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教相关的植物

佛教相关的植物

佛教相关的植物
佛教相关的植物

佛教文化与园林植物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5日

来源:不详作者:不详

790 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

佛教文化与园林植物

人本是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红尘,思想一旦成为高峰,站在上面俯视芸芸众生,便有了超脱的意味。站在人类思想高峰的人,普渡众生,便成了佛。一种思想传播得久了,人们便信仰它,这种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树本是普通的树,但和佛教诞生发生了联系,仿佛具有了佛性。或者说,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托,寄托在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一、石蒜花

石蒜花,佛教称其为曼殊沙华,因常和曼陀罗一起出现在佛经“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而被混作曼陀罗。意思是:开在天界之红花。

它的雌雄花蕊长长地伸出,花形仿佛台风天被吹翻了的伞,也似红色的风车,又似向秋空祈愿的一双双手。开到荼蘼花事了,乃长叶子,虽修得同根,终其一身,花与叶永无缘相见。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故得名彼岸花。

佛教认为有生死轮回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无爱无恨的境界(涅盘)。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说:“花儿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飞翔,在无爱无恨的土壤才会再萌芽开花。”

在日本曼殊沙华的花语是“悲伤的回忆”,在韩国则意味“相互思念”。传说曼殊沙华需要泪水浇灌,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红花石蒜(Red Spider Lily),春天是球根,夏天长叶,等秋天花开时叶子已褪去,花叶永不相逢。花有种特殊味道,有点象大蒜,昆虫和老鼠之类的不喜欢靠近它,所以常常被种在坟墓边驱逐虫害。

她颜色如鲜血,是种灵异气氛很重的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二、菩提树

菩提,这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觉悟”,“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菩提树,原产印度,印度人叫荜钵罗树,我国一般叫菩提树或菩提榕,属于桑科常

绿乔木,性喜温暖湿润,树木高大雄伟,可达十至二十米高,叶近似卵形,革质,茎干黄白,花隐于花托中,不为人所见,故称无花果。书载:早在南朝梁时,有位名叫智药的僧人,自天竺称植到中国,现多见于广东、海南。

遥想古印度的悉达多太子,放弃了荣华富贵出家潜心修行六年,变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弃了苦行,决意用明智的方法寻求真理。于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献的乳糜,跳进清澈的尼连禅河中沐浴了疲惫的肢体。上岸后,身心清爽。他独自来到一棵荜钵罗树下打坐。暮色降临了,月色溶溶,树荫婆娑,万籁无声,悉达多太子端坐不动,凝神静思。就在这五月的月圆之夜,他在树下豁然开悟而成佛,从此,人们把荜钵罗树称为菩提树,佛教徒以“佛”尊称其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觉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颗难得的菩提心。

菩提已经被神话,进入到永恒的典籍之中,为信仰菩提已经被神话,进入到永恒的典籍之中,为信仰佛教的信徒撑起平安的绿荫,庇护着芸芸众生。菩提是智慧之树,每一片叶子都带着灵性之光,每个凡俗的人、每一颗卑微的灵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静穆无言,它挺拔在历史的河流一侧,等着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觉悟……

三、杨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

每年春天,杨柳发新芽,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出满院春色。等柳枝长出狭长的叶子,风吹柳花满园香,然后,桃李阴阴柳絮飞,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样漫天飞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离人的心头,平添离愁。

那么,柳树与佛教有什么干系呢?

少时,读《西游记》,脑海里出现观音菩萨的形象,左手托盛着甘露神水的宝瓶儿(净瓶),右手持杨柳枝,蘸着甘露,向人间挥洒,解救人世的疾苦。

为何是杨柳枝?这是基于千年来民间流传的杨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

查阅史料得知,观音菩萨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几度旺盛,这与皇帝兴佛的爱好有关,也就是在唐朝,观音由男性形象转变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为女性宁静,坚韧,忠贞的品质更贴近佛教慈悲的情怀。于是,观音菩萨成为带有母性光辉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莲花之上,手执杨柳枝消除苦疾,观音菩萨成为女性可能更有亲和力。女观音成了佛教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传播佛教精神。而观音手中的杨柳枝,青葱欲滴,柔顺飘逸,也符合女性特征。民间善男信女进寺庙拜观音娘娘,乞求神赐给凡人漂亮聪明的小宝宝,成为寺庙的重要活动。

