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度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计划

2016年度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计划

2016年度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计划

2016年度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计划

1.完全掌握新招标的各种营养制剂,进行各种试验配制之

后,了解其特点与作用。

2.尝试新的肠内营养液的配制方式,做出更符合本院患者病

情特点的肠内营养液,优化口服粉剂的配制流程,更精确更方便病人的服用。

3.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人员配合临床营养师完成营养风险

筛查工作,更好的为需要营养治疗的患者服务。

4.继续配合感染科完成每季度的感控工作,维护保持好肠内

营养配制室的无菌环境。

5.每周制定岗位内部的学习(包括带教工作的指导与学习)。

6.总结上一年度肠内营养配制室与各岗位人员之间的工作

配合欠佳的地方,制定解决方案并与各岗位工作人员协商共同解决,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

7.肠内营养配制室功能区域设备与环境的更新优化,以便工

作流程完美衔接。

8.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人员完成继续教育与各项职称考试。

9.伴随工作经验的积累继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操作规范、

工作流程。

10.检查肠内营养配制室所有的硬件设备,做好及时维修与维

护工作,为本岗位的安全性上一把保险。

肠内营养液的配置和肠内营养的临床监测

肠内营养液的配置和肠内营养的临床监测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 一、肠内营养用制剂的性质 1、渗透压及酸碱度(pH值): 渗透压系单位体积内分子和离子体积及数量的函数,可用质量渗透克分子 ( 1 千克 H2O 所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液浓度 ) 或体积渗透分子 ( 1 升溶液所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液浓度 ) 表示。常用前者作肠内营养用制剂的渗透压的单位 (mOsm/kg H2O) ,并将制剂分为等渗 ( < 350 mOsm/kg H2O ) ,中等高渗 ( 350-550 mOsm/kg H2O ) 及显著高渗 ( > 550 mOsm/kg H2O ) 等 3 类。 制剂的渗透压关系病人对该制剂的耐受性,其高低决定于制剂成份的分子和离子浓度的高低,特别是溶液电解质的浓度的高低。肠内营养用制剂的渗透压主要决定于电解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渗透压的方法包括稀释、加入低聚糖、加入脂肪乳或采用整蛋白为氮源的制剂。 肠内营养用制剂复水后大多呈微酸性至中性, pH 范围为 4-7 。若低于 3.5 ,可延缓胃排空及降低胃蠕动。 2、溶解度 肠内营养用制剂的溶解度决定于其组成成份。对要素制剂而言,含氨基酸混合物或水解蛋白、单糖、双糖或低聚糖、低脂肪的粉剂要素制剂,复水后可形成溶液;含多聚体糊精或可溶性淀粉、溶解度小的钙盐、高脂肪的粉剂要素制剂,复水后形成稳定的混悬液。 3、膳食纤维 匀浆制剂及部分非要素制剂含有膳食纤维。要素制剂为无渣制剂。长期 (>3 周) 使用要素制剂,应考虑补充膳食纤维。 4、可口性和色泽性状

可口性决定于制剂的氮源和矿物质等成份。以氨基酸或蛋白水解物为氮源者,其可口性较以整蛋白为氮源者为差,加入香料或冰块或制成冻胶,可减少或避免异味。含单 / 双糖过多,可造成甜度过高而不宜长期服用。 以结晶氨基酸混合物为氮源的要素制剂呈金黄色,以蛋白质部分水解物及糊精配制者呈棕色。 二、肠内营养用制剂的制备 1、要素制剂的配制方法 根据需要的浓度 ( 或热量密度 ) 称量出一定量要素制剂,先用少量温开水( 50 ° C 左右 ) 调成糊状,再用 60 -70 °C 温水稀释至一定容积,并充分搅拌成均匀溶液 (最大浓度 25 % , 热量密度一般为 1.0kcal/ml) ,放置 10 分钟后即可使用。每日配制 1 日用量,在 0 -4 °C 冰箱冷藏, 24 小时后废弃。 使用中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数病人开始时应稀释 1 倍,以避免引起不耐受,浓度由 10 %逐步提高至 25 %,灌注速率和总容量亦应逐步提高。 2、匀浆奶的配制方法 根据配方选择特定食物按一定数量称量备用,牛奶、豆浆于蔗糖等煮沸消毒,并和全部食物混合,装入电动搅拌机 ( 或电动胶体磨 ) 内磨碎搅成匀浆。每日配制 1 日用量,在 0 -4 ° C 冰箱冷藏, 24 小时后废弃。使用中亦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肠内营养制剂在配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污染。商品制剂虽然无菌,但可因各种途径被污染 (表 1) 。接受管饲的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不足或低下,缺乏胃酸的抑菌作用,加之可能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等。 表 1 、肠内营养制剂的污染途径 1 、内源性

