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规划项目安全应急响应服务方案计划材料模板

信息规划项目安全应急响应服务方案计划材料模板

信息规划项目安全应急响应服务方案计划材料模板
信息规划项目安全应急响应服务方案计划材料模板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服务方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5月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3)

1.1.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3)

1.2.应急安全响应事件 (3)

1.3.服务原则 (3)

第二部分应急响应组织保障 (4)

2.1.角色的划分 (4)

2.2.角色的职责 (4)

2.3.组织的外部协作 (4)

2.4.保障措施 (5)

第三部分应急响应实施流程 (5)

3.1.准备阶段(Preparation) (7)

3.1.1 负责人准备内容 (7)

3.1.2 技术人员准备内容 (7)

3.1.3 市场人员准备内容 (9)

3.2.检测阶段(Examination) (9)

3.2.1 实施小组人员的确定 (9)

3.2.2 检测范围及对象的确定 (10)

3.2.3 检测方案的确定 (10)

3.2.4 检测方案的实施 (10)

3.2.5 检测结果的处理 (12)

3.3.抑制阶段(Suppresses) (12)

3.3.1 抑制方案的确定 (13)

3.3.2 抑制方案的认可 (13)

3.3.3 抑制方案的实施 (13)

3.3.4 抑制效果的判定 (13)

3.4.根除阶段(Eradicates) (14)

3.4.1 根除方案的确定 (14)

3.4.2 根除方案的认可 (14)

3.4.3 根除方案的实施 (14)

3.4.4 根除效果的判定 (14)

3.5.恢复阶段(Restoration) (15)

3.5.1 恢复方案的确定 (15)

3.5.2 恢复信息系统 (15)

3.6.总结阶段(Summary) (15)

3.6.1 事故总结 (16)

3.6.2 事故报告 (16)

第一部分概述

1.1.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服务是为满足企业发生安全事件、需要紧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提供的一项安全服务。当企业发生黑客入侵、系统崩溃或其它影响业务正常运行的安全事件时,安全专家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使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帮助企业查找入侵来源,给出入侵事故过程报告,同时给出解决方案与防范报告,为企业挽回或减少经济损失。提供入侵调查,拒绝服务攻击响应,主机、网络、业务异常紧急响应和处理。1.2.应急安全响应事件

?计算机病毒事件;

?蠕虫病毒事件;

?特洛伊木马事件;

?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

?拒绝服务攻击事件;

?后门攻击事件;

?漏洞攻击事件;

?网络扫描窃听事件;

?信息篡改事件;

?信息假冒事件;

?信息窃取事件。

1.3.服务原则

在整个应急响应处理过程的中,本协会严格按照以下原则要求服务人员,并签订必要的保密协议。

◆保密性原则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对应急处理服务过程中获知的任何关于服务对象的系统信息承担保密的责任和义务,不得泄露给第三方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侵害服务对象的行为。

◆规范性原则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要求服务人员依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应急处理服务,所有处理人员必须对各自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最终按照规范的报告格式提供完整的服务报告。

◆最小影响原则

应急处理服务工作应尽可能减少对原系统和网络正常运行的影响,尽量避免对原网络运行和业务正常运转产生显著影响(包括系统性能明显下降、网络阻塞、服务中断等),如无法避免,则必须向服务对象说明。

第二部分应急响应组织保障

2.1.角色的划分

本公司应急响应工作机构按角色划分为三个:

◆应急响应负责人,

◆应急响应技术人员,

◆应急响应市场人员。

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在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工作人员各施其职,并严格按照应急响应计划组织实施应急响应工作。

2.2.角色的职责

◆应急响应负责人:

应急响应负责人是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组长应由组织最高管理层成员担任。负责人的职责是领导和决策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的重大事宜,主要职责如下:

a)制定工作方案;

b)提供人员和物质保证;

c)审核并批准经费预算;

d)审核并批准恢复策略;

e)审核并批准应急响应计划;

f)批准并监督应急响应计划的执行;

g)指导应急响应实施小组的应急处置工作;

h)启动定期评审、修订应急响应计划以及负责组织的外部协作。

◆应急响应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责如下:

a)编制应急响应计划文档;

b)应急响应的需求分析,确定应急策略和等级以及策略的实现;

c)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协助灾难恢复系统实施;

d)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损失控制和损害评估;

e)组织应急响应计划的测试和演练。

◆应急响应市场人员,其主要职责如下:

a)开拓新客户,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维护与公司老客户的业务往来;

b)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及时进行信息上报;

c)参与和协助应急响应计划的教育、培训和演练;

d)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外部协作。

2.3.组织的外部协作

依据服务对象信息安全事件的影响程度,如需向上级部门及时通报准确情况或向其他单位寻求支持时,应与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外部组织机构保持联络和协作。主要包括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华中地区分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中国教育科研网络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网络中心、

##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室、湖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监察处、中国电信##分公司网管中心以及主要相关设备供应商。

2.4.保障措施

◆应急人力保障

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队伍,提高信息安全防御意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服务业,增强协会应急支援能力。

◆物质条件保障

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预防或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保障,优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资保障条件。

◆技术支撑保障

设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第三部分应急响应实施流程

该服务流程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教条,需要应急响应服务人员在实际中灵活变通,可适当简化,但任何变通都必须纪录有关的原因。详细的记录对于找出事件的真相、查出威胁的来源与安全弱点、找到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法,甚至判定事故的责任,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1.准备阶段(Preparation)

目标:在事件真正发生前为应急响应做好预备性的工作。

角色:协会负责人、技术人员、市场人员。

内容:根据不同角色准备不同的内容。

输出:《准备工具清单》、《事件初步报告表》、《实施人员工作清单》

3.1.1 负责人准备内容

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

提供人员和物质保证;

审核并批准经费预算、恢复策略、应急响应计划;

批准并监督应急响应计划的执行;

指导应急响应实施小组的应急处置工作;

启动定期评审、修订应急响应计划以及负责组织的外部协作。

3.1.2 技术人员准备内容

服务需求界定

首先要对服务对象的整个信息系统进行评估,明确服务对象的应急需求,具体应包

含以下内容:

1)应急服务提供者应了解应急服务对象的各项业务功能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确定

支持各种业务功能的相关信息系统资源及其他资源,明确相关信息的保密性、

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

2)对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包括应用程序,服务器,网络及任何管理和维护这些

系统的流程进行评估,确定系统所执行的关键功能,并确定执行这些关键功能

所需要的特定系统资源;

3)应急服务提供者应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

等突发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4)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协助服务对象建立适当的应急响应策略,应提供在业务中断、

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快速有效的恢复信息系统运行的方

法;

5)应急服务提供者宜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关的培训服务,以提高服务对象的安全意

