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通信干扰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播通信干扰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播通信干扰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播通信干扰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f470653.html,

广播通信干扰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申源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5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广播通信也取得了

快速的发展,在技术更新发展和广播通信覆盖范围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将人造卫星的信号传输技术普遍应用。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我国广播通信领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广播通信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广播通信干扰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广播通信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广播通信常见的各种类型的干扰问题,最终针对这些干扰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有效解决广播通信干扰问题。

关键词:广播通信;干扰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5-00-02

广播通信为了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目前采取的主要传输方式是卫星信号传输,这种传输方式有效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和效率,扩大了信号传输范围,符合当前对广播通信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但是,由于采取卫星信号传输方式,信号传播距离较远,在长距离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情况也会增多,其中的干扰问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不同的干扰问题对广播通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阻碍了广播通信信号的传输,因此要积极解决这些信号干扰问题。

一、当前广播通信的现状分析

广播通信是一项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联系非常紧密的技术,近些年来,广播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广播通信技术主要以人造卫星为传播基础,采用了微波传播技术进行信号的传输,并且通过中继站对信号信息进行更加广泛地传播,最终进入到千家万户,形成了节目广播。广播通信利用卫星传输,覆盖范围广,传播距离远,能够有效提高广播传输质量同时减少基础设施投入,降低了通信成本,这些优势促进了广播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目前广播通信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我国的广播通信信号面临着各种干扰,应对这些干扰的技术不足,广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常常受干扰而中断,影响用户体验,这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广播通信常见干扰问题

(一)空间层噪音干扰

广播通信受到的干扰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空间层的噪音干扰,因为在太空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天体和星系,或者其他人造卫星,这些天体在运行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这些产生的噪音对应的音频和传播信号并不相同,所以会对信号传播产生很大程度的干扰,当

外军通信抗干扰发展趋势

外军通信抗干扰发展趋势 1、跳频通信装备抗跟踪干扰能力日益提高,抗跟踪干扰已由定频通信抗自动瞄准式干扰发展到跳频抗跟踪干扰 外军提高跳频通信抗跟踪干扰能力的技术动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当提高跳速,二是采用变速跳频。外军大部分20世纪80年代的跳频通信装备为中低跳速跳频,较新的跳频通信装备采用了中高跳速跳频,如美国的HF-2000,CHESS,HA VE-QUICKIIA,JTIDS及MILSTAR,瑞典的TRC-350,法国的ALCALTEL111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外军有些跳频通信装备大幅度提高跳速并不是以提高抗跟踪干扰能力为出发点的,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相应的技术体制,由高跳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如:CHESS系统和JTIDS等。另外,提高跳速后,还将给交织和纠错带来方便。当然,提高跳速也会引起其他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变速跳频是抵抗跟踪干扰的有效措施之一,外军现役跳频电台中也有所采用,但还多是半自动变速或有限种跳速随机变速,有些是通过信令实现跳速牵引,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速跳频,这里将其称为准变速跳频,如法国的ERM-9000,TRC-9600,南非的TRC-1600,TRC-600以及瑞典的SFH-41等。 2、跳频通信装备抗阻塞干扰技术逐步成熟 最初提出跳频抗干扰体制,实际上是基于频率分集原理,并以提高跳速为代价实现抗阻塞干扰为出发点的。后来由于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常规跳频体制的跳速难以适应,形成了实际上的慢跳频(无论绝对跳速多高)。因此,抗阻塞干扰能力一直是跳频通信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很多国家都致力于跳频通信抗阻塞干扰技术的研究,有些成果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外军实用化研究成果主要有短波采用自适应选频与跳频相结合的体制,将经过LQA(链路质量分析)选出的最佳或准最佳频率作为跳频频率表生成的基准,如美国的SCl40、英国PATHER-2000、以色列的HF-2000,TRl78、法国的TRC-350H、南非的HF-6000,TRl78A/B,TR390以及瑞典的TRC-350等;超短波采用具有FCS(free channel searce)功能的跳频体制,在一般窄带干扰情况下,使用常规跳频,在遇到宽带阻塞干扰时,自动转到FCS功能,在当前最佳频点上定频工作,一旦宽带干扰消失,又可回到跳频方式上工作,如法国的PR4G、比利时的BAMS等;UHF波段采用了频率自适应与跳频相结合的体制,即在跳频通信过程中自动检测和删除受干扰频率,使系统在无干扰或干扰较弱的频点上跳频,如瑞典的RL-401系列跳频接力机等,但该跳频机在干扰严重时,无更有效的措施,只是自动回到常规跳频状态。 3、扩展频段成为通信抗干扰新的发展趋势 拓宽现有频段、发展多频段,不仅有利于协同通信和全谱作战,还有利于提高跳频通信抗阻塞干扰能力。在拓宽频段方面,外军少数短波电台的频段范围已拓宽到116~50MHz,如美国的M508,RF-500,AN/PRC-132短波电台等;少数超短波电台的频段范围拓宽到30~108 MHz,如比利时的BAMS、荷兰的PRC/VRC-8600、德国的SEMl73/183/193、以色列的CNR-9000、英国的PANTHER-V、法国的PR4G系列电台等,增加了20MHz的带宽。在开发新频段方面,成效显著,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MILSTAR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宽带亚毫米/毫米波,实现宽带高速跳频,跳频带宽达2 GHz。在研制多频段通信抗干扰装备方面更是如火如荼,电台以HF/VHF/UHF三个频段的综合运用为典型特征。如美国的AM-7177A/ARC-182(V),MBITR,MXF-610,MBMMR,SPEAKEASY,英国的SWORDFISH,BOWMAN,南非的MATADOR,TRC-1600,TR600,加拿大的AN/GRC-512(V)等,多频段接力机主要有美国的AMLD4,AMLA3,AN/GRC-226,法国的TFH-150,TFH-701,瑞典的RL401/422,俄罗斯的捷标坦特系列接力机等。 4、提高短波跳频数据速率取得突破进展 自从短波通信出现以来,由于通信体制、器件、信道带宽及天波传输特性等原因,短波

