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通讯干扰问题的解决案例

现场通讯干扰问题的解决案例

现场通讯干扰问题的解决案例

现场通讯干扰问题的解决案例

现在PROFIBUS DP总线通讯在港口电控设备上运用非常普及,它在设备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PROFIBUS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的今天,应该密切关注其受到的信号干扰。干扰源有多种原因引起,变频器的输出电缆由于高次谐波的存在成为一个显著的干扰源,并且干扰的强度和运行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干扰强度越大。如何排除干扰,这与安装的工艺,屏蔽线的接地方式等都有关系,下面是我公司在一现场解决MQ1633门机上通讯干扰问题的一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门机系统配置

门机的系统选用的是施耐德PLC和ABB变频器,DP通讯,起升与行走切换,共用一个变频器,机下远程通讯2个。通讯网络图如下:

在门机运行吊重物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两三次变频器(起升1、起升2、变幅)通讯故障(无规律),故障代码是COMM MODULE。

二、解决措施

1、基本检查:

检查通讯线,通讯头子的接线情况、拨站情况、变频器通讯板与主板是否插紧,都无问题。

2、找干扰源:

第一步:将PLC拨终端,起升1拨终端,动车一刻钟,无干扰;

第二步:将起升1拨OFF,起升2拨终端,动车一刻钟,干扰出现一次;

第三步:将PLC站拨OFF,变幅拨终端,动车一刻钟,无干扰;

第四步:将变幅拨OFF,机下PLC1拨终端,动车一刻钟,干扰出现三次。

至此,判断从变幅站经滑环至行走远程模块的PROFIBUS通讯线出现了干扰,各个柜子之间的通讯干扰也可能存在。

检查滑环上通讯线的接线情况,将屏蔽线用一个短接线引导接地螺丝上去。

另外将各个柜中的接地铜牌用现连接起来(包括机下行走),接到滑环中通讯线的屏蔽线端子上。

3.找通讯模块上的问题:

连上PLC,将通讯模块的波特率降低,由1500BIT/S改为500BIE/S。

4.将滑环中的通讯线重新走线,不再走桥架,远离动力线。

三、结论

经过以上处理后作业一天,未报过故障,说明以上的处理有效。

浅谈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 魏才钧

浅谈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魏才钧 发表时间:2019-07-29T15:46:14.1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魏才钧[导读] 摘要: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大多数设备正常运行的电压为220V,在设备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设备极可能会由于一些原因影响导致漏电,这时如果工作人员在还未全面做好有效防范措施便开始检查设备,人很容易触电,电流小的情况下,人只会有稍微的感觉,但是在电流超出10毫安的时候,一旦出现就会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大多数设备正常运行的电压为220V,在设备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设备极可能会由于一些原因影响导致漏电,这时如果工作人员在还未全面做好有效防范措施便开始检查设备,人很容易触电,电流小的情况下,人只会有稍微的感觉,但是在电流超出10毫安的时候,一旦出现就会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运行对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各类干扰因素。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引言 电子通信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分析、研究设备的运行情况,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规避各类干扰因素造成的影响,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抗干扰接地技术的使用现状分析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首先应全面防止出现生命危险,并进一步提高对接地质量的要求,接地体的参数与性能应与严格标准明确相符。因此,想要有效利用接地手段,把设备产生的电荷引入地面,才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电子通信设备内部接地同样采用了这一原理,在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会逐渐产生连续性信号,其中存在的磁场会促使设备在长期工作之后,依旧残留大量电荷,对此应把接地设备电荷及时接入地面。 在安装接地体的时候,应按照相关规范有序进行。在安装小型设备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安装,即先选择1m2或以上的铜板或者钢板,在与预算控制要求相符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导电性能较好、面积较大的钢板。在做出最佳选择之后,还应将钢板或铜板买入地下,大于在2m左右,利用导线促使其与设备壳体之间相互连接。而设备较大的情况下,则应利用性能较优的接地体,以及较高的埋地深度,在下埋接地体的时候,则可以采用在周围撒盐的方式,提高接地体整体性能。 2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干扰因素研究 2.1领频干扰因素与同频干扰因素 在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正常运作中,领频干扰因素与同频干扰因素是较为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所谓领频干扰因素就是相近或者相邻的频道发生相互信号干扰的现象。相近或者相邻的信号干扰会使电子通信设备在运作中存在不稳定性,情况严重会出现信号中断的现象。同频干扰因素主要发生在电磁波复杂环境之中。在电磁波环境当中,会生成诸多干扰信号与有利信号,这种情况下,一旦接受相同的载体,就会使接收设备收取更多的干扰信号,进一步影响电子通信工程的正常运作。 2.2设备杂波产生的干扰 电子通信工程实际运行时,由于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类型出现很大差异,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达标的现象,如杂波、谐波问题,影响设备运行效果和运行精确度,同时可能伴有一些载波噪声问题。 2.3人为干扰因素 所谓人为干扰因素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在军事方面上,这种人为干扰因素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征。这种现象主要在战争中较为明显,故此,要解决此现象问题,应该结合当时的情况,进一步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手段。 2.4电磁产生的干扰 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干扰较为突出。电磁干扰的干扰类型较多,如微波、噪音等,都会影响传输效果,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一定干扰。 3设备使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电力系统当中的大部分设备的正常运行的电压是220伏特,这些设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使人体与地面设备之间形成一个流通电路,这个流通电路会对人传声一定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接地方法,使土地与设备之间相连接,使设备内的电荷能够被引入地下,以此来实现对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保护。与此同时,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对接地质量的要求十分高且十分严格,并且其要求接地体相关参数及性能必须是规范和标准的。 4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措施分析为了提升抗干扰效果,需要结合出现的干扰因素,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4.1降低地环路的干扰 多点接地的这种抗干扰方法适用于高频电路和脉冲电路,这种方法这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地阻,实现抗干扰,但是这种方式会衍生环路,环路的增多会使得地线产生一定的电压,这会造成电路甚至整个通信设备电磁的兼容性受到影响和破坏,最终导致电子通信设备的无法正常运行。 4.2提升布线的精准程度 随着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人们对于电子通信的要求与需求也在日益提升,推动了我国电子通讯工程的不断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运用的复杂性,加大接线的繁杂程度,因此这就需要较高的电子通信工程接线技术水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其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调试,如果调试结果存在问题,那么就会进一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甚至还会存在诸多未知问题。故此,只有在实际的接线工作中规避问题,才能确保后续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发挥抗干扰的作用效果。在开展此项施工时,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取较为适合准确的接点位置与相关的数据信息,才能够提高施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3降低接地线阻抗

