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广州市黄埔区绿化维护队欧阳苍山)

绿道有两部分意思表达:其一表现为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其二表现为通道。它是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绿色走廊。绿道也可以理解为连接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绿道内涵很广,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对绿道概念的定义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美国的绿道》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绿道也可以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在我国,绿道具有景观设计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概念。一、它是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系。二、我们不仅在大自然中建设绿道,还要在民众心中铺设政府与百姓顺畅沟通的绿道,让老百姓无障碍、少恐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绿道可以分成三类:郊野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社区绿道主要连接居住区绿地;城市绿道主要连接城市里的公园、广场、游憩空间和风景名胜。郊野绿道的建设难度较大,主要是游客的需求不足。而城市绿道建设难度小,它最利于建设、推广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园绿地等设施,穿针引线,见效快,分布广。绿道和公园绿地建设的显著差别是不用征地,基本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简单地说就是但求所用,不强求所有。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践大都专注于绿化隔离带和单个公园的建设,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

绿道规划建设的生态学意义是多方面的,其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尺度、层次、角度去分析理解:

一、从生态系统分析

绿道通过影响系统内的环境和生物种类及数量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通过保护野生生境和建立生境链、生境网从而防止生境退化和生境破碎。绿道增加了系统内的连通性,为系统内的生物提供了更多便捷的通道,促进了网络完善,加快了系统内能流和物流。如城市绿道建成后,市区和市郊的人流增加,动物的迁移更多,就增加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绿道可以保护或使系统内物种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到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如由于通道的便捷,某些市区的动物新迁徒到市郊或增加迁到市郊的数量,就可能影响市郊现有的食物链。在绿道规划生态化的前提下,绿道使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环境多样化,结构更复杂化,功能更完善。它通过打破系统旧的平衡建立了更高层次的新的平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能力,更大程度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促进系统平衡,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

生境破碎化极其严重地威胁着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存,甚至可能引起物种的灭绝。绿道通过减少斑块破碎化,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绿道能够提高斑块间物种的迁移率,方便不同斑块中同一物种个体间的交配,减少近亲繁殖,避免物种退化,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如绿道能提供动物运动的通道,使动物在不同栖息地之间可以季节性觅食,增加物种的基因交流;通过不同栖息地之间迁徒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岛屿的面积越小及与大陆越远,其物种的多样性就越低。绿道通过提高迁移率和增加迁移通道,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增加特定物种的数量和外来种群的侵入,降低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从而对保护和提高物种数量、保护物种多样性起积极的作用。从更大的尺度上,增强了种群的生存,保持和丰富了城市生态系统。

三、从景观生态学分析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绿道属于廊道的范畴,是生态景观的主要内容。

廊道是生态景观系统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是各种流的通道,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功能。既能对斑块分裂、阻隔,造成景观的异质性;又能把斑块连通,减少景观破碎化。廊道的格局分布往往引导着整个景观系统格局的分布。连通性好、形状、尺度、结构上合适的廊道,则能形成多样化的斑块,并与廊道一起连接成网络,有助于形成自然、稳定的景观系统。廊道对生态景观系统的过程也有重要意义。它影响种群

数量变化、不同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种群的迁移,最后影响种群的演替。廊道使得种子和生物体的传播更便捷,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繁殖过程和数量。廊道还是系统内的捕食和猎物,干扰扩散、养分循环等生态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之一。

廊道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认为景观中存在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它们由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这些格局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在规划区内利用合理的廊道来划分生物保护区和建设保护斑块,通过控制生态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而控制全局。

