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案例14个

社会保障案例14个

案例 1 从社会保障角度分析公务员热

根据初步统计, 2009 年中国有 104 万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最热门职位有超过 4000 人同时竞争。“将公务员考试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再形象不过。与考大学、考研、留学热相比,考公务员热更甚。”

“在目前的社会中,公务员属于优势群体。”多种因素促成考公务员热,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是其中之一。目前,中国正进入高风险社会,人们对职业、生活都感到不稳定,最明显的就是下岗失业现象;而公务员工作、收入稳定,社会保障健全,公务员身份也得到社会认可。

“社会保障的差异性和不完善是导致人们向公共资源集中行业倾斜的内因所在”,就目前情况而言,政府机关和企业相比,纳入政府体系的公务员拥有更多社会保障,从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到住房公积金,还有生育保险、各类津贴,所有保障体系一起为公务员筑起了牢固屏风。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涌现的大小企业,无法给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们提供足够完善的社会保障。尽管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各种政策,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保障,但仅仅依靠企业本身去实现这个目标,漫长而艰巨。

案例分析:请从社会保障角度分析当前公务员热现象。 (要求结合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分析)

案例 2 事业单位下调养老金公平吗?

(公务员社会保障改革单轨制合理吗) 2009 年 1 月 28 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接受采访时称,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 5 个试点省市今年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改革的重要内,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

截至 2005 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 125 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 3035 万人,闻是国家公务员的 4.3 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 80%。

据有关资料显示, 1990 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 59.5 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

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仍只有 1080 元,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水平。

《草案》第九条第三款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金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就是说公务员或机关不参加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国务院将为他们单独制定另一套相关的“规定”。这样做是否妥当?

上述人士表示,一旦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来发放,那么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肯定会下降。

案例问题:请分析事业单位下调养老金公平吗?为什么?(从社会保障的公平性进行分析) 案例 3 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看武大病危教授解聘事件

网帖爆武汉大学知名教授张在元病危遭校方解聘。校方派员到他病床前宣布:终止其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对此,武大宣传部回应称,按照聘用合同约定,张在元的医疗费用应由个人支付,建议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有关劳动争议问题。

一边是道义,一边是合同。解聘病危教授,从前者的视角检视此事件的话,大多数人很轻易地就会举起道德审判的大刀,砍向“不仁不义”的武大。因为武大雪上加霜、冷血无情的这种做法,确实不符合国人传统的价值判断和道德秩序。但是,如果从后者解读的话,武大遵循规则,按照市场原则办事,其实也并无不妥。毕竟,张在元教授不是武大的正式员工,道义归道义,但住院的开销花出的也都是真金白银。从规则上讲,武大按合同并没有义务为这位病危教授养老送终。

所以,从情感上讲,我们每个人都会同情病危教授的遭遇。但是从理智上讲,武大也并非面目可憎,不仁不义。因为,自 2006 年张教授重病入院后,武大已经垫付医疗费用 68.6 余万元,补贴 16.5 万元。虽然没有大包大揽,一包到底,但这近百万元的医疗费用,这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武大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案例问题:此案例反映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存在的什么问题,武汉大学的做法正确吗?

案例 4 上海社会保险基金案——政府责任的“缺位”

尽管自社会保险改革以来基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但 2006 年 7 月东窗事发的上海社会保险基金弊案(下称上海社保案)还是让整个社会“哗然”,媒体称,这是社保系统爆出的最大腐败案,也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上海爆出的最大腐败丑闻。上海社保案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因为以下几点:第一,涉案金额大,已公开披露的牵涉“福禧投资”案的资金就超过 30 亿元;第二,涉案官员层级高;第三,调查阵容强大,为了彻底查清此案,中央已经派出超过百人的调查组常驻上海;第四,违规操作手段多样,其投资方向在资本实业甚至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领域几乎“无孔不入”。有迹象表明,上海发生的这起腐败案或许只是冰山之一角。有鉴于此,中央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已迅速在全国范围展开社保资金审计工作。 2006 年 8 月,审计署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的通知。 11 月 23 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在对除上海、西藏之外的 29 个省区市、 5 个计划单列市的审计中发现,近年来,合计约 71.35 亿元“养命钱”被违法违规动用,部分资金仍未追回。

案例 5 老龄化社会对中国的挑战

20 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问题: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对中国的挑战及相应对策。

!案例 6 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什么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但当他们走出校门时却不得不面对挫折与困惑。毕业即失业,这已经成了大学生们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此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呼声此起彼伏。大学生自主创业将是一条创新的道路。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对那些勇于“吃螃蟹”者予以充分鼓励,规定应届毕业生干个体,可享受一年内免交登记注册费和相关工商管理费的优惠。

这些优惠政策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催化剂,但实际上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毕业生却寥寥无几。那么为何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么难?大学生自主创业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去年,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为 1.94%。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创业之路如此艰难?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盲目创业?