群体性事件处置方案

群体性事件 应急处置方案 为了及时有效处置好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根 据上级政府的规定,结合我居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要求,积极稳妥 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正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基 本概念、等级和处置原则,规范处置群体性组织指挥机构、力量调度、装备配置、现场处置行为。力争做到对群体性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二、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念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根源是利益矛盾问题, 表达的是利益诉求,表现为聚众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形式。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是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治安秩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行为:①聚 众冲击、围堵党政军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②聚众堵塞国家 干线公路及重要交通枢纽的;③聚众阻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的; ④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及经营场所物资的; ⑤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引起跨地区、跨行业连锁反应的; ⑥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宗教活动;⑦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大规模事件;

⑧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⑨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策划的大规模非法聚集活动;⑩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活动或行为。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成立黎明居委会群体性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居工作人员为成员。综治主任为处置应急小组长,处置应急组长负责现场疏导工作,在处置过程中,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按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置。 四、处置方法 接到群体性事件报告,处置领导小组要迅速安排相关负责人快速赶赴现场,要正确把握“四不”,即不懂政策没有经验的人不要派;导致群众情绪激化的话不要说;不符合政策、法律的态不要表;通过努力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不要开,防止造成工作被动。 1、征用土地和农民负担等方面而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根据掌握的信息,排出中间主要人,然后通组织干部单个做思想工作,必要时请上级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造成损失的违法人员,在现场注意观察其动向,一方面让其慑于法律的威严,另一方面为打击、处理提供依据。 2、针对非正常死亡或医疗事故等引发的闹丧和冲砸事件的处置。

