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摘要: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当代大学生面临很多道德困惑,在荣辱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和探讨其教育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等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荣辱观;问题;成因;对策 在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使之成为符合时代、社会、国家要求的“四有”新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大学生荣辱观仍存在较大问题,高校应深入分析其成因,努力探寻有效对策。 一、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扭曲,道德水准降低 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尤其是一夜暴富的个案刺激,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把人生价值片面理解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自觉不自觉地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起来。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追求物质财富、个人权力,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不能正确看待个人成长进步与国家繁荣发展的关系;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不少学生把“挣大钱,牟大利”、“当大官,发大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漠视他人与集体利益,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越发“务实”,注重物质性、实用性,在价值的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使许多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基本的荣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观所混淆和扭曲,一些学生把自由散漫的生活态度看做潇洒,把对道德、法律的叛逆看成是一种个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传统美德大打折扣,传统的依靠良心控制行为的道德观念明显弱化。 2.自我主义膨胀,协作愿望匮乏 目前,一些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总是比较多地从自我角度去考虑问题、采取行动,出现了“过分强调自我,主体意识急剧膨胀,协作愿望匮乏”的倾向。他们过度自负,只希望“人人为我”,而不愿意“我为人人”;只强调自己应得到的权利、荣誉和金钱,而很少考虑到自己对他人、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愿考虑

论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民族观

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及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认为宗教是由社会存在主要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它的根源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局限性和矛盾之中。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既指出了宗教产生的根源——支配人们生活的外部力量;又指明了宗教的特点——以幻想的超人间力量的方式反映现实。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是“颠倒了的世界”产生了“颠倒的世界观”,“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被压迫生灵通过宗教而发出叹息,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无望,所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即宗教在精神上起麻醉和安抚作用。既然宗教的根源主要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它造成的人间苦难,那么要消除人们的宗教幻想,就不能靠思想说教,也不能向宗教宣战,而要为铲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因此马克思认为,对宗教的批判只是为了清除幻想,使批判的矛头由“彼岸”转向“此岸”,“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待宗教问题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联系起来,完全符合他们作为信仰唯物史观的革命家的身份。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分析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他们吸收当时人类学宗教学的成果,论述了灵魂观念、自然崇拜发生的缘由,论述了从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从多神宗教到一神宗教发展的规律,还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述了犹太教、基督教的历史。当然他们的关注中心,还在阐释劳动异化造成的宗教异化,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用宗教为自己辩护。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了早期基督教是群众创造的,并分析了农民战争披上“宗教外衣”的历史复杂现象。 他们对于宗教未来的消亡,提出极苛刻的条件:“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显然要达到这个条件是遥遥无期的。 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资产阶级提出的“信仰自由”及政教分离的原则,在《流亡者文献》中指出,“取缔手段是巩固不良信念的最好手段”,“在我们时代能给神的唯一效劳,就是把无神论宣布为强制性的信仰象征,并以禁止一切宗教来胜过俾斯麦的关于文化斗争的反教会法令”。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国家要脱离宗教,宗教要从公法范围内转到私法范围,即信教纯粹是私人的事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既承接了欧洲无神论的传统,又超越了无神论,为宗教学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18世纪欧洲无神论,致力于批判宗教神学的虚幻性与教会组织的欺骗性,认为宗教起源于傻子(信众)遇到骗子(教职人员),是人类认识的误区,贵族统治者借着宗教奴役人民的精神,以维持其压迫剥削人民的社会秩序。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观,进一步说明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在宗教中将他自己的隐秘的本质对象化”,并且认为人对自然的依赖感“是宗教的根源”。费尔巴哈开始超越一般的无神论,但他还不了解“人”乃是社会的人,是处在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中的人,

浅谈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及其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10470914.html, 浅谈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及其运用 作者:邓园园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6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则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贯穿着唯物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論,体现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发展改革开放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它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般生产力,在本质上具有客观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技术则是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包括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在本质上具有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主观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在中国的运用 2.1用发展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主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文章。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艰辛探索和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事物是过程,认识是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过程。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对它的认识和把握是比较有限的,必须自觉地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2用两点论观察和处理问题 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观察形势、分析事物、制定政策、解决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在走什么道路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强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Word版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要:开展廉洁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通过对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对大学生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廉洁教育和谐社会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一个国家的希望则是充满活力的青年。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年大学生则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古往今来,廉政作为治国大纲之一,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让他们形成廉洁意识,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从国际和国内政策看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在学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3年第五十八届联大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要求其成员国将廉洁教育作为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 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

