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绿道网建设的意义

浅论绿道网建设的意义

浅论绿道网建设的意义
浅论绿道网建设的意义

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方法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绿道包括慢行道和配套设施两大部分,配套设施包括标志系统、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绿道建设内容包括路面铺设、绿化、服务区设置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交通接驳、通信设施、游览设施、自行车租赁、信息咨询、商业服务、治安管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体育休闲、安全救助、森林防火、环境卫生、标识系统等。

绿道分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级别。其中,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重要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绿道网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兼具生态保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远景设计研究院看来绿道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1、绿道网建设的意义

1.1绿道网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经过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人民群众在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对城市环境、休闲游憩、生态文化等的需求日益提升。绿道网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城市的持续发展与人的更高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是我国高速发展30年来追求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诠释。

1.2绿道网建设是落实国家建设宜居城乡的主要内容

绿道网建设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也是宜居城乡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绿道网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保护和发掘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城市的鲜明特色;有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的品位。

1.3绿道网建设是落实国家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具体行动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是构建民生社会的要求。绿道网建设贴近民生,体现民意,是惠及广大市民百姓的民生工程,是提高民生福利水平的重要方面。通过绿道网建设将大大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和家园意识,切实将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2、绿道建设的方法

2.1景观配置中植物种类形态的运用

在绿道空间建设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绿化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从而达到表现绿道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比如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如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绿化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目前绿道景观配置中,绿化树木的运用多采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2.2绿道植物的景观性配植

用于绿道建设的景观绿化树种,本身就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象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圆球形、伞形、垂枝形、钟形等,既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也带给都市人美的享受。各种绿道植物相互之间的配植,通过不同的平面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变焕、树丛的组合,会丰富绿道绿化的景观效果。

1)在绿道的景观设计中,要注意绿带设计与周围人造景观相谐调,体现绿带韵律节奏、秩序井然之美;而绿化种植景观形成乔、灌、草,高、中、低,层次性、多样性的特点;片植与丛植相结合,绿化和彩化相结合使植物景观活泼,打破传统的城市道路等距种植的呆板性和色彩单调性。对林带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注意形成流畅的曲线,每隔30~50m保留透景线,降低绿带的封闭度,并使建筑街景艺术得到体现,营造宜人通行空间。

2)绿道树木的巧妙景观配置,给树面和地面之间夹出一定的宽敞空间,供人们穿行或站立于树干之中,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给人们视角形成一种垂直尺度的强烈感觉;而草坪边缘的群落因为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人们视线的穿透,形成半开敞空间,给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而运用高大植物组合成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垂直空间,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紧张的感觉。

2.3 利用乡土树种创造绿道的地域与文化景观特色

1)植物形态的地域性造就了地域性的乡土植物景观。北方的乡土植物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南方则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巧妙运用这些土生土长、没有变异过的树木的地域特点,通过对比、统一、协调、韵律等艺术原理进行植物高低错落搭配,就可以凸现不同地区的绿道地域特色。

2)作为现代城市绿道景观,如何克服单纯使用浮华的造景材料、空洞的造景手法,堆砌出有个性、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呢?巧妙运用根植于地方文化的乡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根本。在景观设计中可把这种植物文化与绿地景观有机的结合,创造出一定意境的景观,比如大连市绿道中模纹花坛,多以海波、浪花、海鸥为构图母体,充分展现海滨城市特点。

3)乡土植物与雕塑的结合,可以使无形的植物文化变得更加直观,更易使观众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植物文化的表达除了依靠植物本身之外,还需要其他因素,如建筑、山石、园林小品等作为配景才能更完善。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饱含着文化意味,不仅可以普及乡土植物知识,还可以传递乡土植物文化。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绿道建设与发展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浅谈绿道建设与发展摘要:绿道网建设作为国内的一项新提法,一直很受关注。本文从绿道建设与人们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城市道路中的自行车道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希望为绿道建设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绿道,建设,发展 abstract: green way nets construction as a new idea of domestic, has been very concern. this article from the green way construction and people life styl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urban road bike lan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and hope for green building a boli offer ways. keywords: green wa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道网,由绿色的道路组成的网络。权威的释义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然而,作为国内的一个新概念,人们对绿道的内涵、功能定位以及绿道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挖掘。 深挖内涵,有形绿道建设引领无形生活方式改变 绿道网兼具生态培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