识,便于相关责任人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了解常见的安全事件和入侵行为,

熟悉应急响应策略。

主机和网络设备安全初始化快照和备份

在系统安全策略配置完成后,要对系统做一次初始安全状态快照。这样,如果以后

在出现事故后对该服务器做安全检测时,通过将初始化快照做的结果与检测阶段做

的快照进行比较,就能够发现系统的改动或异常。

1)对主机系统做一个标准的安全初始化的状态快照,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日志及审核策略快照等。

?用户账户快照;

?进程快照;

?服务快照;

?自启动快照

?关键文件签名快照;

?开放端口快照;

?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快照;

?注册表快照;

?计划任务快照等等;

2)对网络设备做一个标准的安全初始化的状态快照,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路由器快照;

?防火墙快照;

?用户快照;

?系统资源利用率等快照。

3)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及办公数据均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进行数据存储及备份。

目前,存储备份结构主要有DAS、SAN和NAS,以及通过磁带或光盘对数据进行备份。各服务对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存储产品构建自己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

工具包的准备

1)应急服务提供者应根据应急服务对象的需求准备处置网络安全事件的工具包,

包括常用的系统基本命令、其他软件工具等;

2)应急服务提供者的工具包中的工具最好是采用绿色免安装的,应保存在安全的

移动介质上,如一次性可写光盘、加密的U盘等;

3)应急服务提供者的工具包应定期更新、补充;

必要技术的准备

上述是针对应急响应的处理涉及到的安全技术工具涵盖应急响应的事件取样、事件分析、事件隔离、系统恢复和攻击追踪等各个方面,构成了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技术基础。所以我们的应急响应服务实施成员还应该掌握以下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规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检测技术,包括以下检测技术规范:

?Windows系统检测技术规范;

?Unix系统检测技术规范;

?网络安全事故检测技术规范;

?数据库系统检测技术规范;

?常见的应用系统检测技术规范;

2)攻击检测技术,包括以下技术:

?异常行为分析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3)攻击追踪技术;

4)现场取样技术;

5)系统安全加固技术;

6)攻击隔离技术;

7)资产备份恢复技术;

3.1.3 市场人员准备内容

和服务对象建立长期友好的业务关系;

和服务对象签订应急服务合同或协议;

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及时上报。

1)预防和预警机制

?市场人员要严格按照应急响应负责人的安排和建议,及时提醒服务对象提高防范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窃密等的能力,防止有害信息传播,保

障服务对象网络的安全畅通。

?将协会网络信息中心会发布的病毒预防警报以及更新的防护策略及时有效地告知服务对象,做好防护策略的更新。

2)信息系统检测和报告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市场人员要加强对服务对象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测结果的通告,收集可能引发信息安全事件的有关信息、

进行分析判断。

?如服务对象发现有异常情况或有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要立即向协会网络信息中心应急响应负责人报告,并填写事件初步报告表。

?要求服务对象持续监测信息系统状况,密切关注应急响应负责人提出初步行动对策和行动方案,听从指令和安排,及时减小损失。

3.2.检测阶段(Examination)

目标:接到事故报警后在服务对象的配合下对异常的系统进行初步分析,确认其是否真正发生了信息安全事件,制定进一步的响应策略,并保留证据。

角色:应急服务实施小组成员、应急响应日常运行小组;

内容:

(1)检测范围及对象的确定;

(2)检测方案的确定;

(3)检测方案的实施;

(4)检测结果的处理。

输出:《检测结果记录》、《…》

3.2.1 实施小组人员的确定

应急响应负责人根据《事件初步报告表》的内容,初步分析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等,以此来确定临时应急响应小组的实施人员的名单。

3.2.2 检测范围及对象的确定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对发生异常的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判断是否正真发生了安全事

件;

应急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共同确定检测对象及范围;

检测对象及范围应得到服务对象的书面授权。

3.2.3 检测方案的确定

应急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共同确定检测方案;

应急服务提供者制定的检测方案应明确应急服务提供者所使用的检测规范;

应急服务提供者制定的检测方案应明确应急服务提供者的检测范围,其检测范围应

仅限于服务对象已授权的与安全事件相关的数据,对服务对象的机密性数据信息未

经授权的不得访问;

应急服务提供者制定的检测方案应包含实施方案失败的应变和回退措施;

应急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充分沟通,并预测应急处理方案可能造成的影响。

3.2.4 检测方案的实施

检测搜集系统信息

?记录时使用目录及文件名约定:

在受入侵的计算机的D盘根目录下(D:\)(如果无D盘则在其他盘根目录下)

建立一个EEAN目录,目录中包含以下子目录:

?artifact:用于存放可疑文件样本

?cmdoutput:用于记录命令行输出结果

?screenshot:用于存放屏幕拷贝文件

?log:用于存放各类日志文件

?文件格式:

?命令行输出文件缺省仅使用TXT格式。

?日志文件及其他格式尽量使用TXT、CSV和其他不需要特殊工具就可以阅读的格式。

?屏幕拷贝文件应该使用BMP格式。

?可疑文件样本最好加密压缩为zip格式,默认密码为:eean

?搜集操作系统基本信息

1.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属性”将“常规”、“自动更新”、“远程”3个选卡

各制作一个窗口拷贝(使用Alt+PrtScr)。并保存到EEAN\screenshot目录下,

文件名称应该使用:系统常规-01、自动更新-01、远程-01等形式命名。

2.进入CMD状态,“开始> 运行> cmd”,进入D盘根目录下的EEAN目

录,执行一下命令:

netstat -nao > netstat.txt (网络连接信息)

tasklist > tasklist.txt (当前进程信息)

ipconfig /all > ipconfig.txt(IP属性)

ver > ver.txt (操作系统属性)

....................................

?日志信息

目标:导出所有日志信息;

说明:进入管理工具,将“管理工具> 事件察看器”中,导出所有事件,分别使用一下文件名保存:application.txt、security.txt、system.txt。

?帐号信息

目标:导出所有帐号信息;

说明:使用net user,net group,net local group命令检查帐号和组的情况,使用计算机管理查看本地用户和组,将导出的信息保存在

D:\EEAN\user中

主机检测

?日志检查

目标:1、从日志信息中检测出未授权访问或非法登录事件;

2、从IIS/FTP日志中检测非正常访问行为或攻击行为;

说明:1、检查事件查看器中的系统和安全日志信息,比如:安全日志中异常登录时间,未知用户名登录;

2、检查%WinDir%\System32\LogFiles 目录下的WWW日志和FTP日志,

比如WWW日志中的对cmd.asp文件的成功访问。

?帐号检查

目标:检查帐号信息中非正常帐号,隐藏帐号;

说明:通过询问管理员或负责人,或者和系统的所有的正常帐号列表做对比,判断是否有可疑的陌生的账号出现,利用这些获得的信息和前面准备

阶段做的帐号快照工作进行对比。

?进程检查

目标:检查是否存在未被授权的应用程序或服务

说明:使用任务管理器检查或使用进程查看工具进行查看,利用这些获得的信息和前面准备阶段做的进程快照工作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有可疑的

