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设计的思考

关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设计的思考

关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设计的思考

关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设计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景观的规划和改造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也得到了更加系统化的发展。然而,关于我国农村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经验较少,目前其规划改造中仍存在很多失败的案例,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本文从农村景观设计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新农村景观规划改造的特点及当前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重塑农村乡土景观的原则和思路,提出了使景观与人居环境相适应的具体规划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设计建设改造

1 概述

农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是一个涉及地理、人文、建筑、考古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它主要是指根据景观所在地村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的生态设计理念,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地及其上的空间格局加以规划和改造,使之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农村人口的发展需求,并使景观能够与新农村规划构想中的各项指标相呼应的建设活动。农村景观元素主要包括民居、土地、地形、植被、以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一般而言,农村景观设计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农村景观存在极强的地域性。它通常位于较稳定的农牧业区,环境差异性大,居民对外来文化和高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其次,农村景观不追求结构的复杂性。与主要依赖设计师、建筑师主观创造的城市景观不同,农村景观建设的关键是遵循传统建筑形式,选用本地材料,将人工景观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相结合。再次,与多功能型的广场、纪念性的博物馆等设施相比,道路、市集、甚至是祠堂等实用设施更受到居住者的重视和接受。因此农村景观的设计必须从居住者的生存需要出发,把为当地村民服务作为设计的主旨,这正是农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观赏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区别。然而,受到城市飞速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景观设计从理念到风格都不够成熟,一些设计人员甚至在规划过程中照搬城市景观的设计经验,造成景观观赏特色缺失,功能也无法满足居住者需要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单位充分的重视。

2新农村景观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

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村镇内的建筑都是近几年新建或翻建的,这些建筑宽敞、舒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然而,农村建筑也

旅游度假区设计

旅游度假区设计 (一)旅游度假区的演变 由工业的散落到工业的集聚,从而使得散落工厂转变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也是由此原理而形成的,旅游景点、景区、娱乐、体验等形成旅游的集大成——度假区。度假区设计的原理和传统的项目设计原理不同,要从产业密度、服务功能、产业集成等更高层次方向思考,相应的设计原理、收费标准、技术要求等需要设计人员进一步升级。著者总结了我国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是旅游景点阶段,二是旅游经济区阶段,就是依托旅游资源周围又做了很多相应的经济开发,靠投资建设来盈利,第三个阶段是旅游度假区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旅游城市阶段,如,拉斯维加斯。 度假区的建设始于度假旅游的兴起,由于度假旅游在20世纪60年代的蓬勃发展,在加勒比海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的山地度假区。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旅游渐渐成为度假区的一种新功能、新时尚。 我国的度假历史可以追朔到几千年前封建王朝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和皇家园林,以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现代休闲度假则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等地。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现代度假区的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度假区、海滨度假区、乡村度假区以及温泉度假区。 (二)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及其特征 关于度假区定义众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度假区的概念的中心原则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够促进并提高愉悦感觉的环境,在实践中,它是通过提供娱乐设施以及服务项目来创造愉快、宁静的环境,尤其重要的是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来服务客人,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来实现的”(朱卓仁,1992);“旅游度假地是以闲暇为导向、自给自足的设施与服务有机组合体,用以为游客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与经历(邹统钎,1990);还有学者认为定义度假区先要清楚观光、休闲和度假这三者的区别,认为度假区的功能包括了

