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

少林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最著名的拳法之一。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就根据十八罗汉铜像造型创了一路拳法,称为十八罗汉手,后来逐渐演化,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不同练法。

本拳为其中上品,攻防兼备,上下配合,技法多变,极具妙用。

一、预备势

面向南方,站立在东西走向的场地的西南;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于腿外侧,掌指朝下;身躯正直,眼向前平视(图1)。

〔要点〕

头须端正,下颏内收,挺胸、直腰、沉肩,两肘自然微屈并向身前微微牵引;神情安静,内虑全消,气沉丹田,精神贯注,做好行拳走势的准备。

二、并步抱拳

两手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轮贴身;脸向左转,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2)。

〔要点〕

1.抱拳与转脸,动作要一致,行动要快速。

2.身体微向前倾,使腿部着力,十趾紧抓地面,防止弯腰拱背;两肘夹紧,使肘尖朝后。

三、弓步掳手推掌(鹰掐嗉)

身躯半面向左转,两腿屈膝稍向下蹲,右脚不动,左脚向正东前方跨出;左拳变掌,臂内旋,从左腰侧贴着身躯向右上方屈肘绕环抄起,伸向右肩前,随着身躯半面左转由右肩处直臂向前、向左弧形平摆绕行横搂,肘微屈,掌指朝上,拇指张开,掌心朝前;眼视左掌(图3)。

上动未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身躯转向正东方,右脚跟外展,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在前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拳随之变掌,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向右掌前方注视(图4)。

2.推掌时,肩须向下沉劲,右腿蹬伸防止右脚向外侧移动,腰须向下塌劲,右掌掌指高与眉齐。

3. “鹰掐嗉”的锁喉动作在单人拳路练习里变作了前推掌,按照传统未作更正。如果更正为叉掌也是可以的,只要使右掌拇指张开、掌心朝下,用虎口向前平伸叉出就行;

四、虚步推掌(僧推门)

身体重心移后,右腿随之屈膝半蹲,左脚收回半步屈膝以脚尖虚点地面,脚面绷平,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右掌臂外旋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左拳则变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身躯随右掌收回之势稍向右转,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5)。

〔要点〕

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两脚虚实一定要分清;身法保持正直,防止弯腰凸臀;左腿屈膝要使小腿微成坡形,右腿屈膝要防止膝部向里跪倾。

五、马步掳手挎肘(挎篮势)

左脚向前踏实;左掌臂内旋直腕使拇指张开朝下,从前直臂向下、屈肘向右肩处弧形绕环抄起,随着左脚的向前踏实再由右肩处屈肘向上、经右耳侧向前弧形绕环摆动;右掌随之变拳,直臂伸直向身后下方;眼视左掌(图6)。

上动未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右脚向前跨步,身躯随之左转向北,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随身转动从身后直臂向下、屈肘向身前绕环挎起,拳面朝上,拳眼朝右,高与眉齐;脸向右转,眼向右侧前方注视(图7)。

正:反:

〔要点〕

1.收拳、马步、挎肘,必须在同一时间一起完成。

2.成马步时,右肩向前、左肩向后微微错开,两肩不在一条直线上;身法须顶平、项竖、肩沉、背直、腰塌;两腿须屈平,防止两膝向前跪腿。

六、马步架打冲拳(硬开弓)

右脚尖外展,身躯从右向后转,右拳随之臂内旋从身前向右侧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拳轮朝上;与此同时,左脚随身转动向东跨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在转身之后从左腰侧向左侧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8)。

〔要点〕

右拳臂内旋屈肘上架,肘臂要屈成半圆形,拳的位置应在右肩上方,不可位于头顶的上方;左拳冲出要与肩平,不可超过肩部;成马步时,两肩微向身后张展,右肘也须向后展。

七、弓步架打冲拳(架梁炮)

左脚尖外展,右脚跟也外展,身躯随之左转向东,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在转身的同时,左拳变掌,从身前向额前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掌指朝右,掌心朝前;右拳屈肘经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9)。

〔要点〕

左掌屈肘上架,在转身时它的方位仍在正东方不变,不要随身转动移至北方;上架的位置应在前额的上方,不要位于左肩或右肩的上方。右拳冲出,必须先经过右腰侧,经右腰侧时还须使拳心朝上,而后向前冲出。弓箭步的两脚不要出现掀脚和拔跟的现象,两脚均须踏实。

八、弓步绾肘(降龙手)

左掌从上向下向右拳背拍打,握住右拳,小指一侧朝前;左腿稍站起,身躯右转;右拳和左掌一起屈肘收于右肋下方,贴近身躯,拳心仍朝下;眼视左掌(图10)。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脚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身躯随之左转,同时右肘向上提起,稍微超过肩高,从上向前、向下绕环压下;眼视右肘(图11)。

〔要点〕

上步、转身、绾肘的动作须同时进行,肘向前下压时身躯要稍作前俯。

九、翻身马步磕打(僧敲钟)

在右脚落地之后,左脚随之在左侧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跳步翻身的同时,左掌松开右拳,由右臂上面顺肘关节绕向肘下,臂外旋使掌心翻转朝上;右拳则从左臂里面向上、经额前绕出左臂向身前绕环,直臂磕打,拳心朝上;眼视右拳(图13)。

〔要点〕

翻身的时候,身躯应稍向左倾斜,绕着身体的斜线轴向上、向后翻转,不能做成绕着身体的垂直轴向后转。翻转两脚落地成马步的时候,右拳即完成磕打,不能在马步形成之后才磕打。磕打时左掌托在右臂肘的下面,左上臂贴靠身躯肘尖朝下。右拳的高度与额齐。

十、马步托掌冲拳(巧纫针)

右拳从左掌上面抽回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贴着右臂下面向前直臂伸出托起,臂内旋,拇指张开,虎口朝上,掌心朝前;两腿随之微向上起,身躯微向右转;眼视左掌(图14)。

上动未停,右拳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同时,左掌屈肘收于右肩前,拇指仍张开,掌心朝右,掌指朝上;身躯转正,两腿屈平,眼视右拳(图15)。

〔要点〕

抽拳与托掌,冲拳与收掌,均须不分先后地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托掌的高度与额齐,冲拳的高度则与肩齐。在两臂前后移动、身躯微转时,应注意保持身法的直背塌腰和沉肩。

十一、右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

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变拳,臂外旋,以前臂桡骨一侧从右肩经脸前向左绕行格挡;与此同时,左脚尖外展,身躯左转向东,右腿随之伸直;眼视左拳(图16)。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同时,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17)。

〔要点〕

左拳向外格挡的时候,拳的高度以腕关节与前额齐平为宜;右拳向前冲击的时候,两肩须向下沉劲,臂肘不要僵硬;两拳的一收一冲要同时用力,快慢一致;向前上步的时候,屈膝之腿只可微向上站起,不可起得过高,要基本上保持着前进中的水平线。

十二、左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

右腿微向上站起,右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前直臂向下、经腹前屈肘向左胸部弧形绕环抄起,拳眼转为朝上;随即以前臂桡骨一侧向上经脸前向右绕行格挡,拳面朝上;眼视右拳(图18)。

上动未停,左脚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19)。

〔要点〕

与前动右弓步格挡冲拳同。

十三、挂退勾踢(金钩挂)

左腿向上站起,仍保持屈膝;右拳变掌,从右腰侧直臂向下、向后再屈肘向上、经头顶上方向前弧形绕环,身躯随之左转朝向正东,左拳则变掌屈肘举于胸前右臂下面,两掌上下交叉,掌指均朝上,掌心均朝外;在两掌交叉的同时,左脚尖外展朝向东北斜前方,右脚离地在身后屈膝提起,脚尖朝下(图20)。