并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这些足以表明: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符合世界思潮,并且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的确,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但若想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形成廉洁的社会文化,作为接班人的大学生要树立廉洁的思想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为社会主义的廉洁文化提供重要的政治思想保障。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它一步步登上国际舞台,受到世界的瞩目,它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文化发展的趋势。而年轻一代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 祖国观 民族观 宗教观 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 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 教育概论考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简称马克思主义“四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任务 第一,教育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祖国观念,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坚定正确的思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教育学生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掌握反分裂斗争的思想武器,戳穿达赖集团的支持他们的国际敌对势力所散布的种种谬论,自觉抵制达赖集团的政治渗透和影响,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第三,教育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投身于西藏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准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p(1~2) (二)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基本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正确的祖国观是大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势力的政治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的民族观是大学生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理论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的宗教观是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问题、树立科学世界观的认识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正确的文化观是大学生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第五,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西藏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P(2~3)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是西藏大学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三)是西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P(3~4)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关于祖国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基本概念

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摘要:200w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在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却忽略了培养精神文明和追求精神文化的富足。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低下问题日益严重,常常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航标。“八荣八耻”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公民的道德水平,有利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发展。 为什么大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个中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对共产党员来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来说,更应该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指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行为,规范自我。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经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和普遍响应,从根本上是因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立足于当前社会实际、着眼于未来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长远而提出来的,对于我们的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做到祖国在我心中,才能遇到困难时不退缩,遇到危害祖国利益时不屈服,永远捍卫党的事业、祖国的利益。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祖国能否继续繁荣昌盛和谐兴旺地发展,有赖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修养。我们必须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只有我们自身思想道德觉悟提高了,素质得到提升了,社会才能在一个良好的风气中成长发展。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何在?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作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在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泛滥当前,在学术腐败、诚信缺失面前,大学生更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能受外界歪风影响。网络上不断出现不少富二代炫富新闻,把自己在国外过着各种奢华生活照一一发布到各个贴吧和博客上。在我看来,这些行为十分有损中华民族,应该受到唾弃。各款名牌衣服洋装、洋房、跑车、各种奢侈品,只要是可以与财富挂上钩的都成了这些富二代拿着他们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乱挥霍一把。如果继续让这些歪风盛行下去,我们的国家很快就会衰落。所以社会文化的缺失和断层将会使一个社会失去最基本的灵魂,即使有着庄煌艳丽的外表都只是空有其表,禁不起风雨便瞬间沦陷。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社会主义社会团结奋斗的核心力量。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八荣八耻”就像一面无形、宝贵的铜镜,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正身。“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借鉴和弘扬了民族道

浅谈的民族平等与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浅谈的民族平等与政策 的变化和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谈我国的民族平等与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摘要】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在多民族国家的内部,或者是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政治问题。古今中外民族问题的状况,特别是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热点情况充分表明,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对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极其深刻而重要的影响。而民族平等也是民族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字】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少数民族 【正文】 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系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社会里,民族之间通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一般说来是不平等的。因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是造成一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民族平等最初由资产阶级提出,曾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便成为欺骗和压迫本民族人民及其他弱小民族的工具。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被赋予了它真实的内容和科学的涵义,成为无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

(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 (4)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美国的革命具有浓厚的反对英国的性质。1765年“反印花税法”大会的议决案就反映出殖民地居民要求与英国本土的居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权利的斗争。1776年的《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压迫,获取取民族平等的重要文献。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标榜民主自由。即使并非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也高唱民族平等。但是由于它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它不实行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便不能生存,因此,当它取得稳固的统治地位之后,就变成新的民族压迫者,对广大不发达的弱小民族实行残酷的奴役和掠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平等完全成为资产阶级骗人的口号。 再来说说中国吧,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下的旧中国没有什么民族平等可言。以后,在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一次规定了民族平等。由于辛亥革命(1911)没有改变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国以来若干民族平等的规定,仍然流于形式,成为地主、资产阶级欺骗国内各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中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把它作为处理国内的一项基本原则。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成立前夕,把民族平等载入,1954年又载入,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条例和法规。由于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得到保障,产生民族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基础已经铲除;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在国家的帮助下迅速发展,国内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

