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再一次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对于中国人,提起瓷器,最耳熟能详的只怕便是青花瓷了。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所以青花皆是白胎青彩。

制作青花瓷所用青料种类繁多,质地色彩也各有特征。元朝流行过一种苏麻离青,制出的青花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明朝则出现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平等青呈色淡雅、青亮、稳定,石子青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多与石子青共用,可以调色。到了清康熙年间就出现了珠明料,发色明丽纯正。现代则多用化学青料,有点是廉价易得,缺点是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除了青料外,款识也是鉴别青花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用于记录烧制年代,多标注帝王年号。吉言款则是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多见于民间青花瓷。比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期盼。堂名款是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白玉斋”等。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等。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其实,青花款识不仅代表了青花的年代和价值,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烙印。从“浴砚书屋”到“长命富贵”,既是青花雅俗共赏的体现,也是青花饱含人文精神的证明。

其实,青花的诞生本就得益于大的文化背景,其一代一代发展更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

根据现有考古发现,青花起于唐朝。唐青花青料发色浓艳,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可以说,唐青花还不能登大雅之堂。宋代时,青花非但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反而趋于衰败,这与宋朝的审美文化有极大关系。宋朝瓷器讲究莹润细腻,釉彩堆叠,釉色多为纯色,典雅含蓄,高贵朴实,如海棠含春,若暖玉生烟,正是体现了宋朝士大夫的做人理念:厚重而不失婉约,纯朴中自有高贵。这也合了

宋朝当时的国情:继承了唐朝繁荣,开拓了宋代的安恬。难怪过于素气的青花瓷得不到宋人的青睐了。

青花开始走向昌盛,恰恰是在元朝,那个外邦入侵,胡人主政的朝代。那些马上夺天下的胡人不谙风雅,瞧不上莹润如玉的宋瓷,却独独对简洁素雅的青花另眼相看。恐是天意吧。遭遇连年战祸,宋朝几大名窑都会于战火,唯有地处皖赣边区的景德镇,较为安定,于是聚集了很多逃难至此的瓷器工匠。再加上景德镇原料丰富,开采便利,真是想不发展都难!自此,诞生了一个景德镇,屹立数百年不倒。于是,青花也便一枝独秀,成为苍白的元瓷器唯一一抹亮色,也正式开始了它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青花最鼎盛的时期在明清。经历了元朝的发展,青花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同,也因其泼墨写意式的灵动暗合了士大夫超然物外的心意,得到了他们的赏识。至于寻常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明清时期的青花不仅在瓶式图案上有了较大拓展,制作工艺也更趋于精良。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青花,真正奠定了它在中国瓷器史乃至中国文化上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景德镇作为青花的圣地,也成为中国瓷器的圣地,名副其实的“瓷都“。

可惜,长盛终有衰。康乾盛世后,内忧外患相继袭来,青花瓷也在风雨飘摇中逐渐没落……

今天的青花瓷,加进了现代技术,缺少了一些古朴飘逸。虽然还是以景德镇为首,但早已不复当年繁盛。人们更多的把它当做一件工艺品把玩。但是青花刻在中国人骨血中的烙印与向往,永不会随时间淡去。以至于这首《青花瓷》甫一出现,便因其深得青花的精髓而引起老中青几代人的共鸣。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有人把青花的传世之美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流光溢彩的外形

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瓷面洁白晶莹,青花幽雅苍翠,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尽管只有一青一白两种颜色,却将美发挥到极致。古人曾赞曰:“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白如玉。”

二、水墨画般的意境

青花瓷如水墨画般拥有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水墨画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画风与中国人的信念息息相关,印证了中国儒家的伦理学,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语等。水墨韵味悠远,变化披美纷呈,它看似温润、淡泊、平和的外表下实则隐藏了一股不可撼动的稳固的力量。青花瓷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像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律动。底色白里泛青,犹如玉脂,墨彩浓浓淡淡,疏密有致。于一白一蓝间,幻化出无穷的神奇。可以说每一种青花纹样,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

三、温润的人文精神

青花瓷和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许多艺术一样,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能工巧匠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感情,自觉地溶入青花瓷器的外观造型与图案绘画中,并寄寓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怀,浸透的是中国人的精、气、神

和千年传承的人文理想。青花瓷那云影山光、龙凤和鸣的如仙境界,正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向往的艺术与人生。

