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

旧建筑改造案例欣赏

旧建筑改造案例欣赏-起死回生变废为美 【导读】随着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大规模城市建设在国内的大中小城市轰轰进行,为避免千人一面的城市样貌和令人遗憾的城市记忆断层,对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势在必行。本专题期望通过对国内外旧建筑改造案例的探索与讨论,为旧建筑改造寻找灵感和思路。 旧建筑改造已成为当下建筑界的新主流,设计师们起死回生,将废弃的、破旧的建筑改造换新貌,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还往往能够创造出很多更新潮、更前卫的地标性建筑。北京的798艺术区、广州的红砖厂就是由废旧工厂改造成为文化艺术地标的经典案例。世界上此类旧建筑改造案例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旧建筑改造案例1、荷兰旧军事掩体改造别墅(别墅装修效果图) 建筑局B-ILD重新设计荷兰的军事掩体,将其设计为一处户外休闲的地方。掩体还有一个11平方米的破旧沙坑面积。把它恢复成适于用作乡间别墅的两个居住空间。整个掩体半伸展到地面,它是被一个美丽的绿地所包围。使它更努力地接近自然。 沙坑作为一间客厅和一间卧室(卧室装修效果图)。所有的家具都是专门为了这个项目而设计地。所有的项目都设计为最佳的空间填充、折叠或去除。厨房(厨房装修效果图)和货架存放在混凝土墙的凹槽设置。为了扩大沙坑,在旁边设计一个木制露台,适合烹饪、娱乐或临时存放的区域。它的形式如几何形状的露台,在一个这么小的空间,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它是这个设计地重点。

旧建筑改造案例2、比利时水塔改造住宅设计 这座16米宽、20米长、30米高的水塔位于比利时斯泰诺克泽尔的城郊,始建于1938~1941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停用。由Bham Design Studio设计团队将其打造为舒适的住宅空间。

旧建筑改造概述

旧建筑改造概述 在西方国家,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一直是建筑界讨论的一个热门问题,1979 年澳大利亚编制了《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地方的宪章》,简称《巴拉宪章》,其中针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明确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即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这种做法因为没有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而受到鼓励和推广。改造性再利用的关键是为历史建筑寻找适当的用途。在发达国家,利用废弃建筑物(如厂房、仓库) 进行改建,使其转换为有用的另类空间(如商业、娱乐、居住建筑) 的实例大量存在。澳地利威尔海姆·霍兹鲍耶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Flakurm 防空炮塔改建,利用了二战时遗存在维也纳6 座防空炮塔分别设计成水族馆、展室、博物馆和咖啡屋。九十年代初,英国大量建于战后六十年代的居住区因不合时宜而面临拆除,弗洛里安·贝热尔成功地对哈洛地区的住宅进行了改造。内容包括了建筑物的空间完善,新型构件和材料的应用以及适应该地地形的幕墙式正立面,在提供新功能的同时,赋予了该地区的传统地标,对建筑改建这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国,对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在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以及保存城市肌理方面的益处已逐渐受到建筑界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利用废厂房(库房) 和学校公寓改建方面,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工程实例。 旧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历程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城市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城市建设大体都经历3 个发展阶段,即大规模和新建阶段、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阶段以及主要对旧建筑更新改造再利用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为了改善城市生存环境,让旧城区重赋活力,开始在大城市及城市中心区对大量一般性旧建筑进行改造与更新,把城市中的一般性旧建筑同样看作社会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的载体,重视此类旧建筑在经济、文化和生态层面的价值,通过合理地改造,充分挖掘旧建筑的潜能,避免了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浪费,使旧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区域再现生机。 旧建筑改造的原因与优势 旧建筑的改造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 经济因素。一幢建筑结构造价约占其总造价的1/ 3, 改建比新建可省主体结构所花的大部分资金。同时, 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可减少开发商初期投资( 包括拆迁、土建费用等) , 基地内原有的基础设施

