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典的教育理念

瑞典的教育理念

瑞典的教育理念
瑞典的教育理念

https://www.doczj.com/doc/6f17647511.html,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瑞典是诺贝尔的故乡,科技技术发达,高等教育的水平也居世界一流。我们这次访问的学校是位于乌普萨拉市的Rosendals学校。Rosendals学校位于著名大学城乌普萨拉市中心,紧挨拥有五百年历史的素有“瑞典剑桥”之称的乌普萨拉大学。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欧洲小镇的典型古朴又有年轻向上的现代气息。Rosendals学校是乌普萨拉市的一流学校,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短暂的交流期间,我们受到Rosendals学校对我们的热情接待,同时感受瑞典先进的教育制度和独具一格的教育理念,收获颇多。

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具特色的教育机制

日本著名学者冲原丰在他主编的《世界的教育》一书所指出的“瑞典通过卓越的教育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使瑞典既没文盲,也没有穷人”。瑞典成为世界国民素质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均读书读报最多的国家之一。

瑞典是当今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的排行上名列前茅,成为举世瞩目的耀眼明星和其他国家学习的典范。让人人都能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是瑞典教育始终坚持的很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瑞典实施从零岁到坟墓的一套独一无二的全国免费教育体制。其次,瑞典的高中教只有一种,不像其他国家现存的职业高中、普通高中或其他类别高中的区别。集就业与升学为一身、叫统合高中。凡初中毕业生都可以入学,没有入学考试。统合高中的学生在学习结业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升学或就业,机会都会很多。这样就避免了就业和升学的矛盾,像许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普通高中毕业了只能参加升学,上不了大学的高中生令人担忧,因没有技能,就业机会很少,即使就业也只能从事很少的低薪工作。瑞典对高中教育的这种成功的改革,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和效法的典范。

民主课堂以人为本

“民主教育”是瑞典教育精髓,瑞典学校上课时大多采用讨论的方式,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会让学生产生精神压力,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正是这样民主教育的理念,学生与老师彼此尊重,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启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瑞典学校没有逃课和惧怕老师的现象,瑞典没有快慢班,学校会因材施教,避免向学生灌输知识,并且中低年级没有家庭作业,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同时,打破传统考试制度,采用新的学业评价制度,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兴趣和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们参观Rosendals学校,感觉到瑞典高中生学习很主动、轻松。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课堂气氛民主而又愉快。在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讨论课中,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表观点,提出质疑,充分讨论。学生分为三到四个学习小组,从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生物多样性、转基因食品方面阐述问题的症结、解决方案。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激烈,教师不做正确或错误评价。并且教师把学生在讨论课上的表现作为学期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讨论课是瑞典高中课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彰显了“民主课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打破文理分界注重学科整合

瑞典在高中教育阶段设计了三种学习方向(programme),即国家学习方向( national programme)、特别设计的学习方向(specially designed programme)和个别化学习方向(individualprogramme)。瑞

https://www.doczj.com/doc/6f17647511.html,

典确定了17个国家学习方向,选择其中的一个国家学习方向课程,但不管选择哪种学习方向,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共同核心学科。共同核心学科包括瑞典语、英语、数学、宗教、公民教育、科学学习、体育、卫生和艺术活动课。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学生,必须通过通过核心科目的考核,这就为跨学科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是瑞典高中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瑞典特色化高中办学方式。

我在Rosendals学校的观摩了一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跨学科研究课,在课堂上教师着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对事物全面、客观的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由历史老师、哲学教师、生物老师合作讲授,三位老师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讲授可持续发展基本内容。首先是历史老师从概念引入,向同学们介绍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其背景追溯到一九七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78年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层面。接下来是哲学教师从理论层面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国哲学家康德和美国实用主义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以及哲学思考。这些思考涉及几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最后由生物老师从现实层面剖析了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难题:生物多样性、转基因食品、气候变化、粮食生产和运输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现实状况、面对的困境以及解决办法。