案例问题: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

案例 7 老百姓为什么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是困扰中国各级政府及普罗大众的热点、难点话题,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因为,无论贵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

人生最大的财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老、病、死,其中三项和看病直接相关。谁能逃脱看病这个沉重的人生命题?

尽管中国政府和卫生部门进行了艰苦的努力,推出种种医疗改革措施,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和全国相比,深圳虽然经济相对发达,但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市民和网民投诉和议论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每一个被媒体曝光的医疗纠纷或事故均是骂声一片。

案例问题:请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很好解决?老百姓为什么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案例8 “开胸验肺”暴露了什么

最近,河南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在郑州打工回乡后,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北京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而具有职业病鉴定资质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诊断为“肺结核”。为了证明自己的病情,他不惜到医院“开胸验肺”。

一个农民工以如此极端的方式与命运抗争,与其说是个人的无奈,不如说是社会的悲哀。“开胸验肺”看似荒唐,却充分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防治体制之弊。

按照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然而,一个职业病受害者,若想拿到一纸诊断,往往难于上青天。根据法律规定,申请职业病鉴定者,必须出具由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史、工作场所、健康档案等。但是,让一个污染企业出于良心,自证其罪,为打工者提供有关材料,是不大可能的。而对于拒绝提供证明的不良企业,法律也没有任何惩罚,从而给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正是由于这堵制度的“高墙”,无数维权者被挡在门外。

案例问题:请结合“开胸验肺”事件,分析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立法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何对策?

案例 9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考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或者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慢慢地开始有人把孩子也带到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的现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打工子弟学校开始,人们开始对于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2004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我们看到一些城市又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措施:取消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就学的借读费,把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纳入到城市整体教育发展规划中等等。

然而,到目前为止,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毕竟还只是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或者,因为城市没有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而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开的情况,即 "留守儿童"。

案例问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案例 10 江门市实施廉政公积金制度的探讨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江门市有关部门透露 ,该市 7 月 1 日起将推行“廉政公积金”制度。市直机关公务员按职务最高月缴存 1600 元,5 年无违纪可领取缴存总款额的 70% 。预计每年市财政支出预算近 2000 万元。

据悉,廉政公积金类似于住房公积金 , 由公务员个人与政府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缴纳存入个人账户。如个人未发生违纪 ,可按一定比例定期返还 ,直至退休;如个人违纪违法 ,则按一定比例扣除账户资金上缴国库。

《江门市市直廉政公积金试行办法》已于日前印发。据负责起草《办法》的相关人士介绍,廉政公积金是“公务员履行廉政勤政责任的一种经济奖惩机制” ,实施范围主要为市直机关在编在职公务员 , 目前江门有 4600 多名公务员符合条件, “预计每年财政为此拨款近 2000 万元”。

案例问题:江门市政府机关推行廉政公积金制度的必要性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案例 11 保障性住房问题

虽然有关部委要求各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扩大内需,但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北京等地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用地出让屡屡碰壁,该计划的执行或面临现实困境。

11 月 13 日,原定 11 月 14 日投标的北京大兴旧宫经济适用住房地块招标,在预投标之后突然改为以挂牌方式出让,目前暂无开发商参与报价。而此前,北京市土地整备中心已修改了该地块的规划,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 1.5 万平方米的商品房用地。

《北京市 2008 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显示,北京市今年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建筑规模分别是 50 万平方米、 300 万平方米和 450 万平方米,合计 800 万平方米。但受市场整体环境影响,尽管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对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用地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增加商品房比例、提高限价房限价、改变出让方式、调整付款进度等,但成交状

况并不令人满意,部分地块面临着用地落实却卖不出去的尴尬,限价房用地尤甚。案例问题:试分析保障性住房面临的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案例 12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从 1997 年开始,中国部分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相继出台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以法律形式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目前全国有 2000 多个县级行政机构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 985 万人,约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 42%。 2005 年底,中国共有 2862 个县级行政机构。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国民待遇的重要举措。它将有效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缓和改革中的社会矛盾,同时也是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

据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公布的数字,按照中国人均年收入低于人民币 683 元的贫困标