肠内营养制剂种类

肠内营养制剂种类

1、安素/肠内营养粉剂(市场价90元)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肠内营养粉剂 汉语拼音:changneiyingyangfenji 【成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气芳香、味甜。 【适应症】安素粉剂可作为唯一营养来源或部分营养补充,适用于成人及四岁或四岁以上儿童,可口服或管饲。 【规格】400g × 1 【用法用量】禁止安素(Ensure)粉剂胃肠外注射或静脉内使用。安素粉剂可作唯一营养来源或营养补充,打开容器后注意防腐以避免污染,安素粉剂在室温下或冷却后服用。 【不良反应】没有肠内营养禁忌症的人正确服用时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 【禁忌】安素粉剂忌用于不能口服或肠内进食的情况,上述情况包括肠梗阻、严重的短肠综合症或高排泄量的痿,半乳糖血症患者禁止使用。 【作用类别】

【成份】 水解玉米演粉,玉米油,酪蛋白钙和钠,蔗糖,矿物质:(枸橼酸钾、枸橼酸钠、氯化钾、三磷酸钙,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铜,钼酸钠,氯化铬,硒化钠,碘化钾)。分离大豆蛋白,人造香兰素,大豆卵磷酯,维生素:(氯化胆碱、抗坏血酸、醋酸生育酚,烟酰胺,泛酸钙,盐酸吡哆醇,盐酸硫胺,核黄素,棕榈酸维生素A,叶酸,生物素,维生素K1,氰钴胺,维生素D3)。 【作用】 安素可作补充营养,增加摄入热量及营养成分,维持正常的营养状态,此外,以安素完全地或部分地代替饮食,可控制或减低热量及养分的摄入量。 【用法用量】 配制:往杯中注入200毫升温开水,徐徐加入六量匙(量匙在罐中)即55.8克安素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250毫升安素液,每毫升安素液约提供一大卡热量,每罐400克安素粉可调制250毫升的安素液7杯,可按病者的口味加入不同的调味剂(如巧克力、水果、花生等)。

肠内营养制剂种类

1、安素/肠内营养粉剂(市场价90元)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肠内营养粉剂 汉语拼音:changneiyingyangfenji 【成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气芳香、味甜。 【适应症】安素粉剂可作为唯一营养来源或部分营养补充,适用于成人及四岁或四岁以上儿童,可口服或管饲。 【规格】400g × 1 【用法用量】禁止安素(Ensure)粉剂胃肠外注射或静脉内使用。安素粉剂可作唯一营养来源或营养补充,打开容器后注意防腐以避免污染,安素粉剂在室温下或冷却后服用。【不良反应】没有肠内营养禁忌症的人正确服用时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 【禁忌】安素粉剂忌用于不能口服或肠内进食的情况,上述情况包括肠梗阻、严重的短肠综合症或高排泄量的痿,半乳糖血症患者禁止使用。 【作用类别】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无特殊要求,应根据营养需求调整用量,详见[用法用量] 【儿童用药】4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本品 【老年用药】无特殊要求,应根据营养需求调整用量,详见[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安素粉剂的正确冲调对于防止插管堵塞和保证全部的营养转运是重要的,安素粉剂不能胃肠外注射或静脉内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尚无相关报告 【贮藏】冲调好的安素应该立即服用或加盖冰箱保存,在24小时内服完,开盖的罐子应该用盖子盖住,贮藏,一旦打开,安素粉剂应该在3星期内用完. 【包装】每个铁质听内含400克安素粉 2、肠内营养粉剂(雅培制药,市场价78元) 【商品名】安素粉(TP/Ensure) 【通用名】肠内营养粉剂 【适用症】把粉剂的安素加进温开水中拌匀后制成安素液,不论作为管饲、流质膳或营养添加剂,都能提供完整而均衡的养分,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遵嘱使用。 【成份】 水解玉米演粉,玉米油,酪蛋白钙和钠,蔗糖,矿物质:(枸橼酸钾、枸橼酸钠、氯化钾、三磷酸钙,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铜,钼酸钠,氯化铬,硒化钠,碘化钾)。分离大豆蛋白,人造香兰素,大豆卵磷酯,维生素:(氯化胆碱、抗坏血酸、醋酸生育酚,烟酰胺,泛酸钙,盐酸吡哆醇,盐酸硫胺,核黄素,棕榈酸维生素A,叶酸,生物素,维生素K1,氰钴胺,维生素D3)。 【作用】 安素可作补充营养,增加摄入热量及营养成分,维持正常的营养状态,此外,以安素完全地或部分地代替饮食,可控制或减低热量及养分的摄入量。 【用法用量】 配制:往杯中注入200毫升温开水,徐徐加入六量匙(量匙在罐中)即55.8克安素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250毫升安素液,每毫升安素液约提供一大卡热量,每罐400克安素粉可调制250毫升的安素液7杯,可按病者的口味加入不同的调味剂(如巧克力、水果、花生等)。 管饲:遵照医生或营养师的嘱咐,当进行管饲时,滴速、用量和浓度必须根据病情和患者的

肠内营养护理_小组项目书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草拟稿) 提案单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 二零一五年

项目提纲: 一、项目背景以及意义 (3) 二、项目概述 (3) 三、组织实施 (4) 四、考核内容 (4) 五、附件表格 申报书 (6)