学校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实践——以北师大燕化附中新校区装修改造工程为例

学校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实践——以北师大燕化附中新校区装修改造工程为例 发表时间:2019-06-05T15:49:59.2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作者:张春子王玉波 [导读] 本文结合北师大燕化附中新校区建设工程设计,分析了影响教育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探讨教育建筑改造更新设计中的一体化策略。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62 摘要:本文结合北师大燕化附中新校区建设工程设计,分析了影响教育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探讨教育建筑改造更新设计中的一体化策略。 关键词:改造更新一体化策略集约化设计 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学位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许多教育建筑正面临着更新改造的任务。这些既有建筑年久失修,结构体系不稳定,设备设施缺乏完善。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实现对校园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次设计实践中的北师大燕化附中有四栋建筑需要改造,建筑的结构形式全部为砖混结构,设计范围涉及建筑外立面改造、建筑主体结构加固改造以及设备设施的系统化更新。 一、学校改造的设计原则 (一)建筑安全性原则 应考虑待改造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否与当地最新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致。改造设计前需具有专业资质的建筑工程检测中心进行抗震鉴定,根据鉴定报告的结论进行必要的加固设计。 (二)经济适用性原则 既有建筑改造需要将改造建设的投入成本与改造后产生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进行比较。在改造成本大于新建成本,且建筑本身不具备特殊意义,重大社会历史价值的情况下,应该进行拆除新建。如果改造成本小于新建成本,或在使用后能够收回成本,就应该进行改造升级。 (三)设计合理性原则 设计前应反复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和分析,对现场进行充分了解,考虑新旧建筑设计之间的施工衔接,提出最合理的设计解决方案。 (四)历史文化性原则 对于一些具有标志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改造,应突出其视觉识别力和文化基因的传承影响力,赋予建筑文脉传承的价值[1]。 二、学校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实践分析 (一)项目概况 北师大燕化附中基地西临向阳路,南临工体路,其中工体路为城市支路。建设用地面积为17997.03㎡,建筑面积(地上)为 7917.22㎡,设计总规模为10班的中学(高中)。改建建筑包括教学综合楼、礼堂、宿舍、食堂。学校主入口设置在场地西南部,教学区以西;次要入口置于东侧。 (二)设计原则 贯彻“经济、实用、美观”设计方针,遵循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在优先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改造设计使其与新建建筑在功能上、空间布局上、交通流线上相互关联,方便使用。内部布局力求联系紧凑,将空间利用最大化。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营造生态、节能、低碳环保绿色校园。 (二)既有建筑存在问题 整个校园为八九十年代建筑,结构安全隐患大,屋面局部出现裂缝,需专业鉴定,抗震加固。校园整体环境差,缺少运动场,仅有两个篮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 外墙立面空调机位凌乱,未设保温,整体不满足节能标准。墙砖、吊顶脱落损坏、室内局部墙皮脱落、地上电线凌乱、供暖设备老化或损坏、教具设备陈旧,不满足现代化教育实践。 (三)主体结构改造 原有建筑屋顶破损,漏水严重故将原有屋顶挑檐凿除,将平屋面改坡屋面。外墙增加钢架,内部布置空调板。局部增加门洞及门洞移位,拆除部分内部隔墙。外檐悬挑坡面采用钢结构三角架加轻质材料,局部设阳光屋顶钢架柱,外墙装饰钢架单独设条基。新增隔墙采用轻钢龙骨隔墙,墙下预制板采用碳纤维加固。 (四)建筑外立面改造 在外立面的改造上,考虑到改造选用材料的阻燃性、环保性、经济性与安全性,既要实现焕然一新的改造目标,又要立足原有校园建筑风格,让改造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具有高度的标识性。 本次建筑设计中,建筑表皮的改造方式包括更换墙体饰面材料、外包建筑表皮和完全更换建筑表皮三种。在建筑外立面改造同时进行节能改造,美化外立面的同时改善外墙热工性能。单体建筑造型的处理上力求端庄大气,外观统一采用坡屋顶,采用新古典设计手法,局部造型中采用GRC外墙装饰材料加以细节处理,强调建筑体量感,让整体校园焕发出典雅、舒展的建筑文化底蕴。 (五)主体建筑室内空间的集约化设计 在教学楼内部整合了行政用房、录课室及教学辅助用房,进行了集约化设计[2]。在教学综合楼的改造上,考虑到教室用水和化学污染的因素,将化学实验室布置在建筑首层。此外,由于书籍荷载较大,将图书阅览室放置于首层,教学楼东侧设置运书专用出入口。教学综合楼西侧设置教师及行政办公,普通教室均位于南侧,保证教学综合楼普通教室全部南向采光。方案集约了用地,在紧张的用地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宜人的教学空间。 将原有礼堂进行改造,在室外增设风雨走廊,走廊上加设天窗,使室内外建筑空间融为一体,同时增加礼堂人数,在原有建筑南侧增设控制室和准备室,完善原有报告厅功能。将原有信息楼改造为宿舍,在屋顶设晒衣区,为学生晾晒衣服提供便利。将原有健身房改为食

既有建筑

上海既有建筑置业有限公司WELCOME to OUR COMPANY 更新城市缔造者 Inventor of Rebuilding for the new city

我们是做什么的? 已建成使用的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既有建筑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综合改造的活动 我国住宅建设和住房保障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其中包括了城市旧区改造、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等方面