“白底青花岁月尘,流年似水浸瓷身。昔日风华多璀璨,而今溢彩更深沉。”当我们在光怪陆离现代社会中疲惫困惑时,不妨去看看隽永的青花瓷,那明净清新的色彩,那永恒清新的清香,可以洗涤灵魂,荡涤纷扰,再现灵动与安然。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

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与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就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

青花瓷图案及其寓意

1.太师太保 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2.太平有象 解题: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温庭筠《长安春晚》诗:「四方无事太平年。」又指连年丰收。《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象,哺乳动物。体高约三米,鼻长筒形,能蜷曲。门齿发达。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3.三羊开泰 解题: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来 4.连年有余 解题: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在中国,无论城乡,把这愿望形之于图画的习惯,至今未颓。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挂一张儿童抱鲤鱼的年画,既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 5.和气生福 解题: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6.喜从天降 解题:喜蛛即「●子」。一种长脚的小蜘蛛。《初学记》卷四引《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子网於瓜上,则以为得。」陆玑《诗疏》载,「〔喜子〕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人们把喜蛛喻吉光。喜蛛落下象徵「喜从天降」。 7.金玉满堂 解题:金鱼,亦称「金鲫鱼」。鲤科。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种类甚多。鱼的形象作装饰纹样,早已见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盆上。商周时的玉佩、青铜器上亦多有鱼形。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亦用以称誉才学过人。《世说新语·赏誉》:「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青花瓷说课稿

《青花瓷》说课稿 桂溪小学陶兰 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青花瓷》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流程、板书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瓷器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其中,青花瓷堪称“人间瑰宝”,基于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学习的要求,本课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花瓷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青花瓷的文化有所了解,感受青花瓷的造型与纹饰之美,提高审美修养。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第2课《家乡的古建筑》、第6课《水墨动物》第10课《水墨风景画》第11课《皮影》都是承载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价值的选材,着重于对学生展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中国艺术之美,让学生热爱并且积极参与到传承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活动中来。 3、教学目标

依据:基于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学习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设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与认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与工艺的高度成就,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和人文美,提高视觉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青花瓷的色彩、器型与纹饰的特点,通过折、剪、画等一定的方法绘制纹样。 情感与价值观:热爱中国青花瓷艺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青花瓷的悠久历史、工艺的特征及青花瓷色彩、器型与纹饰的特点,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折、剪、画等方法,设计出美丽的青花瓷作品。 二、说学情 1、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着较好的绘画造型能力。 2、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艺术非常有兴趣,以前学过的剪纸、水墨、皮影都能积极地参与,在课堂上,欣赏和文化素养的渗透上可以多一些,技法讲解适当少一点。 三、说教法 (一)教法:

浅论青花瓷与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文化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再一次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对于中国人,提起瓷器,最耳熟能详的只怕便是青花瓷了。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青花瓷(blueandwhite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所以青花皆是白胎青彩。 制作青花瓷所用青料种类繁多,质地色彩也各有特征。元朝流行过一种苏麻离青,制出的青花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明朝则出现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平等青呈色淡雅、青亮、稳定,石子青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多与石子青共用,可以调色。到了清康熙年间就出现了珠明料,发色明丽纯正。现代则多用化学青料,有点是廉价易得,缺点是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除了青料外,款识也是鉴别青花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用于记录烧制年代,多标注帝王年号。吉言款则是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多见于民间青花瓷。比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期盼。堂名款是以典雅的堂名、人

浅谈对青花瓷文化之认识

浅谈对青花瓷文化之认识 化学脱产置换学员岑文学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芭蕉帘外雨声急,青花瓷里容颜旧,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源于唐代,盛行于元、明、清,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青花瓷器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劳动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在技术上改进与提高的结果。它的独特的艺术成就,至今还值得我们总结与继承。青花瓷器是我国古代陶工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优秀传统。拥有千年历史的青花瓷不仅仅是瓷器,还是时间和文化积淀,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载物,它早已凝聚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一.陶瓷史上的艳丽奇葩: (一)原料原料来源不同呈色也不一,如;明永乐呈色浓重青翠、成化呈色淡雅、青亮、稳定、明清二代民窑灰暗甚至发黑、万历菁幽泛紫青翠、康熙发色明丽纯正、现代即现代的一种原料,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