新农村规划特色营造

新农村规划之特色村庄营造探索 ——以柳州市柳江县里雍镇广实村岩冲屯规划为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建设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缺乏规划设计,尤其是村民住宅建设方面的控制引导措施,导致了造型简单、风格怪异的砖混方块楼遍地开花,传统灰瓦白墙的乡村建筑被取代,丰富多样而充满生趣温馨的村巷空间逐渐消失,农村面貌由传统的清新和谐转变成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千村一面的方盒子世界。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自此,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重塑村庄特色,建立具有中国传统乡村风貌的新农村将是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岩冲屯位于柳江县东部的半山区,邻靠柳石路、桂柳高速公路、白莲机场,距柳州市1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在屯入口处有一较大面积的水塘与山体相呼应,山水之间树木葱郁,景色秀美,风光宜人。岩冲屯现有342人,共75户。村民住宅主要分布于半山间,且皆面向于屯入口处水体景观,取背山面水之势,极具风水美学理念。 二营造特色村庄的规划策略 1、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是村庄特色营造的的重要支撑,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布置适合村庄资源特点的产业类型和发展方式。规划以柳州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岩冲屯丰富的山体林地资源,并结合屯领导班子构想的5个100的思路(100亩板栗园、100亩桃园、100亩梨园、100亩枇杷、100亩橘子),将屯东西两侧山体规划为名优水果种植区,并结合屯内优美的山水景观条件发展集生态农业观光与体验、餐饮休闲和农家乐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08T12:04:35.2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作者:李涛[导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借鉴优秀成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乡村景观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 引言 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乡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任然显得不足,其发展明显滞后。这样一来,不仅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探讨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搞好新农村建设,科学的乡村景观规划是很重要的。乡村景观规划就是为了给乡村居民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的乡村人居环境。而乡村人居环境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进入理论研究与景观规划实践领域的。它是在综合大地景观和乡村人居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对乡村区域进行的综合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景观概念 乡村景观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定义,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差异。从地理学角度,“乡村景观是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利用程度和发展过程相似,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或共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协调统一的复合体”。从土地资源与环境经济角度,“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斑块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具有较大异质性,并兼具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学价值”。从景观环境规划角度,“乡村景观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综合资源,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五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总体来说,乡村景观包括乡村聚落、乡村建筑、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等该乡村区域内所有的景观要素,其中包括一系列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景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要素;包括一系列能组织乡村社会秩序发展的景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要素;另外还包括维持乡村文化传承的文化要素和乡村赖以生存的自然要素。 2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关系 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和环境几个方面的内涵都是耦合的,同时,两者又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关系,无数成功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可以看出,首先要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来实现新农村建设,然后新农村建设又反过来促进了乡村景观更有品质或更受到重视的规划建设。其具体表现在:(1)经济方面。在农村经济提升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各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乡村景观中经济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首先是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来推动其新农村发展模式,最后才达到经济提高的目的。(2)社会政治方面。在以农民与农村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农民的行为活动与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协调分配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中社会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为农民建构出了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社会交往公共空间,从而达到促进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农民之间的互相理解,了解社会发展以及党政时事,坚定信仰等目的,坚定共同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基础。(3)文化方面。在文化层面的建设过程中,不难看出有序的乡村文化传承和切实的乡村文化保护的乡村景观中文化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对处于不同地域特点的乡村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保护。(4)自然环境方面。在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的过程中,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研究乡村中的天然景观以及被人工改造的人工景观,通过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身独特性,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自然条件基础。 3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 3.1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与人工群落相比,自然群落显得更有生命力,需要更多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新农村景观生态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在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农村未来的建设定位和发展趋势,给当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留下相应的空间。 3.2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区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立足本地的综合状况,建设具有乡村景观特色的新农村。不同区域的乡村景观应当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同时也要关注当地人的需求和当地传统文化等方面。 3.3以人为本原则 如今的建设思想推崇“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打造宜人的乡村环境是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的根本原则。在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人的尺度考虑新农村的建设方法和要素选择,在为当地居民创造出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使当地居民得到相应的归属感。 4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4.1乡村景观规划模式的提出 根据前面对乡村景观的探讨,可知由于不同乡村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和景观要求有所不同,在进行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时应当根据乡村自身的状况确定相应的规划模式。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地理条件、乡村人文条件和乡村景观要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三种模式:一是生态宜居型;二是休闲观光型;三是村镇社区服务型。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农 村景观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原则。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国正处在重构农村的 改造和建设中,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新农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科学的前提下,整合协调“人与土地”的和谐问题,保护好农村的良好生态关系,保护好维系人类生命的提供食粮的安全生产基地。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适应当地发展 目前大多数农村发展是没有科学规划的,住房由农村村 民自己的设计和施工,缺乏休闲娱乐设施;部分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但非常简单,并没有与县(市)域规划规划结合起来,存在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隐患;另外,一些农村的规划和定位是不准确的,没有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风土人情,而只是为了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全局统 规划。 2.建筑形式无特色 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审美观,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的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日

