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装系统在抓国防动员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武装系统在抓国防动员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武装系统在抓国防动员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武装系统在抓国防动员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武装部在抓国防动员建设

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国防动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防实力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的大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国防动员建设“瓶颈”问题,实现国防动员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如何持续提升国防动员应急应战效能,为应急作战准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坚定理想信念,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使命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近几年,应急行动准备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又是对我们的挑战。因此,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筑牢国防动员建设的思想防线。

一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政治意识。国防动员建设无论是在战备全局,还是在军事斗争准备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提高国防动员建设的政治意识,

是确保国防动员建设效能的根本思想保证。因此,必须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入手,把国防动员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摆上位置,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议程。通过定期向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领导汇报和通报情况,开展国防动员潜力和实力调研,组织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单位召开例会,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对抓好国防动员建设就是履行政治义务的政治意识。

二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紧迫意识。在军事大变革、利益大调整、任务大变化的背景下,国防动员建设形势变了,时间紧了,标准高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方法,确保国防动员工作跟上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此,要紧贴任务时限,及时召集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时间节点,调整编兵布局,细化专业分队,完善数据库。通过细化分工,既部署了国防动员建设任务,又能增强各成员单位的紧迫意识。

三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责任意识。国防动员建设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要看领导重视的程度,各级配合的力度,合力形成的强度。为此,我们要从国防建设全局利益出发,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提出意见

建议,在及时解决应急动员准备中属于武装部落实的问题的同时,又使地方政府树立起了政府责任观和平战一体观,确保国防动员建设的有效落实。另外,我们还要通过定期沟通联系,组织综合演练,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职能作用,加大协调力度,增强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国防动员建设的责任意识。

二、积极争取领导,营造和谐环境,切实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保障力度。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政府是领头雁,军队是支撑点,政策是保障力。因此,争取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建立政策和组织保障体系是做好国防动员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一是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国防动员组织机构是国防动员建设的依托和基础,是实现快速动员,完成应急应战任务的组织保证。为此,要建立好以县(市、区)委书记为第一主任,县(市、区)长为主任,武装部长为常务副主任,各相关局为成员单位的国防动员委员会组织机构,并将其作为政权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体制建设总体方案,纳入政府机构编制序列,纳入政府职权职能范围,从组织上保证政府在国防动员中的主

体地位和作用。另外,我们还要在各成员单位设立职能办公室,在人武部设立综合办公室,做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自动化办公设备,有系统的工作图表,有定期的沟通汇报。确保各职能办公室“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牌子、有活动”,打牢国防动员建设的组织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国防动员政策体系。组织确立后,政策是保障,运行是关键。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建立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确保国防动员工作常态运行。一建法规。要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并出台《国防动员委员会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单位编制方案》、《国防动员委员会各职能办公室人员编配方案》等政策文件,确保国防动员机构设置有法可依。二要资金。要定期开展“军地联合大动员、军民共建大国防”活动,通过企业捐助、单位自筹、政府支持等灵活有效的方法,为国防动员建设筹集资金,确保国防动员委员会各职能办公室的有效运行。三设编制。要积极与政府协调,采取在各职能部门列编长配、超编调配、纳编待配的办法,为各职能办公室配齐人员、落实编制,确保人员队伍的

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三是建立健全国防动员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断顺畅工作关系是保证完成国防动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每年年初要召集各成员单位召开国防动员委员会会议,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奖励先进,培训工作业务;每季度要组织各成员单位进行定期沟通汇报,了解掌握情况,把握工作动态,及时调整思路。通过政府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国防动员工作运行机制。

三、着眼应急实备,突出真演实练,切实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双重效能。

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保证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的根本。为此,武装部要着眼应急行动准备实际,牢固树立“真打实备”思想,按照“建用合一,确保打赢”的原则,全面增强国防动员建设应急应战的双重效能。

一是继续完善国防动员方案预案。提升国防动员建设效能,首先要做好预测性、针对性方案预案的制定工

作。为此,我们要按照“准确全面”的要求,积极发挥各职能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在辖区范围内进行动员潜力大调查,对可供动员的人力资源、生产企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潜力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为正确制定方案预案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看,纵向比,系统建立层次分明、门类齐全、衔接配套的动员预案,明确各领域、各部门的动员任务和保障方法,达到方案预案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具体化。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速启动,从容应对。

