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本赏析《快乐的森林舞会》:我们都是一起的

绘本赏析《快乐的森林舞会》:我们都是一起的

绘本赏析《快乐的森林舞会》:我们都是一起的

绘本赏析《快乐的森林舞会》:我们都是一起的

当小朋友玩分组对抗游戏时,常听到的对话是:“都是你害的,不要和你一起玩了!”在我们的朋友之中,总会有一两位和我们是无法“势均力敌”的,不是比我们强太多,就是比我们差太多,而这样的人总是很难与我们和平相处。

因为我们喜欢和旗鼓相当的人在一起,遇到比我们强的人,我们会自觉比不上人家而退缩;一旦遇上比我们差的,又怕他拖累我们而嫌弃人家。面对未来需要更多沟通和合作的世界,这不是一种好的方法,我们要认真看待才行,总不能因为别人的性别、肤色、长相或是残疾而对他人有偏见吧。

大个儿是一只可爱又心地善良的小象,他一会儿便吃光了松鼠采摘的甜美果实,一下子又喝光了小老虎和小花豹正在喝水的干净池塘。当大家都说他是一只贪心的小象时,大个儿并不觉得他有过错。其实大个儿只取他自己所需而已,但因为他个儿大,所以吃的、喝的也多,这并不奇怪。反倒是说别人贪心的人,是不是自己很小气呢?

幸好大个儿个大,度量也大,当危难来临时,他还能发挥他的优势,帮助大家呢。其实每种动物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当发生困难的时候,别先只想着逃避,想想看,怎么运用自己的长处来帮助大家。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那就应该在平常和朋友相处时,多多发现别人的优点,那么别人也会告诉你,你的优点在哪里了!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读后感 绘本不仅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也是老师的好朋友的。发现自己也像童心未泯的孩子一样越来越喜欢看绘本,也非常喜欢收藏一本本精美的绘本。它那诙谐、有趣、简单的语言,一张张颜色鲜艳的魅力插话已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养成了每天给孩子们讲绘本的习惯,很享受与孩子们一起读绘本的快乐! 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这个机会中我接触到了《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它让我了解到:要从涂画的背后读出含义来。其实别看绘本那潦潦的几笔涂画,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呢!清晰的记得在《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中的那每一页可爱的小图,爷爷在明处在给孙子缝纽扣,而地底下夹缝中的小老鼠们也在兴趣盎然的学者爷爷的样子缝着,多有趣的图画啊,可是孩子在读绘本时能读到这层吗?这就要靠老师在课堂上巧妙的引领了。 绘本贴近孩子的生活,特别是对低年级儿童来说,当他们的识字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当他们还不能够流畅阅读的时候,读读绘本,确实是他们很好的选择。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大量的绘本阅读,不仅能够对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而且阅读习惯也会逐步形成。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多读绘本可以提高孩子多远思考的能力。有一次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教师不能只关注绘本的故事本身,还需要跳出文本来思考:学生阅读这本绘本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理解上的难点?我应该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为老师改如何设计才能带动孩子的讨论? 仔细思考了这段话,发现和《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中提出的:读绘本,玩创意!——启发孩子的多元智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看似简单的绘本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教。 在我看来,这样的一种多元智能的互动和创造性理念和思想也和教育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尤其是本书中每个绘本设计后面列出的:本书运用在多元智能的延伸教学发想,对我来说极具吸引力。这样的一种“头脑冲击”把我以前缓存于心地那些陈旧想法甩的远远的,顿时感到新鲜。在这样的一种培养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潜移默化下,孩子的综合素养怎能不有所提高呢?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我在平时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绘本的时候也有了一些提示与针对性的,对我是一种极大的帮助,也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也许今后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适应的绘本教学,拓展自己的教学能力!

绘本教学自我学习与反思

绘本教学自我学习与反思 初教绘本课,感觉一切无从下手,自己认为绘本书很简单,只是一些图画,再配一些简单的文字。其实这个思想是错误的,通过阅读彭懿老师写的阅读与经典这本书,才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与了解。绘本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图片,及文字。这些图片和文字蕴藏这很深刻的含义。我们要多用心观察,通过书的封皮,扉页,及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去解读这个人物或动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折射出某个社会现实或伦理道德等。通过自己的阅读与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绘本教学的方案。 1.自身特征决定。绘本的最大特点是图文结合,多姿多彩。它形象十分直观,但是又不乏鲜明的逻辑,理性的思维。非常有意思的是,“绘本”这个词在世界范围比较通行的理解是“为儿童”创作的图书,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又可以把它叫做“小人书”,这样的书,当然要让孩子读。 2.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材的重组、教材的开拓,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旨在通过绘本阅读这一校本教材的开发,以实现全方位的突破。