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建筑风格杂陈拼凑的新村。各种设计元素混杂堆砌在一起;现代材料的胡乱堆积、建筑色彩的任意涂刷,大大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 3.农村景观设计城市化 为了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近年来提出了农村 城市化的问题,这其中带来了许多误解,认为把城市搬进农村就是实现了农村的城市化。事实上,人们在农村地区比在城市环境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把城市转移到农村,就是毁坏农村的开始。农村的城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搬城市的做法,应该是在保护农村耕地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更人性化的设计。 4.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景观环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人们共同生活的 环境,必须符合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在改造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结果失去从事农业生产的方便性,家庭养鸡、养猪、 种菜、晾晒粮食等都成了问题。这种不考虑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殊需要的景观设计,其实是很不人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破坏农村环境,影响农民生活,对农村农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5.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增 长,严重忽视了环境的生态保护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随意堆放,农作物秸秆随意燃烧,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和大气污染;部分还是人畜混居,家庭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为了高产增收,不重视科学种田,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微生物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原本自然肥沃的土地生硬板结。土地水源被污染,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被再次打破,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生存的安全。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蔡永铭 摘要: 新农村正面临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该如何保护乡土文化以及发挥农村自然景观资源、正确对引导农村建设的发展路线,该明确一些合理化的改造规划。启蒙对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人文资源控制,唤起人们对自然朴实之美的认识,阐述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基本理论。通过城乡比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唤醒内心深处热爱家乡的情怀和价值观。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引言: 伴随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的深入化,新农村景观的规划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科学性质已经得到了更加系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新农村景观的研究起步略晚、经验不多,现在新农村景观在改造中依然存在很多失败的例子,这一点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篇文章从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总结了新农村景观规划改造的特点和当前景观建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对新农村景观改造的思路,提出了使新农村景观与人们的居环境相适应的种种规划。 1.概述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多领域的工程,新农村景观改造重点根据景观所在地村民的主要生活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土地空间格局加以改造,使其延续地方特色同时,越来越符合我国现代新农村的发展需求,而且其景观能和新农村改造规划构想的各个指标呼应的建设活动。普遍来说,新农村景观规划有以下特点:第一,农村景观有极强的地域性。第二,农村景观不需要结构的复杂性。第三,跟城市多功能性质的广场、纪念性质的博物馆等建筑相比较,道路、市集、以至于祠堂这样有用的设施更受到居民的重视益于接受。所以新农村景观的改造规划必须从居住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把为当地村民服务作为设计改造的重点。 2.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建设的现状 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村镇内的建筑很多都是近些年新建或翻建的,总体来说这些建筑宽敞、舒适,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村镇民的住房条件。但同时农村建筑也存在着等级差异的问题。比如建筑的时间较短、质量较高、效果好的建筑与建筑时间长、质量较差,甚至一些年代久远、老化严重的破旧房屋杂处,这样就对村庄景观的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新农村景观建设过于追求现代化和奢侈感也常常导致了当地建筑特色的缺失。还有村庄中电线入户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各种线路铺设混乱,不仅增添了安全隐患,而且也不利于管理。另外,新农村对于垃圾、污水处理的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新农村景观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调查,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设计质量、居住环境、和一些公共设施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景观建设。其中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拒绝割舍的乡土情结,当然也是农民意识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的关系。新农村在面对城市环境巨大变化的冲击时,该如何利用好与城市一样的现代文明成果,就成了发展新农村景观建设

