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记忆研究综述

摘要

记忆是大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大脑的记忆的机理进行大量地研究,取得很多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未知。海马是形成记忆的必不可少的组织,海马的不同部位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障碍。记忆形成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三个阶段。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和记忆阶段,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表现形式有外显式和内隐式。提出一些模型来解释,但并不完善。遗忘是记忆的一个特征,大脑某些结构损伤后,会产生遗忘症。

1.记忆的生理结构基础

1.1神经细胞

大脑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轴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记忆。

1.2海马[1]

海马区是大脑皮质的一个内褶区,在侧脑室底部绕脉络膜裂形成一弓形隆起,它由两个扇形部分所组成。

早期科学家发现,因癫痫而行双侧颞叶包括海马结构切除的病人记忆发生障碍,表现为不能记住刚看过的文字内容,他们认为他对新知识经验的保持只能持续5秒钟,但切除以前已经保持的记忆没受影响。神经科学家们开始相信,不同的脑部结构在记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内侧颞叶系统是由海马及相邻有关皮层组成,包括内嗅皮层、外嗅皮层和海马旁回。海马是内侧颞叶记忆系统中与学习记忆最密切相关的结构。临床上也陆续发现,海马及边缘系统其他部位的一过性缺血,可导致一过性的遗忘症。海马及周围结构的很小损害,都可引起明显的记忆障碍。此外对动物的海马也进行了积极研究。

海马是正常记忆必不可少的结构基础。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的障碍,而且似乎主要是近记忆的障碍。海马区在脑中为发作阈值低的部位。因为几乎所有癫痫患者的发作皆由海马区所起始,像这类以海马区为主的发作,有许多的情形是很难以药物治疗的。而且,海马区中有一部分,尤其是内嗅皮质,为阿尔兹海默氏症最先产生病变的地方,海马区也显示出容易因贫血、缺氧状态而受伤害。

1.3杏仁核

1

杏仁核位于前颞叶背内侧部,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杏仁核分为两部,即基底外侧核群和皮质内侧群。皮质内侧核群形成杏仁核的背内侧部,基底外侧核群是杏仁核的非嗅觉功能区。杏仁核是情绪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结构。

1.4 颞叶

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沟和颞下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其中,主要内侧颞叶与记忆相关。

2.记忆的分类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时间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像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记忆按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感记忆,语义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2]。

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具体形象的记忆。具有直观形象性。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它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当某种情境或事件引起个人强烈或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时,对情境、事件的感知,同由此而引发的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都可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语义记忆使用语义编码。

动作记忆,是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2.1情绪记忆

2.1.1 情绪性增强效应[3][4]

情绪性唤醒事件较中性事件更容易被记住,称为记忆情绪性增强效应(EEM)。根据记忆调节理论,EEM是基于杏仁核对内侧颞叶记忆系统的调节口。

情绪增强效应主要与杏仁核和海马密切相关。

通过行为学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检测杏仁核和海马激活情况。实验材料为彩色情景图片。实验过程分为编码和提取两个阶段,编码阶段要求受试者观看图片并记住,编码的同时进行fMRI,提取阶段将新旧图片随机呈现,要求受试

2

者通过按键尽快地判断新、旧图片,记录行为学成绩。采用SPM2分析软件对功

能成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受试者对情绪图片的记忆成绩比中性图片的记忆成绩低。功能成像显示,双侧杏仁核和海马与增强效应显著相关。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情绪增强效应主要与杏仁核和海马密切相关,说明内侧颞叶在情绪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

情绪性增强效应的两阶段模型:编码效应和后编码效应(固化阶段)。前者主要包括注意增加和精细加工,后者主要包括紧张激素的释放,和记忆痕迹的增强固化。杏仁体是两阶段调节的中心结构。两阶段可能相互作用,以至于情绪性唤醒事件在编码和固化阶段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

情绪唤醒度在情绪记忆中占主导作用。当情绪唤醒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唤醒度作用于杏仁核,后者再进一步与额叶和颞叶相互作用,产生记忆增强效应。

在编码阶段,人们对于情绪性刺激会采用相对于中性刺激更多的精细加工。右侧杏仁核较左侧杏仁核更倾向于与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相关,说明左右杏仁核在情绪记忆中的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双侧海马也均与情绪记忆增强效应显著相关。既往研究表明,海马主要参与记忆的储存和固化。McGaugh认为,这种增强效应主要是情绪信息通过杏仁体作用于内侧颞叶(MTL)记忆系统,从而调节记忆固

化作用。这一作用机制主要是杏仁核释放紧张性激素,主要作用于内侧颞叶和额叶,产生增强长时程增强效应(LTP),并进一步触发海马依赖的记忆固化作用。

2.1.2 情绪记忆具有性别差异[5]

通过检测参与情绪记忆相关激活脑区,进行fMRI研究,男性情绪记忆成功

编码主要与右侧杏仁核相关,女性主要与左侧杏仁核相关。男女记忆增强效应均与左侧杏仁核明显相关。男性多激活前额叶不同亚区皮层,而女性多激活杏仁核、海马、梭状回和枕部皮层。大脑前后部皮层激活也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性情绪记忆加工存在相对特异性神经机制。

研究也显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长时记忆的增强效应均与左侧杏仁核明显相关。男女偏侧化效应在两性的情绪LTP中不起主要作用。

2.2情景记忆[6]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采用组块设计和事件相关的刺激模式,检测正常青年人执行汉字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任务时,大脑皮层的激活脑区。结果显示,情景记忆编码加工的激活脑区主要有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叶梭袱回、两侧前运动区、辅助运动区、两侧枕叶、右侧顶叶和两侧小脑半球,提取加工的激活脑区主要有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两侧基底节区、左侧颞顶交界处、两侧枕叶、两侧顶叶和两侧小脑半球。可以得到的结论为,情景记忆的编码和提取加工尽管存在部分共同的激活脑区,但两者相应的神经机制有所差异。

3.记忆的三个阶段

根据记忆的形成步骤,把记忆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

3

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记忆编码时并非全部编录,而是有选择性的,感官系统对于刺激并非悉数接收,所以记忆时所获得的编码也并非是所有事件精确的被记录,而是由于知觉经验和感知经验去判断要选择哪些做为记忆码内容。

感觉输入进入感觉记忆,通过注意,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停留约30秒左右,除非对该信息加以复述。然后,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存储器,存储在此的信息可供之后的提取。[2]

3.1 编码[2]

人在学习文字时,按事物的形状、声音、意义,分别编成各种代码,依类是形码、声码、意码。在储存信息之前把信息译成记忆码的过程,称为编码。

3.1.1短时记忆的编码

60年代以来,有大量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是声码。语言刺激在这个阶段更容易获得。在短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主要以听觉形式进行编码和储存,即使刺激信息以视觉方式呈现,个体对视觉刺激进行加工处理时也会把他们转换成听觉代码,即在度那是记忆中会存在形—音转换的现象,视觉信息会以声音形式进行加工,然后存储。

