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_以_平凡的世界_废都_和_白鹿原_为例

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_以_平凡的世界_废都_和_白鹿原_为例

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_以_平凡的世界_废都_和_白鹿原_为例
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_以_平凡的世界_废都_和_白鹿原_为例

22-167

CN14-名作欣赏

文学是人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表现人,直面人类丰富、复杂的生命形态,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文学表现的主题。情爱作为人性的基本内容,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客观需求,也是人的生命力和灵魂质量的检验标准,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创造的天然主题。它通过描绘两性之间的具有普遍性和独特性的微妙关系来探索人之为人的独特世界,并展示出生命形式深入的复杂状态,是文学作品的精神指向。可以说,文学的笔触在人性上的挥洒,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于人类最高尚的感情———爱情和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性欲的深刻展示。我国古代的文学园地中,《红楼梦》、《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抑或是《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等都是以情爱为主题的优秀小说和优秀戏剧作品。因此说,凡是文学作品几乎无法回避情爱的表达,情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情爱作为一种人生需要,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面的系统,而完整的情爱应是性爱、情感、道德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即所谓欲、情、理三者合一的“情爱结构”。这一情爱结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作家笔下总要呈现出不同的倾斜,从而使文本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贾平凹、路遥、陈忠实都是新时期崛起的陕西作家,他们都生活在陕西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接受着古老深厚的陕西文化的滋养。他们都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凭着自己辛勤的文学创作走出农村,开拓出一片文学天地。这就不仅意味着在题材意义上构成他们作品内容的相似性,同时更意味着其终生难以彻底剪断乡村文化的脐带,但是由于更为具体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的区别,使他们在创作方面形成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他们的主要作品《废都》、《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的比较,探讨情爱意识的艺术传达对作品审美品格一、宣泄的性爱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及其创作无疑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废都》引起的争议更是激烈。在这部作品中,他对人性中最本真的性爱进行了大胆的宣达,我们在对其真实性惊叹之余,还是不由自主地要思考其价值所在。

虽然有的评论者认为庄之蝶是一个精神苦闷彷徨的小说家,对小说的阐释不应仅仅停留和执著于小说显性情节和感性场面的描写,应当穿透和超越表层的性描写去把握、领悟深层的理性内容和人文蕴涵。

但大多数人不论文化层次高低,还是不自觉地专注于作品中的性描写,似乎就连作家本人也曾感叹:“《废都》发行量是巨大的,但真正的读者极少。”一部作品被大多数读者所“误读”,我认为原因有二:

首先,在《废都》中,不道德的性爱是文本的主要表现内容。性虽是情爱结构中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唯一内涵。同时性爱的产生应以感情、道德为基础,否则就是不健康的。《废都》主要描写了文人庄之蝶与一群女性各种性快感及性爱场面。主人公庄之蝶身为文化人,却利用女性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很随意地与唐宛儿、柳月、阿灿等数位女性频频发生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唐宛儿身为人妻,却贪慕荣华富贵,背叛丈夫、抛弃幼子,与周敏私奔西京,后又与周敏朋友庄之蝶厮混不休;柳月名为保姆,暗地里却与主人的情妇争风吃醋;可见,在此男女之爱的催化剂不是精神的、情感的、心灵的,而是简单的性吸引。男女之爱的全部内容即是肉体的享受,性享乐似乎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他们对性快感的追求必然违背了性道德的原则,因为性道德要求性行为遵循情感性原则———性行为的发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性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

———以《平凡的世界》、《废都》和《白鹿原》为例

□闫慧玲(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忻州034000)

关键词:情爱意识性爱

情感

道德

要: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作家侧重表现爱的不同层面,从而使文本的美学风格与审美价值呈现出差异

性。

《废都》中的爱专注于人的自然属性,即性爱;《平凡的世界》中的爱专注于人的社会属性,以道德为其内核;《白鹿原》中的爱则突出揭示了人性中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

当代文学

I S S N 1006-0189

名作欣赏

固定的性伴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婚姻是人类规范两性关系的基本形式;难怪许多读者普遍地认为《废都》写得很浅薄,很庸俗,甚至很恶心,书中除了对性的渲染外,没有一点崇高的引人向上的东西,从小说中任何人物身上,我们几乎都看不到理想,看不到道德,看不到任何令人憧憬的东西,甚至斥之为“引导人堕落和犯罪的书”。

其次,作家对性爱意识的传达采用了“自然化

的、

裸露式”①

的写实手法。《废都》主要描写的性行为及性爱场面,动作精细无遗,极尽渲染之能事,而这是不符合文学的审美本性的。

我们知道,检验一部作品审美价值的高低,不仅在于“写什么”,还在于“怎么写”。作家对不健康、不道德的性爱关系不仅没有采取严厉的批评,反而采用自然化的、裸露式的写实手法,这就使作品失去本应具有的现实批判力度。“作家几乎完全进入角色,以极贴近人物情感心态的方式叙写,写得极细致和投入,缺乏应有的间离和超越”,甚至“由于作者的同情态度,使得庄之蝶的个人

生活的性,有一层瑰丽的光环”②。如,文中对庄之蝶

与柳月性场面的描绘,可以说极尽文雅之美饰,“丰隆鲜美,艳若桃花,白璧无瑕”。当作家以如此投入的心情关注男女性爱的畅快与激情时,势必就把性爱意识中的其他内涵诸如文化、道德、责任、义务等全部忽略,这样的文学作品如何实现陶冶情操、提升人性的美学功能呢?

两性之爱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要尊重个体需要,又要关注社会文化氛围,《废都》中所表现的性爱不仅抽去了性爱意识中人的社会性,进行了赤裸裸的性爱宣泄,而且把性爱从整个社会生活中提取出来,作为人的一种生存过程,绝对地孤立地进行性描写,缺乏更强烈的更深刻的理的启迪和情的感染,缺少对人格和人性精神的升华。所有这些现象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推崇中和之美的民族而言都是不相符的,也是不符合读者期待视野的。

二、圣洁的情爱

另一位陕西作家路遥对情爱意识的传达侧重于人的精神层面,强调情与理的完美融合,此点在《平凡的世界》

中体现得比较典型。小说中青年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彼此结合,甚至共同生活的基础是爱情,具体讲主要缘于性格相

投,人生理想的一致等,作品因而呈现出圣洁的审美倾向。年轻人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是两位负载着不同文化内涵的异性之间的精神吸引。少平被田晓霞身为城市女性所拥有的漂亮、知识所吸引,晓霞也

为少平身为农村人身上所涌现的追求意识、吃苦精神所感动。他们互为对方的人生奋斗塑造了一座丰碑。可以说,他们相爱的基础是心灵层面的沟通,精神层面上的契合,这种爱情不仅满足着人的审美需要,而且还引导着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整个爱情过程中,作家并没有对二人的肌肤相亲进行过多的描绘。即使是已成夫妻的孙少安与贺秀莲,作家对他们爱情生活的展示也只停留在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贺秀莲身为女性,

不仅主动从娘家借钱借粮,而且身体力行地与丈夫一起创业,其中的恩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当事业陷入破产困境时,秀莲对丈夫的关心、

抚慰,在此作家第一次禁不住将情爱的传达向性爱推进了一步:“一天的劳累和痛苦之后,他常常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晚上灯一吹,把脸埋进妻子的怀中,接受她的亲切的爱抚和安慰。她的两只结实的乳房常常沾满他的泪水。”此时“他对女性的体验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含对妻子、母亲、姐姐和妹妹的多重感情。温暖的女人的怀抱,对于男人来说,永远就像港湾对于远航的船、襁褓对于婴儿一般重要。这怀抱像大地一样宽阔而深厚,抚慰着男儿们创伤的心灵,给他温暖、快乐和重新投入风暴的力量”③。在这里,情爱已经超越了两性之间的性爱,而升华为一种相濡以沫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传统的、道德的,也是真实的、独特的、深刻的。

