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考纲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考纲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考纲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考纲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考纲

考试目标

1.历史知识

1.1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1.2 知道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1.3 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2.历史技能

2.1 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纪年等)

2.2 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及其演变

2.3 了解获取材料的各种途径(如考古发现、文献阅读、调查访问等)

2.4 掌握征引材料的基本规范

3.材料处理

3.1 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

3.2 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

3.3 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表述和主观性认识

3.4 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4.历史阐释

4.1 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

4.2 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

4.3 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

4.4 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

5.组织与交流

5.1运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5.2运用叙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5.3运用论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6.历史价值观

6.1 认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6.2 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6.3 确立人类共有的理想与价值

第一分册

第l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2)楔形文字(3)《汉穆拉比法典》

第2课古代埃及

(1)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2) 金字塔作为世界文明奇迹的象征意义

(3)象形文字:书写工具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四大种姓种姓制度的特征(2)佛教的创始人\时间佛教经典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1)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的名称(2)玛雅文化: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2)希腊城邦的形成: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古典时代”(3)雅典民主政治

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

(1)《荷马史诗》(2)三大哲人(3)希罗多德及《历史》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的开始(2)罗马帝国: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第9课罗马法体系

(1)“十二铜表法”

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创始人经典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1)攻占君士坦丁堡: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2)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控制亚欧商路

第12课封建制度

(1)西欧封建制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采邑改革”及影响

(2)等级君主制: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影响

第14课庄园和城市

(1)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2)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

第二分册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2)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夏王朝和国家的基本特征(2)二里头遗址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2)青铜时代: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特征;甲骨文二重证据法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1)封邦建国:西周的建立;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1)社会大变革:东周的建立;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百家争鸣

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1)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间(2)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

(1)秦的暴政:秦短命而亡的原因(2)农民起义的时间;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1)汉承秦制(2)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第9课汉武帝时代

(1)汉武帝“有为”的主要表现

第10课东汉的兴衰

(1)东汉的建立(2)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第11课割据与分裂

(1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2)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1)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2)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

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

(1)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隋朝的建立;唐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实质

(2)科举制: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

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

(1)丝绸之路的全盛(2)东亚文化圈

第三分册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1)宋朝的建立: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2)文官体制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大蒙古国的建立者;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南宋灭亡的时间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2)海上丝绸之路

第2l课辉煌的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毕界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2)火药武器: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3)沈括与《梦溪笔谈》

第22课元朝的统一

(1)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对辽阔疆域统治的措施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1)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2)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1)清的建立(2)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的时间

第25课康乾盛世(上)

(1)军机处的设立(2)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第26课康乾盛世(下)

(1)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都市(2)《四库全书》文字狱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1)朝贡贸易(3)从海禁到闭关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

(1)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及作用

第四分册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3)君主专制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2)新航路的开辟(3) 早期殖民扩张与侵略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艺复兴(2)马丁-路徳

第5课英国革命

(1)议会与国王的斗争(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6课启蒙运动

(1)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的背景

(2)批判君主专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3)宣扬自由和平等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2)列克星敦<独立宣言> (3)《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

第8课法国大革命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2)革命开始<人权宣言>(3)拿破仑帝国建立《法国民法典》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孕育(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现代工厂制度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血汗工厂社会立法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人物(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2)南北战争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1)德意志的统一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

(1)彼得一世改革(2)废除农奴制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

(2)明治维新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力时代的来临(2)大企业与垄断资本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五分册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虎门销烟(2)《南京条约》(3)五口通商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

(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第4课洋务运动

(1)总理衙门的设立(2)江南制造总局北洋水师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的评价

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1)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两面性(3)早期维新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甲午战争(2)《马关条约》

第7课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2)《时务报》与《天演论》(3)百日维新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强占在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2)八国联军入侵(3)《辛丑条约》

第9课清末新政

(1)新政的举措及评价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兴中会同盟会(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第l1课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2) “同盟国”与“协约国”

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战争结果与影响

第13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3)战后英国格局的变化\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彼得格勒起义

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

第16课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2)北伐战争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政变;(2)收回关税自主权

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1)九一八事变

第26课红军长征

(1)红军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第27课l929一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的时间