3.身心发展需要。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对学习画画与写作兴趣极为浓厚,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夸张的构思、精妙的图画、童趣的语言,在孩子们的眼里十分富有吸引力!藉此途径开启孩子的想象,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最为合宜!实践告诉我们,绘本阅读真不愧是一种引领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的合适途径。 二,课程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该是怎样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上来,怎样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读书,快乐地读书。而绘本恰恰符合孩子思维特点,最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在绘本中,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故事。借助丰富的图画使孩子们在阅读文字时觉得更为简单,通过直观化的绘本内容,孩子吸收、激荡、转化着各种观点,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促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教案前: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400字优秀范文5篇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400字优秀范文5篇 “圆”,一个十分完美的汉字。但是“圆”,真的完美吗?它真的没有缺陷吗?《失落的一角》给了我一份深思。今天橙子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失落的一角》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400字1 记得莎士比亚说过:“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晚上正好和女儿共同读了谢尔的关于缺陷和满足的书――《失落的一角》,仅五分钟阅完,书中充满着童趣,简单的表达更让人有对生活想象的空间。 当女儿和我目光相对时,她似乎若有所悟,淡定的对我说:快乐未必真正的快乐,完美未必真正的完美。让我渐渐陷入沉思之中…… 书中当丢失一角的圆觉得自己有缺陷时,他很不快乐,于是忍受着日晒、雨雪、沼泽的痛苦,历经千辛万苦努力的去寻找自己的一角。而最终找到丢失的一角时,他的身体没有缺陷了,可是又失去属于自己的快乐。于是他果断的放弃了那个角,继续一路寻找着、追求着…… 这个故事不正如我们人生路上充满的坎坷、布满的荆棘吗?但只要用心坚持,勇敢奋进,人生的路上也是有鲜花的,我们应该享受过程。而当失落的一角找到丢失的一角时,却又失去了原本的快乐,这不正如人生中没有十全十美吗?人生总有“得”与“失”,也许知足常乐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当然,知足不是意味着没有进取,放弃追求,

而是对自己现状的肯定。知现在所得已足矣,而常乐则要我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得失荣辱。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现在,用一颗进取的心创造未来。 也许“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豁达很少有人能做到,但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满足。因为知足,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追求未来。但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总有人拥有了却不知足,得到了却不珍惜。能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而凡事都能以诚相待,心胸宽大的人一生将是快乐的,正所谓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 人如果要活得精彩,就需要不断寻找目标,快乐地去实现这个目标。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缺憾能令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看见光明的曙光,拥有对明天最美好的希望。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400字2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饶有兴致地读了一本书《失落的一角》。 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角,它不快乐,因为它缺了一角,所以它动身去寻扎它失落的角。它一边滚动,一边唱歌,有时在太阳底下暴晒,但接着又淋了场雨,有时被冰雪冻僵,但又暖了过来,因为它缺了一角,所以它滚不太快,可以停下来,和虫儿说话,闻闻花香,有时超过一只甲虫,甲虫又超过了它,这是它最美好的时光。这样不停地滚着,飘过大海,穿过沼泽,丛林。上山,下山。 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它失落的一角,当它完美无缺时,它滚得快了起来,它从来没有这样快过,快得不能停下来和虫儿说话,不能闻闻花香,蝴蝶无法停在它的身上,快得连歌也唱不完整了。于是,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反思《名画欣赏》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反思《名画欣赏》名画欣赏六:《大碗岛的星期天》 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 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 的一些技巧。 准备:名画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回忆画过的人有哪些样子。 2、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1) 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 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 不能表演一下? (3) 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 么样的风光? (4) 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 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教案出自:教案网)这些 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 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 是怎样安排的?

(7) 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 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9) 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3、让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附解说词: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

大班绘本欣赏

大班绘本欣赏:《落叶跳舞》 设计思路: 以中班“在秋天里”的主题为背景,带着幼儿感受大自然中的秋天,幼儿慢慢发现树叶儿变得枯黄,随着风儿飘落了。幼儿获得了亲身的体验,再结合《落叶跳舞》绘本,我想可以带给幼儿视觉上的感受,如:秋天的色彩、树叶儿变化为拟人的形象等等,由于,绘本中只有一些辅助画面的语言,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或者说可以带动幼儿的主线,所以,我将画面进行重新的组合,并配合故事,让幼儿在故事情节中,体验落叶宝宝的各种情绪,感受落叶的动态美,从而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察了秋天落叶的景象,进行了集体捡树叶的活动。 材料准备:PPT、音乐等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体验落叶宝宝的各种情绪变化,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 进行表达。 2、尝试帮助落叶宝宝变换各种舞蹈动作,感受落叶跳舞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体验情绪 1、利用哭声,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听故事第一段,知道落叶宝宝哭的原因,并寻求快乐的方法。 预设提问: 是谁在哭?落叶宝宝是怎么变出来的?(树叶变出来的) 落叶宝宝为什么哭呢?(落叶宝宝离开了大树妈妈)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落叶宝宝快乐起来? 教师小结: 原来,落叶宝宝可以…..(加入幼儿的想法唱歌,跳舞,做游戏),让自己快乐起来。 过渡句:

请宝宝跟着爸妈一起打开绘本,我们找一找落叶宝宝会选择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二、欣赏绘本——模仿落叶跳舞 1、欣赏绘本第二段,知道落叶宝宝快乐的方法是跳舞。 2、尝试变换落叶宝宝的跳舞动作,进行模仿。 预设提问: 落叶宝宝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落叶宝宝是怎么跳舞的?老师今天呀把落叶宝宝请来了,我们跟爸爸妈妈一起和落叶宝宝跳舞好不好。 请幼儿和家长舞蹈 你刚刚跟爸爸妈妈作了什么舞蹈动作?你喜欢哪个舞蹈动作?请你跟爸爸妈妈来模仿一下。教师小结:刚刚呀,宝贝和爸爸妈妈们都跳得非常好, 落叶宝宝呢随着风儿不停地跳着舞,一会儿这个动作、一会儿那个动作,每个动作都非常可爱。 过渡句:跳着跳着,落叶宝宝又不快乐,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绘本结尾——感受快乐 预设提问: 落叶宝宝为什么又不快乐了?(一个人、孤单) 那怎么能让落叶宝宝再次快乐起来呢? 1、感受朋友在一起跳舞的快乐。 2、跟随音乐一起跳舞。集体落叶跳舞 教师小结: 看,朋友都来了,大家一起跳舞多快乐呀!让我们跟着落叶宝宝们一起跳起舞吧!