上动未停,两掌一起从胸前直臂向下、向左右两侧分开平举,左掌掌指朝上,掌心朝前,肘微屈;右掌则五指撮拢成勾手,屈腕使勾尖朝下,肘伸直;与此同时,右脚脚尖勾翘,从身后向外、向前、向下、向左前斜方摆腿钩挂踢起,在经过正东前方地面向下摆踢时以脚跟擦击地面,在踢至左前斜方时脚跟高与腰齐;眼向前方注视(图21)。

正: 侧:

〔要点〕

1.右脚摆腿勾踢的线路,必须是从后向外、向前、向左的半圆弧形线路,首先使髋关节外展将小腿摆向外侧方,其次使小腿向前下方摆动用脚跟向左擦击地面,而后屈大腿使小腿向左前斜方摆起。

2.脚跟在前下方擦击地面时,应将踝关节向内翻、脚尖勾紧,使脚的外侧边缘朝向正东前方、脚尖朝左。

3.勾踢须用摆荡的力量,防止僵硬。

十四、缠腕马步冲拳(扭缠丝)

右腿屈膝在身前提住,右勾手变掌,从右侧直臂向下再由腹前屈肘向左、向上弧形绕环抄起,在胸前使掌指朝上,掌心朝外,拇指张开;与此同时,左掌从左侧屈肘向上、向右再由脸前向下弧形绕环按下,在胸前拇指张开将右掌腕部前臂握住;眼视右掌(图22)。

上动未停,右掌臂外旋转腕使小指一侧向外缠绕,绕至掌心朝上时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前,左手握住右腕臂随之收抱;在右掌缠绕的同时,身躯向右转朝向正南,右脚随之向左脚侧旁踏脚震步,左脚即离地由身后屈膝向右提起;眼视右拳(图23)。

上动未停,左脚向左侧落步,两腿屈膝蹲成马步;同时,右拳收向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手松开右腕变拳,向左侧方直臂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24)。

〔要点〕

1.踏脚震步须与右掌握拳收抱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能够做成先将拳收抱而后再震步。

2.右脚的踏脚与左脚的提起也是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不能够做成先踏脚震步而后再提步。

3.左拳冲击与左脚落步同样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能够做成先落步而后再冲拳。

4.此动的冲拳拳心始终朝下,没有臂内旋的动作;注意在左手变拳后不要再将拳心翻上。

5.冲拳时还须注意右肘向身后牵引,两肩向后张,身躯保持正直。

伸向右下方扶地,身躯随之拧腰探向右下方;眼视右脚(图25)。

上动未停,右脚趁摆臂探身之势直腿从右向后贴地扫转半周,眼随右脚(图26)。

〔要点〕

伏身后扫必须使左脚跟离地掀起,仅以左脚脚掌碾地为轴;摆臂探身的动作要迅猛有力,右腿要伸直,右脚尖要扣紧,髋部要沉下;扫转要快,两掌在扫转时微离地面,使手、眼、身紧跟着右脚转动。

十六、翻身弓步劈砸(披身锤)

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右脚跟里转使脚尖朝向正东,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形成右弓箭步状;与此同时,身躯伏身转向正东;右掌变拳随身转动,经右膝前向身后绕行反臂斜举,拳眼朝下;左掌变拳随身转动,直臂举于身前,拳心朝下;眼视左拳(图27)。

上动未停,左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身前直臂向上、向后弧形绕环劈砸,拳眼变为朝上;右拳则随之从身后直臂向下、向前弧形绕环摆动,拳眼朝上;在两臂绕环的同时,身躯向左翻转,眼随左拳(图28)。

上动未停,两拳继续向后弧形绕环抡臂劈砸;同时,左脚跟里转,右脚跟外展,身躯直起左转向西,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箭步;左拳抡臂劈砸至身前时,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抡臂劈砸至身前时,直臂平举,拳眼朝上;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29)。

〔要点〕

十七、冲拳弹腿踢击(踢球势)

右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左拳随之从左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与此同时,左脚不动,左腿稍向上站起;右脚从身后屈膝提起,向前摆腿弹踢,脚面绷平,脚尖朝前;眼向正西前方注视(图30)。

〔要点〕

弹踢时必须先使右脚屈膝在身后离地提起,而后屈大腿摆动小腿将脚踢出;右脚在身后屈膝离地时就应将脚面绷平;弹踢、冲拳、收拳的动作要快慢一致,不要分成先后;左脚支撑要站立稳固,不能移动;身法保持正直,防止耸肩拱背。

十八、腾身二起飞脚(鸳鸯脚)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重心前移;左拳变掌,掌心朝下;右拳随之变掌,从右腰侧直臂向下、向前弧形绕环摆动,在身前掌心朝下以掌背向上甩击左掌心,与左掌一起向额前上方摆起,两肘均微屈;在两掌向上摆起的同时,左脚向前摆腿踢起;眼视前方(图31)。

随即右脚蹬地跳起,身体腾空;在空中,右脚脚面绷平向前踢出,脚尖朝前;右掌向前击拍右脚脚面,左掌则向左侧横举;眼视右脚(图32)。

拍脚后,身体下降,左脚落地(图33)。

〔要点〕

1.“鸳鸯脚”是腾身动作,它的摆动腿和蹬地起跳一定要前呼后应地相继而起,这样才能使身体腾空;两掌的向上摆臂和左摆动腿的向前踢起也须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有助于纵跳的高度。

2.拍脚要准、要响亮,这是锻炼脚面在对抗实践中能经受对方击打的抗力,同时也是通过击拍所产生的一股阻力来锻炼腿脚的踢击力量。

前动不停,右脚随即向身后落步,左脚跟外展,身躯向右转向东北斜方,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箭步;在右脚落步身躯右转的同时,右掌臂外旋直臂向下、由右腿外侧向后弧形绕环摆动,左掌直臂向上举起;在形成弓箭步的同时,右掌从后直臂向上弧形绕环,至头前上方屈腕成横掌、屈肘环举,掌指朝左,掌心朝前;左掌则从上屈肘经脸前向下切按,使掌指接近右膝内侧,掌心朝下;脸向左转,眼向西北斜方注视(图34)。

〔要点〕

落步、转身、两掌上下绕环,均是在同一时间内连贯进行的,既要求协调一致,又要求同时完成。右掌向上环举成横掌时,应使腕关节放松陡然向左甩腕,脸面也随之陡然左转,眼神随之向前注视。切按举掌,须注意身躯和右脚脚尖均朝向东北斜方,脸和眼神均朝向西北斜方,两臂肘要绷成弧形,两肩要有沉劲,胸要挺,背要直,腰要有塌劲,项颈要竖,头要有顶劲,髋要沉坠,左腿要有蹬劲,两脚踏实,两掌绷紧。

二十、偷步绕臂沉肘(僧缚虎)

右掌从上向左绕下握住左肩,小指一侧朝外,肘尖下垂;同时,左掌变拳,臂外旋,从右向小腹前、向左弧形绕行摆动,肘微屈,拳心朝上;右腿随之稍向上站起,身躯趁势向左转动,眼视左拳(图35)。

上动未停,左肘微屈左拳继续向后、向上绕环举起,拳心朝右,身躯随左拳绕环之势作一小幅度的回环后直起;在身躯直起的同时,两腿站起,右脚从身后向左偷步,两腿交叉;右掌握肩不变,眼随左拳(图36)。

上动未停,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两腿屈膝略蹲, 身躯转向正北,重心偏于右腿;与此同时,左拳随身躯转动使拳心转朝身后,在身前外侧屈肘用上臂骨向下沉压,小臂垂直,拳高与眉齐;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37)。