浅析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方法与对策.docx

浅析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方法与对策1引言 近几年,我发展的关键目标就是注重经济的建设,而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然而,在此过程中,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逐渐提出了新的内容与目标。小康生活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人们也更加关注周边的生活环境,希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在城市绿化工程中,绿道项目属于其中一项成功的项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基于此,我们就需要加强绿道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促使绿道设计水平能够得到合理提高,进而有效保障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 2城市绿道概述 城市绿道建设,主要指的就是城市自身历史以及自然本身存在的,或者是后期人工建设的,例如:公园、人工湖等绿色开敞空间通道。本文所提到的城市绿道,主要构成是绿廊以及休闲节点构成的,不仅能够有效维护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同时对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休闲休息的场地。而在城市绿道中,仅仅能够步行,或者非机动车辆通入,对于机动车具有一定的莒县。与此同时,城市绿道的建设还能够不断延伸,呈网络状全面覆盖整个城市,不仅包含城市中的公园等公共空间,还包含商业街以及学校、社区都能够包含其中,有效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1]。 3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原则

3.1生态化原则 为了能够保障城市绿道充分发挥起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城市原有生态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进而使得城市绿道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在城市原有河岸以及绿地基础上,融入更多先进的现代化设计,从而使得城市建设能够区域多元化方向,从多层次打造城市的生态廊道,建立城市内的生态网络系统,推动城市生态化的发展。 3.2地域化原则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淀的历史文化,可以彰显出城市发展的历程,是在时间的推移下,历史同自然之间碰撞产生的城市精华内容。因此,在城市绿道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城市文化的精华,能够突出城市的独有特色,建设出不一样的城市绿道。 3.3多样化原则 城市绿道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多元化的建设,还需要注重现实的发展基础,建设出不同风格,而且还可以途经公园、广场等地,扩大城市绿道的覆盖面,增加城市绿道多元化的发展。 3.4人性化原则 在设计城市绿道景观路线时,需要注意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不但需要注意城市绿道的优美环境,还需要注重增加体验服务活动,例如:跑步、汽车等有氧活动。 3.5科学化原则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虽然城市绿道的建设仅仅属于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局部建设也需要与