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及对策

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9-20T10:32:21.57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4期作者:周平[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的系统进步,乡村景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周平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510665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的系统进步,乡村景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报道论述了乡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反映了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突出突显了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 关键词: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对策 引用: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乡村地区的范围和规模也随之缩小。乡村不再是一个相对稳定缺少变化的实体,而随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乡村的园林绿化不仅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且与乡村人文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科学合理衔接相关。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乡村景观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策划,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方法论和战略性的建议。 一、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国家提出的标准概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全文需与之呼应,乡村---农村灵活运用) 首先,注重乡村景观建设,对乡村景观进行整体的科学规划与布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注重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乡村景观环境卫生、街道美化和环境保护,有利于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其次,注重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对乡村景观空间的合理利用,对乡村的植被保护以及景观美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注重乡村景观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人们顺应自然,对生态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与修复,对人文景观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保护,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发扬。 二、乡村景观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政策的逐步落实,乡村景观也有了进一步的规划,但是乡村景观建设的水平较低,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处可以运用案例论证),景观效果十分凌乱,缺乏规范化和特色化(此处可用千村一面的社会现象论证)。我国乡村景观地区对乡村景观建设存在很大的误解,认为就是修几个公园和广场,乡村景观建设模仿城市的痕迹严重。我国乡村景观乡镇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城市化进程中,百年老树、古代建筑、过去修的桥梁等许多具有人文特色的乡村景观遭到人为破坏。我国乡村景观的乡村景观目前处于发展不科学、不合理、布局缺乏更多新元素、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的现状。 三、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问题[2]。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乡村景观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也面临着“城市化”这一世界性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乡村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耕地被用于修建房屋,许多树林变成了耕地,树林里的鸟类也失去了住所,由于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不平衡十分严重。我国地大物博,人均占有率低,人口的发展和资源的匮乏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现实条件对我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极大的挑战。待寻求一种能够与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的发展体系,目前遭到严重破坏的乡村自然环境亟待这种体系来进行调节和修复。 3.2 建设模式结构较固化 在我国的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模式结构较固化、不能结合实际地域环境而灵活变通的问题。在当前的乡村景观建设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现代乡村景观建设在乡村景观越来越趋向于人文景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景观建设越来越少,许多乡村景观的建设都是直接照搬照抄城市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地方元素的融合。在城市化进程向乡村景观蔓延的过程中,乡村景观的乡村景观建设更趋向于公园的修建、大型广场以及大型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模式结构较为固定,比如某县城流行修建人工湖,仅一个小县城就修建了东湖公园、西湖公园、南湖公园和北湖广场,而对当地的民俗和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既耗费金钱又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不能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情况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建设。 3.3 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的特色 我国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特色的问题。一方面,乡村景观的一些企业家和逐渐富裕起来的居民存在攀比心理,过于注重高大上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并不注重对乡村现存景观的保护。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在为乡村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乡村失去了应有的面貌,许多乡村本有景观都无法保存。我国乡村景观的建设,大部分地区缺乏系统的合理规划,政策色彩严重。有的地区部分乡镇领导好大喜功,喜欢修建标志性建筑和形象工程,以彰显其政绩,而对乡村景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缺乏较为全面的考量。最典型的就是将某一个城市景观的规划搬入乡村,对乡村进行城镇化改造,宽阔的马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修建、绿色的方形绿化带以及球形植物的修剪,甚至道路两旁种植的植物都是直接抄袭城市的品种,各个地区乡村景观小县城的乡村景观建设和城市化改造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乡村景观的文化风情、自然条件的先天优势以及传统特色建筑的保存和传承都没得到良好的保护反而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四、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4.1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我国在进行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乡村景观的建设。相反,乡村景观的建设的首要目标应是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完善和补充,乡村景观的修建一定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遭到破坏。例如某县城征地冒然修建大型人工湖的行为就属于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群落的种植结构,其实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规则,生态系统当中任何细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全局。因此,在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合理规划景观布局的同时,保护當地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最好能够借助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将生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十大经典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分享

