.已知全集U ={x ∈Z |0

M )∩N 7.〈2014,威海一中检测〉已知A =B =R ,x ∈A ,y ∈B ,b ax y x f -=→:是从A 到B 的映射,若B 中元素-1和5在A 中的原象分别为1和3,则A 中元素-6在f 下对应的B 中的象为( ) A.11 B.22 C.-13 D. -22 8.〈2014,二中高一月考〉 设51 2 .04 1 3,51,6log =??? ??==c b a ,则( ) A .a 0且a ≠1)的图象过点(27,-1),其反函数的图象过点(1,3),则f (x )在[9,81]上的最大值为( ) A.-1 B.0 C.1 D.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单元综合测评一 Unit 1Friendship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2.本场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8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 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1.________ all the figures to see how much they ________. A.Add; add up to B.Add up; add up to C.Add up; add up D.Add; add to 解析:考查固定搭配。add up把……加起来;add up to加起来总共是。 答案:B 2.—What's the matter with Rod? —I think he's still ________ that we forgot his birthday. A.unfair B.stubborn C.reliable D.upset 解析:答句句意:我想他还在因为我们忘记了他的生日而不高兴。upset难过的,符合题意。 答案:D 3.—So you didn't say “hello” to him last night? —Well, I stopped and smiled when I saw him, but he ________ me and walked on. A.ignored B.refused C.denied D.missed 解析:考查动词辨析。ignore不理会;refuse拒绝;deny否定;miss错过,想念。 答案:A 4.Don't be nervous! Keep ________ even when you are in the face of danger. A.still B.calm C.silent D.quie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 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 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 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 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2008年9月27日,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进行了25分23秒的舱外活动,成功返回轨道舱中。在翟志刚舱外活动期间,飞船飞过了9 165千米,因此翟志刚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关于翟志刚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说翟志刚是“走得最快”的人,是以飞船为参考系 B.说翟志刚是“走得最快”的人,是以地心为参考系 C.舱外活动时间“25分23秒”,指的是时刻 D.舱外活动时间“25分23秒”,指的是时间 2.据报道,到2011年底,由英国汽车工程师所设计的超音速汽车”侦探犬”即将正式开始试行(如图所示)。”侦探犬”汽车号称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汽车,能够在短短的40 s内从静止加速到1 609 km/h的速度。而一架飞机在跑道上从静止开始起飞,速度增加到300 km/h需要30 s,由此可知”侦探犬”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与飞机起飞过程的平均加速度之比约为( ) A.4∶1 B.4∶3 C.3∶1 D.16∶3 3.如图,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不等于0,则关于B的受力个数可能为( ) A.3 B.4 C.5 D.6 4.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检测3:模块综合试卷(一) (步步高)

模块综合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对速度的定义式v =Δx Δ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 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 .速度定义式只适用于匀速运动 D .速度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答案』 B 2.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假设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经3 s 停止,共前进了36 m ,乙经1.5 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 A .9 m B .18 m C .36 m D .27 m 『答案』 B 『解析』 甲车的平均速度v 1=x 1t 1=v 0+02=36 3 m /s =12 m/s ,则初速度v 0=2 4 m/s.乙车的 平均速度v 2=v 0+0 2=12 m/s ,则通过的位移x 2=v 2t 2=12×1.5 m =18 m .故选B. 3.(2018·新乡市模拟)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1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导致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 6.0 cm ,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 2 s ,g 取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则( ) 图1 A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 B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 C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

高考数学模拟题复习试卷必修1模块过关测试卷

高考数学模拟题复习试卷必修1模块过关测试卷 (15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长沙模拟〉设全集U=M ∪N={1,2,3,4,5},M∩?UN={2,4},则N=() A.{1,2,3} B.{1,3,5} C.{1,4,5} D.{2,3,4} 2.函数x x x y lg 1 --= 的定义域为() A.{x|x >1} B.{x|x≥1} C.{x|x >0} D.{x|x≥1}∪{0} 3.函数f(x)= 256x x -+-的零点是() A.-2,3 B.2,3 C.2,-3 D.-1,-3 4.〈南京部分学校高一统考题〉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I 上的任意两个不同的自变量12,x x 都有 ()() 1212 f x f x x x -->0,则() A.f(x)在这个区间上为增函数 B.f(x)在这个区间上为减函数 C.f(x)在这个区间上的增减性不变 D.f(x)在这个区间上为常函数 5.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x)在(8,+∞)上为减函数,且函数y=f(x+8)为偶函数,则() A.f(6)>f(7) B.f(6)>f(9) C.f(7)>f(9) D.f(7)>f(10) 6.〈江西理〉观察下列各式:5 53125=,6 515625=,7 578125=,…,则2011 5的末四位数字 为() A.3 125 B.5 625 C.0 625 D.8 125 7.〈唐山高一考题〉若函数f(x)=()12x a -在实数集R 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1,2?? +∞ ??? B.??? ??21,0 C.??? ? ?∞-21, D.??? ??-21,21 8.〈江苏淮安高一检测〉函数y=x 2 (x≥0)的反函数为() A.y=24x (x ∈R) B.y=2 4 x (x≥0) C.y=2 4x (x ∈R) D.y=2 4x (x≥0) 9.设a=5log 4,b=()2 5log 3,c=4log 5,则() A.a <c <b B.b <c <a