路遥在其作品中不仅展现了感人至深的美好爱情,而且还传达了自己对情爱关系中不道德行为的谴责。如孙玉亭与寡妇王彩娥的麻糊,王满银与南方女人的鬼混。作家对不道德的性行为在表现形式上点到为止,没有做场景上的直接铺叙,这样处理的目的就是避免人们对性的过分关注,而集中探讨情爱与道德的关系,探索生活的意义、

揭示人生的真谛。总之,在《平凡的世界》以及路遥其他作品中对情爱意识的展示集中在人的精神领域,性并不是主要关注的对象,更没有做过多的渲染。两性之爱缘于情,止于理,情爱的基本内涵除了性之外,还有感情、责任与义务等许多社会性内涵。在此,性是合乎道德的,它与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真善美的产物。这就使得整个文本呈现出和谐的美学风格,从而满足了人们对纯洁、善良、崇高的追求。但另一方面,由于性的缺失使情爱的表现缺乏应有的立体感,有时容易给人造成海市蜃楼的虚幻感。

三、灵与肉的冲突

相比于前两位作家,陈忠实对情爱意识的传达是全面的、丰富的、复杂的,别有一番境界。

当代文学

22-167

CN14-名作欣赏

《白鹿原》对情爱意识的展示是丰富的,具体涉及了情爱结构中性、情、理三个层面。其中有感人至深的美好爱情,如白灵与鹿兆海,山盟海誓;有摄人心魄的性爱描写,如黑娃与小娥,他们冲破腐朽道德的束缚尽情享受生命的活力;有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规范下的夫妻恩爱,如朱先生与白氏,白嘉轩与仙草,他们的爱就是情感上的相互依靠,义务中的相互扶持;而其中最有价值的则是那些性欲、爱情与道德的冲突,如白孝文与田小娥,白灵与鹿兆鹏,人性中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使作品具有了艺术张力,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美学内涵。

白孝文的堕落是性欲与道德的第一次冲突。白嘉轩的长子白孝文本是一个深受封建正统文化“仁、义、理、智、信”熏陶的,被族人寄予厚望的未来族长的继承人。

在特殊的情境(戏场)下,他意外地遭遇了田小娥的性骚扰。他竟然“被强烈的欲望和无法摆脱的恐惧交织得十分痛苦”,终于禁不住趴到她身上。此时本能的性冲动与道德良知使他除了恐惧外,从心底还透过一缕悲哀。于是,动人的销魂之夜却狼狈地以“轰然一声泄了”结束。这是白孝文第一次灵与肉的冲突,灵与肉两种力量可以说势均力敌。当身为族长的父亲在祠堂对其进行公开的惩罚,并断然与其分家后,白孝文做人的尊严被撕破,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培生的道德感彻底击碎了。于是他可以在大白天端直地走进小娥的窑洞,而且第一次在小娥身上做到“得心应手”。面对小娥的惊讶,他自我解嘲道:“过去要脸就是那个怪样子。而今不要脸了就是这个

样子,不要脸了就像个男人的样子了!”④这里的“脸”

其实就是人的尊严、道德、良知等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此时,白孝文仅存留下人之所以称为动物的自然性。从此,白孝文走上一条堕落不归之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可以卖地、卖房,最后沦为乞丐,甚至为了一碗饭,可以忍受他人的侮辱。孝文的堕落对于德高望重的父亲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而他的妻子也很快在屈辱、悲愤、饥饿中惨死,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难以唤回孝文曾经拥有的人性。小说就这样真实地展示了一个人灵魂如何被欲望抽空,如何从“人上人”一步步堕落为“人下人”,他的人生需要怎样逐渐从顶点滑向最底层,由“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下滑到只剩下“生存需要”。

作家在《白鹿原》中不仅揭示了一个成功的男性如何在肉欲的汪洋大海中逐渐堕落,而且还表现了一位女性如何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精神崩溃,丧失生命。

冷姑娘的毁灭则显示了人性中社会性(道德)对

自然性(性欲)的束缚,性压抑对人性的摧残。白鹿原上医德高明的冷先生从稳定大局出发,托白嘉轩为媒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鹿子霖的长子鹿兆鹏,托鹿子霖为媒把二女儿许配给白嘉轩的二儿子,金钱、权势、才技、德行的结合,在世人眼中是多么美满的姻缘啊!兆鹏虽然在父母的威严下勉强成亲,但作为受过新式教育的他从心底并未屈服。他希望的婚姻是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而今面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他拒绝回家。在被兆鹏拒绝和冷淡的漫长日子里,冷姑娘的作为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性得不到满足,于是陷入痛苦的性压抑与性幻想中。每到夜里,她就做起了梦,“她梦见和兆鹏发羊痫风似的颤抖起来。颤抖过后,她惊奇地发现那个从她身上扬起的脸不是兆鹏而是兆海。第二天看见兆海从她手里接饭碗时就不由脸红心跳。随后她又梦见和黑娃在一搭颤抖,那是她清扫院庭到门外倒脏土时,看见黑娃于微明中扛着木模和青石夯走过村巷……更糟的

是昨夜竟然梦见和阿公鹿子霖在一搭颤抖……”⑤

照精神分析学说,这类性质的梦,“其实是人物的性压抑的一种释放方式,它是人的本能愿望在潜意识层面摆脱具有道德规范性的自我和超我的控制,而

获得的一种象征性的满足”⑥。性压抑对冷姑娘的摧

残,再加上鹿子霖醉酒后语言、行为的猥亵,致使冷姑娘错把阿公当作自己性幻想的对象,对性的渴望终于从潜意识中冲出,外化为疯癫的语言、行为、姿态,而这是绝对不符合传统道德的。它严重触犯了道貌岸然的鹿子霖的权益,迫使亲生父亲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冷姑娘在吃下父亲亲手调配的药后,哑了,不再胡言乱语了,终于死了。冷姑娘以自己年轻的生命维护了鹿、冷两家的荣誉,维护了腐朽的道德。

《白鹿原》

不仅展示了人因道德与性欲的冲突如何走向悲剧,而且还展示了性欲与道德冲突的消解,而爱情正是调和二者冲突的决定性力量。白灵与兆海(兆鹏的弟弟)曾有纯洁的感情,但革命理想的分歧,使两人的心越走越远。而今革命的需要将白灵与兆鹏两个年轻人安排在一起,他们奉命扮演一对夫妻,居住在一起。当时敌我力量悬殊,革命正处于低谷,年轻的生命随时可能遭受毁灭,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安慰,共同与敌人作斗争,深厚的感情随之培养起来。

但由于白灵是兆海的女朋友,兆鹏是兆海的亲兄弟,所以他们只能强压心底的爱慕与冲动。终于有一天,真挚的感情大胆地冲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他们畅快淋漓地享受了生命的赐予。他们的性爱乍看似乎是不道德的,但比起那些有性无爱,有理无情的悲剧,这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性爱恰是最道德的,确切点可以说(

下转第97页)当代文学

22-167

CN14-名作欣赏

是新道德对旧道德的战胜,是情对性欲、道德的调和,是性、情、理的完美结合,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最高统一。

《白鹿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情爱意识中性欲、爱情与道德的冲突,揭示了正常的性需要对人性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从而警示我们正确对待人生需要,正确处理灵与肉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白鹿原》对人性的挖掘较之《废都》、《平凡的世界》更深刻,对人生的启示更全面。

