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设计与新农村的发展

景观设计与新农村的发展

景观设计与新农村的发展
景观设计与新农村的发展

景观设计与新农村的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一栋栋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向自由经济大踏步迈进,连日本都感到自愧不如。但是如果来到中国的农村,就是另外一番景象。我认为经济、美观、朴实的设计理念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通过城乡比较,鲜明地亮出农村的特色美,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唤醒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朴素的价值观。

一、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

从景观特色来看,农村、农业是自然的、宽广的、情趣的、传统的,城市、工业是文化的、现代化、娱乐的、多样的;从文化特点来看,农村是比较单纯的,我国农村尤其是长期受农耕文明影响下的农村,一个村往往就是一个姓氏村民的聚落,村落里一般还有一个祠堂,是一个熟人的社会,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和城市完全是不一样的。

在法国的农村看上去农居建筑的布局较为密集,围绕教堂聚集在一起,四周被田园和树林所环绕。其他欧盟国家和日本、韩国的农村也都呈现出与城市景观的巨大差异,这些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好。世界上连续几年评出的最佳人居环境,一般都是在小镇和农村。

借鉴国外城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目标,不是要把农村都变为城市,不是追求城乡一样化,而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走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道路。

二、整合农村聚居环境:自然生态、农业与工业生产和生活建筑

我国传统农村聚落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长期奋斗而创造的自然-社会-人相互关联的广泛而又复杂的居住单元,是在相对单纯的城乡关系下自我循环和自我发展而成的。

村落与城市不同,它很少是以一个专业设计人员参与的“理想的规划”为基础的,而是与地形及农耕这一特定的产业形式相关联,发挥村民的独立与自助精神自由建设而成,成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农村最大的特色,最吸引人、最能让人们心动的就是农村那恬静、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保护自然生态,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尽量保留原始的自然风光,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使农民的住宅能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农耕之美是农村的一大魅力所在。不管是一望无尽的稻田,还是层层叠叠的丘陵,在景观中,都是给人视觉的一种强烈冲击感。在整合中,应该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当地特设,建设具有个性美的农业区。

过去的在农村中的工业生产对农村产生了很大的污染,一些污染大的工业生产也都建在农村,这对于农村的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的污染。一些工厂建在河流的上游,导致下游的农田菜地无法耕种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需要工业生产区域应该集中在某个或者几个指定的区域,和农民住宅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距离,做到相互不影响,减小之间的矛盾,这样可以做到污染管治方便,更有效率。共同走可持续发展

之道。

农村住宅作为一种传统的居住形式,经过千年的衍变,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新建住宅越来越多。但大多住宅都是由农民自搭自建的,建筑的色彩、格局、样式一味的相互抄袭,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甚至还大大的破坏了周边的环境。这些建筑不但没有继承或发展当地民居的传统与特色,更不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反而会使之将其慢慢遗忘。

所以农村的生活建筑应该具有当地特色,成为一种标志,可以从建筑的颜色、风格等区别。住宅建筑设计应紧紧围绕以人为目的、以环境为中心的理念,外观设计要新颖、美观又要便于实施,布局合理,体现建筑节能、民族文化、现代气息和现代文明,同时兼顾农村特色,既要搞好住宅单体建筑设计,也要兼顾村镇总体规划。

三、景观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就现今农村的景资源来讲有三大类,自然景观资源,生产景观资源,乡土文化资源。

我过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具有景观各异的农村自然生态空间,在这些空间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随着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农村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生态旅游是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享受自然风光。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景观的开发,

同时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与其他旅游不同,生态旅游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首先,生态旅游地必须是一个运行良好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态系统,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应尽量生态化,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景观的设计符合生态规律,再次,生态旅游地应向人们展示赏心悦目飞自然生态景观和健康的娱乐活动、生活体验,使旅游者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另外,通过的生态旅游,使有着了解相关的生态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农村生产景观的审美首先基于农业用地的生产性,具有生产的能力是这种土地利用类型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前提。农村生产景观资源首先是作为产出性的用地,产出是这种资源的基本功能。它给人们提供了衣食之源,它首先作为产出性的土地使人们产生深厚的感情。对农业景观的审美是存在功利性的,这一点和传统艺术的审美有着显著的不同。在传统的艺术中,非功利性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但农业景观不同,它首先作为产出性的用地,这是它的本质所在。