我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

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青花瓷教案

《青花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美。 2、认识瓷器及青花瓷器的特点。 3、学习用蓝色水笔画青花瓷花纹。 教学重点:感受瓷器及青花瓷器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设计青花瓷器花纹图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博物馆吗?那你知道博物馆里都有些什么东西? 今天故宫博物馆有个古代瓷器展,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听音乐,看图片) 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么?(青花瓷)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以和四大发明相提并论,中国被称为瓷国,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青花瓷世界。 二、新授 1、青花瓷历史这么悠久,这么伟大,想了解它么? 博物馆的馆长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份挑战书,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小组长拿出挑战书,小组合作完成挑战任务。 (1)观察瓷器的图案,想想图案颜色、线条的特点。 (2)找找瓷器上的不同类型的图案,它们分别在瓷器的什么部位? 颜色:白底蓝花单色清丽雅致 线条:有粗有细,粗细结合 图案:有排列有序的连续纹样,有突出主题的单独纹样。 位置:连续性的纹样多出现在在瓷器颈、口、底的部位;而单独纹样多出现在肚的部位。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恭喜大家,挑战成功! 3、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叫连续排列的图案?是哪一个基本图形在连续排列? (每组请一个学生上来画一画)

古人还喜欢用这些图案来排列(1、波浪2、变体莲瓣3、回纹4、卷草纹5、钱纹6、菱形7、蕉叶8、如意云头等) 4、刚才这些连续排列的图案我们可以把它安排在口、颈、底边的位置,就好像给瓶子戴上花环、项链,穿上漂亮的鞋子,那瓶身这么大块的地方,我们可以用哪种图案设计? 点、线、块及基本形的组合; 动物(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 植物(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 人物故事、景物等。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些图案呢? 画、剪贴 三、创作 今天我们就用画的方法来设计青花瓷,你知道怎么画吗?先画一个地方的花纹,还是先总体设计,安排好瓶口画什么瓶身画什么,再画花纹? 设计时应该先安排好图案的大概位置,再进一步画具体的花纹。 博物馆的馆长说想让我们小朋友帮他设计一些优秀的作品带回去展览,你们愿意吗? 四、展示 说说你设计中的亮点和你还想如何做的更好 五、拓展 一种颜色,几笔花纹,成就了青花瓷的传世美名,也让我们惊叹古人这流传千年的艺术,课后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寻找青花瓷器不同朝代的图案特点,并做好记录,我们下次再来研究这美丽的青花瓷。