佛教是一种精神信仰,它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即使在看来也是极富人情味的,成为古代百姓精神支持和心灵安慰,而佛教的香火源远流长,一直至今。

四、丁香花

丁香在花卉众多的寺庙充当什么角色呢?这要从菩提说起。在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菩提和银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选用暴马丁香(与紫丁香同属的一种丁香)代替菩提树。人们称暴马丁香为“西海菩提树”。现北京法源寺内的丁香树,据传是明代的遗物。再如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罂昙寺里的一棵暴马丁香树,相传是明朝洪武年间修建该寺院时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青海高原的东部,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的湟中县沙尔镇,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喇嘛教圣地——塔尔寺,是佛教格鲁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据说这座宏伟壮观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于一棵奇异的暴马丁香树。

丁香被誉为“爱情之花”,其间还有着一段凄凉传说。

宋代有个年轻英俊的书生赴京赶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边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热情周到,书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两日。店主女儿看书生人品端正、知书达理,便心生爱慕之情;书生见姑娘容貌秀丽,又聪明能干,也十分喜欢。二人月下盟誓,拜过天地,两心相倾。接着,姑娘想考考书生,提出要和书生对对子。书生应诺,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联:“氷冷酒,一点,二点,三点。”姑娘略想片刻,正要开口说出下联,店主突然来到,见两人私定终身,气愤之极,责骂女儿败坏门风,有辱祖宗。姑娘哭诉两人真心相爱,求老父成全,但店主执意不肯。姑娘性情刚烈,当即气绝身亡。店主后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儿临终所嘱,将女儿安葬在后山坡上。书生悲痛欲绝,再也无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伤中度日。

不久,后山坡姑娘的坟头上,竟然长满了郁郁葱葱的丁香树,繁花似锦,芬芳四溢。书生惊讶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见到了姑娘一样。一日,书生见有一白发老翁经过,便拉住老翁,叙说自己与姑娘的坚贞爱情和姑娘临死前尚未对出的对联一事。白发老翁听了书生的话,回身看了看坟上盛开的丁香花,对书生说:“姑娘的对子答出来了。”书生急忙上前问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联?”老翁捋捋胡子,指着坟上的丁香花说:“这就是下联的对子”。书生仍不解,老翁接着说:“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你的上联“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为一点水,“冷”为二点水,“酒”为三点水。姑娘变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为百字头,“香”为千字头,“花”为萬字头。前后对应,巧夺天工。书生听罢,连忙施礼拜谢:“多谢老伯指点,学生终生不忘。”老翁说:“难得姑娘对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难买,现在她的心愿已化作美丽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让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锦,香飘万里。”话音刚落,老翁就无影无踪了。从此,书生每日挑水浇花,从不间断。丁香花开得更茂盛、更美丽了。

后人为了怀念这个纯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对爱情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从此便把丁香花视为爱情之花,而且把这幅“联姻对”叫作“生死对”,视为绝句,一直流传至今。

丁香,香气迷人,关乎爱情和佛教,而佛教是不谈爱情的。丁香把二者和谐地集于一身,真是神奇。

五、无忧花

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花木受到广泛的种植和崇拜,无忧花树就是其中一种。

以前有朵小花,它总是低垂着头,无论谁问也不理,有一天神仙路过,他问“小花啊,怎么老是低着头啊?”小花回答他说“我看到了许多的忧愁,老人的孤单、爱人的离异、男人的辛苦、女人的眼泪……我已经无法再抬头去看这些痛苦……”神仙笑了“小花啊,人都会有疾苦,都会有无奈,可是老人经历孤单总会儿孙满堂,爱人经历离异才会发现体谅的可贵,男人在辛苦之后会迎来全家人热气腾腾的米饭,女人在经历泪水之后才会展露最美的笑颜,所以小花啊,你再抬起头,去看看人们甜蜜温馨的笑脸,只有经历过忧愁之后才能无忧啊……”小花抬起头,它真的看到了温暖的笑脸,于是从那以后,小花再也不低头,它总是抬着头,向着太阳,展露美丽的笑颜,所有的忧伤都可以被忘记,留在空气中的只有它灿烂的笑脸和甜甜的香味……