生产景观资源召唤人们参与其中,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就农村生产景观的欣赏而言,它和艺术的欣赏不同,它需要人们所有感官的共同参与,不仅感官参与,身体也参与,农业环境不仅是欣赏的对象,这里还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农村乡土文化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物态文化层面包括农村山水风貌、农村聚落、农村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等;行为文化

层面包括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制度文化,包括农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社会规范、乡约村规等;精神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孝文化、宗族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凝聚认同价值、塑造新农民的价值,保持文化多样性、原生态的特点,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

许多实践证明,乡土文化是促进地方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推手。一些农村通过把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科学实施文化兴村战略,为提升乡村品位和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乡土文化是乡村人文历史、地理区位、风土人情、政治环境以及居民精神风貌等方面的载体,是实现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发掘这些文化,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其特点和作用,采用不同方法加以引导和开发,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乡村建设中的软实力。

总的来说,我国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如在建设上一方面固守传统形式,大兴复古之风;另一方面盲目的模仿城市和西方模式,片面的认为城市的才是现代的,西方的就是先进的,甚至片面沿着城市景观的设计方向走,不去考虑城乡的功能差别和中西方在审美理想及文化方面的差异。新农村的发展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基于生态理念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农村建设的规划中能否体现以人为本、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生态学理念,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和成败。科学的生态新农村

建设规划本身就是效率和生产力,是统筹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前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只有科学确立生态新农村建设的近景和远景规划的主要内容、基本目标和具体标准,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确保生态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循序持续地向前推进。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内容提要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序言 (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4)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 (4)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4) 2、缺乏科学的规划 (5)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 (5) 1、产业发展滞后 (5) 2、农民参与少 (5)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5) 1、农民问题 (5) 2、农业问题 (6) 3、农村社会问题 (6)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 (6)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 (6)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 (7)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 (7)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7)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7)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最新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

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群众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08T12:04:35.2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作者:李涛[导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借鉴优秀成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乡村景观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 引言 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乡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任然显得不足,其发展明显滞后。这样一来,不仅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探讨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搞好新农村建设,科学的乡村景观规划是很重要的。乡村景观规划就是为了给乡村居民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的乡村人居环境。而乡村人居环境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进入理论研究与景观规划实践领域的。它是在综合大地景观和乡村人居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对乡村区域进行的综合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景观概念 乡村景观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定义,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差异。从地理学角度,“乡村景观是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利用程度和发展过程相似,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或共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协调统一的复合体”。从土地资源与环境经济角度,“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斑块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具有较大异质性,并兼具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学价值”。从景观环境规划角度,“乡村景观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综合资源,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五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总体来说,乡村景观包括乡村聚落、乡村建筑、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等该乡村区域内所有的景观要素,其中包括一系列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景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要素;包括一系列能组织乡村社会秩序发展的景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要素;另外还包括维持乡村文化传承的文化要素和乡村赖以生存的自然要素。 2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关系 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和环境几个方面的内涵都是耦合的,同时,两者又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关系,无数成功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可以看出,首先要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来实现新农村建设,然后新农村建设又反过来促进了乡村景观更有品质或更受到重视的规划建设。其具体表现在:(1)经济方面。在农村经济提升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各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乡村景观中经济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首先是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来推动其新农村发展模式,最后才达到经济提高的目的。(2)社会政治方面。在以农民与农村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农民的行为活动与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协调分配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中社会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为农民建构出了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社会交往公共空间,从而达到促进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农民之间的互相理解,了解社会发展以及党政时事,坚定信仰等目的,坚定共同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基础。(3)文化方面。在文化层面的建设过程中,不难看出有序的乡村文化传承和切实的乡村文化保护的乡村景观中文化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对处于不同地域特点的乡村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保护。(4)自然环境方面。在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的过程中,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研究乡村中的天然景观以及被人工改造的人工景观,通过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身独特性,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自然条件基础。 3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 3.1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与人工群落相比,自然群落显得更有生命力,需要更多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新农村景观生态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在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农村未来的建设定位和发展趋势,给当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留下相应的空间。 3.2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区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立足本地的综合状况,建设具有乡村景观特色的新农村。不同区域的乡村景观应当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同时也要关注当地人的需求和当地传统文化等方面。 3.3以人为本原则 如今的建设思想推崇“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打造宜人的乡村环境是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的根本原则。在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人的尺度考虑新农村的建设方法和要素选择,在为当地居民创造出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使当地居民得到相应的归属感。 4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4.1乡村景观规划模式的提出 根据前面对乡村景观的探讨,可知由于不同乡村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和景观要求有所不同,在进行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时应当根据乡村自身的状况确定相应的规划模式。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地理条件、乡村人文条件和乡村景观要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三种模式:一是生态宜居型;二是休闲观光型;三是村镇社区服务型。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农 村景观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原则。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国正处在重构农村的 改造和建设中,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新农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科学的前提下,整合协调“人与土地”的和谐问题,保护好农村的良好生态关系,保护好维系人类生命的提供食粮的安全生产基地。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适应当地发展 目前大多数农村发展是没有科学规划的,住房由农村村 民自己的设计和施工,缺乏休闲娱乐设施;部分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但非常简单,并没有与县(市)域规划规划结合起来,存在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隐患;另外,一些农村的规划和定位是不准确的,没有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风土人情,而只是为了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全局统 规划。 2.建筑形式无特色 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审美观,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的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日