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题目: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姓名: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系:通信工程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教师: 2012年7月10日

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摘要 扩频技术是一种信息传送技术,它利用伪随机码对被传输信号进行频谱扩展,使之占有远远超过被传送信息所需的最小带宽。而跳频技术以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衰落性及较低的信号被截获概率,成为战术通信领域应用最广的一种抗干扰手段。本文在介绍跳频通信基础原理的基础上,并借助计算机仿真工具Matlab /Simulink 搭建仿真模型,得到了在多径信道下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从而分析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关键字:跳频、Simulink 仿真、多径、抗干扰 一.引言 跳频通信时现代通信中采用的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基本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与定频通信相比,由于发送的信号调制在多个伪随机跳变的频率上,敌方不容易捕获到所发送的信息,有利于信号的隐藏,可以有效躲避干扰。因此,跳频技术在通信对抗尤其是卫星通信中处于特别有利的位置。扩频技术正在取代常规通信技术成为军事通信的一种主要抗干扰通信技术。因此,对扩频通信的研究,成为通信对抗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Matlab 软件仿真跳频通信系统的基本过程,在多径信道下分析其抗干扰能力。 二.跳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系统是一种信息处理传输系统,这种系统是利用伪随机码对被传输信号进行频谱扩展,使之占有远远超过被传输信息所必需的最小带宽。在接收机中利用同一码对接收信号进行同步相关处理以解扩和恢复数据。现有的扩频系统可分为: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以及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其中跳频系统是如今使用最多的扩频技术。 跳频扩频的调制方式可以为二进制或M 进制的FSK(MFSK)。如果采用二进制FSK ,调制器选择两个频率中的一个,设为0f 或1f ,对应于待传输的信号0或1.得到的二进制FSK 信号是由PN 码生成器输出序列输出觉得的频率平移量,选择

航空无线电干扰分析

航空无线电干扰分析 无线电以及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极大的颠覆了人们的通信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航空运行的安全却受到了影响和干扰,为了更好的实现对航空尤其是民航的运行安全的保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无线电的干扰分析。 关健词:无线电;干扰;分析 1 航空干扰产生的根源 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一般处于两千米至一万米的高空,这种情况下,飞机的无线电信号也会形成几百公里的跨度范围,所以随着飞机的快速的飞行,无线电的信号也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准确的定位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干扰信号源,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而且要想实现对这些干扰因素的排查,也需要相当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因此,只有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做好自身的防干扰工作,提升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才是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的最重要的手段。 根据不同的飞机运行过程中干扰源,可以将飞机受到的无线电干扰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两大类,而在这两种干扰中,人为干扰占绝大多数,所以也是要重点预防的对象,一般来说人为的无线电干扰指的是在地面的无线电台发出的信号以及各种工业和科技以及医疗单位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还包括各类有线电信号的泄漏。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航通信整顿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对民航的无线电干扰的预防,就必须要加强和提高自身无线电抗干扰的能力,以更好的应对各种大功率无线电设备在飞行过程中给飞机造成的飞机干扰,进一步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在整顿工作结束后,我国的民航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工业和科技以及医疗单位的无线电信号造成的干扰现象明显减少,即实现了对这种人为信号干扰很好的预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文化和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各种电台明显增多,这种情况下电台造成的调频信号也在运行过程中给飞机的飞行造成了严重的信号干扰,威胁了飞机的飞行安全和稳定。并且由于大部分电台的信号设置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离飞机的航线更为接近,这无疑是对飞机飞行安全的一大威胁。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广播电台的无线信号,认真的分析其运行的特点,做好对这些信号的抗干扰工作,因为这些广播信号的发射比较统一,大部分是由同一个天线发射和使用的,所以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信号比较集中,难以分离,所以危害更大。 2 航空电台通信干扰分析 2.1 航空电台受干扰地域分析