总之,文学是人学,在文学创作中,我们既不能一味地反对和回避性爱描写,因为它毕竟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同时应该坚决反对那些专注于色情的宣泄,那些为性而进行的直白的性描写。完整的情爱应该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精神与肉体的完美融合。这就要求小说在表现情爱意识时,既要杜绝将情爱简单化为性的感官享受,又要避免一味地雅化,使爱情成为“柏拉图”式的虚幻的存在,而力

求在性意识/性行为的描写中去观照整个人生、历史、时代和社会。同时,对于性爱意识的传达还要结合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性,使之具有含蓄性、写意性,在真与善的完美融合中,较全面地实现对人性的揭示、对人生的指导,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闫慧玲(1972—),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①②赖大仁:《魂归何处———贾平凹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页,第119页。

③路遥:《路遥文集》(3、4、5合卷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59页。

④⑤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3页,第159页。

李建军:《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89页。

(上接第77页)外国文学

实是人类经验中最深奥的秘密: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观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从自我的角度认识世界;但是,这种‘主观性’是难以企及的,因此对别人是不真实的、

神秘的。而其正面形象———所有的他人都一样,从最深层的意义上说,全是陌生人……怪诞实际上可以定义为‘美好’的反面……在怪诞存在的情况下,我们也该能够马上感觉到真假同时并存,由于人的心理状态是相当真实的———其中包括感情、情绪、交替的困惑、信仰等———尽管无法度量。主观性作为人的本质也是一种奥秘,是把我们不可挽回地区分开来的东西……人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不可言说的常识、最根本的禁忌,是它催生了怪诞艺术,或者所有的艺术、文化和文明吗?”

輲訛欧茨的两部怪诞故事集广泛地触及了美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深层心理,揭示了当代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孤独、人性的偏执与扭曲、谋杀、强奸、非法堕胎、婚外恋情、老年人的生活等。在欧茨的笔下,美国的人性复杂性和阴暗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用晓畅明快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社会的情绪和人的心灵骚动狂乱的状态,把人类的体验推到常态的边缘,让疯狂和神秘的潮水恣意流淌。她以其鼓励、坚持、

激情的“声音”和艺术的语言,揭露、抵制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的丑恶面,呼唤善和爱,呼唤一种愉悦、充实的生活和一个平安和谐的世界。欧茨坚信,“一切艺术都是有道德意义、教育作用、解说功能的。艺术教化人生。”她以其开诚坦白、直言无畏、充满生

活激情的作品,对人生、社会,对美国和人类社会的未来投以极大的关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具有启人深思的哲理性和批判性。

本文中出自《心灵收藏家:新怪诞故事集》(Collector of Hearts:New Tales of the Grotesque )的引文均为笔者所译,出自《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Haunted:Tales of the Grotesque )的引文参考了左自鸣的译本,

有改动。(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李伟,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

学与比较文学。

①⑦

Oates,JoyceCarol.The Edge of Impossibility:

Tragic

Forms

in

Literature .

Greenwich,

Conn.:

FawcetePremierBook,1972.

②朱荣杰:《〈他们〉中的她们———乔伊斯·卡洛尔·奥茨笔下的女性与暴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86页。③④⑧⑨⑩輥輯訛輥

輰訛乔伊斯·卡洛尔·欧茨:《鬼魂出没:怪诞

故事集》

,左自鸣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第126页,第36页,第21页,第36页,第11页,第14页-第15页。⑤⑥輥輱訛輥

輲訛Oates,JoyceCarol.Collector of Hearts:New

Tales of the Grotesque .NewYork:thePenguinGroup,1998,56,68,244,240-243.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05511274.html,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作者:王志林高睿 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10期 摘要:通过对《废都》中最具争议的“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废都意象”的分析,从而揭示 出“废都意识”的真正内涵。“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 深深思考。 关键词:性描写;废都意象;废都意识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186-01 在当代文坛,《废都》一方面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拒斥,至今在文学界、评论界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废都》里所着重渲染的“废都意识”。“废都意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本文主要谈最为重要的二点:性描写、废都意象,近而揭示作者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1.性描写。许多批评家对《废都》里所渲染的“废都意识”大肆讨伐,进行谩骂地评价:“颓废”、“悲观厌世”、“堕落”等。最受争议的还是展现“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当代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描写到了性,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作品,性描写比《废都》有过之而不及。那为什么《废都》成为众矢之的?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束缚,使人们认为过多的性描写便是堕落的、肮脏的、不健康的东西。二是《废都》首次 大篇幅用白话文对性意识、性活动进行描写,突破了《金瓶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三作者使 用□□□的形式,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目的“性包装”,故意媚俗引起人们的性想象,正是这些不被人理解的性描写寄寓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不难想象如果抽去了这些性爱描写而代之以“崇高”的性爱描写,那这部作品还能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吗?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废都意识”的深意。“《废都》中的性描写绝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 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相应的牵连”[4]600。 2.废都意象。“《废都》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3]566”。可以说“废都意象”是“废都意识”的艺术载体。是否可以说短命的四朵奇花分别是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的影子,四朵奇花给“废都意识”奠定了一种悲剧结局的气氛。小说中听到埙声传达出的是一种忧伤、悲凉、沧桑的废都氛围。埙声暗合庄之蝶的心声,激起了他内心深处苍凉、黯然神伤的废都心绪。这也是“废都意识”的无奈眷恋和思索。

《废都》主旨分析

《废都》意向与主旨分析 ——读《废都》有感作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13级考古系孙晨 关键词:废都,庄之蝶,主旨 摘要:《废都》这本书虽短,但却包含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描写,主人公庄之蝶的经历反映了社会中文人的堕落,小说中的牛、神鬼等描写也是现实的映照,他的主旨在荒芜的人际关系逐渐浮现并凸显,正是当今社会的写照。 正文: 一、我读《废都》 早就听说了《废都》与《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平凡的世界》是齐名的陕西文学著作,其他的已经拜读过了,这一阵又读了《废都》,虽然篇幅比其他的都短,但断断续续地也读了快一个月了。昨天终于读完了,发现这本书写的许多东西就是真实存在的,与其说是虚构的小说,更像是一部当代文学的纪实,而其中又添加了许多当代文学甚至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中所缺乏的东西,隐隐约约透出一种古典的美,还有志怪小说的淡淡的感觉,远离现在又贴近现实,让人体味颇深,确是佳作。 二、《废都》中关于性的描写的分析 没看这本书之前,就听说这本书被封禁了十几年,知道2009年才再次出版,原因是书中关于性的描写太多。读了其他三本书,只是隐隐有这种感觉,比如《白鹿原》开篇说“白稼轩这一生最自豪的是他

娶过七房老婆。”而后在白稼轩的几次婚姻中提到性的有多处,再就是围绕田晓娥的描写了,其他两部书相对于《白鹿原》就显得少多了,但是《白鹿原》相比于《废都》又是小巫见大巫了,书中关于性的描写实在大量而具体细微,如果没有其他的更加具有情节性的东西简直就成了一部黄色小说,相比于《金瓶梅》少了古典之美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婉约,对于这样的描写直接而且详尽。今天的我们尚难以接受他,怪不得当年《金瓶梅》长期受到禁止。关于这些性描写基本上都是关于主人公庄之蝶,其他人很少。我想,关于庄之蝶的如此一致的描写也许正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具体地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全部,准确掌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与在社会中的活动。 三、主人公庄之蝶的简单分析与评价 说到庄之蝶,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就想到了《庄子》里边的庄周化蝶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一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二反应就感觉这是一个女性的名字,实际上却是男的,这是一个很美的名字,没有一点真才实学实在难以驾驭它。庄子当年做梦的意境与感觉似乎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无数的文人,在无数个夏天的夜里我们似乎躺在凉席上小憩,便隐隐约约有了庄子的感觉,感到自己似乎就要变成翩翩舞动的蝴蝶,在百花中自由飞翔。这种感觉是多么美好呀!庄之蝶随是主人公,可是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第一个出场的,而是通过周敏经过孟云房的介绍结实的。两人的认识是整个故事的开始,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两个人又一次在火车站详见并且相约一起去南方,最终庄之蝶在周敏面前的去世结束了整个故事。一个姓庄,一个姓周,和在一

