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公用工程——城市道路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城市道路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城市道路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城市道路工程

1.城市道路工程

(一)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2.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代表为沥青类路面;

(2)刚性路面:荷载作用下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代表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路基

1.含水量W: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即w=Ww/Ws;

2.液性指数ⅠL<0坚硬、半坚硬状态,0≤ⅠL<0.5硬塑状态,0.5≤ⅠL<1.0软塑状态,ⅠL≥1.0流塑状态;

3.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填料强度)试验;

4.新建地下管线的施工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5.当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每层台阶高度≤300mm,宽度≥1.0m;

6.距管道边1m范围内,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7.试验段的目的:

(1)确定预沉量值;

(2)确定每层虚铺厚度;

(3)合理选用压实机具:根据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工期要求等

(4)选择压实方式:重力压实(静压)和振动压实。

(5)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8.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采用人工夯实、蛙夯机夯实);管顶至路床的覆土厚度≤500mm,应对管

道结构加固;管顶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0-800mm,路基压实时应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10.不良土质路基处理方法:

(1)软土: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黏土;

1)病害特征:主要破坏形式是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

2)处理方法: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等;

3)具体做法:置换土、砂垫层置换、砂桩、抛石挤淤、粉喷桩、反压护道、塑料排水板、土工织物等

(2)湿陷性黄土:土质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1)病害特征:路基变形、凹陷、开裂、边坡崩塌剥落;

2)处理方法:防止地表水下渗,(黄化预换挤强)化学加固法、预浸法、换土法、挤密法、强夯法;并采取防冲、截排、

防渗等措施;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的有效防护措施;

(3)膨胀土:吸水膨胀或失水收缩的高液限黏土

1)病害特征:胀缩特性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等破坏;

2)处理方法:灰土桩、水泥桩、无机结合料、换填、堆载预压、防水保湿、调节路基内干湿循环;

(4)冻土: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

1)病害特征:路基因冻胀发生变形破坏;

2)处理方法:可增加路基总高度防水进入路基、不冻胀的路面材料、增加结构厚度或采用隔温材料(多孔矿渣)、防冻

层厚度符合标准规定;

11.土中的水有固、液、气三种形态,液态水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毛细水可逆重力方向上升到一定

高度,在0℃以下仍能移动、积聚,发生冻胀;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三)基层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分基层和底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不同;

2.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特重、重、中交通),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特重、重交通),应设置底基层。

3.基层的结构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

4.水泥砼道路基层作用:

(1)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2)与垫层共同作用,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砼面层的不利影响;

(3)为砼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5.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

(1)特重交通: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2)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

(3)中轻交通: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级配粒料。

6.基层的宽度根据施工方式不同每侧至少宽出:

(1)小型机具300mm;(2)轨模式摊铺机500mm;(3)滑模式摊铺机650mm。

7.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加筋、防护、隔离、过滤、排水

(1)路堤加筋

1)主要目的是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可用材料有土工隔栅、土工织物、土工网;材料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较高的撕

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

2)施工原则是能充分发挥加筋效果为出发点;叠合长度≥300mm,连接时搭接宽度≥150mm,摊铺后48h内填筑填

料,填土卸在已摊铺完毕土面上,高度≤1m,卸后立即摊铺,防止局部承载力不足;

3)第一层用轻型压路机,超过600mm后用重型压路机;

(2)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1)目的是减小路基与构筑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加筋材料选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填料应有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

以碎石土、砾石土为宜,加筋材料与填料之间应有足够的摩阻力;

2)土工合成材料与构造物之间应相互连接,在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上分层铺设,间距经计算确定;

3)施工程序:清地表→地基压实→锚固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张紧并定位→分成摊铺、压实填料至下一层土

工合成材料的铺设高度→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锚固、摊铺、张紧并定位。

搭接宽度≥200mm,连接强度≥60﹪合成材料强度;做好台背排水、避免地表水渗入、滞留;

(3)路面裂缝防治

1)采用玻纤网、土工织物等,铺设于旧沥青路面、旧水泥路面的沥青加铺层底部或新建道路沥青层底部;满足抗拉

强度、最大负荷延伸率、网孔尺寸、单位面积质量、耐170℃以上的高温;