浅谈机场通信导航干扰

浅谈机场通信导航干扰 【摘要】随着无线电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无线电台站数量日益增多,无线电干扰现象时有发生。民航飞行安全事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有效地保障航空频率安全使用,无线电管理责无旁贷。本文在对机场通信导航干扰存在影响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航空通信导航产生干扰影响的主体因素进行探讨,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有效预防干扰作用,提升可靠安全航空服务管理水平,确保飞机安全、畅通、准时的飞行,有重要地实践意义。 【关键词】机场;通信导航;干扰;安全 一、机场通信导航干扰所存在的影响 伴随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类无线电技术的创新应用,航空服务业务种类更为丰富,并令电磁空间变得较为拥挤,服务环境受到了一定影响,航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随之而来的无线电干扰也日益显著。该类干扰不但会对正常无线电通信形成负面影响,还密切关系到人民财产生命的健康安全,对航空通信导航形成了较大的干扰作用。保障航空导航通信的安全事关重大,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事关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安全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文明的提升。 二、机场通信导航干扰产生的因素分析 1、航空系统的内部因素 由干扰源划分,干扰影响包括非航空系统以及航空系统干扰。航空系统的内部因素是由于人们交通出行量的迅猛激增,令航班密集度显著提升,飞行流量快速增长,空管为有效的做好空中管制,机场之中与通信导航部门应用较多无线电设施辅助管理,进而形成了互相干扰问题,且有显著上升的势头。通常来讲,干扰源多为非航空因素,例如无线电通信设施、闭路电视等。该类仪器通常布设在一个机房中,进而令其形成了较为庞大、影响显著的电磁辐射体系。倘若兼容问题不良好的处置,将导致系统间的干扰影响,并有可能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 2、航空系统的外部因素 航空系统的外部因素包括广电业务、医疗设施、工业生产等。广电业务特征在于应用大功率发射仪器持续的运行,通常台址设置在大城市区域,并位于高山的顶部布设差转台装置。由于业务应用频段同航空无线电相邻近,加之频率资源的限制,令其不断的上扩,而航空频率则持续下扩,进而令频段产生了拥挤现象,较易发生对航空业务的干扰影响。工业生产以及医疗设施应用产生的干扰影响,主体成因在于谐波以及杂散辐射。工业设施生产过程中,短期内的频率可靠稳定性不高,因此会形成显著的瞬时频偏现象。干扰信号同宽频偏以及低调频信号较为相近,该领域产生的干扰影响主体为噪声作用。再者,电力传输运行工作体系

移动通信网络射频干扰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射频干扰分析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随着移动用户的迅速增长,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频率资源对蜂窝移动通信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射频资源日趋紧张,各种潜在干扰不断产生。干扰成为限制和影响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移动通信网络的射频干扰问题是普遍存在且必须解决的。因此,必须对不同的干扰进行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干扰。 1.国内移动通信制式频率分配 解决射频干扰问题,首先要了解现有移动通信制式的频率分配。下面我们对国内现有移动通信制式的工作频段划分进行介绍 1.1GSM工作频段 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与1800MHz频段。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TDMA方式接入,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每信道占用带宽200kHz/8=25kHz。如果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 其中GSM900的工作频段为: 上行:890~915 MHz(移动台发、基站收) 下行:935~960 MHz(基站发、移动台收) 上下行信道双工收发间隔为45MHz,下行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频道序号为1~124,共124个频点。其中1~95为中国移动使用,96~124为中国联通使用。 DCS1800的工作频段为: 1710~1785 MHz(移动台发、基站收) 1805~1880 MHz(基站发、移动台收) 下行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频道序号为512-885,共374个频点。目前512-561为中国移动使用,677~726为中国联通使用。

下行880MHz~890MHz,上行925MHz~935MHz为GSM增补频段,频道号为0,975~1023,目前国内GSM运营商并未使用,某些地区为专网使用。 1.2IS95-CDMA工作频段 中国联通开通的CDMA网络使用的工作频段为: 上行:825MHz~849MHz 下行:870MHz~894MHz 共分为799个频点,每一频点带宽为30K,频点号为1~799。由于CDMA信号本身带宽为1.23MHz,因此一个CDMA信道需占用41个频点号。 上行824MHz~825MHz,下行869MHz~870MHz为CDMA增补频道,频点号990-1023,现中国联通并未使用。 1.3 1900MHz小灵通工作频段 在1900频段,中国电信在部分地区使用CDMA US PCS制式用于小灵通,其上行频段为1850MHz~1910MHz,下行频段为1930MHz~1990MHz,频点号为1~1199,每频点带宽50K,每一信道约占25个频点号。使用1900频段的PHS 小灵通,上下行公用1895MHz~1918MHz,频点号1~77,每一频点带宽300K,而小灵通信号本身带宽为200K,这是由于PHS公用上下行频率,每频点带宽需高于信号带宽。 (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 PHS) 1.4第三代移动通信UMTS工作频段 第三代移动通信UMTS制式使用上行1920MHz~1980MHz,频点号为9601~9899,每频点带宽200K,每个5M带宽UMTS信道占用25个频点号。UMTS下行频段为2110MHz~2170MHz,频点号10551~10849。由于3G射频标准尚未最终确定,其频段与频点号有可能变动。 2.移动通信网络射频干扰的种类 根据移动通信信号的特点,可将其所受的干扰按照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划分: 2.1根据频段划分: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 2.2.1上行干扰