筛肠内营养输注流程 (12) 筛肠内营养配置流程 (1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15) 筛查表 (20) 胃残留量测定 (21) 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 (22) 吞咽评估 (24) 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 (25) 工作总结表 (26) 资质考核表 (28)

一、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约有30-40%处于营养不良,并且,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可能因原发疾病而加重。有研究表明,患有营养不良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并对住院费用有显著影响。对已有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显然,决定患者是否接受营养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患者是否已有营养不良或者具有营养风险,同时,也直接面临医护人员给予正确、规范营养支持的评价方法。在营养治疗中,营养配方确定后,下一步的工作均由护士完成。它包括:导管的置入及维护;营养液的配置技术;营养液的输注技术;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建立患者的心理治疗及相关知识的宣教;营养监测及信息库建立与管理等。因此,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培养临床肠外肠内营养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护士在肠内肠外营养工作中的作用,是肠内肠外营养护理领域的当务之急。因此,领域发展顺利、规范、标准就必须有专业、专科、专职护士。只有专业(职)护士工作,才能达到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预期目标,降低治疗中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医患纠纷。0而肠内营养指因消化功能障碍或部分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病人,通过口服、管饲或造瘘的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的特殊营养制剂的一种治疗方式。与普通饮食相比肠内营养液具有量小、营养素全面、成分明确、只需部分消化或不需消化即直接吸收等优点。近年来,对肠道功能的重新理解,使我们认识到肠内营养治疗对临床各类病人救治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更是无可取代。肠内营养是否能够实施得当,精心准确护理才是关键所在。

肠内营养液配方讲解

编辑时间:2010 修改时间:2013-11-19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肠内营养(TPF) 英文通用名称:Enteral Nutritional(TPF) 【组成成分】 本药混悬液每500ml含成分如下表: 本药混悬液每500ml成分表 组分含量(1.0kCal/ml) 含量(1.5kCal/ml) 蛋白质20.0g 30g 氮 3.15g 4.7g NPC:N 133:1 133:1 碳水化合物61.5g 92.5g 糖 5.0g 7.5g 多糖55.5g 83g 乳糖<0.125g <0.185g 脂肪19.45g 29.2g 饱和的 1.45g 2.2g 多不饱和的 6.15g 9.2g ω6:ω35:1 5:1 膳食纤维7.5g 7.5g 水425g 400g 钠500mg 670mg 钾750mg 1005mg 氯625mg 835mg 钙400mg 540mg

磷360mg 540mg 镁115mg 170mg 铁8mg 12mg 锌6mg 9mg 铜900μg1350μg 锰1650μg2500μg 氟0.5mg 750μg 钼50μg75μ 硒28.5μg42.8μg 铬33.4μg50μg 碘65μg100μg 维生素A 410μg615μg 类胡萝卜素 1.0mg 1.5mg 维生素D 3.5μg 5.3μg 维生素E 6.5mgα-TE 9.4mgα-TE 维生素K 26.5μg39.8μg 维生素B10.75mg 1.15mg 维生素B20.8mg 1.2mg 烟酸9mgNE 13.5mgNE 泛酸 2.65mg 4mg 维生素B60.85mg 1.3mg 叶酸133.5μg200μg 维生素B12 1.05μg 1.6μg 生物素20μg30μg 维生素C 50mg 75mg 胆碱185mg 275mg

肠内营养配置要求

一、肠内营养配制室要求 应与膳食操作间临近,建筑面积不低于60 m2,分为刷洗间、消毒间、配制间、制熟间及发放区。其中配制间为层流净化间,室内墙壁为防菌涂层预成型材料,地面耐磨、防滑、抗菌、防静电。肠内营养配制室应配备相应工作条件设备,包括匀浆机(胶体磨)、捣碎机、净化工作台、微波炉、电磁炉、冰箱、操作台、药品柜、蒸锅、清洗消毒设备、计量仪器及各种配制容器。 二、配制人员 应掌握肠内营养液配制前的要求、配制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营养液的保存与质量检查、保持层流室的洁净度的管理方法与要求,各种细菌检测方法等。 三、肠内营养配制的操作规范 1、独立的配制室(包括准备室和配制室),与污染源隔离,有降温设备、保鲜柜,及相应的天平、搅拌器(机)、量杯等用具及餐厨具等。配制室内不能有明沟,要逐步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有标准的传递窗口、并有空气消毒和净化设施。 2、肠内营养应由具备初级职称及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营养专业人员(或卫生专业人员)负责配制。 3、进入配制室应二次更衣,操作人员须戴好帽子、口罩,清洁双手,其他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出。 4、配制室每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辐照等),各类配制用具等应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参见清洁消毒制度)。

5、配制人员应按营养处方要求正确配制,并做好登记和核对,批量配制的产品应注明日期后留样备查(≥48h)。 6、配制好的营养液应按所需剂量,分装入1次性容器或经过清洗消毒的容器内,标明床号、日期、处方编号等,分发给配膳员或放入保鲜柜内备用。 7、营养液应尽可能现配现用,配好备用营养液冷却后置于4℃冰箱,保藏时间≤24h。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 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 (2)每日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 20