进程。

?服务检查

目标:检查系统是否存在非法服务

说明:使用“管理工具”中的“服务”查看非法服务或使用冰刃、Wsystem察看当前服务情况,利用这些获得的信息和准备阶段做的服务快照工作

进行对比。

?自启动检查

目标:检查未授权自启动程序

说明:检查系统各用户“启动”目录下是否存在未授权程序。

?网络连接检查

目标:检查非正常网络连接和开放的端口

说明:关闭所有的网络通讯程序,以免出现干扰,然后使用ipconfig, netstat –an或其它第三方工具查看所有连接,检查服务端口开放情况和异常

数据的信息。

?共享检查

目标:检查非法共享目录。

说明:使用net share或其他第三方的工具检测当前开放的共享,使用$是隐

藏目录共享,通过询问负责人看是否有可疑的共享文件。

?文件检查

目标:检查病毒、木马、蠕虫、后门等可疑文件。

说明:使用防病毒软件检查文件,扫描硬盘上所有的文件,将可疑文件进行提取加密压缩成.zip,保存到EEAN\artifact目录下的相应子目录中。

?查找其他入侵痕迹

目标:查找其它系统上的入侵痕迹,寻找攻击途径

说明:其它系统包括:同一IP地址段或同一网段的系统、同一域的其他系统、拥有相同操作系统的其他系统。

3.2.5 检测结果的处理

确定安全事件的类型

经过检测,判断出信息安全事件类型。信息安全事件可以有以下7个基本分类:

?有害程序事件:蓄意制造、传播有害程序,或是因受到有害程序的影响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网络攻击事件: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配置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击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并造成信息系统异常

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信息安全事件。

?信息破坏事件: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造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被篡改、假冒、泄漏、窃取等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内容的安全事件。

?设备设施故障:由于信息系统自身故障或外围保障设施故障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以及人为的使用非技术手段有意或无意的造成信息系统破坏而导致

的信息安全事件。

?灾害性事件:由于不可抗力对信息系统造成物理破坏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其他信息安全事件:不能归为以上6个基本分类的信息安全事件。

评估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影响

采用定量和/或定性的方法,对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数据丢失等突发信

息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确定是否存在针对该事件的特定系统预案,如有,则启动相关预案;如果事件涉及

多个专项预案,应同时启动所有涉及的专项预案;

如果没有针对该事件的专项预案,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采取抑制措施,抑制事件

进一步扩散。

3.3.抑制阶段(Suppresses)

目标:及时采取行动限制事件扩散和影响的范围,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同时要确保封锁方法对涉及相关业务影响最小。

角色:应急服务实施小组、应急响应日常运行小组。

内容:

(1)抑制方案的确定;

(2)抑制方案的认可;

(3)抑制方案的实施;

(4)抑制效果的判定;

输出:《抑制处理记录表》、《…》

3.3.1 抑制方案的确定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与安全事件相对应的抑制方法,

如有多项,可由服务对象考虑后自己选择;

在确定抑制方法时应该考虑:

?全面评估入侵范围、入侵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通过分析得到的其他结论,如入侵者的来源;

?服务对象的业务和重点决策过程;

?服务对象的业务连续性。

3.3.2 抑制方案的认可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告知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应急服务提供者所确定的抑制方法和相应的措施应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

在采取抑制措施之前,应急服务提供者要和服务对象充分沟通,告知可能存在的风

险,制定应变和回退措施,并与其达成协议。

3.3.3 抑制方案的实施

应急服务提供者要严格按照相关约定实施抑制,不得随意更改抑制的措施的范围,

如有必要更改,需获得服务对象的授权;

抑制措施易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几方面:

?确定受害系统的范围后,将被害系统和正常的系统进行隔离,断开或暂时关闭被攻击的系统,使攻击先彻底停止;

?持续监视系统和网络活动,记录异常流量的远程IP、域名、端口;

?停止或删除系统非正常帐号,隐藏帐号,更改口令,加强口令的安全级别;

?挂起或结束未被授权的、可疑的应用程序和进程;

?关闭存在的非法服务和不必要的服务;

?删除系统各用户“启动”目录下未授权自启动程序;

?使用net share或其他第三方的工具停止所有开放的共享;

?使用反病毒软件或其他安全工具检查文件,扫描硬盘上所有的文件,隔离或清除病毒、木马、蠕虫、后门等可疑文件;

?设置陷阱,如蜜罐系统;或者反击攻击者的系统。

3.3.4 抑制效果的判定

防止事件继续扩散,限制了潜在的损失和破坏,使目前损失最小化;

对其它相关业务的影响是否控制在最小。

目标:对事件进行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事件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

角色:应急服务实施小组、应急响应日常运行小组。

内容:

(1)根除方案的确定;

(2)根除方案的认可;

(3)根除方案的实施;

(4)根除效果的判定;

输出:《根除处理记录表》、《…》

3.4.1 根除方案的确定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协助服务对象检查所有受影响的系统,在准确判断安全事件原因

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建议;

由于入侵者一般会安装后门或使用其他的方法以便于在将来有机会侵入该被攻陷

的系统,因此在确定根除方法时,需要了解攻击者时如何入侵的,以及与这种入侵

方法相同和相似的各种方法。

3.4.2 根除方案的认可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明确告知服务对象所采取的根除措施可能带来的风险,制定应变

和回退措施,并得到服务对象的书面授权;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协助服务对象进行根除方法的实施。

3.4.3 根除方案的实施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使用可信的工具进行安全事件的根除处理,不得使用受害系统已

有的不可信的文件和工具;

根除措施易包含但不仅限与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全部可能受到攻击的系统帐号和口令,并增加口令的安全级别;

?修补系统、网络和其他软件漏洞;

?增强防护功能:复查所有防护措施的配置,安装最新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对未受保护或者保护不够的系统增加新的防护措施;

?提高其监视保护级别,以保证将来对类似的入侵进行检测;

3.4.4 根除效果的判定

找出造成事件的原因,备份与造成事件的相关文件和数据;

对系统中的文件进行清理,根除;

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目标:恢复安全事件所涉及到得系统,并还原到正常状态,使业务能够正常进行,恢复工作应避免出现误操作导致数据的丢失。

角色:应急服务实施小组、应急响应日常运行小组。

内容:

(1)恢复方案的确定;

(2)恢复信息系统;

输出:《恢复处理记录表》、《..》

3.5.1 恢复方案的确定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告知服务对象一个或多个能从安全事件中恢复系统的方法,及他

们可能存在的风险;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和服务对象共同确定系统恢复方案,根据抑制和根除的情况,协

助服务对象选择合适的系统恢复的方案,恢复方案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如何获得访问受损设施或地理区域的授权;

?如何通知相关系统的内部和外部业务伙伴;

?如何获得安装所需的硬件部件;

?如何获得装载备份介质;如何恢复关键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如何恢复系统数据;

