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标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标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标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标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标准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规定了在实施应急监测中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频次与追踪监测、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质控措施、监测报告与上报程序等内容。

2.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和规范包含条文,在本规定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规定的条文,与本规定同效。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3097-82 海水水质质量标准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GB/T12998-19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J/T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最新版本。

3.术语

3.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污染事故;易燃易爆物的泄漏爆炸污染事故;溢油事故;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事故。

3.2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是指监测人员快速赶赴现场后,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

况布点采样,利用快速监测手段判断污染物的种类,作出定性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现场无法监测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4.应急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

4.1水环境污染的监测点位

4.1.1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扩散的趋势和现场具体情况布点。

4.1.2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混合处布点采样。同时也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集一个对照样品。

4.1.3对湖(库)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水流方向的出水口处,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采样,同时采集一个对照样品。

4.1.4在沿海和海上选择监测点,应考虑海域位置的特点、地形、水文条件和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

4.1.5在封闭管道中采样,在“T”型管、弯头、阀门的后部混合均匀处,一般可作最佳采样点。

4.1.6对地下水的监测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周围2km内的地下水井或判断污染物流径下游最近的地下水井布点采样。同时也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集一个对照样品。

4.1.7在确定采样点时,应优先考虑重点水功能区域。例如:国控、省控监测点的断面;饮用水源地;水产养殖水域等。

4.2环境空气污染的监测点位

4.2.1以事故发生地污染物浓度的最大处采样。

4.2.2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民居住区或其他敏感区域布点采样。4.2.3应考虑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影响区域布点采样。同时也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风向采集对照样品。

4.3土壤与底泥的监测点位

在事故发生地受污染的区域或受事故污染水质灌溉的区域布点采集土壤与底泥样品。同时也要采集未受到污染的对照样品。5.监测频次与追踪监测的原则

污染物进入环境中,随着稀释、扩散和沉降作用,其浓度会逐渐降低。进行连续的追踪监测,直至环境质量恢复正常,也是应急监测的重要内容。

5.1水质监测频次与追踪监测原则

5.2地下水监测频次与追踪监测的原则

5.3环境空气监测频次与追踪的原则

5.4土壤与底泥的监测频次

6.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原则

6.1水质采样与保存原则

6.1.1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与选择监测方法同等重要,根据突发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现场具体情况确定监测项目、采样器和采样量。6.1.2采样器必须符合同等技术标准的规定。使用前经检验,保证采样器的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6.1.3在江、河控制断面采样,断面水宽≤10m时,在主流中心采样;断面水宽>10m时,在左、中、右三点采样后混合。同时测定流量。

6.1.4在湖泊、水库的出水口须多点采样后混合。

6.1.5海水须多点采样后混合。

6.1.6地下水的采样应避开井壁,采样瓶以均匀的速度沉入水中,使整个垂直断面的各层水样进入采样瓶。凡用泵或直接从干管采集水样时,必须先排尽管内的积水,方可采集水样。

6.1.7现场要采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一份在现场立刻加入保护剂,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有需要,同时采集事故地点的底质样品。

6.1.8样品必须保存到应急监测全部结束以后,才能废弃。

6.2气体的采样与保存原则

6.2.1突发性污染事故情况紧急,在应急监测前可能没有时间对采样器进行校正。监测结束后,必须对采样器作出较正系数。

6.2.2利用检气管快速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范围。现场确定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

6.2.3采样器的流量计、现场使用的温度计、气压表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并在使用期内。

6.2.4采样时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6.2.5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6.3土壤与底泥的采样与保存原则

6.3.1在相对开阔的污染区域采取垂直深10cm的表层土。一般在10m ×10m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或根据地型采用蛇型布点(采点不少于5个)进行采样。将多点采集的土壤去石块、草根等杂物,现场混合后取1-2kg样品装在塑料袋内密封。