抗干扰的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

数控车床如何抗干扰 数控车床作为cnc机床自然也会像其他的电子仪器仪表一样受到众多的干扰,所以面对有可能发生的干扰我们必须有应对的措施,抗干扰的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处理等。 ①屏蔽技术:屏蔽是目前采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屏蔽技术切断辐射电磁噪声的传输途径通,常用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把所需屏蔽的区域包围起来,使屏蔽体内外的场相互隔离,切断电磁辐射信号,以保护被屏蔽体免受干扰,屏蔽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及电磁屏蔽。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对于电场干扰时,系统中的强电设备金属外壳(伺服驱动器、变频器、驱动器、开关电源、电机等)可靠接地实现主动屏蔽;敏感设备如智能纠错装置等外壳应可靠接地,实现被动屏蔽;强电设备与敏感设备之间距离尽可能远;高电压大电流动力线与信号线应分开走线,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对于磁场干扰,选用高导磁率的材料,如玻莫合金等,并适当增加屏蔽体的壁厚;用双绞线和屏蔽线,让信号线与接地线或载流回线扭绞在一起,以便使信号与接地或载流回线之间的距离最近;增大线间的距离,使得干扰源与受感应的线路之间的互感尽可能地小;敏感设备应远离干扰源强电设备变压器等。 ②隔离技术:隔离就是用隔离元器件将干扰源隔离,以防干扰窜入设备,保证电火花机床的正常运行。常见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等方法。 (1)光电隔离:光电隔离能有效地抑制系统噪声,消除接地回路的干扰。在智能纠错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端,用光耦作接口,对信号及噪声进行隔离;在电机驱动控制电路中,用光耦来把控制电路和马达高压电路隔离开。 (2)变压器隔离是一种用得相当广泛的电源线抗干扰元件,它最基本的作用是实现电路与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从而解决地线环路电流带来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干扰,同时隔离变压器对于抗共模干扰也有一定作用。隔离变压器对瞬变脉冲串和雷击浪涌干扰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对于交流信号的传输,一般使用变压器隔离干扰信号的办法。 (3)继电器隔离,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之间没有电气上的联系。因此,可以利用继电器的线圈接受电气信号,而用触点发送和输出信号,从而避免强电和弱电信号之间的直接联系,实现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教学提纲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在现代战争中,通信对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 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军事通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跳频、扩频等一些新的通信手段应用之后,使得通信频谱越来越宽,通信的反侦察、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迫使各国加紧对通信对抗技术以及装备的研制。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由于其优良的多址接入、低截获概率、抗干扰和强保密等特性,使得它在军事通信、卫星通信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子对抗中,对扩频通信的有效干扰成为制胜关键。 第一章研究背景介绍 1.1直扩通信研究背景 现代战争首先是电子战,在电子战中失去优势的一方,将导致通信中断,指挥失灵等,从而丧失战争主导权。两次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都是很好的佐证。因此,通信对抗作为C4ISR系统的核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通信对抗属于电子对抗,它包括通信侦察、通信干扰等主要对抗措施。通信对抗的目的在于:侦收和截获敌方信息,测量有关技战术参数;采用各种干扰方式阻止敌方正常通信并抑制敌方对我方的干扰,保证我方通信系统有效工作。

扩频通信作为新型的通信方式,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及频谱利用率高、多址通信等诸多优点,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通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成为干扰方的首要作战目标,同时,扩频通信的抗干扰、抗截获、抗侦破特性给干扰方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取得现代电子战的胜利,针对扩频通信系统研究高效的干扰方式,如何有效的干扰成为取得现代电子战胜利的重要一环,对战时通信对抗具有重要意义。 1.2直扩通信的军事应用情况 1)直扩通信技术在舰艇卫星通信系统上应用广泛。国外舰艇卫星通信系统和国内舰艇卫星通信系统均采用码分多址通信方式,使用C波段。这样网络组织与撤收灵活,通信质量高,频道使用少。从目前使用看,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特点,是扩频通信应用成功的范例。另外,美军使用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也使用直接扩频技术,主要用于在战术作战环境中进行抗干扰、发布保密数字信息,具有容纳用户数多和交互数据量大的特点,能快速保密地交换指挥控制信息和敌方战术设备的状态参数。 2)直扩通信技术在军用战术移动通信电台、数据分发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1996年美军演示了SICOM公司研制

航空通信无线电的干扰源分析及有效防护

航空通信无线电的干扰源分析及有效防护 无线电通信是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进步和性能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飞行的安全。本文根据目前民航地空通信受干扰情况,总结了民航无线电频率干扰的类型,并提出了几点应对航空无线电干扰的防护措施。 标签:航空通信无线电干扰源有效防护 在现阶段,我国无线电监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确保空中通信的安全。起飞后,飞机通常会以2-10千米的高度飞行,因此飞机的无线电信号可以覆盖附近数百公里的区域,并且飞机的极高速飞行可能会导致飞机位置出现一些误差,这使得很难准确确定航空无线电干扰的主要来源区域。确定干扰源的困难主要是干扰的时间很难推算、确定干扰区域困难以及确定干扰性质的困难等。因此,查找航空无线电干扰源困难且成本高昂。但是,做好航空无线电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航空无线电干扰的主要来源进行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于消除航空无线电干扰、保护飞行安全、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民航地空通信受干扰情况 由于对民用航空地面和空中通信的干扰类型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难以确定干扰源。根据中国民航网的数据,2016年,民航空管制系统收到1074例严重干扰射频的投诉,其中99%是高频地空通信干扰。 2、民航无线电频率干扰的类型 2.1调频广播对民航频率的干扰 FM广播的频段为87Mhz至108Mhz,航空导航、航空移动的频段为108Mhz 至137Mhz,这两个频段相邻且具有相同的传输特性。在FM广播的情况下,某些发射机设备和技术规范的质量较差,使其容易受产生杂散和外发辐射,再加上较高的发射功率,由于多级放大器的非线性,很容易产生互调,当互调信号落入空中频段时,可能会造成干扰。FM广播对民航通信造成的干扰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 2.2“黑广播”对民航频率的干扰。 “黑广播”是指未经广播和电视当局批准并未获得合法广播许可证而私下建立的FM广播电台。所使用的频带通常也为87MHz至108MHz,发射功率通常为千瓦级。近年来,一些出于自己利益的不法分子私下购买城市高层住宅中的“黑广播”装置,从事非法活动。这类设备多数是通过网络渠道购买的,设备质量差,射频技术指标不合格,超出标准的杂散、谐波分量、互调频率,不仅会干扰民航频段,而且还会对各种合法正常的电台引起不同程度上的干扰,扰乱正常的