临床营养科场所及仪器设备配置基本标准

临床营养科场所及仪器设备配置基本标准 临床营养科应具有完成相应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所需的场所和仪器设备。科室位置与病区相邻,有封闭的送餐专用通道,方便日常工作,各功能区光线明亮、通风、干燥。 一、营养门诊 营养门诊应当设于医院门诊区域,有专用的房间。有条件的门诊还应有进行人体测量等检测以及放置营养治疗产品的区域。 营养门诊应配备包括安装相应营养软件的计算机、身高体重计、握力器、皮褶厚度计、测量软尺、听诊器、血压计、代谢车、人体成分分析仪、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秤等仪器设备。 二、营养代谢实验室 营养代谢实验室可单独设置于临床营养科内,总面积不低于50m2,也可在医院检验科内设置。由称量室、精密仪器室、毒气室及操作室四部分组成。室内墙壁为铝塑板、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营养代谢实验室中称量室应配备相关的称量天平等;精密仪器室应配备荧光、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凯式定氮仪等;毒气室应设置排风设施及通风柜等;操作室应配备恒温箱、干燥箱、水浴箱、离心机、混合器、电冰箱、石英亚沸纯水器等常规仪器。三、治疗膳食配制室 治疗膳食配制室分为准备间、治疗间、特殊间、主食制作及蒸制间、食品库房、餐具消毒间、刷洗间、膳食分发厅、管理办公室、统计室。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排水系统完善,室内不得有明沟,符合卫生、防火要求。 治疗膳食配制室应配备食品加工、制作、冷藏、冷冻、储存、运

送的各种炊具及设备,以及配备天平、量杯、专用治疗盘等称量器具。 四、肠内营养配制室 肠内营养配制室与治疗膳食配制室临近,总面积不低于60m2。分为刷洗消毒区、配制区、制熟区及发放区,其中配制区为组合式三十万级净化区;有条件的医院可按GMP要求建立面积在60m2以上的十万级净化区。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肠内营养配制室应配备匀浆机(胶体磨)、捣碎机、微波炉、电磁炉、冰箱、净化工作台、操作台、药品柜、清洗消毒设备、蒸锅、天平、量杯量筒及各种配制容器等设备。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自动灌装设备等。 五、肠外营养配制室 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医院,肠外营养配置应当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没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院,可设立肠外营养配置室。肠外营养配制室可单独设置于临床营养科内,总面积不低于40m2,分为前处理间、更衣间、摆药准备间及配制间,其中配制间为组合式百级净化配制间;有条件的医院可按GMP要求建立面积在40m2以上的百级净化配制间。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肠外营养配制室应配备百级净化工作台、操作台、药品车和药品柜、电冰箱、清洁消毒设备(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器、隔离衣)、小型水处理设备(无菌净化水也可从医院肾病透析中心接入或用简易方法取得)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独立的水处理系统以及天平(1/1000感量)等精密仪器。

肠内营养配置要求

肠内营养配置要求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肠内营养配制室要求 应与膳食操作间临近,建筑面积不低于60 m2,分为刷洗间、消毒间、配制间、制熟间及发放区。其中配制间为层流净化间,室内墙壁为防菌涂层预成型材料,地面耐磨、防滑、抗菌、防静电。肠内营养配制室应配备相应工作条件设备,包括匀浆机(胶体磨)、捣碎机、净化工作台、微波炉、电磁炉、冰箱、操作台、药品柜、蒸锅、清洗消毒设备、计量仪器及各种配制容器。 二、配制人员 应掌握肠内营养液配制前的要求、配制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营养液的保存与质量检查、保持层流室的洁净度的管理方法与要求,各种细菌检测方法等。 三、肠内营养配制的操作规范 1、独立的配制室(包括准备室和配制室),与污染源隔离,有降温设备、保鲜柜,及相应的天平、搅拌器(机)、量杯等用具及餐厨具等。配制室内不能有明沟,要逐步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有标准的传递窗口、并有空气消毒和净化设施。 2、肠内营养应由具备初级职称及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营养专业人员(或卫生专业人员)负责配制。 3、进入配制室应二次更衣,操作人员须戴好帽子、口罩,清洁双手,其他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出。 4、配制室每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辐照等),各类配制用具等应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参见清洁消毒制度)。

5、配制人员应按营养处方要求正确配制,并做好登记和核对,批量配制的产品应注明日期后留样备查(≥48h)。 6、配制好的营养液应按所需剂量,分装入1次性容器或经过清洗消毒的容器内,标明床号、日期、处方编号等,分发给配膳员或放入保鲜柜内备用。 7、营养液应尽可能现配现用,配好备用营养液冷却后置于4℃冰箱,保藏时间≤24h。