浅谈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

浅谈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 发表时间:2018-03-29T15:45:53.7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4期作者:李长成 [导读] 电子通信领域的科学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更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电子通信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人们日常使用电子产品的次数和频率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是信息极其发达的时代,电子通讯设备的应用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这些通信设备了。为了更好地让电子通信设备服务于我们,就必须要解决好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抗干扰接地问题。 关键词: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 1 前言 电子通信领域的科学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更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子通信设备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为了使电子通信设备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研究人员就需要解决好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接地问题,提高电子通信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科学的方法改善电子设备,保证电子通信设备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2 当前电子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接地情况 弄清楚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抗干扰接地现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文章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应用原理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一些电子设备必须要进行接地操作,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相关电子设备正常运行,而且还能使设备的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并且对于整个设备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将设备进行接地操作之后,设备上地线的电压不会出现差值,因此整个设备的内部就不会形成电压,这样电子设备上就不会有电流通过,这时候的电子设备是安全的。但是在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电子通信设备即使已经接了地,也会存在一些缺陷,电子设备的地线上就会出现电压差,从而使设备的内部形成电压,然后就会有相应的电流从设备上流过,这样不仅会使设备的正常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有时还会威胁到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1]。所以,为了电子通信设备的性能和工作人员的生命着想,就必须要进行抗干扰接地操作。 2.2 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工作中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的电网系统中,一般的使用电压通常都是220V,而且一直保持在这个状态,所以国内的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也设置为220V,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要保证所有的电子通信设备能够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更是为了保证我国各个地区的电量使用能够正常。但是在实际情况下,经常会有一些外界因素影响电网系统,结果就会导致人们在日常用电时出现设备漏电的情况。人们在使用一些电子设备时,如果设备和大地之间没有进行绝缘处理,那么就会出现设备漏电的问题,以至于使人、设备和大地之间形成一种电流通路。如果这个通路中的电流比较小,设备使用的人和设备一般都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通路中流过的电流超过了人们身体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那么就会导致人们中电受伤,设备的工作功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2]。所以,在进行电子通信设备的安装和检修工作时,技术人员必须要将设备的接地线路处理好,以防止设备和人受到伤害,起到设备抗干扰的作用。 3 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原则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性能,工作人员就需要弄清楚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原则,文章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线路布局合理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通信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电子通信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产品层出不穷,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不尽相同。在所有电子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接地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先把不同类型的地线区分开来,而且还要把设备上的继电器、电动机、控制器等其他装置的接地线路明确区分。因为电子通信设备内部的电路系统比较复杂,而且电路也比较多,工作人员在检修设备时就会比较困难,所以就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抗干扰接地操作时严格遵守科学布局线路的原则。 3.2 设备系统分开接线 工作人员在进行抗干扰接地操作时,必须遵循系统分开接线的原则,因为在所有的电子通信工程中,既会有数字信号,又会有模拟信号,这两种信号会互相干扰,而这种相互干扰会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时候还会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为了电子通信系统的安全,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保证每一个器件的接地线路充分分离开,保证它们不会相互影响,从而为后续的相关操作提供质量保障[3]。 3.3 提高接地标准原则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信号有强有弱,有数字信号也有模拟信号。有的数字信号比较强,而有的模拟信号却比较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数字信号就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干扰,而模拟信号很容易就会被干扰。面对这种问题,工作人员在通信设备上进行抗干扰接地操作时就需要认真负责,提高模拟信号线路的接地标准,这样才能使整个电子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使电子设备发挥正确的功能。 4 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建议 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的相关原则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但是有一些问题还需要注意。文章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4.1 电子通信设备要进行对点接地处理 要求工作人员对电子通信设备进行对点接地处理主要是为了使设备地线的阻抗降低。由于设备地线中有阻抗,电子系统的一些功能会受到影响,而地线的安放位置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以至于使不同设备中的地线产生电压差,所以工作人员就要采用对点接地的方式,这样才能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事实证明,电感的变化在设备地线阻抗中的影响最大,而电线的长度又决定了线路的电感大小,所以可知电线的长度会影响通信效果。而采用对点接地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线路的长度,从而降低电线本身阻抗的影响。

浅谈通讯设备干扰问题

浅谈通讯设备干扰问题 干扰是指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干扰的种类有很多种,从广义上讲,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干扰因素包括电磁干扰、温度干扰、湿度干扰、声波干扰、振动干扰和射频辐射干扰等等。而产生干扰的对象一般有信号模拟量、通讯数据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很多的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都带有通讯功能,并且通讯方式也有很多种,特别是当很多通讯设备混合在一起又需要和其它动力设备共同应用时,就会产生通讯数据的混乱或错误,导致现场无法和监控室正常的数据传输,这种现象就是电磁干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通讯设备干扰。 电磁干扰是指在工作过程当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的一些与有用信号无关的,并对系统性能或信号传输有害的电气变化现象。而形成干扰的三个要素是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载体。例如变频器在启动过程当中,内部的整流电路会产生谐波电流,这种谐波电流在供电系统的阻抗上产生电压降,导致电压波型发生畸变,这种畸变的电压对于许多电子设备形成干扰,常见的电压畸变是正弦波的顶部变平。谐波电流一定时,电压畸变在弱电源的情况下更加严重,这种干扰的特征是会对使用同一个电网的设备形成干扰。同时由于变频器逆变输出的PWM电压波形含有较多的高频成分,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形成辐射干扰。辐射干扰的特征是:当其他电子设备靠近变频器时,干扰现象变得严重。 根据电磁性的基本原理,当我们在现场遇到干扰时应如何解决,并且我们以后工作当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干扰现象的存在。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论一下如何避免干扰。 1、采用软件抗干扰措施:软件抗干扰只能解决一部分干扰,就是在程序编写过程当中加上“看门狗”,当程序弹飞或进入死循环时,CPU 不能执行正常的watchdog操作,watchdog将产生计数溢出脉冲信号,当产生计数(对某标准脉冲时钟进行计数)溢出时,产生特殊中断或将CPU强行复位,程序从初始化开始执行,重新运行程序。 2、采用硬件抗干扰措施:硬件抗干扰在通讯设备现场显得由为重要,下面分几点谈一下: 1)接地必须正确,确保现场的设备是否与大地可靠连接,连接的是否符合标准,一般设备与地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对于干扰源设备必须单独接地。下面以PLC为例讲一下工业控制器是如何避免干扰问题的存在,PLC本身的抗干扰能力一般都很强。通常,只能将PLC的电源与系统的动力设备电源分开配线,对于电源线的干扰,一般都有足够强的抑制能力。但是,如果遇上特殊情况,电源干扰特别严重,可加接一个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如果一个系统中含有扩展单元,则扩展单元的电源必须与基本单元共用一个开关控制,也就是说,它们的上电与断电必须同时进行。良好的接地是保证PLC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为了抑制附加在电源及输入端、输出端的干扰,应给PLC接专用地线,并且接地点要与其它设备分开,如图1(a)。若达不到这种要求,也可采用公共接地方式,如图1(b)。但是禁止采用串联接地方式,如图1(c),因为它会使各设备间产生电位差引入干扰。此外,接地线要足够粗,接地电阻要小,接地点应尽可能靠近PLC; 2)传输线路一定要采用屏蔽双绞线,屏蔽层要注意接地,双绞的目的是为了让两条线绞在一起时,对通讯各种分布参数耦合过来的干扰信号可平均地分配到这两条线上,因此用双绞线可获得