外研版英语必修1第二单元复习基础过关阶段检测卷及答案

外研版英语必修1第二单元复习基础过关阶段检测卷及答案 I.单项选择 1.---Are you sure you have______all the documents in your list? ---Oh,sorry,I forgot to______the one you had sent me. A.included;contain B.listed;include C.listed;be included D.contained;listed 2.She didn’t come to his b irthday party just______what he had said to her the day befo re. A.because B.because of C.as result of D.thanks for 3.If you want to do international trade successfully,______of English is_______. A.good command;a must B.a good command;a need C.a good command;a must D.good command;must 4.Pandas are native______China. A.with B.to C.for D.in

5.If you can’t_____a better plan,we have to carry out the present one.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e along with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e up with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e across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e about for 6.She pretended to be calm but_______she was more than nervous at the time she was being questioned. A.in actual B.actually C.as matter of fact D.in a fact 7.Everybody has______to play_____our environment. A.a part;to protect B.a role;in protecting C.part;in protecting D.a role;to protect 8.When the expression first came into being,people refused to use it but_____they began to accept it.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ually B.gradually C.frequently D.quickly 9.You won’t be able to make a wise_____of a word until you know all the_____of it.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e;uses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age;usages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e;usages https://www.doczj.com/doc/709182414.html,age;uses

2020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物理模块过关检测卷《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情况中,可以将所研究的物体抽象成质点模型的是( B ) A.裁判员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人可看成质点 B.研究“和谐号”高铁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车可看成质点 C.研究自转中的地球的转动快慢,地球可看成质点 D.教练员研究乒乓球选手发球时球的旋转,球可看成质点 解析:A,C,D三个选项中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的是运动姿势,所以均不能看作质点,而研究“和谐号”高铁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时,车的形状对所研究问题影响不大,车可以看作质点.故选C. 2.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从南海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 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题中数据可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路程,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

“千岛湖”舰看做质点,但题中未给出位移与时间,无法计算平均速度.因所有船只运动速率相同,若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不一定是运动的,故B正确. 3.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 C.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D.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解析: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但不能称为2 s内,2 s内表示时间,A错误;t2~t3表示两个时刻之间,是时间,称为第 3 s 内,B 正确;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不是第2 s内,C错误;t n-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 s内,故D错误. 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 s内的位移为x 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B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解析:由位移公式x=v0t+at2得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x=a×22-a×12,解得a= m/s2,B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模块质量检测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模块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水会加速藻类植物的生长,形成水华,污染环境。 答案:C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可在普通漏斗中完成 B.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盐酸冲洗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固体时一定要先给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液体部位 D.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某溶液后,将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并贴上标签 解析:萃取操作应在分液漏斗中完成,A错误;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硼酸溶液,B错误;给试管预热可以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C正确;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一定浓度溶液,而不能用来保存溶液,D错误。 答案:C 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 B.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 A C.通常状况下,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 A

高一数学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

竹溪一中高中数学 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为 ( ) (A ) (B ) (C ) (D ) 2.已知实数集为R ,集合{}3<=x x M ,{}1<=x x N ,则=N C M R ( ) A.φ B.{}31<

物理必修一 模块综合检测(一)

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帆船前进时,船员感觉岸上的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考系是() A.树木 B.河岸 C.帆船 D.天空 解析:帆船前进时,船员感觉岸上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船员选择的参考系是其所在的帆船.而相对于河岸和天空,树木均是静止的.选项C正确. 答案:C 2.单脚站立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对在练此动作的人进行受力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支持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人身上 C.重力的受力物体是人 D.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其反作用力是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人,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并非相互作用力.选项C正确. 答案:C 3.冰壶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推力 解析: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重力和支持力,冰壶最终会停止,是因为它还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于冰壶已被掷出,不再受到推力,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4.打印机是现代办公不可或缺的设备,正常情况下,进纸系统能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进纸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设图中刚好有10张相同的纸,每张纸的质量均为m,搓纸轮按图示方向转动带动最上面的第1张纸向右运动.搓纸轮与纸张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纸张与纸张之间、纸张与底部摩擦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第1张纸受到搓纸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μ2mg C.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为0 D.要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应要求μ1>μ2 解析:第1张纸上表面受到搓纸轮施加的静摩擦力F f,方向向右,第1张纸下表面受到第2张纸施加的滑动摩擦力F f',方向向左,则F f'=μ2(mg+F),F为搓纸轮对第1张纸的压力;F f=F f'<μ1F,正常情况下,F>mg,故必有μ1>μ2;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及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都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大小均为F f'.选项D正确.

