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案(1)[1]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案(1)[1]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案(1)[1]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案(1)[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1)

内容: 1.空气

2.氧气

课标要求: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2.掌握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3.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考点1:空气成分

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为:氮气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

考题1、(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a、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在一段时间,

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b、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

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c、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

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助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回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2:空气污染和防治

考题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气体中,三种气体对空气都有污染的是()

A、SO2、N2、NO2

B、SO2、CO、NO2

C、CO、CH4、H2

D、CO2、CO、N2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题3、(1)下列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酒

B、冰水

C、碘盐

D、食醋

(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食醋

C、酱油

D、豆浆

考点4: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考题4

(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等变化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2)观察图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B、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D、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3)为了防止食物的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

是( )

A .生石灰

B .固体烧碱

C .食盐

D .铁粉

(4)木炭、镁条、氢气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本质和现象有不少共同之处,如

反应都需要点燃、生成物都是氧化物,请你再归纳出它们的三个共同特点: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气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下列变化(或过程)与氧气无关的是( )

A 、白磷的自燃

B 、将烧碱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

C 、食物的腐败

D 、将生铁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

(6)下图中表示氧气用途的是( )

(7)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

A 、木炭

B 、石蜡

C 、烧碱

D 、乙醇

考点5: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考题5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阴影3处的是( )

A 、Fe+CuSO 4====FeSO 4+Cu

B 、2H 2O====2H 2↑+O 2↑

C 、CH 4+2O 2====CO 2+2H 2O

D 、2Mg+O 2====2MgO

点燃 点燃 通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1)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

B、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氮气

D、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稀有气体

2、如图是火星大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含量示意图。与空气中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而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3、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牛奶

C、酱油

D、硬水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反应剧烈,发出白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D、在点燃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6、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窗纱中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7、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8、右图所示的实验中,集气瓶中的气体是()

A、CO2

B、O2

C、H2

D、N2

二、填空题

9、小聪和小明对竹子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他们把竹子浸泡在水

中,在竹子上钻了一个小孔,看到有气泡从小孔中冒出,就用

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了两瓶气体。

第一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点燃红磷,有白烟生成。把导管引

入水中,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10。

第二瓶: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

竹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

通过实验,他们将竹子中的两种气体含量与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曾经做过a 、木炭 b 、硫粉 c 、铁丝 d 、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用序号填空,下同)_______________;产生耀眼强光的是_______________,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11、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

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将乙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溶液,效果会更好。我能写出

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三

个化学反应如下:

a 、S+O 2===SO 2

b 、2CO+O 2====2CO 2

c 、3Fe+2O 2====Fe 3O 4

(1)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另写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这个反应和它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学习Cu 2(OH)2CO 3=====2CuO+H 2O+CO 2↑后,我们又发现它也和上述三个反应

有相似处,其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 )为材料制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度硅的反应原理为:

a 、SiO 2+2C===Si+2CO ↑

b 、Si+2Cl 2===SiCl 4

c 、SiCl 4+2H 2===Si+4HCl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SiCl 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a 中碳单质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性(填写“氧化”或“还原”)。

(4)反应a 中生成有剧毒的CO ,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而造成“煤气中毒”。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你将采取哪些救治措施?

点燃 点燃 点燃 △ 高温 △ 高温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型:复习课 周村区北郊中学:杨玉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2、知道化学式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求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3、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氧气的性质。 4、了解催化剂、氧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学会测定气体中某组分体积分数的方法; 2、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学会制取气体和研究气体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复习,掌握有关计算技巧,形成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养成关注自然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关。 学情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突出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法分析 首先,从思维的认知规律来看,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学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其次,从知识的认知规律来看,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内容。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把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来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进一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学习氧气的性质,重点把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学习氧气的制法,重点把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该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操作中应注重的事项等内容。 综合上述因素,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单元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的重点放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制取,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的防治 2.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3、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改)

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三步诱导教学法 咸阳市淳化县官庄中学梁衡 摘要: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探索、实践为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对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学生主动学习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解读,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当前形势下,课堂教学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一般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推动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探索、实践为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对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学学生有效自主学习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教学模式三诱法诱学诱讲诱长(特长)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家、教育家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8年