第28课罗斯福新政

(1)国家调控经济(2)社会保障措施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1)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时间(2)日本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3)纳粹体制的特征

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慕尼黑协定

第31课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1)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2)不列颠之战(3)莫斯科保卫战(4)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间及后果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主要战场战略转折的战役

(3)《开罗宣言》;诺曼底登陆;德国投降;日本投降;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六分册

第l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西安事变(2)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平型关大捷(2)台儿庄战役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3)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时间

第4课民主和独裁的较量

(1)内战爆发的标志

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3)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结束的标志

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

(1)丘吉尔演说杜鲁门主义(2)马歇尔计划;莫洛托夫计划;北约;华约(3)两个德国

第9课殖民体系的瓦解

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概况

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

(1)美苏争霸

第11课冷战的结束

(1)东欧剧变和德国统一(2)苏联解体

第13课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1)煤钢联营(2)欧共体(3)欧盟与欧元

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

(1)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的时间\中国加入时间

第16课新中国的诞生

(1)《共同纲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3)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抗美援朝的结束

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

(1)土地改革运动

第18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一化三改造(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

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三面红旗”

第21课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与标志

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23课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经济特区的建立

第24课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及首任行政长官

第25课初登国际舞台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日内瓦会议(3)万隆会议

第26课外交舞台的拓展

(1)重返联合国(2)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联台声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27课新时期对外关系

2001年,中国被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第7分册

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

1.孔孟之道

2.儒学经学化

第2课: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第二单元: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第7课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1.“德先生”与“赛先生”

2.中西文化论战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9课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1.近代科技的引进:詹天佑冯如商务印书馆《申报》

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交通改进:唐胥铁路

2.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三单元: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

第12课:毛泽东思想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第13课:邓小平理论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4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1.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

1.崧泽文化

2.设县

第16课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1.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2.晚清华界的市政

第17课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1.经济的发展

2.城市建设的推进。

第18课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

石库门

第五单元:中国史学的发展

第20课: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1.司马迁与《史记》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3.刘知幾与章学诚

第21课:史学的转型

梁启超与《新史学》

第七单元:世界三大宗教

第27课基督教(上)

早期基督教(产生时间地点)

第28课基督教(下)

1.中世纪教会与西欧社会

2.天主教会与早期大学

3.圣经与西方文学艺术

第八单元: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31课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 1.孟德斯鸠 2.伏尔泰 3.卢梭

第九单元: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第33课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全课)

第34课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

1.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2.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第35课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

1.美国的崛起

2.日本的”脱亚入欧”

第36课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从自由放任到国家调控资本主义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I .闭卷部分(共40分 答题时间20分钟) 一 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 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 清代孔子像 B 唐代孔子像 C 南宋孔子像 D 明代孔子像 1.上列图像创作的先后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 .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 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 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 .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3.孔子针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主张……………………………………( ) A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B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施行仁政 D.君主集权,以法驭民 4.上列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是………………………………………………( ) A .身着官服 B .眉清目秀 C .作揖行礼 D. 仙风道骨 5.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具有共同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图像中的历史,画内有意,画外有音。 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标题中的“自由”当 指…( )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 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 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 2.“各国联合”指的 是……( )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三国同盟的缔结 C.“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明信片中,中华民国国旗置于第一 排,反映了美国政府………………… ( ) A.重视中国在亚洲战场的作为 B.认为中华民国已是世养强国 C.赞赏中共全民族抗战的主张 D.认定中国已获得抗战主动权 4.美国战争信息署发行该明信片的主要目的当是………………………………( ) A.下达作战动员命令 B.扩大影响鼓舞士气 C.筹集军费制造军械 D.增加邮政资费收入 5.有人推测,当时德国纳粹分子看到这张明信片后会非常恐惧。你觉得呢?结合史实解释你的回答。

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这座城市”是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2019上海等级考历史教材知识点梳理(高考历史归纳整理)