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建筑风格杂陈拼凑的新村。各种设计元素混杂堆砌在一起;现代材料的胡乱堆积、建筑色彩的任意涂刷,大大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 3.农村景观设计城市化 为了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近年来提出了农村 城市化的问题,这其中带来了许多误解,认为把城市搬进农村就是实现了农村的城市化。事实上,人们在农村地区比在城市环境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把城市转移到农村,就是毁坏农村的开始。农村的城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搬城市的做法,应该是在保护农村耕地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更人性化的设计。 4.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景观环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人们共同生活的 环境,必须符合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在改造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结果失去从事农业生产的方便性,家庭养鸡、养猪、 种菜、晾晒粮食等都成了问题。这种不考虑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殊需要的景观设计,其实是很不人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破坏农村环境,影响农民生活,对农村农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5.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增 长,严重忽视了环境的生态保护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随意堆放,农作物秸秆随意燃烧,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和大气污染;部分还是人畜混居,家庭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为了高产增收,不重视科学种田,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微生物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原本自然肥沃的土地生硬板结。土地水源被污染,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被再次打破,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生存的安全。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内容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

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诗歌

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诗歌 春天来了,让我们用心歌唱-- 我站在苍翠的青屏山上 迎来了东方的黎明 那从雾海腾飞的红日 用第一缕亲吻的曙光 让我的心灵如潮,思绪随风飘荡 耳畔那往日滚瓜烂熟的顺口溜呀 把青屏山南北的两个世界描绘得如此形象站在青屏山,南北两重天 南边一片明,北边黑一片 犹如古老的歌谣 带给我的是久远的暗谈和忧伤 我站在岁月老人的身旁 目送着时间流失那远去的背影 是新时代前进的脚步 伴着金鸡的又一声啼鸣 迎来了春天的又一华彩乐章 如今的青屏山呀 南北一样地亮 青屏山北边的xx呀 正在走向与城市发展同有的希望 我撕下2004年的最后一页日历 由感而触发的是 片片飘落的日历 是盘点着的丰收和收获者的勋章 我把2005年的日历挂上 高兴得如同回到了童年 洋溢着对新年的渴望 这是岁月的无私,赐予给我们的福份呀 我感动得,用颤抖的心 向未来发出金色的狂想 呀,让我们一起歌唱 歌唱我们已经到来,且共同拥有的春天 歌唱吧,这属于我们xx人的春天 歌唱吧,xx人幸福而又美好的希望 上篇:风景这边独好 我明明知道,时间不可以倒进 为什么没有用我手中的像机 把十年前的xx定格在相框 但我很高兴 经历过时间洗礼的人们 已经把目光聚焦在xx今天的风景上