幼儿园绘本教案:失落的一角

《失落的一角》教学实录 《雨的印记》缓缓响起,轻柔,空灵。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缺了一角的○,和一个三角。 教师:“这是美国天才艺术家谢尔.希尔福斯坦笔下的两个主人公。他们出自《失落的一角》。希尔福斯坦是儿童作家,他的书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传播,销售量已高达1.8亿册。今天让我们跟随希尔福斯坦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大屏幕出示书的封面) 在空灵的音乐背景下,一条简单的线在屏幕展开。 教师:这是什么? 生:一条线。 生:一块陆地。 生:一个路面。 师:路,一条漫漫长路。长路漫漫。 翻页,师读:它缺了一角,它不快乐。 师:为什么不快乐。 生:因为它缺了一角。 师追问:为什么缺了一角就不快乐呢? 生:因为它不圆满了。 生:他不完整了。 师:不完整,有了缺陷。 翻页,师继续读: 所以,它动身去找 它那失落的一角。

它一边滚动 一边唱着歌: “噢,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嗨——哟——哟,我要去 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生笑) 有时在太阳底下曝晒 但接着又淋了场冰凉的雨。 有时被冰雪冻僵了但接着太阳出来了,身子又暧和过来。因为缺了一角 它滚不了太快 所以它会停下来 和虫儿说说话 或者闻闻花香 有时它会超过一只甲虫 有时 甲虫又超过了它 这是它最美好的时光 就这样不停地滚着, 漂洋过海 “噢,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跨过高山,越过海洋 历经千辛万苦 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穿过沼泽与丛林 上山 生笑,自然接读: 下山

师继续翻页: 直到有一天,啊,它终于找到了! “我找到了我那失落的一角,”它唱道,“我找到了我那失落的一角 历经千辛万苦 我找到了我那……” “等一等,”那一角说道, “你先别唱什么 历经千辛万苦……” “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 我不是任何人的一角。 我就是我。 就算我是 别人失落的一角, 那也不会是你的!“ “噢,”它沮丧地说道, “打扰你了,真对不起。” 它继续滚动。 它又发现一角 但这一角 生接读: 太小了。 师:这一角— 生遗憾的: 又太大 师继续读:这一角又尖了点儿 而这一角又太方了。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夸张的变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交流、比较等方法,感受、体验两幅画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在观察、比较、创作过程中初步理解不同的线条、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理解夸张变形在突出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 活动准备: 1、两幅图《梦》和《哭泣的女人》 2、水彩笔和画纸人手一份、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毕加索的两幅作品《梦》和《哭泣的女人》,师幼共同欣赏。 “有一个国家叫西班牙,那儿有一个大画家名字叫毕加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两幅作品。 二、通过赏析:引发感受和体验。 1、欣赏第一幅作品《梦》 (1)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画面,并想象画面的意义。 师:我们先来欣赏毕加索大画家的第一幅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位阿姨)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项链、长头发、衣服、乳房…),她在做什么(画家画了一位阿姨靠在沙发上睡得好香,她好像在做梦呢一个阿姨在睡觉、一个阿姨在想问题…) (2)整体感受并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感觉。 师:“闭上眼睛,听音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画上的阿姨。(教师用语言讲述,帮助幼儿理解画面——我困了,这儿有个红色的沙发,软软的好舒服,坐在上面,身体也变得软软的,很松很松,我就睡着了…)

提问:刚才我们学画上的阿姨,你有什么感觉(很舒服、很放松、很安静…) 小结:听着舒缓的音乐把我们的心情变得很宁静,身体也很放松,感觉很舒服。 (3)请幼儿给画取名字。 2、欣赏第二幅作品《哭泣的女人》 (1)、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画面,并想象画面的意义。 师:我们接着来欣赏毕加索大画家的第二幅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阿姨、一个老女人、)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长头发、头发基本上是白色的、头上有装饰物…)她在做什么(画家画了一位老女人看起来很难过、很不开心、眼睛里冒着星星、好像在哭泣…)你认为她眼睛里的小星星是什么(眼泪)她为什么会哭泣呢(钱被偷了、没有人理她、没东西吃了…) (2)、整体感受并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感觉。 师:“小朋友们你们哭泣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画中的阿姨。(教师用语言讲述,帮助幼儿理解画面。) 提问:刚才我们学画上的阿姨哭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很不舒服、很难过、很委屈…) 小结:看到这幅画面使我们的心情变得不平静,很沉重,感觉很不舒服。 师:(提问)为什么这两幅画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仔细观察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有什么不同 关于颜色的讨论:(第一幅画用了很多白色,第二幅画用了很多彩色;第一幅白色的画的人头小一些,第二幅彩色画的人头大一些;第一幅画有黄色、红色、蓝色、白色、蓝色用得不多,第二幅画有深绿色、黑色、大红色、紫色) 小结:冷色调看着很冷,暖色调看着很舒服。(当孩子们说出了这么多颜色后,和孩子们一起给颜色分类) 关于线条的讨论:(第一幅画的线条全都是很舒服的线条,第二幅画的线条全都是僵硬的线条;第一幅画的线条有半圆形、斜线、波浪线很柔和,第二幅画的线条有锯齿线、竖线、横线,折线很僵硬。) 三、请幼儿初步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来表现幸福的人和生气的人。