言实在《上海教育》(中学版)第11期发表文章《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最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确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相继出台,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经摆在每一位骄傲是的面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在2011年提出“语文课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论证会,启动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在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分工协作,边实践边总结,边整理边完善,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即三步诱导教学法(简称三诱法)。现在我代表我们课题组提供个案一份,用以参评。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语文课堂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语文课堂 有效的语文课教学需要研究,而课研就需要评课,真正有意义的评课更需要我们花功夫去研究,致力去做好评课准备撰写评课稿,好的评课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促进我们彼此的教学水平。为大家带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备好课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能是无效劳动。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取其精华,安排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一点,深入突破。如果学生一拿到课文,即发现有新的学习任务,而这任务又并非高不可攀,

自然就有了新的探索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有效的保障。 讲究课堂教学策略,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而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5分钟,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要从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是很困难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30多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课堂上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思考讨论,都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得起来。这种配合越协调越默契,效果越好,学生的兴趣越高,注意力越容易集中。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仅满足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空气的组成 2、能说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结论;如果没有达到实验预期目的, 应该能分析原因。 3、能正确描述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会写文字表达式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P26-27,填空: 1、空气主要由和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大约占空气的。位于第二位的是,大约占空气的 还含有%的稀有气体、0.03%的气体、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右图) 【思考与交流】 2、实验现象:(注意对红磷在燃烧前、中、后的现象进行仔细观 察和描述) ①燃烧前,; ②燃烧时,; ③熄灭后,冷却打开弹簧夹。 3、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4、实验结果小于1/5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写三条即可) ①②③ 5、该实验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6、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瓶中剩余气体溶于水(填“易”或“不”下同),与红磷反应。 7、在实验前要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你认为加入水的作用是 三、达标检测 1、空气中体积含量为第二位,且能供给生物呼吸的是() A、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后产生白色气体 B.燃烧冷却后集气瓶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 C.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的1/5 D.约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3、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B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21%,含氮气78%. C.空气成分中以氧气和氮气为主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的教学案例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的教学案例 讲课教师 闫金水 授课时间 2014年9月27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 2学会氧气的制法,掌握氧气性质 3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过程 与 方法 1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试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尝试试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点回顾: 1、 空气的组成及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3、 氧气的性质(碳 硫 磷 铁 镁 蜡烛的燃烧的现象及表达式) 4、 氧气的制法 ①实验制法(原理 装置 步骤 注意事项 验证 验满) ②工业制法 5 四个概念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催化剂) 6 物质分类 (混合物 纯净物) 二 例题精讲 例一 ,根据教材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实验可推出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水没有上升5 1 体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④三角山是国际森林公园,天然氧吧。闫金水老师想测三角山老龙洞中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请你帮他取一瓶三角山老龙洞的空气,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 A B C D 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 复习不是知识的简 单回顾,是知识的升华,是再提高的过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围绕氧气 形成知识网络图,这样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清晰的脉络和再重构。 设计例一让学生巩固空气的组成。特别是第4小题,变式的排水法,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 这是一道经典老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2.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

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之我见

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之我见 1 科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期待、参与态度、对学习内容的解读,呈现其多样性。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形形色色,教师的教育观、性格、经验也各具特色,现实的课堂学习是千差万别的。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参与意识不高,不愿意独立思考,消极等待,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整体来看,学习策略的使用率还是不高。 教师只依照原定的教学设计方案连续性地把要教的内 容讲下去、灌下去,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能否跟得上。“教”与“学”的内容、思维指向完全不同,表现出师生互动不协调。 教师注重教材和面向全班学生讲授,按部就班地学习和通过做习题进行反复训练;学生则主要是听教师讲解,注重个人领悟和记忆,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只注重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动机与成就关系98%是正相关。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