无忧花,又称为佛诞花,别名火焰花,梵名asoka,音译为阿输柯树、阿叔迦树。拉丁名:Saraca chinensis,科名:苏木科,属名,无忧花属。产地分布:云南东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

虽然无忧花早开晚谢,花期短暂,但枝蔓上布满的花蕾在老花凋谢后接着又会次第开放和长出新蕾,有死有生,生生不息。所以,无忧花在泰国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视生死如常,无忧无虑,给游客和观赏者一种新奇的视觉享受和人生启迪。

佛教植物身上附会着许多神话,带有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大约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境内),有一个迦毗罗卫王国。国王净饭王和王后摩诃摩耶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直到王后45岁时,一天晚上,睡梦中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闯入腹中——王后怀孕了。按当时古印度的风俗,妇女头胎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诃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花园时,感到有些旅途疲乏,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诃摩耶王后走到一株葱笼茂盛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花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惊动了胎气,在无忧花树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所以,西双版纳的每个傣族村寨几乎都建得有寺庙,而几乎每个寺庙周围都种得有无忧花。

印度教也认为无忧树是圣树,如爱神卡玛手里拿的五支箭中,其中有一支就是无忧树做成,人们都相信这种树能消除悲伤,因此称之为“无忧树”。

当然,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寄寓在美丽的花儿上面,长此以往,人们在看花时,就有了感觉。有了佛教传说,无忧花对观者是一种积极的暗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六、荷花

荷花是通称,大众化的,莲花是宗教之名,带宗教意义的。

莲,又称荷,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古人称荷花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乃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佛说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万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极乐净土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具有超时空相貌的莲花,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花朵。

七、曼陀罗花

曼陀罗原产于印度,它是茄科的一年生草本花卉(Datura stramonium),英文名称叫thorn apple(带刺的苹果),它的名称是由梵语音译而来,意思是“悦意花”,别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科属是茄科曼陀罗属。全株光滑,株高1— 2m,茎直立、粗壮,主茎常木质化。叶宽卵形,边缘有规则波状浅裂,基部常歪斜。花单生叶腋,花冠漏斗形,长7-10cm,筒部淡绿色,上部白色;花冠带紫色晕者,为紫花曼陀罗。花期夏、秋季。播种法繁殖。曼陀罗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美丽,宜作背景材料或用于野趣园。同属植物约16种,常见栽培的还有香花曼陀罗(D.inoxia);红花曼陀罗(D.Sanguinen);白花曼陀罗(D.me-tel)等。有毒,但也可做药。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传说,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国,空中时常发出天乐,地上都是黄金装饰的。有一种极芬芳美丽的花称为曼陀罗花,不论昼夜没有间断地从天上落下,满地缤纷。

曼陀罗花与佛教发生联系,也是必然的,她芬芳,圣洁,花朵美丽,极乐世界里就应该有这样的花儿,象征着无欲无痛的圆满。

八、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谁能想到,江南民歌《茉莉花》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呢?一支江南民歌究竟与五台山的佛教音乐有何内在联系?中国音乐界的专家们历经多时研究探讨和实地观摩演奏,揭开了《茉莉花》的“身世”。

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等地,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时,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释迦牟尼)创立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连。茉莉花可以装饰秀发,由于它的纯洁、芬芳和美丽,在印度一直作为佛教的吉祥物。在阿旃陀壁画里,菩萨的宝冠上就有镂金的茉莉花。按佛教习俗,把茉莉花用丝线串成花环,供奉于佛像前。汉代以后,我国南方才有类似做法。

史料记载:中国五台山的佛教为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域外的茉莉花也传入了五台山。茉莉花为白色,代表圣洁,且香味浓厚,许多佛香即是用此花作为制香香料,受僧人们的偏爱,故谱写佛乐的僧人便谱写了以茉莉花为原型的《八段锦》佛乐,以示对茉莉花的赞颂。僧人们四处云游,此曲调便传至江南,并很快以曲调清逸、流畅动听,脍炙人口而得到江南民众的喜欢。之后又经人加工,渐渐便成为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江南民歌。