“十三五”期间我国既有建筑改造任务将造就海量市场!!!?宏观层面讲,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城市综合性改造为我国住宅建设和住房保障的重点工作 ?中观层面考虑,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旧住宅楼适老性差的现实已经摆在眼前,大量多层住宅没有安装电梯,老人上下楼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安全和质量 ?微观层面观察,放我功能不完善,居住环境差、停车难等问题突出,难于实现现代物业管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难以保障 ?上海既有建筑置业有限公司为一家以满足既有建筑符合国家目前各项强制性标准,提高建筑使用舒适度为己任,为客户提供“提高容积率”为目标的专业市场化公司

01既有建筑绿色节能 改造的主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我国既有建筑节能生态改造任务: "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

?外墙、屋面、外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改造 ?采暖系统分户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调控的改造 ?热源(锅炉房或热力站)和供热管网的节能改造 ?涉及建筑物修缮、功能改善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等的综合节能改造?既有建筑能效评估、绿色改造评价体系和权重研究

浅谈民用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017162319.html, 浅谈民用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点 作者:范海君 来源:《建筑与装饰》2018年第14期 摘要民用建筑改造是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既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顺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对民用建筑进行改造设计时,需要从功能性、安全性、效益性和整体性入手,以结构、门窗、色彩及环保四方面为设计要点,对民用建筑进行科学、合理改造,才能改善民用建筑使用性能,以顺应时代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民用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点。 关键词民用建筑;改造设计;原则 1 民用建筑改造设计原则 1.1 功能性原则 确保民用建筑基础功能的有效发挥,是需要遵循的首要改造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的价值的体现是满足人们居住及公众活动需求,在设计改造方案的时候,应该结合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和特殊使用需求,从隔热、保温、隔声、防潮等多方面建筑功能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采用最为合理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民用建筑改造质量为前提,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完善性,充分发挥民用建筑的实用价值,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及活动需求。 1.2 安全性原则 在对民用建筑进行改造设计时,必须将建筑安全考虑在内,避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在设计改造方案时,应先依据建筑结构形式,对其荷载能力进行计算,确定建筑构件的大小;然后还需要对民用建筑的抗震等级进行计算,结合所处地理位置,对建筑结构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同时,在装修民用建筑时,应优选选用强度和硬度较高、经久耐用的门窗、栏杆、顶棚等材料,并对这些部件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稳定性,保证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1.3 效益性原则 从民用建筑整体改造设计效益进行考虑,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原则,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等几方面。首先,需要严格控制改造工程成本,通过加强改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杜绝质量隐患的出现,来减少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维护费用。其次,应该结合城市整体规划,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协调民用建筑改造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之间的关系[1]。 1.4 整体性原则

旧建筑改造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城市旧建筑改造模式 2006年5月20日,位于杭州市中心区块的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主厂区整体搬迁协议正式签署,这意味着这家有着近50年历史,毗邻古运河畔的大型工业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搬迁,而其占地两百余亩的老厂区将被作为房地产用地进行拍卖。 一些曾经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厂区随着城市的扩展逐渐被围合在城市中心,不仅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对城市的更新及环境治理造成了不利影响;还有更多仍位于城郊的工厂由于主导产业的更替而处于衰败的边缘,难免不被湮没在城市发展的轨迹下。以搬迁的形式调整城市的产业布局是较为理想的模式,应该正确认识其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对原地段、原建筑以整体拆除再整体新建的单一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更新开发却值得商榷。 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一直是建筑学界的关注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断地拓展和完善下,旧城改造中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大拆大建的方式,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近两年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出现的工业(产业)建筑改造,即称之为“LOFT”的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应该说在一定意义上为城市旧建筑改造性利用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本,如杭州的杭印路49号、上海建国中路“8号桥”、北京的798艺术工场等。但是,由于这些旧厂房改造项目的形成机制或建设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于城市旧建筑改造性利用这一课题而言也就意味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性。 目前在城市旧建筑改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对象,大部分是“五四”以后建造的。许多在建国后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造的民用公共建筑,由于渐渐地被岁月抹去了昔日的光芒,成为新一轮城市改造的目标。这类建筑建成时间短则一、二十年,长也不过六、七十年,尽管大部分未达到其自身的使用年限,但眼前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拆毁、改造、保护、闲置等等。这种随意的处置方式既缺少政策法规的依据,更缺乏学术上的理论体系支撑。 这些旧建筑不管是古典折中主义风格还是现代主义建筑,往往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并不显赫,但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们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也很难有多少“文脉”的传承关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而辛亥革命后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短暂繁荣,更多的是外因使然,而非遗传变异。就像上海外滩建筑群,在建造之初,建筑师难道考虑了建设区域内的“建筑文脉”了吗?可能它们更容易被理解为一种西方文明的舶来品。今天对这些建筑进行的改造利用,尽管不能全面否定这段历史,但有必要背负“文脉”的重荷吗?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上海外滩18号,9号等改造项目),由于特殊的背景限制了改造性利用的范畴和手段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属于城市中心的旧工业区出现了被搁置和被拆除的情况,而那些曾经属于郊区的旧工业区却逐渐成为城市商业中心,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潜力。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发展,各个旧工业的位置优势也凸显出来,并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 标签: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方法 旧工业建筑,属于非传统的城市景观,它是城市组成的重要一部分,在工业时代拔地而起的时代见证了一个地区工业文明的发展,拥有多种复合资源及价值,毫无疑问,成为中潜在的可再生空间资源。旧工业建筑不仅具有以上众多的历史价值和物质价值,对历史物证资料的保留也是难得可贵。因此,保护、改造与在利用旧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1、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意义 1.1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经济意义 对于每一个项目而言,经济价值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程度,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也是一样。工业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够长期使用,然而其功能却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改造并再利用旧的工业建筑是充分发掘其适应性潜力,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二次设计。相比较推倒重建,其具有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三大优点。其次,保留旧工业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并稍加改善和维修,可以为政府节约大量的公共成本。旧厂房常常蕴含着更大的经济存活力。一方面保存和维护旧厂房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再现其作为生活场所的本质。旧厂房这种融入生活,浸含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城市源源不断的商业财富。 1.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环境意义 建筑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其建造、使用、维护的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旧的工业建筑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储存着能源,盲目的拆除,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相反,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社会意义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可以激活经济衰落的城市空间,通过节约城市的投资成本、提供租金低廉的使用空间,开发旅游观光资源等方式,以点带面地带动衰落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造的策略对于城市的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方案