6.3.2深水部位的底泥用专用采泥器采集,浅水处可用塑料铲直接采集。采集的底泥置于塑料广口瓶中密封。

6.3.3采集的样品要分类保存,防止交叉污染。

6.3.4样品必须保存到应急监测全部结束以后,才能废弃。

7.监测项目的确定原则

7.1根据事故的性质(爆炸、泄漏、非正常排放等);现场调查情况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 GB/T 14550—1993 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7134,—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1997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199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1997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 7172—1987) 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原GB 7173—1987) NY/T 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 9834—1988) NY/T 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 9837—1988) NY/T 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 12298—1990) NY/T 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原GB 12297一1990)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农田土壤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2 区域土壤背景点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相对未受污染,而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壤样点。 3,3 农田土壤监测点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或怀疑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壤样点。 3.4 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担整个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各层中部位多点取样,等量混均后的A、B、C层或A、C等层的土壤样品。 3.5 农田土壤混合样 在耕作层采样点的周围采集若干点的耕层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5~20个。 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1 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1.1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 4.1.2 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4.1.3 区域土壤地力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层次特点、质地、pH、Eh、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壤肥力等。 4.1.4 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灌水污染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农业固体废弃物投入、农业化学物质投入情况、自然污染源情况等。 4.1.5 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侵蚀模数、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酸化等。 4.1.6 土壤环境背景资料: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农业土壤元素背景值。 4.1.7 其他相关资料和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资源调查规划、行政区划图、土壤类型图、土壤环境质量图等。 4.2 监测单元的划分 农田土壤监测单元按土壤接纳污染物的途径划分为基本单元,结合参考土壤举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别、行政区划等要素,由当地农业环境监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定。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缩小。 4.2.1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华能集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华能集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华能集团公司 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编制 2006年12月

目录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工作原则: (1) 1.3编制依据: (1) 1.4适用范围: (2) 2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2) 2.1环境污染事故定义: (2) 2.2风险分析: (2)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 3.1组织机构 (3) 3.2职责 (3) 4 预防及预警 (5) 4.1危险源监控 (5) 4.2报警 (6) 5 应急处置 (7) 6 应急结束 (7) 7 信息发布 (7) 8 后期处置: (8) 9 应急物资及装备保障: (10) 10 培训及演练 (10)

10.1培训 (10) 11 奖励与处罚 (10) 12 附则 (10)

华能集团公司 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生产事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进一步规范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明确事故处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提高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协同作战能力,保障企业员工和企业周边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共创环境友好型和谐企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实事求是。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电力工业部第9号令)、原国家电力公司火电厂环境技术监督规定、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

2019年水污染在线自动监测运维练习题(20191124213815)