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肥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1年2月28日) 近年来,在省住建厅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北方桃源名城的定位,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目标,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注重搞好城市道路绿化,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林荫路系统。目前,城区100多公里道路,共栽植各类行道树8 万多株,绿化普及率达到97%,绿化达标率达到88%,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被评为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肥城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一、高点定位,科学编制规划设计 在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围绕北方桃源名城的城市定位,确立了"四纵六横"城市道路绿化框架布局。紧紧抓住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框架拉大的良好契机,严格控制道路两侧新建建筑的后退红线范围,扩大道路两侧绿化用地范围,城市干道绿量不断加大、层次不断提高。在设计上坚持高起点,聘请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园林规划设计院、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深化完善了街道绿化详细规划,从设计风格到文化符号,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严格把关道路绿化建设,城市道路普遍采用绿化分车带的两块板、三块板的形式,广泛推行行道树多排种植,尽量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形成了"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的林荫路系统。所有规划方案都实行"阳光规划" ,尊重专家的权威,体现市民的意愿,确保经得起市民、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突出特色,潜心打造道路绿化精品围绕增绿量、上水平、创特色,突出道路绿化的多样性、立体性、亲和性,扩大绿化区域,致力打造精品。 1、打造绿化特色街道。按照景观路、林荫路的要求,把道路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各种花草树木合理搭配,修一路、绿一线、成一景。根据路形地貌选树配草造绿,用大绿量、宽绿带的手法,做到一街一品、一路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12T09:43:11.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宋宸[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发展绿道网的同时要兼顾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管理也需要更加模式化和具体化,并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居民对于绿道网的认识,从而加强居民的自觉维护意识,除了内部改 革以外,还应该动国家、地区间的交流,综合分析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道网建设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尽量少走弯路。我国绿道网的建设需要我们一直站在科学的角度进行审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 关键词:绿道建设;规划方式;绿道管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诸多改善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措施应运而生。“绿道”概念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和谐的同步发展。城市绿道在绿化城市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放松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我国的绿道建设起步比较晚,大范围实施成功的城市案例也屈指可数,在当代人类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时,绿道的建设规划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一、绿道网建设在我国的发展 1.1我国“绿道”思像的雏形 中国人最讲究天人合一,据记载,早在公元前的周代就有了关于“绿道”的雏形,周朝修建的周道便很好的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周道的石板节节相接处就有一定空隙。使得小草得以生长,道路两旁值有绿树,下雨天雨水流向低洼的地方,使得草木得到水分。这样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当时走在路上的只有人和牲畜,因此“周道”行得通,放在当下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交通工具将大路堵的水泄不通的形势下,也就另当别论了。 1.2“绿道”的发展过程 “绿道”一词正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景观设计中,原意为一种与生态景观相结合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休闲娱乐和活动场地的线型开阔空间。在长时间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一些国家对于“绿道”的研究和设计已经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我国近代引进这种思像比较晚,对于绿道网的建设更是刚刚起步,比较成功的有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建设。该工程开始于2010年历时3年完成,已成为全省以及全中国的标志性工程。珠三角的绿道网很好的解决了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是我国绿道网建设的重大成就。但在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绿道网建设事业仍存在诸多不足。 二、关于城市绿道网的规划方式 2.1因地制宜 城市绿道的建设通常来讲都是依山傍水,在建设线型空间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范围,因此绿道网的建设选址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仍然以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为例,基于中国传统的理念,该区绿道网的建设更加注重这座城市原本的元素,根据“山”“江”“海”“林”等原素开展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完善加强,创造更加优异的生态长廊。因此可见,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根据就是因地制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在城市的建设中仍然适用。 2.2将目光放到长远的角度 绿道网的建设不可能完成于一朝一夕,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它的规划需要考虑到诸多可变元素,例如城市发展的规模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城乡的均衡等等… 在当下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根据时代不停的改变,不断的完善才是正解,因此我国在建设“绿道网”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国家也应支持有关于环境生态建设等部门的发展,各个高校加大培养有关专业人才的力度,源源不断的为“前线输送人才”,欧美等各国在不断地发展和研究中才得到了现在的成就,我国也应把绿道网的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当下的时代城市环境的保护关乎人类以后的发展。 2.3将“绿道网”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 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7月28日根据当下我国的国情讲话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有一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此处讲的“科学发展”并不是说我们只发展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而放弃环境,更不是完全以保护当下的生态系统为中心,不要经济建设了。要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统筹”。在“绿道网”的修建中,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以多为好,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状况,做出合理的规划,使“绿道” 带动起城市的“呼吸”,让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三、绿道的管理“道阻且跻” 3.1绿道网建成后面对的主要问题 绿道的建设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绿道建成之后面我们临着更加严俊的考验,一些绿道的建成可能会吸引“外来”物种的入住,影响和危害原本的生态链和系统结构。绿道网建成后更是面临着维护和整改的问题,毕竟城市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改变着的,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极其迅速,要时刻保持绿道网的建设和人们的需求相适应。政府相对应的保护政策不够完善,等等。 3.2建立完善有关于绿道管理的机制 绿道的发展在我国并没有太长时间,但是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值得重视,我国政府机关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但是并没有成立相关的机关部门去专门的进行管理保护和功能开发,于是乎我国的绿道网仍处在一个“有人生没人养”的状态中,但反观其他绿道机制已经较为完善的国家,这一方面做的就很好,于是“绿道网”系统可以很好的很长久的,更加与人类和谐的发展下去。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成立这一部门的进程。