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

事件现场处置演练方案 为了及时、妥善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和“打、砸、抢、烧”等暴乱事件,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组织公安特警跨区域拉动演练的通知》要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法律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等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及级别 本方案适用各类群体性事件和“打、砸、抢、烧”等暴乱事件。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处置原则 (一)坚持党委政委统一领导的原则 (二)坚持区别性质,分类处置的原则 (三)坚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和强制措施的原则 (四)坚持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原则

(五)坚持依法果断处置的原则 (六)坚持教育疏导的处置原则。 四、组织指挥 按照省厅统一部署成立第二现场指挥部,闫卫党任总指挥,总指挥下设现场指挥和基地指挥部两个机构,现场指挥和基地指挥在总指挥领导下工作,向总指挥负责,总指挥向省厅最高指挥长负责。 现场指挥由第二支队总指挥负责,作训科具体安排部署,各科大队负责人配合,主要任务是受领任务,传达案情,组织开进,指挥现场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现场清理和总结汇报工作。 基地指挥部由值班指挥长负责,后勤、通信、装备各派出1人,主要职责是上情下达、保持与现场指挥部不间断联系,做好警力增援调配,通信联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五、警力编制及任务分工 根据工作需要,现场指挥部下设七个小组: (一)警戒组:由10人组成(组长:郭天富),担负现场治安秩序,设置警戒带,劝解、隔离和驱散围观群众。 (二)侦察组:由5人组成(组长:),着便衣到事件现场,负责侦察事件的发展情况和主要闹事人员,并及时将侦察到的情况报现场指挥部,必要时配合抓捕组开展抓捕工作。 (三)宣传组:由3人组成(组长:于小飞),负责对现场人员进行政策宣传,现场录像工作,对现场非法录像人员,器材进行控制。 (四)现场处置组(分三大组):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新世界酒店倒塌事故 事故发生 1986年3月15日,位于新加坡实龙岗路305号的新世界酒店在一分钟内变成一片废墟,事故造成33人死亡、104人受伤,17人获救。新世界酒店处在一座六层高的名为联益大厦(Lian Yak Building)的楼房里,联益大厦的一楼是一家银行和一个10车位的停车场,二楼是一家夜总会,三楼至六楼是拥有67间房的新世界酒店(Hotel New World)。 对于此次事故,新加坡政府于1986年3月22日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建议。调查委员的报告显示,15年前大楼的设计规划时就已经种下祸根。该次调查也改变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 事故种子 1966年戴利东、黄鸿林和罗亚秋三人作为信托人替联益地产私人有限公司买下这块1179㎡的土地。黄是联益地产的董事经理,其余二人是联益地产的董事。买下地皮后雇建筑师派斯坦纳(F.J.Pestana)向主管当局递交发展规划申请,经申请者两次撤回申请修改后,主管当局于1967年3月20日批准了申请。批文规定:(1)地下室为21车位停车场;(2)一楼为两个商店店铺和10车位停车场;(3)二楼为餐馆;(4)3楼到6楼为每层16房间的餐馆;(5)平屋顶,上建一电机房。 派斯坦纳的一个制图员名叫梁瑞龙,尽管自1953年就在派斯坦纳的公司做制图员,梁实际上并未经历过正规训练,仅上过理工学院的制图课程,并且还没有完成。就是这个连制图员资格都不具备的人后来成为了联益大厦实际的建筑师。当时,派斯坦纳因公司效益不佳转到了马来西亚的柔佛新山,梁离开派斯坦纳的公司做制图的散工,大概就在这时候梁与黄认识了,黄让梁给他帮忙。同时,黄雇佣了莱克西马南接替派斯坦纳作为大楼的设计,莱克西马南是位1956年注册的土木工程师,此后由梁做的规划和设计由莱克西马南签字盖章,进行修改设计上报市政当局审批。 同建筑设计一样,联益大厦的结构设计也是由一位没有专业资格的制图员实际进行的。向崇兴(人名)是莱克西马南的制图员,尽管上交的文件上是莱克西马南签字,实际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计算书和图纸全是由向做的。而相关调查显示,设计计算书有漏算、错算等大量错误,且许多地方与设计图纸不符。 1968年11月,因为遭人投诉与无资格人员共享职业服务收费,莱克西马南被剥夺了职业资格,因此,他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名义向市政当局递交专业设计文件。黄因此找到了建筑师易宏坤9人名)替代莱克西马南。黄、易和梁约定由黄和梁分享建筑设计费,而梁负责制作、修改设计图纸和工地检查。 大楼施工由Hong Eng Construction Company承担,公司的唯一所有人是洪阿盛(音译人名),他是黄的姻亲。而洪作证时透露黄不过出借了他的名字而已,公司实际所有人是黄自己。整个施工过程中莱克西马南和易都没有对工程进行监督,工地上也没有管理。向或莱克西马南仅在结构上有问题时到工地上去一下,多数时候是向自己去的,莱克西马南只去过一两次。工地上基本是由梁和黄实际监管的。鉴于黄本人也于此次事故中遇难,他本人在事故中的作用已无从得知。 1970年6月,大楼还在建造中,以易的名义向市政当局申请了一系列修改。其中地下室的九根内柱包上砖;一楼的一间商铺建了一间密室。1971年中又申请将一间商铺改为银行。1971年11月底又申请将原设计的两间商铺均转为银行,而这些修改中最不寻常的是为什么要在柱外包上砖,事故后现场发现外包层内还埋上了钢轨,而且有些柱是有混凝土而不是砖包起来的。钢轨由桩台一直延伸到一楼楼板,顶部还有垫板和螺钉与楼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显然这是施工阶段就有的,并且是为承力而设计的。然而却没有任何设计书或施工图说明他们的作用,原设