高中现代文阅读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

茶具发展简史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这就是说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开始利用茶了。中国茶文化渊源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伴随着品茶的诞生,茶具也在文明的演进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部分。茶的盛行,最有功绩的当属陆羽,这位茶圣及其著作《茶经》将茶的地位提高到了修身养性的高度,而其中茶具文化又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郎分。茶具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赋中“烹茶尽具”一词,即指烹茶极讲究及其用具。纵观茶具的发展历史,对于茶具的讲究并非一开始就有之,它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饮茶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形成的。 茶的利用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煮食(战国)到煮饮(唐)再到泡饮(明代)的演变。人们饮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在唐代则成为举国之饮,成为茶在历史上的最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问世。宋代,饮茶更是发展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典雅的艺术。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茶具,古文献中称为茶器。通常是指人们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茶具是在“茶之为饮”以后出现的,并随着饮茶的发生而发生,随着饮茶的发展而发展。茶具的发生和发展,如同酒具和食具一样,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一般认为,中国最早饮茶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一种小口大肚、陶制的缶。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 纵观茶具发展的脉络,不同时代的饮茶方式也有不同。如唐代以饮用煎茶、饼茶为主,饮茶方式多为煎茶法。时至宋代,人们尚饮饼茶,改为点茶法,并出现了斗茶和分茶,并以茶汤“面色鲜白”、乳花“著盏无水痕”为判定标准,改唐碗为宋盏。明代后促进了散茶的改进,受清饮之风的影响,唐宋用于炙茶、碾茶、煮茶等的茶具不再需要,而转为注重通过冲泡体现茶叶新绿本色的茶具,多为白色或淡色。 一、最早的饮茶器具(汉代) 很难说清楚,饮茶的器具与酒距、食具共用,有人说商代前后就有了茶具陶——口小、肚大。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最早的烧及饮茶器具的是西汉,王褒《亿约》(公元前59年“武阳买茶,享荼尽具”这个具可能是茶具或食具。二、专用茶具的出现茶学界公认最早的有关茶具的文学记载是西晉(公元265-316年) 左思(約公元250-約305年)的《娇女诗》,其中有“心为荼荈剧,吹噓对鼎砺。”這“鼎”當属茶具。二、完备的唐代茶具: 1茶具的形成期:汉代→→隋唐以前。从汉代到唐代,人们饮茶通常加葱、姜、橘子等物一起煮与煮汤(蔬菜)无差别,或用来解渴,或用于菜食,可能与食具共用。最早我国古人多用鼎和镬(huo)煮水 2专用茶具的确立(陆羽)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为此,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使用的各种器具后,开列出28种茶具的名称,并描绘其式样,阐述其结构,指出其用途(见《茶经?四之器》)。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对茶具的最明确、最系统、最完善的记录。从中可清晰地看到,唐代时中国茶具不但配套齐全,而且已是形制完备。如果说,陆羽在《茶经》中提及的只是民间的饮茶器具,那么,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饮茶器具,则为人们提供了大唐宫廷饮茶器具的物证。 三、兴盛的宋代茶具 宋代饮茶器具进人宋代,虽然饮茶方法有所改变,但无论是宋代初期的煮茶法和饮茶法并存,还是进人宋代中期以后,点茶法大行其道之时,其法都出自唐代。而且饮的茶与唐朝一样,仍然是以紧压茶为主,茶的加工方法也无多大变化,只是饼茶的花式品种有所改变罢了。所以,宋代的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在种类和数量上,并无多大变化。宋代民间饮茶多用茶盏,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被时人看作是佳品,但宋人饮茶,更讲究烹瀹技艺,特别是盛行的斗茶,不但讲究点茶的技和艺,而且对斗茶用的茶和水,以及用于斗茶的器具,都要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斗茶的最佳效果。华丽的点茶法的流行、金银具的盛行、黑釉建盏的不可一世,子民们郁郁不得志之余,一门心思置身于“斗茶”的游戏之中,这对茶具如醉如痴、魂系梦牵,及宋人对茶艺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深深影响了近邻日本,逐渐日本茶道追名于世。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在2008年的央视春晚中,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歌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 《青花瓷》的成功为中国流行乐坛做出了一个榜样,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并非水火不相容。笔者希望当今的中国音乐人可以借鉴《青花瓷》这一成功的范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发展更为多元的流行音乐文化。 本文将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解析,以探求其成功的原因。 歌词是歌曲描绘情节、抒发情感的主体。词作者方文山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是这首歌词的一大特点。

譬喻、转化、转品、类迭、夸饰、摹写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其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艺术形象跃然纸上。譬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的三个“惹”字,就使用了类迭的修辞手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文白相间是这首歌词的另一个特点。当下有很多歌曲以古代诗词为歌词,配以现代风格的旋律,以期达到古今合璧的效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这首歌词以文白相间的写作手法,在其自身就做到了古今合璧,进而使其与旋律配合时全然没有生硬晦涩之感。 歌曲采用了五声音阶调式,使整首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旋律多采用中国民族调式中常见的三音组,使其呈现出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儒雅、古朴、朦胧的意境。主歌部分先以迂回下行的五声音阶陈述乐思,并以此奠定了歌曲的整体基调。配合着极具古典韵味的歌词,使主歌部分充盈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卷气。歌曲在副歌部分进入高潮,虽然运用了主歌部分的下行动机,但对其进行变化后在情绪上已和主歌完全不同,宫调式的那种大气磅礴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副歌的上行小二度移调,成为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并最终在宫音上结束全曲。 在配器方面,为了呼应歌曲的整体风格,较多的采用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在引子部分,使用了响板、琵琶、笛子等音色,明确了歌曲的民族风格。在主歌部分,并没有使用过多的乐器伴奏,其目的在于突显旋律本身的那种古朴、淡雅的性格。在副歌部分,伴奏声部的音色增多,烘托了歌曲在情绪上的变化。在间奏中,民族乐器的音色再次成为亮点,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最后的尾声,伴奏声部突出运用了琵琶、响板这两种音色,做了收束性陈述,使人意犹未尽。 这首歌曲中,周杰伦将自己原有的唱法与中国戏曲的唱腔结合起来,使声线与音乐风格完美的融合。在演唱主歌部分时,由于歌词较偏重于文言,因此周杰伦在咬字与行腔方面做得更加清晰、明确。为了表现副歌部分的情绪变化,周杰伦运用了更加飘逸的略带假声的演唱方法,并以此来呈现副歌部分的中心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意境。