探究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探究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摘要:本文基于对国内绿道规划建设内容、过程、保障措施的反思,指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是深化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阐述了绿道层次性与相互衔接建设是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各类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探讨了以乡村绿道带动城市绿道建设与提升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从技术创新和体制保障两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阐明了绿道建设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道规划;建设现状;思考;内容;意义;措施 绿道理论源于美国,于1980年代被我国学术界引入,其很多规划思想已在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但基本没有独立编制绿道规划。绿道作为一种特殊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其相互连接与交叉形成的绿色网络对改善绿色空间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绿道理念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绿道概念的深入,绿道作为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广东在珠江三角洲建成了2 372km的绿道。这些绿道规划建设实践促进了中国绿道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带来了积极影响。 1国内绿道规划建设的现状思考 目前,在欧美地区绿道网规划已逐步融入城乡规划过程中,然而我们国内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才刚刚起步,缺乏全国的规范标准和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特色的理论研究依据,在绿道规划建设实践中更多依赖于欧美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术,对绿道作用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与美国相比,主要体现在建设主题单一,绿道网络层次未形成,绿道专业性管理机构缺乏,规划建设人员参差不齐,保障体制不完善等方面。 1.1 主题功能比较单一 从欧美绿道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绿道功能经历了单一的休闲功能-休闲、保护优美的自然景观-生态功能、休闲、审美和教育兼具的3个发展变化阶段,完成了绿道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功能的转变;从发展趋势来看,绿道的生态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广东省率先完成的以“慢行系统”为主题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正逐渐影响全国各个省份,成为各地绿道建设的模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广东着手改变“绿道就是自行车道”观念,强化生态理念的同时,“绿道就是非机动车车道,绿道是慢生活节奏的代表”的想法在全国很多地区蔓延,真正具有生态连接作用或者生态保护意义的绿道建设项目并不多见。 1.2 绿道网络层次不足,衔接不够 绿道网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需要从区域层次、地方层次及场所层次3个层次进行规划,并且在各层次上做到相互衔接和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城市绿道绿化的景观性与功能性

城市绿道绿化的景观性与功能性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绿道设计资料选城市绿道以绿化为特征,串联成网,供市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是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教育等多种功能。发挥城市绿道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让生态、历史、文化、景观实现有机统一,共同构筑绿色和谐的城市绿廊空间。 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加快,人们对绿色的渴求与日俱增。如何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为熙熙攘攘的人们营造一个陶冶性情、缓解生活压力的绿色生态系统,已成为城市绿化者们正在研究实施的课题。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以城市道路网状绿化系统为核心的城市绿道绿化工程正是这个课题的子项目之一。建设绿道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名园、自然博物馆、名木古树、农业观光和风景游憩林地贯通,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系,较好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发展模式。下面,笔者就结合绿道建设,对城市绿道的概念及绿道绿化的景观建设与功能建设方面作以论述。 一、城市绿道的概念及属性 城市绿道主要指自然存在的,或者历史本来存在的以及人工建设的如城市林荫道,运河廊道在内的连接滨河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聚居区之间,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道,以绿化为特征,串联成网,供市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是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教育等多种功能。 城市绿道的属性必须具备可达性、可通性,因此,和传统的城市绿地相比,城市绿道比我们通常所说的绿带更有助于形成人、城区和自然的和谐互动的关系。城市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符合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 二、城市绿道绿化景观的建设原则 所谓景观性,就是指城市绿道建设中的绿化要素通过合理配置,所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特征的景色、风景、风光所表现的特性。在绿道建设中,绿化涉及到地理、生态、园林、建筑、文化、艺术、哲学、美学等多个方面。绿廊系统建设是城市绿道的生态基底,其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化种植以及控制范围内的生态保护与景观提升。目前的城市绿道绿化,已脱离了最基础的植树绿化这个概念,而是晋升为以绿化工程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建设级别。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从“绿道”核心理念出发,根据绿道类型以及绿道慢行道类型及周边环境,合理选用植物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种植设计,大统一,小变化,改变以往片面追求道路绿化设计“美化、美观”的局限性,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绿道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绿道的各个部分也是有机联系的。我们要用

工业园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技术导则汇总11.15CD

工业园区道路绿化建设技术导则 2011年11月

目录 3术语和定义 3.1道路分类与分级 3.1.1 道路分类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种类型。 1 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 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3 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 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3.1.2 道路分级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3.2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3.2.1 单幅路(图)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2 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如只允许机动车辆沿着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街道;限制各种机动车辆、只允许行人通行的“步行道”等。上述措施,可以是相对不变的,也可以是按规定的周期变换的。 3.2.2 双幅路(图) 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3.2.3 三幅路(图) 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3.2.4 四幅路(图) 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3.3 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为后退道路红线。 3.4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3.4.1 道路绿带 道路绿带是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 1 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通过对当前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的剖析和探讨,提出了解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滞后,绿地面积少,投资比重少,重视程度低,重建轻管等问题的措施,对于指导城市道路绿化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道路景观、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的窗口,也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标志。 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骨架,不仅可以构造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迅速的发展,道路绿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园林城市,与此同时,由于建设部门对道路绿化的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投资较少,设计较为单一,不少地方还存在“重建轻养”的问题,道路绿化养护水平相对滞后,绿化成果难以巩固,大大影响了绿化效益和景观效果。 1、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1.1道路绿化建设滞后,绿化率低。 城市道路建设作为提速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体现城市文化特征、亮化城市市容市貌,建设单位更多的采用硬质道路小品和灯饰达到建设目标,往往忽视了植物配景,造成了规划设计中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对于营造园林城市、生态城市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往往滞后于道路建设,大多数城市道路建成后才实施绿化建设,造成绿化成本提高,绿地立地条件差,有时对路面造成一定的损毁。 1.2植物品种单一,群落较为单一,缺乏立体效果。 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群落较为单一。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道路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依赖多样化植物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路植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衡量一个道