3.1.2长期记忆的编码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佩沃提出长期记忆中双重编码说。即主张语文信息的处理,以意码为主,非语文信息的处理,以形码为主。比如对于块手表,在脑中形成一个图像是形象的形码,表达为一种计时工具,为语言的语义码。人们在记忆的时候,语义码和形码是双向并进的。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为长期记忆,采用什么方式编码,更重要的是看材料本身性质来决定。比如,看一篇文章,最终留下的是意义而不是图像,相反,看到一个漂亮的人,不是记住大概的意思,而是会记住她的长相。

研究者对大脑对不同形式表达的空间记忆的处理的脑电进行研究,观测脑电活动是否相同,进而确定编码方式是否相同。

早些时候的研究证明,测试者可以通过口述的和文字的描述,来获得空间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研究者想要弄清不同形式的信息编码方式是否相同,解码的方式是否相同。电生理显示,视觉的和口头的信息的编码激活的神经子区域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测试者通过三种学习方式:读一张地图的文本描述,触摸一个木制的拓扑结构的地图,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电生理显示,早期当大脑对接收到的不同形式的信息时进行编码时,P1、N1、P2部分的脑电活动不同,但口头的和视觉的编码活动相同[7]。

3.1.3影响编码的因素

短时记忆时,在记忆序列中,对开头和结尾的条目记忆效果是最佳的,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位效应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作为第一个出现的信息,其

4

得到了足够的时间,使之进入长时记忆,因此回忆效果好;而近因效应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作为最后出现的信息,其尚停留在短时记忆中,因此效果好;但加入逆运算后,短时记忆在记忆结束后处理数字运算,使先前自由回忆实验中尚停留其中的信息被抹去,因此回忆时末尾的信息效果不好。

3.2存储[2]

记忆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感觉系统获得信息,储存在大脑的感觉区内,储存的时间很短,如果信息这时通过加工处理,分类就会形成新的印象转入下个阶段。这一阶段是由脑内海马神经细胞回路网络受到连续的刺激而形成的,也就是突触结合长时间持续增强,会延长信息停留的时间,这个阶段也叫第一级记忆,信息在第一级记忆停留长时间后就会进入第二级记忆,这个阶段信息的保留可能和蛋白质合成有关,信息如果常被使用,它就不会被遗忘,而会再往下一级跳,在第三级记忆内就会形成神经回路网络,形成长期记忆。

3.2.1短时记忆的储存

一般的短时记忆只能保持30秒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大脑能储存的信息平均为7个项目,可以是七个数字、人名、或是东西。但前提是这些对象之间不要有联系,如果有联系,所能记忆的个数会多一些。

运用fMRI,研究测试简体汉字词组时,记忆刺激的脑内活动区情况。运用单次激发GRE—EPl分别在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采集fMRI图像。对图像进行融合,并进行脑内活动区出现率分析。结果横断位图像上出现24个活动区,冠状位图像上出现20个活动区,矢状位图像上出现24个活动区。结论本实验的伽RI研究显示正常人简体汉字单词短时记忆刺激的脑内活动区主要位于颞叶、海马、枕叶和小脑等[8]。

通过fMRI技术研究人脑处理数字短时记忆的的脑区激活情况。记忆的同时进行fMRI扫描,试验采用组块设计,并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进行分析。组分析统计,大脑皮层所激活的脑区有双侧枕叶、额叶、顶叶,皮层下结构有纹状体的激活,其中双侧枕叶的激活为显著。人脑处理数字短时记忆信息是由大脑皮层下结构与大脑皮层一起共同完成的,并以语音和视觉双重编码。

据此推测额叶、顶叶、枕叶及其他一些皮层下结构如纹状体,均参与了数字信息的短时处理过程。其中,双侧枕叶的次级视觉皮层在数字信息的初步编码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语音和视觉双重编码,前额叶和顶叶则在数字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信息的短时处理是由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一起共同完成的[9]。

3.2.2工作记忆的存储[2]

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概念。

工作记忆也是指短时记忆,但它强调短时记忆与当前人从事的工作的联系。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

5

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是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暂时储存的系统。对信息进行操作处理和组装,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进行决策以及解决问题。

工作记忆包括三个部分:注意控制系统,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

语音回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语音回路存储一定量的语音信息,词语个数由读音时间限定,而不是词语的个数,存储1.5~2秒长的词语,这被称为字长效应。

工作记忆也受语言不同的影响。每个数字在不同的语音中的音节长度不同,因此回想起的数字的个数也不同,回想起英语数字的表现比西班牙和阿拉伯语种的数字的表现要好。

视觉空间模板,主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工作记忆用于临时存储信息和实时处理信息,有研究者提出一个称为情景缓存器的集成系统的概念,情景缓存器用于集成和保持,进入情景缓存器和从缓存器中提取的信息。尽管这样的集成系统是否存在还有争议,内侧颞叶很可能是维持有相关性的信息的结构。在行为层上,有相关信息的表现性能比无相关信息的性能低。对有相关性的信息的编码和保持,右侧海马旁回激活得更多,提取时,内侧颞叶没有激活。研究者认为右侧海马旁回可能是情景缓存器的集成和维持功能的基础[10]。

3.2.3长期记忆的储存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不会意识到。长时记忆的遗忘或是由于自然的衰退,或干扰造成,其中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3.2.3.1长时记忆形成的分子机制 [11]

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突触的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长时间刺激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即记忆。突触具有可塑性,长时记忆中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是行为依赖性突触可塑性的两种重要形式。

某种神经元受到一定量的刺激后.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明显增强,这种现象会长时间延迟。某些动物会延长数日、数月或更长时间,此种现象称之为长时程增强效,最早观察到LTP的部位是齿状回和海马CA1区。在发现海马神经元LTP的同时,又记录到另一种长时程的效应。即对海马瞄片施以低频条件刺激,所记录的EPSP却表现波幅的降低,并延迟很长时间,称之为长时程抑制效应(LTD)。LTD不仅呈现在海马,在其他脑区如小脑、大脑皮层也可记录到。

长期记忆容量很大,有两种不同的记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3.2.3.2外显记忆

6

包含对事实和事件的一种意识,也被称为陈述性记忆,外显记忆系统要求个人意识的参与。外显记忆包括两种: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语义记忆指一般的世界知识或事实的记忆;情节记忆指个人体验到的特定情节或事件的记忆。研究表明,内侧颞叶对外显记忆至关重要。

3.2.3.3内隐记忆[12]