?如何成功运行备用设备

如果涉及到涉密数据,确定恢复方法时应遵循相应的保密要求。

3.5.2 恢复信息系统

应急响应实施小组应按照系统的初始化安全策略恢复系统;

恢复系统时,应根据系统中个子系统的重要性,确定系统恢复的顺序;

恢复系统过程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利用正确的备份恢复用户数据和配置信息;

?开启系统和应用服务,将受到入侵或者怀疑存在漏洞而关闭的服务,修改后重新开放;

?连接网络,服务重新上线,并持续监控持续汇总分析,了解各网的运行情况;

对于不能彻底恢复配置和清除系统上的恶意文件,或不能肯定系统在根除处理后是

否已恢复正常时,应选择彻底重建系统;

应急服务实施小组应协助服务对象验证恢复后的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应急服务实施小组宜帮助服务对象对重建后的系统进行安全加固;

应急服务实施小组宜帮助服务对象为重建后的系统建立系统快照和备份;

3.6.总结阶段(Summary)

目标:通过以上各个阶段的记录表格,回顾安全事件处理的全过程,整理与事件相

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并尽可能的把所有信息记录到文档中。

角色:应急服务实施小组、应急响应日常运行小组。

内容:

(1)事故总结;

(2)事故报告;

输出:《应急响应报告表》、《》

3.6.1 事故总结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及时检查安全事件处理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可塑性,并对事

件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应急处理总结的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事件发生的现象总结;

?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系统的损害程度评估;

?事件损失估计;

?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相关的工具文档(如专项预案、方案等)归档。

3.6.2 事故报告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向服务对象提供完备的网络安全事件处理报告;

应急服务提供者应向服务对象提供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上述总结报告的具体信息参考Excel表《应急响应报告表》。

应急响应服务方案

应急响应服务方案 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依托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设、自行运营维护,覆盖全区14个市、75县及广大乡镇的光缆网络资源优势,在高质量高稳定性地承担有线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输的基础上,正逐步发展为以实现全区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为目标,以网络和信息服务为基础,以广播电视业务为龙头,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拓展各类专网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根据各市、县、乡镇的地理位置灵活组网,网络结构以环网为主,少量的支链路为辅,覆盖了全区所有市、县及乡镇;2004年开始我公司下属的各市、各县、各乡镇分公司进行城域网光缆改造,将原来的树型、星型城域网改造成环型城域网,现在已基本完成,并且在市、县城区采用管道路由方式敷设主干光缆,现绝大部分市、县都已实现管道光缆直接连接到市、县委和政府驻地,极提高了业务传送的安全稳定性。使我公司可以提供给用户的光缆资源、光纤资源十分丰富,也可以稳定可靠地为各类信息专网用户提供性好、技术先进的正常使用接入服务。 广播电视信息的重要性决定了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必须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为此我公司在建设光缆网络的同时,创建了一个完整可靠、上下贯通、反应迅速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制定了应急维护预案,在广播电视光缆网投入运行的多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任务,正常使用各项技术指标、中断率都控制在国家广电总局要求的围,还多次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广播电影电视局授予的维护先进单位称号。网络应急维护方案如下: 应急维护组织机构 公司主管领导作为全市应急维护管理与调度工作的总负责人,对公司各个管理部门负总责。广电网络各地区分公司作为项目所在地的具体维护机构,具体负责该项目涉及的光缆网络及该项目系统维护的组织、管理、调度工作,负责光缆故障抢修的指挥、调度和排障工作,负责项目系统的维护管理,负责全网24小时网管监控及24小时值班,设有工程维护部和抢修队。

三级应急响应处理方案

三级应急响应处理方案 为保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在我市顺利实施,达到项目实施目标,提升儿童养育人科学喂养技能和我市儿童营养健康水平,需要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急事件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应对,减少客户投诉事件对项目成功运行的干扰,我们根据可能出现的客户投诉事件制定三级应急处理方案。具体如下: 一.目的 1.明确客户投诉处理的责任人及其相关职责。 2.规范客户投诉处理流程。 3.消除各种不利于项目执行因素,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目标 1.客户投诉处理率:所有营养包产品相关问题的投诉、疑问,均100%处理。 2.客户投诉处理结果满意率:所有应急事件处理结果满意率达90%以上。三.责任人 第一责任人:各县、乡镇的项目服务专员、总部400营养咨询中心客户服务专员,为各自负责区域的第一责任人。 职责:负责投诉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统计。 负责与总部之间的投诉样品的交接传递。 负责与总部相关人员的沟通、协调。 负责将相关的反馈信息及时提供给区域的同事及项目执行人员。 第二责任人:赣州市项目服务经理为第二责任人。 职责:负责指导赣州市区域内项目专员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 项目服务经理负责指导各自区域内员工与相关项目执行单位及人员进行沟通。 第三责任人:项目服务总监为第三责任人。 负责制定投诉应急响应制度、策略。 负责指导各级人员进行应急响应工作开展。 负责向项目执行领导小组汇报投诉处理情况,协助处理较重要的投诉,并请求项目领导小组的支持和协调工作。

四.投诉处理三级应急响应方案 1.投诉对象及定义:项目目标婴幼儿在接受了发放的营养包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对正在使用的营养包不满意,家长或监护人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的投诉。或者由各地项目执行的医务人员、妇联工作人员转交的投诉。 2.投诉三级应急管理: 根据营养包的使用对象,可能的投诉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2.1一级投诉:与产品本身相关的投诉内容,如外包装缺陷或破损、包装内数量不足、有效期临近、怀疑假货等等。 2.2二级投诉:婴幼儿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某些不适,监护人怀疑由产品引起而进行投诉的,如出现腹泻、呕吐、咳嗽或发热等临床症状的。2.3三级投诉:婴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某些临床症状,家长或监护人反应激烈的;或者因沟通不及时,有媒体、政府职能部门介入的。以及可能造成比此类情况更广泛影响的局面的。 3.三级投诉应急处理方案: 3.1先行负责制:所有各级投诉处理均采用投诉先行负责制,即首位接受投诉的责任人,为该投诉的终极负责人,直到该投诉处理结束。人员包括:项目服务专员、项目400客服中心营养师。 3.2投诉接收: A.项目对象家长或监护人直接向项目服务专员提出,或者各医疗卫生机构、妇联项目执行人员收集转报到项目服务专员。 B.各地项目服务专员须定期拜访项目执行人员,留下联系方式,及时掌握投诉情况,进行后续跟进处理。 C.项目对象直接致电400项目服务中心电话。 3.3响应时间:所有营养包产品相关问题的投诉、疑问,均于4小时内回复。(1小时内做出初步回复) 3.4一级投诉应急处理: A.投诉处理人员在接收投诉后1小时内应先与消费者电话安抚沟通、答疑解惑,并争取达一致。 B.如有如外包装缺陷或破损、包装内数量不足、有效期临近等情况,可酌情予以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服务流程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流程 广东盈通网络投资 20011年07月 目录 第一部分导言 (2) 1.1.文档类别 (2) 1.2.使用对象 (3) 1.3.计划目的 (3) 1.4.适用范围 (3) 1.5.服务原则 (3)