环境保护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水样中亚硝酸盐含量高,要采用高锰酸盐修正法测定溶解氧。( × ) 2、纳氏试剂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 ) 3、在K2Cr2O7法测定COD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COD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 4、在分析测试中,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5、实验室产生的高浓度含酚废液可用乙酸丁酯萃取、重蒸馏回收 (√ ) 6、蒸馏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沸点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7、萃取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8、对于排放水质不稳定的水污染源,不宜使用总有机碳自动分析仪。( √ ) 9、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相对偏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对真值之比的比值。(×) 10、氨氮(NH3-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 11、测定DO的水样可以带回实验室后再加固定剂。(×) 12、COD测定时加硫酸银的主要目的是去除Cl-的干扰。(×) 13、钠氏试剂中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灵敏度没有影响。( × ) 14、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的是标准曲线(×) 15、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时,显色酸度高,显色快。(√ ) 16、实验室中铬酸溶液失效变绿后,应加碱中和后排放。(× ) 17、当采用流动注射(FIA)式COD分析仪分析水样时,必须加入硫酸银。( × ) 18、蒸发浓缩可以消除干扰组分的作用。( × ) 19、根据GB19431-2004,2003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味精厂,其COD排放限值是200mg/L。( × ) 20、在线监测仪器计数急剧变化时,该数据应剔除不计。(× ) 21、测定水样中的氮、磷时,加入保存剂HgC12的作用是防止沉淀。(×) 22、测定水样中的pH,可将水样混合后再测定。(×) 23、Cr(VI)将二苯碳酰二肼氧化成苯肼羧基偶氮苯,本身被还原为Cr(Ⅲ)。(√) 24、测定pH时,玻璃电极的球泡应全部浸入溶液中2分钟以上。(√) 25、冷原子荧光测定汞时,每次测定均应同时绘制校准曲线。(√) 26、TOC分析仪一般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27、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合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28、流动注射分析法测COD比手工滴定法不仅测量速度快而且所用试剂少。(√) 29、测定水中总磷时,为防止水中含磷化合物的变化,水样要在微碱性条件下保存。(×) 30、测定水中总氮,是在碱性过硫酸钾介质中,120~124℃进行消解。(√) 31、当水样中硫化物含量大于1mg/1时,可采用碘量法。(√) 32、紫外法测定NO3-N时,需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3、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是在680nm波长处,用3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34、溶解氧测定时,亚硝酸盐含量高,可采用NaN3修正法。(√) 35、电导率是单位面积的电导。(×) 36、COD测定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可继续进行实验。(×) 37、操作各种分析仪之前都不必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 38、分光光度法中,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39、在分析测试时,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值就可以了。(×) 40、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只要准确加标就可以了。(×) 41、缺失CODCr、NH3-N、TP 监测值以缺失时间段上推至与缺失时间段相同长度的前一时间段监测值的最大值替代。(×) 42、COD测定时的回流条件下,水样中全部有机物可被氧化。(×) 43、电极法测定pH时,溶液每变化一个单位,电位差改变10mv。(×) 44、溶解氧测定时,Fe2+含量高,可采用KMnO4修正法。(√) 45、pH值为5的溶液稀释100倍,可得pH为7的溶液。(√) 46、如水样混浊,可过滤后再测定。(√) 47、室间精密度反映的是分析结果的再现性。(√) 48、空白实验值的大小仅反映实验用水质量的优劣。(×) 49、 COD测定时,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溶液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棕红色即可。(√) 50、水温、pH等在现场进行监测。(√) 51、间歇排放期间,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根据厂家的实际排水时间确定应获得的监测值,监测数据数不少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 52、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53、在分析测试时,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值就可以了。(×) 54、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互关系的(√)。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号:AQ-BH-02783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 案 Special emergency plan for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本专项预案的环境污染事件指因发生火灾爆炸、洪讯灾害、气 象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输油管线泄漏等突发事件,导致危险化 学品泄漏,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 是水体污染(各类地表水体及其汇水范围、地下水源保护区、城市 下水道)。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目标优先次序如下: (1)人口聚集区; (2)三类地表水体及其汇水范围、地下水源保护区,城市下水 道; (3)农田、旅游游乐场所; (4)其它场所 6.应急处置

6.3处置措施 (1)关闭或封堵污染物质通往加油站外的所有污水管线、明沟、阀门,停止一切作业活动,减少污染物质跑损量; (2)分析污染物质可能造成的对外环境的污染路径,组织措施,全力控制对外环境的跑损量; (3)站长或当班领班迅速组织人员对所有储油罐分别进行计量,核对库存数量,确认渗漏油罐和渗漏数量; (4)应急处置小组将渗漏油罐内余油清出,挖开渗油罐周围覆土,查找渗漏点,而后采取可靠的补漏措施; (5)如渗漏较严重已造成大面积污染时,应在大于污染区外适当的地方挖开隔离带进行防控,必要时应通知附近居民群众注意人畜饮水安全,将污染区内土质全部替换,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周围地下水源采样化验; (6)如空气中含有大量油蒸汽,警戒疏散小组应尽快组织附近或下风向的居民群众撤离,同时向上一级应急机构请求支援,防止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

******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把握及时、有效、安全地应对我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规范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监测工作,了解污染事故的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为应急处置指挥部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完善提高全天候的应急监测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做到应急监测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本站现有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特修订本应急监测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 [2010] 10号)(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 113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 197号) (10)《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11)《贵州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3年7月1日) (12)《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作战;依靠科学、规范有序、反应迅速;平战结合、运转高效、成本合理;责任明确、信息畅通、措施果断。 1.4 适用范围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编号:AQ-BH-03036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预案 Emergency monitoring plan for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直接 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与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检测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是环境监测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 经济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切实加强突 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进一步加 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及我 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本预案。 1、目的和意义 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迅速查明污染 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的为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 制定应急监测预案,确保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得到迅速处理并上

