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杨树之歌》word版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杨树之歌》word版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杨树之歌》word版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杨树之歌》word版教学设计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

鞍山市千山区宁远镇新堡小学王丽新

教学重点

1、练习运用声旁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7个,初步学习写字两个“之、爽”。

2、了解人类与树木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朋友,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不要发出声音,认真观察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朋友。

(师板画杨树)

师: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

生:是杨树(大叶杨)……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

生1:因为杨树的树皮象眼睛。

生2:因为杨树的树干又细又直。

师:你的观察真细致杨树树皮的纹路象眼睛,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大叶杨吗?正因为它的叶子又大又宽,所以树的名字叫大叶杨,它是杨树的一种。

师:你们不知道吧?大叶杨的性格十分可爱,它最喜欢唱歌了,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唱的吗?生:想!

师:想知道它唱了些什么吗?

生:想!

师:那今天啊,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杨树之歌》!

(师板书课题:《杨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杨树之歌》一课。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生:想!

师: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用你自己喜欢和拿手的方法解决!比如——

生:查字典!

生:看后面查字表!

生:问问同学或老师!

师: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吧!感受一下优美的《杨树之歌》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完了,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认字情况。

游戏:贴绿叶

请看黑板上的生字,你认识哪个,就来拿哪个,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它的,读出音节,读对了,请你将树叶贴在大树上,给它增加一片绿意。(同学们上来拿树叶)

三、品赏朗读,体会意境。

(一)、初读感知课文。

师:大叶杨到底是怎样歌唱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生读……

师:哪个同学告诉老师,大叶杨是怎样歌唱的?它在歌唱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

生:“哗啦啦、哗啦啦……”

师:哦!原来大叶杨是“哗啦啦”地歌唱的。小朋友们,现在啊,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大叶杨,你们也来“哗啦啦”地唱一唱吧!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师:同学们真是一群活泼的“大叶杨”。请你们说说,你们刚才在“哗啦啦”地歌唱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高兴。

生:快乐。

生:愉快。

生:兴奋。

……

师:哦!大叶杨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啊!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吧!……

师:恩,老师感受到了快乐!

师:大叶杨在遇到风雨时会怎样歌唱呢?它遇到了刮风,它唱得怎样?

生:唱得欢快!

师:为什么刮风了,它还唱得那么欢快呢?

生:因为有风儿替它伴奏,它会唱得更加欢快。

生:因为风儿来了,大叶杨的叶子一摇一摆的,象在跳舞一样,显得特别欢快

生:因为它觉得风儿来和它做游戏了,所以它唱得特别欢快。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下雨时大叶杨唱得怎样呢?

生:唱得响亮!

师:那又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想象一下。

生:因为有雨儿和它一起唱歌,所以它唱得特别响亮

生:因为雨打在叶子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声音格外响亮。

生:大叶杨的叶子好比是鼓,雨点好比是敲鼓的小棒子,它敲上去就会发出特别响亮的声音。生:有雨点和大叶杨一起合唱,它会唱得特别高兴,特别响亮。

……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想象力极其丰富,你们一定体会到了大叶杨唱歌时的心情。

师:大叶杨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那没有风雨的时候,大叶杨怎样唱呢?生:悄悄地唱!

师:那让我们把大叶杨的不同歌声唱出来吧?好吗?

生:好!

师: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大叶杨的歌声好吗?咱们来合作一下!

师生合作读第一小节

师:哪个同学自己来说说刚才你们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我们读得不错。

生:我觉得我们读得比较有感情。

生:我觉得刚才我们读“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时,声音大了点,不够轻柔。

师:那你来试试看好吗?

生:“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师:你们听出“悄悄”的感觉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吧!

生齐读。

生:还不够轻,把“悄悄”的感觉表达出来。

师范读,生再读。

师:恩,很棒!这回老师听出了“悄悄”的感觉。

(二)、读第二小节,体会感受

过渡:出示课件,公园里的大叶杨也在悄悄的唱,它在唱给谁听呢?生观看课件

师:大叶杨悄悄唱给谁听呢?

生:唱给学步的小宝宝听。

师:伴他干什么呢?

生: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师:还唱给谁听呢?

生:唱给白发的老奶奶听,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生:唱给下棋的老爷爷听,和他悠闲度时光。

师:你理解的真不错。

师:看,你们就是图上这些会唱歌的杨树,想象一下,你会对树下的小宝宝、老爷爷和老奶奶唱些什么啊?请同学们和你的同位讨论一下吧!也可以唱给你的好朋友听!