2)旧路面裂缝处理要点:首先对旧路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确定旧路处理和新料加铺方案;施工要点:旧路

面清洁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粘层油,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铺筑新沥青面层。

(4)路基防护

1)坡面防护: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或岩石边坡;

a)土质边坡采用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网格固定撒草种;施工步骤:整平坡面→铺设草皮或土工网→草皮养护;

b)岩石边坡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施工步骤:清除坡面松散岩石→铺设固定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喷护水泥砂浆→

岩面设置排水孔。

2)冲刷防护:沿河路基可采用土工织物软体沉排、土工模袋;模袋铺设流程:卷模袋→设定位桩及拉紧装置→铺设

模袋→注浆(砼);

(5)过滤与排水

土工合成材料可单独或与其他材料配合作为过滤体和排水体用于暗沟、渗沟、坡面防护,支挡结构壁墙后排水,软基路堤地基表面排水垫层,处治翻浆冒泥和季节性冻土的导流沟等道路工程结构中。

1.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开

1m以上;采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2.高等级道路横向平接缝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清除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

→铺筑新混合料→接槎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4.沥青路面压实度的测定方法:

(1)钻芯法检测:现场钻芯取样送试验室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计算出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现场干密度)和试验室标准

密度(室内最大干密度);求出:压实度(k)=现场干密度/室内最大干密度;

(2)核子密度仪检测:采用直接透射法测定土基的密实度和含水量;采用散射法检测路面或路基材料的密度和含水量;

适用用于施工质量的现场快速评定,不宜用做仲裁试验或评定验收试验。

(五)面层(水泥混凝土)

1.水泥混凝土面层

(1)混凝土水灰比应≤0.5,水泥用量≥300kg/m3,配合比按重量计量,满足28d弯拉强度值;

(2)当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250mm时,两层钢筋网片应设立架立筋扎成骨架一次安装固定,保证钢筋间距;

(3)日平均气温20℃时,使用普通水泥的混凝土面层拆模时间为30h;

2.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时间:

(1)单立轴搅拌机总拌合时间80-120s,投料齐全后最短纯拌合时间≥40s;

(2)行星立轴和双卧轴搅拌机总拌合时间60-90s,投料齐全后最短纯拌合时间≥35s;

(3)连续双卧轴搅拌机投料齐全后最短纯拌合时间≥40s;

3.宜使用钢模板,1m设置1处支撑;木模用前须浸泡,直线处板厚≥50mm,0.8-1m设1处支撑,弯道处板厚15-30mm,

0.5-0.8m设1处支撑;

4.摊铺与振动

(1)三辊轴机组:滚轴直径与摊铺厚度匹配,必须同时配备安装插入式振捣器组的排式振捣机,面层厚度<150mm可

采用振捣梁,一次摊铺双车道应配备纵缝拉杆插入机;作业单元长度20-30m,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

振捣机振实与三辊轴整平之间时间间隔≤15min;

(2)轨道摊铺机:最小摊铺宽度≥3.75m,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动梁或振动板,当坍落度20-40mm;面层厚度>150mm,

坍落度<30mm插入振捣;振动梁或振动板振捣和修整,振动板提浆饰面,抹平板完成表面整修;

(3)滑模摊铺机:振动仓内料位高出路面100mm;坍落度小采用高频振动、低速摊铺,坍落度大采用低频振动、高速

摊铺;摊铺机行走速度1-3m/min,振捣频率8000-9000r/ min;

(4)小型机具摊铺:松铺系数1.10-1.25;摊铺厚度达2/3时,应拔出模内钢钎,并填实钎孔;

5.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宽时,应设置带拉杆(螺纹钢筋)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4.5m时,应设置

带拉杆(螺纹钢筋)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

6.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砼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

7.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应配筋

补强;

8.胀缝设置在邻近桥梁、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处等;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

传力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

9.传力杆(光圆钢筋)的固定方法:

(1)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浇筑邻板时拆除端头木模,并设置胀缝板、木

制嵌条、传力杆套管,胀缝宽20-25mm;