准, 2005 年底,中国还有 2365 万农村贫困人口,比 2001 年减少了 562 万。中国近年来每年用于扶贫的资金大约有 400 亿元。

案例问题:试分析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案例 13 大学生村官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村官是国家为了加大农村扶贫工作,弥补农村管理人材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的重大举措。也是这几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各省近向年大学生村官考试接连不断,从公务员考试可加分,一村一名大学生行动、村官经费补贴等等,都可以说明政府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重视。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公布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报名情况,截至 2010 年 5 月5 日 24 时,共有 14477 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应聘工作。

据《法制晚报》报道,今年报名应聘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当中,本科以上学历 10655 人,占 73.6%。其中,博士 74 人,硕士 2893 人,分别比去年增加 24 人和 148 人,二者占报名总数的 20.5%,比去年增加 6.1 个百分点。

由数百名大学生村官和专家学者、政府机构负责人参加的第四届大学生村官论坛近日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举行。论坛最新发布的《 2010 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道霞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大学生村官选聘正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追捧。

据统计,在江苏、北京、重庆、四川、山西等省(市,报名竞争大学生村官的人数比例,最低) 5 ∶ 1,最高则达46 ∶ 1 ,与报考公务员相差无几。

截至目前,我国现任大学生村官人数已突破 18 万人。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部署,全国 61 万个行政村将有 61 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加上有的省、市一村两名的标准计算,大学生村官人数将达 120 万人。

但回顾过去,大学生村官这一现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断突现出来。如:村官在村里工作的展开,大学生工作经验问题、大学生村官与本地自选村官问题都出现了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怎样使这一政策真正实现其价值所在 ?

案例问题:大学村官对农村扶贫的意义,存在有哪些问题,有何建议

案例 14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经过 20 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取得了许多成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建立社区服务的运行模式 ? 如何界定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如何看待社区成员的参与以及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建设?如何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社区服务产业化等固有的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逐渐积累和暴露,这些问题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已经妨碍了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从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角度研究社区服务,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从社区入手,侧重于对现阶段政府及其派出机构 (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服务的情况研究,在对社区服务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进而讨论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社区服务的对策。提出通过由政府主导拓展到社区联动、由资源分割拓展到资源共享、由社会福利服务拓展到社会保障服务、由福利性服务拓展到产业化经营,树立标准,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我国的社区服务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关注弱势群体,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福利服务。它具有福利性、互助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其中“福利性”是社区服务管理最根本、最本质的特征,这一特性是社区服务管理与物业管理的根本区别。

我国的社区服务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大致可分为起步、推广及深入发展三个阶段。虽然我国的社区服务管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水平还很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存在许多问题。

案例问题:试分析我国目前社会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是一个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活的重要议题。它关系到人们的福祉、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老年人的养老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养老保障面临巨大挑战。在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依靠农田劳动为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往往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对于老年人的福祉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养老金、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措施来匡助老年人过上尊严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案例二:失业人员的就业保障 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失业人员往往面临着生计难点、社会排斥和心理压力。因此,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制度对于匡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至关重要。例如,一些国家通过提供失业救济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来匡助失业人员度过难关,并匡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创业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案例三: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许多家庭面临着生活困境和基本需求的无法满足。社会保障对于匡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贫困救助、住房保障和教育补贴等措施来匡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此外,社会组织和慈悲机构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供食物、衣物和医疗援助等匡助贫困家庭渡过难关。 案例四:残疾人的社会保障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残疾人的权益、社会包容和机会平等。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例如,政府可以提供残疾津贴、康复服务和就业机会等措施来匡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此外,社会也应该提供无障碍设施、宣传残疾人权益和改变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群。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方案的多样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案例14个