从十年前第一个屋顶接水水池的诞生 历史将改变着我们 命运将决定我们 一定能够战胜贫困的恶狼 收藏起挑水的扁担,我们的肩不再有压过的疼痛 拆卸掉推水的铁桶,我们的心不再有辗过的裂痕 解放了驮水的驴子,我们的心不再有愧疚的蹄印 改写了的历史 催生出以庭院经济为主的科技示范户 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从集雨节灌的第一个水窖 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样板工程 的农业结构调整,就这样成为全省的榜样 山上的树呀,在向我们招手 路边的花呀,在向我们绽放 田中的果呀,在向我们致意 身边的鸟呀,在向我们歌唱 这鸟语花香,欢声笑语、怡然自乐的世界呀 是跳动着的音符 是抒情的诗行 是xx人灿烂的脸庞 听啊,那是xx中学高楼里传出的书声琅琅 英才的热血,燃烧着激扬的文字 英才的青春,锤炼着指点江山的气概 桃李芬芳,(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沸腾着鹰击长空的理想如潮水,势不可挡 那是敬老院李大爷清脆的竹板声呀 他在用一颗心,站在中国的大舞台上 用盲人那种特殊的感触 诉说着党的温暖、政府的厚爱 如春风,化作心雨奔放 那是我们十几家工厂所打造的工业长廊 他们是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引来的凤凰 有致有韵的捷报,报告着经济的增长 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山民们的每一颗心领略到了豪爽 看啊,移民小区的环境是多么地优雅 那曾是大山深处的女儿们,如今同城市里的人一样 浓浓的情,甜甜的话,灿灿的脸 诉说着浪漫与吉祥 那幢幢高楼 如丰碑,拔地而起 如巨人,伟岸挺立 如坐标,指向导航 如旗帜,在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声中飘扬

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及发展

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景观设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历史文脉和景观设计进行基本介绍,并且分析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脉景观设计传承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各地景观建设如火如荼。当下,各种各样的景观作品不断呈现,其中虽然也不乏优秀作品,但是很多设计作品忽略了与历史文脉的结合,而在景观设计中体现我国的历史文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概述 1.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艺术设计就是在相应的范围内,将雕塑、建筑、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等通过综合布局,将建筑物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为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体现出艺术文化氛围。景观设计的内容通常体现在四个领域,建筑、美术、城市规划以及园林。通俗的讲,景观设计就是美化环境。如果景观在表达文化含义时注重形式,忽略了艺术内涵,那么欣赏者在观赏时就无法与景观产生任何的交流。 2.历史文脉含义。历史文脉,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综合,同时也是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历史文脉的形成一方面与特定

地域的生活有关,同时还与历史的环境关系密切,它反映出的是社会历史。历史文脉记载着历史,同时体现着历史的特征。在当前日益同化、失去个性的社会上,历史文脉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文脉中的特定历史和意义文化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发展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历史时代的烙印已经流传至今。所以,现代人可以通过研究时代元素的物品来分析当时的文化特征。 3.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失,过去遗留下的事物已经成为历史,而这种历史又被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文化古迹、历史事迹、雕塑、风土民俗、音乐、舞蹈等,人们只要看到这些不同形式的表现内容,就能够回忆起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景观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对设计对象的符号形态进行设计。所以,在设计时,应当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文脉,让景观的核心以历史文脉来体现出来,让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要使用多种设计手段,将历史文化加入到景观设计当中,让历史文化以这种形式发展下去。现代的景观设计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要体现出人与历史文脉、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只有认识到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在景观设计时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用,创造出属于我们当前时代的景观符号。 二、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历史文脉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蔡永铭 摘要: 新农村正面临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该如何保护乡土文化以及发挥农村自然景观资源、正确对引导农村建设的发展路线,该明确一些合理化的改造规划。启蒙对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人文资源控制,唤起人们对自然朴实之美的认识,阐述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基本理论。通过城乡比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唤醒内心深处热爱家乡的情怀和价值观。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引言: 伴随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的深入化,新农村景观的规划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科学性质已经得到了更加系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新农村景观的研究起步略晚、经验不多,现在新农村景观在改造中依然存在很多失败的例子,这一点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篇文章从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总结了新农村景观规划改造的特点和当前景观建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对新农村景观改造的思路,提出了使新农村景观与人们的居环境相适应的种种规划。 1.概述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多领域的工程,新农村景观改造重点根据景观所在地村民的主要生活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土地空间格局加以改造,使其延续地方特色同时,越来越符合我国现代新农村的发展需求,而且其景观能和新农村改造规划构想的各个指标呼应的建设活动。普遍来说,新农村景观规划有以下特点:第一,农村景观有极强的地域性。第二,农村景观不需要结构的复杂性。第三,跟城市多功能性质的广场、纪念性质的博物馆等建筑相比较,道路、市集、以至于祠堂这样有用的设施更受到居民的重视益于接受。所以新农村景观的改造规划必须从居住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把为当地村民服务作为设计改造的重点。 2.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建设的现状 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村镇内的建筑很多都是近些年新建或翻建的,总体来说这些建筑宽敞、舒适,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村镇民的住房条件。但同时农村建筑也存在着等级差异的问题。比如建筑的时间较短、质量较高、效果好的建筑与建筑时间长、质量较差,甚至一些年代久远、老化严重的破旧房屋杂处,这样就对村庄景观的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新农村景观建设过于追求现代化和奢侈感也常常导致了当地建筑特色的缺失。还有村庄中电线入户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各种线路铺设混乱,不仅增添了安全隐患,而且也不利于管理。另外,新农村对于垃圾、污水处理的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新农村景观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调查,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设计质量、居住环境、和一些公共设施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景观建设。其中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拒绝割舍的乡土情结,当然也是农民意识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的关系。新农村在面对城市环境巨大变化的冲击时,该如何利用好与城市一样的现代文明成果,就成了发展新农村景观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浅谈新农村建设 叶建康