〔要点〕

1.左拳臂绕环,须以腰的小弧度回环为主宰,用腰来带动拳臂。

2.上臂沉肘下压,须与两腿的屈蹲、身体重心的下坠凝为一体,借以加大下压的力量。

3.屈蹲时,身微前倾,注意防止臀部翘起、肩部耸起、脚跟掀起。

紧接前动,左拳屈肘收于右肩前,拳轮贴身,拳心朝左;右脚跟外展,右腿伸直,左腿屈膝,身躯左转向西;在左拳收肩、身躯左转的同时,右掌变拳,从左上臂的下面屈肘向前、向上绕行架起,拳眼朝下(图38)。

上动未停,右脚跟里转,身躯随之右转向北,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与此同时,右臂肘向右侧拉回使右拳移至右肩上方,拳面朝左;左拳即从右肩前向左侧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39)。

〔要点〕

与第六动同。

二十二、弓步架打顶肘(拗鸾肘) ao/luan

左脚尖、右脚跟一起外展,身躯向左转,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左拳变掌从身前向额前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掌指朝右,掌心朝前;右拳屈肘向下、经右肩前向左腋前移动,臂内旋使拳心朝下,用肘尖向前顶出,臂肘屈平,拳轮朝外;眼向前方注视(图40)。

〔要点〕

身躯向左转的时候,须注意保持左拳的方位不变,不可随身转至左侧;顶肘须注意将肘尖正对前方,不可偏于右方。

二十三、并步掳手磕打(僧敲钟)

左腿直起,右脚向前并步;同时,屈左肘左掌从上向右肘尖前掳按,掌指仍朝右,掌心朝下;右拳则以肘关节为轴,从左腋处向上、向前弧形绕环直臂磕打,拳心朝上;在右拳向前磕打时,左掌随势臂外旋使掌心翻转朝上托住右肘;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41)。

〔要点〕

右拳高与额齐,身法保持沉肩、直背、塌腰、收腹,膝要挺直,脚尖要靠拢,重心微向前倾使两腿着力,两脚十趾抓地。

身躯微向后仰闪,左掌顺着右臂下面直臂向前伸出,拇指展开,臂内旋使虎口朝上,向前上方托起;同时,右拳从左掌上面抽回,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右脚随之屈膝向身前提起,眼视左掌(图42)。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落步,身躯左转向南,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掌使拇指并拢,屈肘将臂向左外展,环举于左肩上方,掌指朝右,掌心朝前;右拳即向右侧方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43)。

〔要点〕

此动要领是冲拳与臂肘的外展带回必须起动一致,凭借相互的作用力来增强拳的冲力。

二十五、分掌弓步双推(僧推门)

两腿立起,左脚屈膝向身前提起,脚面绷平,脚尖斜朝下;同时,右拳变掌,直臂向上与左掌一起向后、向下弧形绕环转动,掌心相对(图44)。

上动未停,两掌屈肘一起分由两侧向前、向上弧形绕环转动,向两耳侧挑起,掌指朝后;身躯顺势微向后仰(图45)。

上动未停,两肘向下沉使两掌绕至两肩前,身躯直起,左脚向身前正南方落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箭步;在弓箭步形成的同时,两掌一起向前直臂平伸推出,小指一侧朝前,掌指朝上;眼向两掌前方注视(图46)。

应将两肘向上抬起。

2.弓步推掌,两掌掌指高与眉齐,两掌间隔宽与肩齐,掌腕要屈紧,掌指要向掌背的一面伸紧,左脚防止拔跟,右脚防止掀脚。

二十六、虚步护身掌

两臂外旋使掌心朝上,分从两侧直臂向下、向后弧形绕环摆动;同时,左脚稍向上站起,右脚离地屈膝提起以脚面勾扣于左脚后面的膝腕处(图47)。

上动未停,右脚向身体右侧方落步,右脚跟外展使脚尖朝东南斜前方,身躯随之半面向左转,两腿屈膝,重心落于右腿,左脚离地以脚尖朝向正东虚点地面,成左虚步;与此同时,两掌从后向上绕环,至绕过头部高度时继续向前绕环,至身前时左掌平举,肘微屈,右掌屈肘附于左肘近侧;两掌掌指均朝上,小指一侧均朝前;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48)。

〔要点〕

左掌掌指高与眉齐,右掌掌指高与颏齐;两肩松沉,直背塌腰,屈腕绷掌,肘向下坠;两腿虚实分清,左脚脚面绷紧。

二十七、结束动作

1.并步抱拳

右脚跟里转,两腿直起,身躯半面向右转朝向正南,左脚随之向右脚并步靠拢;与此同时,两掌变拳收抱于两腰侧,拳心均朝上,拳轮均贴身;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49)。

2.收势

两拳变掌,直臂下垂,脸向右转正,成立正姿势站好。

〔要点〕

本文内容全部整理自网络,仅供个人参考使用,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20少林拳

少林拳教学纲要 一、教学目的任务 1、了解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精髓,懂得少林拳运动特点及锻炼价值;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扎实的基础; 3、认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理论渊源及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少林拳的发展情况; 4、了解武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面发展和修身养性达到较高的境界。

三 、教学内容 内 容 理论知识 1、少林拳概述和简史 2、少林拳的技法 3、少林拳的图解知识 4、少林拳的裁判法 5、国外少林拳发展概况 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1、肩臂练习:压肩,单肩,双臂绕环,仆步抡拍 2、腿部练习:压腿,踢腿,扫腿 3、腰部练习:前俯腰,下腰 4、手型手法:掌,拳,勾,冲拳,架拳,推掌,亮掌 5、步型步法: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丁步,击步, 垫步,弧行步 6、跳跃练习:腾空飞脚,旋风脚 7、平衡练习:提膝平衡,靠墙侧立 8、翻滚练习:侧手翻 套路 运动 1、罗汉十八手 2、第三路青年长拳 3、自编少林长拳 球类 乒乓球 其它 1、站桩 2、散打 身体 素质 一般身体素质: 1、耐力:1000米、 800米(女)、12分钟跑、越野跑、 变速跑、间隙跑 2、速度:100米、50米和跑的专门练习 3、力量: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双臂屈伸、屈臂悬垂、仰卧 起坐(女)、实心球 专项身体素质:原地正踢腿 四、考核内容和成绩分配 详见“ 第一部分 总纲:考核内容及成绩分配”(P6-P10)。 (一)运动技能考核内容和成绩分配(占总成绩30%) 1、考核内容和方法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法 套路运动: 罗汉十八手、三路青年长拳、自编少林长拳 按学号逐个进行考核,根据完成情况的优劣分别给予评分

原著《西游记》一百回内容概括

原著《西游记》一百回内容概括 ●第一回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顶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 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 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 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

十八罗汉的来历、正确的排序你知道多少

十八罗汉的来历、正确的排序你知道多少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意译为:一.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二.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乐,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度化众生。罗汉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第一位是坐鹿罗汉,他曾经乘坐他的鹿骑进皇宫劝说国王学佛修行。第二位是欢喜罗汉,他清楚世间一切善丑恶,所以在很久以前,他是故印度一名雄辩家,他在辩论时,常带笑容。第三位是举钵罗汉,他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所以手中一直拿着钵盂。第四位是托塔罗汉,他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佛主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第五位是静坐罗汉,又名为大力罗汉,因为他过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无穷,能搬动任何重物。第六位是过江罗汉,他是一名贤者,过江似蜻蜓点水第七位是骑象罗汉,骑象罗汉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驯象师。第八位是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原现是一名猎人,因为学佛,所以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第九位是开心罗汉,开心罗汉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开心罗汉。第十位是探手罗汉,