(一)围护结构保温改造 1、工艺流程 1)基层检查处理→配专用粘结剂,预贴翻包网格布→贴聚苯保温板→钻孔及安装固定件→保温板面打磨、找平→配聚合物砂浆→抹底层聚合物砂浆→埋贴网格布→抹面层聚合物砂浆→涂料粉刷→质量验收(墙面节能)。 2)基层清理→配板→铺订金属板材→检查验收→淋水试验(金属板材屋面) 3)拆除既有窗→校正框扇→弹线找中心→门窗框就位→找正暂固定→框与墙连接→塞周边缝隙→安装门窗→固定玻璃→安装门窗扇→装五金配件→打胶与擦拭清理 2、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 1)首先清除所有附墙管线、改装阳台、防护网等障碍。对原基层上由于拆除、冻害、析盐或侵蚀所产生的损害予以修复。 2)彻底清除墙面基层空鼓、开裂部位,局部清理后,表面用适宜强度的水泥砂浆找平。 3)清理油渍和灰尘。 4)不平的表面用适宜强度的水泥砂浆抹平。 5)将墙面上的缺损和孔洞填补密实。 6)将墙面及屋面上的雨水管卡、预埋铁件、设备穿过管道、空调支架及新门窗等重新安装完毕,并预留出保温层的厚度。 7)拆除改装墙外侧的管道和线路。 8)外保温层在外墙以下部分,施工时剔除散水,以完成保温和防水后恢复。 9)根据与墙面结合牢固程序决定是否清除既有外墙面装饰层并通过检测确认其基层与所用胶粘剂是否具有良好的附着力,粘接强度不低于0.3Mpa,并且粘贴面胶开面积不得大于50%。 10)当外墙原有饰面保留时,应对基层墙面进行涂抹界面剂处理。 11)如果基层墙体的附着力不能满足要求,应会同设计、监理等研究制定基层处理方案。

12)若原有墙面为扒拉灰或水刷石饰面,如墙面结合牢固,可保留原墙面,并对墙面饰面层进行彻底清洗后按相应规定进行。 13)如原墙面为涂料饰面,必须对其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率不小于50%,刷涂界面剂后粘结保温板。 14)当原墙面为干粘石饰面,应对基层与胶粘剂粘接强度进行检测,如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应将饰面层清楚至结合牢固基层。 15)当原墙面为瓷砖或马塞克饰面,首先应检验瓷砖或马塞克与基层拉拔力是否能满足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应将瓷砖或马塞克饰面层清楚,如满足要求,应对饰面层进行清洗后满涂界面剂,然后粘贴保温板。 (2)配制专用粘结剂 1)施工使用的粘结剂分为专用粘结砂浆机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 2)施工时用手持式搅拌机搅拌,拌制的粘结砂浆应根据使用说明按重量比进行配制。搅拌时间不少于5min,搅拌必须充分、均匀,稠度适中,并具有一定的黏度。 3)砂浆调制完毕后,静等5min,使用前再次进行搅拌,拌制好的砂浆应在1小时内用完。 (3)粘贴苯板 1)施工前,根据建筑物外墙立面的设计尺寸编制排版图,已达到节省材料。提高施工速度的目的。苯板以长向水平铺贴,保证连续结合,上下两排版竖向错缝1/2板长,局部做小错缝不小于200㎜。 2)弹控制线: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水平线、垂直控制线及伸缩缝线、装饰缝线等。挂基准线:在建筑外墙大角(阴阳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钢线,每个楼层适当位置挂水平线,用以控制苯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粘贴苯板时,板缝应挤进,施工时控制板间隙不大于2㎜,板间高差不大于1.5㎜。当板间缝隙大于2㎜时,须用苯板调填塞满,不得用砂浆或胶结剂粘贴。板间平整度高差大于1.5㎜的部分应在施工面层前用木锉、粗砂纸或砂轮打磨平整。 4)按照事先排好的尺寸切割苯板,从拐角处垂直错缝连接,要求拐角处沿建筑物全高顺直、完整。 5)用抹子在每块苯板周边涂50㎜宽专用聚合物粘结砂浆,从边沿向中间逐渐加厚;