《你看起来很好吃》绘本欣赏教学设计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绘本欣赏) 一、指导读书方法——听听看看: (出示绘本)今天我们就用一节课的时间,一起来读这本书。平时你是怎么读图画书的? 这里老师特别为同学们介绍几种读图画书的方法。 听听,听什么呢? 是啊,课堂上我们这么多同学一起来阅读这本书,我们还可以听,听听老师怎么讲的,听听同学怎么说的,还可以听听故事里的人物是怎么对话的。 看看,看什么? 二、读封面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这本书。 拿到一本书啊,首先看这本书的封面。 1、从封面的设计,我们看出这本书主要会是写谁?封面上这只大大的恐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 这只恐龙是一只高大凶猛的霸王龙。你了解霸王龙吗? 2、再看,封面的近处还有什么?封面的远处有什么? 3、看得真仔细。这本书的书名叫…… 书的名称很重要,我们在来念念。这句话什么意思?又是谁说的? 用恰当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4、这个故事是谁写的谁画的呢? 作者是宫西达也。他是日本的画家。所以还需要一位翻译把书翻译成中文我们才能看懂。 5、这里写着这本书还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三、看画面,讲故事。 1、开篇,你看到了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吧嗒吧嗒吧嗒,怎么了? 是啊,劈啦一声,蛋壳破了,甲龙宝宝出生了。 可是在那么大的地方就只有他一个。甲龙宝宝觉得好孤单,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2、甲龙宝宝很孤单,他一边哭,一边走着,突然——你看到了什么?

3、“嗷呜——”好可怕的声音。原来真的是霸王龙来了。他说:“嘿嘿嘿嘿,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谁能读这句话? 师接:霸王龙滴滴答答地流着口水,正要猛扑过去,就在这个时候…… “爸爸!”甲龙宝宝一把抱住了霸王龙,还说“我好害怕呦!” 4、看画面,读读旁边的文字,这是怎么了? 原来小甲龙以为霸王龙说的“很好吃”是自己的名字呢,他把霸王龙当成自己的爸爸了。而此时的霸王龙呢,瞪大了眼睛,觉得…… 5、我们再来看看“很好吃”, 6、就在这个时候,(出示八),吉兰泰龙走了过来,眼里闪着红光:“嘿嘿嘿,看起来好象很好吃。” 天真的小甲龙宝宝‘很好吃’说:“叔叔,你也知道我啊!” 喀嚓!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 7、到底是不是你们猜的那样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8、结果呢? 是啊,吉兰泰龙被霸王龙的尾巴甩得老远,而“很好吃”呢还什么都不知道,在一个劲地吃草。 9、你喜欢这只霸王龙吗?为什么? 是啊,刚才小甲龙“很好吃”对他无限的信任唤醒了霸王龙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爱。他不仅不吃小甲龙,还在小甲龙有危险的时候保护了他。 10、往下看,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 在洒满星光的夜空下,很好吃睡着了,而且是在霸王龙的保护下安心地睡着了,睡得很香。 看着身边的“很好吃”,霸王龙小声地说:“你想长得像我一样啊……”那天晚上,霸王龙心里一阵阵地疼,比背上的伤口还要疼。 他心疼什么? 师引:难道他愿意“很好吃”长大以后像他一样粗暴吗? 难道他愿意“很好吃”长大以后像他一样凶猛残暴吗? 难道他愿意“很好吃”长大以后像他一样令人可怕吗?

绘本:《失落的一角》

绘本:《失落的一角》 教学目标: 1、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体会缺失一角的圆经历的艰苦与快乐。 2、通过前后对比,领悟绘本的深刻意义。 3、能联系生活,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绘本。 1.看,老师手中有一本书。这本书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画。这样的书我们称为“绘本”(板书:绘本)。这节作文课咱们一起来读绘本,写作文。(完成板书) 2、交代绘本的主人公。观察,说发现,板书:缺了一角的圆 二、阅读绘本之一。 静静地听老师读,仔细地看屏幕上的画面。 1.它动身去寻找失落的一角。 设疑:他找到失落的一角了吗?他是怎样找到的?在找的过程中,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教师阅读绘本前半部分。(找到了) 三、品味绘本之一。 1.指导朗读找到了之后的兴奋。现在,我们可以将板书的主人公换成:圆满的圆

2、读完这部分内容,我们要学会回顾反思。能告诉老师,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是什么吗?你体会到什么? A、指名说。 B、同桌说。 (交流后小结:读完一本书,我们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收获,也可以是困惑。这就叫阅读后的“回味”。)【板书:回味】 3、板书:缺了一角的圆 虽然艰难,但很快乐。 唱歌、说话、闻花香、 四、阅读绘本之二 1、找到了一角之后的它果真快乐!再读! 2、后来呢? 3、教师读绘本。 五、品味绘本之二。 1、继续回味。你觉得现在的它快乐吗? 2、绘本圆满的它也在思考。我懂了,他想。“他想到什么呢? 3、学生写下感受到的道理。 板书:圆满的它 失去了唱歌、说话、闻花香、、、、 4、教师阅读。 5、交流。