二是全面加强国防动员力量建设。调整国防动员建设格局,转移国防动员建设方向,是确保国防动员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要从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布局编组,突出科技含量入手,突出抓好“四种力量”建设。政治动员力量建设。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思想道德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党校培训计划、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学校教育体系,通过年搞一次国防知识竞赛、季搞一次国防建设研讨、月开一次国防教育讲座,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社会各界群众、院校各级学生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经济动

员力量建设。要以保障战争初期动员为重点,下大力抓好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在编兵布局上增加后装保障建设力度,在通用企业中加大兼容物资储备,提高经济动员实效。人民防空力量建设。要重点加强组织人防队伍对设施设备的掌握运用,提高完成空情接收、传送和自身综合防护的能力。交通战备力量建设。结合辖区特点,重点抓好重点方向、重点专业建设,确保战时各类保障准确及时。

三是持续提升国防动员指挥效能。加强国防动员指挥体制建设,是提升国防动员指挥效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以平时边境突发情况需求为牵引,以国防动员委员会为基础,按照科学调配、高效运作、联合行动、确保权威的原则,切实提高平时综合训练保障、战时机动指挥效能、平战任务转换速度。同时,进一步理顺军地“一体化”指挥网络,实现军地互联互通,军民互兼互容的纵向贯通,横向相连的国防动员指挥网络,全面提升国防动员指挥效能。

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

国防动员组织的实施 --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 考号:姓名: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引发各类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自然灾害频发,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推动国防动员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衔接,对于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国防动员体制国家应急管理体制衔接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第一章总则中第三条“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因此,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资源融合和信息共享,实现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功能一体化的建设,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提高战时国防动员能力水平的现实需要。 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重视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体制建设,在动员机构、应急力量、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有力提高了应对局部战争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动员能力。而在我国国防体制在抗灾救灾中凸显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环境复杂,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我国发生的几次特大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坚强领导下,国家迅速启动国防动员机制,各级国防动员部门全力以赴,为夺取抗灾救灾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国防动员系统在参加抗灾救灾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军地联合应急处突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立了应战的国防动员体制和应急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两种体制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二者分散设置、自成体系、互不兼容。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主要由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组成,军队和国防动员系统相关部门未被纳入;两种体制工作运行常态化程度低,通常是在危机爆发后才临时紧急组建相应的指挥部。在历次抗灾救灾实践中,都暴露出指挥机构不够权威、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快速形成党政军民联合抗灾的强大合力。 2.应急专业化力量缺口大 在国防动员体制中,民兵的“总盘子”很大,但这些力量主要适用于参战支前,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大规模传染病、重大环境灾难上能力偏低。比如,抗击“非典”中的防疫分队,抗洪抢险中的轻舟分队,森林火灾中的扑灭山火分队,海难中的海上搜救分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的破冰分队、通信分队,抗震救灾中的消防分队、核化救援分队、医疗救护力量等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在现有民兵组织中有的没有组建有的数量明显不足。在政府应急体制中,基本没有成建制地编组民用应急救援力量。

国防动员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国防动员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县委书记***心系国防事业的事迹 他,四十出头,宽宽的额头上有几道思想的犁铧犁出的沟纹,明亮的眸子里,闪烁着柔和厚道的光芒。一谈到国防工作,他的话语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内心丰富的感情溢于言表。他,就是古丈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国防动员建设先进个人获得者***同志。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 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XX年6月,***从州农业局局长的岗位调任古丈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他带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走马上任,深感自己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一切从头做起,不断加强国防建设知识的学习。自此,无数个清晨夜晚,几多的节假日,他遨游在国防知识的海洋里。工作忙,时间少,他把繁忙工作之余的学习当作休息,认真地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军队建设理论和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高科技及民兵预备役工作知识,掌握军事动态,做读书笔记20余万字,写心得体会15篇,其中有2篇国防建设论文在省以上刊物发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靠着这种精神,不仅实现了从门外汉向门内汉的角色转变,而且被同志们誉为新时代的“国防建设通”。***之“学也”,真正而为“天