报有关部门,规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全过程,提高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 2、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2.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应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领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2组建队伍,常备不懈。我市要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队伍,针对所辖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加强应急监测预案研究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形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 2.3充实装备,提高能力。加大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投入,全面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充实必要的仪器设备、防护用品和交通通讯工具,尤其要结合本地危险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应急监测装备,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2.4技术支持,信息联网。开展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检测技术与方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清本底值,监测、预报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的优先监测物应是对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的物质。如汞、镉、铅、砷、铜、铝、镍、锌、硒、铬、钒、锰、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碳酸盐等元素和无机污染物;石油、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三氯乙醛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由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引入的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土壤污染组分的测定,属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加之土壤环境的特殊性,一般认为监测值相差10~20%是可以理解的。土壤污染监测结果对掌握土壤质量状况,实施土壤污染控制防治途径和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 土壤污染监测的分类 土壤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清本底值,监测、预报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根据监测目的,可将土壤污染监测分成下述几类: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土壤质量监测就是要根据质量标准考察和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我国目前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GB/T 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等。根据监测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明确监测目的,如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判定当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属于几类土壤;同时也可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是否适于用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这是对于污水灌溉、污泥土地利用及固体废弃物土地处理的土壤,进行长期的、常规性动态监测。其目的是摸清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水平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以考察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从而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污染事故性监测 这是对废气、废水、废液、污泥以及农用化学品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事故进行应急性监测,以确定引起事故的污染物来源、种类、污染程度、扩散方向及危及范围,以便为行政主管部门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正确的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土壤背景值调查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预案,作为各单位在环境污染事故状态下行动的依据。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公司范围内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放射事故的应急响应遵照《×公司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关规定执行。洪灾事故的应急响应遵照公司《洪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QG/???196)执行。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机构组成 2.1.1领导机构:×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环保、安全、生产和设备的副总经理 主要成员:安全环保部、产品制造部、设备保障部、技改规划部、技术质量部、企业管理部、综合部、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和攀钢集团成都医院(定点联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1.2执行机构:×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兼) 成员单位:安全环保部、产品制造部、设备保障部、技改规划部、

技术质量部、企业管理部、综合部、环境监测单位和攀钢集团成都医院(定点联系单位)。 2.2机构职责 2.2.1 ×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2.1.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2.1.2研究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对策,审定和批准公司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1.3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协调、指挥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2.2.1.4情况紧急时,批准下达生产停产命令。 2.2.2×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职责 2.2.2.1修订×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2.2批准生产单位、子(分)公司的环境应急预案,检查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2.2.3在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公司范围内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指挥,事故原因分析调查,督促整改和考核等工作;情况紧急时,按照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命令,下达生产停产指令;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同办理环境污染事故的善后处理与赔偿事宜。 2.2.2.4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成后,对相关的环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意见,责成相关单位、子(分)公司对其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分析,杜绝此类环境污染事故的再次发生。 2.2.3安全环保部 2.2. 3.1制定×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 3.2检查各厂单位、子(分)公司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2. 3.3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负责向外部相关单位报告;负责污染事故现场抢险处理工作,现场抢险处理的安全监护。 2.2. 3.4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原因分析调查和调查报告编写。 2.2. 3.5负责组织协调环境污染事故赔偿和善后事宜处理。 2.2. 3.6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成后,负责对各级环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报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评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因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与处置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与土壤环境等的应急监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污染事件、海洋污染事件、涉及军事设施污染事件、生物、微生物污染事件等的应急监测。 引用的文件 编辑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就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与判定 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与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 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采样与布点 编辑 布点 a布点原则 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与生活环境,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并合理设置监测断面(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与范围。 对被突发环境事件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与土壤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还应设置消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须考虑采样的可行性与方便性。 b布点方法