肠内营养配置要求

肠内营养配置要求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肠内营养配制室要求 应与膳食操作间临近,建筑面积不低于60 m2,分为刷洗间、消毒间、配制间、制熟间及发放区。其中配制间为层流净化间,室内墙壁为防菌涂层预成型材料,地面耐磨、防滑、抗菌、防静电。肠内营养配制室应配备相应工作条件设备,包括匀浆机(胶体磨)、捣碎机、净化工作台、微波炉、电磁炉、冰箱、操作台、药品柜、蒸锅、清洗消毒设备、计量仪器及各种配制容器。 二、配制人员 应掌握肠内营养液配制前的要求、配制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营养液的保存与质量检查、保持层流室的洁净度的管理方法与要求,各种细菌检测方法等。 三、肠内营养配制的操作规范 1、独立的配制室(包括准备室和配制室),与污染源隔离,有降温设备、保鲜柜,及相应的天平、搅拌器(机)、量杯等用具及餐厨具等。配制室内不能有明沟,要逐步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有标准的传递窗口、并有空气消毒和净化设施。 2、肠内营养应由具备初级职称及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营养专业人员(或卫生专业人员)负责配制。 3、进入配制室应二次更衣,操作人员须戴好帽子、口罩,清洁双手,其他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出。 4、配制室每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辐照等),各类配制用具等应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参见清洁消毒制度)。

5、配制人员应按营养处方要求正确配制,并做好登记和核对,批量配制的产品应注明日期后留样备查(≥48h)。 6、配制好的营养液应按所需剂量,分装入1次性容器或经过清洗消毒的容器内,标明床号、日期、处方编号等,分发给配膳员或放入保鲜柜内备用。 7、营养液应尽可能现配现用,配好备用营养液冷却后置于4℃冰箱,保藏时间≤24h。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1、选择合适胃管,营养管放置后应经抽吸、X线检查等证实其在消化道内。 2、清洁度:配置营养液的容器必须清洁、消毒后使用。 3、舒适度:妥善固定喂养管,防止移位及滑脱,避免损伤鼻、咽、食管;口腔护理2次/日。 4、喂养体位:床头抬高30-45度。 喂养速度:24小时匀速输入,营养液泵控制速度,初始输注速度15-30ml/h,之后每4-12h增加15-20ml,直至达到目标速度。每6h检查胃潴留,胃液潴留,停止喂养,胃排空,2h后速度为原速度1/2始;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 喂养温度:38-40度。 喂养浓度: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 5、防堵管:连续饲食时,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饲管输入前后应以10-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管壁的危险;一旦发现堵管,应及时用20ml注射器抽温水反复冲吸,也可将胰酶溶于5%碳酸氢钠后冲管。 6、防腹泻: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首日500ml,尽早达到全量。24小时匀速输入,营养液泵控制速度,初始输注速度15-30ml/h,之后每4-12h增加15-20ml,直至达到目标速度。 7、防误吸:床头抬高30-45度,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半卧位;低流速、匀速、恒温喂养方式进行鼻饲;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或GCS评分<9分以及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危重患者检查有无腹胀、返流等误吸危险因素,听诊胃肠蠕动1次/4h;测得胃内残留量>150ml时应延缓肠内营养使用。 8、防胃潴留:经胃喂养者第一个48h,患者有反流、腹痛、腹胀时,每4h检测胃内残留

肠内营养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肠内营养 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患者,选择口服或管饲等途径,经肠内供给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的、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流质营养制剂的治疗方法。 二、肠内营养的优点 1、肠内营养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和吸收。 2.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3.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4.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三、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 2、超高代谢:如严重烧伤、创伤、化脓感染、多发性骨折等蛋白质大量丢失者均可用。 3、胃肠疾病:如胃肠瘘、短肠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严重时应先用PN)、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胰疾患者(最好采用空肠置管滴注)、慢性胰功能不全等。 4、术前准备及术后营养不良:术前准备常用于肠道手术需低纤维膳食时,如结肠及肛门直肠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营养不良均可用。 5、化疗和放疗患者。

四、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1. 3个月内婴儿不能耐受要素膳,即使稀释也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2. 短肠综合征应先用静脉营养4~6周后,始能逐渐增加要素膳,使小肠逐渐适应。 3. 切除术后患者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要素膳,易引起倾倒综合征,必要时可空肠置管滴注低浓度要素膳。 4. 消化道出血者禁用。 5. 空肠瘘的患者无论在瘘的上端或下端喂养均有困难,因缺乏足够吸收的面积。 6. 处于严重代谢应激、麻痹性肠梗阻或腹泻急性期,均不可过早地应用要素膳。 7. 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应先用PN,以后视病情逐渐加用要素膳。 8. 糖尿病患者不宜用高糖要素膳。 9.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的儿童,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用营养治疗要素膳,应结合病情采用特殊治疗要素膳。 五、肠内营养的投给方法 肠内营养进入胃肠道的方法有二:口服和管饲。 1、口服 口服的肠内营养不一定需要等渗的。冷饮,热饮,加调味剂或以其他饮料配制都可随病人的喜爱。口服的量能满足营养素的需要及纠正过