生讨论……

师:请你们把你想唱的歌说一说吧!或者唱出来!

生:(说)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千万别摔跤,慢慢走啊!

生:(唱)哗啦啦,哗啦啦,老奶奶,请你多聊一会儿吧!

生:(唱)哗啦啦,哗啦啦,老爷爷,可别输给“敌人”啦!

……

师:恩,老师也听出来了。同学们看看图再来想象一下:大叶杨除了唱给小宝宝、老爷爷和老奶奶听之外,它还会唱给谁听呢?你们根据课文的格式再来续编一小节吧!

生:唱给空中的小鸟,让它飞得更高。

生:唱给地上的小草,让它长得更绿。

生:唱给亲爱的老师,愿她永远健康快乐。

生:唱给辛苦的农民,让他们不在受累。

生:唱给辛苦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忘掉工作中的烦恼。

……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你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还特别地热爱生活。师:你们唱得真好听,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小宝宝听了一定会非常愉快。同学们再看看插图,你们看,听到大叶杨的歌声,树下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啊?

生:他们一定很开心。

生:他们会非常愉快。

师:对,他们会感受到生活过得怎样啊?

生:他们一定觉得生活过得很美好。

生:他们听到大叶杨的歌声,他们一定感到很幸福。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幸福美好的感觉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分组读

师:你们听出幸福的感觉来了吗?

生:我听出来了。

(三)感悟第三小节

师:大叶杨每天为人们默默地歌唱,它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呢?接下来的第三节老师就交给你们。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你们喜欢哪句话,可以站起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或者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

读一读,问一问,请同学们帮你解决。大家自由地说一说吧!

生:我喜欢这一句“感谢金色的太阳,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让我们染上金黄。”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我觉得这样的景色很美!

师:哦!你感受到了杨树在春天和秋天不同的变化。

生:对,在春天,他们是一片翠绿。

师:到了秋天呢?

生:它有披上了金黄色的衣服。

师:大叶杨之所以这样美丽,是谁的“功劳”啊?

生:是“太阳”!

师:对,是太阳使它们变得格外美丽。

生:我喜欢这一句“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读到这句话,感觉心情特别愉快。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师:说说看!

生:这句话让人感觉很欢快,而且大叶杨为人们送去凉爽,我很喜欢他。

师:对,我们应该感谢它。

生:我也喜欢这句“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但我不太理解这个“边唱边拉起手来”的意思。

师:哪个同学帮帮她,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觉得这句话是说大叶杨枝叶很茂密,树叶象一只只手一样牵了起来。

生:我想路旁的大叶杨肯定不止一棵,他们连在一起,加上树叶又多,就象一个个小朋友牵着手一样。他们一边拉着手一边唱着。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到位。你明白了吗?

生:我懂了,其实,我心里是这样的想的:我觉得一棵棵的杨树排在一起,它们的影子投在地上,连在一起,就象很多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一样。

师:你这样理解不但富有想象力,而且新颖独到。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太阳让大叶杨如此美丽,是谁让我们的大自然这样美丽,是谁让我们的生活这样美好呢?

生:是杨树。

师:对,是杨树给我们送来了歌声,它默默地为我们——

生:奉献!

师:是啊!大叶杨将自己的歌声默默地奉献给了我们,还为我们遮阴挡雨。

生:我们应该向它学习。

生:我们应该保护它。

师:对,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杨树之歌》吧!

师生共同朗诵!

如何上好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比较探究课

如何上好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比较探究课 摘要:“比较探究”课是素质教育中北师大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教学课程,该课程能够有效地扩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因此,“比较探究”课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大的课题,而如何更好地进行“比较探究”课则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比较探究;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87-01 “比较探究”课程的教学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版块,而如何更好高效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在教学时,引入比较与探究的教学策略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探究的学习深度,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学习感悟不同的语文知识,从而树立良好的语文学习惯。进行“比较探究”课的教学时,教师应从多方面因素上进行分析与考虑,在基本教学的前提下,采取相对应的可行性措施,发挥该课程的最大效益。 一、明确课程目标,进行探究分析 在进行“比较探究”课的教学时,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该课程有一定的认识与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课程的学习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

着手,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教师的授课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突出“比较探究”课的特点,教师应确立课程的首要目标。为了融合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目标不能定得过高、过于笼统复杂,因为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复杂的知识导致学习费力,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同时教学的目标也不能设立的过低,过低的学习目标会使学生觉得过于简单,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课程的目标设立非常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比较文章异同,进行探究分析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言为心声”则是指学习语文需要学生用心地进行交流体会,以理解与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对课文进行领悟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与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文中,即使是关于同一题材的描写,不同的作者也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同一题材或类似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不同点,在体会中捕捉思想、情感的细微差别,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文章的内涵。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日撷英》,各篇课文都是写秋天景物,抒写秋天特殊感受的。杜牧的《山行》刘禹锡的《秋词》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都是赞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登高》

