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

厂沉淀池工艺改造

技术说明书

水厂沉淀池建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供水任务逐年增加,现有沉淀池工艺(采用往复式平流沉淀)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规范要求,主要表现在沉淀池停留时间不够;池型不合理,沉淀效果较差;现有排泥管采用陶瓷管,年久失修并有破损和堵塞,另外排泥槽边坡的坡度小于52°~60°,由于滑泥不畅造成排泥效果较差;上述因素的存在加上沉淀池超原设计负荷运行,因此出水跑矾花问题严重,出水水质达不到工艺要求;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沉淀池改造主要解决二个问题: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根据现行规范,改造被淘汰的沉淀池构造,合理提高沉淀池产水量;采用技术可靠方法和构造,改造原有沉淀池的不合理排泥系统。

改造方案建议详述如下:

1.改造后的设计运行流量

最大流量达到55,000m3/d,自用水按5%计算;

每日最大设计流量为55,000m3/d×1.05 = 57750 m3/d;

改造仍然分为二组,每组最大设计流量为57750 m3/d×0.5 = 28875 m3/d

换算成平均时流量为1203m3/h;设计秒流量为0.3342m3/s;

☆(常规负荷校核工艺参数流量取为(45,000m3/d×1.05)÷2 = 23625 m3/d;

换算成平均时流量为984m3/h;设计秒流量为0.2734m3/s;)

☆☆(低负荷校核工艺参数流量取为(35,000m3/d×1.05)÷2 = 18375 m3/d;

换算成平均时流量为765m3/h;设计秒流量为0.2127m3/s;)

2.沉淀池改造采用的技术工艺

由于原设计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可以达到4m,可以采用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斜管沉淀池技术工艺对原有沉淀池进行改造。因此,原则同意“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采用上向流斜管沉淀工艺改造荔枝沟水厂沉淀池的技术思路。

沉淀池改造的设计原则建议如下:

①上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液面负荷宜采用5.0~9.0m3/m2·h的规定,建议设计采用下限值,有利

将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制水能力;

②上向流斜管的管径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以及现场

考察中观察絮体沉降性能,和深圳水务改造笔架山水厂沉淀池成功的案

例,建议采用30mm管径比较合适;

③考虑到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以及原设计沉淀池的

可以利用有效池深仅为4000mm,上向流斜管的斜边长度建议采用

1000mm,倾角60°,构造高度为866mm;

④排泥系统改造同意中法供水公司提出小斗排泥技术方案,设计中应注意

小斗双向斜面的滑泥坡度不小于55°;可以考虑小斗底部设连通孔减少

放空管穿墙新开墙洞;

⑤针对有效池深仅为4000mm的问题,建议采用小斗构造强化底部排泥,

确保斜管底部配水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调整清水区集水槽间距,保证

集水均匀性的高程布置原则;在此原则下的高程布置为:清水区高度

834mm;斜管构造高度866mm;斜管底部配水区高度1500mm;排泥小

斗高度800mm;小斗双向斜面坡度不小于55°;

⑥考虑原设计沉淀池的池壁结构比较薄,与老规范相比,新结构规范对水

池结构的池壁构造要求都有偏安全性的修改。因此,建议改造排泥系统

应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泥管的穿墙套管,少开新墙孔;

⑦尽量保留原设计的构造,遵循排泥方向与布水方向正交的改造设计原

则;

3.技术工艺方案计算复核的结果

根据上述改造设计原则,上向流斜管区布置在基本保留原构造的往复式平流沉淀池的流道中,三条流道均布置斜管,底部配水统一按原流道的进水方向配水;设置上部翻水堰提高配水均匀性,底部配水采用“花墙”或“整流条栅”;过墙(栅)的流速小于0.10m/s;底部排泥小斗的排泥方向保持原设计方向,具体布置详见附图。

①斜管清水区长度沿原流道15.5m;宽度为三条流道宽度总合,为15m;

那么,斜管清水区面积为218m2;最大设计流量的液面负荷为

5.51m3/m2·h;符合规范要求及本改造项目设计原则。

②原设计u0 = 0.9549mm/s;改造后上向流斜管u0 = 0.1438mm/s;改造后理

论上沉淀效率提高6.6倍。

③斜管中雷诺数Re = (0.75×0.1125)÷(0.01)= 8.4390(<200)