探手罗汉是一个路边生,因打坐完经常把手举起伸懒腰,所以叫探手罗汉第十一位是沉思罗汉,沉思罗汉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居首位第十二位是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所以称挖耳罗汉第十三位是布袋罗汉,因为布袋罗汉经常背着一个布袋,没时都是笑口常开。现今也被叫做布袋弥勒第十四位是芭蕉罗汉,因为他是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有一天终于在芭蕉树下修成正果,所以叫芭蕉罗汉第十五位是长眉罗汉,跟骑象罗汉一样,也是佛的侍者,传说自从出生时就有了两条长眉了,所以叫做长眉罗汉第十六位是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为人尽忠职守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因为早在古印度之时,龙王偷佛经,他就降幅过龙王,夺回佛经,所以立了大功,所以叫做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因为在寺庙外经常遇到有一只饥饿的老虎,他把他的斋饭分给这只老虎吃,所以就叫伏虎罗汉十八罗汉…【手绘 欣赏】弘一大师罗汉图集五百罗汉图…【极品美图】罗汉、菩萨、佛陀释义推荐阅读:龙树菩萨告诉您三十五条不能饮酒的原因什么是菩提心?怎样将菩提心运用到日常生 活中?慧远大师:佛教的三种报应模式僧人为何“结夏安居” 佛说扫地有五种功德明一法师:打游戏是否造业

少林寺的禅和武

少林寺的禅和武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的重山密林之中,寺以山名,故称少林寺。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祖庭,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95年,是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依山辟岭而建。在三十二年后即孝昌五年,也就是527年,释迦摩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第二十八代孙菩提达摩历时三年,东渡重洋,折一苇而渡江,到达少林寺,在少室山的以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首传禅宗。 而提起少林寺,大家也许首先想到的是那神奇的少林武功、那精彩的功夫表演和武侠小说甚至影视剧里把她作为武林泰斗的种种形象。可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少林寺真真正正的镇寺之宝、少林寺得以千年不衰的真正奥秘。她不是那高深的武学秘籍、也不是千年流传的历史传说,而是从北魏一直传承到现在,并且在不断演变、发展、传播和完善,到目前为止仍然有着重大积极意义、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经说过:在艺术领域,一个人只会画画乃是小技,因为比绘画高一层的是书法,比书法更高一层的是文学,比文学更高的,是富有哲理性的音乐。至此仍非大道,因为更上一层的,是印度佛学与中国哲理中老庄思想结合发展而成的禅。那么,什么是禅?少林与禅的关系到底怎样?禅与现实社会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禅,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西天取经的玄奘叫它“静虑”,而少林寺今天的方丈永信大师却一语道破了禅的现实意义,认为禅即智慧。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作为一个宗教派别,禅宗不崇拜任何偶像,不信仰任何外在的神和天国。他自称“教外别传”,否认佛教经典、佛祖的权威,他否认诸菩萨乃至净土的实在。他唯一的信仰是在“自心”——即迷在自

心,悟在自心,苦乐在自心,解脱在自心;简单来讲,就是改造思想、自我修养的意思,不注重念经拜佛、也不提倡研究佛法,只要心中能够明心见性,便是证到了无上佛法,这种以坐禅苦心练性为方式修佛的教派即禅宗。可见,禅是一种在认识上、作用上以及对它的修持上都在不断变化的文化,显得高深莫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佛教才有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全是错”的缘由。 根据有关佛经记载:佛祖释伽牟尼在一次灵山法会上大梵天王为佛祖献上了金色曼佗罗花,释迦佛便手持曼佗罗花“拈花示众”,众多弟子迷茫难懂,只有他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于是释伽牟尼说:“我有万千法藏、无上心法,皆付诸摩诃迦叶。”于是,摩诃迦叶通体大放光明。这就是心传、心心相印。多子塔前佛做一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这就是禅宗的法则:实无一法相传,更无一法授人,只能以心传心。 到了北魏时期,摩诃迦叶第二十八代孙菩提达摩,来到中国以后,达摩在南京和梁武帝会面,因话不投机,便在长江边上折一苇子,渡江北上到达少林寺,在少室山的以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首传禅宗。 总之,禅就是情不附物,就是平常心。古时候有一个叫赵州的禅师,他一生行化天下,传禅弘法。一天有一批僧人前来礼拜。赵州问其中一个:“你来过这里吗?”“来过”赵州说:“吃茶去”。又问第二个,僧说“我还没来过这里”,赵州也说:“吃茶去。”院主不解,问:“师父,来过的没来过的,你为什么都叫他们吃茶去?”赵州仍说:“吃茶去!”这就是说,禅在日常生活当中。禅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挑水砍柴,吃饭喝茶,无不有禅机。平常生活中的平常心,淡泊宁静的情怀,才是人生的真味、至味! 少林寺的禅我们讲了,那少林寺长盛不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武”了。“中

南山 南山天涯海角简介

南山寺简介 南山寺是一座仿古盛唐风格居山面海大型寺院。整个气势恢宏,为中国50年来新建最大道场,也是南国规模最大寺庙。园内景致与雕塑相协调,建筑与绿化相融合,既规整肃穆,又幽雅清净。名山、名寺、名僧,闪相辉映,相得益彰。仁王殿内供奉寺庙门神哼哈二将,明清后,这种殿式建筑逐渐演变成牌坊式建筑——山门。天王殿当中供奉天冠弥勒和两个侍者,两旁立护法神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分别是钟楼和转轮藏。从天王殿穿过游廊,便可进入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主尊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还有文殊、普贤、迦叶、阿难、帝释、梵天、两尊供养菩萨和十六罗汉塑像。 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 是一个由大型唐代风格六楼、建筑、群像雕塑、经幢、石刻、浮雕、园林组成的景点。这里的每个小品与建筑都体现出佛家思想精髓——“不二”理念。不二法门广场被高大的的木棉树和鲜红的木棉花簇拥着,广场里建须弥山,须弥山住众多护法天神。绕过须弥山,便进入“圆通经幢”,其四周是“天龙八部”群像雕塑。由经幢前行,便见“天女散花”石刻,石刻之后是一尊高大的“达摩面壁”浮雕。达摩在嵩山少林面壁九年,被尊为西天禅宗第28祖、中国禅宗初祖。它就是具有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气象不凡,生机勃勃的南山景区大门--“不二”法门。何以“不二”,现为介绍:据说在佛家里面一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而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进了超越了生死的涅境界便可以成佛了。当然这只是从思想境界上而不是从空间上来说的。法门可以理解为一种门道或途径,所有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去不断修炼便可以获得正果。既然说它是一种思想境界,它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呢?不二是一种非常深奥的理念,也不是我们言语可以说清楚的,简单的说,不是一,不是二,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不二。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是因缘凑合,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 八宝莲池 从不二法门广场下到曲桥,便是面积为2200玉米的“八宝莲池”,仿海义世界而建,内有各种珊瑚石、海藻、水下灯具及琉璃制品,也有形态各异热带海洋观赏鱼穿梭其间,在灯光照射下,让人仿佛置身於神奇海底世界。沿着曲桥前行一尊巨大“耳根圆通”石刻,“耳

少林罗汉十八手教学

少林罗汉十八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段位制》中拳术套路、拳术的的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二)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的武术技能与知识能够达到公众认可的标准。 (三)使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教材 (一)理论 1. 基础理论 (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2. 体育理论 (1)武德、武术礼仪教育,武术《段位制》实施与开展 (2)武术运动的概述、内容分类、特点作用 (3)武术流派拳种介绍 (4)国际奥委会看中国武术 (二)专项技术 1. 基本技术 手型:拳掌勾 手法:冲拳击掌抡臂 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丁步插步独立步 腿法:正踢腿侧踢腿弹腿蹬腿扫腿二起脚 练习方法:正压腿侧压腿仆步压腿 2. 套路技术 (1)少林罗汉十八手单练套路 预备势:并步抱拳 1) 弓步掳手推掌2) 虚步推掌3) 马步掳手挎肘4) 马步架打冲拳 5) 弓步架打冲拳6) 步绾肘7) 翻身马步磕打8) 马步托掌冲拳 9) 弓步格挡冲拳10) 弓步格挡冲拳11) 挂腿勾踢12) 缠腕马步冲拳 13) 伏身后扫腿14) 翻身弓步劈砸15) 冲拳弹腿踢击16) 翻身二起