下国家之用也”。 每一种工作都蕴藏着无穷 [大*秘*书*网() 帮您找文章] 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懂得怎 样去发掘它们罢了。———卢梭 ***同志对国防建设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不管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人武部每次组织的"军事日"和国防教育活动,他不仅自己参加,还要求党委一班人到位接受教育。人武部党委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他都主动参加。每年“八一”、“春节”,他亲自带领四大家的主要领导到县人武部慰问干部职工,让浓浓的爱意在子弟兵心里不断升华。每年的征兵工作更是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他同县五大家领导一起把这一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狠抓落实,做到了专题研究、专题部署、专门人员、专项经费,严格把好征兵“五关”,全县没有一名征兵工作人员和领导的子女亲属获得额外的照顾,实现了连续34年35届无责任退兵。为了全面了解民兵预备役的各项工作,实现地方武装工作决策的科学化,5年多来,他经常到人武部听取工作汇报、现场办公,先后主持召开了10多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民兵预备役和党管武装工作,每年安排县委中心组学习专题进行国防知识教育,保证了党管武装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为了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社会建设的排头兵作用,他同县五大家领导深

专家解读国防动员法律制度.doc

专家解读国防动员法律制度- 国防动员是我国宪法和国防法中规定的一种国家行为,其目的在于紧急调动国家资源,以适应战争的需求,为战争服务。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草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对国防动员启动的主体、范围、程序、条件以及启动之后公民权利的限制克减与保障等问题曾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跟随着她的分析,读者或许能了解更多关于国防动员制度的台前幕后。 国防动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薛刚凌说,国防动员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多种动员对象。从大的领域来看,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从具体的动员对象来看,包括交通运输、通信邮电、财政金融、内外贸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军工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生产等各个行业;就动员内容来讲,根据国防法的规定,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交通动员等。

她说:国防动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是一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不仅是战争的现实力量的竞赛,而且是全部战争潜力的竞赛,国家只有把战争潜力不断转化为战争实力,才能弥补战争损耗,不断增强实战能力,取得战争的胜利。而国防动员是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改变交战双方整体力量对比的杠杆。 薛刚凌介绍,国防动员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防动员是现代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平时期,任何国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维持庞大的战争准备规模,但必须拥有足以应付战争的国防力量。为减轻国家负担,要保持必要的国防力量,各国普遍选择了既要发展,同时又必须兼顾安全的国家战略。这就是在保持常备军精干化的同时,注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动员准备。因此,国防动员成为一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通过国防动员,可以最快的速度将国家的各种力量动员组织起来投入战争,从而取得战略主动,可以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更加适应战争的需要,也可以弥补因战争破坏而造成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不断满足战争进程发展的要求。