第二部分应急响应组织保障 (4) 2.1.角色的划分 (4) 2.2.角色的职责 (4) 2.3.组织的外部协作 (4) 2.4.保障措施 (5) 第三部分应急响应实施流程 (5) 3.1.准备阶段(Preparation stage) (7) 3.1.1 领导小组准备内容 (7) 3.1.2 实施小组准备内容 (7) 3.1.3 日常运行小组准备内容 (9) 3.2.检测阶段(Examination stage) (9) 3.2.1 检测范围及对象的确定 (10) 3.2.2 检测方案的确定 (10) 3.2.3 检测方案的实施 (10) 3.2.4 检测结果的处理 (12) 3.3.抑制阶段(Suppresses stage) (12) 3.3.1 抑制方案的确定 (13) 3.3.2 抑制方案的认可 (13) 3.3.3 抑制方案的实施 (13) 3.3.4 抑制效果的判定 (13) 3.4.根除阶段(Eradicates stage) (14) 3.4.1 根除方案的确定 (14) 3.4.2 根除方案的认可 (14) 3.4.3 根除方案的实施 (14) 3.4.4 根除效果的判定 (14) 3.5.恢复阶段(Restoration stage) (15) 3.5.1 恢复方案的确定 (15) 3.5.2 恢复信息系统 (15) 3.6.总结阶段(Summary stage) (15) 3.6.1 事故总结 (16) 3.6.2 事故报告 (16) 第一部分导言 1.1.文档类别 本文档是盈通公司信息技术安全IT技术部用以规范“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服务流程”项

工程应急处置预案与应急措施

工程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为及时有效地处理重大事件突发对工程正常施工秩序的影响,我公司从工程开工就建立以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为首、公司总部领导班子为辅、总部各部门支持配合的总承包现场应急响应小组。在紧急情况发生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机制,一小时内上报有关部门。保证做到:统一指挥、职责明确、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 一、应急准备及响应组织准备 ⑴为了保护本企业从业人员在经营活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本企业在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本企业及本企业员工所造成的损失,成立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⑵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成员经培训,掌握并且具备现场救援救护的基本技能,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必须配备相应的急救器材和设备。小组每年进行1-2次应急救援演习和对急救器材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从而保证应急救援时正常运转。 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公司及工地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设值班电话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 如发生产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现场第一发现人一一现场值班人员一一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一一公司值班人员——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现场发现人:向现场值班人员报告 现场值班人员: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佳医院。 公司值班人员: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情况 公司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各简况及采取的措

应急响应服务方案

应急响应服务方案 目录 1、1 应急响应原则 (3) 1、2应急处理原则 (3) 1、3应急响应服务 (4) 1、3、1 ..................................................................................... 应急事件得影响程度 5 1、3、2 ............................................................................. 应急事件得影响级别分类 5 1、3、3 ................................................................................. 应急事件得优先级处理 6 1、3、4 ................................................................................................. 应急事件响应 7 1、4应急响应保障措施 (9) 1、5应急响应组织保障 (10) 1、5、1 ............................................................................................. 组织机构与职责 10 1、5、2 ............................................................................................. 组织得外部协作 11 1、6应急响应流程 (11) 1、6、1 ......................................................................................................... 准备阶段 12 1、6、2 ......................................................................................................... 检测阶段 16 1、6、3 ......................................................................................................... 抑制阶段 19 1、6、4 ......................................................................................................... 根除阶段 21 1、6、5 ......................................................................................................... 恢复阶段 23 1、6、6 ......................................................................................................... 总结阶段 25 1、7各类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26) 1、7、1 ..................................................... 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害事件应急预案 26 1、7、2 ................................................................................. 通信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26 1、7、3 ............................................................. 不良信息与网络病毒事件应急预案 27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V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公司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时,启动本预案。 第三章编制依据 第三条《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第四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公司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由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负责全中心系统信息安全应急工作的领导、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 第五条由公司董事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技术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

第六条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响应工作小组,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应急响应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技术部。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并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实际控制需要,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工作小组应当经常召开会议,对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积极开展应急响应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和修订完善。 第五章预防与预警机制 第七条公司应从制度建立、技术实现、业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预防和预警机制。 第八条信息监测及报告 1.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公司应每天定时利用自身监测技术平台实时监测和汇总重要系统运行状态相关信息,如:路由器、交换机、小型机、存储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机房系统的访问、运行、报错及流量等日志信息,分析系统安全状况,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2.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通报机制。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后应及时处理,并视严重程度向各自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执行负责人、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预警 应急响应工作小组成员在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后,应当进行初步核实及情况综合,快速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提出初步行动对策,并视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及时报各自应急响应执行负责人。 应急响应执行负责人在接受严重事件的报告后,应及时发布应急响应指令,并视事件严重程度向各自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特征 a)危险性分析,建筑施工现场主要发生五类事故:高坠、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发生在建筑施工现场; c)事故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按建设部3号令,建筑工程事故级别分四个等级;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建筑施工事故具有不确定性。 应急组织与职责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图: (二)、人员组成: 组织指挥组: 通信联络组: 应急行动组:(三)、职责、权限和义务: 组织指挥组 通信联络组 应急行动组

1、组织指挥组 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应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并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局上报。**局组织指挥组接到通知后,向各小组下达配合,协调抢救指令,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负责应急与响应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各相关应急单位和应急小组的应急与响应行动,要求所有应急人员行动迅速有效。 2、通信联络组 接受组织指挥组的指令,第一时间向公安、消防、医疗、市建设局、市建筑安全监督站等相关部门报告,并联络协调。及时将事态的发展向组织指挥组报告并将组织指挥组的指令向各抢救部门传达。 c、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3、应急行动组 负责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展开调查,及时通过通信联络组向组织指挥组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 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一)、应急措施处理程序图 组织指挥组启动应急预案(****负责) 建筑安全事件发生 通信联络组向各应急小组通报情况(****负责) 通知应急行动组(****负责) 应急行动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展开调查,及时通过通信 联络组向组织指挥组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迅速到达事 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查明事故严重程度,采取应急善 后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应急预案处置解决方案.docx

一、突发事件范围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处置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八类: 1、火灾事件:指电气、雷击、爆炸、燃气泄漏、可燃物、烟头等引发的火情或火灾。 2、泄密事件:指机要文件、涉密成果、涉密存储介质和密码设备丢失及外泄等事件。 3、治安事件:指国家财产被盗窃或损失严重,恐怖袭击、爆炸、骚乱或斗殴致人重伤的治安事件等。 4、设备事故:指核心机房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存储备份、空调、电力、监控及门禁等)发生损坏和事故,致使系统瘫痪或正常业务工作无法开展等情况。 5、测绘生产事故:指测绘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或野外作业中遇到自然灾害、车祸和治安犯罪等,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事件。 6、重要资料遗失或毁损事件:指重要馆藏档案、成果资料、底片、光盘等被盗、遗失及非正常毁损事件。 7、公共卫生事件:指单位办公区域内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8、自然灾害:指发生地震、洪涝、雷击、风暴或严重危害隐患等,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中心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中心主任组长,党委书记任副组长,成员为中心副主任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名单见附件)。 领导小组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中心28号院和百胜村1号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负全面领导责任,决策重大事件的处理与上报。 2、领导小组下分设5个应急处置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分别负责中心28号院和1号院范围内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工作。