浅谈新农村建设叶建康 发表时间:2018-05-02T14:27:06.1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作者:叶建康 [导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放眼长远的历史性选择,是缩小城乡差距。 摘要: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当前问题;原则;对策 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放眼长远的历史性选择,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民族的长远和谐发展描绘出了一幅新的美好蓝图。自新农村建设多年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农民欢呼雀跃,上上下下情绪高涨,进展很快,探索了一些新路子,总结了一些好经验,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 1 新农村社区规划坚持的原则 1.1 把握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客观性,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实际、实践、实用为重,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因村而宜,以不同的思路搞建设。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坚持以民为主,服务于民的原则。政府是主导,村民是主体。政府主要是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人才服务,而更多具体的事情要依靠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凡需要村民捐款出力的,要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绝对不允许采取强迫命令和强制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 1.3 坚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要动员政府机关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参与支持社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参与投入社区建设。要建立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监管机制,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财力支撑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途径。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政府资金投入,但又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以奖代补"就是对条件好的、建设热情高的、建设速度快的村庄社区,政府部门实行扶持,如提供建筑物资、发展资金和技术服务等,帮助其尽快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样,既能改变过去"扶差促平"的理念,实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又能改变国家投资为主的支持方式,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更能改变直接现金投入的方法,实行国家补助建设物资为主、资金为辅,提高政府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图1 新农村建设效果 2 新农村社区规划面临的问题? 2.1农村干部群众思想意识滞后问题? 统筹乡镇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解决好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问题,关系到乡镇规划推进的动力。一方面,群众思想尚不能够集中到城乡规划的高度来,“个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占大多数,对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孰轻孰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也不够到位,认为农村工作投入大,见效慢,更倾向于工业发展,而轻视农村基础设施等的改善。事实上,我们的发展正是为了群众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追求发展而发展,这种本末倒置的政绩观也影响了乡镇规划建设的推进。? 2.2政府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诸多问题? 今年来,国家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长较快,但是,在资金的分配上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超过70%的资金是用于全社会普遍受益项目,而在农业方面,真正惠及农民,缩减农村与城镇收入差距的项目投入不到30%。小型的项目很难得到上级的补助,地方财政又偏好工业,再加上拨出去的款项缺乏有力度的监督以及长效的管理。事实上这部分投入资金的效率是低于其真正的价值的。? 2.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庄整治规范度不够? 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但是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的由政府对村庄进行大包大揽的整治,按照所谓的模式进行大拆大建显然是与村庄整治的初衷是有差距的。如果只是按照村庄整治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判断村庄整治的完成与否更容易滋生形象工程的出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干部切忌急功近利,否则就会使整治效果大打折扣。