这种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协同教学关系,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分界,相互交流,共同研究,设计教学,协同行动以发挥合作的效能。跨学科渗透教学对强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综合知识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运用起重要的作用。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的特点,我们还感受到了瑞典课堂讲究实用主义,注重科技创新。生物、化学实验室都拥有与大学媲美的一流实验设备。瑞典先进的教育制度和独具一格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瑞典的不断进取、开拓精神把瑞典教育不断升到一种新境界一种新水平,也因为教育的发达,造就了今日的瑞典成为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福利优厚的高度文明的发达国家。

18秋季广东电大8807西方行政制度45参考答案

18秋季广东电大8807西方行政制度45参 考答案 ------------------------------------------------------------------------------------------------------------------------------ 广东电大8807西方行政制度4-5参考答案 1/10)、所有西方国家的文官每周工作时间都是5天不超过42小时,超过即要领取额外工资。(3分) ? A、正确 ? B、错误 (2/10)、日本一直以来都是实行特殊内阁制的代表。(3分) ? A、正确 ? B、错误 (3/10)、法国于1946年成立了法国计划总署,负责制定全国经济发展计划。(3分) ? A、正确 ? B、错误 (4/10)、英国选拔、任用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十分重视专家化,不提倡通才。(3分) ? A、正确 ? B、错误 (5/10)、西方国家公务员可以带有党派倾向和其它政治倾向。(3分) ? A、正确 ? B、错误 (6/10)、反对垄断和不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政府的重要责任。(3分) ? A、正确 ? B、错误一个正式组织中一种信息交流的性质,这种性质被组织

的‘成员’接受,即能够促进做出对组织目标有贡献的行动。”这是巴纳德对的界定。(4分) ? A、权力 ? B、管理 ? C、组织 ? D、权威 将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统称为公务员的国家有(4分) ? A、法国 ? B、德国 ? C、英国 ? D、日本 ? ? (7/10)、威尔逊认为,为了建立民主制度必须对文职机关的人员进行竞争性考试,而且要把这种考试形成人事行政的一项制度。(3分) ? A、正确 ? B、错误 (8/10)、典型的现代民主制度是依赖于多数派的投票者能代表大多数民意的假设上,而非多数派能统治全部人口。(3分) ? A、正确 ? B、错误 (9/10)、办事机构是中央政府为管理某项特定的公共事务而设置的一种行政机构。(3分) ? A、正确 --------------------------------------------------- --------------------------------------------------- ------------------------ ? B、错误 (10/10)、当一个国家的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依然可以一个政府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统治。(3分) ? A、正确 ? B、错误