廊道的数量、宽度、连通度、曲度、内部环境及廊道与周围斑块或基质的相互关系等结构特征都对其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廊道的宽度直接影响着物种圆廊道和穿越廊道的迁移效率,一般认为廊道越宽越好,随宽度的增加,多数物种可沿廊道迁移;环境异质性也增加,边缘种和内部种都随之增加,但过宽的廊道反而会降低生物迁移的效率。廊道的连通性是廊道的连接和在空间上连续的量度指标,与连接度所界定的功能不同,具有不同形态和结构的廊道可以有相同的连接度,连接度的大小还取决于廊道的质量、宽度和形状等,连接度较高的景观中种群的迁徒、觅食、交换受到的阻力小,生存较容易,物种丰富度大。

廊道也是景观韵律的重要要素之一。景观韵律是指一定区域内特定时段景观要素的镶嵌格局与空间配置规律。景观廊道包括斑、廊、网、基、体等要素,镶嵌格局则是景观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斑块空间格局的对称性、交错性以及时间过程的周期性、节律性等都代表一种韵律,廊道形成的是一种线性韵律,与各种网孔结合起来形成方格、菱形、多边形、圆形等多种韵律。网的加密可以组成基质,基质可以分为三大类:绿色的自然基、白色的人工基和灰色的自然人工混合基,各种基质的组合本身就代表一种韵律。

绿色廊道丰富了景观格局,形成了景观的多样性。将斑块和基质等自然要素有机地连接网络,减少了景观的破碎化,维系和增强了景观的美学价值。

四、从人与自然和谐分析

把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看,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和自然环境。绿道的实质是连接性,不仅简单地把景点连接在一起,而且把野生动物的生境连接在一起,把人类社区、城市和乡村连接,人与自然连接起来。绿道的规划建设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宜居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但由于全球变化和局部环境的严重破坏,特别是城市的大幅扩容,造成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绿道及周边的山、河、溪、植物、动物等环境因素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可恢复或修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绿道是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整体保护网络。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边往往受到无序的蔓延,耕地日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绿道的规划建设可以通过城市开放空间的休闲绿道,为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绿道和保护景观和文化遗产的景观绿道,把自然资源、休闲和旅游资源整合成绿色开敞空间网络,为不断蔓延的城市限定一个边界,引导城市有序的发展。

绿道的规划建设为城市市民提供了优良的休闲旅游资源和场所,大大缩短了市民接近自然的距离,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绿色开敞空间的意识。

绿道的规划建设还将加强城市市区和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城乡一体的格局形成,使城乡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绿道建设与发展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浅谈绿道建设与发展摘要:绿道网建设作为国内的一项新提法,一直很受关注。本文从绿道建设与人们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城市道路中的自行车道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希望为绿道建设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绿道,建设,发展 abstract: green way nets construction as a new idea of domestic, has been very concern. this article from the green way construction and people life styl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urban road bike lan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and hope for green building a boli offer ways. keywords: green wa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道网,由绿色的道路组成的网络。权威的释义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然而,作为国内的一个新概念,人们对绿道的内涵、功能定位以及绿道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挖掘。 深挖内涵,有形绿道建设引领无形生活方式改变 绿道网兼具生态培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新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自从工业化以来,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能集约地利用土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能促进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服务的进行。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其中住房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问题。特别是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代城市的发展正在摆脱过去传统的以建筑和视觉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新的城市历年对生态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态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了新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城市生态学。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生态学是以自然界的有机体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上人口的增长和资源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激化,生态学家在投身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其初期的狭隘的纯自然的倾向和学科局限,把人类活动包括在其研究的范围之内,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作为宏观领域的发展方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目跻身于现代科学之林。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科学和城市科学的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古代的中国人居环境、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都体现了城市生态学的思想理念。 20世纪70年代一批生物学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城市。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城市环境影响下动植物区系的变化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其对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前景所做的估计,进一步激起了人们

城市生态规划论文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景观规划 学院:外国语学院姓名:张杰学号:2010091230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趋于空心化巨型化的现状下,人们深切感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身心健康受损。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讨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大景观 1.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1城市生态定义 城市生态(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99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