浅谈《废都》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废都》中的女性形象 《废都》曾被誉为现代版的《金瓶梅》,同《金瓶梅》一样,这本长篇巨制的小说里,有众多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她们千姿百态的貌美形象,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一笔绮丽的色彩。而细细品读她们的思想、人生轨迹以及结局,却不免让人唏嘘扼腕,陷入沉思。 《废都》中主要的女性形象有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汪希眠老婆、慧明等。她们都具有美貌的外表,思想性格却各具特点。 牛月清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女性形象,外貌端庄典雅,思想传统而保守。在她的思想中,作为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做一名贤妻良母。因此她几乎将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家庭与丈夫庄之蝶身上,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接待拜访之人、为他解决困难,即使无法生育,还想尽办法从表姐那里得到孩子。正如她所说:“我早牺牲了我的事业,一心当个好家属罢了。”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一个“好家属”,做一个完美的“庄夫人”。在她的世界观中,已经没有了自己作为牛月清的主体意识,而成为了附属于庄之蝶的“庄夫人”。她不注重自我,又传统而保守,终日为家庭而操持,过着作为平凡而循规蹈矩的生活。而这对向往浪漫与自由的庄之蝶是最为致命的。庄之蝶曾向人诉苦:“我心里苦闷……她总拿家里的事嘟嘟囔囔。”他向往的是如柳月、唐宛儿那样大胆而热情的浪漫灵魂,而牛月清却偏偏相反,保守而死板。 无法得到丈夫的认可,以及丈夫的出轨和背叛,让“庄夫人”彻底地失败了。这样的结果,让牛月清陷入悲痛与反思之中。多年以来,自己尽全力做好“庄夫人”,维系这个家,但结果却是婚姻与家庭的破裂,这让她对自己过去的世界观产生了怀疑与否定。于是她开始了改变,而她的改变却是让自己变得漂亮,变得有魅力。在她的意识里,只有变得漂亮才会赢得男性的尊重与宠爱。这无疑是十分悲哀的,她最终还是将自我价值建立于男性的观念中,没有实现自我的独立。 牛月清的悲剧意味着,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城市社会,封建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分崩离析。固守传统的结果,便是被时代抛弃。 唐宛儿大概是《废都》中最令人瞩目的女性了,她美丽夺目的外表和放纵的欲望让人印象深刻。唐宛儿本是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妻子、母亲,但平淡如水的生活和不懂情趣的丈夫让她心生厌倦。所以当周敏来到她身边,她便抛下一切离开

《废都》中的知识分子角色分析

《废都》中的知识分子角色分析 10中本非一100105131 许陈颖《废都》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在1993年出版后引起了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一度遭禁。“废都”,即是讲述了一个逐渐走向颓废堕落的古都里的故事。在这部作品里,塑造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群生活在古都西安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表现了知识分子在这个新旧文化相互冲击的时代里的悲剧。物欲横流的现实使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异化并逐步走向堕落。知识分子迷失了自我,在这座“废都”里,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对他们的生活的描写,反映社会的病态和腐败。 《废都》一书中对环境的描写透露出凄凉、颓废的气氛,这是“废都”西京的社会底色,是当时西京的世情背景。在此之上以作家庄之蝶的生活为主线,主要围绕西安城几位重要的文人——作家庄之蝶、研究员孟云房、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音乐家阮知非而展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的时期,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知识分子也表现出了对彷徨、迷茫的心态。他们由对社会现实的彷徨而转而投入现实,变得堕落,表现出了一种腐败、病态的心理特征。 首先是主人公庄之蝶,这一形象是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的概括。庄之蝶作为一个作家在当时家喻户晓,十分受人敬重。作品一开始借孟云房之口赞赏了庄之蝶清净、闲适、不受世俗污染。然而,随着人们对于文化名人、知识分子的崇拜的膨胀,也促成了这些知识分子丧失了对生活、精神的追求,沉湎于俗事当中,庄之蝶也不例外,他也慢慢地走向了堕落和腐化。一方面,庄之蝶具有文人的雅趣和真性情。他赞赏牛的精神、同情爱护女性、关心周围的同事(钟唯贤)。但是同时,他又具有与之相反的对立性格:他吸牛的乳汁、和众多女性发生性关系(这里不能说庄之蝶玩弄女性,他与这些女性的关系是灵与肉上的纠葛,他在与这些女性的性交过程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的交流,而不是单纯的欲望的宣泄)、从龚靖元儿子龚小乙等人身上谋取金钱利益。在庄之蝶的身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两面性。关于庄之蝶与身边女性的故事是书中着重描写的一个部分,我以这一部分来举例说明庄之蝶性格的矛盾和彷徨。庄之蝶有一个妻子和三个情人(唐宛儿、柳月、阿灿,这三个女人与庄之蝶发生过性关系)。妻子牛月清无论是在操持家庭或者是在夫妻感情上,牛月清都是保守古板的,而牛月清是生长在“历史名城”西安的女性,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八九十年代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旧文化。唐宛儿、柳月、阿灿则是代表了新的文化,充满活力、充满诱惑,同时又在旧文化根深蒂固的地区艰难地寻求生存和发展,寻找自己的地位。庄之蝶与这四个女人的纠葛,便象征着当时知识分子在新旧文化两端的徘徊。庄之蝶本是个乡下的穷酸知识分子,与牛月清结婚后,开始步入西京文坛,声名鹊起。庄之蝶与牛月清的关系则暗示着当时的知识分子始终无法摆脱掉旧文化的束缚,无法真正获得思想解放。而庄之蝶与其他三个女性的关系则暗示这他在旧文化的压迫之下渴求拜托束缚获得思想自由的状态。他希望能从这三个女性身上获取到存在感,获取到在面对旧文化逐渐步入腐朽衰败的局势下自身的救赎和解放。然而,无论是原配或是三个情人,这些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庄之蝶的精神也随之奔溃,希望破灭。小说中,柳月说:“是你把我、把唐宛儿都创造了一个新人,使我们产生了新生活的勇气和自信,但你最后却又把我们毁灭了!而你在毁灭我们的过程中,你也毁灭了你,毁灭了你的形象和声誉,毁灭了大姐和这个家!”这时候,他才醒悟过来,他选择了放弃文学,离开西京知识分子的生活圈,以获得人性的回归。然而,我们不禁要感叹,难道真的逃离了西京,庄之蝶就能获得重生吗?推而广之,处于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知识分子,又有几个能够真正拜托新旧文化的冲突以找到内心的救赎的呢?小说中,庄之蝶对于性的一些近乎于变态的追求也喻示着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内心的扭曲和异化。性行为上,他追求刺激享乐,而同时还会给女性题词作诗,这也表现了他思想深处对于新旧文化的纠葛。面对新文化和逐渐物