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讯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电力电子装置中常需要在恶劣的电气环境中进行远距离通讯,采用RS-485总线是一种比较广泛的做法。该总线接口电路因硬件设计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廉、通信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监测监控等领域。但RS-485总线如果在抗干扰、自适应、通信效率等方面处理不当常会导致通信失败甚至系统瘫痪等故障,因此提高RS-485 总线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通常导致RS-485 网络系统故障的因素主要有:线路反射干扰、网络配置不合理、雷击及静电、共模干扰等,为此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需要研究不同的解决方法来提高RS-485 系统的可靠性。本人从技术参数、工程设计、现场实施做出如下总结,来解决目前公司的通讯问题: 一、技术参数: 1、.网络配置: 1.1 拓扑结构 RS-485支持半双工或全双工模式。网络拓扑一般采用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不支持环型或星型网络,最好采用一条总线将各个节点串联起来。从总线到每个节点的引出线长度尽量短,以便使引出线中的反射信号对总线信号的影响最低。图1所示为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连接方式(1、2、3) 和更正的连接方式(4、5、6)。图中前3种不恰当的网络连接尽管在某些情况下(短距离、低速率) 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但随着通信距离的延长或通信速率的提高,其不良影响会越来越严重。此外,还应注意总线特性阻抗的连续性,在阻抗不连续点也会发生信号的反射。 图1 常见正确和错误连接方式 1.2.网络节点 有关总线上允许连接的收发器数量,标准并没有做出规定,但规定了最大总线负载为32个单位负载。每单位负载的最大输入电流是1.0mA/-0.8mA,相当于约12KΩ。为了扩展总线节点数,器件生产厂商增大收发器输入电阻。例如输入电阻增加至48KΩ以上(1/4 单位负载),节点数就可增加至128个,96KΩ的输入电阻允许节点数可到256个。 1.3 通信速率

突发性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突发性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描述 2应急工作职责 (1)成立后勤服务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组成一支由后勤服务公司所有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应急机动队,随时听从应急领导小组调遣。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设在后勤服务公司保卫部,小组办公室主任由组长担任。下设四个专项工作组 ①警戒及交通安全组 主要职责:维护治安,有计划疏散人员,控制人员、车辆的出入,道路畅通等、并做好现场警戒。 ②抢险救援组 主要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组织协调其他应急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部门应急领导组汇报事故抢险情况。 ③后勤保障组 主要职责:负责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各类物资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事故的及时处理。协调医务室负责事故现场的医疗救护,必要时及时联系救护车。 ④通信通讯保障组 主要职责:负责保障事故现场的通信与通讯畅通。