唐顿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边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远远超出了“可持续性”这个概念。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1]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城市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也得到保护和发展。 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1.2城市生态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12T09:43:11.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宋宸[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发展绿道网的同时要兼顾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管理也需要更加模式化和具体化,并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居民对于绿道网的认识,从而加强居民的自觉维护意识,除了内部改 革以外,还应该动国家、地区间的交流,综合分析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道网建设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尽量少走弯路。我国绿道网的建设需要我们一直站在科学的角度进行审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 关键词:绿道建设;规划方式;绿道管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诸多改善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措施应运而生。“绿道”概念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和谐的同步发展。城市绿道在绿化城市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放松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我国的绿道建设起步比较晚,大范围实施成功的城市案例也屈指可数,在当代人类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时,绿道的建设规划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一、绿道网建设在我国的发展 1.1我国“绿道”思像的雏形 中国人最讲究天人合一,据记载,早在公元前的周代就有了关于“绿道”的雏形,周朝修建的周道便很好的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周道的石板节节相接处就有一定空隙。使得小草得以生长,道路两旁值有绿树,下雨天雨水流向低洼的地方,使得草木得到水分。这样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当时走在路上的只有人和牲畜,因此“周道”行得通,放在当下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交通工具将大路堵的水泄不通的形势下,也就另当别论了。 1.2“绿道”的发展过程 “绿道”一词正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景观设计中,原意为一种与生态景观相结合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休闲娱乐和活动场地的线型开阔空间。在长时间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一些国家对于“绿道”的研究和设计已经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我国近代引进这种思像比较晚,对于绿道网的建设更是刚刚起步,比较成功的有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建设。该工程开始于2010年历时3年完成,已成为全省以及全中国的标志性工程。珠三角的绿道网很好的解决了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是我国绿道网建设的重大成就。但在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绿道网建设事业仍存在诸多不足。 二、关于城市绿道网的规划方式 2.1因地制宜 城市绿道的建设通常来讲都是依山傍水,在建设线型空间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范围,因此绿道网的建设选址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仍然以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为例,基于中国传统的理念,该区绿道网的建设更加注重这座城市原本的元素,根据“山”“江”“海”“林”等原素开展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完善加强,创造更加优异的生态长廊。因此可见,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根据就是因地制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在城市的建设中仍然适用。 2.2将目光放到长远的角度 绿道网的建设不可能完成于一朝一夕,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它的规划需要考虑到诸多可变元素,例如城市发展的规模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城乡的均衡等等… 在当下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根据时代不停的改变,不断的完善才是正解,因此我国在建设“绿道网”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国家也应支持有关于环境生态建设等部门的发展,各个高校加大培养有关专业人才的力度,源源不断的为“前线输送人才”,欧美等各国在不断地发展和研究中才得到了现在的成就,我国也应把绿道网的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当下的时代城市环境的保护关乎人类以后的发展。 2.3将“绿道网”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 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7月28日根据当下我国的国情讲话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有一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此处讲的“科学发展”并不是说我们只发展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而放弃环境,更不是完全以保护当下的生态系统为中心,不要经济建设了。要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统筹”。在“绿道网”的修建中,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以多为好,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状况,做出合理的规划,使“绿道” 带动起城市的“呼吸”,让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三、绿道的管理“道阻且跻” 3.1绿道网建成后面对的主要问题 绿道的建设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绿道建成之后面我们临着更加严俊的考验,一些绿道的建成可能会吸引“外来”物种的入住,影响和危害原本的生态链和系统结构。绿道网建成后更是面临着维护和整改的问题,毕竟城市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改变着的,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极其迅速,要时刻保持绿道网的建设和人们的需求相适应。政府相对应的保护政策不够完善,等等。 3.2建立完善有关于绿道管理的机制 绿道的发展在我国并没有太长时间,但是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值得重视,我国政府机关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但是并没有成立相关的机关部门去专门的进行管理保护和功能开发,于是乎我国的绿道网仍处在一个“有人生没人养”的状态中,但反观其他绿道机制已经较为完善的国家,这一方面做的就很好,于是“绿道网”系统可以很好的很长久的,更加与人类和谐的发展下去。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成立这一部门的进程。