推进既有建筑改造、提升既有建筑品质

一、论文选编推进既有建筑改造 提升既有建筑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筑业发展迅速,既有建筑存量巨大。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所限,设计标准偏低,大多数既有建筑都存在着能耗高、使用功能差、抗灾能力弱等问题。把存在问题的既有建筑全部拆除是不现实的,拆除使用年限较短的建筑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也将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大多数既有建筑存在的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既有建筑进行合理改造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我国既有建筑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总计436.5亿平方米,其中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约200亿平方米。由于受设计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大部分既有建筑面临着如下的问题: (一)既有建筑安全性问题较多。表现在很多既有建筑不符合国家现行抗震和防火设计标准要求,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大量增加等。此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广泛使用海砂,海砂中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导致大面积的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钢筋锈蚀情况。 (二)既有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较差。既有建筑热工性能大多不能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室内的空气品质和声、光、热环境达不到设计标准。 (三)既有建筑的节能性较差。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中央空调系统能效较低,建筑综合能耗约是发达国家的2~3倍。 (四)生态建筑材料的使用较少。过去墙体冬期施工时采用尿素防冻剂,长期释放出大量氨气污染室内空气,至今得不到有效解决,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既有建筑存在放射性氡超标的问题。 我国既有建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和处理既有建筑是关系到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在“十一五”期间专门启动了与既有建筑改造有关的国家科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建筑形象不断涌现。同时,对旧建筑加以改造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予以改造和再利用,可以使得旧建筑重新发挥其价值,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旧建筑进行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打造出集个性化和实用性于一身的旧建筑新形象。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创新 一、旧建筑的类型及其改造策略 旧建筑是城市化推进的产物,是指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那些被废弃的、与新建筑风格迥异但仍具有某些价值的建筑。旧建筑包括两大类,一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遗址,比如故宫、颐和园等著名旧建筑;二是大量非历史保护性的一般旧建筑,这些建筑尚处于设计寿命期,但是功能、设施和外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而且没有对其进行保护的专项法规条例,[1]其中包括工厂厂房、仓库、学校旧公寓楼、私人住宅等。 在改造策略上,对前一类旧建筑一般采用保护为主,适当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或是增加新的使用功能为辅的策略,以此来达到带动建筑保护行动的目的。 一般可分为改建、扩建和新建三种类型,其中改建是指保留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对其他部分则根据新的功能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包括设备、材料及空间的重新组合;扩建是指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空间范围内,对原有建筑的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建,包括垂直扩建和水平扩建等多种扩建方式;新建与扩建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新建的部分跟原有建筑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扩建与原建筑是属于一个整体的。[2]对后一类建筑的改造,则一般处于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考虑,充分挖掘其再利用的价值,其中现实中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改造成娱乐休闲场地、艺术创作空间等,较好地运用了其空间优势,而学校旧公寓楼的改造倾向于增加其新功能使其更具人性化。 目前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旧建筑改造项目,集中在历史遗产保护性建筑和旧工业建筑部分,国内外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实例。本文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旧建筑改造的宝贵经验,侧重于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 二、国内外旧建筑改造的发展历程 对旧建筑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一直是国外建筑业关注的热点。随着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传统工业逐渐衰退,而第三产业迅速和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大量的旧工业建筑闲置下来,在随后的30多年里,各国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进行规定,1979年澳大利亚编制的《保护具有文化意义的地方的宪