2019-2020年《杨树之歌》教案汇编

《杨树之歌》教案 教学片段 (片段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师:老师听着你们富有感情的朗读(朗读的是课文的第一小节), 多么欢快呀,大叶杨长在蓝蓝的天底下,扎根在绿色的大地上,你们听,他们唱起了歌…… (教师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学生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脸上都荡漾着微笑,专注的眼神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自己也来读一读、唱一唱。 师:想来读一读吗? “想!”学生迫不及待地喊到,随即打开课本。 师:好的,在读之前,老师有个建议,想象自己也是一棵快乐的杨树,边配上动作,边读出你快乐的感觉。 (学生连声叫好,开始津津有味地朗读起来,边读边想象,非常投入。读后,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争着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师:看着你们自信的笑脸,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读得不错。(随后指名学生朗读。) 读后学生举手,争着发表意见: 生1:你读得很流利,尤其是“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读得很有语气,我要向你学习。

生2:大叶杨哗啦啦地歌唱,我听出了他的快乐。而且你还加上了动作挺好的。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悄悄地唱”应该这样读(学生自己小声地读“悄悄地”)。 师:大叶杨每天高兴地歌唱,这小节,同学们还可以读得让人感到更快乐吗? “能!”学生小手林立。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让我们加上动作来读这一小节。 (老师用语言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读第一小节,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融进意境中,融进朗读中。) 师:同学们,你读到这儿,发现了什么呢? 生1:“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后面是破折号。 师:你读得真仔细,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2:就是唱给谁的。 师:你真会思考。大叶杨刮风时,唱得欢快,他们在唱;下雨时,唱得响亮,他们在唱;没有风雨时他们也在唱,唱给谁呢?我们快来读读吧。 (学生默读第二小节,然后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1: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师:听着你们认真的读,仔细的思考,老师心中也充满了喜悦,在杨树的树阴下乘凉,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欣赏着大叶杨悄悄的歌唱……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将相和

---------------------------------------------------------------范文最新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将相和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1 / 8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廉颇 教学准备: 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 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 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范文最新推荐------------------------------------------------------ 教学过程: 一、查阅资料(3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 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 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 3 / 8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合集

《日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日出》(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 《日出》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仰望苍穹为主题展开 《日出》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作者从幼时盼望看日出,后来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和最后在飞机上看到日出的经历。文中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自己从国外出访归来,在飞机上目睹的一次雄伟、壮观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的将光彩夺目的黎明及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副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豪壮情怀,反映了刘白羽散文对意境创造的追求及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语言精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学习文中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1、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写所表述的独特情感

3、理解作者写日出的象征意义 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及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及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一定对于日出,日落耳熟能详吧,能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日出吗?同样是日出,不同人的感受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刘白羽的日出,来共同感受一下日出时的瑰丽景象”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例如:绯红,晨曦,天穹等。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刘白羽当代作家,北京人,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芳草集》、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长篇传记文学《心灵的历程》)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课文的关键词语,概括段义,梳理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脉络。(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至四段,写幼时盼望看日出,第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1、《狼》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 3、《狼》体裁:短篇小说;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通假字 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2、止露尻尾止通只,只有 3、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有 三、古今异义词 1、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2、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3、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四、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 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5、一屠晚归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 五、特殊句式 1、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 2、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 3、一狼洞其中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 4、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 六、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2、《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三、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植树 杨树之歌》公开课教案_9