案例 1 从社会保障角度分析公务员热 根据初步统计, 2009 年中国有 104 万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最热门职位有超过 4000 人同时竞争。“将公务员考试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再形象不过。与考大学、考研、留学热相比,考公务员热更甚。” “在目前的社会中,公务员属于优势群体。”多种因素促成考公务员热,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是其中之一。目前,中国正进入高风险社会,人们对职业、生活都感到不稳定,最明显的就是下岗失业现象;而公务员工作、收入稳定,社会保障健全,公务员身份也得到社会认可。 “社会保障的差异性和不完善是导致人们向公共资源集中行业倾斜的内因所在”,就目前情况而言,政府机关和企业相比,纳入政府体系的公务员拥有更多社会保障,从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到住房公积金,还有生育保险、各类津贴,所有保障体系一起为公务员筑起了牢固屏风。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涌现的大小企业,无法给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们提供足够完善的社会保障。尽管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各种政策,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保障,但仅仅依靠企业本身去实现这个目标,漫长而艰巨。 案例分析:请从社会保障角度分析当前公务员热现象。 (要求结合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分析) 案例 2 事业单位下调养老金公平吗? (公务员社会保障改革单轨制合理吗) 2009 年 1 月 28 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接受采访时称,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 5 个试点省市今年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改革的重要内,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 截至 2005 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 125 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 3035 万人,闻是国家公务员的 4.3 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 8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1.案例一:拖欠工资纠纷 在一家私营企业中,员工小王在公司工作了半年,但公司一直未按时 支付工资。经过多次催促和申诉无果后,小王决定向劳动监察部门提起投诉。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不得拖欠员工工资,相关法院判决公司补偿 小王拖欠的工资,并承担相应的违约金和赔偿金。此案例体现了劳动法对 于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的强力保护,也警示雇主不能有不按时支付工资的 行为。 2.案例二:工伤保险赔偿 小李在一家建筑工地工作,因疏忽大意导致受伤,骨折住院治疗。根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规定,雇主应当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并对工伤员 工提供相应的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金。小李按照程序向公司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交相关医疗材料。公司经调查认定事实属实,并按照法规赔偿小李的 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金。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时,享有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也展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力度。 3.案例三:性别歧视案件 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将男性优先录取,歧视女性应聘者。一名被歧视的 女性应聘者向法院提起诉讼,指责公司性别歧视行为违反劳动法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不得歧视员工的性别,录用应聘者应公平公正且 不进行性别歧视。法院判决公司违法,并要求赔偿女性应聘者的经济损失。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劳动法对于性别平等的重视,同时也加强了雇主对于 招聘过程的合法合规要求。

总结起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揭示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劳动法对于保障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合理合法的工资待遇、工伤保险和性别平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些案例也展示了劳动者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通过投诉和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的水平,相关部门和企业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完善制度和机制,确保劳动法的有效实施。

社会保障权和物质保障权的案例

社会保障权和物质保障权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权利,它们直接关 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福祉。在我国,社会保障权和物质保障权 的案例层出不穷,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争议较大的案例。下面 就社会保障权和物质保障权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社会保障权案例 1.某市某工人工伤认定案 某工人在工作中不慎受伤,导致严重残疾,但雇主却推脱责任,拒绝 认定为工伤。工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成功获得工伤 认定,并获得了相应的医疗费用和失业补助金。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 社会保障权的重要性,也证明了法律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有效性。 2.某市某老人养老保险待遇申领案 一位老人在养老金申领过程中遭遇了种种阻碍,始终无法顺利领取应 有的养老金待遇。老人通过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最终通过法院判 决顺利获得了应有的养老金待遇。这个案例突显了养老保险制度的重 要性,也展现了法律在保护老年群体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二、物质保障权案例

1.某县某学生免费午餐权利案 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享受到免费午餐的权利,受到了 不公平对待。通过教育部门和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舆论 的热议,最终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学生免费午餐权利的保障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此政策。这个案例彰显了物质保障权对于贫 困群体的重要性,也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关心贫困地区学生的生 活状况。 2.某省某村环境污染案 某村废弃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居民通过公民维权途径,向有关部 门提出了举报和投诉,最终相关部门对该工厂进行了整改并赔偿了居 民的损失。这个案例突显了环境保护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着重 要的影响,也展现了公民维权的有效性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权和物质保障权是人民群众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在实际生活中,保障这些权利需要各级 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未来我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于社会保障权和物质保障权的保护, 让人民群众能够享有更加稳定和持续的幸福生活。社会保障权和物质 保障权的案例展现了这两项权利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需