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家间围绕着国际秩序、 综合国力、资源能源、地缘政治等的战略竞争和利益矛盾更加凸显。这使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较以往更趋于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既是对国家实力的现实考验,也是对国防安全的严峻挑战。 一、十八大报告是对国防动员制度在新时期的新要求 国防动员是指为服务或应对可能出现的战争和危机,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动员内容包括人武动员、国经动员、人防动员、交战动员和政治动员。国防动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 稳定做出了多次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国防动员顶住了一系列重大战斗、抗灾、应急的挑战和检验。国防动员无疑是国家战斗潜力向战斗实力转换的纽带。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解决国家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 最高斗争形式,主张动员和武装全体人民投入到正义的自卫战争之中。抗战时期,毛泽东就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运用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当 中,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战争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战争形式,即人民战争,并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的著名论断,而其核心理念即动员。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军民结合、 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江泽民要求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 防动员能力,胡锦涛强调要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加强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形成国防动员合力。这些无不体现执政党对国防动员的认识及重视。 如今,党中央再一次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中国国防,相继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针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国防动员作了专门指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 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二、对国防动员体制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然,我们的动员体制并非完美,仍有质的缺陷。 (一)国防教育不全面是导致社会对动员定位不准确、认识不深刻的根源 动员工作和对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不论是人武动员、经济动员或交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三章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四章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 第五章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第六章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 第七章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第八章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 第九章国防勤务 第十章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第十一章宣传教育 第十二章特别措施 第十三章法律责任 第十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防动员的准备、实施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第四条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和组织在和平时期应当依法完成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应当完成规定的国防动员任务。 第六条国家保障国防动员所需经费。国防动员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第七条国家对在国防动员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八条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 第九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制定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实施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的议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和国家主席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国防动员的实施。 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直接威胁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时,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采取本法规定的必要的国防动员措施,同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第十条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贯彻和执行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国防动员任务,组织本行政区域国防动员的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国防动员工作。第十二条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议定的事项,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本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 第十三条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依法履行有关的国防动员职责。 第十四条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的威胁消除后,应当按照决定实施国防动员的权限和程序解除国防动员的实施措施。 第三章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国防动员计划、国防动员实施预案和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 第十六条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根据国防动员的方针和原则、国防动员潜力状况和军事需求编制。军事需求由军队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 国防动员实施预案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在指挥、力量使用、信息和保障等方面相互衔接。 第十七条各级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的编制和审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动员的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将国防动员实施预案纳入战备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落实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

推进依法建设国防动员新发展

推进依法建设国防动员新发展 发表时间:2019-08-15T15:19:14.533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作者:胡露 [导读] 在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大局下,国防动员体系进行了重塑,国防动员工作开辟了新纪元。深入学习《国防动员法》,抓住改革的有利契机,建立与新要求相适应的国防动员机制,推动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新发展,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人民武装学校,湖南长沙 410125) 摘要:在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大局下,国防动员体系进行了重塑,国防动员工作开辟了新纪元。深入学习《国防动员法》,抓住改革的有利契机,建立与新要求相适应的国防动员机制,推动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新发展,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军队改革;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法;依法动员;创新 习主席对军队改革和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克艰难、险关。理论需求、技术需求、人才需求、管理需求及实践需求作为引领创新的源泉,习主席将理论需求放在了第一位,凸显了理论对技术、人才、管理与实践的指导价值。强化理论需求对国防动员的牵引作用直击当前国防动员系统推动工作的矛盾点,加强对《国防动员法》的学习,抓管思想,在厉行法治中科学指导,是适应改革潮流,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理论武器。 一、国防动员法是国家行使国防动员职能的法律保障 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加速发展,国防动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开展国防动员工作的做法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防动员法》的出台,是从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法治手段的转变,也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动员建设进入了规范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 国防动员法为监督职能机关履职提供了法律证明。《国防动员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防动员领域的社会规范。任何社会规范都有赖于某种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但只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的。《国防动员法》一经颁布,就有了高度的权威性,也受到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任何阻碍和破坏国防动员的行为,各级机关在组织领导动员工作中的渎职、失职行为,都将受到相应地惩罚。 国防动员法为连接其他国防动员法律法规搭建了桥梁。国防动员法规由基本法规、专门法规、地方性法规组成,《国防动员法》属于国防动员基本法规。《国防动员法》颁布以前,我国的动员制度主要散见在《国防法》《兵役法》《预备役军官法》《人民防空法》等单行法律规范中,虽然条文规定中有不少与动员有关,但缺乏与动员衔接的核心法律。《国防动员法》的颁布实施,不仅将这些国防动员法规联系在一起,成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且为其他法律运用于国防动员领域提供了依据,使法律关系更加和谐。 二、推进依法建设国防动员新发展 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现状是: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观念不强、履行职能的责任意识不够,应急应战的功能发挥不明显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质量效益。在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军队改革的新时期,各级应以学习贯彻《国防动员法》为契机,转变思想观念,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动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新发展。内化于心,外化成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普法宣传与教育,将法治内化为信仰。国防动员与国防动员立法存在一种互动机制。实现依法动员,不仅需要科学立法,更需要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意识,因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若受众不能从观念上认可它,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正如卢梭曾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因此,要将依法动员落到实处,首先要用观念武装头脑。普法是强化依法动员观念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普法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介,不断拓宽普法渠道,扩大普法辐射范围,在全社会形成普及国防动员法基本精神的良好氛围。在实际普法过程中,“以吏为师”,即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学习,例如开展专题学习会,明确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任务、基本遵循。无论是准备与实施国防动员的主体,还是因为动员被影响的对象,自上而下地学习《国防动员法》,将依法动员作为一种信仰,是实现依法动员、构建法治社会的路径和方向。 2.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一体化国防动员机制。“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国防动员存在的矛盾,提出的体制机制改革思路。国防动员体制是国家为进行国防动员而建立的各种组织、制度的总称,国防动员机制则是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发生作用的机理和内在运用方式。作为国防动员活动的神经中枢,规划体制机制从一开始就影响着国防动员规划的形成和选择,并贯穿始终,主导国防动员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对国防动员体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加快动员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与完善是必然趋势。进一步强化“高度集权”与“部门分工负责制”,推进国防动员机制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建立以由党政军主要领导、军地职能部门和国动委办事机构组成、具有平战一体功能的联合指挥机构,明确国防动员参与政府应急管理的程序方法,完善军地互访协调、联席会议等制度。当然,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矛盾并非独立的,因此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不仅有赖于自身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的构建,更有赖于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 3.完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以制度促科学化、规范化。国防动员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依法进行,走法治化的道路,无论是动员的制定、论证与评估,还是监督检查、调整与修订,都需要专门的法规予以明确和规范。因此,制定配套的国防动员法规,完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是准备与实施国防动员工作的准绳和依据。《国防动员法》的颁布实施,既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又为建立健全国防动员法规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就我国当前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而言,仍不够完善。例如,世界主要大国除在《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国家安全法》等中列有国防动员条款外,还制定专门领域的动员法规,对动员的权限、任务、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再如,随着我国国防动员体制的调整改革,原先制定的国防动员法规有很多已过时或废止。因此,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在完善法规的同时,还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尤其是加强军事机关的监督,例如可以赋予省军区系统一定的国防动员执法监督权,省军区作为驻省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省委军事工作部,负责领导辖区内的国防动员工作,这种执法监督模式可以有效形成国防动员法规执行闭合回路。 参考文献 1]邱型柏.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云南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N].云南日报,2010-07-05(003). 2]徐奎.国防动员战略规划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237. 3]杜海强.国防动员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137. 4]邱型柏.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云南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N].云南日报,2010-07-05(003). 5]徐奎.国防动员战略规划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237. 6]徐宗君,果青.现代国防动员法规建设的精神内核[J].军事经济研,2005(4):73. 作者简介:胡露(1990-),女,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法学、人民武装。