探究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探究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摘要:本文基于对国内绿道规划建设内容、过程、保障措施的反思,指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是深化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阐述了绿道层次性与相互衔接建设是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各类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探讨了以乡村绿道带动城市绿道建设与提升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从技术创新和体制保障两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阐明了绿道建设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道规划;建设现状;思考;内容;意义;措施 绿道理论源于美国,于1980年代被我国学术界引入,其很多规划思想已在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但基本没有独立编制绿道规划。绿道作为一种特殊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其相互连接与交叉形成的绿色网络对改善绿色空间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绿道理念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绿道概念的深入,绿道作为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广东在珠江三角洲建成了2 372km的绿道。这些绿道规划建设实践促进了中国绿道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带来了积极影响。 1国内绿道规划建设的现状思考 目前,在欧美地区绿道网规划已逐步融入城乡规划过程中,然而我们国内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才刚刚起步,缺乏全国的规范标准和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特色的理论研究依据,在绿道规划建设实践中更多依赖于欧美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术,对绿道作用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与美国相比,主要体现在建设主题单一,绿道网络层次未形成,绿道专业性管理机构缺乏,规划建设人员参差不齐,保障体制不完善等方面。 1.1 主题功能比较单一 从欧美绿道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绿道功能经历了单一的休闲功能-休闲、保护优美的自然景观-生态功能、休闲、审美和教育兼具的3个发展变化阶段,完成了绿道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功能的转变;从发展趋势来看,绿道的生态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广东省率先完成的以“慢行系统”为主题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正逐渐影响全国各个省份,成为各地绿道建设的模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广东着手改变“绿道就是自行车道”观念,强化生态理念的同时,“绿道就是非机动车车道,绿道是慢生活节奏的代表”的想法在全国很多地区蔓延,真正具有生态连接作用或者生态保护意义的绿道建设项目并不多见。 1.2 绿道网络层次不足,衔接不够 绿道网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需要从区域层次、地方层次及场所层次3个层次进行规划,并且在各层次上做到相互衔接和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途径与案例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际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背景、理论、科学内涵及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内容,并以上海市和崇明绿华阳光生态示范区规划为例,从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城乡生态关系协调性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建设途径与措施上海崇明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进展 国际上正式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学术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过“理想国”的设想,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M.Vitruviius)在《建筑十书》中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城市的建设经验,对城市选址、城市形态与规划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把对健康、生活的考虑融汇到对自然条件的选择与建筑物的设计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L.B. Alberti 1452)、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的理论。16世纪英国摩尔(T.More)的"乌托邦",18-19世纪中,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Rowen,1852)的"新协和村",西班牙索里亚(A.Soria,1882)的“线状城”等设想中都蕴含有一定的城市生态规划哲理。 19世纪末叶,以玛希(Geoge Marsh)为代表的生态学家和规划工作者的规划实践,标志着生态规划的产生,玛希(1864)首次提出合理地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鲍威尔(Powell 1879)在规划实践中指出,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促进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英国霍华德(E.Howard,1898)的"田园城", 法国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930)的“光明城”,英国恩维(R.Unwin,1922)的“卧城”,赖特(F.Wright,1945)的“广亩城”等工作丰富了生态规划的内容。后来的芝加哥大学人类生态学派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均进一步强调了发展要与自然相协调;美国景观生态学家麦克哈格(McHarg,I.L.)在1960年代指出,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 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境况下或在多数无害的情况下,对土地的某种用途进行的规划。后来直至1980年代,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生态规划仍大部分倾向于土地的生态利用规划,王祥荣(1995,1998)提出,从区域和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来看,生态规划应不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而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从以上学者的论点可以认为,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水平虽然仅达30%左右,处于初始阶段,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龙头的上海以及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前景广阔。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因此,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将为此提供科学的依据。