(2)支架固定传力杆,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传力杆一半穿过胀缝板和端头挡板,用钢筋支架固定

就位,振捣密实后抽出端头挡板,空隙部分填补混凝土插入振捣密实;

10.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全部软切缝;

(1)全部硬切缝:温差<10℃,最长时间≤24h,深1/4-1/5板厚;

(2)软硬结合切缝:温差10-15℃,缝深≥60mm,不足者补切到1/3板厚;

(3)全部软切缝:温差>15℃,抗压强度1-1.5MPa,人可行走,≤6h,缝深≥60mm,不足者硬切补深到1/4板厚;

(4)对已插入拉杆的纵向缩缝,切缝深度≥1/3-1/4板厚,最浅≥70mm,纵横缩缝同时切;

(5)缩缝切缝宽度4-6mm;填缝槽:深度25-30mm,宽度7-10mm;

11.填缝料灌注深度15-20mm,热天施工时填缝料平板面,冷天填缝料为凹液面,中心低于板面1-2mm;填缝材料有

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12.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水泥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道路大修维护技术

1.微表处理施工基本要求:

(1)对原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补缝,使其符合要求;

(2)宽度>5mm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3)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

(4)深度15-40mm的车辙、壅包应进行铣刨处理;

(5)微表处理混合料的质量符合有关规定。

2.微表处理施工流程与要求:

(1)可半幅施工,不中断行车;采用专用摊铺机具,速度1.5-3.0km/h;

(2)橡胶耙人工找平,不需碾压成型,立即进行初期养护,气温25-30℃养护30min满足设计要求后开放交通;

(3)应安排试验段,长度≥200m。

3.旧水泥混凝土路作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要点:

(1)对旧水泥混凝土路做综合调查,符合经处理后作基层使用的基本要求;

(2)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作填充处理;

(3)对局部破损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

(4)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

4.使用沥青密封膏处理旧水泥混凝土板缝:

(1)采用切缝机结合人工按设计要求剔除破碎边缘到足够深度;用高压空气清除缝内灰尘;

(2)用M7.5水泥砂浆灌注板体裂缝或用防腐麻绳填实板缝下半部;上部预留70-100mm;

(3)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在砂浆表面及接缝两侧涂抹混凝土接缝粘合剂后,填充厚度≥40mm密封膏。

5.基底处理:

(1)开挖式基底处理:将破坏部位凿除,换填基底并压实后,重新浇筑混凝土(对交通影响大,适用交通不繁忙路段);

(2)非开挖式基底处理:采用探地雷达探查板下松散、脱空部位,钻孔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灌注压力1.5-2.0MPa。

(七)雨期施工质量控制

1.基本要求:快、盖、疏、导、排

(1)加强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避开下雨时施工;

(2)调整施工步序,集中力量分段施工;

(3)做好防雨准备,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施工现场搭移动罩棚;

(4)完善排水系统,防排结合;并加强巡视,发现积水、挡水及时疏通;

(5)道路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2.路基施工

(1)有计划的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挖或挖段过长;

(2)挖方段留横坡、做截水沟,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因雨翻浆段,换料重做;

(3)填方段按2%﹣3%的横坡整平压实,防积水。

3.基层施工

(1)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

(2)下雨来不及完成时,尽快碾压,防雨水渗透;

(3)应避免雨期施工石灰土基层,保护石灰免遭雨淋,施工时排除下承层表面水防止集料过湿;

(4)雨期施工水泥稳定土,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段尽快碾压密实,施工时排除下承层

表面水防止集料过湿。

4.面层施工

(1)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雨期应缩短施工长度,加强施工现场与沥青拌合厂联系,及时摊铺,

及时完成碾压;

(2)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时,应勤测粗细集料的含水量,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雨期作业工序要紧密衔接,

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养生。

(八)冬期施工质量控制

1、基本要求:

(1)土方、土基施工在上冻前完成;

(2)连续5d平均气温<5℃或最低气温<﹣3℃,视为进入冬季施工;

(3)既要防冻又要快速,保证质量;

(4)准备好防冻覆盖和挡风、加热、保温等物资。

2、路基施工:

(1)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型;

(2)当日完不成,应将操作面刨松或覆盖,防止冻结;

(3)平均气温<﹣5℃时,填土高度随气温的下降而减少;

(4)快速路、主干路土料不能有冻土块,次干路以下的冻土块≤100mm,含量<15%

3、基层施工:

(1)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粒料、钢渣)类,在进入冬期前30-45d停止施工,冬期不得施工。

(2)水泥稳定土(粒料)类,进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当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施工时掺入防冻剂;

4、沥青混凝土面层:

(1)<5℃时,快速路、主干路严禁冬期施工,次干路及以下的应停止施工;

(2)粘层、透层、封层严禁冬期施工。

(3)适当提高出厂温度,运输中应覆盖保温;

(4)摊铺时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和“及时碾压、及时成型”的方针。

5、水泥混凝土面层:

(1)搅拌站搭设工棚或挡风设备,出料温度≥10℃,摊铺≥5℃;

(2)施工中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当连续5d平均气温<﹣5℃或最低气温<﹣15℃,宜停止施工;

(3)不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对粗细集料加温但≤35℃,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4)混凝土板弯拉强度<1Mpa或抗压强度<5Mpa时,不得受冻;

(5)浇筑前,基层应无冰冻、不积雪,摊铺时气温≥5℃;

(6)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快速施工;成型后及时覆盖保温,也可采用蒸养法养护;

(7)养护时间≥28d。

(九)高温施工质量控制

1、水泥混凝土面层:

(1)气温高于3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在30﹣35℃、同时空气相对湿度<80%,按高温期施工的规定进行;(2)应避开高温期施工,可选晚间施工;

(3)严控配合比,保证其和易性,必要时掺加缓凝剂,特高温时可掺加降温材料;

(4)加强各工序衔接,缩短运输和操作时间;

(5)加设临时罩棚,免遭日晒,减少蒸发量;及时覆盖加强养护多洒水,保证正常硬化过程。

(十)相关法律法规

1.城市道路管理的有关规定

(1)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须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方可安装规定占用;

(2)因工程建设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持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签发的文件和有关设计文件,到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

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按照规定挖掘;

(3)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或者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未提前办理

变更审批手续的,由市政行工程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对造成的损失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城市绿化的有关规定

(1)因建设或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

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2)砍伐树木,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3)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迁移古树名木,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并报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道路工程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潼关县秦东镇北赤路市政工程 道 路 工 程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编制原则 (3)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 五、质量保证体系 (12) 六、组织保证措施 (12) 七、确保工程安全生产技术组织措施 (13) 八、保证工期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4)

一、工程概况 潼关县秦东镇北赤路市政工程总体上为东西走向,作为秦东镇主要交通轴线,道路全长4328.736m,设计车速为40km/h。道路设计总宽度12m,其中车行道7m,两侧人行道共计5m。道路沿线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质。 二、编制依据 1、潼关县秦东镇北赤路市政工程道路部分设计图纸 2、潼关县秦东镇北赤路市政工程施工合同 3、《潼关县北赤路道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JJ37-2012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GJJ194-2013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JJ004-89 10、《潼关县秦东镇总体规划》2013--2020 11、《潼关县秦东镇道路工程专项规划》2014--2025 12、踏勘工地现场调查了解的有关资料; 三、编制原则 1、坚持技术先进、科学管理与经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2、根据工程实际,围绕工程重点,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3、实施项目科学管理,采用流水作业,确保实现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及 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4、保护环境,减少因施工对当地带来的一切干扰。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本工程的施工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路基土方工程施工→ 6%、8%路基灰土施工→ 10%灰土、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水泥稳定土、二灰碎石施工→路缘石安装→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道路标线施工 1、施工准备 为了确保本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圆满地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本工程特点,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科学组织,精心安排、计划在先,保证施工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①、施工前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现场交接工作,布设施工用电线路,用水管线和临建设施。 ②、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提出方便施工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道路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深度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广东