④斜管中弗劳德数Fr = 0.11252 ÷(0.75×0.1125)= 4.25×10-5

⑤斜管中的沉淀时间T = 1000mm÷1.125mm/s = 888s = 14.8min

⑥斜管底部积泥体积估算,排泥次数建议:设计进水泥砂含量分别为最高

值平均800mg/L;雨季平均50 mg/L;旱季平均20 mg/L;加药量(固体)最大为12mg/L;设污泥含固率平均为3%;相应的污泥体积估算为:单池最大782 m3/d;雨季61 m3/d;旱季32 m3/d;建议排泥:

⑦受到池深限制,斜管上部的清水区高度不足1000mm,为了保证清水区

集水均匀性,必须合理调整清水区集水槽的间距。

建议集水槽间距为1.2m,设计每条流道布置12条集水槽(长4.4m,截面:宽×高=0.20m×0.27m);

沿墙边布置2条集水支渠(通长,截面:宽×高=0.30m×0.65m);

集水渠1条(长度约15.6m,截面:宽×高=1.00m×0.80m)。

具体布置详见附图。

核算集水槽堰口溢流率:80.2m3/m·d;

建议采用不锈钢锯齿堰。

⑧进水扩口段设置导流墙二道,有利于配水均匀性。具体尺寸详见附图。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设计条件:用水量15000nVd 进水悬浮物浓度280mg/L 污泥含水量% 出水悬浮物浓度30 mg/L 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4 沉淀池表面负荷:q=2.4m2 3/ (vm? h) 斜管孔径为100mm 斜管长1.0m 斜管水平倾角为60° 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 用水量Q=15000m 3/d=625m3/h=0.174m3/s 沉淀池数n=4 表面负荷q°=2.4m3/ (ni*h ) Q = 625 A= =71.54m2 2 沉淀池平面尺寸 a = . A= . 71.54 =8.45m,取8.5m 3 池内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清水层高度h2=1.0m 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h3=1.0m

nq0* 0.91 4* 2.4* 0.91

t = (h 2 h 3)*60 =(1 1)*60 =50min q 2.4 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污泥储存时间T=24h 进水悬浮物浓度 C 1=280mg/L= t/m 3 出水悬浮物浓度G=30 mg/L 二t/m 3 污泥密度丫 =1t/m 3 污泥含水率p o =% 5. 污泥斗容积 在底部设方形的集泥斗,上面积边长为 a i =8.5m,下面积边长取 a 2=1.0m,斜坡度为50 h 5=(t 专""■ =(T 2)n =4.47m ,取 4.5m V 1= (2a 12+2aa 2+2a 22)= 45 ++212)=122.63m 3 6 则污泥斗的容积为 V 1=122.63m 3 V 1>V 可以满足储存污泥要求 6. 沉淀池的总高度 沉淀池超高h 1=0.3m 沉淀池底部缓冲层h 4=1.0m H=h 1 +h 2 +h 3+h 4+h 5=++++=7.8m 7. 进水流入槽、布水孔设计 3 Q(G C 2)T 625 (0.28 10 V = (1 o )n 1 (1-0.975 4 °.°3 10 彳)24 37.5m 3

最新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

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醋酸钠分子量:136.08 分子式:C2H3NaO2.3H2O 有害物成分:醋酸钠浓度:100%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燃爆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 眼睛接触:撑开上下眼皮并用水冲洗10分钟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若感觉不舒服时,应通知医生并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应穿着适当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域实施急救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适当灭火器材 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 1. 火灾时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燃烧性气体或蒸气。 2. 若佩带无适当的化学防护衣或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时,切勿进入危险区内以免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避免消防水用后直接排入下水道及密闭空间内。 泄漏应急处理: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进入该污染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在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4、询问供应商,清除改外泄污染源的适当吸收剂或除污液

5、避免产生粉尘及吸入此物的粉尘 6、避免此外泄物直接进入下水道系统、水沟或密闭空间内。 管理责任人:庄锐直接责任人:李增超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的通知 中石化〔1998〕建字162号 各直属公司、总厂、厂、院: 现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及时反馈总公司工程部。 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投料试车工作制度》(试行)(中石化〔1990〕建字34号)同时废止。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第一章总则