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反映出了先前所学内容的存在和作用。内隐记忆包括三种:概念性的和知觉性记忆、程序记忆、联想记忆。对应的大脑结构为皮质、纹状体、杏仁核。

程序记忆是基于技能的记忆,涉及到怎么做事情。程序性记忆开始于外显式记忆,但是随着实践和经验,变成内隐式记忆。比如学自行车和打棒球,开始时需要明确每一步怎么做,然后随着练习,完成这种技能时,无需去想每一个细节怎么样,只是去做就可以完成。

在对健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发现:健忘症患者虽然不能有意识地保持学习内容,在再认测验中无法辨认出先前学习过的单词,但在补笔测验中却对先前呈现过的单词表现出与正常人一样的保持效果。

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研究可分为两大类:技能学习和重复启动。其中,技能学习的研究是由米尔纳和科金等1968年开始的。他们发现,健忘症病人虽不能外显地记得他曾完成过某一任务,但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镜形跟踪等运动技能,著名健忘症患者HM学习到了一项新技能——镜像阅读。

内隐记忆的体现之一为启动效应,它是指前面接受的刺激影响到后续对某个信息的加工。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测验方法有字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根或词段完词。在经典的词汇确定测验中,要求被试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某一字母串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做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间更少。

3.2.3.4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12]

由于内隐记忆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无一种理论能够成功地解释所有的内围已化现象。目前影响最大、争议最热烈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加工说这二种理论。

多重记忆系统说的核心是,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记忆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现象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的子系统。图尔温等人提出启动效应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即知觉表征系统,并且用随机独立性的概念来论证这一观点。

图尔温等设计实验,证明内隐记忆的表征和外显记忆的表征是不同的,内隐记忆代表知觉表征系统,这种系统没有单字的固定痕迹,是无痕迹的记忆系统。多重记忆说能较好地解释健忘症病人的记忆分离现象,因为各个记忆系统是独立的,当陈述记忆系统受损伤时,程序记忆系统仍保持完好。

7

解释内隐记忆现象的另一种理论为加工说,加工说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并不说明记忆系统存在着在机能上相独立的两个不同的子系统

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罗迪格提出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认为外显记忆测验要求概念驱动过程。概念驱动过程要求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印象等加工过程,正是句子的精细编码以及材料的有意义组织等因素,提高了直接测量,即外显记忆测验的成绩。因此,外显记忆测验要求概念驱动过程。而大多数内隐记忆的测验非常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认为内隐记忆测验要求材料驱动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重记忆系统说和加工水平说相辅相成,学术争论推动了揭示内隐记忆机理的发展。

3.2.3.5 性别差异[13]

对于情感性内容,外显式和内隐式记忆存在性别差异。内隐式记忆中情感性的记忆,男性的首因效应比女性的要活跃,外显式的情感性记忆中,女性的激活效应比男性高。

3.3记忆提取

大脑内的神经元反映的信息在需要用的时候可以被准确的再次呈现,在信息处理的角度,我们都关心怎么找到信息,而找到信息的结果,也就是再认、再现的目的。

3.3.1影响再现的因素

①信息加工层次

根据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对单个的词可进行形式和语义即浅层次和深层次加工;加工层次越深,记忆效果越好。记忆依赖于提取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忆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

②信息检索方式

回忆的表现不仅取决于信息如何编码,也取决于信息在测试时如何检索。根据编码特定性准则,回忆取决于对事件的编码特性和检索的特性之间的联系。

③语境影响

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学习的信息,在相同的语境下更容易回想起,如果语境不同回忆起来更困难一些。这里的语境包括物理语境和心理语境。深海潜水员在陆上学习单词时在陆上更容易回想起,在水底学习时在水底更容易回想起。人在快乐的状态时更容易记住快乐的事,在难过的时候更容易记住难过的事。

④间隔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和动物学习东西时,采用多次间隔记忆,而不是在短时

8

间内多次记忆,更容易记住东西。对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多次间隔记忆,一个刺激的不同方面被选中进行编码,信息有更多方式获得和回想。

4.遗忘

4.1自然性遗忘[14]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对遗忘的一个计算层次的解释是,Anderson & Schooler提出,我们的记忆系统让近期的和经常性的记忆更容易获得是很有效的。遗忘有两种可能,一是记忆仍在,但是我们无法回忆起来,二是新记忆的干扰,阻断了旧记忆。大量证据显示很多遗忘是由干扰引起,干扰理论认为,如果对于某一个对象有一个新的记忆,在检索的时候会进行计算,记忆与线索之间将建立连接,这将导致干扰,尽管信息仍然在记忆中,由于检索导致遗忘。

4.2遗忘症[1]

遗忘症是记忆障碍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有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是脑受损后,被试学习记忆新知识的能力下降,而逆行性遗忘是指被试对脑损伤以前的事件的记忆障碍。顺行性遗忘主要是大脑对今后发生的事情很难形成或者不能形成新的记忆,但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包括儿时的记忆等。而逆行性遗忘是对过去的事情遗忘了,新的记忆还是能够形成。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海马病变时,有可能造成失忆。

4.2.1逆行性遗忘

海马是正常记忆必不可少的结构基础,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的障碍。

一种解释是SMC理论,Squire认为海马本身的损害就可以导致严重的顺行性遗忘,而逆行性遗忘呈局限的阶梯性,但是如果病变累及海马周围,就会造成更严重的顺行性遗忘,而逆行性遗忘呈阶梯性下降。这个观点的理论假设是海马只在陈述性记忆的巩固中发挥作用。

另一种理论是多重记忆痕迹理论(MTT),海马在信息提取中的作用并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他们提出的假设,认为内侧颞叶系统对于情景记忆的提取是必需的,情景记忆逆行性遗忘的程度和严重性,与海马神经元损害的数目、记忆的新旧相关。大范围的海马损害倾向于,导致一个完全的非阶梯性的情景记忆损害。

4.2.2顺行性遗忘的原因

海马在有效编码和回忆新信息过程中有着关键作用。目前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信息,纯粹只是情景记忆还是也包括了语义记忆。研究显示,内嗅皮层和外嗅皮层可能是顺行性记忆的关键组成。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顺行性记忆可以通

9

过两个过程被提取,回想或者是熟悉性。前者是对有相关背景细节的信息的提取;后者是不用记起背景信息的情况下知道某事曾经发生过。

在进行记得/知道判断的fMRI的研究中,Eldfidge等人发现只有当提取伴随着对学习情节的有意识的回忆时,海马的活动才增加。对于只做出熟悉性判断或未认出的项目,海马的活动没有增加,表明海马选择性地支持情节记忆的提取。有许多最近的研究表明海马区域对于回想是重要的,而颞中回和颞下回的周围结构对于熟悉性是重要的。

5.结论

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是认知科学的基础之一,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测试,采用医疗仪器对记忆进行生理上的研究,解释记忆的工作机理,并提出大量的模型、假说和理论,但很多结论存在矛盾和争议,记忆的机理很复杂,科学家对其具体机理,仍然不能给出完全的解释。但随着各国大量的人力投入到记忆的研究当中,以及医疗技术和其他科技的发展,对记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一定能对记忆的工作机理给予完全合理的解释,推动认知科学的发展,并能够种记忆缺陷和症状,进行合理的治疗,为人类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永泼,肖倩. 遗忘症和海马. 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2009.