瑞典中小学性教育探析

瑞典中小学性教育探析 发表时间:2016-10-17T14:42:38.293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6期作者:莫贤棠张璐璐 [导读]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性教育,瑞典成立了性教育非政府组织,弥补了学校性教育的不足,如RFSU、LAEA组织。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当前,中小学性教育的开展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性教育组织的国家,其性教育体系是非常完善的,主要包括性教育政策、性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模式等。 关键词:中小学;性教育;瑞典 世界上每天有1000名妇女死于相关原因的妊娠,也就是每年高达358000名妇女。而高达发展中国家的产妇死亡率案件高达99%。此外,在非洲,26名妇女中就有1名妇女死于妊娠。而在瑞典,概率低于1/17400。因为从2008年开始,瑞典开始致力于减少不安全堕胎( abortions )。瑞典的性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主要致力于解读瑞典性教育经验。 一、瑞典性教育政策支持 瑞典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制定了大量政策,使得中小学性教育取得了比较全面、稳步的发展。 1933年成立全国性教育协会(Swedish Association for Sex Education,RFSU)。该组织已有核心会员600人,目前有25个全职的职员。1934年,第一个性生育健康诊所成立。1938年,避孕信息开放。在这之前,瑞典法律是禁止传播避孕信息的。 40年代,瑞典做了不少的尝试:1942年,瑞典小学首次引进性教育,并将性教育作为选修课。1945年,瑞典在小学开办了第一期性教育教师的培训班。 50年代到60年代,瑞典的性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1955年,瑞典在中小学实施强制性教育。1956年,制定了全国9年一贯制学生性教育大纲。 70、80年代:1970年,瑞典无条件开放出售避孕用品。1976年,助产医生有权利开避孕药。1982年,瑞典政府设立殴打妇女公诉罪,以保护妇女免受伤害,提高妇女的合法地位。 90年代后,通过同性恋伴侣法,于1995年元旦实施。1995年,成立第一个男性生育健康诊所。2002年,通过同志伴侣领养权。 二、瑞典性教育目标、内容 (一)瑞典性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瑞典中小学性教育的目标从当初的宣传避孕到致力于关注人的发展:萌芽阶段性教育目标从经济学角度制定,通过倡导避孕行为,控制人口数量,防控性疾病流行和提高人口质量。1956年,瑞典性教育教学大纲将这一阶段性教育的目的定位为:中小学生掌握性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1977年,全国教育委员会颁布性教育手册《人际关系寻言》,将性教育目标定义为:其一,中小学生懂得能够担当责任、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人;其二,获得关于性和其他人际关系方面的正确思想和价值观,接受有分歧性价值观;其三,认识到性是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发展、社会关系和结构紧密相连;最后,认识性的复杂性。[ 胡珍.瑞典青少年性教育[EB/OL]https://www.doczj.com/doc/6f17647511.html,/p-358739313.html.2014-12-10] 21世纪,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工作者等的共同参与制定下,瑞典中小学将性教育目标定义为考虑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将性教育目标定义为:第一,帮助学生准确地获得人类性生理、性心理与社会学方面的知识;第二,帮助学生带着责任心在性方面作出相关选择;第三,获得人际关系的满足,学会责任承担。[ 胡佩诚.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J].青年研究.2001:04.] (二)瑞典性教育内容 从1994年起,瑞典的中小学性教育的内容发生了改革,不再是原来的统一讲授内容,而是政府倡导各学校自己编写自身的教材,采纳自身的教学方法,不需要全国统一。总得来说,瑞典性教育的教材不能偏离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物学的知识:人的生殖知识,解剖学知识,基因,优质生育。 第二,人类生长与发展的知识:生理方面,心理方面。 第三,关于社会方面的知识:家庭关系处理,准父母的角色转换,人际关系、社会责任。 第四,关于性行为方面的知识:感情,行为规定,伙伴关系确定与选择,性别角色学习。 第五,关于如何准备作父母应必备的知识:健康知识,家庭关系处理,对话空间,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观学习等。 此外,瑞典中小学性教育工作者还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伦理道德上,对青少年进行态度、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的引导。男女都必须遵守性道德标准,不允许对他人的身心施加压力。 三、性教育方法和途径 瑞典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可以学习性知识和获得帮助,提倡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还提倡社会服务机构、非政府组织、国际互联网来开展性教育。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瑞典中小学开展性教育的最为直接和重要方法。性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角色参与式和互动游戏等方法。教师通过讲解性知识、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教学活动等让学生感觉自己深入学习性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师制作了许多生动的教具,通过展示相关教具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播放生动的动画讲解知识向学生传授男女关系。此外,教师将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伦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性知识教育方面渗透性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社会服务机构 瑞典建立为中小学生服务的青年门诊,由助产士、心理学家、妇产科等组成的。青年门诊由学校或医院向政府注册,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学校的老师和校医可以转介学生到青年门诊进行专业咨询或治疗。为此,学生存在的实际心理和生理问题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青年门诊的产生的费用,包括职员工资和工作经费都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另外,在瑞典还建立了“少女中心”社会服务机构,专门以中小学女学生为服务对象,提供性教育培训课程,心理辅导课等。 3.非政府组织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性教育,瑞典成立了性教育非政府组织,弥补了学校性教育的不足,如RFSU、LAEA组织。非政府组织工作人