其实,古代的诗人早已经传达出茉莉花和佛教的密切关系。比如,宋朝王十朋的《茉莉》诗曰:“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看来,茉莉花的馥郁芬芳是一种很好的清凉剂,能够使人远离权力、名利的诱惑,保持头脑的清醒。再如,蒋延桂诗曰:“名字惟应佛书见,根苗应逐贾胡来。”茉莉充当了文化传播大使的角色,见证了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

九、忍冬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林?麦卡洛有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荆棘鸟》,题目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找到了,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

悲壮惨烈的鸟儿,如同凤凰涅涅槃,浴火重生。相比较而言,植物则安静的多。

有一种植物,越冬而不死,可比作人的灵魂不死,轮回永生,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艺术上。它就是忍冬。

忍冬是忍冬科植物,直立或缠绕灌木,常绿藤本,茎向右缠绕,攀缘上升,具有忧郁又惹人怜爱的姿态。花双生于叶腋,花冠白色(有时淡红色),凋落前变为黄色,故又称“金银花”。金银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凉散风热,是因为它能够越冬而不死吗?我以为,它的“心”不热、不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故能逃过风霜雨雪严相逼的劫难。

忍冬常生于路边篱笆上,山坡的灌木中。春夏开花,富含香气,为色、香兼备的观赏花木,适宜庭院附近、草坪边缘、园路两侧和假山前后点缀。忍冬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生命力顽强。我想,这也是佛家看好忍冬的原因吧。

忍冬在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在佛教艺术上,南北朝时最流行,莲花纹和忍冬纹(也称卷草纹)成为最具有时代特色的纹样,广泛地出现在绘画、雕刻和刺绣等艺术品的装饰上,而佛像上更少不了忍冬纹。可以看出,那时佛教艺术对装饰题材的重要影响。

忍冬真的能够不死吗?

人的生命究竟像忍冬这样好呢?还是像荆棘鸟这般好呢?我这个俗人,真的无法超脱生死。

十、银杏

银杏高大长寿,因生长缓慢,木质则细腻,而且银杏树的汁液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佛家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木坚硬细腻,指甲虽薄,亦雕刻如真,不损不破不裂,各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故有佛指甲之称。

古代的方士常取其木刻制作法的符印,传说具有召神袪鬼的作用。故而道教、佛教的宫、观、寺、院中多植此树以示吉祥。《京口记》载:“胜国寺禅堂前银杏一株,可泉上人房之侧,本,人五抱。”《泰山记》载:“五庙前银杏大者围三仞。”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因此,“圣果”、“圣果树”是唐及唐之前宗教界对银杏树的尊称。唐代佛教盛举,寺庙建筑叠起。至今保存完好古老银杏大树多半见于寺庙,是僧侣们精心保护的结果。我觉得古代的僧侣就是植物学家、园艺专家,让我们有幸看到一千多年前的古木。在青岛地区流传一首诗“逢庙必栽银杏树,劳(崂)山风气古来殊,至今到处依然在,幸免斧斤得散俱。”青岛市区及崂山,银杏颇多,与这风气有关。

银杏本身就是一本“佛经”。银杏也是一本“诗经”。

银杏小小的树叶,典雅而美丽,有着长长的叶柄和犹如打开的小折扇似的叶片,如果将叶柄与叶片平面成直角折一下,就好象一只步履蹒跚的鸭脚,因此古人给银杏起了了个形象的名字,“鸭脚树”或“鸭掌树”。银杏叶不易被虫蛀和染病,拾几枚金黄色的银杏叶夹在书本中,就是一枚枚精美的书签。古人以美丽的银杏叶作为传递友情的信物,北宋词人梅尧臣《酬永叔谢予银杏》诗“去年我何有,鸭脚远赠人。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虽少未为贵。亦以知我贫。……何用报珠玉,千里来殷勤。”欧阳修收到梅尧臣寄赠的鸭脚(银杏叶),感而赋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这诚可珍。”就是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来历,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像僧人参禅的顿悟,原来,这里所讲的鹅毛,就是银杏树叶!君子之交淡若水,指的就是这种境界吧。