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知识测试试题

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知识测试试题 测试题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一、选择题(每道题有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4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 ) 起施行。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2、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 ) 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A、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 B、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C、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 3、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 ) 的原则。 A、统一领导、全民参与 B、长期准备、重点建设 C、统筹兼顾、有序高效 D、全面建设、科学统筹 4、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 )。 A、增强国防观念 B、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C、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D、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拒不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 ),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造成恶劣影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 D、有关国际组织 6、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或者参与投资列入目录的建设项目建设或者重要产品( ) 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 A、研究 B、开发 C、经营 D、制造 7、预备役人员按照专业对口、便于动员的原则,采取( )进行储备。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同学们,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国防动员。主要讲3 个问题:一是国防动员的意义; 二是国防动员的内容;三是国防动员的特点。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到国家防务的目的,国家采取 有效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而 进行的动员。在我国国防动员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多年前的夏朝,夏启(大 禹之子)为征讨扈氏,在甘地采取战场誓师的形式(史称甘誓),进行了有史记载的 第一次国防动员。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连续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国防动员随之 趋于频繁,促进了国防动员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兵役动员体制。到了近、现 代,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手段日趋复杂,国防动员在赢得战争胜利、保卫 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促使国防动员的体制日趋完善。在我国的历次国内 革命战争中,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动员工作,注重军民融合、平战结合,为战争的胜 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应对局部战争和突发自然灾害中,国防动员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的和平生活环境和国家安全。为加 强国防动员建设,我国于2010 年2 月26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并于2010 年7 月1 日起施行。 一、国防动员的意义 国防动员属于国家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 危。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 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1939 年“闪 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 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 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 些国家在国防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1939 年3 月波兰 就被德军包围了,但是波兰到8 月20 日才下达全国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 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 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 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严重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内就被击败。相 反,国防动员进行的快速有效,也会扭转战局。如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 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 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战争动员令,48 小时动员了30 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 万猛增到40 多万,很快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 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破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 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 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电磁等领域同时 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 存亡攸关的考验。平时动员准备的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 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防动员的组织水平越高,就 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略展开,以稳定战 局,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国防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 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构建初探