广州某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标段道路包括主线K0+143.859~K0+614.500,主线路宽26.5m。E匝道里程范围为EK0+180.000~EK0+618.727; L匝道里程范围为LK0+000~LK0+349.034;F匝道里程范围FK0+799.085~FK1+126.078以及FK0+604.00~FK0+702.765。 (2)施工范围内主要是丘陵区,山坡较平缓,沟谷切割较深,山体由风化花岗片麻岩组成,地表多为残积土覆盖,有少量基岩露头。植被发育,但树木大部分被伐。路基填方前基底均须进行清理,并作清淤换填处理。 (3)本工程道路基层 1)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为移挖作填的坡土,全、强风化的花岗片麻岩及一部分外借土。路基分层松铺以30cm为宜,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 填方路堤两侧各超宽50cm,路基填料采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 2)土质及全、强风化石质挖方路基。土质,全、强风化石质挖方地段,需要进行填前碾压并控制压实度大于95%。当土质松散、渗水、强度低时,须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或掺生石灰处理。 3)填挖方过渡段路基。由填方路基的下路床底面过渡到挖方路基路床底面或挖方路基路床顶面,需要填挖方过渡路段,对挖方段进行超挖回填并控制过渡段最短边长度不小于10m,压实度须满足各相应层位压实度的要求。 (4)一般路段采用2.0%正常横坡;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保持水平,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线旋转,按线形渐变设置超高过渡段。上路肩设置1%的向外横坡。 (5)道路结构面层。一般地段,采用16cm厚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面层为改性沥青)33cm厚的6%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和15cm厚的级配碎石垫层。石质挖方地段不设底基层,改为10cm厚的级配碎石垫层。 (6)路边为硬路肩及保护性路肩,中间设拦水缘石。 (7)道路中央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缘石及护栏组成,其开口采用活动护栏。 (8)边沟采用浆砌片石。 二、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l—2000)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 29-50—2003)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小区室外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小区室外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高新基地Ⅰ段地下室及2、5、7号楼室外工程位于太白南路以东、电子四路以南。建筑面积平方米,由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二、小区道路灰土基础施工方案: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将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室外道路为400mm 厚3:7灰土回填,分二皮回填,每皮200mm厚,压实系数≥0.94。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应与灰样颜色一致。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并根据厚度、面积、计算施工时需要添加的灰土量。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夯打密实: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灰土、素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若含水量过大应翻松、晒干,防止出现橡皮土。 1、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2、雨期施工:基槽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上遭到破坏。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

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3、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 5、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按配合比,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6、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裂、空鼓。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7、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 三、小区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案: 小区道路为200mm厚C25混凝土面层,砼的浇灌和振捣,是保证安全和砼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分块捣制,振捣密实,随打随抹平,每块道路长不大于6米,沥青砂子或沥青处理松木条嵌缝。对于现浇砼工程施工,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施工方案的特点,组织分段分层浇水施工,确定每工作班和每工程量,根据现有设备条件,严格按照《砼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砼工程质量。 1、模板和支架应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检查的具体内容,模板的尺寸、位置、垂直度、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模板接缝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Ⅱ、Ⅲ。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表2.2.1 Ⅲ 2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图2.4.1 道路建设限界

图中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c--机动车车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 W1--侧向净宽(m); W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Wmb--非机动车道路路缘带宽度(m); Wsc--机动车车行道安全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hb--自行车道、人行道及其他非机动车车行道的最小净高(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e--顶角抹角宽度(m)。 最小净高表 2.4.1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l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6.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 1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统一城市道路工 程设计主要技术指标,指导城市道路专用标准的编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范围内新建和改建的各级城市道路设计。 1.0.3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考虑社会 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合理采用技术标准。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 1.0.4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术语 2.1.1主路 main road