与佛教有关植物一览

名称拉丁文名照片生长习性与佛教的联系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inn.性喜温暖、湿润,略耐阴。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获得大彻大悟, 终成佛陀。 莲花Nymphaea alba多年生水生花卉,无水不能生存,喜相 对稳定的静水,不爱涨落悬殊的流水。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 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 成了他诞生的象征。如来佛所坐,观音所站都是千层莲花座,莲花象征着圣洁与庄严,信佛者必爱莲花. 柳树Salix babylonica 耐寒,耐水湿。观音菩萨的形象,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柳 枝,蘸着甘露,向人间挥洒,解救人世的 疾苦。 银杏Ginkgo biloba L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交优越的亚热 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 值5~6。佛家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木坚硬细腻,指 甲虽薄,亦雕刻如真,不损不破不裂,各 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故有佛指甲之称。古代方士常取其木刻制作法的符印, 传说具有召神袪鬼的作用。故而道教、佛 教的宫、观、寺、院中多植此树以示吉祥。 名称拉丁文名照片生长习性与佛教的联系 七叶树()Ficus religiosa Linn.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也能耐 寒;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 80岁时在下下涅盘升天。

之土壤。 无忧花Saraca dives Pierre 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 要求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花 期4~5月。 释迦牟尼在无忧花树下出生。 曼陀罗花Darura stramonium Linn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曼陀罗花圣洁,花朵美丽,象征着无欲无 痛的圆满。 丁香Syringa?oblata?Lindl.??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 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 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 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在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菩提和银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选用暴马丁香(与紫丁香同属的一种丁香)代替菩提树。人们称暴马丁香为“西海菩提树”。 名称拉丁文名照片生长习性与佛教的联系 茉莉花Jasminum sambac 性喜温暖湿润,在通风良好、半阴环 境生长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 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最适合。大多数 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 碱土。茉莉花可以装饰秀发,由于它的纯洁、芬 芳和美丽,在印度一直作为佛教的吉祥物。在阿旃陀壁画里,菩萨的宝冠上就有 镂金的茉莉花。茉莉花为白色,代表圣洁,且香味浓厚,许多佛香即是用此花作为制 香香料,受僧人们的偏爱。

佛教植物

与佛教有关的植物汇总 1、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inn. 性喜温暖、湿润,略耐阴。 释迦牟尼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相关文化: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树-叶子

2、莲花: Nymphaea alba (荷花) 佛家人士称莲花,而我们生活中多看到荷花,究竟莲花和荷花是不是一样的呢,还是有真的莲花呢?我知道有睡莲,王莲这些有莲字,但是真的莲花什么样,不敢确定。有高人还请告之,这里据一些荷花的照片供大家参考。比较景观设计中用的比较多的是荷花。 多年生水生花卉,无水不能生存,喜相对稳定的静水,不爱涨落悬殊的流水。 【意义和象征】 宗教意义和象征 除实用价值外,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 花中君子,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清廉的象征:盖“青莲”者,谐音“清廉”也。 象征爱情:盖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长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叫“并莲同心”。 “水芙蓉”之“蓉”谐音“荣”。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 莲花也能谐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 象征纯净、纯洁。佛教中有莲花座、莲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萨,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 〖佛教〗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经的解释,“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著右上,名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 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佛经中还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现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 〖印度教〗 一位印度古代诗人用古梵文描写他的爱人道:“卿眼如莲苞,手如莲花,譬如莲藕。”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创造之神据说是在毗湿奴入定时,从其肚脐中生出的莲花中钻出来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陆中部的比罗尔族在解释世界起源时也有相似的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是时巨神居于阴间,经莲茎

与佛教有关的植物(按乔木灌木分)

序号名称拉丁文名照片生长习性与佛教的联系 1. 菩提树 (常绿乔木)Ficus religiosa Linn.性喜温暖、湿润,略耐阴。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获得大彻大悟, 终成佛陀。 2 无忧花 (常绿乔木)Saraca dives Pierre 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 要求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花 期4~5月。 释迦牟尼在无忧花树下出生。 3 白木香 (常绿乔木)Aquilariasinensis(Lour) Gilg 白木香喜温暖,耐干旱。要求年平均 温度20℃以上,最低气温在3℃,最 高气温37℃。要求年降雨1500~2000 毫米。 白木香芯材为沉香木,沉香能够供佛、能 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作为佛法的象征。 可制作珍贵的佛教用香。 4黄缅桂 (常绿乔木)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之一。黄缅桂木兰 科含笑花属植物,因其不易在四川生长可 用含笑花代替。 1