景观规划思想发展史

景观规划思想发展史 (一) [来源] 中国园林[作者] 卡尔·斯坦尼兹 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亚历山大与维多利亚·维利终身教授,早年师从城市设计泰斗凯文·林奇,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1966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是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教育家,历届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主要学术主持人,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负责人,对现代规划理论有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在景观视觉分析、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中的应用、以及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1984年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教育成就奖,1999年获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突出成就奖。斯坦尼兹教授同时也是包括北京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在内的国际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 我作为一个教师、研究者和景观规划师,主要受到的是欧美文化的影响,但在研究生时期就学习中国文化及亚洲文化。因此我清楚地知道,景观规划的概念并不仅仅起源于欧美。严格地讲,我也不是一个历史学家,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景观规划师,而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景观规划师。 两年多前,我就一直想作一个报告,以告诉大家前人的思想如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今天很高兴能给大家作这么一个报告。在报告中,你们所见到的不是一些著名项目的幻灯,而是关于大约30个重要人物的介绍。对于其中每个人,我将展示他(她)的照片并介绍其生平。更重要的是,我将介绍蕴藏在他们所作项目背后的重要思想。同时,这个报告是非常简短的,这30个人每位都有不凡经历,而对我而言,他们每人可能会有一两个重要的思想影响至今。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最好的定义是赫勃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68年所写的《工艺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中提出的,他写道:所谓设计,就是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但是设计对象的尺度和比例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就小尺度而言,我们可以在一个地块上设计住宅;在中等尺度上,我们可以规划新开发区或新的城市公园;而在大尺度上,我们可能会规划一个新居民点或制定一个区域保护战略。一个规划设计师会做某一尺度上的设计,并不意味着他能做其他尺度上的设计。而我本人更感兴趣的是做大尺度的、战略性的景观规划。在这里我并不是贬低小尺度的设计,只是认为大尺度的景观规划更加重要。今天的报告将主要侧重于大尺度上的景观规划。 今天我最初的两个主要例子,都是中国南宋时候的案例。第一个例子是杭州,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前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需要化解的困难颇多。而这其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则始终是事关全局、不容小视的一大难题。实践证明,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则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以至进程放缓。正是基于这样的忧虑,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地提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统筹协调,面面指导,为今后的农村工作提供了一个战略上的宏观指导,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一年多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各地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形式多样,成效显著。但是,这其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冒昧地以庄边镇尚书桥村为例,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情况。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是两地之交界处,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9500亩,其中耕地900亩,内含水田8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9.8%;山地面积8600亩,内有竹林地2000亩,果园面积500亩。全村共330户,有人口1546人(其中林场100人),分布于10个自然村的9个村民小组。目前该村有留守劳动

力665人,外出劳动力400人。 在村集体的组织机构方面,村两委成员有7名,其中支委3名,村委委员4名,交叉任职3名。在学历及年龄分布上,4名委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名委员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其平均年龄为44岁。该村现有46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6名,外出党员2名。 就产业结构而言,该村仍以第一产业为主,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传统型村庄。村内拥有较为丰富的竹、林果资源,支柱产业为蘑菇业和枇杷业,单季稻和蔬菜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年来,xx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林果、蘑菇、畜牧业、粮蔬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708.2万元,户均纯收入1.1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同比增长9%,人均纯收入达2530元,同比增长8%。其中:发展300亩“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养畜2760头,猪年出栏数达2760头,产值193.2万元;种植枇杷500亩,总产值100万元。此外,还推广“稻——菌——菜”种植模式,全村有200户村民搭建了400余座蘑菇大棚,产值350万元;种植中早稻800亩,蔬菜100亩,产值达65万元。 在转移富余劳动力方面,xx桥村做好劳务经济这篇文章,使其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2005年,全村共转移劳动力414人,其中出国(主要分布在5个国家)务工34人,进