飞脚 17) 弓步切按举掌18) 偷步绕臂沉肘19) 马步架打冲拳20) 弓步架打顶肘 21) 并步掳手磕打22) 托掌马步冲拳23) 分掌弓步双推24) 虚步护身掌 结束动作:并步抱拳 (2)少林罗汉十八手对练套路 预备势 甲.乙预备势:甲.乙并步抱拳 1) 乙:冲拳击肋甲:鹰掐嗉2) 甲.乙:托肘虚步推掌 3) 乙:冲拳击面甲:挎篮势4) 乙:砍掌击头甲:硬开弓 5) 乙:劈拳击头甲:架梁炮6) 乙:掳手抓腕甲:降龙手 7) 乙:回身横打甲:僧敲钟8) 乙:马步托肘甲:巧纫针 9) 乙:拔手横砍甲:一条椽10) 乙:拔手横砍甲:一条椽 11) 乙:砍掌冲拳甲:金钩挂12) 乙:推掌抓胸甲:扭缠丝 13) 乙:推掌拦挡甲:扫荡腿14) 乙:抢臂劈砸甲:披身锤 15) 乙:屈肘上架甲:踢球势16) 乙:后腿拍脚甲:鸳鸯腿 17) 乙:腾身二起甲:劈柴势18) 乙:弓步抓肩甲:僧缚虎 19) 乙:冲拳击面甲:硬开弓20) 乙:换步劈拳甲:拗鸾肘 21) 乙:弓步按肘甲:僧敲钟22) 乙:退步托肘甲:巧纫针 23) 乙:双掌封耳甲:僧推门24) 甲.乙:虚步护身掌 结束动作:甲、乙并步抱拳、立正收势 (3)少林烧火棍 预备势 1) 掠劈棍2) 弓步戳棍3) 弓步劈棍4) 弓步戳棍 5) 闷头棍6) 败势7) 回头棍8) 横担一架梁 9) 猿猴背棍10) 扑地龙11) 二郎担山12) 扑地龙 13) 跋步连三尺14) 滚身劈棍15) 单叉架棍16) 单叉盖把 17) 隔打18) 回身劈棍19) 舞花劈棍20) 回身劈棍 21) 弓步戳棍22) 弓步劈棍23) 弓步戳棍24) 上步隔打 25) 败势26) 上步劈棍27) 回身劈棍28) 舞花背棍 收势 三、身体素质 (一)1000m(男)/800m(女)、50m、立定跳远、1分钟立卧撑。

十八罗汉的名字排名及典故

十八罗汉的名字排名及典故 罗汉,即为阿罗汉,梵名(Arhat)他们是佛的得道弟子,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获的最高果位。修到罗汉

的境地,已经断尽三界烦恼,灭除见、修二惑,永远解脱轮回。从这个意义上说,阿罗汉果位,又可称为“无极果”或“无学果”,表示已经到达极点,所学已尽,再没什么可学的了。 阿罗汉这个词是梵文音译,有三义: 其一曰“杀贼”,即杀一切烦恼之贼,佛教把众生因无明迷妄所引起的各种烦恼、疑惑、痴迷等情,称之为心中之“贼”,认为它们是扰乱人们内心清静、妨碍修行的有害情感。而阿罗汉已经灭尽了这种种“心中之贼”。“ 其二曰“应供”,谓到了阿罗汉果位,已经断灭一切能导致生死流转的“有漏”法,身心清静,应受人天供养。

其三曰“无生”(或不生),即是说阿罗汉已进入永恒不变的涅槃境界,不再进行生死轮回,已达不生不灭的境界。” 十六罗汉像出现的较早。主要依据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创作,佛经上讲,他们受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流通、护持佛法。 十八罗汉的兴起,一种说法是:主要与画家的创作有关,而没有什么经典依据。所以后两位罗汉的名称诸说不一。元明以后,寺院多塑十八罗汉,因此十八罗汉反比十六罗汉之说更流行了。第二种说法是: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九”是吉利数,因此总认为“十六”没有

“十八”(两个“九”)好,如“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 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宋代的苏轼“十八罗汉”的是北宋的苏东坡,苏轼之父苏洵,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系云门宗四世圆通禅师的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出身望族,嫁与苏洵之后,专心事佛,苏家供有禅月大师所绘的十八罗汉像。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统记》中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和第十八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与君徒钵叹尊者(《弥勒下生经》中记载)。 另有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降龙伏虎很合中国人的口味,在加上是钦定,从此十八罗汉便被规定了下来。

佛教发展史简介

佛教发展史简介: 佛教(英Buddhism 梵 Buddha-s/āsana 或 Buddhānus/āsana,巴利名Buddha-sāsana。注:/代表s上面一小撇。):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最早的世界性宗教,在公元前五至六世纪,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参考佛诞);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并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在西汉末年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 佛教有3大传承: 1.北传佛教,又称汉传佛教。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古国而沿丝绸之路往东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的佛教。[1]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佛教经由两条路径传入中国,一支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尔后传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 2.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传承部派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因此他们自称为"上座部佛教",或可称为"声闻乘佛教",也即俗称的"小乘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印度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南传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3.藏传佛教,自称“佛教”或“内道”,清代以来汉文文献中又称之为“喇嘛教”。 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演示教学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 整版

少林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最著名的拳法之一。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就根据十八罗汉铜像造型创了一路拳法,称为十八罗汉手,后来逐渐演化,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不同练法。 本拳为其中上品,攻防兼备,上下配合,技法多变,极具妙用。 一、预备势 面向南方,站立在东西走向的场地的西南;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于腿外侧,掌指朝下;身躯正直,眼向前平视(图1)。 〔要点〕 头须端正,下颏内收,挺胸、直腰、沉肩,两肘自然微屈并向身前微微牵引;神情安静,内虑全消,气沉丹田,精神贯注,做好行拳走势的准备。 二、并步抱拳 两手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轮贴身;脸向左转,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2)。 〔要点〕 1.抱拳与转脸,动作要一致,行动要快速。 2.身体微向前倾,使腿部着力,十趾紧抓地面,防止弯腰拱背;两肘夹紧,使肘尖朝后。 三、弓步掳手推掌(鹰掐嗉)

身躯半面向左转,两腿屈膝稍向下蹲,右脚不动,左脚向正东前方跨出;左拳变掌,臂内旋,从左腰侧贴着身躯向右上方屈肘绕环抄起,伸向右肩前,随着身躯半面左转由右肩处直臂向前、向左弧形平摆绕行横搂,肘微屈,掌指朝上,拇指张开,掌心朝前;眼视左掌(图3)。 上动未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身躯转向正东方,右脚跟外展,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在前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拳随之变掌,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向右掌前方注视(图4)。 〔要点〕 1.掳手收拳、右掌推出、弓箭步,必须动作一致,不能有先后快慢之分。 2.推掌时,肩须向下沉劲,右腿蹬伸防止右脚向外侧移动,腰须向下塌劲,右掌掌指高与眉齐。 3. “鹰掐嗉”的锁喉动作在单人拳路练习里变作了前推掌,按照传统未作更正。如果更正为叉掌也是可以的,只要使右掌拇指张开、掌心朝下,用虎口向前平伸叉出就行; 四、虚步推掌(僧推门) 身体重心移后,右腿随之屈膝半蹲,左脚收回半步屈膝以脚尖虚点地面,脚面绷平,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右掌臂外旋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左拳则变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身躯随右掌收回之势稍向右转,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5)。