序号名称拉丁文名照片生长习性与佛教的联系 5 大青树 (常绿乔木)Ficus hookeriana Corner :喜光培温暖湿润气候,耐水湿。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之一。大青树是圣 树,泛指高大的榕树。大青树是桑科榕属, 是榕树的一种,属于小叶榕,在四川可用 黄桷树代替。 6 罗汉松 (常绿乔木)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Don 半阳性树种。在半阴环境下生长良好。 喜温暖湿润和肥沃沙质壤土,在沿海 平原也能生长。不耐严寒,故在华北 只能盆栽。寿命长。 罗汉松结罗汉果,似双手合十静坐参禅的 罗汉。四级常绿,常植于寺院内。 7 香樟 (常绿乔木)Cinnamomum camphora (Linn.)Presl 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 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 湿,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香樟作为特定的为佛像沐浴植物香料。 8 贝叶棕 (常绿棕榈)Corypha umbraculifea Linn 喜好阳光,亦能耐阴。不耐旱,耐短 期水涝。抗风、耐湿,也较耐盐碱, 能在海边生长;喜湿润、肥沃的粘性 土壤。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不 耐寒。 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之一。贝叶棕属棕 榈科,是一种常乔木,原产亚洲热带,因 其在四川本地不易生长可用棕榈树代替。 2

佛教四大名花及图片

佛教四大名花及图片 (2009-06-18 12:27:34) 转载▼ 标签: 宗教 曼陀罗花 山玉兰 释迦牟尼 莲花 文化 分类:佛化生活 优昙花 梵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有趣的是此花是转轮圣王将要出现的标志,进来在台湾、福建一代有僧人亲眼见到了这种貌似优昙花的小花,他们惊呼:圣王要来了。

普光正见菩萨说:世间有两种人,最为难能可贵,犹如盛开的优昙花,很难得见。 一种是从无罪业,纯良刚直,赤胆坦诚之人。 一种,是大恶贪虐,害人性命,劫数必报而又迷途知返,全心赎过最终得修正果之人。 于是我们这些世间的俗人,就如同芸芸草芥,浅善而又贪欲,胆小而又偷生,最为可悲的是,没有信念,心灵像浊水浮萍,无所依托。 优昙花 昙花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为四中天华(天雨曼陀罗花,摩柯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印度向来被视为天界的花。注:摩柯是特别强调此花的大与美的意思. 曼陀罗是“自性(self)”的象征,自性的特点就是统一、完整、自足、和谐。荣格在圆的象征里也提及“不论圆的象征出现在原始人的太阳崇拜还是现代宗教里,在神话还是在梦里,在西藏僧侣绘制的曼陀罗还是在城市的平面图里,或者是在早期天文学家绘制的天体概念里,圆的象征都指向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向度——生命的终极圆满。

佛菩萨的持物四大吉花

佛菩萨的持物四大吉花 佛教四大吉花分别是优昙婆罗、曼陀罗花、莲花和山玉兰。 聚果榕(据说为优昙婆罗原型) 优昙婆罗 优昙婆罗又称优昙华梵语Udumbara音译。佛经中优昙婆罗一般用于形容极难得遇到的佛陀出世。《妙法莲华经》卷七:「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 对于优昙婆罗的种类和样子有很多说法一说为菌类可在木头、玻璃和金属等物体上生长;一说为捕食性昆虫——草蛉所产的卵。草蛉一般在植物上产卵特殊条件下也会在木头、玻璃、金属等其他物体上产卵;另一说是聚果榕《佛学大辞典》说“此花为无花果类。产于喜马拉耶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干高丈余。叶有二种:一平滑一粗糙。皆长四五寸端尖雌雄异花甚细隐于壶状凹陷之花萼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花萼大如拳或如拇指十余聚生。可食而味劣。”此外佛教经典中有一部《优昙婆逻经》名称也是源于此聚果榕。 根据《佛学大辞典》提到优昙华的佛教经典包括《法华文句》、《慧琳音义》、《玄应音义》、《慧苑音义》、《法华玄赞》、《法华义疏》、《翻梵语》、