贾平凹废都分析

贾平凹《废都》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贾平凹,废都,庄之蝶,故事 “《废都》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废都》出版后,我又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21年前,贾平凹《废都》“横空出世”继而“戛然而止”。在读者中激起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反响的《废都》,从初版到发行再到被禁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销售超过100万册。①再到作家为韩文版作序的时候,销售量估计超过1000万册。②这种销量固然惊人,但是评论界反应更是让人吃惊,大部分断章取义的摘取书中的几部分进行阐述,作为非难的证据。但是从整体性来看,对《废都》的文学,文化意义并不是如此。 《废都》发表于1993年,而此时中央制定了全面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方针。中国市场化经济大潮已成迫在眉睫之势,在这样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物质基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的芸芸众生。于是,如何完成传统人格向现代的转换,如何将理想人格建构在可操作的实际生活中,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的命题。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开始了思索,开始了行动,作家是敏感的,是先知先觉的。贾平凹先生敏锐的捕捉到了人们忙碌的平常生活下深刻的社会变化,再加上切身的经历和体会,正如他自己所说:“变相牢狱般的医院生活,母亲染病,父亲亡故,没完没了被官司纠缠,卷入单位的是非中受尽屈辱,流言蜚语铺天盖地的卷来,该走的未走,不该走的却都走了,只剩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有着毒瘤的我和我自己的名字,而这名字又是被别人叫的,于我,这世界上到底有什么呢?我常常处于一种现实与幻觉混在一起无法分清的境界里,这本书实在是上帝给我的太大安慰和惩罚,明明是一朵光亮美艳的火焰,给了我这只黑暗中的飞蛾兴奋和追求,但诱我扑去后却将我烧毁。请慢些,请慢些阅读这本在生命的苦难中唯一能安慰我破碎了的灵魂的书。”俗话说得好:“愤怒出诗人”。也许作家也只有经过大的人生转折,有了深刻的人生体会,才能写下传世的文章。这篇《废都》也是贾在四十岁上“死了一次而又重生”后对生命的领悟,所以它具有震撼人心的魔力,这在我阅读过的小说中是无可比拟的。我觉得这部书是在贾在生命之轮运转中出现的一种残缺和残缺修复的真实写照。 在《废都》红火的那个时候,各种围绕着《废都》的评论页层出不穷,有褒有贬。吴亮曾经说过:围绕着废都的各种声音,肯定比《废都》本身更有价值:正是这些迥异的声音,揭示了我们文化矛盾和裂缝④。通过分析评论,我想弄清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废都》到底是不是一部健康、有益的好作品?它究竟是被制造出来的文学神话,还是一部被“误读”、被误解的“当代《红楼梦》”?——时过数年,浮嚣的喧闹已经沉寂,宁静的氛围和平静的心情,有助于我们冷静地阅读,客观地判断。从高中到大学,人生观世界观发生着迥然不同的变化,经过从容细致的阅读,并没有改变我以往对它的印象和评价:《废都》是一部成功之作。趣味格调上,它是高尚的;艺术形式上,它是精巧的;思想理念上,它是深刻的;情感态度上,它是热情和活力的;它虽然任性妄为,但是从精神上提高读者的文化责任感;有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来讲至关重要的自然、真实的品质。再看《废都》,让我由不得不怕案惊奇。 《废都》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中西京城里的故事,又可以分为几条故事线,这几个故事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西京原是中国十几个王朝的故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荒废成了一座普通的独处中国西部一隅的都市。作品通过潼关青年周敏携唐琬儿私奔至西京遇见著名作家庄之蝶。从而开始了四个文化人命运沉浮的故事,开始了四个女人寻找自我迷失自我的故事。在这几个故事中,官司的故事构成该故事的主线,事情发端《西京杂志》上发表的《庄之蝶故事》,故事讲述庄之蝶当年同一个单位女同事的爱情故事,结果当事人景雪荫以侵犯名誉到将作者周敏上告到法院开始因为层层内幕而失败但最终胜诉的故事。事业的故事虽然不在前台,但是却有不可缺的作用。故事讲述以老婆牛月清的名义在碑林博物馆附近开

《废都》读后感

读《废都》有感 贾平凹的文字往往呈现着一种乡村的淳朴状态,本真不加多余雕琢。我原来没有在生活过,因此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也仅仅限于当初的一篇小散文《丑石》,讲述的是从小村子里就有一块丑石,因为其形状不好质地不够细腻没有什么使用价值,只是一直默默“卧在那里,像一头牛”[1]默默忍受嫌弃,最后天文学家“识货”,认出了这是一块有研究价值的从天而来的陨石,于是笔者感叹自己的“不识泰山”,得出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这样的道理,深觉丑石的高尚。正如散文中的丑石一样,贾平凹的光芒并不夺目,他的文风以写实为主,娓娓道来又往往饱含深情,就像一个憨厚的农村人。在他20年的创作中,有一种情结难以割舍,那显然是一种活跃在血液中的东西。他被人们称作是“有自己声音”的作家,当新世纪开始,他就开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乡村之美,像一阵清新的空气,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注意。他总是营造着一种具有诗意的山村。甚至对于山村里人们的粗俗愚昧也用一种温和近乎温情的批评,还用大量的笔墨尽量表现乡村人的淳朴和善良。如他的《满月儿》、《对窝洼人》、《正月·腊月》等,他在《山地笔记·序》中说道“我是山里人,山养活了我,我也懂得山。后来我进了城,在山里爱山,离开山,更想山了。”[2]但是对城市,显然,贾平凹的批评是很彻底的、没有温度的。《废都》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 《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大转折点,他的特殊之处在于,在此之前,贾平凹几乎不涉及城市题材,而且在《废都》中,作者的感情基和之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上文已经说的很清楚,对于山村的偏爱,到对于城市的厌恶。一个很大的转变。之后的《阿秀》、《一封荒唐的信》中都有表现,表现出那种对现代文明缺失,缺乏好感的人的无知和庸俗。 一、“四大名人”衣冠楚楚 书中的四大名人:龚靖元书法了得,但成名富裕后将金钱挥霍于赌场,终因赌博而命丧黄泉。其子龚乙沉迷于吸毒,崇尚虚无飘渺的幻想,人生观极度消极。阮知非渔食男女之,纵情于花天酒地之中,终以狗眼视人。汪希眠倒卖假画,被公安局逮捕,更是典型的分子。这一系列吃喝嫖嫖赌、吸毒倒卖的不良社会风气搅得西京乌烟瘴气。他们名气给他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通过对《废都》中最具争议的“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废都意象”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废都意识”的真正内涵。“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标签:性描写;废都意象;废都意识 在当代文坛,《废都》一方面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拒斥,至今在文学界、评论界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废都》里所着重渲染的“废都意识”。“废都意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本文主要谈最为重要的二点:性描写、废都意象,近而揭示作者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1.性描写。许多批评家对《废都》里所渲染的“废都意识”大肆讨伐,进行谩骂地评价:“颓废”、“悲观厌世”、“堕落”等。最受争议的还是展现“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当代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描写到了性,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作品,性描写比《废都》有过之而不及。那为什么《废都》成为众矢之的?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束缚,使人们认为过多的性描写便是堕落的、肮脏的、不健康的东西。二是《废都》首次大篇幅用白话文对性意识、性活动进行描写,突破了《金瓶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三作者使用□□□的形式,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目的“性包装”,故意媚俗引起人们的性想象,正是这些不被人理解的性描写寄寓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不难想象如果抽去了这些性爱描写而代之以“崇高”的性爱描写,那这部作品还能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吗?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废都意识”的深意。“《废都》中的性描写绝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相应的牵连”[4]600。 2.废都意象。“《废都》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3]566”。可以说“废都意象”是“废都意识”的艺术载体。是否可以说短命的四朵奇花分别是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的影子,四朵奇花给“废都意识”奠定了一种悲剧结局的气氛。小说中听到埙声传达出的是一种忧伤、悲凉、沧桑的废都氛围。埙声暗合庄之蝶的心声,激起了他内心深处苍凉、黯然神伤的废都心绪。这也是“废都意识”的无奈眷恋和思索。 作者所描绘的所有艺术载体都可以作为意象来传达作者的一种思想。“牛、拾破烂的老头、庄之蝶的岳母,三个结构要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造了一种氛围。拾破烂的老头的快板制造了一种氛围。牛制造了悲剧氛围,老太太早成了阴暗、寂寞的氛围”[4]498。牛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传达出对传统田园村社文化的留恋。承包破烂的“疯老头”是社会表层生活浮躁心态的象征,歌谣中讽刺的现象正是造成庄之蝶颓废、探索的文人心态失败的原因。庄的岳母是生命奥秘,出世、入世混淆不清的象征,有些事情不幸言中,表达了人类在某些尚未认识的规律面前的无