(完整版)污泥浓缩池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采用带有竖向栅条污泥浓缩机的辐流式重力浓缩池,用带有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计算草图如图10所示: d 1 图10 浓缩池计算草图 d 2 H i =0.0 5 D h 1. 设计参数 污泥总量计算及污泥浓度计算 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Q =870.86m 3 /d ,本设计含水P 率取为99.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污泥浓度C 为8g/L ,二沉池污泥固体通量M 采用30kg/(m 2 ·d)。 采用中 温二级消化处理,消化池停留天数为30d ,其中一级消化20d ,二级消化10d 。消化池控制温度为33~35C o ,计算温度为35C o 。 2. 浓缩池面积 2870.8610362.86241 QC F m G ?= ==? 式中: C ——流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浓度(kg/s ),本设计取10kg/m 3 Q ——二沉池流入剩余污泥流量(m 3 /h ), G ——固体通量2/()kg m h ?????,一般采用0.8-1.22 /()kg m h ?;取1.0. 本设计采用四个污泥浓缩池,单个池面积为 90.72m 2 3. 浓缩池的直径 4490.72 10.75F D m ππ ?= = =,本设计取11.0m 4. 浓缩池的容积 3870.8616 145.144244 QT V m ?= ==? 式中:T ——浓缩池浓缩时间(h ),一般采用10-16h ,本设计取16h 。 5. 浓缩沉淀池有效水深

2145.14 1.6090.72 V h m F === 6.浓缩后剩余污泥量 31010010099.2 870.86232.23/10010097 P Q Q m d P --==?=-- 7. 池底高度 辐流沉淀池采用中心驱动刮泥机,池底需做成1%的坡度,刮泥机连续转 动将污泥推入泥斗。池底高度: 411 0.010.05522 D h i m = =?= 8. 污泥斗容积 5t ()55(1.250.25) 1.43h g a b tg m α=-=-= 式中: α— 泥斗倾角,为保证排泥顺畅,圆形污泥斗倾角本设计取55 a — 污泥斗上口半径(m );本设计取1.25m ; b — 污泥斗底部半径(m),本设计取0.25m 。 污泥斗的容积: 222231511 () 1.43(1.25 1.250.250.25) 2.933V h a ab b m ππ=++=??+?+= 9. 浓缩池总高度 本设计取浓缩池超高h 1 = 0.30 m ,缓冲层高度h 3 = 0.30 m , 23450.3 1.60.30.055 1.43 3.685H h h h h h m =++++=++++= 10. 浓缩后的污泥体积 剩余含水率P 1为99.2%,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P 2为96%,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 3 12 (1)870.86(199.2%) 174.17/1196% Q P V m d P -?-= = =-- 11.排泥管 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150mm ,间歇将污泥排出贮泥池。

沉淀池设计(1)

沉淀池设计(1)

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煅烧烟气脱硫系统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湖南创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布署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我单位承建的烟气脱硫项目中,从2013.10.4开始试运行到2014.2.10结束运行,在实际运行中,脱硫塔系统,吸收系统,烟气系统,脱水系统都比较正常,所产生的故障在后段检修中发现问题得以解决,在运行中循环水是系统运行困难的根源,由于大窑运行时灰量太大,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因此在保留原有沉淀池的基础上,新增一组沉淀池及清灰系统,以确保脱硫系统支撑运行。 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的情况分析: 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尺寸为20m*7.0m*5*m,实际沉淀面积为157m2 ,主体沉淀体积787m3,,有效沉淀体积640 m3,脱硫系统的循环水量为600 m3,,出除脱硫塔底部沉淀和脱硫回水沟所存留的水,实际到达沉淀池的脱硫废水约为530 m3,,按照以上数据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的流速为7mm/s,长宽比为3-5之间,由于运行时灰量太大,沉淀时间内灰量太多,因此运行时体积逐渐变小,造成了流速过大,沉淀时间不够,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经我公司内部研究决定需新建沉淀池与曝气池。 一、新建沉淀池设计方案: 新增的沉淀池和原有沉淀池一样,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池的长宽比不小于3,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5m,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出灰系统三个部分组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1、乙酸 2、盐酸 3、乙醇 4、甲醇 5、甲苯 6、纯苯 7、液氨 8、三乙胺 9、甲醛 10、氯乙醛 11、氯化亚砜 12、二甲基甲酰胺 13、水杨醛 14、氢氧化钠 15、碳酸钠 16、碳酸钾 17、三氯化铝 18、乙酸酐 19、对甲苯磺酰氯 20、对甲氧基苯甲酸 21、碘 22、焦亚硫酸钠 23、乙酸钠 24、双氧水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标识中文名乙酸(醋酸)英文名acetic acid分子式C2H4O2CAS号64-19-7UN编号2789理化特性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熔点(℃) 16、7沸点(℃)1