浅析郊野型绿道的功能及建设意义

浅析郊野型绿道的功能及建设意义 摘要:绿道通常分为城市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两大类。城市型绿道主要串联城 市里的公园广场、人文景区、名胜古迹、道路两侧绿地等,而郊野型绿道则依托 城镇周边自然环境,利用现状水域、山体、田野及开阔绿地等进行有机结合进行 绿道布局。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郊野型绿道的功能和建设意义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和 探讨,以此期望未来可以建设更多的郊野型绿道,与城市型绿道进行有机串联, 完善城市的绿道系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放松平台。 关键词:郊野型绿道;功能分析;建设意义; 一、绿道概念及发展 19世纪,美国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阿诺德公园、牙 买加公园和波士顿公园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 和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几年,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 都市区,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这便是早期的绿道规划。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 年代即已对绿道概念及实践有了初步认知,但规划建设实践起步较晚。2009年广 东省率先提出“建设珠三角区域绿道”的构想,这标志着我国绿道规划建设正式开始。之后出现了武汉东湖绿道、杭州青山湖绿道、肇庆星湖绿道、深圳盐田海滨 栈道等多个优秀绿道案例,为我国绿道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郊野绿道的特色 郊野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林地、园地、湿地、水体、 农田,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业观光区、特色乡村、农家乐等的绿道。建设方式上主要利用现状自然资源,注重对自然的保护; 出行方式上主要以骑行为主,步行为辅,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走近大自然、感受 大自然的休闲放松平台;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选用粗放式管理品种,易 生长易养护;使用群体上多为周末郊游人群,平时人流较少,周末及节假日迎来 人流高峰;文化传承上注重对当地文化特色的挖掘,与绿道有机串联,运动到节点、小品、铺装等设计之中。以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为例,建设基地依山傍水, 绿道建设充分利用永安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沿溪而建,沿线设置多个观景平台,最大化展现自然美景。在设计过程中提取沿线各个村落特有的文化元素,走 在绿道上,每一段都好似在诉说她们的故事。 三、郊野绿道的功能分析 1. 文化传承功能 郊野型绿道能有效的将当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串联起来,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促进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并能结合民俗文化节日,进行特色的农业观光和节庆旅游,让观光游客可以感受到当地的人文民俗,并增 加参与感与互动性。同时在节点打造与小品塑造上可提取文化元素并融入其中, 提供了外界深入了解和认知的交流窗口,大大增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出文 化展示的新空间。 2.生态保护功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撑;同时,绿道的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也会发挥重要人文社会服务功能。郊野型绿道的建设 充分对接“山水林田湖草”之间多种交错的关系,尊重现有生态资源,对现有的稳 定的动植物群落进行保护,生物种类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植物选择上选用乡土树种,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形成独特景观,更

城市道路植物选择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因此道路绿化越来越被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也逐渐增多,便形成了各种与道路相关的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1、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首先应考虑交通安全,有效地协助组织人流的集散,同时发挥道路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滨河路、海路、林荫道等。通过道路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同时也避免了司机的驾车疲劳,提高安全。 1.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通过绿地连续性种植或树木高度位置的变化来预示或预告道路线性的变化,引导司机安全操作;根据树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种植宽、厚的低矮树丛作缓冲种植,以免车体和驾驶员受到大的损伤,并且防止行人穿越。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叉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 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1.2、分车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分车绿带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lm,宽可1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高度不超过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如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防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观花或观叶孤立树、花径、岩石小品等各种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北方宿根花卉丰富,如菊花类、鸢尾类等;孔雀草、波斯菊、二月兰等可点缀草地。还有些秋色叶树种如紫叶李、银杏、紫叶小壁、栾树、五角枫、黄栌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绿带上。这里需要提到得是我们无论以何种