十大经典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分享 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国内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整理出十个比较典型的项目,并对各个项目的养老养生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 1、梵天净土,碧水意境——贵州梵净山养生度假社区 养生方式与养生理念:佛教养生+冷泉养生 以原生态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佛教文化为根本,以傩文化为特色,强调在大自然中感受佛教养生精髓,利用佛教素餐、佛药、参禅活动等加强人身心的调整,同时发挥傩文化的养生特色,游客在此可听傩戏,学做傩类工艺品等有益放松的活动。 项目地点: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 用地规模:总体规划2.2平方公里,详细规划240亩 形象定位:梵天净土,碧水逸境 山水休闲梵净山,佛教养生第一湾 享梵天之乐,享净土之美空间布局:一带、三区、四门 一带:滨水湿地休闲景观带 三区:由南到北的三大功能分区:南区:梵净山?旅游休闲集散区,中区:傩仪风情小镇(傩仪部落),北区:梵净养生谷四门:重要景观节点,一区一门+梵净山山门 2、道家经典,养生水城——山东庆云宫养生度假区 养生方式与养生理念:温泉养生+道教养生+酒庄养生

将温泉泡浴、温泉疗养、温泉饮食养生、道教养心、枣酒、葡萄酒等养生方式与原生态的田园景观、生态种植、绿色食品等相结合,打造北方最有特色的道家养生地,高端养生度假区。 项目地点:山东省庆云县 项目范围:900亩 三大提升理念:将两河环绕的景区提升为上善若水北方第一水城;将庆云宫道观提升为庆云福地旅游度假区;将传统道文化提升为结合现代养生理念与度假需求的“养生道”。 主题定位:道源灵光,养生福地 形象定位:道家经典,养生水城道家文化体验地,北方休闲养生城 空间布局:一心,两带,四区 一心:庆云宫道文化核心 两带:湿地景观带、田园风光带 四区:民俗风情区、温泉体验区、清修疗养区、田园养心区 3、礼佛养生,善养之家——湖北石门弥陀村文化养老社区 养老养生方式及理念:孝道体验+佛教养生+休闲静养 以完整的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礼佛养生,休闲度假”为特色,通过佛教文化、孝道文化和茶禅文化的展示与体验,以及人性化无障碍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一个养老养生的休闲静养之地。 项目地点:湖南省石门县弥陀村形象定位:礼佛净地,养生公园

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新农村修建性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125公顷,境内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新农村寺位于城西7.5公里处的洛河南岸,系熊耳山余脉,海拔500米,面积约7.5平方公里,翠柏满山,丛林森然。此山又名凤凰山,新农村寺原名报忠寺,传说凤凰山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新农村,寺又因山得名新农村寺。 新农村项目用地总面积约660亩,包括90亩前进小区、290亩新农村小区、60亩灵秀小区和196亩龙泊水岸四大块,,其中西部退河堤线50米,占地24亩。项目用地北侧为洛河和莲花公园,东南侧为新农村寺景区,西侧为陈宅河,南侧为安虎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农村小区用地整体呈矩形形状,总计290亩,包括北侧预留用地面积约2.31万㎡,即35亩;南边沿安虎公路商住楼用地面积约1.05万㎡,即15亩;一期安置用地面积240亩,即16.34万㎡,计划安置约2100人。 龙泊水岸用地呈L形状,总计196亩,包括沿街商业26亩。 二、新村定位 新农村定位为新农村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依托新农村镇旅游项目新农村寺景区和新农村莲花公园,把新农村打造为新农村镇“最美乡村”的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住宅设计规范》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7、国家及洛阳地区相关规划、建筑设计规范和法规等