少林罗汉十八手教学

少林罗汉十八手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段位制》中拳术套路、拳术的的基 本技术与练习方法,养成自 我锻炼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二)实施武术 《段位制》 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的武术技能与知识能够达到公 众认可的标准。 三)使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 激发爱 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 感。 、基本教材 一)理论 1. 基础理论 (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2. 体育理论 (1)武德、武术礼仪教育,武术《段位制》实施与开展 (2)武术运动的概述、内容分类、特点作用 (3)武术流派拳种介绍 (4)国际奥委会看中国武术 二)专项技术 1. 基本技 术 拳 掌 勾 冲拳 击掌 抡臂 弓步 马步 虚步 仆步 歇步 丁步 插步 独立步 正踢腿 侧踢腿 弹腿 蹬腿 扫腿 二起脚 练习方法:正压腿 侧压腿 仆步压腿 2. 套路技术 (1)少林罗汉十八手单练套路 预备势:并步抱拳 1) 弓步掳手推掌 2) 虚步推掌 3) 马步掳手挎肘 4) 马步架打冲 拳 5) 弓步架打冲拳 6) 步绾肘 7) 翻身马步磕打 8) 马步托掌冲 拳 9) 弓步格挡冲拳 10) 弓步格挡冲拳 11) 挂腿勾踢 12) 缠腕马步 手型: 手法: 步型: 腿法:

冲拳 13)伏身后扫腿14)翻身弓步劈砸15) 冲拳弹腿踢击16) 翻身二起 飞脚 17)弓步切按举掌18)偷步绕臂沉肘19) 马步架打冲拳20) 弓步架 打顶肘 21)并步掳手磕打22)托掌马步冲拳23) 分掌弓步双推24) 虚步护身掌 结束动作:并步抱拳 2)少林罗汉十八手对练套路 预备势 甲.乙预备势:甲.乙并步抱拳 1)乙 : 冲拳击肋甲:鹰掐嗉2)甲.乙:托肘虚步推掌 3)乙 : 冲拳击面甲:挎篮势4)乙:砍掌击头甲:硬开弓 5)乙 : 劈拳击头甲:架梁炮6)乙:掳手抓腕甲:降龙手 7)乙 : 回身横打甲:僧敲钟8)乙:马步托肘甲:巧纫针 9)乙 : 拔手横砍甲:一条椽10)乙:拔手横砍甲:一条椽 11)乙:砍掌冲拳甲:金钩挂12)乙:推掌抓胸甲:扭缠丝 13)乙:推掌拦挡甲:扫荡腿14)乙:抢臂劈砸甲:披身锤 15)乙:屈肘上架甲:踢球势16)乙:后腿拍脚甲:鸳鸯腿 17)乙:腾身二起甲:劈柴势18)乙:弓步抓肩甲:僧缚虎 19)乙:冲拳击面甲:硬开弓20)乙:换步劈拳甲:拗鸾肘 21)乙:弓步按肘甲:僧敲钟22)乙:退步托肘甲:巧纫针 23)乙:双掌封耳甲:僧推门24)甲.乙:虚步护身掌 结束动作:甲、乙并步抱拳、立正收势 3)少林烧火棍 预备势 1) 掠劈棍2) 弓步戳棍3) 弓步劈棍4) 弓步戳棍 5) 闷头棍6) 败势7) 回头棍8) 横担一架梁 9) 猿猴背棍10) 扑地龙11) 二郎担山12) 扑地龙 13) 跋步连三尺14) 滚身劈棍15) 单叉架棍16) 单叉盖把 17) 隔打18) 回身劈棍19) 舞花劈棍20) 回身劈棍 21) 弓步戳棍22) 弓步劈棍23) 弓步戳棍24) 上步隔打 25) 败势26) 上步劈棍27) 回身劈棍28) 舞花背棍 收势

五 十八罗汉的故事

五十八罗汉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大地上有十八个强盗在作乱,拦路抢劫,敲诈勒索,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如果这伙强盗串到你家,你家就遭殃了。就必须听他们的话,乖乖地拿出财物送给他们。若稍有不顺,弄不好,还会要你的命。所以,民众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害怕强盗突然来到自家敲诈勒索。为此,民众们对这十八个强盗,怕得要命,更是恨之入骨。正是由于这十八个强盗在社会上的兴风作浪,使得鸡犬不宁,人心慌慌,社会不安。 在一个山区的农村,有一户人家,有良田数亩,家庭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家里养着一头骡,这一天傍晚,这家主人按惯例,给骡喂饲料。这时,奇事出现了,这头骡见到主人,就开始说话了,它说:“主人,今天告诉你一件重要事情:明天,这十八个强盗要来你家勒索。请主人不要与他们作对,主人先准备好二桌丰盛的宴席,并准备好钱财。强盗来时,先招待他们吃喝,并把钱物送给他们。“主人听了骡的话后,心里觉得好奇,畜类怎么会开口讲话呢?它怎么知道,强盗要来我家呢?既然骡能开口说话,我就要听它的话,按它说的去做。 第二天,早早起床,备好二桌丰盛的宴席。并准备了一些钱财。等候强盗的到来。中午时分,十八个强盗,各骑高头大马,气势汹汹地来到他家。主人见他们来,客气地让进客厅,请他们先吃中饭。强盗们见桌子上的好酒、好菜,心怀疑虑地问:“你家的宴席,是烧给谁吃的啊!”主人答:“是特地为你们准备的啊!”强盗们说:“你怎么知道我们今天要来?”主人说:“昨天晚上,我去喂骡时,骡子亲口对我说,明天,十八个强盗要来我家,叫我们预先准备好宴席和钱财,供你们享用。我就听它的话,准备了宴席和钱财。今天,你们果然来了,这头骡子真神奇也。”强盗们听了后,觉得奇怪,又感到怀疑。对主人说:“陪我们去看一看你家的骡子。”主人陪同他们来到骡棚,强盗们以不相信的口气问:“骡子,你真的开口对主人说过话吗?”骡子点点头说:“我昨天已有灵感,知道你们今天要来他家。钱物和宴席是我叫主人为你们准备的。”强盗们见骡子真的能讲话,并预知自己这班人要来他家。这些强盗心里想:“自己做强盗的恶劣行为,就连牲畜也知道。可见,我们作恶多端,勒索民财的卑鄙行为,不但人人皆知。牲畜也知道,上天肯定知道我们的恶习。如果我们再这样下去,天理不容,天宫待物要发怒,死后势必打入地狱。他们正在权衡思量时,忽听主人请他们吃中饭,再把准备着的钱财交给他们。 强盗们一时改心,立即改掉恶习,从此之后,决心改邪归正,不拿民众一针一线。他家的中饭也不吃了,他家的钱财也不要了。悄悄地离开了他家。从此,十八个强盗改恶从善,决定出家当和尚,在和尚寺内,清静修身,超度下世。 山上有一座闻名天下的和尚寺,一时改心的十八个强盗,准备上山去和尚寺。他们到和尚寺,须行超好几里路的上坡山路。他们刚刚开始走上坡路,只见得山路上,成群的大蚂蚁会聚在山路上,如果踩在蚂蚁上走,就会把蚂蚁踩。但是存心修音的人,决不能害死生灵。由于他们上山心切,只得把蚂蚁一个一个地捉到路旁,由于一路上的蚂蚁都很多,所以,他们去和尚寺的速度的非常缓慢。 原来,山路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是天神特意从四面八方召集来的,目的,是在试探十八个强盗的心。如果真的改善,就要把他们带到天上成仙。 十八个人,下定决心要去和尚寺修音,虽然有众多蚂蚁的阻碍,但他们从不厌烦,耐心其烦地移动蚂蚁。移掉一步,前进一步。走了多日,还没有前进三分之一的路。但十八个强盗,由于多日不吃饭,终于饿死在去和尚寺的半路上。天神觉得,这十八个人由极恶,一时改心,改成极善。就把这十八个人修上天,玉皇大帝,听了天神的汇报,也很受感动,就把他们封为罗汉,从此,十八罗汉就在人间闻世了。