《高中历史》Beta 1 第一章: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古代东方 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 一.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 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 考点:金字塔和来世信仰(A)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 至无无上的权威。(政治上)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宗教 上) ●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 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考点:象形文字(A) 发明时间和命名原因: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书写工具:埃及人最初以石头和刻刀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象形文字消亡原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内因),只有祭祀、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迅速“阿拉伯化”(外来侵略和强势文化冲击:外因) 考点:种姓制度(B) 1.背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征服的过程中曾用种性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区别其高贵的身份地位、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为四大种性集团。 2.等级划分:婆罗门(祭祀、僧侣等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军事贵族等世俗统治者)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3.实质是等级制度 4.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word完整版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 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 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A.姜寨遗址B.崧泽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 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 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张骞出使西域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D.朝贡贸易推行 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 A.秉笔直书B.知往鉴来C.经世致用D.祥今略古 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 A.西欧社会的演变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工业社会的来临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 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 A.汉口B.上海C.天津D.重庆 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大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D.俄国十月革命 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 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 13.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其中以军事力量完成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家是 A.法国B.日本C.德国D.俄国 14.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2分)“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从空间看,孔子所集的文化,主要集中于() A.西北B.中原C.江南D.东北 2.(2分)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 A.夏启B.商汤C.周武王D.秦始皇 3.(2分)图是东魏墓葬出土的东罗马帝国发行的金币。以此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东魏时() A.东西方有官方交往B.东西方有商旅往来 D .佛教与基督教并立C.东正教已传入中国4.(2分)作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机关,见证了宋元明初海上贸易繁荣的是() A.市舶司B.宣政院C.巡检司D.江海关 5.(2分)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据此推测,郑和下西洋应在()A.13世纪下半期B.14世纪上半期 D.16世纪下半期.C15世纪上半期 6.(2分)因下列事件而导致宋朝迁都和重建的是() A.陈桥兵变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绍兴和议 7.(2分)刚独立的美国就派遣“中国皇后号”来华,开启了两国的首次通商。此船应驶靠()A.大都B.广州C.上海D.泉州 8.(2分)张学良在台参观某祠堂时曾赋诗“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他赞的是() .林则徐D .郑成功C .岳飞B .张骞A. 9.(2分)1803年,英国所使用的棉花中,来自本土的不到8%,其余的全部来自新世界。这里的“新世界”是指() A.亚洲B.非洲C.美洲D.大洋洲 10.(2分)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写道:“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文中的“花旗邦”是指() A.美国B.英国C.法国D.荷兰 11.(2分)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其中,“盲目批孔”的时代是()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12.(2分)在经济史上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部门是()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语言运用 10分 1.根据要求填写诗句。(按题记分,一共6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别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荀子的《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 2.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2分) 道家意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物我不分的意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在道家那里,真正有一种澄心观物的超越的态度,①物与我、人与自然也真正地融为一体了。②儒家凸显主体(我)的地位,③在儒家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向的;④道家则是淡化主体(我)的地位,在道家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另一种是无我意境。道家贵无,在他们看来,既无本体,也无主体;既无物,又无我。⑤在艺术中,⑥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陈来先生说,庄子、陶渊明体现了无我之境。蔡报文先生也说:“‘无我之境’就是‘庄学之意境’。”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故不举例。总之,陶渊明、李白等人的诗境是道家意境的杰出代表,山水诗、玄言诗、山水画中亦多有道家意境。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D)(2分) A.阁下亲自莅临指导,我倍感尊贵。 B.小明,要多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C.老李,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D.张兄,奉上拙著一本,敬请斧正。 二阅读与鉴赏 7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 给“直升机父母”的七条忠告 南桥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总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六) 1.比较下列组织: ①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③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欧洲共同体"1967是由三个共同机构合并成立的分别是欧洲 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①是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成立于1961年9月。 ②是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③是国际国币基金组织。(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④是东盟。前身是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总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⑤是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InternationalBankfor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简称为"世界银行"(theWorldBank;,它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长期货款的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WorldBank;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 ⑥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集团。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⑦是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是目前世界上的军事集团。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