3、工作组组成 (1)治安消防组 组长由中心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中心保卫处和综治委消防办公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中心和驻1号院单位综治委消防办、保卫处人员及保安队组成(名单见附件)。 (2)资料保密组 组长由中心分管领导、保密委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保密委副主任担任;成员由保密委和保密办成员组成(名单见附件)。 (3)设备组 组长由中心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网络技术部和行政服务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网络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人组成(名单见附件)。 (4)安全生产组 组长由中心分管领导、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担任;成员由承担外业作业任务的部门和车队负责人组成(名单见附表)。 (5)卫生灾害组 组长由中心分管领导、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总指挥担任;副组长由行政服务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行政服务部、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名单见附件)。 三、处置机制 1、预案启动与终止 (1)中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由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组第一时间现场判定或根据报告判定后,报领导小组批准,启动应急预案。当事件处置完成后,宣布应急预案终止。 (2)如遇国家和本地区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由领导小组按照上级部署,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在事件结束后或根据上级指示,宣布应急预案终止。 2、应急处置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共性特征,提出如下应急处置机制。 (1)发现与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迅速向相应工作组报告。 ●工作组人员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判定事件程度及是否需要社会救助,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相应处置,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应急响应服务方案

应急响应服务方案

【 目录 应急响应原则 (5) 应急处理原则 (6) 应急响应服务 (7) 应急事件的影响程度 (7) 应急事件的影响级别分类 (8) 应急事件的优先级处理 (8) 应急事件响应 (9) " 应急响应保障措施 (11) 应急响应组织保障 (13) 组织机构与职责 (13) 组织的外部协作 (14) 应急响应流程 (14) 准备阶段 (16) 检测阶段 (20) 抑制阶段 (23) · 根除阶段 (25) 恢复阶段 (27) 总结阶段 (29) 各类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30) 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害事件应急预案 (30) 通信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30) 不良信息和网络病毒事件应急预案 (31) 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31) 《 黑客攻击事件应急预案 (32) 核心设备硬件故障应急预案 (32) 业务数据损坏应急预案 (33) 应急事件响应建议 (34) 应急事件现场处理 (34) 应急事件的事后处理 (35) 应急保障措施 (36) 应急体系完善 (37) 、

随着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各类设备、系统以及信息与网络安全等方面应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将是运维项目面临的一 项重要任务。为确保系统及机房安全与稳定,以保证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本着建立一个有效处置应急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安全体系的目标,将正在发生或已发生事故的损害程度减轻到最低,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特制定本应急保障方案。 在应急事件发生时,通过应急事件处置与应急响应机制,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继续运行或紧急恢复,可归纳为3个方面: 紧急事件或安全发生时的影响分析; 应急预案的详细制订; 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完善。 1.1应急响应原则 实时原则 " 应急响应服务中心配备了7X24的人员值班机制,保证接受客户在任意时间提出的服务请求。并在接到客户的服务请求以后,在1个小时之内给予响应。 规范性原则 对于每一次应急事件的发生都有严格的事件记录,记录事件处理的全部过程,对于现场处理事件由用户签署认可建议。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垦利县卫生局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为规范我局信息应急处理的程序和内容,提高单位信息化工作小组的应急处理能力,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完善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确保单位日常工作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 卫生局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应坚持“积极预防,严格控制,防控并重”的原则。在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和监控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紧急情况下单位网络系统运行管理的应急准备,健全防控措施,完善处理机制,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在应急情况下做到反应迅速,处理果断,保障到位。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应急情况下应急机制的迅速启动和指挥顺畅,应设立应急小组,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应急情况的标准 (一)、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实施预警信息等级制度,按照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及对社会影响的大小,分为以下五级:

1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以及事发单位利益基本不影响或损害极小; 2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以及事发单位利益有一定的影响或破坏;对 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产生一定 危害; 3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事发单位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有较为严重 的影响或破坏,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 共利益产生较大危害; 4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事发单位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有极其严重 的影响或破坏,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 共利益产生严重危害; 5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事发单位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有灾难性的 影响或破坏,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 利益产生特别严重的危害; 当发生3级和3级以上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时,启动本预案,必要时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特殊情况下,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二)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方案全

---------项目部应急预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方针,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其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杜绝。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和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任务和目的 更好地适应法律、法规和生产活动的要求,为企业职工的工作和施工现场及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救援物质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映行动按计划有序的进行,防止因应急救援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的降低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二级应急救援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应急指挥中心地点与公司电话的联系(公司办公室:) 项目经理:电话:副经理电话 火警:119医疗救护:120匪警:110环保举报:12369 (三)应急救援人员 以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员为主,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配套工种人员。 (四)应急救援器材 施工现场的起重设备、机械设备、消防器材、通讯设备(手机、电话、对讲机等)、工具、运输车 辆及各类医疗急救药品、担架、绷带等。 三、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 1组织按照本应急预案进行实施; 2按本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应急演练,根据演练经验补充、修改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在整个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和事故现场的主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事故现场的态势。4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二)应急领导组组员的职责 1熟悉本预案的内容,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 2当出现事故和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向组长报告。 3当出现事故和紧急情况时,小组成员应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不得借口推诿。 四、应急预案各响应范围 爆炸与火灾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等人身伤害事故事故;设备倾覆;基坑坍塌;食物中毒;传染病。 五、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控制部位 易燃易爆液(气)体、油漆、稀料、氧气、乙炔气、可燃物体、仓库、施工现场的配电室、食堂、现场电气焊作业、高空作业、起重设备的安装运行、深基坑和管线开挖。 以上重点部位,施工现场应附图标识。 六、响应、报警及联络步骤 出现事故和紧急情况时,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小组报告,如其危害性较小且能被现场的操作者控制在该范围内,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时,在事故现场的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启动二级应急救援反应行动按以下程序开展应急救援组织工作: (一)迅速组织二级应急救援组织的救援人员赶到出事地点,并落实分工。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服务方案模板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服务方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5月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3) 1.1.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3) 1.2.应急安全响应事件 (3) 1.3.服务原则 (4) 第二部分应急响应组织保障 (5) 2.1.角色的划分 (5) 2.2.角色的职责 (5) 2.3.组织的外部协作 (6) 2.4.保障措施 (6) 第三部分应急响应实施流程 (7) 3.1.准备阶段(Preparation) (9) 3.1.1负责人准备内容 (9) 3.1.2技术人员准备内容 (9) 3.1.3市场人员准备内容 (12) 3.2.检测阶段(Examination) (13) 3.2.1实施小组人员的确定 (13) 3.2.2检测范围及对象的确定 (13) 3.2.3检测方案的确定 (13) 3.2.4检测方案的实施 (14) 3.2.5检测结果的处理 (17) 3.3.抑制阶段(Suppresses) (18) 3.3.1抑制方案的确定 (18) 3.3.2抑制方案的认可 (18) 3.3.3抑制方案的实施 (19) 3.3.4抑制效果的判定 (19)