肠内营养总结

肠内营养 总论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指需要少量消化过程或不需消化过程就能吸收的营养液,通过消化道置管(或造口)或少量多次口服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素。EN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除为全身和胃肠道本身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并能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这些作用对维持肠粘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移位,以及预防肝内胆汁淤积均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适用疾病: 1.意识障碍及昏迷患者,如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和精神失常或不愿经口进食的患者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的患者 3.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多发性骨折及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感染等患者 4.适宜用肠内营养的胃肠道瘘患者 5.适宜用肠内营养的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患者 6.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如慢性胰腺功能不全及短肠综合征患者 7.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8.器官衰竭患者,如心力衰竭、肝衰竭、胃肠功能衰竭、肾衰竭及多器官衰竭等。对这类 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应慎重 9.特殊患者营养支持,如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急性放射病、器官移植等 10.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 经肠营养不宜使用或慎用于以下情况: 1.小肠广泛切除后应先采用PN 4~6 周后,再逐步增量经肠营养制剂,以加速小肠的适应。 2.空肠瘘的病人不论在瘘的上端或下端喂养均有困难,由于缺乏足够的小肠吸收面积,不 能贸然管饲,以免加重病情。 3.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或严重腹泻急性期均 不宜给予经肠营养。 4.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在经肠营养以前应先给予一段时间的PN, 以改善其小肠酶的活动力及粘膜细胞状态 5.急性胰腺炎病人在急性期不宜行经肠营养。 6.休克、昏迷的病人不宜使用经肠营养。 7.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或胃肠蠕动重度减慢的病人。 8.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及糖耐量异常的病人,都不能耐受经肠 营养的高糖负荷。 9.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张液体膳的喂养,应采用等张力的婴儿膳或应注意可 能产生的电解质紊乱并补充足够的水分。 10.没有明显经肠营养适应证的病人。 11.不能用于静脉输注。 12.严重肝肾功不全的患者慎用。 13.对其中任意一种成分过敏者禁用。 常见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反应

目前肠内营养配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肠内营养配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近年来,肠内营养因其诸多功能与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但有助于维持肠道粘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粘膜屏障,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而且价廉,更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本文通过对目前肠内营养配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各级医疗机构在肠内营养配制方面的实际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肠内营养;价廉;肠内营养配制;生理需求 肠内营养因其诸多功能与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肠内营养配制水平也越来越被重视。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康复状况,还制约着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水平。 1 肠内营养配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肠内营养配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如下方面: 1.1 专业水平有限肠内营养配制的专业水平有限,主要指普通临床医生对营养制剂的认知水平有限、肠内营养配制缺乏专业人员。 1.1.1 临床医生认知有限在实际临床中,很多患者的营养制剂由临床医生推荐。普通临床医生缺乏肠内营养制剂的专业知识,难以一一辨别市场上出现的种类繁多的营养制剂。 目前,商品制剂越来越多,为临床医生提供多种选择余地。但由于临床医生对肠内营养制剂认知有限,仅靠产品说明书难以作为选用商品制剂的依据;而患者因生理差异或患病差异对营养制剂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而,盲目地选择商品制剂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水平,是临床医生对患者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1.1.2 缺乏专业配制人员目前,在多数医院与康复机构,都缺乏肠内营养配制的专业人才。很多医院通过对护士进行短期培训,就允许护士上岗进行制剂的配制。而制剂的重要性,要求整个配制过程,从方案配方到配制程序都不得出现丝毫问题。非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难以完成高水平的制剂配制工作。 1.2 配制环境与卫生条件差医院与康复中心,一般很少配置专门的制剂配制中心,肠内营养的配制环境与实际卫生条件都偏差。配制器材没有专人保管,很难做到严格的灭菌。另外,配制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一方面难以做到工作服的清洗、消毒和存放,另一方面难以严格遵守出入配制室的各项制度。 2 如何解决肠内营养配制存在的如上问题 根据目前肠内营养配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加大医疗机构内外对肠内营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1、选择合适胃管,营养管放置后应经抽吸、X线检查等证实其在消化道内。 2、清洁度:配置营养液的容器必须清洁、消毒后使用。 3、舒适度:妥善固定喂养管,防止移位及滑脱,避免损伤鼻、咽、食管;口腔护理2次/日。 4、喂养体位:床头抬高30-45度。 喂养速度:24小时匀速输入,营养液泵控制速度,初始输注速度15-30ml/h,之后每4-12h 增加15-20ml,直至达到目标速度。每6h检查胃潴留,胃液潴留,停止喂养,胃排空,2h 后速度为原速度1/2始;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 喂养温度:38-40度。 喂养浓度: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 5、防堵管:连续饲食时,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饲管输入前后应以10-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管壁的危险;一旦发现堵管,应及时用20ml注射器抽温水反复冲吸,也可将胰酶溶于5%碳酸氢钠后冲管。 6、防腹泻: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首日500ml,尽早达到全量。24小时匀速输入,营养液泵控制速度,初始输注速度15-30ml/h,之后每4-12h 增加15-20ml,直至达到目标速度。 7、防误吸:床头抬高30-45度,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半卧位;低流速、匀速、恒温喂养方式进行鼻饲;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或GCS评分<9分以及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危重患者检查有无腹胀、返流等误吸危险因素,听诊胃肠蠕动1次/4h;测得胃内残留量>150ml时应延缓肠内营养使用。 8、防胃潴留:经胃喂养者第一个48h,患者有反流、腹痛、腹胀时,每4h检测胃内残留量,达到喂养的目标速度后或使用小口径的胃肠管可每6-8h检测一次;胃内残留量>200ml,可遵医嘱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胃残留量<500ml时,若没有不耐受的其他表现,不应终止肠