惠州市惠城区佛寺(庵)简介及地址

惠州市惠城区佛寺(庵)简介及地址 (前言:我逛了江北、江南、桥东、桥西、河南岸等地方找到的佛教寺庙都写在这里了。此文章写于2014年1月,若下面的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更改。欢迎补充。我的新浪微博https://www.doczj.com/doc/6d7461895.html,/u/1812384597) 一、西湖准提寺 准提阁又名准提禅院,后改称为准提寺。明未清初时为瑞开阁,因阁中供奉准提菩萨,世人称为准提阁。原准提观音像、十八罗汉像在1953年被毁,后来才重新塑像的。现在准提寺在重修。PS:准提寺法师和居士每周都组织放生。 是否需要门票:否。 地址:西湖宝塔路(靠近惠州西湖某入口的停车场。PS:惠州西湖有N个入口) 地图:如下图圈中。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二、东平莲华寺 莲华寺原名莲华庵。寺里现有山门、天王殿、大殿、斋堂、念佛堂、地藏阁、流通处等配套设施。香烛标有价格,是自己投币的。我由于居住的地方距离近,所以这是我经常去的一间寺。 地址:桥东东平莲花山(即现在的东湖花园七号小区后面,也是永旺购物广场的后面) 主页:https://www.doczj.com/doc/6d7461895.html, 是否需要门票:否。 地图:如下图圈中。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三、永福寺 永福寺据说是惠州的第一所佛寺,不过现在的永福寺是易地重建的。现在永福寺的佛像非常的庄严。建筑是唐代风格,据说设计方案构思源于《无量寿经变》图,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无量寿殿、钟楼、鼓楼、正殿广场、山门等。永福寺也是我在惠城区见过的最大的佛寺。 是否需要门票:否。 地址:红花湖入口处。 地图:如下图圈中。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四、嘉佑寺 苏轼他老人家被贬之后也住过嘉佑寺。现在的嘉佑寺与河南岸街道办仅一墙之隔。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山门、观音殿等。 地址:河南岸村庵前路6号。 是否需要门票:否。 地图:如下图圈中。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世言拳功

世言拳功,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而罗汉拳实为少林之内家也,为内家秘传,创自天竺僧人达摩。古传原始罗汉拳与今之所谓罗汉拳不同,其为少林各师派之正统宗法。 罗汉拳,相传创自天竺僧人达摩。梁大通丁未,达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说禅宗,见众僧个个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甚有萎靡盹睡、病体夭折者,慨然曰:“出家人虽不以躯壳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于性,使灵魂离散也。欲悟性,必先强身,则躯壳强而灵魂易悟也。”于是创罗汉拳十八手,授以僧众,修炼不过数月,则个个精力充沛,此其起始也。在当时所谓罗汉拳者,只此十八手,亦并无先天后天之名目。至金元时,白玉峰披剃入山,得此十八手,乃融合变化,阐幽发微,增为一百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罗汉之数。至此始将达摩所传之十八手,进号曰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一百十八手,则谓后天罗汉拳也。 罗汉拳的先天与后天,也就是定形与发展,所以后期凡是以达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十八手为宗法形成的罗汉拳均可称为后天罗汉拳。 先天罗汉拳,即其起始之十八手也,是少林各师派之正统宗法,法止十八手,精华所荟,不失本真。自达摩禅师传出世来,名家巨手多有承传发挥,其理论基础是初祖达摩所传的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其练法中,始终体现着“无念为宗”的禅宗精神,侧重于呼吸吐纳,气行六脉,守心住缘,止心不乱,故也称“少林心法罗汉拳”。有诗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经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每个单势都是炼气的桩功,既可使精气神力充足,又可使下盘稳固,既内又外,既神又形,既静又动,易筋洗髓功夫无不在也,可获性命双修之效。 名称如下: 1 浑元一气 2 仙掌推云 3 三盘落地 4 两手擎天 5 拈花托叶 6 瞻前顾后 7 仙猿摘果 8 偷天换日 9 灵猕护脑10 推窗寻月11 敛爪藏锋12 猛虎扑食13 风拨水14 倒海排山15 双峰插云16 黑虎攒心17 独贯三台18 寒离独步 后天罗汉拳虽由白玉峰增补定形,但其后洪蕴贯一,独杖僧李镜源辈,皆少林健者,各正门户,互有增减,虽仍以百十八首为率,法则变矣。及清初,少林虽异常兴旺,但瞬息即灭。此后则非但达摩所传之十八手绝无传人;即白玉峰之百十八手,亦已无人能得其奥。至于今人之所谓罗汉拳者,南北异派,传者异法,错乱而无可宗矣。 后天罗汉拳其实也包括了先天,由元始十八手发展变成内容丰富、刚柔相济的少林拳术,每招每势具有极强的实战技击价值。各个时期发展来的罗汉拳有不同的特点,除白玉峰之百十八手外,少林宗派各有发展,虽也称谓后天罗汉拳,却

少林易筋经

少林传统功夫老架 捶谱系列之二十四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少林寺众僧演练的最早的功夫之一,经过千余年的实践证明,确有养生之益,据传易筋经是少林寺大乘祖师菩提达摩,根据众僧锻炼身体之验所集成,约于宋代译撰成法决,公开出版,广传于世。易筋经内可运气,外可活动肢体,故说:“内外兼修,练者可得皮、得肉、得骨、得髓。”历代学者认为练此功法可以是人体的神、体、气三者周密地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之锻炼,使五脏六腑、十二筋脉及全身得到充分的调理,又能平衡阴阳,舒筋活络,调理人体之新陈代谢,增强各部之生理机能,从而达到强健体质,抗疫祛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之目的。 易筋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力比较大,来龙去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谁人所创由于年代的久远,也很难考证,有一条肯定的是从少林寺传播出去,相传达摩祖师自印度航海到中国带了三本经典楞伽经洗髓经易筋经。易筋经是其中一部,经过中国历代高僧的演练,而逐步幸承形成了一套有独特效果健身价值的一套功法,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能够提高人的精神活力,让人体更充沛更有精神,少林寺,随体育锻炼的发展,有一个比较细的脉络,由一开始的八段锦八个动作,到现在演变为易筋经十二个动作,以后再发展有罗汉十八手,罗汉先天十八手十八个招式,二十一个动作,再以后发展少林罗汉拳是这个三十六个动作现在称小罗汉,我们现在为了系统地认识学习少林功夫,就奉献出少林易筋经。深受民间群众的喜爱,因为它确有强身健体的价值,通过一千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确实是利益很大,练起来要求一气呵成意气相连,要柔要缓缓慢适合中老年人进行这个活动筋骨的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打通你周身的气脉、任脉、督脉、血脉让你周身顺畅,我们身体只有周身顺畅,气血相通,才能感觉到身轻如燕,身体舒服。 分解教学: 起掌聚气--- 预备式 韦驮献杵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二式----韦驮献杵第三式 第四式:摘星换斗式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式 第六式:击爪亮翅式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式 第八式:三盘落地式 第九式:青龙探爪式 第十式:饿虎扑食式 第十一式:打躬式 第十二式:掉尾式(双手盘膝固肾腰) 收势(意气还原) 收功:练习功法一定要有起势和收势,否则对我们身体有损害。调理好自己的五脏六腑,调理好气息。 →少林易筋经上少林易筋经下