3.4.根除阶段(Eradicates) (20) 3.4.1根除方案的确定 (20) 3.4.2根除方案的认可 (20) 3.4.3根除方案的实施 (20) 3.4.4根除效果的判定 (21) 3.5.恢复阶段(Restoration) (21) 3.5.1恢复方案的确定 (21) 3.5.2恢复信息系统 (22) 3.6.总结阶段(Summary) (22) 3.6.1事故总结 (23) 3.6.2事故报告 (23) 第一部分概述 1.1.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服务是为满足企业发生安全事件、需要紧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提供的一项安全服务。当企业发生黑客入侵、系统崩溃或其它影响业务正常运行的安全事件时,安全专家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使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帮助企业查找入侵来源,给出入侵事故过程报告,同时给出解决方案与防范报告,为企业挽回或减少经济损失。提供入侵调查,拒绝服务攻击响应,主机、网络、业务异常紧急响应和处理。1.2.应急安全响应事件 计算机病毒事件; 蠕虫病毒事件;

废气处理应急预案

预览: 废气处理应急预案 化纤厂在纺丝过程中生成硫化氢气体,这部份气体暂时存在酸浴中,少部份低浓度的气体通过收集直接处理。如存在酸浴中的气体长时间不经脱气这样会成饱和状态,若挥发出来会对人体伤害和造成环境污染。这时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方案: 一、设备系统、操作达不到工艺要求时:若遇燃烧系统故障,工艺不符合要求,硫化氢渗漏等,电脑自控系统首先自动停止燃烧运行。因系统装有整体连锁程序,这分别为: 1. a. 酸浴低位报警; b. 真空度超低报警; c. 硫化氢压力(自动和装有安全伐) 报警; d . 燃烧炉进风量; e 燃烧炉温度; f. 燃烧炉火焰探头检测; g. 燃烧炉出口压力、温度; h. 储气桶警戒水位等监控系统。以上若遇有一个出现不合格报警时系统检测到后会在3秒钟内自动停止燃烧运行。并且要排除故障后方可开车。 2. 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责任性,在运行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运行的正常。 二、如燃烧处理停止运行,则操作人员及时通知班长或车间领导,先加大臭氧、植物液的喷淋量,同时停止脱气,让硫化氢气体暂时存在酸浴中。如停车时间超过4小时则由车间领导通知厂部,或可直接通知纺炼进行减产或停产。并且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确保排气要达标排放。 三、如氧系统停止运行,则操作人员要及时通知班长或车间领导,同时要加大脱气燃烧系统循环量和加大植物液的喷淋量。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根据情况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确保排气要达标排放。 四、如植物液系统停止运行,则操作人员要及时通知班长或车间领导,同时要加大脱气燃烧系统的循环量和加大臭氧的制取量。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根据情况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确保排气要达标排放。 五、若燃烧、臭氧、植物液处理全部停车时,必须马上通知车间领导,车间领导马上通知厂部,或及时通知纺炼减产直至停产,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及时恢复运行,确保气体不外排。 臭氧泄漏应急预案: a) 首先要停止臭氧机的运行。 b) 开启进风机,并打开所有门、窗,让室内通风。 c) 通知班长或车间领导及时对产生泄漏的臭氧机、管道进行抢修, 确保排气要达标排放。 环保知识:废气环境应急预案 北极星VOCs在线来源:散阔作者:环促会*汤奔2017/8/29 15:19:41 我要投稿 北极星VOCs在线讯:1、总则 1.1编制目的

供货应急响应预案

供货应急响应预案 1.范围 预案的适用范围为公司所有客户发生紧急交货任务。 2.引用文件 公司生产运行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3.职责 3.1总经理 负责发生紧急交货任务的总体指挥。 3.2副总经理 负责协助指挥进行发生紧急交货任务的具体指挥。 3.3客服组: 负责发生紧急交货任务即时传达和报备。 3.4生产组 负责紧急交货状况处理中有关生产运行方面的方案制定。 3.5技术组 负责技术措施方面的方案制定,负责紧急交货状况处理中组织相关设备设施的修复。 3.6制造组 负责执行应急处理操作任务,及时调整生产进度,即时插单按时完成任务。

3.7管理组 负责增加参与紧急任务的人员协调安排和货物配送安排。 4.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 以客户的交期为基准,充分调动厂内资源,确保准时交货,并做好相 关预案。 5.指挥部组织机构、联系电话 5.1指挥部机构 指挥: 总经理 副指挥:副总经理 指挥部成员: 客服部主管 生产经理、技术部主管、生管组长、管理部主管 5.2流程图 /生管 /管理部

6流程说明: 6.1紧急交货任务的通知 接到客人紧急交货任务时,第一时间下达任务给生产部门,并报备总经理。 6.2紧急交货任务方案的制定 6.2.1总经理召开紧急交货任务主题会议,计论方案并安排各部门相关任务。 6.2.2副总经理安排相关工作细节,交各部门执行。 6.3紧急交货任务的生产计划编制

6.3.1生产经理和生管组长根据目前订单情况,调整生产计划和方案。 6.4紧急交货任务的执行 6.4.1制造部门接到紧急生产计划后,立即对计划进行评估,如能自行完成的,安排执行。如有因难需增加人手的报务管理部,管理部安排其它部门人员进行支援。 6.4.1制造部门执行紧急交货生科计划过程中如遇工艺或设备故障及时报备技术部,技术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确保计划按时完成。 6.5紧急交货任务的交货 6.5.1制造部门完成紧急交货任务,报告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安排配送。 6.6记录保存 6.6.1管理部负责对紧急交货任务的过程按《记录管理程序》进行记录,加以建档保存,作为日后相关事件运行方案的参考和改进。 7 参考文件及相关资料 7.1《运行控制程序》 7.2《紧急应变作业指导书》 7.3《记录管理程序》

应急响应计划处理方案

应急响应计划 1.Purpose & Scope 目的和范围 1.1 为了确保我公司的员工,客人以及公司财产的安全,保证在突发事件中能有序、高效的开展工作,特制定此程序 1.2 该程序适用于星通酒店所属的星艺餐饮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Flow chart 流程图:

01应急团队: 02点名人及代理人 03应急设备和设施 a. 灭火器:在公司内部根据消防要求配备灭火器,并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b、消火栓:在公司内部根据消防要求配备消火栓,并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c、防泄漏的物资:在厨房内有液态物料存放的场所都应配备防泄漏的物资,用来围堵或吸收泄漏物料。 d、急救药箱:在公司内部应配备急救药箱。 e、紧急集合点:根据实际情况在公司内部划定紧急集合点。 f、点名名单:制订点名名单并每月进行更新。 g、材料及设备资料、图纸等安全技术说明书,随时能够查阅。 h、各种应急阀门、开关和按钮:进行标识并定期检查。 j、应急通信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04媒体关系: a、只有授权并在应急管理团队中指定为发言人的人员才能向媒体提供信息。其他人员被媒体接触的人员应将媒体介绍给发言人。 b、如果应急情况发生在夜班或加班时间,负责主管应和发言人就和媒体交流的事项进行沟通。 c、在需要报告时,只有授权并在应急管理团队中指定为发言人的人员才能向

当地和国家机构提供信息。 05火灾应急计划: a.、正常工作时间的火灾 1)火警发行者的职责 -立即向现场主管和应急总指挥汇报 -如果是初起火灾或可控制的小火灾,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扑救。 -如果火情难以控制,则立即按疏散线路进行疏散。 2)其他员工职责 -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快速的关闭设备、门窗(或防火门)。 -从最近的安全出口疏散。 -协助本区域的客人和其他人员疏散。 -到紧急集合点集合,并向点名人报到。 3)保安人员职责 -守住大门防止消防车和救火车以外的车辆和人员进入。 -快速清点人数并报告给总点名人。 -进行现场清理,做好迎接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准备。 -为到场的消防车、救护车进行指向。 4)维修人员职责 -关闭火灾区域电源。 -确保消防供水系统和相关应急设备的正常工作。 -灾情解除后,快速的恢复能源供应。 5)应急团队指挥人员职责 -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组织人员进行报警。 -现场救援活动的组织和指挥。 -就救援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协调和交流。 6)急救人员 -携带急救箱到事故现场,对现场伤员进行救助。 -统计并记录伤员的情况,向指挥人员报告,需要时向医疗机构提供伤员

信息系统应急响应预案

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响应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应对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系统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处理预案。 第二条本处理预案所称的信息系统,由计算机设备、网络设施、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等组成。 第三条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分为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网络故障事件、软件系统故障事件、灾难性事情、其他事件等八类事件。 (一)网络攻击事件: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配置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击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并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 (二)信息破坏事件: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造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被篡改、假冒、泄漏等而导致的事件。 (三)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传播危害国家

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不良信息内容的事件。 (四)网络故障事件:因电信、网络设备等原因造成大部分网络线路中断,用户无法登录信息系统的事件。 (五)服务器故障事件:因系统服务器故障而导致的信息系统无法运行的事件。 (六)软件故障事件:因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故障而导致的信息系统无法运行的事件。 (七)灾害性事件:因不可抗力对信息系统造成物理破坏而导致的事件。 (八)其他突发事件:不能归为以上七个基本分类,并可能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 第四条按照造成信息系统的中断运行时间,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级别划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 (一)一般(IV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4小时以内的故障; (二)较大(II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4小时以上、12小时以内的故障; (三)重大(I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12小时以上、24小时以内的故障; (四)特别重大(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24小时以上的故障。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 一、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培训与演练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和一般意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一样,也需要对制定的应急响应方案“勤加演练”,以巩固能力、磨炼意志、锻炼队伍。网络攻击等紧急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影响网络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网络安全受到威胁,造成如网络瘫痪、数据被窃取或丢失等后果,甚至更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应急响应预案制定以后,有组织有规划地模拟演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扎实培训与演练,才能在遇到网络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地对事件做出响应,切实履行应急响应预案内容,准确给出应急处理方法,将危害降到最低。 (一)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培训与演练目的 1、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事故隐患往往“生成”于无形。例如,漏洞或黑客攻击发生之时,受害方企事业单位可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而无所察觉,一些内部部门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容易懈怠。但不论是内部员工的疏忽还是管理上的大意,都可能给身在“暗处”的网络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加上常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并不常见,尤其是重大灾难性的网络安全事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更不是普通员工所了解的,因此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培训演练将对内部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非常重要。 2、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为了使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预案的内容,熟悉应急响应预案的制定规则和实施流程,相关组织需要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培训,并通过演练来检验所制定的应急响应预案的有效性,使之在真正应对突发事件,如网络入侵和攻击等情况时,能够临危不乱,有效应对。通过应急演练,还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暴露预案的缺点,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时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 3、提高整体作战协调能力 应急响应预案的培训与演练能够在提高相关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培养相关人员之间、特别是跨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并且能够检测应急响应工作的整体性、充分性和完整性。通过机构内部各个业务部门、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在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报告模板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报告模板

XX单位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报告 XXX公司 2017年X月XX日

目录 1.1应急处理服务背景 (1) 1.2应急处理服务目的 (1) 1.3应急处理服务范围 (1) 1.4应急处理服务依据 (2) 1.4.1 应急处理服务委托协议 (2) 1.4.2 基础标准与法律文件 (2) 1.4.3 参考文件 (2) 3.1准备阶段 (5) 3.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 (5) 3.1.2 准备阶段处理过程 (5) 3.1.3 准备阶段现场处理记录表 (6) 3.2检测阶段 (7) 3.2.1检测阶段工作流程 (7) 3.2.2 检测阶段处理过程 (7) 3.2.3 检测阶段现场处理记录表 (8) 3.3抑制阶段 (9) 3.3.1 抑制阶段工作流程 (9) 3.3.2 抑制阶段处理过程 (9) 3.3.3 抑制阶段现场处理记录表 (10) 3.4根除阶段 (11) 3.4.1 根除阶段工作流程 (11) 3.4.2 根除阶段处理过程 (11) 3.5恢复阶段 (13) 3.5.1 恢复阶段工作流程 (13) 3.5.2 恢复阶段处理过程 (13) 3.5.3 恢复阶段现场记录表 (13) 3.6总结阶段 (14) 3.6.1 总结阶段工作流程 (14) 3.6.2 总结阶段现场记录表 (15)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报告 XX公司 2017年 X月 XX 日批准人: 应急处理服务人员: 审核人:

一、概述 1.1 应急处理服务背景 XX单位与XX公司签订应急服务合同。XX公司根据合同协议中规定的范围和工作内容为XX单位提供应急服务。2017年6月25日XX 单位网站服务器发现存在恶意文件,直接威胁网站的正常运营与使用,XX单位立即拨通XX公司的应急服务热线,请求应急处理服务。我方应急处理服务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登记记录,并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启动相关过程。 1.2 应急处理服务目的 尽快确认和修复漏洞,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使信息系统所遭受的破坏最小化,并在应急处理后提供准确有效的法律证据、分析统计报告和有价值的建议,在应急处理服务工作结束后对系统管理进行完善。 1.3 应急处理服务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