社保案例分析

社保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薪可否取代保险待遇 案情:某一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de)外商独资公司,高薪聘用了一位博士毕业生赵某,担任副总经理.当时,公司董事长在谈到工资待遇时,对赵博士说:“董事会给你定(de)工资为一万两千元.不过,丑话要说在前头,我们是一家外资公司,之所以工资定(de)这么高,是因为除了工资以外,再没有其他福利待遇了.像什么医药费报销、养老等问题都得自己解决,公司概不负责.”听了董事长这番话,赵博士心里盘算开了:“这个公司给我(de)工资(de)确是够多(de),可就是将来万一得了什么大病,或者老了怎么办呢”但他转念又一想:“我刚30多岁,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病,至于养老问题,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到不如趁年轻多挣些钱,实惠.” 工作以后,赵博士为了解除自己(de)后顾之忧,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千元,向保险公司投了一份养老保险.这样一来,他在这家公司工作,到也觉得很踏实了. 几个月后,由于赵博士与董事长在公司(de)经营管理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被董事长炒了“鱿鱼”.赵博士不服,双方为此打到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赵博士同时又提出了公司未给他缴纳养老保险(de)问题,他认为,这也是侵犯他合法权益(de)行为.但公司董事长抗辩道:“不为你缴纳养老保险,是事先跟你讲好(de).你要是不同意,当时可以不干嘛.你既然干了,就说明咱们(de)协议已经达成,你现在无权反悔.再说,你不是自己已经向保险公司投了养老保险了吗”公司是否有权不为赵博士缴纳养老保险 分析: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de)基本生活,而建立(de)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社会保险(de)一种.劳动法中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劳动法规定(de)这种社会保险,不同于保险公司(de)金融保险,主要区别在于,⑴前者是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劳动者应享有(de)权利,但后者却不是;⑵前者是强制性(de),即企业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而后者是自愿性(de),即是否参加,完全凭企业或劳动者自愿.所以,赵博士自己向保险公司投保(de)养老保险,不能代替社会保险中(de)养老保险. 本案中,能否因为赵博士当初默许同意公司不参加养老保险,就可以免除公司(de)责任了呢不能.因为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说明,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光是用人单位(de)义务,也是劳动者(de)义务.它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de)共同义务.对于劳动者(de)权利,劳动者当然可以放弃,但是对于义务,就必须履行,他无权放弃.因此,既使劳动者不想参加社会保险也是不行(de). 综上,可以看出,该外商公司以高薪来取代职工(de)养老保险,是违反法律规定(de).它不光应该依法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还应该同时缴纳失业、大病医疗等政府规定(de)社会保险.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职工(de)合法权益,并免受违法带来(de)制裁. 案例二:保费未缴够年限退休难享养老金 案情:63岁(de)陈某已过退休年龄,现在却仍享受不了相关退休养老待遇.这主要是因为他从1988年3月起就开始服务(de)工厂仅为他购买了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这段时间(de)社会养老保险.陈某无奈之下将工厂告到龙岗法院,请求判令工厂为自己办理退休手续,并按社保标准支付退休养老金.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陈某不服判决上诉到深圳市中院.近日,市中院经审理后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退休无养老待遇,陈某不服仲裁起诉,一审落败 被告龙岗区横岗甲厂是一家来料加工企业,陈某于1988年3月10日起受聘于该厂,从事园林绿化和清洁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de)期限从2003年3月1日起至2004年12月31 日止,合同约定陈某(de)月薪为9元.2001年9月,被告开始为陈某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现仍为陈某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陈某现已年满63周岁,原、被告双方现仍保持劳动关系. 2003年11月,陈某作为申诉人向深圳市龙岗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请求裁决:1.被诉人(即横岗甲厂)为申诉人办理退休手续,使申诉人享受退休养老待遇;2.仲裁费由被诉人承担.

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争议的案例

社会保险争议案例 1. 概述 社会保险是国家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制度之一,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议问题,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本文将通 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在社会保险领域中存在的争议,并提出解决的 思路和建议。 2. 争议案例一:社会保险待遇计算问题 某公司员工小李在退休后申请社会保险待遇时发现,其个人缴纳的社 会保险金额与实际待遇有所差距。小李认为公司未按时足额为其缴纳 社会保险,导致其退休后享受的待遇受到影响。而公司方面则声称已 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对于小李的投诉予以否认。 分析:此案例中存在明显的社会保险待遇计算问题。对于员工个人来说,社会保险是其一生的积蓄,直接关系到其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而 在实际操作中,缴纳和计算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 导致员工体验不良。 解决思路: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社会保险缴纳 情况的检查和核实,确保缴费和待遇的公平合理。 3. 争议案例二:社保基金管理不当问题

某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社会保险基金 被用于非法投资或被挪用,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相关责任人被追究 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保障权益的问题依然存在。 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而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挪用和非法投资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裙众 的权益。 解决思路: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和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的风险 防范和预警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4. 争议案例三:社保待遇标准不公问题 一些地区存在着不同岗位、不同单位的员工,在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时 存在差异大的情况。同样是缴纳了社会保险,部分员工却因单位性质、地区差异等原因导致待遇水平存在差异,引发了一定的社会不公问题。 分析:社会保险待遇标准的差异化不仅是制度本身的问题,更是在执 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在同一职业领域内、同等缴费条件下,员 工应当享有相同的保障和待遇。 解决思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待遇标准和计算公式,强化对待遇执 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

社会保障体系创新案例

社会保障体系创新案例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个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承载着保障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各国纷纷探索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与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本文将以几个具体案例,展示不同国家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案例一: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养老金发放压力的增大,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重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德国政府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他们采取了几个创新的举措,包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个人养老金的缴纳比例以及鼓励企业提供自愿补充养老金等措施。这些改革举措有效缓解了养老金支付压力,提高了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 案例二: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创新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面临有限的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医疗开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加坡政府通过创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与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他们实施了医保个人账户制度,每个新加坡公民都有一个用于支付医疗费用的账户,政府通过补贴和资助的方式不断增加这个账户的金额。这样一来,公民们在需要医疗服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财力灵活选择,并且通过强化医保个人账户的管理和监督,医疗费用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