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构建初探 发表时间:2019-08-15T15:17:16.07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作者:喻莎莎 [导读] 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有效方法。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应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完善国防动员管理机制,拓展国防动员功能任务,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建设综合效益,为实现富国强军筑牢根基。 (湖南省人民武装学校,湖南长沙 410125) 摘要: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有效方法。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应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完善国防动员管理机制,拓展国防动员功能任务,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建设综合效益,为实现富国强军筑牢根基。 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建设;动员体系 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战争时期蓄积国力、巩固国防的战略举措,是联结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正在大力的推进和实践之中,国防动员建设可以将其发展模式进一步融入军民融合式发展,通过不断地调整与完善,构建一套完整的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积极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兴国强军打好根基。 一、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概念界定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指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刻融入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实现经济、教育、人才、装备等多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1]。 国防动员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国防建设战略性工程,应将其发展模式进一步融入军民融合式发展,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通过完善体系、优化流程,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推动和深化国防动员建设的高效发展,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明确目标与方向。 二、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重大意义 在国防动员领域贯彻军民融合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既能使国家的投入在国防和军队领域产生效益,又能同时在经济社会领域产生能效,对于提高国家建设综合效益、推动和深化国防动员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必然选择 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通盘考虑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依托国家整体的综合实力,统筹协调国家建设的各类资源投入,充分利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成果,通过需求提报、机制互补、激励促进等方式方法使国家的投入产生适应国防动员建设的军事效益,国防动员建设只有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全面推进国防动员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军民融合,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才能使国防动员建设有资源利用,有发展后劲。因此,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可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同时也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提供可靠有力的战略支持。 (二)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提高国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国防建设的经济投入,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军民设施重复建设、分散建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可以统筹归整军地资源,促进军地资源的互相补充与利用,提高国防经济效益。我国在国防动员建设中,一直按照任务的下达,与相关部门做协调工作,在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实践表明,在经济建设中积极贯彻国防要求,把国防动员工作纳入到经济建设中来统筹规划,实现投入一种资源、获取两种效益,因此,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已成为提高国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适应国防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下,军事理念不断更新,新军事变革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军事领域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战争形态日益成熟,与此同时,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在向信息化转型,国防动员工作应适应这种转型,改变之前军地分离的状态,向军民融合式方向发展。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应该借助民用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来提高建设水平,国防动员建设应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程度越高,通过国防动员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速度就越快,获取战略先机的把握就越大。因此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适应国防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构建思路 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国防动员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合成剂”。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政府、军队、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各种关系复杂,存在职能交叉,问题矛盾突出,所以体系构建过程必须统筹规划,提高专业化水平,突出重点,科学设计构建思路。 (一)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 目前,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历经多次改革与调整,已经设立了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职能划分不够清楚,机构设置不够健全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建设的发展。因此,应当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减少政府、军队、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职能交叉,定位三者的职能分工,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促进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2]。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军队、政府、社会组织的协调工作,使各机构各司其职,形成军民融合的整体合力。当前,由于国防动员还没有完全纳入到政府的主要职责范围之内,国防动员建设在政府抓落实层面力度不大,所以应该明确承办国防动员需求落实的职能部门,建实抓落实的政府机构。 (二)完善国防动员管理机制 我国的国防动员工作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管理层面,因此加强国防动员的科学管理机制很有必要。一是明确军地职能任务,理清顺序,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制定相关计划,按计划落实动员责任。二是统筹应急力量建设,按照“平战兼顾、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优化整合国防后备力量与政府应急力量,通盘考虑各类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合理确定国防动员应急队伍的种类、规模和布局。【3】三是规范物资经费投用,严格申请动员物资经费的程序审批程序,明确各项投用的数额与去向,避免国防动员设施分散建设、重复建设,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坚持把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四是加大执法力度,根据制定的动员计划,督促军队、地方部门、社会组织按职责分工落实各项工作,规范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 (三)拓展国防动员功能任务 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就是为了更好更广泛地使用各类社会资源,把国防动员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因此,拓展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功能任务的重点在于实现国防动员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结合。一是统筹发展科技创新,整合运用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和潜力,汲取专家学者的学术及专利研究成果,促进军事信息技术与民用信息技术相互兼容,大力推进军民技术的发展。二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推动军事院校的科研发展给予一定的财政投入,挖掘军事人才,建立相应的表彰激励机制。统筹军地教育资源,对承担军事人才培养任务的地方单位给予条件建设上的政策支持。三是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应对能力,健全军地应急行动协调机制,重点组建应急联合指挥机构,整合应急力量,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改善军地应急力量训练条件,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的应急作用,强化综合防护措施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昱澍,李善东.富国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M].北京:长征出版社,2015:978. 2]邹世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31-36 3]宋协鹏.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思考[J].国防科技.2014,35(3):88-91.