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管理

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管理 北京协和医院李艳梅 一、肠内营养的概念 (一)定义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的方式,其特点是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身体氮平衡,维持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促进患者康复。通过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 1. 肠内营养的特点包括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 2. 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 3. 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 4. 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 5. 维持肠黏膜屏障、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6. 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 7. 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 8. 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费用较低,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基础。 (四)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 对于肠道功能认识,在 1980 年前认为机体应激状态时,肠道处于“休眠状态”。但 1980 年后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中心器官,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过去认为肠道的功能只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现在对于肠道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器官;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肠内营养是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为非生理性、创伤性治疗。 二、肠内营养的应用 (一)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美国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比例,在 70 年代肠外营养达 80% ,肠内营养仅为 20% ;随着认识的提高到 90 年代肠外营养已经下降至 20% ,而肠内营养增加至 80% ; 2000 年肠外营养下降到 10% ,而肠内营养达到 90% 。提示着肠内营养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安全性比肠外营养高。 (二)营养途径的选择

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

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 【鼻饲管固定】 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 方法:采用分叉交织法、蝶翼法、吊线法、固定带法、挂耳法固定 【间断鼻饲】 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解释,取得合作。 2、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 3、胃管外端接注射器,先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准备温度38~40 o C),再注入温度适宜的肠内营养(准备温度38~40o C),注入的量需根据医嘱决定,最后注入温开水10-20ml。 4、然后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夹子夹紧或胶布裹紧。有盖子的胃管直 接将盖子盖紧。 【肠内营养输注】 1、肠内营养配置后置冰箱保存,24h内使用,输注前30min-1h取出恢复至室温。 2、尽量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注。无肠内营养输注泵时建立输液巡视单,根据医嘱 和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滴速。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并回抽胃液,胃液量小于 200ml,即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若胃液量大于500ml,说明有胃储留存在,应暂时停止输注向医生报告。 3、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速度由每小时25 -30ml开始,根据病人情况每日增加10-20ml不等。 4、营养液输入的温度一般为35o C-37o C左右,寒冷季节输注时先加温再输入,常用 的加温方法有:恒温器加温法、热水袋加温法。 5、每2-4h用温开水10-20ml冲洗体内导管一次,输注管道每日更换一次。管腔 较细的经皮内镜下造口管或鼻饲管经常冲洗以防堵塞。 6、经营养管给药时,先将药物碾碎溶解后注入,再用温开水20ml冲管,以防阻塞 营养管。 7、对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不良者要防止返流、误吸的发生。 8、采用30-45o半卧位喂养,控制速度。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注,用力咳嗽、 吸引器吸引等方法清除气管内液体或颗粒。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肠内营养 一、操作目的: 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营养液,保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营养和水分供给及提供治疗途径。 二、评估 1、两人核对医嘱,抄写肠内营养输液单 2、护士洗手戴口罩,携带肠内营养输液单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 号,腕带,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评估胃管的刻度,用注射器检查胃管的通畅度,是否在胃内,有无胃潴留。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请患者给予配合。 3、评估环境,符合操作要求。备温开水一杯于病人床旁。 三、准备 1、护士洗手戴口罩,擦拭工作台,操作环境干净、整洁。 2、遵医嘱配置肠内营养液,瓶签贴于瓶身。 3、治疗盘内备:肠内营养液一瓶、肠内营养输液器一个、碗盘一个。 治疗盘外备:20ml注射器两个、安全别针一个、橡皮筋一根、鼻饲标识一个、肠内营养泵一台(于治疗室检查性能,性能完好)、加温器一个。 四、操作流程 1、护士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2、摇高床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

3、装好肠内营养泵,悬挂肠内营养液和肠内营养标识,检查肠内营养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关闭输液器开关,连接肠内营养液,打开开关,使液体流入莫非氏滴管,液面低于水位线,关闭开关。 4、将肠内营养输液器装于肠内营养泵上,打开营养泵开关,打开输液器开关,连按两次快进键,排空输液器内的空气,调节好输注速度。输液器悬挂备用。 5、再次检查患者胃管的刻度,是否在胃内,是否有胃潴留,检查20ml注射器,打开注射器,抽取20ml温开水,用手腕测试温度,冲洗胃管。 6、将胃管于肠内营养输液器连接,按启动键。 7、连接好加温器插头,将加温器夹于输液器病人近端。 8、用橡皮筋、安全别针固定胃管于枕侧。 9、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 10、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 11、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观察患者输注中的情况。 1、输注完毕,护士携用物(治疗盘内放20ml注射器一个、无菌纱布一 块、温开水一杯)至病人床旁。 2、关闭泵的电源,将肠内营养输液器于胃管连接处断开,20ml温开水冲 洗,反折胃管,用无菌纱布包裹胃管前端,用别针和橡皮筋固定胃管 于枕边。 3、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观察患者输注后的情况。 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操作规范(S.O.P.)