浅谈某既有建筑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浅谈某既有建筑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摘要结合广州某酒店建筑结构增层改造工程的设计与实践,重点对既有建筑增层改造常用方法特点和改造加固方案设计进行分析,对粘贴碳纤维加固关键施工流程进行探讨,最后并指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方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规定,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既有建筑结构;增曾改造处理;结构加固 1 工程概况 广州某酒店建筑由三星级标准调整为四星级标准酒店需进行增层改造处理,增层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为18860m2,其中地上面积约15660m2,地下面积约3200m2。酒店原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改造前设计为5层(局部6层),改造处理后整体为6层(局部7层)。该建筑工程于2006年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中途停建后因新业主单位对酒店的建筑平面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决定对该建筑已施工完成的主体框架结构进行增层改造处理,并于2009年已完成了建筑工程的后期装修施工,现已投入使用。 2 既有建筑增层改造常用方法特点分析 既有建筑结构增层改造处理,目前常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有直接增层法、改变荷载传递法、外套框架增层改造法、碳纤维材料加固法等。 1)直接增层改造法。在既有建筑结构上,不改变原有结构承重体系受力特点和建筑平面布置直接增层改造时,新增的建筑结构荷载直接作用在原有结构上,因此既有结构体系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储备,所以有时也称直接增层改造法为“挖潜法”。由于“潜力”的限制,也就严格限制了新增楼层的层数,同时也直接限制了增层改造法的使用范围。 2)改变荷载传力途径法。当既有建筑结构的基础及承重结构受力体系不能满足增层改造处理后的承载力要求时,则需要改变原有结构的建筑平面布置及结构体系的荷载传递途径,该增层改造的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承载潜力,或经局部加固处理后即能满足增层改造后结构受力要求的建筑。 3)外套框架增层改造法。在既有建筑结构外围增设外套框架结构,使得新增楼层的荷载重量通过外套框架结构传递至底部基础,可以使既有建筑结构与新增楼层结构之间不存在承重受力关系,原有建筑结构被包围在外套框架内,外套框架结构的柱基可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经相应的加固处理后的基础,或在原有基础外围重新设置基础,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新增楼层结构的荷载传递至原有建筑结构时的不利影响。 4)碳纤维材料加固法。近年来,碳纤维因其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方

农村旧建筑改造方案

历史保护与生态节能双重视野下的上海里弄更新改造 0引言 上海里弄住宅,兴起于租界出现之后,停止在解放前夕,集中建造在上海市中心区,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江南民居,先后建设了一个世纪…,反映了建筑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类型,是保护历史的珍贵遗产。其规划布局紧凑而又灵活,平面设计功能明确,空间组织流畅合理,并形成了宁静又方便的居住环境。但由于城市化进度的1高速发展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原有的一户居住的里再民居单元变成当今的“七十二家”房客现象。众多住户挤入其中,居住环境甚差,已无法满足当代的居住要求,从而形成了现阶段高密度、低品质的居住状况。日常使用能耗巨大,远多于多高层住宅,居民改造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果仅仅从历史保护与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的历史建筑改造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尊重上海里弄住宅历史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进行生态节能改造(图1)。 1传统生态元素 上海里弄继承了江浙民居的传统,借鉴了欧洲毗邻式住宅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图2)里弄中有许多传统生态元素是历史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延续至今。我们须将这些生态元素给予延续和发展。归纳起来,上海里弄中的传统生态空间形态主要包括弄堂、骑楼、天井、老虎窗等。 1.1弄堂 早期的里弄民居均采用行列式紧凑布局方式,弄堂分总弄和支弄,由住宅山墙或住宅前门与对面住宅的后门的间距形成(图3)。弄堂路面往往由青石或花岗石铺设而成,有良好的渗水性。在环境控制方面,弄堂间形成了“冷巷效应”,通过紧凑的建筑排列产生阴影,使建筑之间的巷道形成阴凉区域。 由于上海地区夏季的炎热气候,这对阻止过多太阳辐射进入里弄,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弄堂多呈南北和东西向,通道狭长,这为巷道的导风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弄堂内形成良好的风环境。 1.2骑楼 骑楼底层架空,二层设房间连接两侧,是集交通、遮阳、通风、避雨、隔音为一体的有效功能要素(图4)。它在夏季形成的阴影区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开放空间,而且往往通风顺畅,是乘凉的好去处。在雨季,又为人们提供避雨和储物等功能。在与外部道路连接处的骑楼能较好的阻隔外部噪音,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1.3天井 里弄住宅由于进深大,设有前天井和后天进(图5)。天井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区,同时也是气候的缓冲区。面积虽然不大,只有10-1 5m2,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室内的通风采光条件,增加了绿化面积,为封闭的天井增添了生气。另外天井的围墙高度对日照也有一定的考虑,以满足夏季遮阳、冬季日晒的双重作用。 1.4老虎天窗

解读既有建筑改造

解读《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 刘晓芳谢华汤淼 为借鉴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验,完善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国家住建部与德国政府自2005年至2011年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先后在北京、乌鲁木齐和太原等城市对28栋约1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了综合节能改造示范。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性明显提高,采暖能耗明显降低。为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新建建筑节能工作有很大不同。改造通常都是在建筑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开展的,涉及居民家庭、房屋产权单位、供热单位等多个主体,在改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得到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具有许多特殊性。在全面总结示范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实际,2012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写并发布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作者就《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内容进行了部分解读,以飨读者,期望能对或将开展的武汉市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什么是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通常是指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未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设,并已投入使用的采暖居