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周文娟

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周文娟 发表时间:2018-05-21T09:57:19.76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期作者:周文娟 [导读]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需求与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台儿庄区园林管理处山东省枣庄市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需求与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因此,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重视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的应用。下文就将针对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生态学中有关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理论来对其实际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学;现代城市;风景园林 引言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就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由于最近几年,我国工业化进行进一步加剧,导致我国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频频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的发展带来阻碍。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只有充分的认识生态环境并且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建设体系正在不断的完善,生态学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也在逐步的得到应用,采用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应用,对实现我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乃至生态效益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三种效益有效的结合,才能对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只有对生态理念进行合理的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园林设计的水平,然后把生态学应用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从而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能够解决风景园林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的趋势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结合,然后通过生态学在其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现代园林设计的水平。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风景园林的设计体系还不是特别完善,在具体的风景园林的实际过程中,还有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生态设计理念的欠缺、风景园林设计规划部署方面的缺乏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会给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带来阻碍,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就要对风景园林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与风景园林设计有关的主要的生态学理论 2.1生物多种多样的原理 生物多种多样的原理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下存在的生物群,这种生物群在生态环境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生物。所以,在具体的景观生物学中,重要的提前就是生物的多种多样原理,只有把景观的不同种类和性质当成重要的依据,才能在具体的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为每一个生物物种打好坚实的基础,从而提供更多的条件保障。中国不仅是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也是花卉品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国家。 2.2生态位原理 现在,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就是生态位理论,但是目前我们对生态位原理的说法各不相同,说法最多的主要就是两种:首先就是生境生态位的提出,他的观点就是认为,对生物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在实际的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生物群体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其次就是功能生态位的提出,这个观点就是认为生态环境的使用功能是非常好的。在具体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生态学中,大多采用的就是这个理论。其实不管对生态位理论进行怎样的定义,在具体的生态学应用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中,都要对园林设计的每一个地方和任何一种物种,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因为选择不当出现的物种间的不良竞争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就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具体的生态学应用中,重要的就是生态平衡,它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是否能够进行稳定的协调,从而保证生态系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结合目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来看,因为物种的不同,它的生理习性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一部分的物种甚至会出现相克的现象,所以想要使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用到生态学,并且想要它顺利发展,就要对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进行详细的考虑,只有掌握物种之间存在的差别,才能对物种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生态环境。 2.3生态调控原理 生态调控原理在生态系统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就是对人工的生态系统进行具体的研究,现在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心事物就是生物群体,外部环境能够很大限度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改造和影响,所以不管是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还是生物种群存在的变化,都是需要通过自然选择进行相应的自我调节的。只有在协调以后产生给生态效益带来提高,保证系统能够和外部环境相互适应。 3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特点 3.1因地制宜,注重地方环境特点 目前,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应用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经济进行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3.2可持续性 在具体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时候,要把可持续发展当成重要的依据。要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提出全新的观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和改善现在的环境,从而达到景观资源的持续利用,保证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学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4.1生态平衡设计 生态学通俗来说就是对生物群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然后重点的关注它们两个之间的作用。目前环境可以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两种。,现阶段,生态学有着非常广泛的研究对象,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整个的生物圈,它从个体研究到群体研究,最后再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具体的研究,其中还要包括对周围环境的研究。在实际的环境研究中可以分为空气研究和海陆研究两种,现在的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为了能够和现在的环境相适应,所以生物也会跟着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对环境进行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掌