2.记忆. 百度百科. https://www.doczj.com/doc/6e1031474.html,/view/86546.htm.

3.吴凡,王海宝,余永强,情绪记忆中杏仁核和海马作用的fMRI. 放射学实践.2010.

4.柏亚,王海宝,余永强.情绪记忆编码加工中内侧颞叶作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

5.王海宝,谌业荣,余永强等.情绪记忆性别差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鞫医学彰像鼓术.2007.

6.席芊,赵小虎,江虹,王培军.正常人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加工的fMRI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7.Michael Tlauka, C. Richard Clark, Ping Liu, Marie Conway. Encoding modality and spatial memory retrieval. Brain and Cognition. 2009.

8.张仲伟,缪飞,陈克敏. 正常人简体汉字词组短时记忆刺激的脑fMRI实验研究. 上海医学影像. 2004 .

9.张增强,舒斯云,刘振华等.数字短时记忆脑区定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中国

10

行为医学科学. 2008.

10.David Luck, Jean-Marie Danion, Corrine Marrer. The right parahippocampal gyrus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bound information in working memory. Brain and Cognition.2010

11.左昕,潘奇波,林春辉.学习记忆中长时记忆形成的分子机制.海军医学杂志.2008.

12.内隐记忆.新浪博客.

https://www.doczj.com/doc/6e1031474.html,/s/blog_4c00a54b010006xb.html.

13.Leslie A. Burton, Laura Rabin, Susan Bernstein .VardyGender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for affective passages. Brain and Cognition. 2009.

14.遗忘. 百度百科. https://www.doczj.com/doc/6e1031474.html,/view/41225.htm.

11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08金融刘秀达学号:I00814009 导言:在传统的经典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是所有理论的基石。在这一假设下的投资者具有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的特点。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投资者行为“异常”与价格偏离现象,这些现象无法用理性人假说和已有的定价模型来解释,被称为“异象”,如“股利之谜”、“股权溢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周末效应”等等。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成为了学术界的关注点,并开始动摇经典金融理论的权威地位。基于此,本文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总结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行为金融,投资者,偏好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行为金融学,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式来分析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一门新兴学科。 行为金融学以真实市场中普通的正常的投资者为理论基石代替经典金融理 论的理性人原则,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投资者不是完美理性人,而是普通的正常人。由于投资者在信息处理时存在认知偏差, 因而他们对市场的未来不可能做出无偏差估计;第二,投资者不具有同质期望性。投资者由于个体认知方式及情感判断的不同, 导致偏好与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对未来的估计也有所不同;第三, 投资者不是风险回避型的,而是损失回避型的。投资者面临确定性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回避,而面临确定性损失时则表现为风险追求;第四,投资者在不同选择环境下,面对不同资产的效用判断是不一致的,其风险偏好倾向于多样化,并且随着选择的框架的改变而改变。总之,投资者风险偏好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理性预设。 (一)行为金融学有关投资者偏好的理论 1、期望理论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由于受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投资行为并非完美预期, 风险态度和行为模式经常会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最 优模式, 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可变性。包括决策参考点决定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损失规避两点。前者主要强调投资者主要通过收益和损失的比较而不是最终的财富状态来制定决策;后者有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即人们在面临收益时是厌恶风险的,而在面对损失时又是冒险家。 2、认知偏差理论 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投资判断。由此产生启发式认知偏差和框架依赖。启发式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想寻找捷径来解决问题,并依靠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进行推理并制定决策;框架依赖是指个人会因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情绪调节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10), 1486-1492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e1031474.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e1031474.html,/10.12677/ap.2018.810172 A Review of Emotion Regulation Shuyan Shi, Fada P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Received: Sep. 24th, 2018; accepted: Oct. 8th, 2018; published: Oct. 15th, 2018 Abstract Emotion regulation is the process on which individuals exert influence what emotions they have, when emotions occur, and how they influence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expressions. That is, a strategy consisting of controlling what kind of emotions they produce, when they generate emotions, how strong they experience emotions, and how they express emo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emotion regulation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of emotion regulation greatly enriched the study of emotion regulation; the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ordinary people but also expanded to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physiological diseases. Among them,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motion regulation has evolved from the dual process theory to the multi-level framework theory. Based on the latest theoretical model of emotion regulatio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practice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motion Regulation, Multi-Level Framework 情绪调节研究综述 史书彦,潘发达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4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8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5日 摘要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对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对自己产生何种情绪、何时产生情绪、体验到情绪的强烈程度以及如何表达情绪进行控制所组成的策略。

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记忆研究综述 摘要 记忆是大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大脑的记忆的机理进行大量地研究,取得很多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未知。海马是形成记忆的必不可少的组织,海马的不同部位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障碍。记忆形成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三个阶段。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和记忆阶段,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表现形式有外显式和内隐式。提出一些模型来解释,但并不完善。遗忘是记忆的一个特征,大脑某些结构损伤后,会产生遗忘症。 1.记忆的生理结构基础 1.1神经细胞 大脑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轴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记忆。 1.2海马[1] 海马区是大脑皮质的一个内褶区,在侧脑室底部绕脉络膜裂形成一弓形隆起,它由两个扇形部分所组成。 早期科学家发现,因癫痫而行双侧颞叶包括海马结构切除的病人记忆发生障碍,表现为不能记住刚看过的文字内容,他们认为他对新知识经验的保持只能持续5秒钟,但切除以前已经保持的记忆没受影响。神经科学家们开始相信,不同的脑部结构在记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内侧颞叶系统是由海马及相邻有关皮层组成,包括内嗅皮层、外嗅皮层和海马旁回。海马是内侧颞叶记忆系统中与学习记忆最密切相关的结构。临床上也陆续发现,海马及边缘系统其他部位的一过性缺血,可导致一过性的遗忘症。海马及周围结构的很小损害,都可引起明显的记忆障碍。此外对动物的海马也进行了积极研究。 海马是正常记忆必不可少的结构基础。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的障碍,而且似乎主要是近记忆的障碍。海马区在脑中为发作阈值低的部位。因为几乎所有癫痫患者的发作皆由海马区所起始,像这类以海马区为主的发作,有许多的情形是很难以药物治疗的。而且,海马区中有一部分,尤其是内嗅皮质,为阿尔兹海默氏症最先产生病变的地方,海马区也显示出容易因贫血、缺氧状态而受伤害。 1.3杏仁核 1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 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 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