住建筑,通过对其外围护结构、供热采暖系统及其辅助设施进行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使其达到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活动(以下简称“节能改造”)。 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外墙、屋面、外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改造; (2)采暖系统分户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调控的改造; (3)热源(锅炉房或热力站)和供热管网的节能改造; (4)涉及建筑物修缮、功能改善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等的综合节能改造。 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步骤? 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居民工作、节能改造设计、节能改造项目费用编制、节能改造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和节能改造效果评估等。 4、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原则: 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实用经济、适度超前”的原则,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定。 5、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组织机构: 节能改造涉及居民家庭、房屋产权单位、供热单位等多个主体,应成立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节能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审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划,把节能改造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排落实节能改造预算,决定节能改造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

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1(纯手粘)

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 前言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动态过程, 在这种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建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列入国家历史遗址保护名单的旧建筑,还包括大量存在的虽然仍处于设计寿命期,但功能、设施、外观已不能满足当前需要,根据法规条例得不到保护的一般性旧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日趋成熟与饱和,如何在已有的限制条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重生成为近几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 旧建筑改造概述 在西方国家,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一直是建筑界讨论的一个热门问题,1979 年澳大利亚编制了《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地方的宪章》,简称《巴拉宪章》,其中针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明确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即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这种做法因为没有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而受到鼓励和推广。改造性再利用的关键是为历史建筑寻找适当的用途。在发达国家,利用废弃建筑物(如厂房、仓库) 进行改建,使其转换为有用的另类空间(如商业、娱乐、居住建筑) 的实例大量存在。澳地利威尔海姆·霍兹鲍耶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Flakurm 防空炮塔改建,利用了二战时遗存在维也纳6 座防空炮塔分别设计成水族馆、展室、博物馆和咖啡屋。九十年代初,英国大量建于战后六十年代的居住区因不合时宜而面临拆除,弗洛里安·贝热尔成功地对哈洛地区的住宅进行了改造。内容包括了建筑物的空间完善,新型构件和材料的应用以及适应该地地形的幕墙式正立面,在提供新功能的同时,赋予了该地区的传统地标,对建筑改建这个 较为普遍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国,对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在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以及保存城市肌理方面的益处已逐渐受到建筑界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利用废厂房(库房) 和学校公寓改建方面,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工程实例。 旧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历程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城市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城市建设大体都经历3 个发展阶段,即大规模和新建阶段、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阶段以及主要对旧建筑更新改造再利用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为了改善城市生存环境,让旧城区重赋活力,开始在大城市及城市中心区对大量一般性旧建筑进行改造与更新,把城市中的一般性旧建筑同样看作社会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的载体,重视此类旧建筑在经济、文化和生态层面的价值,通过合理地改造,充分挖掘旧建筑的潜能,避免了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浪费,使旧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区域再现生机。 旧建筑改造的原因与优势 旧建筑的改造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 经济因素。一幢建筑结构造价约占其总造价的1/ 3, 改建比新建可省主体结构所花的大部分资金。同时, 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可减少开发商初期投资( 包括拆迁、土建费用等) , 基地内原有的基础设施可继续利用。由于建设周期短, 可让业主尽快投入使用从而获得较大利润, 在经济上是非常合算的。

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说明书

天威路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规划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设计条件及1:500红线地形图。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委托书。 3、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规条例、设计规范。 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设计规范》CJJ83-99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BG 50016-2014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二.设计范围 现有二层教学楼外立面色彩改造与校园内景观,附属工程设计。 三.现状分析 1.现状概况 盘龙二小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盘龙镇西下关街至永华大街段规划道路红线宽30米,道路断面形式为二块板,局部一块板。其余路段红线宽50米,最小建筑控制线宽60米。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 按照《保定市总体城市设计》景观分区,天威路自西向东分别穿过城西传统工业园区、市中心综合景观区、古城历史景观协调区、古城历史景观区、城东教育居住景观区。 2.存在的问题 (1)教学楼外墙漆脱落严重,色彩与新建教学楼不统一。 (2)教学楼屋面漏水严重,屋面防水构造层失去作用。 (3)教学楼普通教室后,无储物柜影响学生使用。 (4)校园内宣传栏样式简单、普通,影响校园内整体环境。 (5)校园出入口没有特色,无景观形式体现入口重要地位。 (6)校园内运动场为水泥地面,且运动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师生使用。 (7)校园内缺少“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展示。 (8)校园内,地面铺装样式简单落后。 (9)校园内整体环境落后,无法给师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 四.设计定位 以“拆”和“绿”为主,结合七一路、东风路、外环水系及府河景观廊的建设,把天威路打造成保定市第三条东西向景观大道。结合区位优势,集中打造展示城市建设成果的实体展廊。目标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弘文: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 强品:强化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味 增绿:增加绿地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整街:梳理道路交通,整治街廓景观 五.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 3.传承复合型建筑文化的原则 4.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 六.区段划分 根据道路各段所处区域和沿街风貌特点,天威路规划路段景观分为四段