快速路或主干路中与辅路分隔,供机动车快速通过的道路。 2.1.2辅路 side road 集散快速路或主干路交通,设置于主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双向行驶交通,可间断或连续设置的道路。 2.1.3设计速度 design speed 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 2.1.4设计年限 design life 包括确定路面宽度而采用的远期交通量的年限与为确定路面结构而采用的保证路面结构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设计使用年限两种。 2.1.5通行能力 traffic capacity 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交通流率。 2.1.6服务水平 level of service 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驶时间、行驶(步行)自由度、交通中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2.1.7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colorful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或树脂类胶结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拌合形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林华杰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林华杰 发表时间:2019-08-26T15:09:54.18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2期作者:林华杰 [导读] 城市不断发展,机动车行驶数量也日益增加,导致交通问题的不断出现。 茂名市安鑫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城市不断发展,机动车行驶数量也日益增加,导致交通问题的不断出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最后对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同时希望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交通工程;设计;技术 引言 现阶段,社会高速发展,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开始日益增多,道路上车辆的大量增多,造成道路交通拥堵,进而产生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因此,交通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促进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中道路分为:快速路、支路、主干路、次干路。快速路主要指在城市中联系机动车辆与交通服务的道路,其可以将交通需求的层次进行分解,快速路形成了城市快速交通的道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快速路由主要指的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道路,为城市交通可以提供有效服务,加强与交通的各个部门联系,对城市道路交通起到疏导作用,即当城市交通出现拥堵情况,快速路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疏导,衔接各个交通道路,将城市道路连为一体,扩大了城市对外交通,是交通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主干路主要指的是城市在对外交通与城市组团联系的最主要干路,就是指过往车辆必须保持正常速度的交通路线,其设置了6条车道,运用扩大交叉口的方法,加强车辆通行力度,提高过往车辆的通行能力。在主干路的沿线一般会设置一些建筑,吸引过往的行人。次干路分为交通性次干路、生活性次干路。支路是城市中的一些街坊道路,在支路会有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会有一些与生活服务有关的功能,起到缓解交通的作用。支路也可以布置一些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设置公交专线、自行车公用道路。交通工程在进行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的道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有效总结,分析道路的具体情况,了解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设计能够符合城市交通工程的需求。 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2.1规划设计 在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城市交通进行整体性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交通设计的初始阶段,也是交通设计的关键期。因此在规划城市交通格局时,就应该渗透节能环保意识。规划设计奠定了后期建设得理论基础,以环保理念指引开展交通规划,能使施工单位秉持绿色施工原则。在规划阶段,设计人员应该综合考量以下几点:第一,设计人员应该发挥环境保护的功能,使道路交通设计和道路工程结合在一起,确保道路交通设计符合地理环境需要,满足水文地质条件。第二,设计人员应该秉持绿色环保的理念,挑选最佳的线路设计方案,并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尽可能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成本的最大效益。第三,设计人员应该对城市的植被进行保护,避免工程建设破坏植被环境。在满足上述三个要点之后,设计人员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并对交通路线进行有效评估。如果路线规划方案仍然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则应该在环境破坏的区域施加防护性举措,削弱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可以采用缩短道路长度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降低车流密度的方式。在对交通线路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该综合考量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引入绿色景观美化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2.2施工阶段设计分析 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时,要高度重视按照国家法规合理处理地基,包括填土方、开挖道路地基等。否则,道路工程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会严重受害,尤其是弃渣场、斜坡等废物置放地,一旦出现大雨或暴雨,就会带动松动的水土漂流,以至于生态水土急剧流失。故而,设计施工方案时,设计者应先勘察工程项目地,确定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持协调的挖填方案,进而在缩小运输距离之上制定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有力地规避工程建设引发水土流失。同时,施工时,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都会发出较大的噪音。这些噪音,不仅会干扰居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还会破坏城市应有的安静。所以为加强绿色施工,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的施工方案时,设计者要尽量选择低噪音施工设备,或引进消音装置,并定期管理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在夜晚施工等,从而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给居民带来的噪音污染。此外要注重保护好城市的路面环境和水体环境。道路施工难免会产生扬尘与一些脏水,若不谨慎处理,必然会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设计者在设计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定期给施工现场容易出现扬尘的区域洒水,防止灰尘在风的吹拂下进入居民生活区。在废水方面,要严谨直接排放。适当引入废除处理装置和二次回收装置,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减少废水对城市水体的破坏。 3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3.1横断面形式与选择 交通工程在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以国外和国内先进的设计经验为参考对象,相关人员需要了解道路功能,道路系统功能分级的要求,这包括:城市道路分为之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断面形式需要尽量减少物理分割,交通流改变时,可以进行有效利用,一块板与两块板为推荐的道路横断面形式。行人与非机动车应当尽量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一般采用高差的方式,而并不是利用分隔带分离。 3.2路段设计 相关人员在对交通路段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行人过街道通行空间进行设计,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降低行人在经过道路时对于其他交通流的干扰。此位置应该设置到整条道路上,通常情况下,交叉口需要设行人过街横道,然后依据道路具体情况确定路段增加行人过街横道是否必要。将行人过街横道的宽度设置为3m左右,结合横道设计与行人对过街需求增加通行能力,具体增加幅度应该以1m为单位,行人过街间隔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进行不通设计,对于城市中心商业区,行人过街间距需要尽量减小;针对城市你一般区域,由于人