缺失的女性独立意识--《废都》中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缺失的女性独立意识 ——《废都》中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李杜 (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湖南长沙410119) 摘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主要围绕作家庄之蝶的生活展开描写,尤其描写了他与四位女性在爱欲中的挣扎 与放纵以及在这种浮沉的爱欲中他们的逐渐颓废。本文主要从解读《废都》中的女性形象出发,分析这部作品所透视 出的女性独立意识的缺乏问题,并探讨缺乏这种独立意识的原因。 关键词贾平凹《废都》女性形象女性独立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L ost A wareness of Female Independence ——The Main Female Image Analysis in"Waste All" LI Du (Hu'nan Special Education V ocational School,Changsha,Hu'nan410119) Abs tra ct Jia Pingwa's novel"Waste All"mainly revolves Zhuang Zhidie's daily life to launch the description,described him struggling which liked wanting to hit with to indulge especially with four females as well as wants in this kind of viciss-itude love to hit them gradually dispirited.The deficient problem which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unscrambles"Waste All"the feminine image to embark,analyzes who this work perspective to have the female realizes independently,and discusses lacks this kind of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the reason. Ke y words Jia Pingwa;"Waste All";femal image;female independent awareness 九十年代中期,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废都》引起了中国小说界一场毁誉不一,众说纷纭的文坛公案。 本文撇开诸多评论不说,仅从小说塑造的几个女性形象的女性独立意识方面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中几位主要女性人物不论身份、地位与文化背景如何,都有极其相似的特点,即女性独立意识的缺乏。下面笔者从解读《废都》中几位主要女性人物出发,对她们女性独立意识缺乏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作简单的分析。 1一群缺乏独立意识的女性 所谓女性独立意识,是指女性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消极地依赖于客观世界,不依赖于男人,能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然而《废都》中的几位主要女性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在物质生活中都没有一个是真正独立的,她们在这个男人主宰的世界里,严重缺乏女性的独立意识,她们都把自己看成是男人的附属物,有的只想依靠男人来成就自己的目标,她们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所以她们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 牛月清——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丈夫的附属品 牛月清是西京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庄之蝶的妻子。她是一个标准的中国传统式的“贤妻孝母”的妇女典型形象,以当好“庄夫人”角色为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她把不能给丈夫生儿育女的罪加在自己的身上,从而对丈夫怀有愧疚的心理。她认为“男人再能挣钱,婆娘不会过日子,也是白搭。”“女人凭得男子汉,吃人家饭,跟人家转”的人生观念。身为人妻,牛月清嫉妒景雪荫,痛恨唐宛儿,但她没有直斥唐宛儿,没有赶走蔑视她的柳月。她的妒、恨、狠只是表现在杀死一只为庄、唐两人传情书的鸽子上。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说过“合法妻子作为已婚女人是受压迫的,作为一个女人却是受尊重的。”对于已婚女性要受到丈夫的尊重,牛月清并没有认识到,她只知道作妻子的必须遵守从祖先世代流传下来的妇女伦理道德准则: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夫妻名分在她的思想中是很重要的,既然她是“庄夫人”,就要把当好这个角色为最大目标和事业,并且在为这一事业奋斗的过程中遗失了自己。她从来就没有意识到女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靠自己去掌握命运。 唐宛儿——在更换男人的过程中不断成为男人的附属物唐宛儿是《废都》这部小说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位女性。表面上看,她似乎是一位现代新女性,敢于追求她心目中所谓的“爱情”,敢于丢弃传统的家庭婚姻生活,然而她一路追求的新生活只不过是她在不断更换男人的过程,并且是她不断成为男人的附属物的过程。 庄之蝶并不是唐心目中的俊男型对象,然而庄之蝶是名人,也给了她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一个机会。没有意识到女性作为个体的独立自主和受人尊重的必要性,她只是认为女人只有在男人面前才具有存在价值。 柳月——依靠男人满足自己的物欲 柳月,她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女性物质化的化身。柳月是一个在都市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农村来的保姆,她的爱情、婚姻,乃至生活中的事都具有一种有利可图的信条。柳月从一个保姆爬到市长儿媳妇的位置,从此她也就做(下转第82页) 课程教学 67 2014年1月(下)科教导刊

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_以_平凡的世界_废都_和_白鹿原_为例

22-167 CN14-名作欣赏 文学是人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表现人,直面人类丰富、复杂的生命形态,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文学表现的主题。情爱作为人性的基本内容,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客观需求,也是人的生命力和灵魂质量的检验标准,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创造的天然主题。它通过描绘两性之间的具有普遍性和独特性的微妙关系来探索人之为人的独特世界,并展示出生命形式深入的复杂状态,是文学作品的精神指向。可以说,文学的笔触在人性上的挥洒,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于人类最高尚的感情———爱情和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性欲的深刻展示。我国古代的文学园地中,《红楼梦》、《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抑或是《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等都是以情爱为主题的优秀小说和优秀戏剧作品。因此说,凡是文学作品几乎无法回避情爱的表达,情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情爱作为一种人生需要,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面的系统,而完整的情爱应是性爱、情感、道德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即所谓欲、情、理三者合一的“情爱结构”。这一情爱结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作家笔下总要呈现出不同的倾斜,从而使文本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贾平凹、路遥、陈忠实都是新时期崛起的陕西作家,他们都生活在陕西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接受着古老深厚的陕西文化的滋养。他们都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凭着自己辛勤的文学创作走出农村,开拓出一片文学天地。这就不仅意味着在题材意义上构成他们作品内容的相似性,同时更意味着其终生难以彻底剪断乡村文化的脐带,但是由于更为具体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的区别,使他们在创作方面形成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他们的主要作品《废都》、《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的比较,探讨情爱意识的艺术传达对作品审美品格一、宣泄的性爱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及其创作无疑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废都》引起的争议更是激烈。在这部作品中,他对人性中最本真的性爱进行了大胆的宣达,我们在对其真实性惊叹之余,还是不由自主地要思考其价值所在。 虽然有的评论者认为庄之蝶是一个精神苦闷彷徨的小说家,对小说的阐释不应仅仅停留和执著于小说显性情节和感性场面的描写,应当穿透和超越表层的性描写去把握、领悟深层的理性内容和人文蕴涵。 但大多数人不论文化层次高低,还是不自觉地专注于作品中的性描写,似乎就连作家本人也曾感叹:“《废都》发行量是巨大的,但真正的读者极少。”一部作品被大多数读者所“误读”,我认为原因有二: 首先,在《废都》中,不道德的性爱是文本的主要表现内容。性虽是情爱结构中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唯一内涵。同时性爱的产生应以感情、道德为基础,否则就是不健康的。《废都》主要描写了文人庄之蝶与一群女性各种性快感及性爱场面。主人公庄之蝶身为文化人,却利用女性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很随意地与唐宛儿、柳月、阿灿等数位女性频频发生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唐宛儿身为人妻,却贪慕荣华富贵,背叛丈夫、抛弃幼子,与周敏私奔西京,后又与周敏朋友庄之蝶厮混不休;柳月名为保姆,暗地里却与主人的情妇争风吃醋;可见,在此男女之爱的催化剂不是精神的、情感的、心灵的,而是简单的性吸引。男女之爱的全部内容即是肉体的享受,性享乐似乎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他们对性快感的追求必然违背了性道德的原则,因为性道德要求性行为遵循情感性原则———性行为的发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性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 ———以《平凡的世界》、《废都》和《白鹿原》为例 □闫慧玲(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忻州034000) 关键词:情爱意识性爱 情感 道德 摘 要: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作家侧重表现爱的不同层面,从而使文本的美学风格与审美价值呈现出差异 性。 《废都》中的爱专注于人的自然属性,即性爱;《平凡的世界》中的爱专注于人的社会属性,以道德为其内核;《白鹿原》中的爱则突出揭示了人性中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 筅 当代文学