6、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插画家谢尔·希尔弗斯坦,书的名字叫《失落的一角》。要告诉我们“圆满与缺失的寓言”。 六、联系生活,读厚绘本 1.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像失落一角之后的圆的人吗? (交流后小结:读完一本书,我们还要学会由“书中人”想到自己的“身边人”,由“书中事”想到自己的“身边事”。这就是作文时的“联想”。)【板书:联想】 3.有了回味,有了联想,我们就会把一本书读“厚”,我们的作文就会有丰富的素材。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来,写出你读完绘本之后最想表达一两段话语。 四、丰厚绘本。 1.练笔,指导,班级交流。 2.总结。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回味”,不断的由此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 老师相信,这样边读边写的过程是“很快乐”的仗义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通过学习美术,可以让小朋友们在美术的世界里天马行空。大班美术欣赏教案范文,欢迎阅读。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大师作品、观察放大的花卉图片了解并学习色彩渐变的方法。 2. 尝试用饱满的构图和渐变的色彩表现自己喜欢的单朵花卉。 3. 细致观察感受花卉的美,萌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花卉照片,画家奥基弗的绘画作品,两幅图形一样色彩不一样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卉照片,感知色彩、造型的美。 1.教师播放6幅花卉照片的幻灯片,根据幼儿的选择点击放大欣赏。 (挑选六张渐变色的花朵图片展示,并用1~6的数字给每张图片做标记)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提问:这里摆了了六朵花,它们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想请小朋友来告诉我你喜欢几号花? 学生回答:我喜欢*号花教师问:那你为什么喜欢这朵花呢?是喜欢它的颜色还是形状呢?

学生答:……二、欣赏奥基弗的作品及放大的花卉图片,学习表现色彩渐变及画一朵大花的方法。 1.教师说: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画家的作品,这位画家的名字叫奥基弗,她也画了一朵大花,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画的,好不好? 学生答:好教师:我们看完奥基弗的画了,我现在邀请一位小朋友告诉我,它的花瓣颜色是怎么样的? 学生答:它是红色的教师问:那这朵花只有红色吗?你仔细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颜色……学生答:它还有黄色跟橙色教师:噢,那这朵花的花瓣上一共有三种颜色,2.提问:你看了她画的花以后有什么感觉?花儿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你会感觉它画的花很大呢? (引导幼儿说出这朵花给人的感觉,花儿的颜色由黄色变成红色再变成橙色,)3.教师播放小花渐渐变大的幻灯片,引导幼儿对比讨论。 教师:这儿有一朵小小的小紫花,它要变变变,变成了一朵大大的花。为什么同样是一朵花,左边的很小,右边的看起来很大呢? 学生:……教师:那我们画画的时候呢,也要把这朵花画的大大的,把图纸都画满4.总结:花瓣要画大,画纸边缘留下空白的地方要少,也可以让花瓣伸到画面外面去三、教师示范教师拿出两幅图片作对比,比较单色花跟渐变色花的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石榴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石榴 活动由来 点、线、面是绘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擅长用简单的墨线和彩点营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幻觉,将诗情画意尽显于图画中。《石榴》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了帮助孩子感受点、线的不同艺术表现和无穷的创作空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另外,我还选用了《秋声赋》和《鱼》这两幅以秋天景色和鱼为主体的绘画作品,这两幅图中的点与线条颇具特色,但与《石榴》图中截然不同,让幼儿通过对比分析,加深感知点和线不同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艺术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感受作品中色彩、点、线所营造的写意美。 2.尝试用点和线大胆地表现与创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基本的用毛笔创作的经验。 2.课件:吴冠中作品多幅,石榴实物图。 3.国画工具材料:毛笔、毛巾、墨、水粉、宣纸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生活中的石榴。 以石榴实物图导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经验,先对石榴有一个

直观的认识,为下面的欣赏活动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师:孩子们,这是什么?这两个石榴有什么不同?石榴长在哪里? 师:是的,秋天到了石榴都成熟了,它们有黄有红,这个还露出了鲜红的果肉。 师:今天,丁老师就带来了一幅名叫《石榴》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赏名画《石榴》。 我采用了从部分到整体的欣赏方式,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带领孩子共同感知作品中色彩、点、线的写意美。活动中,引导幼儿对色彩不同的点引发联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与表达。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石榴树,以此感知线条的多变。 ①赏石榴 师:你找到石榴了吗?它们都一样吗? 幼A:我看到的石榴是红的,这个是黄的。 幼B:有的裂开了,有的没裂开。 幼C:这个石榴有叶子,那个没有。 师:这么多的石榴有的咧着嘴在笑,有的……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预设:开心、丰收、高兴。但幼儿说不出也没关系。) ②赏树 师:除了石榴还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了许多树。 师:哪里是树干,哪里是树枝呢?怎么看出来的?