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施工组织设计 (1)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原则 (2)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准备 (4) (四)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6) (五)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10) (六)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措施 (13) (七)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4) (八)雨季施工安排及施工技术措施 (15) (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6) (十)工程进度形象表 (18)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说明: 1、依据山东力克碳素股份有限公司150kt焙烧项目(二期)路面施工工程招标文件。 2、现场考察的实际情况。 3、《市政工程施工规范》。 4、《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本工程的特点、工期要求及本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设备配套等情况。 二、编制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及工程特点,确定编制原则为: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突出重点、重点环保、文明规范。 1、确保实现业主所要求的安全、质量目标 在充分理解业主意图的基础上,以施工设计图纸为主导,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满足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优良。 2、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目标 依据我单位现有技术水平、施工管理经验和设备配套能力,施工进度安排合理、高效,施工区段划分协调、统一,资源配置合理、有

效,做到均衡生产,以确保工程施工总工期。 3、优化方案,减少投入 充分考虑本标段工程施工环境和工程特点,充分比选、优化,从工期、投入和施工干扰方面综合考虑,做到方案合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4、注重环保和文明施工,创文明、绿色工地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保护文物,争创文明工地;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力求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制定较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5、充分考虑各种施工界面的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 注意搞好与设计、监理工程师及相关各承包商间的协调关系;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好的条件;注意搞好与工程所处政府及居民之间的协调关系,避免扰民和民扰事件的发生。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山东力克碳素股份有限公司150kt焙烧项目(二期)路面施工工程,工程起点为东三路与新建项目连接线交叉口,向东约400米的中心路面、部分环路及过路涵管。路幅为16.1*380米中心路面。道路结构为:素土夯实,压实度≥93%,300厚3:7灰土分两步夯实,300

市政道路工程用规范及规程

市政道路工程用规范及规 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8版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路基: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05123-1999)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规范》(DB36T 655-2012) 路面: 《混凝土路面砖》(JC/T 446-2000)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原材: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热轧光圆钢筋》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2007)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11)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国标)JTG E41-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排水: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方法及其实践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方法及其实践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中容纳的人员越来越多,给城市交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导致了各种类型的“堵城”出现,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因此,为了更好地使道路交通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全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进行设计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其设计原则、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标签: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法;实践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作为城市运行的“血脉”,对保证城市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影响其具体设计的因素较多,在具体实践中可能还会受到很多临时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方法及其实践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1.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服務的是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公共利益优先是首要原则。同时,公共利益优先包含的层面是多样的,其不仅包含有公交车优先,同时还需要设计的交通工程能够满足当前多元化发展的公共出行的公共需求。例如,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中加入何种“过街天桥”,在什么位置加入,高度是多少,服务年限是多少,这些均需要从公共利益优先的角度进行考量。 2.“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这是当前开展民生工程最为基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传统的“车本位”转换为“人本位”,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当做一件服务于人性化出行需求的大的“工艺品”。这里的“以人为本”是广义的,需要兼顾步行出行、公交出行、非机动车出行、残疾人出行、汽车出行等多方面人群的需求,只有秉持“以人为本”的实际需求,设计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掌声。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当前,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所负担的压力不断提升。因此,在进行交通工程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前交通实际需求与未来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且需要从生态环保、交通出行优化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使用的可持续性。 二、当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道路工程现场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现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工程概况:横一路设计起点与纵一路衔接,往东延伸,终点与翔安大道辅道顺接,道路全长226.124米,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红线宽度24米,设计速度40km/h。 地质条件:道路在沿线里地段原主要为坡残积台地和台间呦谷地貌单元,场地开阔,道路沿线地势起伏不大,现地面标高约8.5-16.10米,高差为7.32米。场地内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道路施工工序: 测量——拆除清表——土石方——路基——路面工程 道路施工难点为新旧道路连接处的处理,本工程道路施工以此为重点,由于道路连接处不易夯实,回填不易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为此,与连接处计划回填天然级配砂石。能确保回填质量,保证道路的整体质量。 二、土石方工程 1、清表拆除工程 本项目拆除工程包括原有砼路面的拆除、原路面基层的拆除、原人行道的拆除、原混凝土的拆除。 拆除工程采用机械拆除结合人工清理的方式进行,用推土机、装载机和空压机结合人工清除路基范围内原地表处的旧有结构,然后用平地机整平场地,测量人员同时核对宽度。最后用压路机碾压、洒水直到密实度达到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2、土方开挖工程 本工程土方开挖主要为道路土方开挖和沟槽土方开挖。 路基土方开挖采用机械进行。 (1)、路基开挖采用挖掘机横挖法,即以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 (2)、挖除的土料经过试验检测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用于路基填筑,不合格的材料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