青岛市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导则

市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导则 (试行) 2012-08-01 发布实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前言

为促进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景观,提高城市园林品质,保证城市绿地符合生态、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健康、环保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城市新(改、扩)建的道路绿地、公园绿地(不包括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居住区(庭院)附属绿地、城市绿道、垂直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以及植物的选择。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及植物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行业现行相关法规和规。 本《导则》自2012年8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一年。 本《导则》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园林局负责管理,由市园林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市园林工程质量监督站(地址:市市南区一路106号103室,邮政编码:266071)。 主编单位:市园林工程质量监督站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石立林成基罗杰马玉龙桂天丽徐细阳徐小慧任震王庆峰昌磊王宝国斌 主要审查人:建军湧林丽萍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设计 (1) 1道路绿地 (1) 2公园绿地 (4) 3居住区(庭院)附属绿地 (13) 4城市绿道 (17) 5垂直绿化 (20)

第二部分施工建设 (23) 1种植 (23) 2园林小品 (26) 3土建 (27) 4给排水 (30) 5电气 (33) 第三部分养护管理 (35) 1乔木 (35) 2灌木 (36) 3草坪、花卉 (37) 4水生植物 (37) 5攀援植物 (38) 6病虫害防治 (38) 7卫生保洁 (39) 8设施维护 (39) 第四部分植物选择 (40) 1行道树 (40) 2常绿乔木 (40) 3落叶乔木 (40) 4常绿灌木 (41) 5落叶灌木 (41) 6藤木类 (41) 7地被、花卉 (41) 8竹类 (42) 9水生植物 (42) 10特选景观树种 (42) 编制依据 (43)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探讨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探讨 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窗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创造出优美的道路景观已成为园林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化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道路绿化植物的栽植和养护管理。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栽植;养护;适地适树abstract: road gree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ing system, is also a city building window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city’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reate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the road has become garden worker imperative.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cessity of urban roads greening, analyzes the road greening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cused on the 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road greening plants.keywords: urban roads; greening construction; planting; conservation; suitable tree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必要性 (一)调节城市小气候 城市道路四通八达,道路的占地面积在城市总体面积中的比重相当大。它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重要源头。搞好道路绿化

浅析城乡统筹绿道规划建设的意义

浅析城乡统筹绿道规划建设的意义 摘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内容、过程、保障措施的反思,指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是深化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阐述了绿道层次性与相互衔接建设是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各类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探讨了以乡村绿道带动城市绿道建设与提升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从技术创新和体制保障两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阐明了绿道建设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美丽乡村,绿道规划 Abstract: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content,process,safeguards of China's green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it points out that the rural greenway is the main entry point which is deepening China's green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backdrop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It describes the fact that greenway hierarchy and interconnection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pace planning,puts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the rural greenway of various typ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and then discusses that the rural greenway is the direction and means of upgrading urban greenway construction.Finally,it provides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greenwa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system safeguard in China,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s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Beautifulcountryside;Greenway planning

天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规范标准

天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标准 编制说明 为了适应天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确保天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质量,2004年6月,天津市建设委员会对市园林局下达了编写《天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标准》的任务,在市建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天津市园林管理局有关部门进行了编写。 在编写的工程中,编写人员对我市的道路绿化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也考察了北京、上海的道路绿化情况。参照国家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程》(CJJ75-97)并结合天津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编写出初稿,并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了对初稿意见,在吸取有益的建议后,完成了本标准的送审稿,最后天津市建委对本规程组织了专家评审会。在充分采纳评审会专家的意见后,最终定稿,并定名为《天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标准》。 本标准共9章及附录。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道路绿化、道路分车带(岛)绿化、立交桥绿化、行道树种植、种植土和灌溉水质要求、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录B 1道路绿化植物选择、附录B 2道路绿篱植物选择、附录B3行道树选择、条文说明。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如需修改和补充建议,请与天津市园林管理局科技处联系,(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路44号),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 1 总则 1.1 为全面实施建设“绿色天津”的总体规划,发挥好城市道路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规范 城市道路行道树栽植和道路绿地、绿化隔离带规划、设计、施工,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城市建成区内新建道路工程规划范围内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旧路拓宽改造可参照 执行。 1.3 本标准编制参照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 99)、《天津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68-2004)。 1.4 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1 道路绿地Greenland on road 指道路工程规划范围内两侧的绿地、隔离带(岛)、行道树和行道树绿带。