人教版语文单元测试: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

人教版必修1模块测试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敕造炽热不啻整饬十恶不赦 B.操觚斗斛孤苦滥觞觥筹交错 C.聒噪舐犊恬静畋猎暴殓天物 D.猝然颦蹙醋意簇新一蹴而就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曼延荧绕牛角尖风马牛不相即 B.痉孪惦量金刚钻民以食为天 C.谛听积习家俱店行百里则半九十 D.倾轧付梓始作俑冒天下之大不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给人以繁华之感,有时难免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 B.应对创造即使/也 C.应付创造尽管/但 D.应对营造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 B.我们要针对他离校较远,家务重,想个办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C.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不下三十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D.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不属于现代诗歌。 C.《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和他的弟子编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并称为“四书”。 D.词有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落、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高一数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附详细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U={x|x<6,且x∈N*},集合A={1,3},B={3,5},则?U(A∪B)等于() A.{1,4} B.{1,5} C.{2,4} D.{2,5} U={1,2,3,4,5},A∪B={1,3,5},故?U(A∪B)={2,4}. 2.函数y=-1+lo x(x≥4)的值域是() A.(-∞,-2] B.(-∞,0] C.[-2,+∞) D.[2,+∞) 函数y=-1+lo x在[4,+∞)上单调递减, ∴y≤-1+lo4=-2, ∴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 3.函数y=- - 的定义域为() A.(-∞,0] B.[1,+∞) C.[0,1) D.[0,1)∪(1,+∞) - - 解得x≥0,且x≠1.故函数定义域为[0,1)∪(1,+∞). 4.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内是增函数的是() A.y=x2-2x B.y= C.y=logπx D.y=- A,函数y=x2-2x在区间(0,1)内递减,在(1,+∞)内递增,故A不正确,B,D在(0,+∞)内为减函数;对于C,因为π>1,所以y=logπx在(0,+∞)内为增函数. 5.函数f(x)=e 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 B. C. D. f-2<0,f(1)=e-1>0,

∴f·f(1)<0,∴函数f(x)=e 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6.设a=70.3,b=0.37,c=log70.3,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a1,00 C.f(x1)+f(x2)<0 D.f(x1)+f(x2)>0 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又当x<0时,y=f(x)是减函数, ∴当x>0时,y=f(x)是增函数. ∴当|x1|<|x2|时,f(|x1|)0,且a≠1).若f(1)g(2)<0,则f(x)与g(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f(1)=a>0,f(1)g(2)<0,∴g(2)<0,∴0

2020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轨道运行的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4 000~5 000个工作人员来为其服务;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 抛掉,抛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由此可见,要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普通的航空飞机那里得到了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以重复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 300千米高空飞行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据估计,其费用可能降到目前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 现在,美、英、德、法、日等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空天飞机。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按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升至2.6万米高空时,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霍托尔”的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航天飞机“不尽如人意”表现的一项是() A.航天飞机需要大型的设施,而且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为其服务。 B.航天飞机的发射准备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 C.航天飞机的速度远远低于研制中的空天飞机的速度。 D.航天飞机需要抛掉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从而导致其发射成本和费用高昂。思路解析:C项,原文没有提及航天飞机的速度。 答案:C 2.下列对空天飞机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天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不消耗氧化剂,所以可以轻装上阵。 B.空天飞机可以在普通机场上起降,这就降低了其发射成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2008年9月27日,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进行了25分23秒的舱外活动,成功返回轨道舱中。在翟志刚舱外活动期间,飞船飞过了9 165千米,因此翟志刚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关于翟志刚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D ) A.说翟志刚是“走得最快”的人,是以飞船为参考系 B.说翟志刚是“走得最快”的人,是以地心为参考系 C.舱外活动时间“25分23秒”,指的是时刻 D.舱外活动时间“25分23秒”,指的是时间 2.据报道,到2011年底,由英国汽车工程师所设计的超音速汽车”侦探犬”即将正式开始试行(如图所示)。”侦探犬”汽车号称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汽车,能够在短短的40 s内从静止加速到1 609 km/h的速度。而一架飞机在跑道上从静止开始起飞,速度增加到300 km/h需要30 s,由此可知”侦探犬”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与飞机起飞过程的平均加速度之比约为( ) A.4∶1 B.4∶3 C.3∶1 D.16∶3 3.如图,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不等于0,则关于B的受力个数可能为( B ) A.3 B.4 C.5 D.6 4.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