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操作规范(S.O.P.) 一. 操作原则:注意器具灭菌,操作人员清洗双手,避免营养液污染,减少污染有关的并发症。 二. 器材:玻璃量筒、漏斗、搅棒器、剪刀、无菌纱布等。器具应使用不锈钢的(如:容器、剪刀等)便于清洗和灭菌消毒, 150oC左右干燥箱。 三. 配制肠内营养制剂操作步骤: (一)操作者先将配制肠内营养制剂的台面用清水擦洗一遍,再用酒精擦拭一遍,然后擦干。 (二)配制前操作者应用肥皂水清洗双手,用纱布擦干双手。 (三)用酒精擦拭营养制剂外包装,并检查药品出厂日期和有效日期。 (四)仔细核对营养制剂品名。 (五)用热水冲洗水龙头、器具和装营养剂的容器。 (六)配制时要带口罩和帽子。 (七)将一天所需要的营养剂量到入灭菌不锈钢容器内,先用量筒量300mL左右少许温开水(30-40C)将营养制剂搅拌成糊状,在用量筒量好加入所需要的水量,称重,精确到1g 。将营养剂搅拌成混悬液,然后用一层纱布过滤均匀分装到容器内,并取10mL 留定氮标本。 (八)操作者将患者的姓名、床号、配制日期分别写在不粘胶标签上,贴在容器外面。 (九)将配配制的营养液存放入4oC冰箱内保存,限24小时内使用。 (十)配制完毕后,将配制台用温水清洗干净,仔细清洗器具,然后在烤箱内灭菌。 (十一)操作者将病人姓名、住院号登记在记录本上,每两周将所有物品进行细菌培养,并登记在记录本内。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制剂选择、禁忌 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七) (二)、EN并发症的预防 1.鼻饲管最好通过幽门,可减少误吸并发症。

2.输液速率最好用胃肠输液泵恒速,可减少腹胀、腹泻和导管堵塞并发症。 3.控制要素膳浓度和速度可减少腹胀、腹泻并发症。 4.用少量温水或凉白开水搅拌要素膳,然后加至需要量水,再用纱布过滤后倒入溶器内,勿用热水搅拌。 5.鼻饲管用毕后常规用温水10ml冲洗导管,避免堵管。 6.肠内营养制剂禁止用热水搅拌,避免营养成分被破坏。 7.液体的制剂可直接饲管滴灌或分次推入,不需加水。 8.肠内营养粉剂要用相对洁净的溶器配制,用纱布过滤后再倒入输液袋内避免饲管堵塞。 9.控制肠内营养剂的温度、浓度和速度可减少腹胀、腹泻并发症。 10.有条件的可用胃肠输液泵控制流速,可减少腹胀、腹泻和导管堵塞并发症。 11.定时宣教,与患者互动,让患者逐渐掌握基本护理知识。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进展与适应症和禁忌症 据文献报告, 住院的病人中,可能有25~60%的病人有营养不良体征。在临床工作中,营养不良可导致∶(1) 术后并发症增多, 住院时间较长。(2) 部份病人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3) 化疗及放疗常难以继续。重度营养不良病人主要由于消化液酶的分泌受到影响,病人无食欲,无法接受普通饮食。如果勉强进食,则会引起腹胀, 腹泻及吸收不良现象,加重病情。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已挽救了许多肠功能衰竭的重度营养不良病人。虽然肠外营养支持是治疗肠功能衰竭病人最有效的支持方法,但也有一些缺点, 如: (1) 导管置入操作的并发症。(2) 感染并发症。(3) 治疗费用较高。(4) 营养素欠完全,如缺少谷氨酰胺等。谷氨酰胺不耐高温,因而至今所有的肠外营养液中均不含谷氨酰胺成份。经 Wilmore 等多年研究, 发现谷氨酰胺是供应肠道粘膜能量的主要成份, 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可导致胃肠粘膜萎缩,粘膜屏障崩溃,致使肠道细菌移位入血等。另外, 肠外营养还缺少纤维素的补充。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研究和应用肠内营养。 接近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原则是: 一旦肠功能恢复,就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我国已近20年的历史。现已被临床医生认为是各科营养支持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也是一门必修课,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于早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进行调理纠正,特别对轻度营养不良手术前后的病人,通过加强营养支持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关于营养不良与术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1936年 Studlry 提出,术前体重下降>20%,导致死亡率达30%,而另一组病人术前体重下降<20%,术后死亡率达3%,许多外科医生也进行了同样观察。实际上,通过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以逆转损伤和感染的并发症机会是微乎其微的。营养不良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