简述法国的综合教育概况

简述法国的综合教育概况 简述法国的综合教育概况 法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体制完善,学位种类齐全,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有所不同。法国现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0多万人。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多种形式的学习课程,包括短期学习课程、长期学习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根据学校 的培养目标、招生制度、教学安排和行政管理特点,高等院校可分 为四类:综合大学、高等专业学院、短期工程学院大学和高级技师学校。 1、综合大学 法国综合大学历史悠久,科系设备齐全,科研力量和师资设备在法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国现有87所综合大学,其中 3所在海外。在综合大学学习的学生约占全国大学生的90%左右。综 合大学的学习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学习结束,各大学会颁发具有 同等效力的国家文凭,一些大学还颁发自己的文凭。 第一阶段:两年,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可 得到普通大学教育文凭(DEUG)(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学历)。 第二阶段:两年,专业教育阶段。毕业后获得普通大学教育文凭 或同等学历。第一年的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可获"学士文凭"(LICENCE);第二年考试合格后获"硕士文凭"(MAITRISE),并凭该证 书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或直接就业。 第三阶段:高等专业学习和深入学习阶段。如果学生的目标是获 得一份工作,就应该选择攻读"高等专业学习文凭"(DESS)课程。如 果学生希望将来从事研究工作,就应该选择攻读"深入学习文凭"(DEA)课程,这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步,为期一年。博士学位根 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一般需要2-4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 考核后,可获得学位证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内容与真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常考法条 第一章 (二)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章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三)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三)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

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三)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四)战略主题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第四章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八)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

140 18春西方行政制度

18春西方行政制度形考作业1_0006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思想家()首次使用“宪法”一词。 A. 王守仁 B. 王安石 C. 郑观应 D. 朱熹 2. 以下哪个国家的宪法属于不成文宪法。 A. 英国宪法 B. 日本宪法 C. 德国宪法 D. 瑞士宪法 3. ()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荷兰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0 4. 英国宪法从结构上看,具有()特点。 A. 复合性 B. 重复 C. 不明确

D. 柔性 5. 现行的《日本国宪法》是日本宪法史上的第()部宪法。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6.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称作()。 A. 议会民主制 B. 人民主权制 C. 两党制 D. 多党制 7. 美国的()是最早把人权思想反映进去的重要文件。 A. 《人权宣言》 B. 《独立宣言》 C. 《美国百科全书》 D. 《政治学》 8. 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原则是由()首创的。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杰斐逊

9. ()宪法首创了成文宪法。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10. 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是() A. 德国 B. 日本 C. 英国 D. 美国 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西方国家的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包括有()。 A. 平等权 B. 财产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 E. 受益权 正确答案:ABCDE 满分:3 得分:3 2. 人权是17、18世纪由()首先提出的。 A. 布丹 B. 卢梭 C. 西赛罗 D. 孟德斯鸠

中国教育体制

当今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

目录 一、中国教育体制 1、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 二、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 1、惩罚教育 2、赏识教育 3、因材施教。 4、爱心教育 5、学校的教育 6、家庭的教育 7、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1、办学方向存在偏差 2、教育发展不公平 四、对中国教育制度改善的建议

中国教育体制 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室。为了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全民教育的历史性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不高,全民教育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坚持把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各级政府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中国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前教育指3—5岁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幼儿园111,752所,幼儿教职工90万人,在园儿童2036.02万人,适龄儿童入园率为43.8%。幼儿园一般由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正从城市向农村推进,一些乡镇已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 初等教育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小学456903所,小学教职工634.02万人,小学生12156.7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个人和民间团体创办的。 中等教育指在12—17岁期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全国共有中等学校93968所,在校生9415.21万人。中等学校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 高等教育继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96所(截止2002年6月20日统计),民办