《杨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想象能力; 3、仿照课文写一写,培养写作能力; 3、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了解那些虽然普通,但是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杨树之歌》的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你们是不是和它们交上朋友了呢?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抽两个小组认读,其他同学跟读)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 ①同学们读的真棒,已经和《杨树之歌》的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成了好朋友了。到底大叶杨是怎样唱歌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②师:哪个同学告诉老师,大叶杨是怎样歌唱的?它在歌唱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 ③师:哦!原来大叶杨是“哗啦啦”地歌唱的。小朋友们,现在啊,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大叶杨,你们也来“哗啦啦”地唱一唱吧! ④师:同学们真是一群活泼的“大叶杨”。请你们说一说,你们刚才在“哗啦啦”地歌唱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⑤师:哦!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快乐!大叶杨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啊!大叶杨在什么时候会唱歌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用“”把答案勾出来。师:遇到刮风,它唱得怎样? 师:为什么刮风时,它还唱得那么欢快呢?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下雨时大叶杨唱得怎样呢?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想象一下。(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想象力极其丰富,你们一定体会到大叶杨唱歌时的心情。 样唱呢? 师PPT展示:悄悄地唱要轻轻地读 师:现在让我们把大叶杨的不同歌声唱出来,好吗? 师: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大叶杨的歌声好吗?咱们来合作一下!(师生合作读第一小节) 师:现在你们自己再试一试,读一读,一会老师叫唱得最好的大叶杨来朗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 师:还有没有朗读的更棒的同学来挑战一下? 师:让我们可爱的大叶杨们一起再来一遍吧!(生齐读,老师评:老师听到了一群可爱活泼的大叶杨在唱着动听的歌) 2、学习第二小节。

精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我想》教案

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我想》教案篇一 情感目标:理解诗白勺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 对大自然白勺热爱,对美好生活白勺追求。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白勺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了解我白勺小小愿望。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白勺内容,了解“我”白勺小小白勺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白勺热爱,对美好生活白勺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白勺朗读这首 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白勺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白勺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白勺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白勺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白勺符号 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白勺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 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 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白勺一节分组学 习。自学提示: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白勺问题,小组讨 论。(3)用读或演白勺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自白”书课后练习第九十二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自白”书课后练习第九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 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是. —民主人士—邹韬奋 B、《绞刑架下的报告》-- 契克夫-- 捷克作家. C、《我的自白书》—陈然-- 革命者. D、《牛虻就义》-- 伏尼契-- 爱尔兰女作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课文《我的自白书》的理解有误的一组( )。

A、《狱中书简》中没有描绘监狱的黑暗与残酷,而是描写了一些美好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说明监 狱的生活环境很好,文中的主人公生活得很幸福。 B、《我的自白书》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献 身精神。 C、《牛虻就义》中对刑士兵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牛虻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D、《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心声。【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 具有独特性。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指上面的话。______ ②衰弱。又小又弱。______ 【答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述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有较强的探究学习意识,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书写认真,朗读、课外阅读和习作水平较高,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现在的深圳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经济特区。可是以前的深圳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 3.是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课题: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指名朗读) 4.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 1.请你默读第1、2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板书:昨天。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贫穷落后) 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自由读诗歌)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等。 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教 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教案文本) 一、导入: 1、我叫***,我很喜欢看书。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2、出示大叶杨课件:这是什么树?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 3、出示诗歌前两行,齐读。 4、今天我们学习《杨树之歌》(随机教学“杨”、“之”) 5、引导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杨树也会唱歌吗?怎么唱?给谁唱?唱什么歌?为什么唱呢?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检查预习,开火车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2、游戏:贴绿叶 请看黑板上的生字,你会认哪个,就来拿哪个,然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好方法认识它记住它的,你还要给大家提醒什么。说得好

的请你将树叶贴在大树上,给它增加一片绿意。(同学们上来拿树叶) 三、学习诗歌第一节: 1、(课件出示杨树摇动时的样子)观察大叶杨是怎样歌唱的?它在歌唱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大叶杨,你们也来“哗啦啦”地唱一唱吧!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2、你们刚才在“哗啦啦”地歌唱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3、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吧! 4、大叶杨“成天”喜欢唱歌,“成天”是什么意思?具体体现在哪? 5、为什么刮风了,它还唱得那么欢快呢? 6、指导朗读:怎样读好这一句呢?(面带微笑) 7、那下雨时大叶杨怎么唱歌呢,那又是为什么呢 8、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 9|大叶杨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那没有风雨的时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2、通过演唱,培养学生乐意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爱国之情,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鼓励、培养学生唱歌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各种龙的图片以及民间的龙饰图片, 我们中华名族有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 (播放《龙的传人》的背景音乐,学生朗诵单元寄语) 二、新授: 1、欣赏感受: 多媒体播放《龙的传人》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要求学生可以轻轻随教师哼唱,进行感情初体验。 2、教唱歌曲 (1)、歌曲分析:20年前此歌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歌曲的歌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

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曲调和旋律采用了自然小调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音域仅五度,级进为主,易于传唱。其中1、2小节与3、4小节同头换尾;5、6小节重复1、2小节,13、14小节又重复9、10小节;而所有偶数小节都采用同样的节奏。这种复沓回环的手法,既精当洗练,又给人无比眷恋之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民渴望回归同一的感情趋向。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这是一首抒情的男声独唱歌曲,它深情地唱出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爱恋和盼望统一的共同心愿。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随录音演唱。 此歌容易上口,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表现情绪和演唱形式,并能投入感情地演唱,“唱出华夏游子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爱恋”。 (5)注意纠正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唱准第9小节和第12小节的“虽不曾看见”和“长江水”,另外,歌曲第15小节的“澎湃汹涌”,要注意重点提出,让学生唱准。 三、检查演唱 1、指导学生随伴奏演唱,你觉得用怎样的情绪,用哪一种人声和 演唱形式能更好地表达这首歌的情感。 2、你能设计一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吗?