3应急处置 1、群体上访事件 发生群体上访事件启动预案后,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人员做好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安保工作,维护正常工作生产秩序;将上访人员引到接待室,会同相关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接待做好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疏导劝离等。对发生情绪激动、暴力倾向危及公司正常生产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群体性事件,应立即上报公安机关,采取果断措施依法处置。对服药、自残等上访人员应上报公安机关并现场取证,要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急救。 2、劳资纠纷事件 发生劳资纠纷引发堵门事件启动应急响应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现场;联系及会同相关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接待做好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疏导劝离等。对发生情绪激动、暴力倾向危及公司正常生产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群体性事件,应立即上报公安机关,采取果断措施依法处置,并做好重点部位及区域安保工作。 劳资纠纷施工现场阻工事件启动应急响应,应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现场,本着“控制局面,缓和矛盾,查明是非”的原则维护好现场秩序,尽快平息事态。对发生情绪激动、暴力倾向危及公司正常生产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群体性事件,应立即上报公安机关,采取果断措施依法处置,并做好重点部位及区域安保工作。 3、打架群殴等暴力事件 发生打架群殴等暴力事件启动应急响应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现场,维持现场治安秩序,将参与斗殴人员分开,防止事态扩大化,根据事态情况随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置,并现场做好取证工作。

最新版工程案例分析案例

A 某县饮料厂为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该厂生产经济效益很好,供不应求,厂方决定增加一层。加层设计由该县丙级设计院设计,由县建筑公司施工。加层设计时对基础进行验算,再加一层无问题,对加层梁柱进行了计算,但对原框架结构没有进行计算。工程于1990年12月开始,施工过程中自然条件,施工管理良好,材料质量亦无问题,1层、2层工人生产照常进行,在加层吊装屋面板接近完工时,加层部分及2层突然倒塌,造成25人死亡,30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1)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常见的原因有哪些?该工程质量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几级,是如何规定的?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几级重大事故?(3)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有:①违背建设程序;②工程地址勘查原因; ③未加固处理好地基;④设计计算问题;⑤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⑥施工和管理问题;⑦自然条件影响;⑧建筑结构使用不当。该工程质量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设计计算问题,在加层时,未对原一、二层结构进行验算。 (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级: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重大事故;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重大事故。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二级重大事故。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①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③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④事故处理;⑤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⑥事故处理结论;⑦提交处理方案。 某办公楼建筑面积2750m2,是一栋4层建筑,建筑物层高3.Om,总高24m,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采用C25混凝土,砖砌填充墙,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四层混凝土部分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请法定检测机构对实际结构进行检测鉴定,检测结构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1)该质量问题是否需要处理,为什么?(2)如果该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处理,可采用什么处理方法?处理后应满足哪些要求?(3)根据工程质量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成哪两类,是如何规定 的?如果该质量问题进行加固补强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则该事故属于哪一类? (1)该质量问题可不作处理。原因是混凝土试块强度不足是在试块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而经法定检测机构对实际结构经测试论证后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可不作处理。(2)对该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有: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处理的基本要求是:①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②重视消除事故原因。③注意综合治理。④正确确定处理范围。⑤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⑥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⑦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⑧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3)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指补 救当中经济损失一次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者人员重伤2人以下,且无人员伤亡的事故。重大事故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机械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该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万元,因此该质量事故属于一般事故。2A315022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某综合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10层,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常细小的裂缝,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经分析该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使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而造成的混凝土干缩裂缝。 (1)造成该工程楼板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原因是什么?(2)为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干缩裂缝,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3)该楼板的干缩裂缝会产生什么危害?可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1)造成该工程楼板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成型后,施工单位对混凝土养护不良,使表面水分蒸发快,

通讯问题处理

通讯问题处理 485总线、485中继器和485终端电阻【转载】 2010-04-1515:36 1、485总线应采用什么样的通讯线?一条总线上可以挂接多少台设备? 必须采用RVSP屏蔽双绞线。所用屏蔽双绞线规格,与485通讯线的距离和挂接的设备数量有关,如下表所示。采用屏蔽双绞线有助于减少和消除两根485通信线之间产生的分布电容以及来自于通讯线周围产生的共模干扰。 通讯距离 设备数量 通讯线规格 1-400m 1-32台 0.5mm2 400-800m 1-16台 0.5mm2 400-800m 17-32台 0.75mm2 800-1200m 1-8台 0.5mm2 800-1200m 9-21台 0.75mm2 800-1200m 22-32台 1.0mm2 工程商大都习惯采用5类网线或超5类网线作为485通信线,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1)普通网线没有屏蔽层,不能防止共模干扰。(2)网线只有0.2mm平方,线径太