一个四年级孩子做的绘本赏析

一个四年级孩子做的绘本赏析 多大的孩子可以用赏析的方式看绘本?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此前看过国外的记录,说是有人给12、13岁左右的孩子上过绘本赏析课,效果还不错。我觉得小学生应该也可以。于是今年办了一个网上的小班,收了几个三、四年级的孩子来一起赏析绘本。办班前,我也不知道孩子们会是什么反应,后来的课堂情况出我意料,孩子们很愿意来做赏析,愿意用另一种眼光读绘本。这周收到一个四年级孩子的赏析记录,虽然还有一些地方她没关注到,但我觉得她已进入状态了。这是她自己选的一本书《小恩的秘密花园》,自己完成的赏析,妈妈帮她记录下来的。 封面把主题给表现出来了,一个是小恩,一个是小恩身后的秘密花园,你看她很开心,她抱的花是向日葵,这个是不是说小恩很阳光? 这本书的环衬和书名页我觉得可以看做是整个故事的前传,因为这是在小恩去舅舅那里之前的生活。也可以当做是故事发展的正常顺序,你看,环衬里小恩和奶奶在劳动,篮子还没有满,而书名页呢,篮子满了,他们开心地回家,然后就看到了小恩的爸爸妈妈。刚开始我还在想她的爸妈在干什么呢?说什么呢?看了以后的内容,我猜测他们是在商量小恩去舅舅家的问题。这两页给我的感觉是画面色彩很亮,给人的感觉很温馨。还有那条狗,也很开心。 这一页,给人的感觉有点沉重,小恩不想走,奶奶也不想让小恩走,但是又不得不走,你看小恩和奶奶,看着他们好伤心啊。从这一页也可以看出小恩非常喜欢养花,床头、桌子、窗边全是花。 这一页,是一个离别的场景,所有的人都很伤心,爸爸不忍心看即将离开的小恩,妈妈是一直盯着小恩看,而小恩最喜欢的奶奶则是蹲下来,感觉有千言万语对小恩嘱咐。这个让我想起了每次和爸爸分别,没这么隆重,但是心情大概都是一样的。 这个画面人物虽然很多,但好像都是为了衬托小恩的孤单,你看她望着窗外,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明天什么样谁都不知道。但是信里面却看不出小恩的忧伤,她甚至还开起了舅舅的玩笑。 这一张,给人的感觉很压抑,画面突然就变成灰色的了,整整一幅图,全是灰色的建筑,小恩看上去好渺小啊,虽然这副图小恩虽然只占了小小的一个角落,可是只有小恩是彩色的,她是不是象征了希望呢? 这副图我觉得算是个过渡吧,它比小恩在家的时候冷了点儿,又比上副图暖了点儿。这座陌生的城市,连一朵小花都没有,小恩写给家里的信第一句话竟然是:我好高兴啊!通过这句话,我觉得表现了小恩开朗、乐观、阳光的性格,她把那些不好的都给忽略了。 这副图我觉得主要说的是舅舅吧。他大声地念小恩写的诗,放在口袋里还拍两下,说明舅舅内心是很爱小恩的,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这副图大部分是灰色的,但是也有暖色。 你看这幅图,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可是我觉得我第一眼就被上面的花给吸引了,小恩已经给这里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就是还不太明显

失落的一角教学实录

《失落的一角》班级读书会实录 山东省新泰市新汶街道实验学校张兆峰 《雨的印记》缓缓响起,轻柔,空灵。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缺了一角的○,和一个三角。 教师:“这是美国天才艺术家谢尔.希尔福斯坦笔下的两个主人公。他们出自《失落的一角》。希尔福斯坦是儿童作家,他的书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传播,销售量已高达1.8亿册。今天让我们跟随希尔福斯坦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大屏幕出示书的封面) 在空灵的音乐背景下,一条简单的线在屏幕展开。 教师:这是什么? 生:一条线。 生:一块陆地。 生:一个路面。 师:路,一条漫漫长路。长路漫漫。 翻页,师读:它缺了一角,它不快乐。 师:为什么不快乐。 生:因为它缺了一角。 师追问:为什么缺了一角就不快乐呢? 生:因为它不圆满了。 生:他不完整了。 师:不完整,有了缺陷。 翻页,师继续读:

所以,它动身去找 它那失落的一角。 它一边滚动 一边唱着歌: “噢,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嗨——哟——哟,我要去 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生笑) 有时在太阳底下曝晒 但接着又淋了场冰凉的雨。 有时被冰雪冻僵了但接着太阳出来了,身子又暧和过来。因为缺了一角 它滚不了太快 所以它会停下来 和虫儿说说话 或者闻闻花香 有时它会超过一只甲虫 有时 甲虫又超过了它 这是它最美好的时光 就这样不停地滚着, 漂洋过海 “噢,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跨过高山,越过海洋 历经千辛万苦 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穿过沼泽与丛林 上山