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1F , 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 2F , 空中作业时工人与玻璃的水平距离 为定值,则 ( BC ) A.1sin mg F α = B. 2F G =cot C.在空中统一位置作业,当桶中的水不断减少1 F ,与 2 F 同时减少 D.若缓慢增加悬绳的长度 1 F ,减小 2 F ,增大 5.在下列所给的质点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能反映运动质点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CD ) 6.如图所示是给墙壁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撑竿的重力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设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 1F , 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 2F , 则( D ) A. 1 F 增大 2 F ,减小 B. 1 F 增大 2 F ,增大 C. 1 F 减小 2 F ,减小 D. 1 F 减小 2 F ,增大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粗糙斜面向上

高中数学必修一模块检测

模块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如果A ={x |x >-1},那么 ( ). A .0?A B .{0}∈A C .?∈A D .{0}?A 解析 A 、B 、C 中符合“∈”“?”用错. 答案 D 2.已知函数f (x )=1 1-x 的定义域为M ,g (x )=ln(1+x )的定义域为N ,则M ∩N = ( ). A .{x |x >-1} B .{x |x <1} C .{x |-10得x <1,∴M ={x |x <1}.∵1+x >0,∴x >-1.∴N ={x |x >-1}.∴M ∩N ={x |-12n B .(12)m <(12)n C .log 2m >log 2n D . 解析 ∵y =2x 是增函数0(1 2)n ;y =log 2x 在(0,+∞)上是增函数, ∴log 2m

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函数f (x )在区间(0,1)内有零点 B .函数f (x )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 C .函数f (x )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D .函数f (x )在区间(1,16)内无零点 解析 零点在(0,2)内,则不在[2,16)内. 答案 C 5.已知函数f (x )=??? 2x +1 x <1 x 2+ax x ≥1若f (f (0))=4a ,则实数a 等于 ( ). A.12 B.45 C .2 D .9 解析 ∵f (0)=20+1=2.∴f (f (0))=f (2)=22+2a =4a , ∴2a =4,∴a =2. 答案 C 6.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在[0,+∞)上递增,f (1 3)=0,则满足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0,1 2)∪(2,+∞) C .(0,18)∪(1 2,2) D .(0,12) 答案 B 7.函数y = x +4 3-2x 的定义域是 ( ). A .(-∞,3 2] B .(-∞,3 2) C .[3 2,+∞) D .(3 2,+∞)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1 模块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模块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敕造炽热不啻整饬十恶不赦 B.操觚斗斛孤苦滥觞觥筹交错 C.聒噪舐犊恬静畋猎暴殓天物 D.猝然颦蹙醋意簇新一蹴而就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曼延荧绕牛角尖风马牛不相即 B.痉孪惦量金刚钻民以食为天 C.谛听积习家俱店行百里则半九十 D.倾轧付梓始作俑冒天下之大不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给 人以繁华之感,有时难免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 B.应对创造即使/也 C.应付创造尽管/但 D.应对营造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 B.我们要针对他离校较远,家务重,想个办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C.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不下三十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D.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不属于现代诗歌。 C.《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和他的弟子编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并称为“四书”。 D.词有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落、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水星探测飞船8月3日搭乘“德尔塔2”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模块测试一

必修一模块测试一 1.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上)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的变化率和速率都是矢量 C.跳水比赛时,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此两句诗的前半句是以诗人自己为参考系的 【答案】D 【解答】解: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故A错误; B、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速率是标量,故B错误; C、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故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此两句诗的前半句是以诗人自己为参考系的,故D 正确; 故选:D 2.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中学高一(上)期中 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计时开始时及每过1s时火车和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看出() t/s 0 1 2 3 … v1/m?s﹣115.0 15.3 15.6 15.9 … v2/m?s﹣120 18 16 14 … A.火车的位移在增大,汽车的位移在减小 B.火车的位移在减小,汽车的位移在增大 C.火车的速度变化大,汽车的速度变化小 D.火车的速度变化慢,汽车的速度变化快 【答案】D 【解答】解:A、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火车的速度均匀增大,汽车的速度均匀减小.火车和汽车的速度方向不变,所以位移都增加.故A、B错误.

C、火车的加速度为a1===0.3m/s2,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负号 表示方向,知汽车的加速度大于火车的加速度,所以汽车速度变化快.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3.2015-2016学年湖北省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 “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路程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0,0 B.15,4m/s C.30m,0 D.30m,4m/s 【答案】C 【解答】解: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受试者的路程s=(5+5)×3m=30m, 位移x=0m,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为零.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4.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凉亭中学高一(上)期中(多选) 如图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y表示位移,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B.若y表示速度,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C.若y表示位移,则t=t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若y表示速度,则t=t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BC 【解答】解:A、C若y表示位移,△y表示物体的位移,则知t1时间内甲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则知t=t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C正确. B、D若y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t=t1时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