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综述

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综述 胡 娟Ξ1 刘成刚2 (1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上海,200237)(2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唐山,063000) 摘 要 本文着重从被压抑的早期记忆、目击者记忆两个角度论述了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本文还从增加有益的错误记忆、区别真实和错误记忆,以及错误记忆实验室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三个方面,对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做出了思考和展望。关键词:错误记忆 应用研究 被压抑记忆 目击者记忆 1 引言 记忆是珍贵无价的,它虽来自过去,但它保证了人们时 刻认识当下的自我,以及想象、计划未来。从常识的观点看来,记忆是对过往所经历事件的重现,回忆的过程就是一种再体验的过程。但是自Bartlett 以来[1],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种建构性(reconstructive )过程[2,3],回忆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大量的歪曲、虚构。其实,记忆的建构过程不足为奇,试想:人脑若是能够精确记录每一刻的感受、经历,它也必将不堪重负,因为其容量毕竟有限。 错误记忆,作为人类记忆建构性特征的最独特之处,一直吸引着众多记忆研究者。一般认为,当一个人声称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或是声称看见了从未学习过的新词,都可以称为发生了错误记忆。心理学史上,一个经典的错误记忆例子来自于发展心理学家J.Piaget 。据称,他曾清晰记得自己在两岁时被诱拐过,甚至还可以回忆出警察追捕拐卖者的情节。但后来,他的保姆在多年后承认到,是她设计了整个故事。尽管充满着丰富的细节,但Piaget 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他的这份清晰记忆只不过是从来都未发生的事而已[4]。 以往的研究者,一般较多地注重错误记忆的现象和理论解释,而较少关心错误记忆研究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将另辟蹊径,从实际应用出发,重点探讨被压抑记忆(repressed mem 2ory )和目击者记忆(eyewitness memory )中的错误记忆,并对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取向做出思考与展望。 2 被压抑的早期记忆 压抑(repression )是S.Freud 精神分析体系中的重要概念。Freud 认为,任何容易引发威胁或焦虑的事物均常常不能进入意识层面。Freud 关于压抑的观点源自他的临床经验,他发现,压抑多出现在那些经受灾难性打击的病人身上[5]。Bower 认为,压抑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础。按照这种理论,一些事件由于发生得过于令人震惊,故而心灵抓住记忆并把它们放在意识不可进入的角度。这些记忆将在余下的若干年、几十年,甚至永远与其他的精神生活隔绝[6]。2.1 被恢复的早期记忆可靠吗 然而,对于那些一直未曾被回忆出,但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催眠或是其他暗示,从而恢复出的早期关于性或身体虐待 方面的记忆真实与否,研究者之间存有不同的看法。 在Williams 的一项研究中[7],她访谈了129名至少在17年以前遭遇过创伤性经历的妇女,这些妇女在遭受侵犯时均不超过12岁。研究发现,有38%的人已经回忆不起她们的遭遇了。这似乎表明,童年的创伤性经历确实能够被压抑。Williams 也曾推断到:“如果对性虐待经验缺乏记忆是普遍现象的话,那么后来一些妇女恢复出来的对这些童年期遭遇的记忆,也不应该是令人惊讶的。” 由于创伤性事件多发生在数十年之前,其真实性通常不可考证,那些支持被恢复记忆是虚假记忆的研究者,往往难以找出直接的证据。因而,这些研究者往往通过实验来轻易诱发人们的错误记忆,以此来证明其观点。 Ceci 等热人的实验就是一例。研究者采取反复提问的方式,诱发出了儿童来源错误记忆。实验者要求儿童从一堆卡片中抽出一张,接着由一位成人向儿童读出卡片上所注明的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努力回忆,告诉我这件事是否曾经发生在你身上。你能记起手指上夹着捕鼠器去过医院吗?”每周都由同一位成年人反复要求儿童想象一些真实的和虚构的事件。经过10周的反复询问,再由另一位成年人来问他们相同的问题。结果表明,58%的学前儿童编造出了虚假的故事,这些故事所涉及的内容是一件或更多件他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而且往往非常生动。例如,一个儿童曾回忆到:“我哥哥科林要从我这里拿走战斗玩具布洛托奇先生,我不让他拿走,结果他把我推进了木柴堆里。那儿有捕鼠器,进去后我的手指就被夹住了。接着我们去了医院,是妈妈、爸爸和科林把我带到那儿的,是坐我们家的敞篷车去的,因为路太远了。到医院后,医生用绷带包扎了我的手指。”面对如此生动的讲述,听众很难有效地分辨真实和虚假记忆。甚至孩子们自己也不能,孩子的父母多次告诉他捕鼠器事件是他想象出来的,但他却抗议说:“确实发生过,我记得![8]”2.2 错误记忆的来源 Loftus 在1993年曾总结了诱发虚假回忆的两大重要来源[4]:2.2.1 流行作品(popular writings ) 一些对被虐待者提供指引的自助书籍被认为是错误记忆的来源。Loftus 认为,这些书籍对真实的被虐待者确实存有疗效,但是对那些并没有类似经历的人却没有任何帮助。Loftus 援引了The Courage to Heal 一书中的内容:“如果你无 Ξ通讯作者:胡娟。E 2mail :joannahjuan @https://www.doczj.com/doc/6e1031474.html,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3):643-646643

人类学与民族学视角下集体记忆理论的研究花絮解读

人类学与民族学视角下集体记忆理论的研究花絮 摘要:集体记忆理论并不是从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科当中内生出来的研究视角,但是十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理论在“民族国家-族群认同”研究框架下具有的很强的灵活性、交叉性和应用性。本文通过对集体记忆理论的概要梳理,站在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角度论述了该理论在现实问题研究中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提出了具体运用这一理论的设想。 关键词:集体记忆族群认同 集体记忆(又称“社会记忆”)理论的研究一般通过功能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范式来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多为历史、民族的重大事件。在这些重大事件中,通过“集体认同”一方面强化集体记忆,另一方面重构集体记忆,为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与方法,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与实践。 一.集体记忆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对社会事实的研究,大都不能排除记忆的因素。但学界对记忆较为完备的理论与研究集中于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领域,直到二十世纪80 年代,才有人类学者、社会学者和民族学者从比个人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关注记忆,发展出了相关的理论并把它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与工具,开辟了记忆研究新的篇章。 (一)“集体记忆”概念的提出 “集体记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在《集体记忆》一书中,哈布瓦赫反对心理学研究记忆时只注重个体而忽视社会群体的做法1。个体层面的记忆理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地解释个体的记忆活动,个体与相应生活年代下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也影响着个体的记忆活动。个体之间存着大量共同的记忆,已经构成了一种社会事实。因此,哈布瓦赫认为应当把“集体记忆”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由不同社会群体或组织所建构,每个群体的集体记忆都各有特点2。哈布瓦赫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弟子,他在对集体记忆的研究深受涂尔干关于集体意识研究的影响。涂尔干在其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把集体意识作为了社会整合的主要工具,同时留下了一个问题:当社会不在集体欢腾的过度兴奋状态时,用什么来作为社会整合的工具。哈布瓦赫就这个问题给出了“集体记 1IJzerman.M.2008.“The Complexity of Collective Memory.” Utrecht University. 2Ivanova,O.2007,“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Holocaust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Student Youth in Ukraine.”Third Annual Danyliw Research Seminar on Contemporary Ukraine.