第二节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二节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一、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法国的教育制度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了高卢。法国作为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从那时起,受罗马帝国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最强大的的一支部落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了最强大封建王国--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即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王国就是法国的雏形,后来演变为法国(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德国,中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意大利)。10世纪后,法国封建社会迅速发展,到15世纪后期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 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从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对它影响不大,因此,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尽管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已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对外贸易也在不断扩大与加强,资产阶级逐渐成长。但一直到18世纪前期,法国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在政治上还比较软弱,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到封建专制制度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封建贵族与第三等级之间日益尖锐的对立。上述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法国教育总体上看还是教会特别是天主教教会一统天下。 (一)初等教育 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近30年,法国的初等教育主要掌握在胡格诺派手中。16世纪中叶以后,加尔文教在法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加尔文新教的信奉者被称为胡格诺派教徒。胡格诺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进行了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可以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La Salle)建立了"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成为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的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富人们则聘任家庭教师对其子弟进行初等教育。"基督教学校兄弟会"还注重师资培养的问题,它于1685年在兰斯(Rheims)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二)中等教育 17世纪前期,属于新教的冉森派和胡格诺派曾开办过一些中等学校。冉森派是17-18世纪在欧洲流行的新教,其创始人是荷兰神学家冉森。冉森派特别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本族语的地位,在方法上,反对强记,重视判断力的磨练和读写技能的训练,主张采用实物教学。17世纪60年代冉森派开办的学校被迫停止教学活动。胡格诺派开办的中等学校被称之为学院或基础学校,设7个年级,主要教拉丁文、希腊文和法文。1685年以后,胡格诺派的学院也不复存在了。 1534年,以反对宗教改革、巩固并恢复天主教阵地为宗旨的耶稣会建立,到17世纪,活跃于许多欧洲国家,成为法国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耶稣会特别重视中、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缺乏兴趣。在1618-1746年近一个半世纪期间,由耶酥会创办的中等学校成为法国中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耶酥会创办的中等学校也称为学院。除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年的短暂时间外,耶酥会的教育活动是得到法国封建统治者全力支持的,因此,它的中等学校网迅速遍布法国各地。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的力量仅次于耶酥会,特别是在18世纪中期耶酥会被驱逐后,更成为法国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圣乐会虽然是一个属于旧教的宗教派别,但它比较接近于资产阶级,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 发布日期: 2004-05-29 谢维和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由于教育本身的地位和特点,管理体制的革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中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都直接间接地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分析我国近年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从这一角认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任务,是很有必要的。 一 纵观10余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基本上是沿着三个走向展开的。 第一、从高重心向低重心的转移。即通过权限下放,改变过去整个国家的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都高度集中于中央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状况,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自身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其重要手段之一在于,它映了管理权限在原有体制内从上到下的变化,只是把管理的重心由中央下移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学校,而并未超出有体制范围。 这一走向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地方各级政府对本地方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限的扩大。过去,无论是学校建设、专业的设置和学科的调整,还是课程、教材、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审定,包括各种教育经费的拨付与使等等,基本上是由中央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十有限,更多地只是扮演一个执行者的角色。这一管理模式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吻合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于较好地利用教育资源,维护教育活动的有序性,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以适应随着社会发展和分化而出现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由于信息收集和掌握上的困难,也常常影响管理的效。为此,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政府所有。除了大政方针和宏观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的权力和责任,都交给地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则更进一步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机决定本地区的学制、年度招生规模、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和审定省编教材”等等,同时也给予了其对所属各级政府教育管理权限的决定权。其二,扩大学校,主要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专业与系科的调整、机构的设置、干部的任免、经费的筹措使用、职称评定、工资分配及国际交流等各方面,高等院校正一步步地朝着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面向社会自主办的法人实体发展。 第二、从原有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转移。即改变过去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共同办学的体制。 首先是学校的举办主体由过去体制内的一元化向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举办主体多元的改革。过去,学校的办被完全看成是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也完全纳入了中央的计划调控之中,由形成了政府作为唯一的举办主体的现象。对于有效地贯彻势行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无疑给予了体制的充分保障。但面对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政府在财政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同时也限制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和发展教育。近年来,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私立学校的涌现,以及与国际上有关组织机构的合作办

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城郊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本年度,我校各项工作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妥善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努力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二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三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根据我校实际,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管理目标,完善各项制度,本学年度总体遍地计划如下: 一、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 本年度,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政治学习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让他们对待学生应有“爱生如子”美好品德,以自己的行动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做人的道德,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二、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机会。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才能发展。 首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带领大家学习有关课改精神,摒弃旧的教学观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暑假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书籍及所授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之间异同点,把握教学脉络,每周四、五进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注意收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充实教研学习的内容,切实使教师把教学理论用于课堂教学,有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来丰富教师备课的内容。引导教师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入体会,研读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一瑞典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新闻出版自由和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家