案例三:中国的失业保险创新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提升失业保险的覆盖率和改善失业人员的待遇,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之一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失业保险基金,将失业保险缴费从地方层面统一调剂,确保了失业保险金的稳定发放。另外,中国政府还通过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手段,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升了社会保障体系的综合效益。 结语 社会保障体系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政策设计、制度建设和资金保障等多个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努力。上述案例中的创新举措,无论是德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创新还是中国的失业保险创新,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路径,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实现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案例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案例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引入新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人民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案例,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和改革路径。 案例一:丹麦的灵活退休制度 丹麦作为一个福利国家,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丹麦的一个创新之处是灵活退休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丹麦居民可以选择在60岁至70岁之间任何时间退休,而不受法定退休年龄的束缚。这一制度的好处在于,它允许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规划退休时间,提高了退休的弹性和灵活性。 案例二: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 新加坡是亚洲地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其医疗保障制度备受瞩目。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三个支柱:个人医保账户、中央医疗保险和公共医院。每个新加坡公民都有一个个人医保账户,政府每年会向其注入一定的资金。该账户可以用于支付医疗费用,例如购买医疗保险或支付医疗账单。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对于提供个人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负担,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案例三:瑞典的家庭政策创新

瑞典是欧洲福利国家的代表,其在家庭政策方面的创新备受赞誉。 瑞典实行了一系列的家庭政策,包括产假、父亲假和与孩子相关的福利。瑞典的产假和父亲假都非常长,允许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并在孩子生命早期提供照顾。此外,瑞典还提供免费的幼儿教育和托 儿服务,帮助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得到支持。这些家庭政策的创 新为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案例四: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养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中国相 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政策,旨在解决养老问题。其中,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职业年金制度的推行。职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和员工 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款项,用于企业员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发放。通过 推行职业年金制度,中国力图平衡养老金负担,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 发展,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结语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对于满足人民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丹麦的灵活退休制度、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瑞典的家庭政策 创新以及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等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 区在应对社会保障问题时的不同路径和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 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为社会的稳定和可 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社会保障法案例

社会保障法案例 社会保障法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通过法律手段 规定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的总称。社会保障法案例是指在实践中,各国政府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而制定的具体案例。以下将以几个典型的社会保障法案例为例,分析其对社会成员的保障作用。 首先,以美国《社会安全法》为例。该法案于1935年通过,建立了美国社会 保障制度的基础。该法案规定了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包括退休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通过该法案,美国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帮助他们应对退休、失业、疾病等风险,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其次,以中国《社会保险法》为例。该法于2010年通过,明确了我国社会保 险的种类和范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该法案规定了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为我国社会成员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再次,以德国《社会保险法典》为例。该法典包括了德国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该法典规定了社会保险的缴纳和享受条件,保障了德国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 最后,以日本《社会保险法》为例。该法案规定了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该法案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保障了日本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提高了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各国的社会保障法案例都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 益而制定的具体案例,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为社会成员提供了经济保障和社会保障服务,提高了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为各国社会保障法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社会保障法案例

社会保障法案例 社会保障法案例是指在社会保障领域中所涉及的各种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到社 会保障法律的适用、执行和解释。社会保障法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社会保障法的适用和实际操作,以期对社会保障法的理解有所帮助。 案例一,李某工伤保险申请。 李某是一名在工厂工作的职工,因工作中受伤导致手部严重受伤,需要进行手 术治疗。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适用于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伤的职工。李某申请工伤保险赔偿,但公司拒绝认定其为工伤。经过调解和诉讼,最终法院判决公司应承担李某的工伤保险责任。 这个案例反映了在工伤保险方面,雇主应当依法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并且对 于工伤的认定应当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保障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王某退休金申领。 王某是一名退休职工,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的规定,他应当享 受到相应的养老金待遇。然而,由于个人档案不全和单位拖欠缴费等原因,王某多次申领养老金未果。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王某成功申领到了应有的养老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养老保险的实施需要保障个人档案的完整性,同时用人单 位也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确保退休职工能够按时领取养老金。 案例三,张某社会医疗保险报销。 张某是一名城镇居民,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在患病就医后,他按照规定向医 院报销医疗费用。然而,由于医院未及时将报销信息上传至医保系统,导致张某无法及时领取医疗报销款。经过多次协调,最终医院将相关信息上传并完成报销流程,张某顺利领取了医疗报销款。