废都

浅析《废都》 知道“贾平凹”这个人名,是在中学时代。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评价他的作品有深度,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很喜欢他的作品,并希望我们能去阅读他的文章,如《秦腔》、《废都》等,但那时我更喜欢阅读那些文字优美的散文,不大愿意去看这些相对觉得枯燥的现实性小说,又因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带来的作业,所以就只闻其名了。而后来,在翻阅《废都》并上网查阅资料时才发现,正是那一年被禁17年的长篇小说《废都》获准再版,重出江湖;而就是我出生那一年,最初版的《废都》也出生了,就想着,我生来就该看这部小说吧。 长篇小说《废都》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描摹出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这便是这部40万字长篇小说的内容简介,但其中包含的内容所蕴含的隐语却是值得探讨。 审视“废都”,篇如其名,“废”字便是主题。西京映照的便是十三朝古都西安,给人的第一感觉并不是多么现代化,而是古朴庄重浑厚的传统气息,还有就是那挥之不去的传统中的一点落后愚昧的味道,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许是惯性思维使然。带着这样的先入为主的感觉,情节性、事件性地看完小说,思绪纷繁。 庄之蝶这样一个在西京城里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在四大文化名人中也是声明最大的一位,小说开头借孟云房之口这样描述:“唯有第四个名人活得清清静静,他的夫人虽也雇人在碑林博物馆那条街上开着个太白书店,他却是不大缺钱又不大爱钱的主儿,只在家写他的文章图受活。这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蹊跷,你越不要着什么,什么却尽是你的。这四个名人中间就数他档次高、成就大、声播最远。”纵观全文,小说让“废”一点点腐蚀着描写的这段理想的生活,慢慢地越陷越深,就如同那阴暗潮湿的墙角永远干不了反而越来越潮。可以设想,庄之蝶确实是很有才华的作家,在他成名之前,肯定全心致力于创作,心无旁骛,确实活得清清静静,不然要积攒起那样的人气、名声,恐怕是难事。一个作家最初的成名,必是因其苦心孤诣地创作。而在他的作品得到文化界肯定,自己的知名度在全城很高的时候,生活规律不再像以前一样,更多的人会卷入他的关系圈中,心态也就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在李敬泽的《庄之蝶论》中这样写道:“如任何名人一样,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食客’——一条社会生物链,在这个链条上,各个环节相互依存,有‘食客’在,庄之蝶才成其为‘名人’,但庄之蝶反过来必须提供和分配,‘食物’,他像个小朝廷的君主或小帮会的大哥,他当然不能去打人,但他有义务‘罩’着兄弟们,带领兄弟们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会交换。”不论是社会左右了庄之蝶,还是他迎合着社会,身处社会关系网中的他,无法自拔。 他为着名声默认周敏冒着他的名写作,被周敏、洪江、药厂厂长等追名逐利之徒利用,终使他陷入一场与初恋情人的官司之中痛苦挣扎。或许是作家的天性,他写了一封信给景雪荫,估计是以此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却打错了算盘。疑惑着,庄之蝶到底长的怎么样呢?“一辆‘木兰’门前停了,跳下一个又瘦又矮的人来,上身是一件铁砂洗布短衫,下身穿一条灰白色长裤,没穿袜子,一双灰凉鞋。”这是唐婉儿第一次见到庄之蝶时对他的印象。阅读这段话时,我的脑袋中显现出庄之蝶大概的样貌,越读越清晰,就越想不通为什么唐婉儿、柳月、阿

贾平凹小说及《废都》讲义

贾平凹小说及《废都》讲义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几经沉浮后,到了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在社会的急速转型中,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在经济的巨大压力下逐渐失去他们本应重新获得的社会中心地位,被新的商品社会边缘化了。 贾平凹作为一位密切关注现实的作家,敏锐而深刻地感觉到我们这个变革的时代中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人格危机和价值失落,于是他毅然放弃驾轻就熟的“商州世界”,开始城市题材作品的创作,将创作视角对准现代都市中在商品经济大潮里挣扎和沉沦的那部分知识分子。从《废都》到《白夜》再到《土门》,贾平凹以现实得近乎残酷的笔触再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现实处境,表现了90年代知识分子阶层面临的精神困扰和人格危机,揭示了当前社会变动中这部分人逐渐被边缘化的过程。 《废都》是贾平凹使用了红楼梦、金瓶梅等明清艳情小说语体,叙述发生在古城西安(一个农业时代的市井标本)的香艳寓言(该书有30余种盗版。正式印刷48万册,如加上各种盗版发行量应在百万册以上)。 《废都》中的庄之蝶已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个知识分子形象。作为一位文化名人,他似乎一直生活在理想的光环笼罩下,成为社会注目的中心。但实际上他却生活在一个极受压抑的环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既走不通仕途,也无法在仕途以外对社会发挥真正有力的影响;而对女人,尤其是面对妻子,他又无法做一个真正的丈夫;作为一个作家,他更无力于文学的创造。因此,背负着虚幻的社会地位和丧失创造力的精神压力,无论在权力场还是文学界,他都处于一种“被抛”状态,处于火热的生活的边缘。 面对被社会边缘化的事实,庄之蝶极力想逃避,于是他到女人中想用性来寻求解脱。结果相反,他非但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反倒陷入了更深更复杂的矛盾之中,由西京城的名人和被崇拜者变成了一个弃儿,使他对自身的存在意义感到迷惘。 一、“废都”失落与庄之蝶 《废都》的书名都有着明显的寓意。废都西京是荒败了的皇城,是已经被取代了的权力中心。在这种城市里,失去了令人神往的威严与秩序,只有盲目混乱、空虚荒芜的欲望。“废都”象征了秩序,权力和文化的颓败,这种颓败和退化使庄之蝶内心积聚了巨大的紧张、压力、焦虑、失败和悲哀。 在《废都》的结尾,这种悲哀在一个象征中完成了最凝炼的表述。“废都”将要举办一个文化节,选择了大熊猫作为节徽,作家庄之蝶受命组织宣传材料。 “庄之蝶最反感的就是大熊猫,它虽然在世上稀有,但那蠢笨、懒惰,幼稚,尤其那甜腻腻可笑的模样,怎么能象征了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文化呢?庄之蝶掷笔不改了。不改了,却又想,或许大熊猫作节徽是合适的吧,这个废都是活该这个大熊猫来象征了!”大熊猫不仅象征着在历史中被遗弃的文化古都,而且象征着在历史中被遗弃的文化英雄。 被被遗弃的文化英雄象大熊猫一样稀少珍贵,也象大熊猫一样脆弱可悲。他们失去了现代社会中生存竞争的能力,甚至他们的生殖能力也可悲地退化了。在西京城里被当作名人供奉起来的自恋自怜的庄之蝶不正象大熊猫一样无奈地面对自然淘汰的命运吗?他们无法适应生存,只能悲怆地等待历史的毁灭。《废都》以庄之蝶的生命溃败和毁灭而结束。 小说最后写道:候车室门外,拉着铁轱辘架子车的老头正站在那以千百盆花草组装的一个大熊猫下,在喊:破烂喽——!破烂喽——!承包破烂喽——!老头的声音在书中不断地重复,就象一个主题在反复演奏。因此,《废都》完成了对庄之蝶及其文化英雄们无名的悲哀的历史表述,也是贾平凹献给他们以及自身的一曲悲怆的葬歌。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庄之蝶这个名字,庄之蝶,我们可以联想到《庄子·齐物论》中的典