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

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有效调动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应对处置各类紧急突发事件,是关系到国家是否能安全、和谐、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我国政府逐步构建起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一直把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作为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国防动员体系经过长期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动员潜力积淀雄厚,动员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四川省国防动员系统主动参与救援,起到较好的作用,但由于没有平时对接和协调联动机制,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后,国防动员系统在加强自身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努力探索实践发挥应急功能的方法途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逐步成为我国应对处置较大范围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本文以当今时代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对国防动员能力的迫切需要为背景,从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试图从理论上系统探讨和研究推动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建设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国防动员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其中有一些创新之处,如:如何搞好预案体系对接、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共享情报信息资料、整合救援力量建设、统筹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为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应急功能发挥、促进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本文分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推进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研究了国防动员体系的构成及性质;第三章介绍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构成及性质;第四章分析了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可行性;第五章探讨了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方法途径;第六章专门指出相衔接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总之,本文的研究既从理论视角分析问题,又从实际需要入手解决问题,对如何推进相衔接做了比较系统的探索,对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国防动员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国防动员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实施国防动员建立的组织系统和相应法规制度。文章围绕当前我国国防动员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健全相关法规、重新定性职能、科学整合机构、明确职责权限等基本对策。 关键词:国防动员体制对策 国防动员体制是兼顾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联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实现军民融合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国防动员体制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和困境。正确认识问题,实施有效对策,对于进一步强化国防动员观念,促进国防动员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设置不够科学。首先,国防动员机构分布不合理。在国家一级,除经济动员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外,综合办公室、人民武装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交通战备办公室分别设在总参动员部、作战部和总后军交部;在军区一级,上述办公室分别设在司令部的动员部、作战部和联勤部的军交部;在省一级,除综合办、人武办外,人防办、交战办、经动办分别设在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形成了“上军下民”的体制格局。其次,国防动员机构的编制和规格不尽相同。比如在省级国动委各办公室中,人武办没有编制,人防办是独立的正厅级,交战办是交通厅内设的正处级,经动办是发改委的正处级单位;在市(县)一级,国动委没有专司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形成了“有头没有尾”的断层格局。 二是职能赋予不够充分。从职责分工上讲,除综合办公室外,国动委其他办公室都兼有“搞协调”和“抓落实”的职能,职能多元,分工混乱;从工作程序上讲,国动委各办公室应在综合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更多情况下,各办公室是单独行使职能,垂直实施领导,形成条块分割;从人员配备上讲,国动委的领导成员都由各级党政领导兼职,办事人员也是兼职多于专职,各级缺乏职责压力。 三是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国动委各办公室“上军下民”的体制,使国动委系统上下关系极不顺畅;国动委各办公室在市(县)一级形成“断层”,使国防动员工作在末端的落实难度增大;国动委各办公室垂直领导的特点,制约了国防动员整体效能的提高;各级综合办公室“统”的职能弱化,难以跨越“条条框框”的限制。 四是内部联系不够密切。国动委的虚设和各办公室的分散设置,造成各办公室各自为政、各行其责,纵向不沟通,横向不交流,关系不密切。综合办公室虽然对各办公室负有协调职能,但既不管人事,又不管经费,也没有奖惩职权,很难有效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4讲国防动员