18、1相对密度(水=1) 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稳定性稳定闪点(℃)39爆炸极限[%(V/V)] 4、0 19、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 44、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禁配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

二沉池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水资源----------------------------------------------------------------------------2 二、设计背景--------------------------------------------------------------------------2 三、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3 四、设计意义和目的-----------------------------------------------------------------5 五、设计内容-------------------------------------------------------------------------6 六、设计要求-------------------------------------------------------------------------6 第二章设计参数选择 -------------------------------------------------------------------------6第三章工艺计算 一、主要尺寸计算-------------------------------------------------------------------7 二、进水系统计算-----------------------------------------------------------------10 三、出水部分计算-----------------------------------------------------------------11 四、排泥部分计算----------------------------------------------------------------14 五、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15 六、设计感想------------------------------------------------------------------------17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 1.二层池改建说明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

二沉池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 设计——二沉池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 学号 指导教师卫静许伟颖 二O一五年七月二十日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吴运鹏学号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容 (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的工艺计算; (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 (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设计图纸。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吴运鹏学号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 2015年7月31日指导教师

目录 1总论 (2) 1.1设计简介 (2) 1.2设计任务和容 (2) 1.3基本资料 (2) 1.3.1处理水量及水质 (2) 1.3.2 处理要求 (2) 1.3.3 处理工艺流程 (2) 1.3.4 气象与水文资料 (3) 1.3.5 厂区地形 (3)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4) 3 处理构筑物设计 (5) 3.1设计要求及参数 (5) 3.2设计计算 (5) 3.2.1二沉池主要尺寸的计算..............…………………………….…..…….. .5 3.2.2贮泥容积的计算 (7) 3.3进出水设计 (8) 3.3.1二沉池进水设计 (8) 3.3.2二沉池出水设计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斜管沉淀池计算例题

沉淀 3.3.1 介绍 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1)沉淀池类型的选择 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的倾斜管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斜管沉淀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行中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时,应注意加强管理, 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管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斜管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2)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两组沉淀池,水流用上向流。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 度的原水。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23h m m ?。

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 毫米;斜长为1.0 米;倾角为60°。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 米。 3.3.2 设计计算 (1)设计参数 处理水量Q=0.425 m/s,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宽度B=8.8m,混凝处理后颗粒沉降速度u =0.4mm/s,清水区上升速 度v=3.0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 =30mm,水平倾角60度。采用后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斜管长1m,管径一般为25~35mm(即管的内切圆直径),取为30mm。 (2)清水面积 A=Q/v ==142m2 1 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照5%计算,人孔所占面积为1 m2,则: =142×+1=149.75m2, 实际清水区所需面积为:A 1 进水方式:进水区沿8.8m长的一边布置。 为了配水均匀设计尺寸:B×L=8.8m×14.3m (3)斜管长度L =v/sin60°==3.5mm/s, 斜管内水流速度v 2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醋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salt 别名乙酸钠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NO.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醋酸钠100% 6131-90-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爆炸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脱除被污染衣物。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 眼睛接触 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误食者漱口,饮足量温水,若感不适,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燃烧分解物无资料