《废都》读后感2000字_1

《废都》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废都》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废都》读后感2000字: 《废都》发表于1993年,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成为贾平凹最具争议性的作品,由于存在大量露骨的性描写,被禁长达16年之久,直到2009年才再度出版。 今天,我们重新阅读这本书,审视它的价值,就要抛开以往的偏见,避免先入为主地贴标签、定性质,拨开感官刺激,探究其深层含义。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此时中国社会正经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商品经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处在这一历史节点上的每个人都参与了这场巨变,并不同程度上推动着巨变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小说一开篇主要人物相继登场后,周敏写了一篇有关庄之蝶的文章导致庄之蝶陷入一场“名誉权”的官司,这就把读者迅速拉入了社会转型期的语境下,有夫之妇的唐婉儿和周敏从潼关私奔到西京,周敏企图通过写名人的风流韵事来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景雪荫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个人名誉,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标志着旧的社会秩序正在解体,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和商业利益成为新的驱动力,传统的“礼”已经不能维系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和人际关系。小说中的“废都”西京呈现出现代文明的影子:西京修复了古城墙,疏通了城河,沿河建

起了娱乐场,并改建了三条大街,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然而更多的是一种过时的腐朽和衰败,街头巷尾充斥着卜卦算命、气功、鬼怪迷信等现象,“废都”之废达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境地,而这些现象所反映的实质就是现代文明和历史传统的彼此纠缠、碰撞与冲突。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主要体现在西京的城市发展上,西京地处西北内陆,“文化积淀深厚是资本也是负担,各层干部群众思维趋于保守,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比沿海省市远远落后”,于是城市规划者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业,但经济发展又使城市的流动人口骤然增多,出现了许多治安问题,“一时西京城被外地人称做贼城、烟称、暗娼城”,市民也逐渐滋生出不满情绪,此外小说借收破烂老头的口道出了很多西京市民的心声。但作者并没有一边倒地否认传统或者现代,他客观冷静地揭露转型期城市化、现代化给社会关系、伦理道德带来的冲击,以及对坏境造成的影响,尤其文中的奶牛以哲学家的先验精神反思人类的现代文明:人创造了城市,又把自己限制在城市,单元和小区使人与人隔绝开,很多人患有心脏病、肠胃病等疾病。奶牛的嘲讽看似冷漠,却隐含着作者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思考,对现代文明带来的破坏性后果的担忧。从这一点来说,《废都》的视角是悲悯的,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赖于继续发展、充分发展。 这些社会问题和冲突又影响了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命运,这也是废都的第二个主题。《废都》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这里的知识分子更多的是一种“闲汉”、“废人”的形

废都语言特色

李星(《小说评论》执行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陕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一、这是一部与时代同步的艺术精品,其艺术水准在《浮躁》之上,是能传世的。当代社会纷繁的生活、众多的人物、剧烈的冲突,平凹写的有条不紊,得心应手,举重若轻。这是平凹创作中的一个大总结。他攀上了自己艺术上的高峰,在当代文学中,这部作品不与任何人类同。作品写得大胆、奇诡,构思不一般,人物语言不一般,生活细节容量很大,艺术表现上是民族的、东方的,中国式的,其思想观念又是开放的、现代的。在某种意义上,在对传统观念和思想方式的否定上,这部作品有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特点。 二、长篇小说有三种写法:①传记体结构;②社会历史结构(如托尔斯泰),即史诗式; ③最难的一种结构也是美学品位偏高的结构是作家把社会、历史、心理、时代特征全化在人物心灵中,如昆德拉的作品,把这一切凝聚在一个畸形人身上。这一点平凹很现代,他写的细节很饱满,笔下的生命意识很饱满。 《废都》中的人物写得非常有内涵,庄之蝶又是主流人,又是多余人,是社会结构的边缘人,其心理冲突准确地折射时代主流的光辉。庄之蝶是复杂的,是有传统的现代人,是有真情和良心的文人,又很自私,不择手段。他身上有正人君子的一面,又有沾花惹草的一面,这个形象写得成功。 牛月清是作品中最成功的形象也是当代文学中最不一般最有特点的女性形象,她身上既有传统女性伟大的一面,又有文化事业、道德传统、生存方式的种种羁绊,庄之蝶、牛月清的家庭矛盾概括了一代知识分子家庭的生存状态,典型性很高。 三、作品中弥漫的神秘文化、东方文化氛围很了不得,既有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当代特色。奶牛是惟一冷静的哲人,岳母的细节令人惊叹,比如睡在棺材里抱着鞋子睡觉等,收破烂老汉的冷静批判,表现作家对社会有犀利的眼光和思维穿透力。 读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觉得它在语言文字上不合规范处甚多,每页都有几个句子叫人读着别扭。如果说人物对话有方言特色是表现个性的需要,不合规范尚可谅解, 那么作者的叙述和书末的后记语言则应是规范的,遗憾的是该书井非如此。现将其问题分类举例略作评说。一、用词不当,句子不通①庄之蝶……按了门铃, 半天没人来开,一推门,门才是掩着的。(295页)“才”改为“原来”才妥当. ②……甚至想象那水龙头拧开的不是水而是它的奶…… (348页)“拧开”应改为“流_出”,或者将“水龙头拧开的”改为“拧开的水龙头流出的”。二、话不规范,令人费解③马的瞎好全靠骑马的人来调理。(323页)“瞎好”是什么意息?是“好坏”的意思吗?不易断定。④柳月得宠·一眼里看轻起了夫人。(329页)“看轻起了”是什么意思?大概是“轻视”或“看不起”之类的意思吧。三、词序失当,读着别扭⑤……就骂娘了三声。(309页)“娘”字应该移到句末。⑥我依然得借穿了他的一件羊皮背心。(后记)“穿”字应移到句末。四、语法不通,不成句子⑦岂不把庄之蟀就坏了 试论贾平凹小说的语言特色 引言 贾平凹,这位山地农民,乡村教师的儿子,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进入文坛,迄今为止,已发表近一千多万言的文学作品,出版著作四、五十部,在散文、小说、随笔、诗歌、杂论等等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诣和贡献。他的作品数量之大,成果之丰,风格之奇,令文坛侧目、赞叹,海外称其为“大陆文坛的独行侠”,国内则称之为“鬼才”。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中国文坛上,贾平凹,无疑是当代成就最令人惊叹的作家之一。在贾平凹卷帙惊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数量是他的小说。他大量的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广播、话剧、戏曲上演,并被翻译成英、法、日等文版,在国外频频走红。贾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