第四讲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1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今年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该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进入了一个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增强国家应对紧急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 在古代,国防动员的核心是组织和装备一支可用来应付战争的国家武装力量。随着社会经济和战争形态的发展,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从宪政的角度,建立和完善国防动员制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防活动,并逐步把其功能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使其具有“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和平时服务”的多重功能,成为国家国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一)应战功能 国防动员的应战功能,简单的说,就是指国防动员在服务于战争方面的作用和效能,是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也是核心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胜战功能——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古往今来,国防动员对于发挥国防资源的综合效能、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突然降临的情况下,它所表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更加突出。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德国集中三百万兵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一千四百公里边境,对苏联发动了所谓闪电进攻。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即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三个集团军被歼,三十三万人被俘。三周后,德军深入苏联领土近六百公里,苏军损失了九十四个正规师,占前线兵力的70%。七月十六日,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苏军又损失四个集团军,约四十万人。十月,苏联西部重镇基辅、布良斯克、维亚兹马等相继陷落,苏军损失 1《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第39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学生军训办公室,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新形势下我国国防动员的建设和发展(上)

新形势下我国国防动员的建设和发展(上) 毕智勇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各位学员,非常荣幸向大家汇报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汇报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关于国防动员的概念;第二是我国国防动员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三是国防动员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形势;第四个方面是国防动员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第是谈几点思考。 一、国防动员的概念 国防动员是一个国家为了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战争动员,即国家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等资源,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国防动员从我国发展的过程来看,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是沿用“战争动员”的概念。当时开始在国家发改委研究战争动员法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因为考虑到8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的时候正处于一种和平的环境,“战争动员”比较刺耳,所以后来就把“战争动员”改为“国防动员”的概念。 (一)国防动员的分类 按照规模来讲,国防动员我们国家叫做局部动员和总动员,这在《国防动员法》里边已经十分明确。在国外来讲,各个方面略有不同。例如,美国的动员体制划分比较细,分了六个等级,前期有一些局部动员,是通过征召预备役的人数、规模来确定等级,下面有局部动员、全面动员,还有总动员。我国只分了局部动员和全面动员两个方面 按阶段划分来讲,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国防动员分为准备、实施和复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覆盖了整个过程。也就是说,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平时是准备阶段,一旦战时或者临战的时候,实施就是动员的一个过程,最终战争结束以后,还有一个复员的问题。还有另外一种观点,是把动员和复员并列来看,由平时转为战时叫动员,由战时恢复到平时叫复员,这也是一种划分方式。在这种划分方式里面,动员又划分为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从我们国家的《国防动员法》来讲,实际上是采用后一种两个阶段的概念,也就是说动员和复员是并列的,在《国防动员法》里规范的一些程序和要求来讲,都是讲的是动员,也就是说平时的准备和实施。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通常在制定国防动员的一些规划也好、计划也好,都是准备阶段的工作。 从功能上来讲,国防动员具备打赢战争和慑止战争的双重功能,也就是一个国家要想打赢战争,那么必须要有一定的动员准备或者动员力量,它是保证打赢的重要基础。过去军队常讲一句话,叫“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所以它体现了这么一种精神。随着动员能力的不断强大,同时有一种威慑作用,可以慑止战争。 动员在平时建设过程中,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什么说是桥梁和纽带呢?第一,它是平时和战时的一种桥梁和纽带,国家一旦战争需要,是一种战时、平时的互相转换,体现了一种桥梁和纽带。第二,它是经济和国防的一个桥梁和纽带。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是综合实力,如何为战争服务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第三,这是我们国家独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