武术套路图解推选——少林狼牙棒

少林狼牙棒预备势 1.单掌敬礼 2.弓步撩棒 3.并步冲棒 4.单劈开山 5.横扫莲台 6.泰山压顶 7.拨云见日 8.金鸡独立 9.弓步撩棒 10.金鸡独立 11.力劈华山 12.拨天扫地 13.跪步劈棒

14.单劈开山 15.马步挑把 16回头望月 17.跪步压棒 18.弓步架棒 19.弓步劈棒 20.提膝点棒 21.二郎担山 22.弓步劈棒 收势 (狼牙棒完整套路演示)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脚并步站立,狼牙棒竖立在身体右前方,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图1)。

图1 1.单掌敬礼 动作要领:左手成掌由左下侧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后收至胸前,成拜佛式,左脚左跨半步,目视前方(图2)。 图2 易犯错误:左掌抬至与肩平就收于胸前。 纠正方法:左掌抬至头上方后方可收于胸前。 2.弓步撩棒

动作要领:右脚向左侧上步后,左脚后撤成左弓步,身体左转一周,棒头由右上方向下抡出一周后向前,向上抡出(图3)。 图3 易犯错误:器械不贴身。 纠正方法:狼牙棒上下垂直,贴身抡一立圆。 3.并步冲棒 动作要领:棒头由左上向右下做一舞花后向右冲出。同时两脚并步站立 ,目视右侧(图4)。 图4

易犯错误:狼牙棒冲出时高低不定。 纠正方法:狼牙棒冲出后要与肩平。 4.单劈开山 动作要领:左脚左跨,右脚向左侧上步,身体左转成马步 ,狼牙棒由右侧向上 ,然后在左侧向下抡出一周后劈下(图5)。 图5 易犯错误:棒花倾斜,不贴身。 纠正方法:扫花时双手手腕灵活,两手之间距离不要过大。 5.横扫莲台 动作要领:震右脚,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同时狼牙棒棒头向右后方抡出一周。棒头向前冲出后,再在头顶横扫一周停于身体右前方(图6)。

十八罗汉简介

十八罗汉简介

十八罗汉简介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指断尽一切烦恼而得尽智,值得受世人供养的圣者,后世则多用来指称佛弟子证得的最高果位。罗汉,一译杀贼,是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是当受天人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是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 十八罗汉,是指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这种说法没有佛教经典的依据,它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十六罗汉名目的出处,主要是唐代·玄奘所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姓名和住处,此书由玄奘译出后,十六罗汉的信仰日渐隆盛。或为求与佛教十八界相契合,或为求与八戒、八宗、八苦等佛学思想相融洽,或又如学者们所言,纯粹出于中国人认为“十八”是吉祥数字,晚唐五代时,进入中国的十六罗汉变成了十八罗汉,增加了降龙、伏虎二罗汉,并很快传播开来。 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五代时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看到后,题了十八首赞,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到后,也为其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七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为宾头卢尊者,即十六罗汉中宾度罗跋罗堕阇的重出。宋代学者志磐所著《佛祖统记》对苏轼的说法提出质疑:庆友是《法住记》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重复。第十七尊和第十八尊应为迦叶罗汉和军徒钵叹罗汉,这两位是四大声闻却不在十六罗汉之列。志磐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能自圆其说,但却没流行开来。此后十八罗汉中最后两位众说纷纭,难以推定,有的摆上唐代的玄奘法师,有得推上“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有的还把人们尊称为弥勒佛的布袋和尚也纳入十八罗汉的行列。降龙伏虎是后世传说,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降龙罗汉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伏虎罗汉是弥勒尊者。 总的来看,十八罗汉的兴起,并没有什么经典的根据,只是由于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于是引起后人的种种推测和考定。自元代以来,多数寺院的大殿中皆供有十八罗汉,且罗汉像的绘画及雕塑一般亦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八罗汉在我国远较十六罗汉更为普遍。

十八罗汉斗四大天王

十八罗汉斗四大天王

————————————————————————————————作者:————————————————————————————————日期:

街头扑克四大天王斗十八罗汉破解 2008年11月09日星期日 16:44 四大天王斗十八罗汉 四大天王斗十八罗汉 破解1 第一步、黑6:此时我牌有34567,457Qk,99,QQ,KK,2,对方JJAA 1.1、对方出A,我出2,再,QQ,KK,99就赢了 1.2、对方出J,我出Q,此时我的牌有34567,457Qk,99,Q,KK,2,对方J,AA 1. 2.1、对方出A,我出2,再KK,99,Q则赢 1.2.2、对方不要,继续出Q,则我的牌有34567,457Qk,99,KK,2,对方J,AA 1.2.2.1、对方出A,则我出2,再99,KK 1.2.2.2、对方不要,则继续出K,此时有牌34567,457Qk,99,KK,2,对方J,AA

1.2.2.2.1、对方出A,则我2,99,K, 1.2.2.2.2、对方不要,继续出K,以此类推最后只有2,99,则出2,99就赢了3、对方不要,下一步 第二步、出6,344557799QQQKKK2 VS JJAA 2.1、对方出A,不要 2.1.1、对方再出A 则我出2,344557799QQQKKK2 VS JJ,则拆牌出,我方出3 2.1.1.1、拆J,44557799QQQKKK VS J,赢 2.1.1.2、对方不要,则出4,4557799QQQKKK VS JJ 2.1.1.2.1、对方出J,我出K,则4557799QQQKK VS J,再出55,77,99,QQQ,k,4必胜 2.1.1.2.2、对方不要,我继续出4 以下省略,必胜。 2.2.2、对方出JJ。手上牌有:花34QK2,KK,QQ,557799,4 VS A,必赢 2.2、对方出J,我方出K,344557799QQQKK2 VS JAA 2.2.1、对方出A ,我方出2,则 344557799QQQKK VS AJ,必胜 2.2.2、对方不要,则344557799QQQKK2 VS JAA,我方再出3,则44557799QQQKK2 VS JAA 2.2.2.1、对方出J,我方出K,则44557799QQQK2 VS AA 2.2.2.1、对方出A,我方出2,44557799QQQK VS A,必胜 2.2.2.2、对方不要,我方再出K,44557799QQQ2 VS AA,我方再出4,则4557799QQQ2 VS AA 2.2.2.2.1、对方出A,我方出2,则4557799QQQ VS A,再出,55,77,99,qqq,4,必胜 2.2.2.2.2、对方不要,继续出4,557799QQQ2 VS AA 2.2.2.2.2.1、对方出A,557799QQQ2 VS A,我方再出2,则必胜 2.2.2.2.2.2、对方不要,则出5,57799QQQ2 VS AA 2.2.2.2.2.2.1、对方出A,我方出2,57799QQQ VS A,必胜 2.2.2.2.2.2.2、对方不要,我方再出5,7799QQQ2 VS AA 以此类推,每一次只留一个单牌。 2.2.2.2、对方出A,则则44557799QQQKK2 VS JA,必胜 2.3、对方不要,下一步 第三步、出3,则44557799QQQKKK2 VS JJAA, 3.1、对方出J,44557799QQQKKK2 VS JAA,则同2.2.2、 3.2、对方出A,则 44557799QQQKKK2 VS JJA, 必胜。 1、对方出JJ,我方出KK,则44557799QQQK2 VS A,必胜 2、对方出J,我方出2,则44557799QQQKKK VS JA,必胜 3、对方出A,我方出2,再出4,则4557799QQQKKK VS JJ,同2.1.1.2 3.3、对方不要,下一步 第四步、出9,4455779QQQKKK2 VS JJAA 4.1、对方出J,我方出K,则4455779QQQKK2 VS JAA 1、对方出A,我方出2,则4455779QQQKK2 VS JA,必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