细,会导致传输距离降低和可挂接的设备减少。(3)网络线为单股的铜线,相比多芯线而言容易断裂。 2。为什么要接地 485收发器在规定的共模电压-7V至+12V之间时,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超出此范围会影响通讯,严重的会损坏通讯接口。共模干扰会增大上述共模电压。消除共模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将485通讯线的屏蔽层用作地线,将机具、电脑等网络中的设备地连接在一起,并由一点可靠地接入大地。 3。电控锁和控制器/读卡器可以用同一个电源共电吗? 不能。在电控锁不动作的情况下,SKPS的纹波电压只有40-50mV;一旦动作,即在电控锁在开门和关门时,纹波电压会上升到100mV-300mV,该纹波会通过地线进入控制器和读卡器,导致通讯芯片和CPU发热,导致通讯不稳,严重的还会烧毁芯片。而且电控锁在断电和上电的瞬间,电控锁里面的线圈,会充放电产生一个高达850mA 的脉冲,如果电控锁的两端没有并联二极管的话,该纹波信号也会传入控制器和读卡器。推荐一个控制器和它下面挂接的所有读卡器共用一个SKPS电源;该控制器下面每个电控锁各使用一个单独的SKPS电源。 4。485通信线应如何走线? 通信线尽量远离高压电线,不要与电源线并行,更不能捆扎在一起。 5。为什么485总线要采用手拉手结构,而不能采用星形结构? 星形结构会产生反射信号,从而影响到485通信。总线到每个终端设备的分支线长度应尽量短,一般不要超出5米。分支线如果没有接终端,会有反射信号,对通讯产生较强的干扰,应将其去掉。门禁系统中,有两个地方应用到485总线。一是计算机到下面挂接的控制器,二是控制器到下面挂接的485读卡器。 6。485总线上设备到设备之间可以有接点吗? 在同一个网络系统中,使用同一种电缆, 尽量减少 线路中的接点。接点处确保焊接良好,包扎紧密,避免松动和氧化。保证一条单一的、连续的信号通道作为总线。 7。什么叫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如何消除通讯线上的干扰? 485通信线由两根双绞的线组成,它是通过两根通信线之间的电压差的方式来传递信号,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预案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加强对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突发社会公共事件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道路运输实际,特制定《保康县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平安运输”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指挥体系以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系统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运输安全与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措施果断、科学决策。 二、适用范围 (一)应急处置定义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财产损

失、影响社会稳定,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对人员健康的危害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需要道路运输应急处置的情况。 (二)适用范围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发生的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或道路运输过程中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严重扰乱道路运输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行为,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1、聚众冲击、围堵党政军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等重要警卫目标的; 2、利用道路运输工具聚众堵塞国家公路、重要交通枢纽及车站的; 3、罢工、罢运,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引起跨地区、跨行业连锁反应的; 4、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5、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人员滞留的群体性行为。 三、应急处置预案体系 县运管所在县交通运输局应急处置体系统一指挥下建立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指挥组织。

仓库事故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仓库事故事件现场处置 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仓库事故(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1.总则 1.1?目的 规范仓库事故(事件)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确保仓库突发事故(事件)的处置协调、有序、高效,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损失和相应影响,维护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特制定仓库事故(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1.2?工作原则 ⑴仓库卫生,物品摆放。仓库是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的重要部门之一,整洁、清晰的处置,可保证整洁快速的生产,因此一定要保证仓库物品摆放合理、干净、整洁,同时各类物品摆放作出明细,危险品要特别标注,并且贮放在特定位置。 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仓库是一个物品集中的地方,安全工作必须放在首位。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加强仓库安全管理,落实事故预防和隐患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仓库安全事故发生。在仓库相关位置安装消防设施,对于易发生危险的库房,设置2-3个通道,以便出现问题能够迅速进入解决。 ⑶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由于仓库归生产管理处所负责管理,设置仓库主管一名,目前库房有原辅料库房、包材库房、成品库房和化学品库房,对于仓库应急预案由生产管理处长统一管理指挥,相关人员辅助管理。对仓库每日或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做到明确责任,分工负责。? ⑷快速反应,立足自救。在仓库事故(事件)处理和控制中,采取各种必要手段,防止事故(事件)进一步扩大。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生产部所属仓库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组织机构 成立生产部仓库应急领导小组(下简称仓库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石昌才 副组长:王达

钢结构安装坍塌事故案例分析及警示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978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钢结构安装坍塌事故案例分析及警示示范文本

钢结构安装坍塌事故案例分析及警 示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零事故安全文化的理念 国外零事故的定义:预防所有可能事故,包含重大伤亡事故、财产损失、停工、施工局部受限制和进度延误等。 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发生遵循“工程事故冰山模型“,即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建立在100次的小安全事故之上;100次小安全事故又建立在1000次安全隐患上。 2、钢结构安装坍塌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2.1钢网格工程安装坍塌事故

1)施工方案不合理,无相关施工验算 钢网格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精度要求高的工作,必须具备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和丰富施工经验,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和丰富施工经验的安装人员完成,还要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必要的施工阶段验算,特别是结合安装方法和吊装机械特点的吊装验算。 2)结构安装阶段状态与设计成型状态不一致 钢网格结构除采用满堂脚手架外,采用其它的安装方法时,结构在安装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的状态有较大差别,特别是安装阶段钢桁架之间的连系撑和剪刀撑直接决定了大跨度钢桁架的平面外稳定性,其安装的最少数量应有必要的计算复核。南京浦口发生的钢结构安装事故,5榀桁架由西向东依次倒塌。事故的主要原因为钢排架安装过程中屋盖部分钢