这个案例表明,医疗保险的实施需要医院和医保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确保参保人员能够及时、便利地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法案例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保障法的适用和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保障法律的具体实施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典型案例是指在最高人民法院和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 劳动争议、社会保障等领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携手合作,加强司法保障和政策支持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争议案例 1.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在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合作制定了《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四)》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争议的解决方 式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判决,保护了劳动 者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2.遣散费纠纷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积极应对遣散费纠纷案件。他们共同推动 了遣散费的发放和支付机制改革,确保了遣散费的及时支付和合理计

算。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判决,对涉及遣散费的案件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保障案例 1.社会保险费纠纷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在社会保险费纠纷案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共同推动了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和缴纳机制改革,加强了社会保险费的管理和监督。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判决,对涉及社会保险费的案件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保障了参保人员的权益。 2.社会救助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在社会救助案件中合作紧密。他们共同制定了《农村五保户救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加强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和监督。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判决,对涉及社会救助的案件进行了规范和统一,确保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三、其他典型案例 1.职业病认定和赔偿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在职业病认定和赔偿案件中合作密切。他 们共同制定了《办理职业病任务的审判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规范 了职业病的认定和赔偿程序。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判决,对职业病 认定和赔偿案件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2.职业培训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在职业培训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 共同推动了职业培训的规范和发展,加强了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判决,对涉及职业培训的案件进行了规范 和统一,提高了职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他们携手合作、协同发力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和 司法保障,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这些典型案例是 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合作的成功范例,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 经验。

新中国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成就 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许多成就。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成就, 并提供一些具体案例来支持我的观点。 1. 在深度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 成就: 1.1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我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为人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1.2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人民的养老金、医疗保障待遇等得到了有效保障,许多老年人和贫困家庭受益匪浅。 1.3 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投入资金不断增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在广度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领域和层面来评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的成就: 2.1 养老保险:我国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障,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受益人数不断增加。 2.2 医疗保险:我国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体系,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效缓 解了看病贵的问题。

2.3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我国建立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为失业人员和工伤职工提供了及时的经济保障,有效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对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成就的全面评估,接下来我将结合一些具体案例来支持我的观点: 案例一:养老保险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养老金并轨改革,加大养老保险基金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养老待遇。山东省在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政府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使得参保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案例二:医疗保险 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江苏省通过加大医保资金投入,不断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大大缓解了患病就医对人民经济的负担。 案例三: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我国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通过提高失业金和工伤赔偿标准,保障了失业人员和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广东省在推进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失业人员的生活救助力度,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法规。 案例一,劳动合同纠纷。 小明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工作内容等事项。然而,一年后,公司未按时足额支付小明工资,并要求他加班加点。小明多次向公司提出抗议,但未得到解决。最终,小明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并解除劳动合同。仲裁部门依法判决,公司需支付拖欠工资,并赔偿违约金,同时解除劳动合同。该案例体现了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纷处理,也提示了企业应严格履行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案例二,工伤赔偿。 小张在工作中不慎受伤,导致右手严重受损,需要长期治疗。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小张有权获得工伤赔偿金和医疗补助。然而,公司却以小张自身过错为由拒绝支付赔偿。小张通过法律援助机构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公司需支付工伤赔偿金和医疗费用。这一案例再次提醒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同时依法履行工伤赔偿责任。 案例三,社会保险权益。 某公司未按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员工在退休后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员工通过律师向公司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公司需补缴社会保险费,并支付相应的滞纳金。这一案例再次提醒企业,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员工的社会保险权益。 以上案例展示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反映了一些企业在劳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

法权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劳动者也应增强法律意识,及时维护自身权益,共同促进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加深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解,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

上海社保案 上海社保案就是近年来查处的社保基金违法大案。根据国家审计署2007年第86号《上海市社保基金运营及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报告》:多年来,上海市社保局共计运营基本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小城镇保险等8个险种的社保资金,金额共计达329、44亿,截至2006年7月17日,尚未收回的资金达255、41亿,占运营资金余额387、31亿元的66%(后经各方面积极努力,于2007年1月全部收回社保违规资金)。截至2006年7月17日,对44家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201、25亿,社保资金甚至给不法商人与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坤、原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原上海电气董事长王成明等一批涉案人员受到法律制裁。

广州社保案主角受审被控造成社保基金损失5、2亿 西安晚报2007-10-31 本报讯据《信息时报》报道:前日,“广州社保基金被违规审批用于非法投资”一案在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指控原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前身)经理刘雨宏滥用职权,违规审批社保基金7亿多元用于非法投资,造成5亿余元的经济损失。 据检察机关指控,1993年到1996年,刘雨宏任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社保公司”)经理期间,未经上级领导批准,违规审批社保基金,并在市场上进行非法