环保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上岗证考试

环保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上岗证考试 (2008-2012试题及答案) 本学习资料是本人在百度、道客88、豆丁网上找了很多相对权威的资料,花费不少精力整理的,按判断、选择、简答、操作等题型进行了归类,特别适合考前冲刺复习,更适合随身携带查询。考题都是基础的东西,与大纲做了一一对应。 一、判断题(第题1分,共20分) 1、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实行运营资质许可制度。(√) 2、《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中工业废水是指包括工业循环水和冷却水在内的各类工业废水及工业废水比例超过50%的生活和工业混合污水。(×,不包括循环水和冷却水) 3、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测定pH时,玻璃电极的球泡应全部浸入溶液中2分钟以上。(√) 5、冷原子荧光测定汞时,每次测定均应同时绘制校准曲线。(√) 6、TOC分析仪一般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7、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合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8、流动注射分析法测COD比手工滴定法不仅测量速度快而且所用试剂少。(√) 9、测定水中总磷时,为防止水中含磷化合物的变化,水样要在微碱性条件下保存。(×) 10、测定水中总氮,是在碱性过硫酸钾介质中,120~124℃进行消解。(√) 11、当水样中硫化物含量大于1mg/1时,可采用碘量法。(√) 12、紫外法测定NO3-N时,需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13、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是在680nm波长处,用3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14、溶解氧测定时,亚硝酸盐含量高,可采用NaN3修正法。(√) 15、电导率是单位面积的电导。(×)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编号:AQ-BH-07718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 for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公司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我公司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危险化学品;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丢失、被盗、火灾、水

污染、大气污染等。 人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指挥机构、职责 (一)指挥机构 1、公司总指挥 余盛良(8867) 2、专项指挥组 总指挥:张充() 袁道礼() 3、应急小组成员 游祥()刘明() 谢大辉()张夏罡() 黄建康()郑秀良() (二)指挥机构职责

浅谈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

浅谈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 郑建兵 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能促进对污染源的有效管理,基于此,本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增强其运行管理的办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于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环保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管理 引言 环境建设的主要实践单位集中在城市范围内,所以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与发布系统要利用先进的GPRS无线及光纤数据的传送,实现污染源和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自动化的实现,统计的数据时效性更强,而且环境的保护基础和参考依据就是环境监测通过科学化的技术水平监测监控管理。因此本文就以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实现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定环境进一步发展建设的主要实现方法。 一、在线监控系统简介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由3部分构成:现场自动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传输仪(简称数采仪)、信息监控平台。现场自动监测是在企业排污口设置监测子站(又称现场机),配置监测仪器,对企业排污口废水、废气情况进行连续检测,对各项所需的污染指标进行自动监测和初步处理,并将监测数据通过数据采集传输仪即时传送到信息监控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和处理,达到远程监视污染源排污状况的目的。 信息平台是环保部门了解和掌握污染排污情况的窗口,信息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是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责。省市和大部分县级环保部门都建成了相应的信息平台,运行管理方便,能够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远程监控。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现场端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考试题共8页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考试题 一、填空题 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是指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个。 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规定了土壤采样工具主要包、、、、 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了土壤样品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 、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外包装。 5.《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土壤样品风干时采用、放置。 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已制备合格土壤样品主要有、或三种包装容器,规格视量而定。 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规定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第 1 页

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每批 土壤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平行样品;当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 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中规定 是直接用土壤样品或模拟土壤样品制得的一种固体物质。 1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土壤环境监测的误差由、、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 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等类型的监测,但不适用于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 答案:( ) 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规定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砂砾、植物残体。( ) 答案:( ) 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规定土壤制样工具每处理一份样后抹(洗)干净,严防交叉污染。( ) 答案:( ) 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规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 答案:( ) 第 2 页

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防止和减少各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正常的生产生活,根据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下列有关规定及预案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 《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9年6月) 《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工作规定》 《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1.3 使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Ⅲ级应急响应的环境污染事故时,根据环境污染性质、程度启动本预案。 2.应急处理基本原则 公司在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充分准备、快速反应,调查取证、监测先行,依靠科学、高效处置、必须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 3.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的分析 3.1硫酸、盐酸、烧碱、液氨、二氧化硫及其他有毒、腐蚀性物质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大量泄漏事故,造成土壤、水源、空气污染。 3.2剧毒化学药品处置不当造成土壤、水源污染。 3.3燃油大量泄漏造成水源、土壤污染;油泵房火灾,柴油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给职工、附近住处群众生活造成影响。