级旧建筑改造任务书

建筑设计08—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重置——兵工容器的别样表述” 专业图文信息中心设计 年级:建筑学2008级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 二零一一年四月

一、设计题目 “重置——兵工容器的别样表述”专业图文信息中心设计 专业图文信息中心,是在重庆大学城特定文化环境背景下,通过对原有老厂房的改建和扩建,设置的一所具有较强专业类别的集图书库藏、阅读、电子信息查询、多媒体展示及学术交流等功能的小型现代图书信息中心。如建筑类、美术类或为高科技产业园所配套的信息交流查询场所。 二、选题背景 1. 选题意义: 建筑是城市的史书,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旧工业建筑则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生动展示,用建筑的语言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一座原本废弃的建筑,因为艺术和创意而焕发未曾有过的青春与生命力,这种例子在世界各地不胜枚举。美国纽约的“SOHO”区原本是一个废弃的旧仓库区,一些艺术家看中它租金低廉,纷纷入驻开办工作室,渐渐有画廊、时尚商店跟着进入,现在这里已成为美国现代艺术的代名词。如今,北京有“798”、宋庄,上海有泰康路,昆明有创库,利用这些老厂房形成的文化聚集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展示和信息技术交流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形象塑造也产生了不可比拟的作用。这些工程的改建成功,使得旧工业建筑历史文化承担起现代生活中新的社会职能,既可以使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取得有效的成果,也可以带动一定区域的文化生活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其特殊性已形成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从城市建筑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现象的现实意义。 2. loft的含义: “Loft”这个词在英文中既有“阁楼、顶层”,又有“仓库、工厂”的意思,而现在人们将其引申为废旧厂房改造而再利用的一种模式。Loft模式改造使旧厂房获得再生,同时Loft扩展形成了一种Loft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下衍生出的一种生活模式。Loft模式改造成为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可持续发展有机递进的模式,对一个区域复兴,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3.基地背景: 1)历史背景:重庆有着悠久的军工基地的历史背景,抗战胜利前,重庆己成为中国国防工业的中心。507兵工厂库房位于虎溪电机厂内,为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第二炮兵学校的一部分。现兵工厂仓库部分,曾经是62研究所所在地。电视剧《英雄无名》曾将此作为重要外景拍摄取景点。 2)基地现状简况:基地位于重庆大学城巴渝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用地内,为原国有507库厂区,厂区內有保存完好的大空间厂房设施三座,厂区內生态条件优越,现状植被繁茂,古木参天。是一理想的可利用“Loft”模式进行改造的场地。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2008-4-29 16:59:2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系列课题内容 为引导、规范和促进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在全国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结合我国既有建筑的实际和潜在需求,科技部、建设部将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作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启动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此外,在重大项目《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村镇小康住宅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也列入了与既有建筑改造相关的课题,这将对我国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的提升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介绍了这些项目部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以使从事这一行业的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十一五”期间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重大项目——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一 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政策和标准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 1、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政策研究 研究国内外有关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相关政策;既有建筑改造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政策、投/融资模式、管理体制与机制、监督管理政策、市场化运作机制及推广扩散机制;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方面的政策。 2、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标准体系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检测与评估标准体系、结构加固与改造标准体系、性能改造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其与现行标准的合理衔接;标准体系的实施方案。 3、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统一标准研究 开展既有建筑分类、分布等现状调查;研究既有建筑检测与评定的原则和适用方法;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防灾害能力评定的原则;既有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既有建筑性能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与建筑结构加固配套的性能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综合改造后建筑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等。 4、建筑使用与维护标准研究 开展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现状调查;研究国内外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标准;既有建筑正常使用的技术和管理规定;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标准构成及其与现行标准的合理衔接。 课题二 既有建筑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既有建筑的安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的安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包括与建筑安全相关的地基基础、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结构整体性、结构抗灾害能力、建筑防火等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检测方法和安全性评定方法,以及既有建筑安全性能评估标准等。 2、既有建筑的适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的适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包括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的适用性、装修的适用性、建筑使用功能(包括建筑布局、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供热采暖、隔声、隔热等)、配套设备的适用性等检测与评定技术;建立既有建筑适用性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指标体系。 3、既有建筑的耐久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