(3)、边坡用人工分层修刮整平、拍实,保持边坡稳定。 (4)、挖方路基施工标高,因考虑其压实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 (5)、排水设施:挖方路堑上做截水沟。截水沟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能入农田、耕地。引、截排水设施的位置、尺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施工。 (6)、路基开挖后,用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后按土方路基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检验。 三、路基工程 1、测量放线: 根据恢复主路路线中桩、设计图、路基填方施工工艺和规范规定,定出路基占地线、路堤坡脚、边沟、护坡道及占地线等具体位置。在距路中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置控制桩,其间隔为50m,桩上用红漆标识该桩桩号和路基填挖高度,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2、特殊路基处理: 本合同道路路基表层多为人工堆积层,其中旧路渣土和种植腐植土需清除。根据设计要求,机动车道及其两侧各1m范围内均进行路基处理。因此为增加地基承载力,增强路基稳定性,使普通土壤集结成为稳定、坚实的整体路基结构。 3、填筑: 路基填筑按照横断面全宽并按设计道路平行线逐层向上填筑。原地面不平时,由最低处分层填筑。 每填一层进行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再填筑下一层。每层填土铺设的宽度超出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20—4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对于填方作业段的交接处,未在同一时间填筑的,则先填地段按1:1的坡度分层留台阶,台阶宽度大于50cm;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分层相互交迭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填方分层平行摊铺,分层最大松铺厚度土不超过25cm,砂砾不超过30cm。 4、路基压实: 首先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以及其它技术指标。在路基填筑前从回填料中收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击实试验以确定以上指标。现场每层填方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 1概述 1.1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1.2编制依据 1.2.1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立项批准文件。 1.2.2委托单位的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1.2.3其它依据性文件。 1.3批准的道路网规划及城市排水规划。 1.4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5主要研究结论 1 .5.1对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 .5.2工程项目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 1.5.3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2.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区域概况。 2.2道路现状及评价。 2.3现状道路交通及评价。 2 .4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杆管线等情况 2 .5沿线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 2 .6工程地质资料 3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侧 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5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5.1分析道路沿线资源土地使用情况及将来开发情况,论证道路修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5 .2论证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分析主要交通源的特点。 5.3论证修建道路对交通量增长的满足程度。 5.4论证修建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5.5论证修建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 5.6论证对文物古迹、树木等的保护措施。 6.工程方案内容(进行多方案比选) 6.l方案设计原则。 6.2总体方案。 6.2.1总体布置方案。 6.2.2主要节点方案。 6.2.3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6.3道路工程 6.3.1道路(含主、辅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6.3.2道路交叉设计方案。 6.3.3路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 6 .3.4人行道及过街设施、公交停车站及无障碍设施等。 6 .3.5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