廉洁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廉洁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战略意义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保持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素质人才甚至决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了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中央把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作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成长过程关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能否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人才,使他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共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后继有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因素.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很难区分和抵御腐败意识,很容易受到侵蚀.特别是近年来党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案件被查处,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被曝光,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下降,甚至心态失衡等问题.如果我们对此放任自流,任凭这些意识生根发芽,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被不断强化,那么当他们步入社会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公共权力和利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廉洁自律意识还很模糊,存在不少思维盲区和误区.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廉洁教育没有形成机制,已有的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能否为现 代化建设输送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全局.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一)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是人才积聚的地方,是知识汇聚的地方.就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应更多一份责任,更多一份贡献.高校在教育观,发展观上应该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把这种观念渗透到大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上去,通过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具备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责任意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祖国的观念,人民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观念,集体的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 (二)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不仅应该是高级"知识人",高级"技能人",更应该是比普通人水准更高的"道德人".大学生应该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而要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首先应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合格公民包含的内容广泛,包括身心,德智,知识与能力诸多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位哲人说过,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憾人们的心灵——内心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八荣八耻”让我们分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写在开始前 我看“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提出,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一次不再感到空洞,不再泛泛而谈。应该说,“八荣八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是“四有”新人的具体化,解决了人们多年来的困惑,从此在行为规范上有了遵从和衡量的标准。然而它的意义远不止此,更重要的在于“八荣八耻”的提法使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步入了一个务实的进程。“八荣八耻”精僻地告知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道德标尺。它就像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公民的一举一动;它还像一位法官,拷问着每个公民的道德良知;它更像一股清风,净化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那么什么是荣辱观呢?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荣辱观念,古已有之。 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是否知荣辱,已然关系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当代荣辱观仍有普遍性意义。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造就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必须有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社会心理,有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标准。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公民道德树起了新的标杆,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煅造我们社会的文化品性,丰富社

马克思主义五观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它包括3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

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

大学生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调查与分析 内容摘要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八荣八耻”溶入到大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中,以小见大,从而反映出大学生对“荣辱观”的真正理解。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高校改革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重要论述,是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社会主义荣辱观阐述了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针对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道德发展存在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内涵的,精辟概括,是传统中华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凝聚与结合。“八荣八耻”是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而提出的,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人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社会的激烈变迁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面临着多重问题。经济的发展,社会全面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在一些社会成员中,特别是在部分大学生出现荣辱倒错的现象。处在观念多元、利益多样、职业自主、生活个性、结群多向的社会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新新人类”的另类价值。一段时间里,关于个别学生另类价值和极端社会行为的报道屡见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表现 当代大学生在大问题,大是非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上还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消极,理想淡化 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在对待祖国、人民这样一些在老一辈人心目中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观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淡漠了。他们对个人利益想得多,而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却想得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有个别的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在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学生,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对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不起精神,整天在校园无所事事,白白消磨时光,有的连自己的学业都无法完成。

浅谈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廉洁意识、道德观念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天。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教育,增强他们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这对于他们走出校门后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廉洁,服务社会,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廉政建设大学生廉洁教育重要意义 高校廉洁教育是国家廉政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将反腐倡廉关口前移,确保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 一、当代大学生高校廉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体缺失 高校的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领导、职工等具体的个人和团体。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主要的职责。他们是对受教育者影响最深的个体,他们的教育方式直接决定着廉洁教育质量的高低。在高校中,从学生到教职员工再到领导干部,每一个人都是廉洁教育的主体。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廉洁教育普遍存在主体缺失的问题,未能形成统一合力。造成之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和领导体制不健全。 2、高校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削弱了廉洁教育的效果。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也日益广泛,已不再是一方“净土”: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网民,他们喜爱网络的程度更胜过普通民众,网络上各种思潮对大众的影响必然也会影响到他们;有些廉洁意识薄弱的高校领导干部或教职工,利用职权和管理漏洞在学校招生就业、设备采购等方面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各种不正当的利益;有些教师在学术领域弄虚作假,抄袭、浮夸等腐败问题屡见报端;还有的毕业生甚至使用假证书,编造社会实践经历等等,这些消极腐败的思想和行业潜规则都对高校教育环境产生了强烈冲击。因此,可以说高校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削弱了廉洁教育的效果。 3、廉洁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教育效果考核机制。 很多高校虽然开展了廉洁教育的相关活动,但是效果不明显,问题依旧在于这些高校对廉洁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很多活动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在制定廉洁教育活动时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比如将对刚入校新生和即将进入社会毕业生的廉洁教育混在一起,又或者只重视职业道德宣传却忽略了政治素质教育;在活动中缺乏合作,各部门、院系各自举办自己的活动,没有认识到开展廉洁教育工作是一个全校乃至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广泛动员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学校某个部门自己的工作任务;三是后继巩固措施缺乏,没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调查与分析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构建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以及完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高校改革 针对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道德发展存在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内涵的精辟概括,是传统中华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凝聚与结合。“八荣八耻”是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而提出的,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人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社会的激烈变迁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面临着多重问题。经济的发展,社会全面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在一些社会成员中,特别是在部分大学生出现荣辱倒错的现象。处在观念多元、利益多样、职业自主、生活个性、结群多向的社会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新新人类”的另类价值。一段时间里,关于个别学生另类价值和极端社会行为的报道屡见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组员对景德镇陶瓷学院及景德镇高等专科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处理经整理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社会共同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对大学毕业后,您是否愿意到西部去工作分别有5% 20%的学生选择不一定不愿意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有50%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趋同持同意看法,30% 的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表示说不清对班级院系学校各项活动,不积极参加的学生占10%,积极参加的学生占40%。 2 学习目的不明确,忽视远大理想 调查显示,对您现在的学习目的是什么的回答,有40%的学生认为为了自己的前途,只有30%认为为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另有20 %的学生回答我自己也不清楚对您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的回答,有60%的学生认为不够高,10%的学生认为较低, 30%的学生认为较高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理想国家前途等重大人生课题认识模糊,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奉献社会。 3 追求奢侈享乐,缺乏劳动观念 调查显示,在对您的择业愿望的是什么的回答,有 40%的学生选择经济待遇好,100%的学生选择社会地位高对您在家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的回答,只20%的学生是经常帮父母做,30%的学生是从来不做对您有过饮食浪费的行为的回答,70%的学生是有过,30%的学生是没有。 4 诚信意识淡薄,法纪知识匮乏 调查显示,有84%的大学生曾经抄袭过作业论文,67%的大学生承认曾经考试作弊过部分学生法纪知识匮乏,忽视身体力行对马加爵事件的看法,认为马加爵也是受害者,值得同情的高达 80%,对您对于法律和纪律怎么看有26%学生选择遵不遵守视情况而定。 二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缺失的原因分析 1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 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