GSM干扰问题解决最全手册

1 第5章GSM干扰分析 1.1 5.1 概述 频率资源是稀有资源。在GSM系统中,为提高系统容量,必须对频率进行复用。频率复用就是指同一频率被相距足够远的几个小区同时使用。同频复用小区之间的距离就叫复用距离。复用距离与小区半径之比称作同频干扰因子。对于一定的频率资源,频率复用越紧密,网络容量越大,复用距离越小,干扰就越大。 上述频率复用引起的干扰是网内干扰(或叫系统内干扰),除此之外,GSM网络还可能受到来自其它通信系统的网外干扰。 干扰的大小是影响网络运行的关键因素,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首要任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对干扰的来源、干扰定位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系统地描述。 1.1.1 5.1.1 干扰对网络的影响 当网络存在干扰时,手机用户经常会感觉到以下现象: ?通话时经常听不到对方的话音,背景噪音大。 ?固定打移动、移动打移动经常在听到“嘟、嘟、嘟”后就掉线(多数 手机是这个提示音,个别手机可能是另一种提示方式)。 ?通话过程中经常有断续感,经常掉话。 网络存在干扰时,从话统上看,会有以下现象: ?有高达4~5级干扰带出现,且统计值大于1。 ?拥塞率高(由于SDCCH信道被干扰,导致立即指配或TCH指配失 败)。 ?掉话率远高于其它小区。 ?切换成功率低。 路测会发现: ?切换困难。 ?高电平,低质量。 用信令分析仪(MA10/K1205)跟踪Abis接口信令会发现: ?误码率高于其它小区。

1.2 5.2 干扰源 1.2.1 5.2.1 干扰源分类 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源 / 噪声主要可分为: (1) 自然噪声 ? 大气噪声 ? 银河噪声 ? 太阳噪声(安静期) (2) 人为噪声 ? 汽车或其它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干扰 ? 通信电子干扰 ? 电力线干扰 ? 工业、科研、医疗及家用电器设备的干扰 美国ITT 对上述噪声 / 干扰的研究数据见图5-1。 图5-1 环境噪声 图5-1中,Ta 为噪声温度;Fa 为等效噪声系数,两者关系为: Fa 10lg Ta To 其中,To =290°K 。 从ITT 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在30~1000MHz 范围内,大气噪声和太阳噪声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100MHz 以上,银河系射电噪声低于典型接收机的热噪声,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于450MHz 、800MHz 、900MHz 、1800MHz 、2000MHz 的移动通信系统均无需考虑自然噪声(大气噪声、银河噪声、太阳噪声)。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的噪声对移动通信的影响目前不清楚,但科学家均相信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对电力、通信有严重影响。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局(NBS )的研究,人为噪声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干扰源之一。在这些人为干扰 / 噪声源中,有些干扰是无法控制的,如汽车发动机点火干扰、电力干扰、工业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及时有效控制与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得危害,保障职工、病人得身体健康与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与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得通知》精神,结合实际、为应对可能发生得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制定本预案。 一食物中毒得定义及情形 食物中毒就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得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得食品出现得急性、亚急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通常进食后感觉肠胃不舒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共同进餐得人常常出现相同得症状。 二组织协调与职责 (一)组织原则: 成立职工食堂、营养餐厅群体性食物中毒时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按照统一领导、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得原则,在"事件"发生时,由分管院领导根据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得实际情况召集小组成员到位,争取时间,积极救治患者,统一协调,实施得处理。 (二)小组名称: 中山一院职工食堂、营养餐厅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三)工作小组成员: (1)总指挥:主管后勤副院长

(2)副总指挥:后勤处处长 (3)小组成员:医务科、急诊科、护理部、院感科、保卫科、总务科、食堂主管经理、食堂监管员、食堂安全员、行政总值、后勤总值、等 (四)工作职责: 1、总指挥:负责对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得统一领导指挥。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处理好相关事务,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中毒人员得救治与事故得调查处理及善后工作。 3、部门职责及分工: 医务科:负责组建应急救援医疗队,组织对食物中毒人员进行现场医疗救助及转运。 急诊科:负责参与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现场救治,按中毒人员得中毒情况,急重轻缓进行处理。 护理部:协助医务人员现场开展救治观察护理工作。 院感科:按规定向越秀区卫生局、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报告,并协助开展事故调查。 食堂、餐厅安全员:对事发现场得疑似中毒食物及有关设备、工具与现场进行有效监控。 食堂、餐厅主管:收集可疑食物并及时送有关部门检验以确定中毒原因。协助做好就餐人员得工作,确保食堂各项工作稳定有序。 保卫科:负责封锁与保护事故现场,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及公安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食堂、餐厅监管员:及时掌握中毒病人动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