重要因素,教师应当了解学习动力的理论和规律,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有学习的需要、学习的目标、自我效能感、兴趣与选择性、意志力与体力和成功感与归因;外部因素有学习任务与材料、强化和奖惩、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通过质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二、提供内容新颖新异的学习材料。新颖的知识,可以引起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通过新奇的活动的变化的方式呈现材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活动的时间、机会;四、给与有效的反馈,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与奖励,对失败给与帮助;五、通过竞争帮助成功,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创设一些竞争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的竞争,取得成功;六、揭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和用途,教师在传授知识前后,要尽量能结合知识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阐明知识有什么意义,如何使用;七、设置适度的目标与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提出学习要求、设置学习目标、布置练习作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八、教给学生学习成功的方法,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学的最好的方法应当是不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复习课导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导学案课题: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并熟练背诵第二单元知识点 能力目标:1、提高自己背诵的能力2、提高自己运用背诵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掌握知识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重难点:能够背诵第二单元重点习题并能解决相应习题 你考查的目标同学姓名你共考了他题,他答错了题,错题号为得分 第三课1、※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性及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2、人身自由权的重要性或意义: 第3、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或意义: 4、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什么样的保护?为什么要给予这样的保护?三 5、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 6、※公民怎样生命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课7、※为什么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或者:为什么不能采取轻生或自残等行为? 8、※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 其它知识点: 1、我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充分享有其它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是P25 2、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P24 3、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是P23 4、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P26 5、公民首要的人身权利是P24 6、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P26 第四课 1、人格尊严权利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良好名誉的作用 第3、※法律赋与公民保护自己名誉权利的原因 4、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名誉权包括哪两类) 四5、※侵犯名誉权的具体表现 6、※侵犯名誉权的危害 课7、※如何维护肖像权 8、※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 其它知识点: 1、享有作为人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是权(P35) 2、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P36) 3、再现了个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P40) 4、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须由代为行使 5、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P43) 第五课 1、隐私具体包括哪些: 第※2、公民享有隐私权的意义:(或者问: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3、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 五4、隐私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5、※如何尊重和维护他人隐私 课6、※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7、在维护隐私权的过程中要避免什么误区? 8、个人隐私里无不饱含着的两种最忠实的卫士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③装配好仪器④装药品⑤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为() 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③②④①⑤⑦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④①⑤⑦⑥。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和c上 D.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图中c表示质子,故A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b是中子,c是质子,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B选项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与原子核上,故C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a是电子,c是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D选项错误。故选C。

新课改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新课改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是:既立足于中国实际,又放开眼界,借鉴发达国家的课程理论,设计出了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和课程标准。在知识体系本身的确立上,没有按学科主义那样强调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选取最有用的知识,抓取知识的骨干,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知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成败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从哪些方面改革,怎样改革,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师一定不会放松课堂教学的管理,而是千方百计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多措并举,提高教学实效性三个方面

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将如何进行改革、怎样改革进行了阐述,对发展趋势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趋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知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点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新课程的诸多新要求和新变化,教师应怎样按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待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现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一种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兼容多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观念已经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新课改要求一线教师必须树立新理念,转换角色,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我认为新课改下应树立四大新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在教学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前,

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首先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些想法。 说到课堂转型,我们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些耳熟能详的理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导学”向“问题导学”转变,继而走向“自我导学”课堂;“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转变;由单一化的新授课转向多元化的课型;由传递知识为主走向问题导学为主的学习;由统一固定走向弹性化;由传递型模式走向内涵式模式;由“舞台式”的“我对您”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由“被动式”的教授走向“主动式”的建构;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由封闭控制走向人文开放型等等各种各样的台词。当然,这中间有些是我百度的,因为平时听得很多,但没花功夫一个个背下来。 专家们会把所以这些理论用一个中心来概括:以学生为主体,或是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或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之后我就在想:我们教师现在要做的事是什么呢?要怎么去做呢?从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从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到上海青浦一中的“预学习”“小组合作”,再加上E学习,展评学习,还可以再加上一个括号,注上:此处省略n种模式。说实话,学习了那么多种模式,我就有点晕了,可能是因为自己有点跟不上潮流了吧,有了这么多种之后就不知道该选哪种了,就好像突然看到太多耀眼的宝贝,而我只有四十五块钱,不知道我这四十五块钱能换到什么,该换什么。我每次去听专家的讲座,看教育的理论,都会感慨:人家说的就是对,我也要这样做。然后呢,上课的时候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种相差甚远的感觉。但是虽然是这样,我也还是没有放弃,努力地在为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挣扎着改变着,就是不管有没有进步,先让自己动起来吧。下面就是我在学习了那么多课堂转型相关的理论、实践之后的一点感想: 一、坚定的方向: 在目前还没有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评价的大的环境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三)》导学案