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分析

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飞机出行已变得尤为普遍,随之而来的民航安全问题也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民 航通信系统作为民航的主要部门,近年来受到诸多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成为民航 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为此,本文主要结合新疆哈密机场工作经验,首先对民航 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接着对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 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展开分析,最后给出一些可行性应对措施,以供同行人士进行 参考。 关键词: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应对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呈跨越式发展态势,甚高频电台、仪表着陆系统、ADS-B等通信导航系统在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 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应用,各种无线电台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对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造成干扰问题,不仅影响到民航通信 导航的正常、顺畅开展,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会给民航带来安全隐患,威胁到国家 财产以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着重对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 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促进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 1.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带来的影响 随着通信领域的蓬勃发展,无线电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无线电通信、航空 无线电监视、航空无线电导航以及航空无线电监视以及其他航空服务,这致使电 磁空间尤其拥挤,空中服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无线电信号干扰问 题也不断加剧。通信导航信号干扰会影响正常的无线电通信,轻则造成航班延误,流量控制以及晚点等问题,重则会导致机毁人亡。所以,确保民航机场通信导航 系统的安全尤为重要,有必要及时分析引起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的主要因素, 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妥善解决干扰问题,从而为机场民航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内部原因 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形成的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出行频率的 快速增长,导致机场飞行强度大幅增加,机场航班交通流量大幅增加。在民航机 场对空指挥系统以及空中交通管制方面,机场通信导航部门均会采取大量无线电 设施管理,进而造成相互干扰问题,并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无线电通信设施和闭 路电视通常安排在机房内,然后构成一个具有显著效果的大型电磁辐射系统。若 兼容性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会造成系统间的互相干扰,也会对航空飞行安全造 成极大威胁。 2.2外部原因 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形成的外部原因包括广播电视服务、医疗设 施以及工业生产等。广播电视业务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大功率发射仪器连续操作。 一般来说,它大都布设在大城市,并在高山顶安装差转塔装置。一般因业务应用 频段与民航机场无线电比较接近,加上有限的频率资源,促使逐渐上扩,民航频 率逐渐下扩,频段显得非常拥挤,极易对民航机场航空业务造成信号干扰。医疗 设施和工业生产在应用过程最后会产生谐波和杂散辐射,进而对民航机场通信导 航信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当工业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短时间内频率的稳定性 不够高,并且可能会出现比较显著的瞬时频移。干扰信号接近宽频率偏移和低频

移动通信干扰和噪声考试题

移动通信干扰和噪声考试题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中减小互调干扰的三种类型滤波器是通带滤波器、阻带滤波器和(陷波器)。 2.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两者都调谐到所需要的(160.35MHz)信道上。 3.如果要消除互调分量,在两个发射机相互靠得很近的情况下,必须没有重大的(耦合)损耗是很重要的。 4.发射机A和发射机B同时发射信号并能进入接收机,则接收机就产生(互调分量)。 5.天线共用器用于保持(发射机/接收机)特别在相邻的工作频率之间有一个高隔离电平。 6.陷波式空腔谐振器被设计成只抑制一个单一(窄带频率),而在工作频带内的其他频率全通过。 7.由与需要信号频率相同的非需要信号所造成的干扰,国家标准定名为(同波道干扰)。 8.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机互相靠得很近时,每个发射机与其他发射机之间通常通过天线系统(耦合)。 二、单项选择题 1.互调分量在两个发射机中产生,两个发射机之间的频率差是(C)。 A、0.13MHz B、0.14MHz C、0.15MHz D、0.16MHz 2.我国大容量移动通信系统体制规定,信道间隔为(D)。 A、10kHz B、15kHz C、20kHz D、25kHz 3.理论分析表明,调频信号含有(A)边频分量,倘若其中某些边频分量落入邻道接收机的通带内,那么就产生了邻近波道干扰。 A、无穷多个 B、1个 C、2个 D、3个 4.如有可能,可建立一种功率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移动台接收到的基地台(A)对移动台发射功率进行自动控制,使移动台驶近基地台时降低发射功率。