情绪诱发方法研究综述

调查思考情绪诱发方法研究综述 付玉 (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情绪是注意、记忆、决策等认知活动的背景,它不同程度地悄然影响着认知活动,而诱发情绪的材料十分丰富,因而标准情绪材料库的建立,在情绪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文献,对情绪诱发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之后关于情绪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情绪诱发;标准化;存在问题;建议 1诱发方法 1.1材料诱发 ⑴语句。一种方法是与自我相关,Velten是将被试随机分到3个实验组和2个控制组中,让积极组和消极组被试阅读60句积极或消极自我参照的陈述句冲性组阅读与自我及情绪无关的陈述句,2个控制组接受要求特征的控制处理,其中一组模仿积极组行为,另一组模仿消极组行为。另外一种是与自我参照无关。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推出的英语情感词系统和英文情感短文系统都是得到广泛认可的文字情绪刺激材料库。但是文字诱发方法存在跨 3.1健全外部保障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顶层时能够推动图书馆组织与政府机关、智库机构等各项机构的联盟,能够将智库指导意见与战略规划制定完善的协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云计算与物联网、联网和大数据的有沁用,进一步统筹并协调相关资源,融入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同时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新型智库以及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一定的扶持。要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新型智库的有效开展,加强安全知识产权的科学保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等众多特征,所以应当引导管内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3.2发挥职业院校特色优势 基于制度背景,高职院校进行图书馆服务建设,必须要结合本校的发展特色,进一步拓展学科范围能够实现地域科学化发展。同时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资源的有效收集突出学科特色,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包含具有特色专业的权威资料,同时也应当进行人才优化配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结合师资特点配备专员,有助于构建新型智库团队,切实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支持。 3.3加强区域合作共享 在智库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产学研政有效合作,文化差异,国内研究者以相关研究为基础,将国外的刺激材料本土化,经过修订推出了汉语情感词系统。通过让被试阅读文字材料,体会文字内涵,诱发相应情绪。 (2)图片°NIMH建立了国际情绪图片系统,较为标准,现在很多实验采用图片诱发特定情绪。由于跨文化差异,国内研究者也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建立了中国情绪图片系统。通过给被试连续呈现积极、消极和中性图片评估被试情绪的变化。但是图片诱发情绪持续时间较短。 (3)视频。电影剪辑融合视觉,听觉刺激的优点,髓时间长,效果较好。例如一般用《憨豆先生》片段诱发快乐情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片段诱发愤怒情绪;《春诗》片段诱发中性情绪。视频能创造一个情境让被试深入其中,但视频片段包含的信息内容通常较多,诱发的情绪也不止一种,其特指性较差。如《唐山大地震》中当母亲选择救弟弟时,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愤怒,觉得这个母亲重男轻女;有些人也会产生悲伤情绪,同情弟弟。其次,也要严格控制视频片段的时间。视频诱发情绪这种方法缺乏标准化和系统化。 形成服务与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发展决策能够进行相互支撑,实现共赢。构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应用与价值,同时图书馆要发挥地域优势,同时要提供具有影响力的智库产品,高职院校结合图书馆特点以及人力资源情况与图书馆服务功能、区域特色,加强各项机构的有效协同,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深入交流和探讨构建专项资源库以及共享机构报告,能够实现智库结果的产品化发展,既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图书服务工作有效进展,也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 4总结 我们能够看出高职院校进行图书馆服务创新,必须要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服务,转型升级,切实提高智库服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读书资源分析更加方便快捷。但是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必须要重视人才应用,切实提高服务川培养,不仅要加强外部体系建设,也应当加强与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共享,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1陈语时.微信图书馆建设之思考⑴.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 (07). [2]武龙龙,杨小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髙校移动图书馆服 务研究⑴.图书馆学研究,2013(18). (收稿日期:2019-05-04)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6期