景观规划思想发展史

景观规划思想发展史 2003-2-19 9:34:03 《中国园林》2001《设计新潮》2002/1 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阅读5620次 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 ——在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演讲 《中国园林》2001 《设计新潮》2002/1 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亚历山大与维多利亚·维利终身教授,早年师从城市设计泰斗凯文·林奇,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1966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是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教育家,历届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主要学术主持人,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负责人,对现代规划理论有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在景观视觉分析、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中的应用、以及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1984年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教育成就奖,1999年获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突出成就奖。斯坦尼兹教授同时也是包括北京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在内的国际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 我作为一个教师、研究者和景观规划师,主要受到的是欧美文化的影响,但在研究生时期就学习中国文化及亚洲文化。因此我清楚地知道,景观规划的概念并不仅仅起源于欧美。严格地讲,我也不是一个历史学家,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景观规划师,而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景观规划师。 两年多前,我就一直想作一个报告,以告诉大家前人的思想如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今天很高兴能给大家作这么一个报告。在报告中,你们所见到的不是一些著名项目的幻灯,而是关于大约30个重要人物的介绍。对于其中每个人,我将展示他(她)的照片并介绍其生平。更重要的是,我将介绍蕴藏在他们所作项目背后的重要思想。同时,这个报告是非常简短的,这30个人每位都有不凡经历,而对我而言,他们每人可能会有一两个重要的思想影响至今。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最好的定义是赫勃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68年所写的《工艺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中提出的,他写道:所谓设计,"就是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但是设计对象的尺度和比例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就小尺度而言,我们可以在一个地块上设计住宅;在中等尺度上,我们可以规划新开发区或新的城市公园;而在大尺度上,我们可能会规划一个新居民点或制定一个区域保护战略。一个规划设计师会做某一尺度上的设计,并不意味着他能做其他尺度上的设计。而我本人更感兴趣的是做大尺度的、战略性的景观规划。在这里我并不是贬低小尺度的设计,只是认为大尺度的景观规划更加重要,7今天的报告将主要侧重于大尺度上的景观规划。 今天我最初的两个主要例子,都是中国南宋时候的案例。第一个例子是杭州(图1),为什么西湖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例子呢?这是因为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有意识地决定在这里进行大尺度的景观改造(图2),而这个景观最终却变成了自然景观。现在大多数人仍认为景观规划只是一种保护性的规划,西湖例子可以证明景观规划也可以是具有前瞻性的筹划。西湖的规划最初是出于防御、供水和农业的目的,但是从一开始,它就成为一个美丽而且充满了诗意的景观。一个伟大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具有实用性,另一个方面要具有精神含义。但同时也正因为此,西湖现在面临好多新问题。图3是供旅游者浏览的一张图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湖面占据了整个图幅的3/4,而今城市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给西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损害整个西

美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题目: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上午)好!我们***村是绩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历来民风纯朴、治安稳定。农村经济连年增长,公益事业不断推进。村两委干部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全体村民人心思富,富而思进。特别是2003 年10 月村级规模区域调整以来,邻近的陈村、东干村整村并入,尚田村成为拥有2000 多人3100 多亩耕地的中心村,全村干部群众本着"并村更应并心"的宗旨,团结一心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市文明村”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并作为“全市生态示范村”上报待评,村党总支还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我们申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有其独到的区位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首先,尚田村、组干部和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全村干群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农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和提高!其次,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身体力行下, 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变化,3 个自然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目前村村公路"路灯亮化工程"和总投资80 万元的"村村通油路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运筹之中。使地处岭南岭北交界地带的尚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有利条件。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优势明显是我们尚田村较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尚田西瓜”凭其瓜甜个大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村已形成千亩绿色西瓜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 万元以上;除原有的传统木材加工外,笋竹两用林培育示范基地,经过近两年的高效运作,使盛产元竹资源的尚田村,在提高元竹附加值的加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此外,我们尚田村的农村经济发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乡来看,相对较高,加上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好,村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清晰,建设氛围浓厚。2005 年村集体收入实现3.6 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150 元, 位居全乡之首,无论是在捐资助学修桥补路,还是在扶贫济困/科技兴农上,广大干群都能以发展大局为重,齐心上阵,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更为难得的是,我们村在农村结构调整,双培双带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经济状况较好的致富先锋,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他们投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热情较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促进派!以上 5 大优势寄托着我们尚田村2000 多名父老乡亲的殷切盼望,体现着广大干群极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而近年来,多位省市县领导视察和指导尚田工作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尚田村的工作思路和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对尚田的发展未来充满了希望!各位领导,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当前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任务,给我们尚田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好机遇,我们全村父老乡亲企盼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扶农措施, 更愿全力以赴投入建设美好新农村行列之中,为此,在村两委的倡议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商定下,尚田村将紧紧围绕中央“20”字建设目标, 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群众自愿投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三大原则,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以增加农民整体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