郑州新农村建设别墅项目--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景观设计

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景观设计-刘一设计作品 设计师:刘一 作品类别:环境景观 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景观设计设计说明: 马渡乡村公园位于郑州市北郊,总体区位规划可概括为“四区、一线”。马渡乡村公园是河南省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示范性项目,马渡乡村公园经过整治规划,面貌将焕然一新。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2设计是马渡乡村公园景观规划的一个区域。在创造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生态、自然、绿色为第一位,以农村生态公园的配套的娱乐、餐饮、文化、休闲等设施为创造经济效益的总来源,在郑州市边缘依附于引黄水系,建立起一系列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高科技含量的园林式的优雅田园农村生态公园,以自然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景观形态,打造郑州市形象乡村公园。该公园以基本的功能需求分为文化艺术区、商务休闲区、休闲农业区、生态养老区、核心区五大功能板块。每一功能板块内部又分为各个景观节点,每个景观节点通过合理的交通路线,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区域分析、道路分析、细部平面分析、竖向分析使整个项目环境幽雅、文化气氛浓厚、植物造景丰富、交通流线顺畅、功能安排合理、空间层次丰富,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空间生态景观图,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使整个公园档次有所提升。

刘一设计作品: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刘一设计作品: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景观设计-马渡·乡村公园 文化艺术区总平

刘一设计作品: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景观设计-总交通分析图

刘一设计作品: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景观设计-艺聚苑平面图

刘一设计作品:马渡·乡村公园文化艺术区景观设计-艺聚苑交通分析 图

乡村景观规划

《文献综述方法》课程论文 乡村景观规划 授课老师:王艳梅 院系: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生:翟耀 学号:08202017 完成时间:2009年04月

乡村景观规划 翟耀 (农业大学,450002) 摘要:总结近年来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景观的类型,归纳乡村景观规划的特点,并重点研究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前景和重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乡村景观规划的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类型;特点;发展趋势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Zhai Yao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02) Abstract: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both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ly years. Analyze the types of rural landscape, inclu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emphasis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point 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future trend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Key words:rural landscape;rural landscape planning;type;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1.1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 国外开展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和农业或乡村景观规划较早的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如捷克、德国、荷兰等。一般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始于50~6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

乡村更新规划设计

村庄作为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是乡村振兴中重点考虑与提升的要素。村庄规划应在透彻分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整体发展、整治及管控方案,优化空间布局、保护提升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计、改善村民住宅条件、传承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实现高效精细化管理、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那么,什么是乡村更新规划设计?为此,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家总结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乡村更新规划设计: 村庄规划是对村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发展进行指标量化。村庄规划要对村庄发展提出总体思路,并具体到建设项目,对村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文化保护与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民居提升改造等,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实施方案。

村庄是乡村振兴中重点考虑与提升的要素。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农村实际、指导性和实施性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与开发运营专家林峰博士认为,进行村庄规划首先要明确乡村振兴下的村庄发展目标,针对目标提出实现路径,并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具体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及方案。乡乡村振兴创新引领机构绿维文旅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结合多年实践,立足乡村振兴下的村庄发展的五大目标,创新提出了村庄规划的五大实现路径,以及村庄规划的编制要点及重要内容,即:三大基础分析、三大顶层设计、五大专项规划、及其他保障措施。 思纳史密斯集团成立于1853年,是美国运营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和咨询集团,近二十年都在权威的世界建筑排名前十位,集团在中国设立策划设计和投资运营二大事业板块。