2020届高考语文备考阅读题之“青花瓷”主题专练

2020届高考语文备考阅读题之“青花瓷”主题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文后小题。 青花瓷瓶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店说吧。”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根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 “噢,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湮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儿并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青花瓷为什么会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瓷器的发展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 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 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还闪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非常现代,一千五百年前的杯子拿到你眼前,看着跟现在生产的一样。 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 中国南方以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白瓷为主,这是唐代整个瓷器的局面。 唐代的“茶圣”陆羽,他写过《茶经》,开头一句“南方有嘉木”,“嘉木”指的就是茶树。陆羽对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有一个评判,“南青”就是越窑,“北白”就是邢窑,南越北邢嘛。 他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陆羽认为由于这三条原因,邢窑都不如越窑。陆羽是湖北天门人,他站在南方人的立场上,对两种瓷器做出一个判断。如果陆羽是北方人,那他肯定反着说了:“越瓷类玉,邢瓷类银,越不如邢,一也。” 其实邢瓷和越瓷这两大窑口,是中国陶瓷史上两朵奇葩,没有高下,每个品种的审美趣味和境界都非常高,堪称并驾齐驱,没法说哪个高哪个低。 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比如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瓯》,茶瓯,就是茶碗。皮日休这么写:“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造瓷器,这瓷器像月亮一样,像云彩一样,就是漂亮,都说得比较虚。但皮日休还是做了很客观的评价,说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够烧造很好的瓷器。 青花瓷为什么会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出产的青花瓷作为收藏的首选,古时的青花瓷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 南京古陶瓷收藏专家周道祥先生认为,青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不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除此之外,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

青花瓷节目串词

青花瓷节目串词 青花瓷节目串词(一) 小小青花瓷,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一首《青花瓷》,为我们勾勒出文人雅士笔下的烟雨江南小镇,尽管我们别能亲临周杰伦演唱的现场,听到他的歌声,但是我们会跳舞!接下来有请二年级三班表演青花瓷扇子舞!请大伙儿欢迎! 青花瓷节目串词(二) 1、中国瓷器,闻名遐迩。China算是中国,china算是瓷器。小小青花瓷,浓缩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一首《青花瓷》,为我们勾勒出烟雨的江南。请观赏崔鲁宁同学的歌曲:《青花瓷》。 2、世界因有音乐而悦耳动听,音乐因有舞蹈而姿态万千。让李慧珂同学的一支《拉丁舞》带我们去领会南美的风情吧! 3、每个人落临到那个世界,都要得到不少人的帮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一路走来。请观赏歌曲《感恩的心》,表演者:李佳秀。 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手神彩》让近景魔术风靡全国。如今见证历史的时间又来了,请睁大你的双眼,看我班同学高原为你带来的《魔术》! 青花瓷节目串词(三) 1、舞蹈《赶圩归来阿里里》 声声小鸟唱,朵朵晚霞飞,一群漂亮的彝族小姐,赶圩之后回家去,那个古老的民族用淡忘送走苦难,用微笑迎接以后,此刻就让我们走进彝族,聆听彝族小姐赶圩归来时那欢快幸福的歌谣。请观赏四三同学表演的舞蹈。 2、诗朗诵《我的祖国》 千朵花,万朵花,朵朵鲜花献妈妈,祖国妈妈春常在,华夏儿女是一家。请观赏五三班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我的祖国》 3、舞蹈《军中姐妹》 整齐坚决的步伐,展现着军人钢铁般的意志,洁净利降的姿态,展现出军人的卓越风姿。请观赏一年级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军中姐妹》。 4、儿歌联唱《欢乐的节日》《妈妈格桑拉》 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一的小朋友基本上美美的让我们用嘹亮的歌声唱响《欢乐的节日》,把最真挚的情献给我们友爱的妈妈。 请观赏儿歌联唱《欢乐的节日》《妈妈格桑拉》。 5、舞蹈《青花瓷》 烟雨蒙蒙,月色如画,青花瓷自顾漂亮,我眼带笑意看那伊人欢快的舞蹈。请观赏五二班同学表演的扇子舞《青花瓷》。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再一次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对于中国人,提起瓷器,最耳熟能详的只怕便是青花瓷了。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所以青花皆是白胎青彩。 制作青花瓷所用青料种类繁多,质地色彩也各有特征。元朝流行过一种苏麻离青,制出的青花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明朝则出现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平等青呈色淡雅、青亮、稳定,石子青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多与石子青共用,可以调色。到了清康熙年间就出现了珠明料,发色明丽纯正。现代则多用化学青料,有点是廉价易得,缺点是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除了青料外,款识也是鉴别青花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用于记录烧制年代,多标注帝王年号。吉言款则是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多见于民间青花瓷。比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期盼。堂名款是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白玉斋”等。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等。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其实,青花款识不仅代表了青花的年代和价值,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烙印。从“浴砚书屋”到“长命富贵”,既是青花雅俗共赏的体现,也是青花饱含人文精神的证明。 其实,青花的诞生本就得益于大的文化背景,其一代一代发展更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 根据现有考古发现,青花起于唐朝。唐青花青料发色浓艳,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可以说,唐青花还不能登大雅之堂。宋代时,青花非但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反而趋于衰败,这与宋朝的审美文化有极大关系。宋朝瓷器讲究莹润细腻,釉彩堆叠,釉色多为纯色,典雅含蓄,高贵朴实,如海棠含春,若暖玉生烟,正是体现了宋朝士大夫的做人理念:厚重而不失婉约,纯朴中自有高贵。这也合了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 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時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6]。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7]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结束语: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的变化发展历程的了解,其中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