A、信号的强度 B、信号 C、信号干扰 D、信号频率 5.在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为了增加频谱利用率,有可能有(D)信道都被分配在一个相同频率上工作,这样就形成一种同波道结构。 A、两条 B、三条 C、多条 D、两条或多条 三、多项选择题 1.假设A是发射机A的发射频率,B是发射机B的发射频率,则二次谐波频率为(ABCD)。 A、160.35MHz B、159.9MHz C、160.5MHz D、159.79MHz 2.共用的基地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共用中继系统中,这些装置是(ABC)。 A、发射机组合器 B、接收机多路混合器 C、天线共用器 D、多路耦合器 3.滤波器通常指(ABC)。 A、通带滤波器 B、阻带滤波器 C、陷波器 D、调压滤波器 4.在实践中,信道规划是一项复杂任务,需要详细考虑有关区域的(ABCD)和工作方式等。 A、地形 B、电波传播特性 C、调制制式 D、无线电小区半径 5.假设A是发射机A的发射频率,B是发射机B的发射频率,那么三次、五次互调谐波分量可以用(ABCD)式求出。 A、2A-B B、2B-A C、3A-2B D、3B-2A 四、判断题 1.无线通信中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机互相靠得很近时,每个发射机与其他发射机之间通常通过天线系统耦合,从每个发射机来的辐射信号进入其他发射机的末级放大器和传输系统,于是就形成了互调。(√) 2.无线通信中两个或更多个强的带外信号,可以推动射频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工作区,甚至在第一级混频器中互相调制。(√) 3.无线通信中互调分量可以通过良好调谐发射机和天线系统来减少。(√) 4.移动通信系统中两个电台在地理上的间隔距离无助于减小信号干扰。(×)

浅谈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浅谈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摘要分析单片机应用系統的软件干扰因素以及实现抗干扰必要条件,并针对单片机应用系统易出现的软件失控、软件数据出错、数字量输入错误等问题提出可行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关键词单片机;软件;抗干扰 引言 单片机应用系统产生故障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干扰问题。干扰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会造成测量与控制精度失衡,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应用系统完全失效。所以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干扰问题必须进行解决。 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的必要条件[1] 1.1 干扰因素及影响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系统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因而对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受到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复杂性以及工作环境的多变性的影响,决定单片机系统性能的因素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尤其是软件的抗干扰措施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专业角度分析,单片机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四种,即浪涌干扰、放电干扰、电磁干扰和高频振荡干扰。在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下单片机系统会发生采集的数据出现失真、程序的运行受到干扰、硬件控制发生失效等现象,而更加直观的表现就是视频图像发生串色、网纹,音频信号失真或者是声音发生串扰现象等。 1.2 软件抗干扰的必要条件分析 在对单片机软件抗干扰稳定性进行设计时,从安全角度考虑,将软件的程序数据放在了ROM中。而一般情况下,单片机抗干扰软件应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①当单片机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后,在抗干扰软件的作用下系统的硬件组成不应受到损坏,另外为了方便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应当在关键核心的位置设置相应的检测状态;②当程序区因外界因素受到干扰后不会产生一定的损坏。一般情况下,在RAM中与系统有关的表格、常数等即使在受到干扰后也不会发生损坏,但是RAM程序中的系统可能因外界等的干扰发生一定的故障。而一旦RAM区的有关程序受到外界干扰,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干扰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向RAM区重新输入有关的程序。 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2] 2.1 失控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抗干扰措施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抗干扰措施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大量的环境噪声和干扰以外,还有大量的电台产生的干扰,如邻道干扰、公道干扰和互调干扰,更重要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等)都采用了码分多址方式,CDMA码分多址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制系统,在信息的传输中,存在着多址干扰,多径干扰和远近效应。那么为了保证网络的畅通运行,我们也采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相关抗干扰技术进行处理。这些技术包括:空分多址(SDMA)智能天线技术,用于抗多径干扰的RAKE接收技术,抗多址干扰的联合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特定系统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 首先介绍一下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利用多个天线阵元的组合进行信号处理,自动调整发射和接收方向图,以针对不同的信号环境达到最优性能。智能天线是一种空分多址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空域滤波和波达方向(DOA)估计。空域滤波(也称波束赋形)的主要思想是利用信号、干扰和噪声在空间的分布,运用线性滤波技术尽可能地抑制干扰和噪声,以获得尽可能好的信号估计。 智能天线通过自适应算法控制加权,自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使它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将干扰信号抵消,而在有用信号方向形成主波束,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加权系数的自动调整就是波束的形成过程。智能天线波束成型大大降低了多用户干扰,同时也减少了小区间干扰。 比起只能智能天线技术抗多径干扰的RAKE接受技术又有哪些技术有点呢?智能天线抑制干扰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受天线阵元个数的限制,且当感兴趣信号存在多个非相关多径时,阵列只保留其中的一路信号,而把零陷对准其它信号,这样,阵列能够减小由非相关多径带来的干扰,但未能发挥路径分集的优势,因而是次最优的。为此,联合时域和空域处理的接收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 当信道存在多径时延扩展,且时延大于一个码片周期时,这些多径信号既是多径干扰,又是一些有价值的分集源,由此产生了2D-RAKE接收机。目前2D-RAKE接收机讨论最多的是应用在WCDMA上行链路。 空时RAKE接收机首先对存在角度扩展的多个路径分量进行波束成型,以降低DOA可分辨的其它用户信号产生的多址干扰或期望信号的非相关多径分量,然后将经过空间滤波后的信号送入RAKE合并器,以充分利用延迟可分辨的期望信号的多个路径的能量。空间波束形成旨在衰减干扰信号,而时间多径合并旨在利用有用信号。 与时域和空域一维干扰抑制不同的是,空时二维干扰抑制不再使用强迫置零条件,而是考虑噪声的存在,使用优化准则。空时处理有名的优化准则有两个,一个是空时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另外一个是空时最大似然准则 我们介绍的第三种抗干扰技术是联合检测技术 传统的接收技术是针对某一用户进行信号检测而把其他用户作为噪声加以处理,在用户数增多时,导致了信噪比恶化,系统性能和容量都不如人意。联合检测技术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及其多径的先验信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时已知的:如确知的用户信道码,各用户的信道估计),把用户信号的分离当作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联合检测过程来完成,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上行链路频谱资源,显著地提高系统容量,并削弱了“远近效应”的影响。 每一样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那么我们是否能将其结合,使技术更优化,让其在抗干扰方面体现的效果更为明显呢? 那就是智能天线与联合检测的结合(SA+JD), 其主要用于TD-SCDMA系统中,TD-SCDMA系统结合使用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1)智能天线消除小区间干扰,联合检测消除小区内干扰,两者配合使用;2)智能天线缓解了联合检测过程中信道估计的不准确对系统性能恶化的影响;3)当用户增多时,联合检测的计算量非常大,智能天线的使用减少了潜在的多用户; 4)智能天线的阵元数有限,对于M个阵元的智能天线只能抑制M-1个干扰源,而且所形成的副瓣对其它用户而言仍然是干扰,只能结合联合检测来减少这些干扰;5)在用户高速移动下,TDD模式上下行采用同样空间参数使得波束成型有偏差;用户在同一方向时,智能天线不能起到作用;还