《法华经方便品》、《同化城喻品》、《同妙庄严王品》与《南史》等。《翻译名义集》亦说《般泥洹经》中提到该花开时金轮王出世的过程。据《法华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卷八则说:“优昙花梵语古译讹略也。梵语正云乌昙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世间无此花。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 曼陀罗花(有毒)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又名醉心花、狗核桃、醉仙桃、疯茄儿、南洋金花、山茄花、凤茄花、朝鲜牵牛花。 曼陀罗花是茄科野生直立木质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低纬度地区可长成亚灌木株高一般都在50厘米到200厘米之间根部已经木质化。此花原产于印度目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常见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 曼陀罗花整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大。花的主要成份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东莨菪碱。它的作用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抑制因此古人将此花所制的***取名为“***”。

寺院植物配置

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寺庙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虽然出现过诸多学术流派,而覆盖最广、传播最久、影响最深的是儒道佛三家。研究这三家对自然的态度,就是把握住中国人对自然态度的关键。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以儒家的眼光看自然,则“山之拱揖也以礼,山之行徐也以和,山之环聚也以谨,山之虚灵也以智”。植物变成人的品德、感情和吉祥的化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比喻坚贞的品德。由这种“比德”思想指引而产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以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爱菊,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之爱莲,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爱梅等,无不为植物赋予了人格的象征。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自然并没有下意识地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与植物有关的成语

与植物有关的成语及解释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如出水芙蓉般美丽。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红豆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花前月下: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李代桃僵: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斩草除根: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空谷幽兰: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枯木朽枝:比喻无用的人、物或衰微的力量。 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独木不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根深叶茂: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破竹之势: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佛教相关的植物

佛教文化与园林植物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5日 来源:不详作者:不详 790 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 佛教文化与园林植物 人本是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红尘,思想一旦成为高峰,站在上面俯视芸芸众生,便有了超脱的意味。站在人类思想高峰的人,普渡众生,便成了佛。一种思想传播得久了,人们便信仰它,这种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树本是普通的树,但和佛教诞生发生了联系,仿佛具有了佛性。或者说,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托,寄托在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一、石蒜花 石蒜花,佛教称其为曼殊沙华,因常和曼陀罗一起出现在佛经“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而被混作曼陀罗。意思是:开在天界之红花。 它的雌雄花蕊长长地伸出,花形仿佛台风天被吹翻了的伞,也似红色的风车,又似向秋空祈愿的一双双手。开到荼蘼花事了,乃长叶子,虽修得同根,终其一身,花与叶永无缘相见。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故得名彼岸花。 佛教认为有生死轮回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无爱无恨的境界(涅盘)。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说:“花儿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飞翔,在无爱无恨的土壤才会再萌芽开花。” 在日本曼殊沙华的花语是“悲伤的回忆”,在韩国则意味“相互思念”。传说曼殊沙华需要泪水浇灌,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红花石蒜(Red Spider Lily),春天是球根,夏天长叶,等秋天花开时叶子已褪去,花叶永不相逢。花有种特殊味道,有点象大蒜,昆虫和老鼠之类的不喜欢靠近它,所以常常被种在坟墓边驱逐虫害。 她颜色如鲜血,是种灵异气氛很重的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二、菩提树 菩提,这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觉悟”,“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菩提树,原产印度,印度人叫荜钵罗树,我国一般叫菩提树或菩提榕,属于桑科常

佛教信仰与植物的研究

佛教信仰与植物的研究 所属院系:计算机学院 学号:20102111206 年级:10级B班 姓名:袁宗贤 1、引言 佛教自印度传人华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众多的佛教经典中,无论你翻开哪一部,都可以找到与植物有关的经文,而且佛经中所描述的植物至今还有许多在地球上生长着。佛祖释迦牟尼在《法华经》中说:“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准确地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征,采用喻理、类比、明志、比德等等方法,阐述教理,比喻人生。这些生动的描述,完全可以肯定佛祖释迦牟尼早在2000多年前,在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缘起本性的道理时,就通过极其细微的观察,科学地肯定了绿色植物对地球上所有众生起缘、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也证明,绿色植物为人和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和食物,吸收工业和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减低风速,吸收尘埃,吸收硫化物等有毒气体,降低噪音污染等等,功不可没。没有绿色植物,地球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都将无法生存。所以可以说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依据上述观点,本人将对佛文化了解的植物作了大致以下九个方面的分类: ①成道植物;