从青花瓷器的发展简史

从青花瓷器的发展简史、浅议青花瓷器创烧于唐代 闫金宝 青花瓷器是中国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品种,青花瓷器是用钴料在瓷胎上着色,再施透明釉,在1280度(±80度)的还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钴料在高温作用下呈现蓝色,习惯上称“青花”。 青花瓷器发展史的研究还不到一百年。20世纪50年代,有个叫约翰.阿列可塞.波普的美国教授,根据一只高63.6㎝带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在一大批传世的青花瓷器中,类推出一批元代青花瓷器。于是就有了青花瓷器起源于元代的说法。 1957年至1970年间,浙江龙泉金沙塔塔基出土北宋早期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的青花瓷器,浙江绍兴翠塔塔基出土南宋咸淳元年(1265公年)的青花瓷器碎片。据此,有人提出青花瓷器应该起源于宋代。 1975年,江苏扬州唐城遗址不断发现青花瓷器碎片,于是出现了青花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三种说法: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 持元代说的学者认为:扬州唐城遗址发现的青花瓷器碎片,其实不是青花,而是唐三彩中的纯兰彩器,属于陶器。浙江龙泉、绍兴等地发现的宋青花是孤证,并且龙泉和绍兴两地地层关系不明确,从器型文饰看应该是明代遗物。

笔者认为:美国教授约翰.阿列可塞.波普对于发现元代青花瓷器,并确立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可以说功不可没,但就仅此对青花瓷器上的题记和铭文就确定并提出了“青花瓷 器起源于元代的说法”我认为是欠妥的。况且从元代青花瓷器的胎、釉和制作工艺水平来看,已经完全具备了瓷胎洁白、釉质透明、加工温度准确、釉下彩绘精致等特点,是一个完全进入成熟期的瓷器产品。假如青花瓷器起源于元代的说法成立的话,难道我们老祖先发明的“青花瓷”是跟着伊朗、伊拉克学的吗? 笔者认为:扬州唐城发现的青花碎片,无论从胎体、釉质、彩色上来分析,都是不折不扣的瓷碎片,并且这批瓷碎片应该是唐代河南巩义黄冶窑的产品。河南巩义黄冶窑是唐代烧制唐三彩的著名瓷窑,而唐三彩中的蓝彩,正是用钴料呈色的,这一点和青花瓷器完全一致。2002年至2003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中国文物研究所联合组队,对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现场发掘时,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第二烧造区晚唐地层中发现的百余件白釉施蓝 彩的唐青花瓷标本,这些标本一般比三彩制品火候高,施釉工艺也与三彩不同。其形状与文饰于1975年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青花瓷相类似。经上海复旦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对两地的瓷器标本采用无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进行成分测定,证实二者成分完全相同。考古专家门认为,唐朝晚期,扬州是主要的通商口岸,是瓷器的主要外销地。目前全国仅有扬州出土过唐青花。此次的考古发掘和科学测定证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器就是产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