2017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制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 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 革命。这场“革命”是 A 采集渔猎 B 打制石器 C 人工取火 D 农业耕作 2.“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 西方人对古罗马无法释怀的 感念。罗马为世人留下的“光 荣”遗产是 A 民主政治 B 法治精神 C 军事征服 D 哲学思想 3.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 A 采邑改革 B 城市复兴 C 庄园解体 D 商品经济发展 4.“重商主义”、“君主专制”、“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反映了西欧哪一时期的特征? A 6~8世纪 B 11~12世纪 C 15~16世纪 D 17~18世纪 5.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下列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艺术品是 6.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 A 神化传说 B 甲骨卜辞 C 史籍记载 D 口述史料 7.“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A 天命史观 B 循环史观 C 英雄史观

D 进步史观 8.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9.自唐以来长盛不衰、历代开放的港口是 A 广州 B 泉州 C 福州 D 厦门 10.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不断加强,其中设置驻藏大臣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1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制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条文出自 A 《权力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法国民法典》 12.“公民”、“平等”、“博爱”、“左翼”、“右翼”等这一系列新的词汇最早出现于法国 A 等级君主制时期 B 波旁王朝时期 C 大革命时期 D 巴黎公社时期 13.下表所示城市、人口的发展变化,最可能发生在近 B 美国 C 德国 D 俄国 14.19世纪60年代,有人形容俄国农民“腰杆挺乐,面貌表情,步履姿势,一切都变了。”这是因为 A 沙皇统治结束 B 农奴制被废除 C 十月革命发生 D 俄国退出一战 15.下列科技发明中,哪一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A 火车 B 汽船 C 飞机 D 宇宙飞船 16.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 A 绥靖政策 B 均势政策 C 铁血政策 D 集体安全政策 17.列强势力最早深入到长江流域是在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 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 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的《·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 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

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

高考历史知识点精简版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黄浦区2017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黄浦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2017年1月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右图为河南郑州一处古代人工冶铁的遗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类似 的遗址年份不应该早于且最接近的是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晚期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年代, 折成世纪计算正确的是: A.公元前一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 C.公元前三世纪D.公元前四世纪 3.观察右图,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 最早形成于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4.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5.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剧了民族矛盾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6.下列人物中,主张向西方学习并最早付诸实践的是 A.魏源B.林则徐C.曾国藩D.康有为 7.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获得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任何好处,纷纷要求清政府在同本国签订的条约中加上一条 A.领事裁判权B.“最惠国”待遇C.门户开放D.协定关税 8.“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此材料应出自以下哪一事件 A.甲午海战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瓜分狂潮

(word完整版)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值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 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以下成语中的“鼎” 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关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 据《金布律》处罚。这说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 人群的抗议。②因此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如此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 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能够禁止不管从爱琴海依旧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因此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 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上海市2017年高考历史压轴试卷(含解析)

2017年上海市高考历史压轴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君主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从该对联的思想看,作者崇尚() A.道B.法C.儒D.释 3.具有“社会动荡中的大变革”“思想活跃的多元文化”特征的时代是() A.殷商社会 B.春秋战国 C.秦汉帝国 D.宋元时期 4.在中国古代,作为一种怀柔远人和展示天朝威仪的对外贸易活动是() A.朝贡贸易 B.全球贸易 C.边境贸易 D.民间贸易 5.适合如图的主题是() A.佛教东传 B.丝绸之路 C.郑和远航 D.玄奘西行 6.下令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尊孔教、以孝治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是() A.汉武帝B.孝文帝C.松赞干布 D.皇太极 7.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写道:我们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所言的“两大对立的阵营和阶级”是() A.地主与资本家 B.农民与工人C.工人与资本家 D.农民与资本家 8.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移民禁令再度被冻结。美国夏威夷州一名联邦法官裁定:“新移民禁令涉嫌宗教歧视违反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执行”。据此反映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法律至上,法官有裁判权B.权力分散,相互制约平衡 C.相互扯皮,办事效率较低D.政党体制,总统难有作为 9.符合“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C.美国南北战争 D.德意志统一 10.“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

2017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4:古诗鉴赏

2017年高三二模汇编4:古诗鉴赏 宝山、长宁、金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 唐李白 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清新俊逸 B.风骨峥嵘 C.浪漫奔放 D.天然去雕饰 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4分) 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1点1分。写法和情感各2分。“同”2分、“异”2分) 青浦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 唐李白 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