关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设计的思考

关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设计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景观的规划和改造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也得到了更加系统化的发展。然而,关于我国农村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经验较少,目前其规划改造中仍存在很多失败的案例,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本文从农村景观设计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新农村景观规划改造的特点及当前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重塑农村乡土景观的原则和思路,提出了使景观与人居环境相适应的具体规划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设计建设改造 1 概述 农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是一个涉及地理、人文、建筑、考古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它主要是指根据景观所在地村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的生态设计理念,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地及其上的空间格局加以规划和改造,使之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农村人口的发展需求,并使景观能够与新农村规划构想中的各项指标相呼应的建设活动。农村景观元素主要包括民居、土地、地形、植被、以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一般而言,农村景观设计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农村景观存在极强的地域性。它通常位于较稳定的农牧业区,环境差异性大,居民对外来文化和高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其次,农村景观不追求结构的复杂性。与主要依赖设计师、建筑师主观创造的城市景观不同,农村景观建设的关键是遵循传统建筑形式,选用本地材料,将人工景观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相结合。再次,与多功能型的广场、纪念性的博物馆等设施相比,道路、市集、甚至是祠堂等实用设施更受到居住者的重视和接受。因此农村景观的设计必须从居住者的生存需要出发,把为当地村民服务作为设计的主旨,这正是农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观赏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区别。然而,受到城市飞速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景观设计从理念到风格都不够成熟,一些设计人员甚至在规划过程中照搬城市景观的设计经验,造成景观观赏特色缺失,功能也无法满足居住者需要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单位充分的重视。 2新农村景观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 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村镇内的建筑都是近几年新建或翻建的,这些建筑宽敞、舒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然而,农村建筑也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摘要: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是我市郊区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要求。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字:新农村;城市化;乡村景观;新农村建设 一、城市与新农村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是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城镇发展的均衡性,强调城市、农村、大城镇、小城镇都能协调发展。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随着城市开发与扩展, 周边村镇迅速实现城市化。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数量增长了4倍多,城市面积也拓展了4倍,目前,中国城市数量近700座,城市化率已达到34.9%[1]。2006年2月21日,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文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二、新农村城镇化建设 城市有城市的历史与功能,所以形成城市的肌理和布局方式,乡村有乡村的历史与功能,因此形成乡村的布局模式,同样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能照搬城市的建筑形式、街道布局、河道处理方式,防止出现类似城市的美化运动。长期从事城市与国土及景观规划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从1997年就呼吁在城市化和城镇建设中应避免形式主义的“城市化妆”行为,专门辑文呼吁“警惕暴发户意识下城市美化运动”。在前不久的中国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发展战略论坛上,俞孔坚提醒人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可能被部分急于追求政绩的乡镇干部简单理解为“宽马路,大洋房”,这可能给五千年的中国乡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可逆的“破坏性建设”。[2]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把城市建成生态化、人性化的宜居城市,而不是把乡村建成城市。城镇内有完善的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便利的、合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体系、劳动保障等都可以有效的惠及每一位农民,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业能力以及人口素质。让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新农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和园林景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