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设计导则

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设计导则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17年3月

编制说明(前言) 《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设计导则》旨在贯彻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系统规划》所提出的园林绿化建设目标及标准,切实提高城市风貌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确保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本导则由编制单位对现状公园、道路绿地等进行深入现场调研,并由园林、林业、文化、交通等相关专业专家多次论证,并参考了大厂等地区较为成功的做法,以保证导则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本导则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绿化条例》等国家法规政策,在《公园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与《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有效衔接,并整合吸纳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标准及专项研究。 本导则主要包括总则、一般规定、公园设计、道路绿化设计、居住区绿化设计五部分部分。 本导则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编制。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通州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由北京市通州园林绿化局负责管理,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目录 第一篇总则 (1) 第二篇一般规定 (2) 第一章设计原则 (2) 第二章通用设计要求 (3) 第三篇公园设计 (5) 第一章公园的分类和分级 (5) 第二章总体设计 (7) 第一节内容和规模 (7) 第二节容量计算 (8) 第三节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8) 第四节常规设施 (9) 第五节布局 (11) 第六节现状处理 (12) 第三章地形设计 (13) 第一节一般规定 (13) 第二节地表排水 (14) 第四章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 (15) 第一节园路 (15) 第二节铺装场地 (16) 第三节园桥 (16) 第五章种植设计 (17) 第一节一般规定 (17) 第二节种植比例 (17) 第三节植物种类选择 (18) 第六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设计 (20) 第一节建筑物 (20) 第二节山石 (21) 第三节护栏 (21) 第四节儿童游戏场 (22) 第七章水体设计 (23)

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建议

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建议 1、绪论 绿色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和文明的标志。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道路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以线的形式分布于城市,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园林绿地,以此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城市行道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在创造优美城市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滕州市城市园林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道路绿化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的道路绿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特别是行道树的品种的选择及种植养护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杭州的城市绿化水平,通过对我市行道树种植现状的分析,提出进一步丰富城市行道树树种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为我市的道路绿化、绿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我市城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我市自70年代开始种植行道树。主要分布在新兴路、府前路、荆河路,善国路、龙山路等,品种有法桐(悬铃木)、

垂柳、国槐等品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新修城市道路的不断增加,行道树的品种不断增多,主要有栾树、白蜡、银杏、青桐、广玉兰、大叶女贞等,但由于立地条件差,地下管线多以及其它原因造成广玉兰、大叶女贞等常青树种生长缓慢,长势很弱、遮荫效果差而得不到广泛推广。而法桐(悬铃木)适应性强、生长快、无病虫害、遮荫效果好,使我市荆河路、龙山路、府前路、新兴中路形成了以悬铃木为主的行道树格局,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道路建设不仅出现了量的增加,也出现了质的飞越。先后新建和拓宽了龙泉路、北环路、西环路、北辛路、打通了塔寺北路、新兴北路等。随着城区道路建设大刀阔斧地改造,道路绿化也不断呈现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行道树树种逐渐多样化、色彩化,广玉兰、大叶女贞等常青树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目前行道树应用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我市城区种植行道树的主要主、次干道14条,共种植行道树9个树种。树种主要为法桐(悬铃木)、银杏、国槐、广玉兰、大叶女贞、垂柳、栾树、青桐、白蜡等。按行道树的树种、生长现状、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我市的行道树应用还存在有如下问题: 3.1 树种相对比较单一、开发利用工作薄弱

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绿道专题资料选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绿道设计包括慢行道和配套设施两大部分,配套设施包括标志系统、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绿道建设内容包括路面铺设、绿化、服务区设置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交通接驳、通信设施、游览设施、自行车租赁、信息咨询、商业服务、治安管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体育休闲、安全救助、森林防火、环境卫生、标识系统等。 绿道分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级别。其中,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重要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绿道网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兼具生态保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一)绿道网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经过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人民群众在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对城市环境、休闲游憩、生态文化等的需求日益提升。绿道网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城市的持续发展与人的更高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是我国高速发展30年来追求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诠释。 (二)绿道网建设是落实国家建设宜居城乡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