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综述

责任编辑:曹娜 刘翠珍(1968-),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钟建军(1974-),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工作记忆。 一、工作记忆训练对象 在工作记忆训练的文献中,如果按照训练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特殊群体为治疗而设计的训练研究;一类是针对健康群体为研究行为而进行的训练研究。 (一)特殊群体中的工作记忆训练:干预研究 工作记忆训练最早出现在Klingberg等人(2002)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研究中。该研究选用了14名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7名,控制组未接受训练,实验组接受工作记忆训练任务:视空工作记忆任务(visuo-spatial WM task)、数字广度任务(backwards digit-span)、词语广度任务(letter-span task)和选择反应时任务(choice reaction time task)。并且进行了前后测,包括视空工作记忆任务、Corsi积木模板任务、Stroop色词干扰任务、选择反应时任务和瑞文推理测验。训练持续至少5周,每周4-6天,每天至少20分钟。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并有相对的症状减轻记录。 Klingberg等人(2005)扩展了中一研究,采用了大样本(53人),训练后测出与上一研究相同的结论。Loomes等人研究提高酒精谱系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能力时进行了工作记忆策略训练,研究中实验组儿童接受了工作记忆复述策略的训练,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实验组儿童显著提高了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这些例证都是为特殊儿童的治疗而进行的干预训练。 也有对其他特殊群体的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例证。有一项研究将Cogmed作为中风患者康复的一个工具(Westerberg 等人2007),研究中9名患者完成5周在家中进行的适应性广度训练,每周由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家电话反馈。研究中设有控制组(9名患者)不进行训练或5周内部反馈。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数字的快速求和 (Gronwall,1977)和各种干扰下找出数字2和7(Ruff 等人1992)上比控制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Westerberg将这解释为提高注意力的证据,但是这样的解释因为stroop任务的训练效果不足而被驳斥。这一研究被认为训练的预期效果不是很清晰,除此而外中风有关的客观症状也没有直接讨论。Vogt等人(2009),Holmes等人(2010)分别对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疾病,脑中风患者进行了工作记忆训练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患者的记忆能力有所改 善,并且延缓了不良情绪发展,减轻了疾病症状。 (二)健康人群中的工作记忆训练:行为研究和生理研究针对健康人群的工作记忆容量适当广度训练以伴随训练的行为探索和心理改变为目标。这类研究分为工作记忆容量训练和以适应-记忆-更新为基础的训练。它们在技术和思想上有很多不同,所以需分别讨论。 Chein和Morrison(2010)使用严格的适当复杂广度对健康被试进行了训练,训练过程中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言语工作记忆任务要求被试记住一系列字母,在字母呈现时,要求被试进行字母串是否组成单词的判断。研究中设置无处理控制组,被训练被试在“瞬间记忆”分数上显示出明显提高。另一项研究是Shavelson等人(2008)进行的,随机挑选了37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3.5岁)完成25节适当Cogmed训练任务或不适当的控制任务(计算机化的科学课程),结果显示出实验组在简单广度任务(数字广度和广度板)上明显高于控制组,但这些效果没有扩展到复杂任务广度或瑞文推理测验上。 Thorell等人(2009)在健康的学前儿童中进行了研究,被试是从四个学校中选取的,训练五周,一个实验组进行适当广度训练,另一个实验组进行适当反应-抑制训练,控制组玩一些录像游戏。包含抑制训练组使得研究者能够探索工作记忆容量之外的认知机制possible pliability。这个训练组进行了三个特别设计的训练任务,包括:go/no go任务(如,只对特殊刺激做出反应,限制其他反应);信号停止任务(如,抑制正在进行的反应,Logan&Cowan,1984);还有flanker任务(如,对5个刺激的正中间刺激做出反应,而忽视其他刺激,Eriksen1974)。在抑制训练组,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很明晰的,相对于控制组,适当-抑制组没有显示出在其他任务上迁移踪迹,但适当广度训练组显示出在其他任务上的迁移效果。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借助脑电和脑成像技术对工作记忆训练研究,这为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了认知神经方面的评价标准。有几项研究通过fMRI技术检测了适当-广度训练后于工作记忆相关的脑活动的变化。Olsen等人(2004)和Westerberg&Klingberg(2007)的研究中被试在两次扫描之间进行了数周适当的Cogmed任务训练。当完成一个工作记忆任务后发现训练组被试的额叶和枕叶皮层的激活增加。McNab等人(2009)利用fMRI和x射线层析照相术 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综述 刘翠珍 钟建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工作记忆训练是针对低工作记忆容量个体而进行的言语和视空任务或执行功能成分训练以 提高其工作记忆能力的干预措施,特别是用于特殊儿童和智力低下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但是,训练 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儿童群体。为了研究工作记忆训练效果及其迁移程度,工作记忆训练被应用于更广泛的人群。例如用于多发性硬化(Vogt,2009)或脑中风(Holmes,2010)后的成年人康复训练就包含有工作记忆训练部分。还有以行为研究为目标而进行的健康人群的工作记忆训练。以下从工作记忆训练的对象、方法以及训练效果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训练 策略训练 核心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19-02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11(2)班 姓名朱进炎 学号2011326690225 指导老师倪旭东 2013年11月10 日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引言 组织文化被认为是影响员工组织行为的一个深层次的变量,对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组织文化这种无形因素可能会对员工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绩效产生有形的影响。 现今人们对绩效的理解已经从经济价值发展到社会价值;从注重“短时绩效”发展到注重“未来绩效”。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充分发展所带来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组织文化建设在以经济方面的绩效为中心的同时,也明白了长期的绩效的重要性,即对社会价值的引导,并以此为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和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组织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组织文化的内涵;第二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工作绩效,分别从组织文化匹配性与组织文化认同度对员工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绩效;而第四部分则是对于此次文献综述的个人总结。 一.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伴随着管理理论和相关学科,它是组织战略性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等在内的非结构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文化的力量能够影响成员的行动和组织的功能,且不用直接的和强加的控制。作为一种利用文化手段建立的全新管理模式,它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影响着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适合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改善决策、更高效地管理组织等,在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等方面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1.国内外学者对组织文化的理解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国内学者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综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概况,简要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形状记忆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应用 一、引言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 是指具有一定初始形状的合金在低温下经塑性形变并固定成另一种形状后,通过加热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上又可恢复成初始形状的一类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的能够记住其原始形状的功能称为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 ,SME) 。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二、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史与现状 在金属中发现现状记忆效应最早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8年。当时美国的 Greningerh和Mooradian在Cu-Zn合金小发现了马氏体的热弹件转变。随后,前苏联的Kurdiumov对这种行为进行了研究。1951年美国的Chang相Read 在Au47·5Cd(%原子)合金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马氏体界面随温度的变化发生迁动。这是最早观察到金属形状记忆效应的报道。数年后,Burkhart 在In-Ti 合金中观察到同样的现象。然而在当时,这些现象的发现只被看作是个别材料的特殊现象而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和重视。直至1963年,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的Buehler等人发现了Ni-Ti合金中的的形状记忆效应,才开创了“形状记忆”的实用阶断[1]。

情绪对学习效率影响的研究综述讲解

教育纵横 作者简介郑川( , 男, 助教。 情绪对学习效率影响的研究综述 郑川1 苟婷婷2 龚洁 1 (1.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611137 2. 四川师范大学 关键词:情绪; 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个体的学习效率是近年来学习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谢钢认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是策 略性知识的掌握和应用[1] ; 张庆林认为有效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即应该真正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推动态度和能力的发展的学习[2] ; 刘善循认为高 效率的学习是指在科学的指导下, 依据学习规律和心 理发展规律, 应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个人主观能动性, 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更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 达到培养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效果的过程[3]。研究学习效率有利于从本质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掌握高效率学习的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目前国内对学习效率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性注意、学习策略、内隐学习、元认知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在影响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中, 情绪由于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较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备受重视。早在1948年, 布卢姆就提出了教学中应该重视情感因素; 随后罗扎诺夫提出积极情绪的高效率学习观, 他认为高效率学习与个体的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所谓高效率学习就是个体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4]; 我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更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 推行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本文试图从情绪的类型、强度、在学习中激发的不同阶段对学习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现有研究的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情绪的不同类型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情绪的分类一直是该领域中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在我国早期的相关研究中, 对情绪的分类多采用“大二”模式, 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通常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伴随着愉悦的主观体验, 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如愉快、高兴、骄傲等; 消极情绪则与某种需要的不满足相联系, 伴随着不愉悦的主观体验, 能降低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如恐惧、悲哀、厌恶等[5]。这种模式是由因素分析正交旋转得来的, 因此积极和消极中的不同程度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没有交互影响, 有利于研究者最后的结 果分析[6] 。 1. 智力相当的学生中, 情绪的不同类型对学习效 率的影响 此类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情绪对创造力、记忆、文字推理等方面的影响。卢家楣通过实验发现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创造力有一定影响, 愉快的情绪状态有助于 创造性的发挥, 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流