浅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摘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它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系统梳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和看待民族问题,处理相关具体事务有着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考察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这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的产物,是长期以来人们了解和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产生的;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民族就会自行消亡。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首先是阶级消亡,尔后是国家消亡,尔后是民族消亡。 民族一经出现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直到民族的消亡。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民族从产生到消亡,这是人类历史两个并行的过程。当然,并非所有的民族都要经历和走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和过程。有的民族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直接进人封建社会,甚至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民族同化于另一个民族或分化发展为几个民族的现象;也有几个民族结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差别,是民族发展总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民族发展规律性的表现。 二、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废除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从而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全面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之间的差别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阶段并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而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的时期。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更加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各民族共同发展,以便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各民族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了,要实现民

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摘要: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构建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以及完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大学生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构建荣辱观八荣八耻 提到大学生,人们脑海中出现的传统映像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文质彬彬、待人诚恳的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形象。然而,当代大学生留给人们的映像却让人们大跌眼镜,满口脏话、整天玩游戏等。究其原因,是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意识不足,不能严于律己、克己守法,不能做到一个积极上进的合格大学生。接下来,就“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为话题讨论一下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缺失的原因及其如何重新构建当地大学生的荣辱观。 一、一名合格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荣辱观 目前处于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八荣八耻”的提出非常的及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要加强思想建设,因为知荣明耻的目的在于践行,要确立“校

灯塔 ——浅谈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范文

灯塔——浅谈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范文回望过去,我们找寻着历史发展的真相。近代历史的发 展充满了工业文明的灿烂成果,也记录了民主革命的残酷斗争。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一百七十 年的历史。这一百七十年,世界的变化沧海桑田。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的霸主从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变成美国,再发展至今天的世界多极化。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逐渐破碎瓦解,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民主国家。内燃机替代了蒸汽机,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人类劳动,人类的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人们从食不果腹、饿殍遍野的战争荒地之中迈向了衣食无忧、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这其中作为一种精神指引,发挥了不可或 缺的作用。人们问,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书本上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 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如果让我们掉书袋,可能只有专研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才能听懂这样的话语。其实,

马克思主义就是指引我们进行民主革命、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引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灯塔。 回顾中国的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侵略者的炮火击碎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也摧毁了平民百姓的安稳生活。翻开历史的记录本,动乱、压迫、流血、牺牲……这些字眼充斥着页面,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找寻到抗争、奋起、自强、拼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也是我们的抗争史。民主革命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救亡图存的道路从封建统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到资产阶级改 良派的“戊戌变法”,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运动,都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尝试。然而,这些轰轰烈烈的运动,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都无疾而终了,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像一个在黑夜里长途奔袭的战士,疲惫不堪又毫无方向地四处奔袭着,看不到一点黎明的曙光,看不到一点胜利的希望。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人民的抗争有了历史的方向,有了思想的指引,有了梦想的灯塔。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这样,我们就开始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最开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战胜利、解放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