学 校 班级一()班主备人 参备人审核人 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课时—总课时14-14 学习目标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重难点沟通联系,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课前预习课本第25~26页部分习题。 课型整理和复习课教学准备插图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 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 所学的知识。 2、学(出示预 学案,学生自 学或合作学 习) 对比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6= 6+5= 8+7= 9+4= 6+7= 5+6= 7+8= 4+9= 13-7= 11-5= 15-8= 13-9= 13-6= 11-6= 15-7= 13-4= 2、根据图意列式计算。(练习六第4题)

3、练(以固学 案出示,检查 学生学习是否 达标) 完成练习六第3、6、7题。 课堂小结(不 超过两分钟, 可由学生进行 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学会了 。 我的心情。板书设计: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课后反思: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

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5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6—20题每题各有 一个 ..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或两个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空气 B.过氧化氢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锰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6.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C.煤作燃料 D.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10.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

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

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 课堂管理的问题,历来是教师和教科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任何一堂好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在工作中,大多数的实习教师在教学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课堂纪律的问题,他们中有75%的人都有维持不了课堂纪律的担心;而且工作中也不难发现,有很多教龄不是很长的教师纠缠于纠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时候是有经验教师的两倍。国内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60%的人认为当今的课堂纪律存在太多的问题。可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整顿课堂纪律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所谓课堂教学管理,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秩序的技能技巧。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采取快捷有效的处置方式,且采取的处置方式既不给学生以太大的压力,又不妨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学生方面,有的来自教师方面,有的来自课堂学习环境及其他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上课风气 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差的班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会感到吃力;而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好的班级,教师会感到轻松愉快。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教师和班集体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影响学生注意力、自制力、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 3、学生的疲劳程度 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课堂教学中学生长时间致力于思考,以及紧张的气氛,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课堂管理管理应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并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穿插有益的活动等方式予以调节。 4、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自制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推进产生影响。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威信 赞可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威信的老师,可以用轻轻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使乱哄哄得课堂迅速安静下来;而威信不高的教师则很难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 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 语言室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说话要清晰,准确,有力,鲜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同事还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动作和表情来组织教学。 3、教师注意的分配情况

最新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最新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B .石蜡+氧气点燃 ???? →水+二氧化碳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A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 错误; B 、石蜡+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 正确。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 反应,故C 错误。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 错 误。 故选:B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不改变 C .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不同 D .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 选项正确; B 、化学反应的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可能不变,故B 选项正确; C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不相等的,但中

子数不确定,如碳14中子数为8,氧16中子数也为8,故C选项错误; 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C。 3.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不是16g,故A说法错误;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量程比所量取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故B说法正确; C、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pH值的整数值,无法精确到小数点,所以pH试纸不能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D说法错误。故选B 4.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C H,属于有机物。 苯的化学式为66 【详解】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 故A不正确; C H,则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B、苯的化学式为66 ??=,故C不正确; 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 D. 每个苯分子里含有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故D不正确。故选B。 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很多次课改,在上个世纪末,中央和国务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XX年9月,石阡县全面推进“生态心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县之一。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巩固、提升,其过程有困惑,有徘徊,也有不少收获和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育人质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提升能力的程度”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再以教师讲得多精彩、多深刻为标准,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它强调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学生不仅要达成理解、记忆知识的目标,更应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还要提升学生对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二、课堂教学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了什么,变了哪些? 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演)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裁判),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变配角。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主要是点评、点化、点拨,要学会“倾听”,要大胆“留白”,要围绕课堂目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散得开,收得拢。 2、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占时间和空间由少数变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训练思维,锤炼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听”,各自“练”。新课改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点评、点化、点拨穿插其中,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互结合。 4、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展示,培育学科思维能力,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