新闻法学复习资料 一瑞典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新闻出版自由和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家 二“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这一条款在以后的大量新闻诉讼案例中被法官加以具体解释,成为美国处理新闻法律与道德问题的最高原则,也是对其他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法国制定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新闻法《出版自由法》1881年 四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1宪法:是传播法的基础,地位最高的法律 2法律:基本法:刑法、刑诉、民法、民诉、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专门法:著作权法、广告法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和颁布 4地方性法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全国无法统一 5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6国际条例:WTO 、TRIPS、知识产权协议 五传媒法中的基本权利表达权、知情权 六表达自由: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媒介或方式表明、显示或公开传递思想、意见、观点、主张、情感、或信息知识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或惩罚的自主性状态七知情权:20世界40年代美国记者肯特·库柏提出。公众通过新闻媒体享有了解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八新闻记者的义务: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新闻记者的基本义务 2.不得滥用新闻自由侵犯他人的权利 1尊重报道对象的人格尊严 2真实而不歪曲,虚假报道他人 3.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4、维护国家安全 九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十泄密:(1)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2)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十一保密制度:1 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的保密规定进行自审;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2 汛情、疫情、核事故、统一发布 3 突发事故新华社统一发布 十二传播者成为煽动主体的条件:明知主观上是故意的、 十三“其他淫秽物品:1包括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视频文件、音频文件、电子刊物、图片、文章、短信息等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电子信息和声讯台语音信息。 2 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淫秽物品。 3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 十四新闻侵权:新闻侵权的行为,特指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生的侵害他们人格权的行为。 十五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一)作品已经发表 (二)作品有侵害他人人格的违法性质 (三)具有特定的方向

中国的教育制度

中国的教育制度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中国的教育制度】 一、中国教育最重视智育,中国的学生负担最重,中国的老师工作最累,中国的家长最爱孩子,然而中国至今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13亿人创造的财富只相当于美国2、5亿人创造财富的13%;一向被列于首位的德育实际上比较薄弱,青少年犯罪案件一度占到了刑事犯罪案件的70%以上;与德育、智育并列的体育薄弱,中国青少年在体质上弱于发达国家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位;美育和劳动教育更不受重视;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等薄弱,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素质的整体全面提高和各方面人才的大量涌现。 二、当前中国教育的现实是什么?应该说,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教育目前仍然比较落后,一些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弊端仍然比较突出,这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中国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问题在于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偏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要实现大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就必须根除积弊,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 四、教育改革是涉及教育各方面各环节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

但成败的关键,在于以高考制度为首的制度的彻底变革,如果抓不住这个关键,则改革必然不能成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彻底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教育的各方面和各环节,都应当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重建,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方向。 五、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国家的主人和民族的一分子,曾经或现在的受教育者或教育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教育改革,参与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实现。 六、问题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团结起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场教育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来,谱写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壮丽篇章!行动起来,团结起来,让我们动手创造这段历史吧! 【篇二: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外国的区别】 中外教育对比对于中外教育的看法是各有不同。 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大学里成绩好、会学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强,尤其是应付社会的能力。许多亚裔学生从名校毕业以后,却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或多或少也说明了一点问题。 海外学校不喜欢只取得高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他们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凡申请进入第一阶段学习的学生,需通过法国使馆的法语考试。法国大学接受取得国 内大学录取资格的中国高中毕业生赴法攻读本科;中国大学在校生可去法国大学插班学习;中国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可去法国攻读硕士学位。 课程介绍:该专业为高等教育方向,该课程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教课和 学习,课程创新,研究指导,学术引导;做独立的项目。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某一教学领 域的教学技能会得到提升。该课程不为学生提供教师资格。每位学生修满48个学分方可 毕业。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课程设置和入学条 件也各不相同。众多公立、私立学校各有千秋,公立学校由国家资助,相比之下,学费低 廉的近乎于免费。按教学机构划分,现有三大类教学机构并存: (1)综合大学:遍布法国全国各地的87所综合大学,通过各种学科的划分实施基础 及应用教学,分短期和长期学制。 另一方面,欧盟亦有9个国家免学费(包括来自欧盟外的国际学生)。而缴交学费学生 的比例各国亦有不同。部分国家每位学生皆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荷语区、荷兰等国; 部分国家大多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法语区、法国、义大利等7国;部分国家仅 少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德国。 入学条件:招收持有法国高中会考证书或同等学历的学生向校方递交申请材料,学校 根据候选人材料择优录取。(注:由于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不能等同于法国高中会考证书, 因而中国学生入学条件限于获得中国大学录取通知书者,中国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综 合大学教育含义下的3个阶段,各阶段文凭均属国家级文凭,第一阶段实施大学基础知识 教育;二、三阶段的学习趋向于专业化。 ?常用的教学方法与选用原则? 常用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指导教师:王兰 组员:胡皓阳李亮王翰高伟王群郭春景 当今世界,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中古农业文明时代,仅凭原始体力肉搏取胜的“体才力战争”;演化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人造机械取胜的“机械战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凭快速信息、先进知识的脑力创造取胜的“知识战争”,在竞争面前,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法宝。在一定程度上,达尔文的“优胜劣淘”法则依然适用,但未来世界的优胜者,不再是发动暴力战争的杀戮者,而是属于那个教育更普及,文化发展更发达的民族。诚如最近美国教育委员会所宣扬的:“如果还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上尚有的一点竞争力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倾注全力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问题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关乎国家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这是我们选取《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这个课题的直接动因。 课题确定后,组员们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的第一步是进行小组讨论。研讨讨论的目的是使全小组的成员能深入了解课题,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并确定调查的对象。并交流了各自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想法,第二步是进行文献查阅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在图书馆及互联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资料采集 photo 第三步是进行调查采访。在这一过程是最辛苦和劳累的在开展调查之前我们调查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如下: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给各类人群做了问卷,其结果经我们统计如下:

另外,我们还倾听了理工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对中国教育的看法。Photo 最后一步我们进行汇总和撰写研究报告。 主体报告内容:据这次调查所的资料如下 历史就是一条河。自然的河澜汗成灾,于是有鲧之捍洪、禹之导水,以让自然的河听命于人。后人循堤溯源,早已不见了当年捍洪导水的壮举,只见到那被不断修改的堤坝。人写的历史,就象这堤坝。散落在河中的文字和真实存在的人物,早已随着河水的更新而无影无踪,只有那充满筑堤者意志影响的堤坝,还静静地躺在大风扬起的灰尘中。也许,世人的冷漠,会让堤坝溃于蚁穴;也许,人们会踏上堤坝,去想象一下那久已消逝的历史。但是,倘若你也想做一个筑堤人,想踏勘旧时的堤坝而去追寻筑堤者的精神,也许你应当做的是:“体悟历史。” 二百年前,西欧最落后的德意志,以“未开化”闻名,当英法两强并起,主导欧洲时代的时候,普鲁士人还在德意志的黑森林边上,茹毛饮血、烤火维生,当时“法国革命”后拿破伦趁机成立专制军事政权,依仗兵强马壮,一再发动对西班牙、义大利和普鲁士的侵略战争,攻城掠地。1807普鲁士败于拿破仑,迫使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这最终刺激了德意志的觉醒,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当时欧洲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通称哲学家)费希特在对他的国家深入研究之后,发表他的:《告德意志人民书》,大声疾呼“教育复国”“教育救国”。他把当时还不为人知的菲斯泰齐,推崇得与复活基督教的马丁.路德齐名。并最终说服普鲁士总理,在内外交困之际,忍痛拨出巨款,选派出一个由二十四名精英组成的“教育考察团”,远到名声遐迩的瑞士取经。 当时法国和后来的英国也派了留学生到瑞士,但规模零散,学习时间短,仅一年或几个月。只有德国深刻理解教育落后的后果,所以坚持在菲斯泰洛奇那里学习三年之久。这些精英回到德国仅几个月,德国就拟好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教育法》,明确宣告德国人民,战败挨打的原因就是教育落后。它强制性规定德国公民接受免费教育,规定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九年以上,由国家提供经费的“义务教育”,违犯者将遭到法律的严酷制裁。这一教育革命的直接结果,使德国人口素质迅速提高,国家摆脱封闭愚昧,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迅速崛起。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中国与瑞典学前教育比较

DANGDAI XUEQIAN JIAOYU?