水污染自动监测练习题

环境保护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练习题一、判断题 1、水样中亚硝酸盐含量高,要采用高锰酸盐修正法测定溶 解氧。( × ) 2、水样PH值的大小是不受温度影响的。(×) 3、纳氏试剂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 ) 4、钠氏试剂中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灵敏度没有影响。( × ) 5、纳氏试剂测定氨氮,可加入酒石酸钾钠掩蔽钙、镁等金属离子的干扰。(√) 纳氏试剂毒性不大,使用时不需太注意。(×) 6、在K2Cr2O7法测定COD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COD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 7、在分析测试中,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 和影响。(×) 8、在分析测试中,测定次数越多,准确度越好。(×) 9、在分析测试时,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值就可以了。(×) 10、在天然水中溶解的铜量随pH的升高而升高。( × ) 11、在连续排放情况下,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等至少每小时获得一个监测值,每天保证有24个测试数据。(√)12、在连续排放情况下,COD在线监测仪应至少每小时获得一个监测值。( √ ) 13、在进行环境监测人员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时,实际样品分析采取随机加入或单独测定两种方式。( √ ) 14、在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y=bx+a中,如果a不等于零,经统计检验a值与零无显著差异,即可判断a值是由随机误差引起(√)。 15、实验室产生的高浓度含酚废液可用乙酸丁酯萃取、重蒸馏回收 ( √ ) 16、实验室中铬酸溶液失效变绿后,应加碱中和后排放。( × ) 17、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18、实验室中由低沸点试剂引起火灾,应立即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 ) 19、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 20、蒸馏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沸点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21、蒸发浓缩可以消除干扰组分的作用。( × ) 22、萃取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23、对于排放水质不稳定的水污染源,不宜使用总有机碳自动分析仪。( √ ) 24、对拟修约的数字,在确定修约位数后,应连续修约到确定的位数。(×) 25、对某一样品进行平行多次测定,得到多个数据,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应直接舍去后再求平均值。( × ) 26、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相对偏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对真值之比的比值。(×) 27、氨氮(NH3-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 28、氨氮在线自动监测仪的零点校正液为蒸镏水。(√)27、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的是标准曲线(×) 29、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时,显色酸度高,显色快。( √ ) 30、我国的统一方法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做显色剂,直接显色测定水中六价铬。(√ ) 31、我国标准分析TOC的方法是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范围是0.5~60mg/l。(√) 32、根据GB19431-2004,2003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味精厂,其COD排放限值是200mg/L。( × ) 根据GB19821-2005,自2008年5月1日起现有的味精厂,其COD排放限值是80mg/L。(√) 33、根据GB8978-1996,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标准COD 限值为100mg/L。( × ) 34、在线监测仪器计数急剧变化时,该数据应剔除不计。(× ) 35、在线监测仪器需要停用的,应事先报环境保护有关部门批准。( √ ) 36、在线监测仪器运转率应达到90%,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数量要求。( √ ) 37、在线监测仪器在质控样试验期间测得的数据是有效数据。( × ) 38、在线监测系统试运行期间因故障造成运行中断,恢复正常后,应继续试运行直至60 天。(×,应重新开始试运行) 39、测定DO的水样可以带回实验室后再加固定剂。(×) 40、测定pH时,玻璃电极的球泡应全部浸入溶液中2分钟以上。(√) 41、测定水样中的氮、磷时,加入保存剂HgC12的作用是防

事故状态下环境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XX(企业全名)事故状态下环境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单位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许可经营范围、法人代表、环境安全主管责任人及联络方式。 二、企业生产情况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生产工艺、生产原料和产品(仅限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名称、数量、年使用量、储存量。 现有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情况(如消防退水池、“清净下水”收集池、收集管路等)。 三、企业周边情况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周边居民居住情况,离居民区(村庄)、河(渠)道的距离,污水、雨水的走向,事故状态下向周边通报的方式等。 四、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应急工作的组织机构,各类应急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等。 五、应急处置(为应急预案的重点)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环境污染后果预测、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有关人员的分工及行动方式等内容。 六、报告与告知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时间、方式,需要报告的上级主管单位或相关部门,所在区县政府的部门。 向企业周边告知的时机、方法等内容。 七、应急物资的储备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应急监测、预警、个人防护设备器材的储备运行、保养情况,必要的事故抢救或补救的专

业工具及相关救援物资的储备使用情况,相关专家、援助单位的联络方式等。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 1.4 适用范围 l.5 工作原则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