营运。1994年初,刘雨宏审批2、69亿元社保基金,投入广州亿安广场房地产发展公司的亿安广场项目,该项目由于各种原因而成为了广州多年最著名的烂尾楼,致使社保公司的投资仅收回三成本金。 公诉方指控刘雨宏经手审批的项目共有14个,占了社保公司违规投资项目的近一半,这些项目主要就是房地产、银行借贷、国库券等。违规审批社保基金会75183、95万元,致使社保基金直接损失52172、99万元。该案于2006年6月28日由广州市公案局立案侦查,同年12月8日将被告人抓获归案。 检察院认为,被告人刘雨宏无视国家法律,滥用职权,违规审批动用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市场营运,造成社会保险基金巨额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遂以国有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相关链接 人大代表追问“逼”出旧案 据刘雨宏的辩护律师透露,自从上海社保基金案曝光以后,公共基金管理问题成为舆论焦点。更重要的就是,从2003年到2007年,不断有人大代表追问社保基金亏空的问题。另外,也正就是因为人大代表锲而不舍的追问,才使政

最新社会保障典型案例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 ------------------------------------------作者xxxx ------------------------------------------日期xxxx

上海社保案 上海社保案是近年来查处的社保基金违法大案。根据国家审计署2007年第86号《上海市社保基金运营及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报告》:多年来,上海市社保局共计运营基本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小城镇保险等8个险种的社保资金,金额共计达329.44亿,截至2006年7月17日,尚未收回的资金达255.41亿,占运营资金余额387.31亿元的66%(后经各方面积极努力,于2007年1月全部收回社保违规资金)。截至2006年7月17日,对44家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201.25亿,社保资金甚至给不法商人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坤、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原上海电气董事长王成明等一批涉案人员受到法律制裁。

广州社保案主角受审被控造成社保基金损失5.2亿 西安晚报2007-10-31 本报讯据《信息时报》报道:前日,“广州社保基金被违规审批用于非法投资”一案在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指控原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前身)经理刘雨宏滥用职权,违规审批社保基金7亿多元用于非法投资,造成5亿余元的经济损失。 据检察机关指控,1993年到1996年,刘雨宏任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社保公司”)经理期间,未经上级领导批准,违规审批社保基金,并在市场上进行非法营运。1994年初,刘雨宏审批2.69亿元社保基金,投入广州亿安广场房地产发展公司的亿安广场项目,该项目由于各种原因而成为了广州多年最著名的烂尾楼,致使社保公司的投资仅收回三成本金。 公诉方指控刘雨宏经手审批的项目共有14个,占了社保公司违规投资项目的近一半,这些项目主要是房地产、银行借贷、国库券等。违规审批社保基金会75183.95万元,致使社保基金直接损失52172.99万元。该案于

社会保障学案例

社会保障学案例

社会保障课程案例 【案例四】某单位职工李某每个月的工资是4000元左右,可工资条上扣的养老保险费却只有几十元钱。李某心想,单位代扣我的养老保险费少,是不是表明单位给我交的那部分也少了呢?是不是我退休以后拿的养老保险金也会少了呢?李某的担心很有道理。其实,别看用人单位表面上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可是不是没把职工实际发放的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少报、瞒报了工资总额呢? 问:李某的单位社保缴费基数是否有“猫腻”?试评析。 答:目前有不少企业没有将职工实际的工资总额作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而只拿职工的部分工资、甚至本市最低工资作为基数来缴纳社会保险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去年经审核确认,有六成多企业存在少报、漏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给这些职工今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埋下了隐患。劳动部门提醒,各项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主要是由缴费职工的上年工资总额确定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

同签订后,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在1985年4月至1996年12月期间,陈爱民是亦农亦商人员,整个供销社系统与他同样身份的人都未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其间对其所扣的工资总额3%的返家补助费可以退还,供销社不具有补缴养老保险金义务。因此,供销社拒绝为其补缴养老金。双方争执不下,陈爱民于1997年初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仲裁,要求供销社补缴养老保险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驳回了陈爱民的请求。陈爱民不服,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97年4月,法院对当地首起养老保险民事诉讼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判决供销社从1986年8月起为陈爱民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供销社对此判决不服,于1997年10月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最后,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问:某供销为什么应该为陈爱民缴纳养老保险金?试分析。 答: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供销该不该为陈爱民缴纳养老保险金。 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因自然衰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按照法律规定,有权享受国家给予的一定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