灭火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灭火剂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 出入。切断火源。确定清理工作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在 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 应急处理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收集好盛放于制定容器中。大量泄漏: 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容器不用时应加盖紧闭。储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 储存注意事项 的地方,并远离一般作业场所及不相容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苏联 MAC(mg/m3) 无资料 TLVTN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阴凉通风处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过滤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轻微醋酸味固体 熔点58℃沸点>400℃ 分子式CH3COONa 分子量82.03 闪点>250℃蒸汽压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 =1) 1.42g/cm3 ( 20℃)相对密度(空气 =1)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乙醚。 测定铅、锌、铝、铁、钴、锑、镍和锡。络合稳定剂,酯化 主要用途剂,缓冲剂、调味剂、增香剂,ph 值调节剂及防焦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一大型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胡江博 (陕西金水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本文以一净水厂为例,对净水厂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为以后城镇供水项目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净水厂;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在给水处理中,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时常用的构筑物。在城镇供水项目中,单池处理水量在1.0万~2.5万m3/d时,宜采用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综合设计。 本文以西北地区一大型净水厂为实例,对以上两种常用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此水厂设计供水规模4.0万m3/d,水厂自用水量5%。构筑物分两组设计,每组可独立运行,单组的处理水量为2.1m3/d,即 0.243 m3/s。 一、网格絮凝池及过渡段设计计算 (一)絮凝池有效容积 V=QT=0.243×18×60=262.44 m3 式中: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T-絮凝时间(s),规范要求12~20min。 (二)絮凝池面积 A=V/H=262.44/4=65.61m2 式中:A-单个絮凝池面积(m2);V-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H-有效水深(m)。 (三)单格面积 f=Q/V=0.243/0.12=2.03m2 式中:f-单格面积(m2);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竖井内流速(m/s),规范要求0.10~0.14m/s。 假设栅格为正方形,尺寸1.45m×1.45m,每格实际面积为2.10m2,计算出分格数为: n=65.61/2.10=31.24,取整数n=32。 每组池子布置4行,每行分8格,栅格混凝土厚度取0.2m,每个池子净尺寸为:L=6.4m,B=13.0m。 (四)实际絮凝时间 t=nfH/Q=32×2.1×4/0.243=18.43min 式中:t-实际絮凝时间(min);n-栅格个数;f-单格实际面积(m2);H-有效水深(m);Q-处理水量(m3/s)。 (五)絮凝池排泥 泥斗深度取1.0m,泥斗底边宽度取0.4m,斗坡与水平夹角为62°>45°,符合要求;排泥采用多斗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工艺设计

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一. 基本情况 设计规模:日处理城镇污水10 万m3 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采用氧化沟工艺设计内容:针对进出水要求,提出合理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针对工艺中的沉淀池进行设计计算;针对工艺中的沉淀池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结果:设计说明书,CAC设计图纸2张(包括:(1)处理工艺流程图(2)构筑物工艺图)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进出水水质指标情况,特别是对氮、磷的去除,在初步讨论阶段,通过对A2/O 工艺和氧化沟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论证,最终确定选用氧化沟作为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用于脱氮除磷并去除COD Cr、BOD5。 二. 污水水质及污水处理程度 进水水质:pH值6-8 ;BOD= 180mg/L ;COD=250 mg/L; SS=300 mg/L; NH-N=30 mg/L;T=25 C 出水水质:pH值6-8 ; BOI5<30mg/L; COD<100mg/L; SS<30mg/L NH3-N<3 mg/L;T=20 C 三.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进行 (1 )污水处理后必须达到排放标准。 (2)要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的、可靠的、效率高的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成熟的处理路线一般为: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污泥处理,其中核心部分二级处理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去除有机污染物,而且要求能够脱N除P,主要技术有A-B法,A2/0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3)防止处理污染物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或污染转移。要避免和抑制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特别是剩余污泥的处理。设置溢流、事故排除口应慎重合理。 (4)要充分利用和回收能源。污水处理高程安排应尽量考虑利用自然地势。 (5)处理量较大时宜选择连续处理工艺。 (6)处理量较小时宜选用间歇处理工艺。 (7)尽可能回收利用有用物质。 四.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1)此废水具有如下特点: (a)BOD5/COD Cr=150/250=0.6 ,说明废水可生化性很好;

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1 设计说明 竖流式沉淀池的平面可以为圆形、正方形或多角形。为使池内配水均匀,池径不宜过大,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为了降低池的总高度,污泥区可采用多斗排泥方式。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2 设计参数 (1)为了使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大于 3.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 (2)中心管流速不大于30mm/s。 (3)中心管下端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如图4-6所示: 图4-6 中心管和反射板尺寸 1-中心管;2-喇叭口;3-反射板 ①反射板板面距泥面至少0.3m; ②喇叭口直径和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③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0倍,反射板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度; ④ 中心管下端平面与反射板平面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0m 的范围内,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20mm/s ,在二次沉淀池中不大于15mm/s ; (4)当池子直径不大于7m 时,澄清水沿周边流出,如果大于7m ,可增设辐射方向的流出槽。 (5)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m ,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0.4m 。 (6)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0m ,高出水面0.1-0.15m ,淹没深度0.3-0.4m 。 3 设计计算 最大流量d m Q /20003m ax =,采用圆形沉淀池,中心管内流速s m v /03.00=,污水在沉淀区的上升流速s m v /0007.0=,沉淀时间h t 5.1=,间隙流速s m v /02.01=,缓冲层高m h 3.04=。 (1)中心管计算 设中心管内流速 ,采用池数n=1,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 s m Q /023.03600 2420003m ax =?= 中心管截面积2m ax 77.003.0/023.0/m v q f ===。 中心管直径)()(m f d 99.0/77.04/42/12/1=?==ππ。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3h 设流过该缝隙的污水流速 s m v /02.01=, 喇叭的直径m d d 34.199.035.135.11=?==。 ,则 m d v q h 27.034.102.0/023.0/11m ax 3=??==ππ (2)沉淀池有效断面积 设表面负荷h m m q ?='23/52.2, 则上升流速s m h m u v /0007.0/52.2=== , 2m ax 86.320007.0/023.0/m v q F === (3)沉淀池直径