城市规划中生态设计重要性

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设计的重要性摘要: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控制城市土地使用及其空间变化来间接地对城市社会发展施加特定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生态设计可促进整个城市的空间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环境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s through the control of urban land use and spatial variation to indirectly specific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y, the use of eco-design can promote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the entire urban spac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urban planning.key words: city planning; eco-desig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在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甚至破坏,特别是原有的生物群落大为减少或者不再存在。诸如森林面积减少、沙漠扩张、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气候旱化、洪水泛滥、环境污染及人口膨胀等,都是生态平衡失调的表现。为了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与防治污染,必须把建立适宜的城市面积园林绿地系统列入规划之内。 1.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大中型企业。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些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5-29T14:58:18.8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作者:胡月 [导读]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随着城市问题的出现,建设生态型城市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江苏都市筑景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才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随着城市问题的出现,建设生态型城市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实施生态规划设计更是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有助于推进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因此,要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促进生态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现状 1.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1.2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2规划生态城市具体措施 2.1自然环境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当今社会,城市的高速化运作导致了“城市病”的严重加剧。追根溯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地不恰当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人类的行为超越了大自然的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的结果。所以,对城市进行规划必须要坚持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点出发,如此才能够体现出技术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符合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一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2在规划和预测城市某个时期的“合理的”发展模式 城市建设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一个城市的人口运动也容易受到较多的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重的、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因此,需要对其展开多层次的、多元化的深入分析。 2.3城市发展应该与周围环境所能够承载的“容量”相符合 一个城市的环境的容量,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城市本身所处的自然条件。因此分析一个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应当以自然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在如今的中国,尤其是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是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核心要素。 2.4产业结构的可再生性和可循环性的构建 城市需要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其产业结构必须要合理,应当使其具有可再生性以及可循环性,如此,才能够降低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周围所处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一个城市具有的性质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城市活动的基本方向、基本形式,城市的活动内容以及空间分布,同时,也决定了该城市的产业结构的基本轮廓。因此,在确定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性质以及其职能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城市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具有的作用。还应当考虑这个城市的生产力的布局,城市对于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程度等综合因素。同时严格遵循生态工艺的基本原理,以便使得各个部门能够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相互利用各自的产品以及废弃物,使他们能够首尾相接而形成统一配合的有机整体。最终使其形成拥有效率高、耗能低、规模化以及污染少的集团化的绿色产业结构。 2.5加大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力度 在我国长久以来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对于城市绿地部分的规划环节向来都是相对比较薄弱,以前大多都是在规划图上“见缝插针”式的利用边角或者比较零碎的地带插入绿地,只是尽可能的在规划设计图上去完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及“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这两项城市规划的硬性指标。而不是系统地从城市建设的生态角度分析,去对不同的城市的绿地总量和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往往缺乏定量的分析和量化的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2.6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例如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绿色工艺主要指那些耗能比较低、耗材比较少、不产生废弃物、没有污染、没有公害、可以全面运用每种能源的工业生产工艺;而绿色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回收加以重复的利用以及可再生利用、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运用于工业的产品),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例如对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