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0.引言 “乡村景观”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但在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 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西方国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他有了一定的定义。我国对乡村景观的关注与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到上个世纪末参与研究的人数才逐步扩大。主要是对我国传统聚落的研究,主要在地理学、建筑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方面进行研究。西方国家在乡土景观方面的研究发展起步早,在内容上已经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方法上也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 1.乡村景观概念的定义 1.1“地域性的景观”与“异域景观”的对应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理解,即乡村传统的事物,包括乡村、建筑以及具有本地生活方式的人们。最早进行这方面探讨的是建筑学家,他们认为乡土建筑是由工匠而不是建筑师进行设计的,其建造依循的是地方的传统建造技术、本地的材料,同时建筑特点能适应地方的气候、传统、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等环境。它不追求形式、结构的复杂性,只是遵循地方形式特点,很少接受其他区域的创新(Jackson.1984)。可以看出这一理解的根源在于认为乡村景观是地方的、传统的,它不接受外来的文化和影响,排斥高新技术的应用,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例如,陕西的窑洞和安徽的塔楼。 1.2“乡村景观”相对于“城市景观” 乡村景观是城市景观相对而言的,有学者认为乡村环境必须具备三个要点,“第一,它是农村,是稳定的农业或牧业地区;第二,它在封建家长制社会中;第三,它处于手工农业时代”(陈志华,1999)。这种解释可以理解为主要从生活方式、环境的不同而加以区分。 另外一种理解不排除新技术的影响,认为农民对新技术的运用也属于乡土的范畴。这样,乡村的一切景观都称得上是乡土景观,包括茅草房和红砖瓦房及小洋房、祠堂和现代的老年活动中心、也包括土路和柏油马路。这种理解和新乡土同出一辙,只不过将范围界定在农村的领域内。 1.3“通俗景观”相对于“正统景观” 通俗景观,有些学者称之为寻常景观。可以理解为寻常百姓、实用性,非政府的行为建构的景观形式,这样,居住区、商场、广场以及传统的集市等都属于寻常景观,而博物馆、市政广场、纪念性广场以及各地这类大型城市广场等属于正统景观 2.本文对乡村景观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我们认为乡村景观是指根据当地人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进行改造使之更加适合人们的生活,使景观与规划构想中的各项指标相呼应,体现本地景观特色。乡村景观元素包含土地城镇、聚落、民居、寺庙、地形、植被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规划设计构想中的“未来景观”。这种乡村景观是根据人的需要以及规划构想改善近期与远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乡村景观它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当地人的,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这是他和城市景观的观赏性的区别所在。尤其是在当前国家提出的新农村规划设计中,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各种规划构想结合,特别是把经济作物与景观特色的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乡村景观的服务对象是定居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所以景观要考虑他们的需要,这也是乡村景观与正统景观的区别之一。对于所处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他们的生活需要,是乡村景观形成的基本出发点。从使用者的各个方面考虑,深入到当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们的风俗习惯,信仰等。 由于所处的乡村,所以使用者、参与创造的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乡村的住房一般有居住者自己准备施工材料、选地基然后有村里人以及亲朋好友一起帮忙建造,而且会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也会找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外地人参与,来完成整个建造过程,当然“外地人”也可以参与进来。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可能有些技术当地人不能达到或者不能完成的可以借助外来力量完成。 乡村景观和当地人是人与环境的有机整体。他们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乡土景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使用者与周围环境相互调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任何景观的形成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乡村景观的使用者的特殊性决定了他的形式特点的特殊性: 首先,我们建造景观首先是为使用服务的,只有把景观与使用者的结合使得创造过程的目的变得更为直接明了。这些使用者最为基本的需求就是生活、生产劳作。而这些行为又是大众居民最常见的使用行为,这种行为又在一定程度上对既定的景观进行完善。 其次,有的乡村景观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但其本质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本来出于使用的实际目的,在长期的发展以后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成为一种约束性的、似乎非功用性、非自发的行为。但其本质仍然是功用的,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俞孔坚) 3.以湖南省株洲市太高村陈家祠堂为例 陈家祠堂居民点位于太高村的中部,是新村部的所在地,东面靠山,三面环田,内部有一条南北向的马太线(乡道)穿过,多数居民分布在马太线两侧。陈家祠堂内多数居住户为陈家后代,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土砖房多为70年代所建,比较陈旧,其他多为80、90年代所建造的砖瓦房,结构完好,立面有水刷石或瓷砖装饰,有少部分房屋为2000年后所建,房屋质量好,宅基地占地合理,外观的装饰也丰富多样。居民点内大部分是坡地和林地,有小部分的水面,地势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低,总占地约13.6公顷。 3.1优势特点 陈家祠堂居民点是村庄较为集中的居民点,区位位置比较好,内部人口比较多,氛围比较好,交通比较便利,村民出行方便;作为示范居民点,影响力可以辐射全村范围;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环境优美。 3.2主要问题 居民点内缺乏公共绿地,居住环境比较落后。居民点内公共服务设施滞后,缺少公共厕所、休息广场等。有垃圾点但是没有收集机制;居民点内缺乏市政设施,无统一的给排水系统,电力电讯设施布置缺乏合理性;道路等级不够,路面状况不好,雨天出行不便。 经过对现状及优缺点的分析发现,居民点现在最为缺乏基础设施。依据村民的意见和乡政府的主导,结合现有池塘进行改造诚一休 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王俊翔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鉴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首先概略地阐述了当前对乡村景观的定义和看法,随后介绍了我对乡村景观的认识和看法,同时以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以便为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参考。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市景观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our country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s reality,the first summary elaborated current to village landscape definition and view,afterward introduced I to the village landscape's understanding and the view,simultaneously carry on the explanation by the actual case,in order to and is related the personnel for the Department concerned to provide the policy-making basis and the motion reference. 【Key words】Village;landscape 4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