杨树之歌(1)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杨树普遍生长于我国各地, 《杨树之歌》就是一首赞美杨树的歌。全诗借赞美杨树,赞美虽然普通,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这首诗意境优美,韵律强,用比较形象生动的第一人称述说,拉近了杨树与人们之间的感情,使我们体会到人类与树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不理解的词语。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设计有关生字的问题,并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杨树默默奉献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 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七)练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评课稿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杨树之歌》评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mmentary on "Song of Popla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杨树之歌》评课稿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写了大西北最常见的一种树,借杨树之口,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杨树默默为人类奉献的精神。 李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整个课堂节奏张弛有度,课堂教学如一汩缓缓流动的泉水,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悄无声息的走进学生的心田,滋润了学生求知的心灵,学得轻松、快乐,挺得意犹未尽,教得了无痕迹。 回顾课堂,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识字方法多样化。 教到二三年的老师都会明显感觉到识字方法交流会留于形式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却使识字、认词更扎实。如“之,盘上路上一个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原料,将其溶于水,把衣物放进去浸泡九次就是染”、字谜“咸吃萝卜淡操心”,或字理识字,或想象识字,或组词或造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一次次与生字乐此不疲的游戏,一次次咀嚼生字。高效课堂在这里

得到了诠释。 2、较好的处理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导得了无痕迹、学习水到渠成,教学互相推进,课堂轻松和谐。 由小组合作读课文到识认生词、生字,再到指导朗读,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螺旋上升,直到由“手拉手”是学生感悟杨树的高贵品质,学生一路欢歌,学习在愉悦中一步步推进。课间活动使学习活动戛然而止,但优美的曲调、动听的歌声却将学生再次引向深远,享受中再次将学习所得内化。 3、对学生的评价具体、准确,真诚的赞美、和蔼的态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课堂有了温度、知识有了情感,即使是批评,也那么富有诗意。 4指导朗读方法有效 语文学习读是根本。朗读时有层次的,初读要读正确、流利,再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带上感情读,低年级课文最终达到背诵。 李老师在初读时大胆尝试小组内阅读课文,要求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带着明确的要求在小组中读。小组合作是学生分作习惯好,参与合作积极主动,从检查效果可以看出小组合作的效果很好。 再读时为了启发学生的个性化解教师采用图片展示、抓重点词语、想想拓展说话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童区寄传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李寄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巳用九女。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乃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指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诗文名句汇集(全)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诗文名句汇集 中中考考诗诗词词精精选选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13.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9..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20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2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7.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3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3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4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4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4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4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绝句》)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5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唐〃李商隐《无题》) 5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5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5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5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5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5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5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6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6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6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6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6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6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7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7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7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7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7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7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初初中中生生必必背背优优秀秀诗诗文文名名句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远《三峡》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4商女不天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李商隐《无题》 2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3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3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语文:杨树之歌教案、反思及研讨(参考文本)

语文标准教材 语文:杨树之歌教案、反思及研讨(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语文:杨树之歌教案、反思及研讨(参考文 本) 的树叫“杨树”。 [情景导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影音。 展示杨树相关图片,并对杨树进行简单介绍。 3、揭示课题。 师:杨树都在唱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杨树之歌”。 4、配乐示范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齐读本课生字、生词。

2、同桌互考互读,并在对方的认读卡上填上认读结果。 3、教师根据认读卡上记录的情况,着重对难读字音的认读练习。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本环节检查、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深入学习诗歌。 1、轻声朗读第一小结。 a.请学生尝试朗读,并说说朗读时该注意什么? b.齐读。 [检测学生对本小结的理解程度,并可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 2、a.大叶杨这么爱唱歌到底唱给谁听呢?(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b.分组揣摩老奶奶、老爷爷的心情。 c.结合插图进行分析、感悟。 3、用自己喜欢的语调朗读第三小结,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本环节主要以自读自悟的方式,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杨树的喜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