浅析郊野型绿道的功能及建设意义

浅析郊野型绿道的功能及建设意义 摘要:绿道通常分为城市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两大类。城市型绿道主要串联城 市里的公园广场、人文景区、名胜古迹、道路两侧绿地等,而郊野型绿道则依托 城镇周边自然环境,利用现状水域、山体、田野及开阔绿地等进行有机结合进行 绿道布局。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郊野型绿道的功能和建设意义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和 探讨,以此期望未来可以建设更多的郊野型绿道,与城市型绿道进行有机串联, 完善城市的绿道系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放松平台。 关键词:郊野型绿道;功能分析;建设意义; 一、绿道概念及发展 19世纪,美国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阿诺德公园、牙 买加公园和波士顿公园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 和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几年,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 都市区,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这便是早期的绿道规划。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 年代即已对绿道概念及实践有了初步认知,但规划建设实践起步较晚。2009年广 东省率先提出“建设珠三角区域绿道”的构想,这标志着我国绿道规划建设正式开始。之后出现了武汉东湖绿道、杭州青山湖绿道、肇庆星湖绿道、深圳盐田海滨 栈道等多个优秀绿道案例,为我国绿道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郊野绿道的特色 郊野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林地、园地、湿地、水体、 农田,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业观光区、特色乡村、农家乐等的绿道。建设方式上主要利用现状自然资源,注重对自然的保护; 出行方式上主要以骑行为主,步行为辅,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走近大自然、感受 大自然的休闲放松平台;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选用粗放式管理品种,易 生长易养护;使用群体上多为周末郊游人群,平时人流较少,周末及节假日迎来 人流高峰;文化传承上注重对当地文化特色的挖掘,与绿道有机串联,运动到节点、小品、铺装等设计之中。以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为例,建设基地依山傍水, 绿道建设充分利用永安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沿溪而建,沿线设置多个观景平台,最大化展现自然美景。在设计过程中提取沿线各个村落特有的文化元素,走 在绿道上,每一段都好似在诉说她们的故事。 三、郊野绿道的功能分析 1. 文化传承功能 郊野型绿道能有效的将当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串联起来,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促进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并能结合民俗文化节日,进行特色的农业观光和节庆旅游,让观光游客可以感受到当地的人文民俗,并增 加参与感与互动性。同时在节点打造与小品塑造上可提取文化元素并融入其中, 提供了外界深入了解和认知的交流窗口,大大增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出文 化展示的新空间。 2.生态保护功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撑;同时,绿道的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也会发挥重要人文社会服务功能。郊野型绿道的建设 充分对接“山水林田湖草”之间多种交错的关系,尊重现有生态资源,对现有的稳 定的动植物群落进行保护,生物种类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植物选择上选用乡土树种,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形成独特景观,更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一)基本原理 1、“生态位” 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生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多样性与稳定性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 人力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土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 城市功能与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等。 3、食物链(网)原理 食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食物网: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用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生产原料,某一企业的产品是另一企业生产 的原料;某些企业生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一些企业的原料。如此可以对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加链: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 食物链(网)原理表明: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而维持其生存;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即污染物的富集作用)而归结于人类自身。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2+1/2. ●子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 ●子系统都有无限制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 ●理顺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 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 5、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生态城市设计中,要具体分析城市规划设的内涵,并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以环境为本和与时俱进、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等原则进行科学把握,结合生态城市设计中的促进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和谐发展以及加强对城市资源的利用程度等特征。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引言: 通过设计合理的绿色城市交通规则、合理使用低碳能源、提高生态城市的绿色覆盖率,能够有效保证生态城市规划工作顺利开展,针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1.1 注重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这是城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城市的服务功能,在满足对人们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生态建设,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兼顾城市的服务功能,才能够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完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 1.2 明确规划目标和要求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首先针对规划设计目标和基本要求进行明确,能够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构建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也就能够对于后续各项规划设计工作形成较强的指导性和控制效果。在规划目标的明确中,除了要考虑到各个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发展的细节目标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规划设计年限的关注,明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如此也就能够避免因为规划设计过于短视而影响到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1.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充分运用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这种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城市运行需求,能够从生态功能区划以及实际发展需求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促使各个土地资源都能够发挥出自身最强的作用价值,避免出现明显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在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中,还需要密切关注到各个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能够围绕着城市发展格局进行合理

浅析城乡统筹绿道规划建设的意义

浅析城乡统筹绿道规划建设的意义 摘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内容、过程、保障措施的反思,指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是深化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阐述了绿道层次性与相互衔接建设是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各类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探讨了以乡村绿道带动城市绿道建设与提升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从技术创新和体制保障两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阐明了绿道建设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美丽乡村,绿道规划 Abstract: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content,process,safeguards of China's green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it points out that the rural greenway is the main entry point which is deepening China's green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backdrop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It describes the fact that greenway hierarchy and interconnection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pace planning,puts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the rural greenway of various typ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and then discusses that the rural greenway is the direction and means of upgrading urban greenway construction.Finally,it provides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greenwa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system safeguard in China,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s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Beautifulcountryside;Greenway plann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