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整理版)

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 【学号:H20814014 姓名:张政】 摘要 在记忆研究的历史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就是,人们会错误地回忆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或者回忆出来的事件与其经历过的真实情况完全不同。大量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记忆并非想象中那样可靠,不仅容易逝去,还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信息的误导,甚至更会自发地发生改变,记忆中的错误无时无处不在,它提醒我们记忆并非是对经历过的事件的精确复制。 关键词:记忆错误记忆记忆扭曲 DRM范式 绪论 人们会错误地回忆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或者回忆出来的事件与其经历过的真实情况完全不同。任何经历过的事件都不是完全按照其最初的面貌进入人们头脑的,而是与个人的知觉、思想、态度、行为甚至想象等混合在一起。我们无法将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像录像机一样完整而毫无偏差的记录在头脑中,而只能根据个人的标准来保持着对事件的编码。可以说,记忆与经历过的事实有关,却又不是它的孪生物。这一方面标明了记忆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预示了记忆研究的独特魅力。为何我们无法对经历过的事实进行正确的复制?这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无数的实证研究的验证才能解答的问题,也正是记忆研究最吸引人的方面。 正文 一.错误记忆的早期研究 追溯错误记忆研究的历史,最早对错误记忆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那个人就非Bartlett莫属了。F.C.Bartlett(1932)通过其系列实验研究的考察指出,记忆并不仅仅是痕迹的重新兴奋过程,而是可想象的重构或建构。这样,他第一次强调了记忆过程中的主动性作用,使得人们对记忆中存在的基本错误类型的认识从单纯的遗忘扩展到另一种—替代性错误,而替代性错误的表现即是,人们会错误地记住没有发生过的事件,或者对它们的记忆与真实情况不同。继Bartlett之后,Loftus等(1974)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干扰性信息所导致的记忆重构。 Bartlett(1932)的系列研究中最著名的是“幽灵的战争”实验。在实验中,他向被试阅读一个印第安民间故事—“幽灵的战争”,然后让被试在不同时间间

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6e1031474.html, 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组织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组织文化测量研究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8期.张勉.张德. [2].组织文化创新动力模型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22期.尹波.许茂增.敖治平.林锋. [3].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6期.李成彦. [4].组织文化、知识分享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 《科学学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2期.曹科岩.龙君伟. [6].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管理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4期.刘小平. [7].组织文化认同的扩展性定义、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基于组织文化三构面体系. 《商业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马晓苗. [8].组织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知识共享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系统管理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邵真.葛虹.冯玉强.刘鲁宁. [9].组织文化、知识转移与新服务开发绩效:城市商业银行案例. 《管理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李靖华.庞学卿.

儿童学习障碍的文献综述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心理辅导论文 姓名: 学号:1016413050 成绩:

儿童学习障碍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学习障碍的概念、流行学病程、分类、症状、成因、诊断标准和干预技术,并阐述了自己对学习障碍的干预方法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干预意见;文献综述 1 学习障碍的概念 学习障碍一词是由英文learningdisability(简称LD)翻译而来的。学术界对他最早的界定是美国特殊教育加柯克提出的学习无能的概念。但是对学习障碍的定义一直未统一,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各界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 1.1 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 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文的心理历程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异常,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拼字或演算等方面显现能力不足的现象。学习障碍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常、失读症及发展性失语症等状况,但不包括基本上由视觉、听觉动作异常或智能障碍、情绪困扰或环境、文化、经济地位不利等因素所导致学习困难的儿童。[14] 1.2 美国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是一个概括的名词,指的是在倾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字能力的学得与使用具有明显困难的异质障碍团体。学习障碍是个人内在因素,推测是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它可能出现于一生中的各阶段。学习障碍可能具有自我调试行为、社会知觉及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都不会导致学习障碍。虽然学习障碍可能同时具有其他的障碍情况(例如,感官缺陷、智能障碍、严重的情绪困扰),或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差异、不足与不当的教学),但都非这些情况或影响所造成的结果。[4] 1.3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就是注意力缺失障碍。所谓注意力缺失障碍,是指注意力低。医学常将其当做有关学习障碍的诊断性症候使用。[1] 1.4 我国对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 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应用上显著的困难者。学习障碍可能伴随其他的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忧;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学习障碍通常包括发展性学习障碍与学业性学习障碍,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能力障碍等。[7] 观察以上各种定义发现,这些定义的共同要素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展不均衡、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差,排除其他障碍和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学习困难。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1985年Graf 和Schater 利用记忆测验,以能否有意识回忆为标准,正式提出“内隐记忆”一词。而1924年心理学家William M cDougall 在“Outline of psychology ”中最早使用“内隐的”(implicit )和“外显的”(explicit )这对术语来描述不同记忆形 式。只是在当时并未引起记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也未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1]。1968年,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Warrington 和Weiskrantz 在对遗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内隐记忆”的现象:他们用Korsakoff 综合症和额叶切除后的患者作为健忘症被试,以无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发现健忘组被试不能有意识地提取已学过的单词,但仍然保存着关于这些单词的记忆痕迹,这些单词的痕迹可用补笔等测验间接测出。这就激发了人们对正 常被试无意识的,无察觉的记忆现象的研究兴趣,并找到了理解人类记忆本质的全新途径。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Schacter,1985 )[2]。 1.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 1.1任务分离范式 任务分离范式是由心理学家Tulving (1983年)提出来。他是指在内隐记忆研究中,通过改变测验 指导语,造成两种记忆任务(间接测验与直接测验),再通过考察两种记忆测验成绩间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出现加工过程的分离。 在研究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实验性分离有可能只是任务外部形式上或内部心理操作上的分离,而不是深层加工过程的分离(M erikle,P.M .,1991)。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对此范式进行了一些改进。M erikle 和Keingold (1991)将匹配比较法运用于内隐记忆研究中,将间接测验表现出的比相应直接测 验更高的感受性作为内隐记忆存在的判定标准。杨治良等(1994)也使用匹配比较法对汉字内隐记忆 进行了研究。匹配比较法就是将直接测量任务和间接测量任务在形式上和心理操作上匹配起来,使他们只存在指导语上的差别。这时若出现实验分离,就有可能是深层加工过程的不同,而不是任务差异所引起。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彭莉 作者简介:彭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长沙,410205。 摘 要:近年来,内隐记忆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内隐记忆研究中两种主要的实验研究 范式:任务分离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同时,归纳与评价了四种主要的内隐记忆模型:阈限说、激活扩散理论、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和迁移恰当加工理论最后提出了四点内隐记忆研究对于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内隐记忆 任务分离 加工分离 内隐记忆 启发 社会心理科学第24卷总第101期2009年第1期总第003页 ·理论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