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分析

一、信号的干扰 近年来,由于通信事业飞速发展和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新制式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磁空间越来越拥挤,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无线电干扰也大量增加。这些干扰不仅影响到正常的无线电通信,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严重干扰了民航通信导航频率。保护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使用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 无线电干扰情况比较复杂,种类也比较繁多,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常见的产生干扰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中频干扰:当干扰信号的频率等于或接近接收机的中频频率时,且前端电路的选择性不够好时,可能会使干扰信号加到混频器的输入端,进入中频并逐级放大,使输出失真,出现噪音,形成中频干扰。 交调干扰:若接收机的前置电路性能不好,使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的输入端,且这两种信号都受音频调制,就会出现交叉调制,即交调干扰。交调干扰的产生无需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发生频率关系,只要干扰信号足够强,并且进入接收机的前端电路,就可能产生交调干扰。 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有接收机互调和发射机互调两种。两个或多个信号同时馈入接收机,具有宽频带特性接收机的高放电路的非线性作用产生了与有用信号相同或相近的频率分量,落入接收机通频带内造成互调干扰。存在两个发射信号时,由于发射系统的非线性,当一台发射机的输出级与另一台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相互耦合时,产生互调干扰。 二、非航空系统干扰源 从干扰源的角度,干扰可以分为非航空源部干扰和民航内干扰两类。 非航空干扰:大致可以分为广播电视业务、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移动通信业务、电力传输系统、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家用电子设备等。下面具体进行分析说明。 1.广播电视业务 广播电视业务基本特点是使用大功率的发射设备,连续工作,台址一般靠近大城市,多在高山顶峰设置差转台。广播电视业务所占频段与民航无线电业务频段紧密相邻,比如:74.6MHz~75.4MHz属民航导航(指点标)频段,76MHz~84MHz为广播电视业务,87MHz~108MHz为调频广播业务,108~117.975MHz属民航导航(ILS、VOR)频段,而117.975~137MHz为民航VHF通信频段。 由于广播电视及民航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频率资源有限,造成广播频率日益向上扩展,民航频率向下扩展,使得频段内过于拥挤,因此极易对民航业务产生同频或邻频干扰。 广播电视业务的有害干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其残波辐射信号落入民航频段;另一方面两个或多个频率的广播信号在民航无线电接收机内形成互调,产生互调干扰频率落在民航频段内。 广播电视业务对航空导航信号产生干扰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设备质量差,广播电视部门从一些企业中选购的设备不符合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制度,造成了一些广播电台无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技术指标不合格,一些广播电台设备安装架设后,相关单位没有对其设备进行技术指标检测,由于发射机设备都是在大功率发射状态下工作,长年不进行维护保养,致使设备性能出问题或发生故障,干扰了民航通信导航。 台站设置不合理,一些单位在架设广播电视台时为架设方便或降低成本,没有考虑到台站的合理布局问题。 发射功率大,一些单位为达到既少设站,又提高信号覆盖范围而降低投入成本的目的,普遍采用在制高点(高山、高楼、高塔)用大功率发射的方法。不同广播电视台(有时甚至是同一个广播电台)在同一制高点甚至同一铁塔上设置频率相近发射台,满足了信号幅度足够大、间距足够小、一定频率关系这三个产生互调干扰的条件。 2.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ISM)干扰主要由其谐波和杂散辐射产生。工业设备的短时间频率稳定性较差,会出现很大的瞬时频偏,因此其干扰信号类似于宽频偏、低调制频率的调频信号,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造成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噪声干扰。 3.电力传输系统 电力传输系统的电晕效应和间隙放电引起的无线电噪声,对民航无线电台站的电磁环境造成影响。有的高压线传输的载波控制信号,采用民航频段专用频率,也易对民航业务造成干扰。另外高压输电线路作为金属物体,对无线电导航信号会产生反射和再辐射,会改变导航信号的空中场型,容易形成无源干扰。 4.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系统 有线电视节目是用载波通过电缆系统传输,有的载波已占用了民航频段,如电视增补1、2、3频道,其图像载频分别为112.25MHz、120.25MHz、136.25MHz,伴音载频分别为118.75MHz、126.75MHz、142.75MHz,与民航VHF通信频率重合,因此可能发生由于射频能量泄漏造成对导航信号干扰,表现亦如广播电视业务,会有广播话音出现。 5.移动通信业务 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无绳电话,有些厂家或用户会出于某种目的,将其额定功率提高,若其在机场附近或某些特殊区域(如高山)使用,极易对地面台或飞机造成电话话音干扰。 6.家用电子设备等 比如一些割草机等也会对航空导航信号产生干扰。 三、民航系统内部干扰源 现代民用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机场,由于航班密度高、飞行流量大,空管部门为了实施有效的空中管制,机场及通信导航台站内部各种无线电设备及非无线电设备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这类干扰同样影响到民航通信导航台站的正常工作,危及飞行安全。随着机场及通信导航台站各种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此类干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民航无线电专用频率造成干扰的干扰源,绝大部分属于非航空干扰源。 现代民用机场配备的无线电通信导航设备和电子设备主要有如下几类: 无线电通信设备:比如短波电台主要用于远距离无线电通信;VHF超短波电台主要用于机场地空及地面通信调度和传递飞行数据;微波通信设备主要用于机场与通信导航台站的数据传输业务等。 各类雷达:主要用于监视飞机在空中的飞行状况。 各类导航设备:用于引导飞机起飞降落以及沿航线正确飞行。 计算机管理系统:用于多通道数字同步记录仪及雷达数据和飞行数据处理。 闭路电视系统:播放航班信息和电视节日。 以上这些设备,很多都放置在同一机房,使得整个机房成为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电磁辐射系统,如果系统间电磁兼容问题处理不好,势必造成系统间的相互干扰。严重时有可能危及飞行安全。 机场及通信导航台站的大量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要完全消除机房内电磁辐射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其电磁兼容问题处理不好,对设备使用管理不当,都容易对通信导航系统造成有害干扰。因此认真研究和处理机房内部电磁兼容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应该从机房建设、设备布局、台站管理及其它技术层面统筹考虑,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处理好台站内部电磁兼容问题,消除内部干扰隐患,以保障飞行安全。 下面对通信导航台站产生的内部电磁干扰常见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常见情况有: 民航数据传输设备对通信导航频率造成的干扰。干扰源为通信导 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分析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信息导航管理部任轶 [摘要]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无线电信号严重干扰了民航通信导航。本文给出了电磁干扰的分类 及其电磁干扰的具体情况。对民航内部干扰和非航空源干扰两类主要干扰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给出了消除两类干扰应当采取 的技术措施和行政措施来减少干扰,保障民用航空飞行的安全。 [关键词]导航干扰电磁环境 343 ——