生笑,自然接读: 下山 师继续翻页: 直到有一天,啊,它终于找到了! “我找到了我那失落的一角,”它唱道,“我找到了我那失落的一角 历经千辛万苦 我找到了我那……” “等一等,”那一角说道, “你先别唱什么 历经千辛万苦……” “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 我不是任何人的一角。 我就是我。 就算我是 别人失落的一角, 那也不会是你的!“ “噢,”它沮丧地说道, “打扰你了,真对不起。” 它继续滚动。 它又发现一角 但这一角 生接读: 太小了。 师:这一角— 生遗憾的: 又太大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鹅鹅鹅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鹅的颈项、翅膀线条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动态美。 2、体验作品中恰倒好处的构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优雅意境。 3、能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1、学挂图《鹅鹅鹅》 2、蜡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学挂图,师和共同欣赏作品《鹅鹅鹅》 *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欣赏作品的色彩 师:这幅画里有许多的鹅,画家用了哪些色彩来表示?这些白色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画面中除了用了大量的白色还有什么颜色?深深的墨绿和少量的红色、土黄有什么作用?(画家除了用大量的白色表现鹅的洁白,还通过画面下的墨绿、上部的土黄和鹅头的朱红来衬托鹅的洁白,这样用色使画面的色彩单纯而又不失活泼。) *重点感受作品中鹅的形态美 师:这幅画中的鹅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们美在哪里?它们的翅膀美在哪里?它们张开大大的、美丽的翅膀想要干什么?它们的颈项美在哪里?你觉得象什么?画家是怎么画出美丽的翅膀和颈项的?我们用手来模仿一下?画家在画中画了很多的鹅,它们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画家笔下的鹅都扇动着自己美丽的翅膀,但同时又各具形态。它们在不同的动态下又共同孕育出和谐的韵律美。)*欣赏作品中鹅的布局。 师:画家画了这么多美丽的鹅,他在画面上又是怎样安排这些鹅的呢?如果我们把鹅都挤在一起好不好?画家是怎么做的?哪里的鹅安排的密一点?哪里又疏一点?谁来指一指?这么多鹅像排着队一样,如果我们把它们排成一条直线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画家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用手来指一指。他这样处理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画家在布局上不仅把鹅群放在了画面的中央,醒目突出,与此同时还将鹅群排列成S型曲线,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在鹅群的安排上做到了疏密有度,使画面活泼不呆板。) 2、结合故事《咏鹅》欣赏作品 *师朗诵古诗《咏鹅》 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这首诗说了什么?和这幅画有相似的地方吗?画面的什么地方表现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请再次用动作表现对古诗和画面的理解。 师:谁愿意用动作表现“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是真么样子呢? *师注意用语言营造意境,激发用动作表现的兴趣: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洁白的鹅群游在碧绿的水面,水里倒映着它们美丽的影子,红红的脚掌轻轻划着清澈的河水。它们向天空伸展着长长的、优美的颈项,唱着快乐的歌。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能用动作来表现?

《会飞的抱抱》绘本解析(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会飞的抱抱》绘本解读材料 一、基本信息 作者:[美]珊卓·和宁/著,[俄]哥巴契夫/绘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页数:32 页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开本:16 纸张:铜版纸 装帧:精装 定价:31.80元 图书分类:情感培养>>亲情 适读对象:3—8岁 内容简介: 小猪阿文突发奇想,想送一个“很大的抱抱”作为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千里之外的奶奶。他和妈妈来到邮局,告诉工作人员倪先生说:“我要寄一个大大的拥抱给我的奶奶”,在妈妈帮助阿文写完奶奶家的地址后,小猪阿文给了倪先生一个大大的拥抱,

并嘱咐说:“你把抱抱给邮差的时候,就要像这个抱抱一样大哦!”然后,借着“抱抱”这份特殊邮件的传递,每个环节的邮差都拥抱了彼此。终于当“抱抱”寄到了奶奶家,奶奶很高兴,决定让邮差再寄一份特殊的礼物给阿文,这个同样特殊的礼物会是什么呢?在抱抱传递的过程中,邮差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一个单纯的想法、一个实际的小小行动,却大大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暖暖的,很幸福。 本书利用“邮寄拥抱”的过程,把人们遗忘已久的人情味,一个一个重拾回来。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互动,却充满了创意与暖度,结局中的小小猪脸上的亲亲创意,令人莞尔。故事中的动物造型多变,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甚至身上长满尖刺,更为传递拥抱的过程增加几分波折和趣味。搭配俏皮、活泼的文字叙述,大人、孩子都适合阅读,尽情享受这种甜蜜与幸福。 二、绘本赏析 画面: 钢笔淡彩绘画艺术。利用钢笔勾画出空间结构,物体轮廓,运用淡雅的水彩体现画面色彩关系。水彩的轻盈透明和钢笔的轻快不羁,读来相得益彰之感。 语言