②悟道植物和祥瑞植物; ③护法、表法、表意植物; ④佛医佛药。 2、详细内容 2.1)成道植物 在不少佛教经典中都提及比丘于“阿兰若”中修行,所谓“阿兰若”就是指寂静之所,一般是指在距村落不远的林间树下。汉字“梵”就是高度概括“经行林中,勤求佛道”,“摄念山林”,“或有诸比丘,在于山林中,精进持净戒”(《妙法莲花经》)。也正是这个“阿兰若”在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的过程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如在《十住毗婆沙论》卷五中记载,不管过去佛、现在佛,还是未来佛,各自都有他们自身的“菩提”树。它们分别是:毗婆尸佛是无忧树,尸弃佛是邡他利树,毗舍浮佛是娑罗树,拘留逊佛是尸利娑树,拘那含佛是优昙跋罗树,迦叶佛是尸拘类树,释迦牟尼佛是阿说他树(即菩提树),将来成道的弥勒佛是那伽树(龙华树)。尤以佛祖释迦牟尼在经书巾的记载更为详细。 世尊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均与植物有密切关系:他生在一株无忧树下,成道于一株菩提树下,而当80岁时,在两株婆罗双树下从容安静地圆寂。根据南传佛经记载,作为佛祖的释迦牟尼是第二十八代佛,这在保存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佛寺的傣泐文手抄本《二十八代佛出世记》中有记述。后代佛弟子们受释迦牟,尼成道于菩提树下的启发,经过挖掘整理,把每一代佛成道均说成在一棵树下。

植物与宗教

收稿日期2010年9月。 植物与宗教 李婧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园艺园林学院 关键词:植物远古自然崇拜信仰当代植物崇拜思潮宗教 Plant and Religion Lij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Hainan University Abstract : From thousand years ago , plant begin to affect different people . The mystery of the plant is so attractive that almost all th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revere it .Along with it ,more and more people try to repose their trust in religion .So ,It’s nature that people begin to content plant with religion .From immemorial nature worship to systemic belief ,to present nature worship , plant acts different characters , but the reverence from people’s heart don’t change .And we all think that this contact between plant and religion will last forever . Key words : plant immemorial nature worship systemic belief present nature worship religion 千百年来,植物一直以其特有的神秘感,吸引着众人,人们惊叹于植物的静谧,为它们的美丽所折服,当信仰给予了人们依附时,植物自然而然以其大自然的灵物的身份融入了宗教之中,不管是当代还是远古,人们的热爱、神往一直存在着,也不论是西欧、中东、亚洲还是北非,这种敬仰和崇拜一直都在以各个形式存在着。

有着吉祥寓意的十大植物

有着吉祥古典寓意的十大植物 1、梅花 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2、竹 青翠挺拨,奇姿出众。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竹竿节节挺拨,有拨节发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 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志高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它与梅、兰、菊、松一样,即有出众的奇姿,更有高尚的品格而深受文人志士的偏爱,被择入“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列。 历史上许多文人爱为它们赋诗、投墨,予以赞美。在民间传统中有用放爆竹以除旧迎新、除邪恶报平安的习俗。所以竹在中国的装饰绘画上亦被作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3、松

松树的丰姿雄态醉人千古。它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不管冰冻风寒,依然苍茏茂郁。人们赋予它意志刚强,坚贞不屈的品格,与竹、梅一起比作“岁寒三友”,而予以敬重。民间更爱它的常青不老,在传统装饰中它是长寿的代表。 4、兰花 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 兰的叶终年常绿,它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韵。中国自古以来对兰花就有看叶胜看花之说。它的花素而不艳,亭亭玉立。 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5、水仙 冰肌玉骨,清秀优雅,仪态超俗,雅称“凌波仙子”。水仙开花于新春佳节之际,被视为新岁之瑞兆,也是吉祥之花。 6、菊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