斜板沉淀池设计

. .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 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 ④斜板斜长 L=1.2m 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 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 2.沉淀池面积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η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 4.斜板高度 °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B= 校核:,符合

故沉淀池长为8.4m ,宽为9.2m ,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 612324100200002002010100 90100110096Q C C T V m n γρ--???-??= = =-?- 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 2b a h m θ???? =-=-?= ?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 a b V h n L m ++= ???=???=>V=90m 3 ,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 123450.3 1.0 1.0 1.0 2.0 5.3H h h h h h m =++++=++++= 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 );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 8.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 ,则孔口数 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 ,则孔口的个数: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本设计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441设计要求 (1)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并宜按并联系列设计;(2)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当直径大于20mm寸,应采用机械排泥; (3)沉淀池有效水深不大于4m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比值不小于6;(4)池子超高至少应采用0.3m; (5)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四周设穿孔挡板,穿孔率为10%-20% 出水堰应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6)池底坡度不小于0.05 ; (7)用机械刮泥机时,生活污水沉淀池的缓冲层上缘高出刮板 0.3m, 工业废水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可参照选用,或根据产泥情况适当改变其高度。 (8)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刮泥机由绗架及传动装置组成。当池径小于20m时用中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时用周边传动,转速为1.0 —1.5m/min (周边线速),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除;作为二沉池时,沉淀的活性污泥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不可能被刮板刮除,可选用静水压力排泥。

(9)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应由井壁接入不宜由井 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442设计参数 (1)表面负荷取0.8 —2nVm2.h,沉淀效率40%^60% (2)池子直径一般大于10m,有效水深大于3m j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 ; (4)进水处设闸门调解流量,进水中心管流速大于0.4m/s,进水采用中心管淹没或潜孔进水,过孔流速为0.1 —0.4m/s,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或稳流罩,保证水流平稳;出水处应设置浮渣挡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0.15 —0.2m,排渣管直径大于0.2m,出水周边采用双边90°三角堰,汇入集水槽,槽内流速为0.2 —0.6m/s ; (5)排泥管设于池底,管径大于200mm管内流速大于 0.4m/s,排泥静水压力1.2 —2.0m,排泥时间大于10min。 4.4.3设计计算 污水总量:5000nVd=0.058m3/s,单池设计流量为0.029m3/s (1)主要尺寸计算 1)池表面积: A=Q max q 式中:A——池表面积,m; cu—最大设计流量,m/s ;

《斜板沉淀池设计》word文档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环境与测绘学院

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 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 ④斜板斜长 L=1.2m 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 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 2.沉淀池面积 A=Q q = 20000 24×60×60×0.003 ≈77m2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A f=Q ημ=20000 24×3600×0.8×0.0004 =723m2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 cosθ=723 0.5 =1447m2 4.斜板高度 h=l×sinθ=1.2×sin60°=1.0m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B=A L =77 8.4 =9.2m 校核:B′=A f′ (N+1)×l =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宽为9.2m,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 612324100200002002010100 90100110096Q C C T V m n γρ--???-??= = =-?- 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2b a h m θ???? =-=-?= ?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 a b V h n L m ++= ???=???=>V=90m 3 ,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 123450.3 1.0 1.0 1.0 2.0 5.3H h h h h h m =++++=++++= 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 );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 8.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A = Q v =0.23 0.18 =1.3m 2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 ,则孔口数N =A 15×8= 1.3 0.012=108 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 A = Q v1=0.23 0.6 =0.38m 2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 ,则孔口的个数: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