学会句子“**张开手臂,张得好大好大,给**一个很大的拥抱”。 《会飞的抱抱》中,由最初的时候阿文邮寄的时候一板一眼地做着,在传递着抱抱的过程中,由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每个人都在认真地、不打折扣地做着。没有人因为这个出于孩子的出人意料的邮寄而嘲笑,或者不认真地进行着。 图画书内涵 1.学会表达爱和诠释爱的方式。 故事中阿文的奶奶陆太太的生日快到了,阿文为了表示对奶奶的爱,要给奶奶邮寄一个抱抱,因为阿文认为那是最能够表达自己对奶奶爱的方式,经过诸多热心人的传递,这个抱抱到达了奶奶那里,而奶奶收到阿文的抱抱之后用了一个吻来表达对孙子阿文的爱。这同时也是另外一种温情的爱的表达方式。 2.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 会飞的抱抱中,阿文在邮寄抱抱的过程中,是一个付出爱和给予爱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能看到这份带有强烈感染力的爱,点亮了每一个传递人的心灯。由最初的不好意思、尴尬、不自然,到最后的认真地将抱抱传递给下一个人,相信这个抱抱在每个好心的传递者心中掀起的更是一场关于善意,关于爱的飓风。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米罗《星空》活动目标: 1、从形式语言入手(色彩、图形等),初步感受“星空”的美。 2、尝试用图形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3、通过感知对比色、图形联想,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赏星座图。 2、PPT、音乐钢琴曲《星空》。 3、4大张画纸(星夜)、颜料盘8个(红、黄、蓝、绿、黑)、圆点刷子16个(每组1大2中1小)、水彩笔16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有些什么(PPT1) 二、欣赏: 1、(PPT2)西班牙有个大画家——米罗爷爷。他的爸爸是个天文学家,喜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米罗爷爷受他爸爸的影响也很喜欢看星星,还很喜欢画星星。 2、看,这就是米罗爷爷的画,美吗 你认为它美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月亮、星星、一个个黑黑的圆点)黑黑的圆点表示什么呢(一闪一闪的星星)有首歌曲《小星星》,我们来唱一唱。你还看到了什么(线条) 师指小人,你觉得这像什么(娃娃)他的表情是怎样的(惊讶、开心) 3、除了线条、图形,你还看到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色彩)

4、(PPT4)米罗老爷爷为什么喜欢这几种颜色呢(出示颜色标记)颜色和颜色之间藏着一个小秘密:对比色。(红——绿、黄——蓝、黑——白)老师身上有对比色吗你们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对比色对比色放在一起,会使颜色的对比更明显,黄的更黄,蓝的更蓝。 5、鲜艳的对比色、有趣的图形、跳跃的线条,米罗爷爷用这些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你们哦,米罗爷爷画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用图形表示,然后再通过想象加上一些颜色和线条,就把它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了,而且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米字型。 6、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取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7、如果让你画星星的话,你会把一颗颗星星连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创作: 1、今天我们四个小朋友合作画《星空》。请看步骤图:四人合作:海绵圆点刷印大小黑圆点水彩笔连线棉签添画及涂色。 2、幼儿4人合作画,提醒幼儿涂色时注意画面的干净,可用纸巾吸颜料。 3、展示,欣赏同伴作品。

优秀的大班美术活动名画欣赏《梦》

大班美术活动:名画欣赏《梦》 活动目标: 1、欣赏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梦》,引导幼儿发现美并体验这种感受。 2、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梦。 2、幼儿作画工具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出示毕加索的作品《梦》,师生共同欣赏。师:有一个国家叫西班牙,那儿有一个大画家名字叫毕加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一幅画。二、通过赏析:引发感受和体验 1、师:画家画了一位什么人?她在做什么?(点击鼠标,出现作品《梦》)&;

生:画家画了一位阿姨靠在沙发上睡得好香,她在做梦呢?师:我们来学学她的样子。 2、师:红红的,软软的沙发,衬托出阿姨粉红色的手臂,画家把它画得大大的,用了暖色的调子,小朋友,你们能感觉到红色和黄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生:暖洋洋的。 3、师:阿姨正在做梦,我们看看好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背景出现蓝色夜空)生:梦见了蓝色的夜晚,现在阿姨睡在冷色的调子里,不但睡得温暖、香甜,而且还很安静。 4、师:她还在做梦呢?梦见了她睡在沙漠里,红色为主的沙漠给人什么感觉?(点击鼠标,切换背景)生:炎热的感觉。 5、师:她还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切换背景)生:绿色的草地,以绿色为主的草地,让我们感觉空气很好,阿姨睡得很舒服。 6、师:她还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出现背景)生:她梦见自己睡在海边,蓝色的海水,让我们感觉海边好像有风要吹过来,很凉爽。三、启发幼儿作画小朋友,阿姨还梦见了什么?比如:她在阳台的月光下,或者绿色的花园里,不同环境的背景色调给我们的感觉不同,请你试试看,等会儿,我让阿姨搬到你那里去,好吗?

四、过程指导 1、对没构思好的幼儿,帮助其建立构思。 2、对不太敢表现的幼儿,鼓励其大胆表现。 3、通过表扬提示幼儿大胆使用色彩,涂画背景。五、评价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幼儿作品,请全班幼儿一起体验背景变化后的感受。课件设计思路与教学活动反思一、设计思路封面以蓝色泡泡模板为背景,依次出现美术欣赏、梦、设计者、制作者。图片一以盒式向内收缩出现名画《梦》,供

幼儿欣赏,感受《梦》的意境。图片三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剪贴,去掉人物的背景图片四人物不变,插入蓝色夜空背景,让孩子感受蓝色给人冷、安静的感觉。图片五人物置于顶层,插入沙漠背景,让孩子感受红色给人暖、热的感觉。图片六人物置于顶层,插入绿色草地背景,让孩子感受绿色给人空气清馨的感觉。图片 七人物置于顶层,插入海边背景,让孩子感受淡蓝色给人凉爽的感觉。图片八出现名画《梦》、图片四、五、六、七,供幼儿欣赏,鼓励幼儿大胆用色涂画背景。

封底和封面背景相同,依次出现多谢指教等字样。二、教学活动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名画欣赏,毕加索的《梦》,引导幼儿发现美并体验这种感受;其次是增加幼儿对色调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