软件抗干扰的几种办法

软件抗干扰的几种办法 在提高硬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同时,软件抗干扰以其设计灵活、节省硬件资源、可靠性好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以MCS-51单片机系统为例,对微机系统软件抗干扰方法进行研究。 1、软件抗干扰方法的研究 在工程实践中,软件抗干扰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一、消除模拟输入信号的噪声(如数字滤波技术);二、程序运行混乱时使程序重入正轨的方法。本文针对后者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软件抗干扰方法。 (1) 指令冗余 CPU取指令过程是先取操作码,再取操作数。当PC受干扰出现错误,程序便脱离正常轨道“乱飞”,当乱飞到某双字节指令,若取指令时刻落在操作数上,误将操作数当作操作码,程序将出错。若“飞”到了三字节指令,出错机率更大。 在关键地方人为插入一些单字节指令,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写称为指令冗余。通常是在双字节指令和三字节指令后插入两个字节以上的NOP。这样即使乱飞程序飞到操作数上,由于空操作指令NOP的存在,避免了后面的指令被当作操作数执行,程序自动纳入正轨。 此外,对系统流向起重要作用的指令如RET、RETI、LCALL、LJMP、JC等指令之前插入两条NOP,也可将乱飞程序纳入正轨,确保这些重要指令的执行。 (2) 拦截技术

所谓拦截,是指将乱飞的程序引向指定位置,再进行出错处理。通常用软件陷阱来拦截乱飞的程序。因此先要合理设计陷阱,其次要将陷阱安排在适当的位置。 软件陷阱的设计 当乱飞程序进入非程序区,冗余指令便无法起作用。通过软件陷阱,拦截乱飞程序,将其引向指定位置,再进行出错处理。软件陷阱是指用来将捕获的乱飞程序引向复位入口地址0000H的指令。通常在EPROM中非程序区填入以下指令作为软件陷阱: NOPNOPLJMP 0000H其机器码为0000020000。 陷阱的安排 通常在程序中未使用的EPROM空间填0000020000。最后一条应填入020000,当乱飞程序落到此区,即可自动入轨。在用户程序区各模块之间的空余单元也可填入陷阱指令。当使用的中断因干扰而开放时,在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中设置软件陷阱,能及时捕获错误的中断。如某应用系统虽未用到外部中断 1,外部中断1的中断服务程序可为如下形式: NOPNOPRETI返回指令可用“RETI”,也可用“LJMP0000H”。如果故障诊断程序与系统自恢复程序的设计可靠、完善,用“LJMP0000H”作返回指令可直接进入故障诊断程序,尽早地处理故障并恢复程序的运行。 考虑到程序存贮器的容量,软件陷阱一般1K空间有2-3个就可以进行有效拦截。 (3)软件“看门狗”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