2010 年第二期?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瑞典教育专家也认为,如果以加强成人职业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在时间上和财力上都不如抓学龄前儿童合算。对孩子投资越早,长远效益就越明显。因此,瑞典对儿童从小就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启发和诱导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力争不错失发展幼儿潜力的良机。另一方面,瑞典不主张太急于督促,甚至逼迫幼儿学知识,使孩子感到压力和沮丧。因为不顾及幼儿智力发展的过程和个别差异,一厢情愿地以揠苗助长的填鸭式教育儿童,必然要造成很严重的后遗症。这样一种幼儿教育理念在瑞典的学前教育的目的、目标、措施、机构以及教师要求与培训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瑞典的学前教育有其优异之处。所以,有必要对中瑞两国的学前教育在这几个方面作一些比较,吸取其经验和教训,以作为发展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借鉴。一、学前教育目的的比较中国的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做准备,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瑞典的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儿童在以自发的活动为乐趣的过程中,无论在社会性方面,还是在个性方面,都要帮助他取得均衡的发展。两国的学前教育强调的都是让儿童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但瑞典强调让儿童在体力、认知、社会性、个性、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使儿童将来能够发挥他自己的作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中国则强调让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其入小学以及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为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打好基础。二、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1.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瑞典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益的环境,保证儿童在身体运动的能力、知识的能力、情操的能力、社会的能力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不协调的。其具体目标是:1.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增强儿童的社会性,丰富儿童的情感,促进儿童体力、语言和智力的发展。2.增长儿童的知识,丰富儿童的经验,使儿童不仅能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而且还能尊重、接受外国的文化。3.帮助儿童理解自己,学会认识周围环境,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心。4.全面细致地关心儿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5.培养儿童的民主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儿童的合作能力,帮助儿童形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两国学前教育的目标都涉及 到了保育和教育两大方面,但相对来讲,我国比瑞典更重视儿童的保育工作,更多地考虑儿童身体的发育、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等。从教育方面上来讲,我国更侧重于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道德,比如五爱教育等;更侧重于强化儿童的外在行为,比如,讲礼貌、守纪律等;更侧重于儿童的审美教育。而瑞典则更强调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更重视儿童内在心理的发展,比如帮助儿童理解自己、建立自信心等;更为重视多元文化教育,不仅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还要尊重并接受外国的文化。 三、学前教育措施的比较 为了达到学前教育的目的,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两国的学 前教育工作者也都采用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瑞典的学前教育措施:从儿童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儿童认识教育内容,例如让儿童认识树木种类。根据儿童的知识、经验、兴趣、需要,设计教育活动,比如滑雪、游泳等。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劳动活动、制作活动、发现活动、 探索活动、观赏品尝活动和环境的互动活动等都是教育儿童的良机。例如让幼儿学习使用锤子、锯子、钳子等,从小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幼儿园并不怕危险,当然幼教大观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概况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概况 法国现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0多万人。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多种形式的学习课程,包括短期学习课程、长 期学习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招生制度、教学安排和行政管理等特点,高等院校可分为四类,即:综合大学(Universities)、高等专业学 院(GrandesEcoles)、工程学院大学(InstitutsUniversitairesdeTechnologie)和一些高级技师学校(SectinsdeTechniciensSuperieurs-STS,thatisHigherTechnicianStudies)。 法国综合大学历史悠久,科系设置齐全,科研力量和师资设备在法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由中央教育研究部统一领 导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法国现有79所综合大学, 其中3所在海外,共有学生120余万名。在综合大学学习的学生约 占全国大学生的90%。大学专业有工程、医学等。大学设有上千所 培训部与研究部,还有一些研究所和专业学院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等。大学学制一般为9年,采取学分与证书相结合的制度。9年的学习 时间可分为长短不同的4个阶段,成绩合格者,可授予国家文凭证书。有些大学授予本校的文凭证书。 第一阶段为期两年,是基础理论教育阶段。学生经两年的学习,获得规定的学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大学技术学院文凭(DUT)。学生 可凭该文凭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或到社会上就业。 第二阶段为期一年,学生经过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实为第三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学士学位(LICENCE)。获 得学士文凭证书者可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或到社会上就业。 第三阶段通常需要两年时间,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实为第 三年和第五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硕士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