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

我院脊柱外科(骨科三病区)自2011年6月成立以来,坚持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派出去、请进来及自身不断刻苦学习研究,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多项居省内先进水平,极个别项目在国内属高风险、高难度手术。现将我院脊柱外科目前开展的情况介绍如下:

(1)脊柱创伤:根据骨折特点采用开放、微创或经皮切口,前方、后方、侧前方或前后联合扩大椎管、减压脊髓或硬膜,挽救神经功能,让患者得到最大限度恢复。其中开展的枢椎齿状突骨折经前路复位固定术,寰枢椎骨折经后路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颈椎骨折脱位单纯前路复位固定术、高位胸椎后壁切除减压固定术、高位胸椎骨折脱位复位减压固定术、腰椎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固定融合术在省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特别是寰枢颈椎骨折脱位经后路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及腰椎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固定融合

术在国内能开展的医院也为数不多。

腰2骨折(A3型)经皮伤椎置钉骨折撑开复位内固定

腰3骨折(C1型)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支撑钉棒内固定术

颈6-7椎体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内固定术

齿状突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术

复位前复位后齿状突陈旧骨折后路复位内固定术

胸6、7骨折(C3型)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椎管扩大减压术

(2)颈椎病:更新对颈椎病诊治的理念,对其诊断、治疗(特别是手术)及康复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颈椎前路椎间减压固定融合,颈椎前路一个或多个椎体次全减压固定融合术,后路单开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属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目前已常规开展。

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后路单开门颈3-7椎管扩大成形术(3)腰椎:腰椎侧突矫形手术、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

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开展的小切口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峡部不连经后路椎间融合短节段固定等手术已广泛开展。

(4)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开展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增强椎体强度、稳定脊柱、缓解疼痛,微创、起效快、效果好。该术式还可应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

(5)骨盆骨折:骨盆骨折一直以来是创伤骨科的难点,目前开展的经髂腹股沟前后联合内固定属早期骨盆骨折手

术治疗中的最高难度手术。

骨盆骨折经髂腹股沟前后联合内固定

(6)创伤骨科:采用具有特色的微创固定系统(LISS)及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等微创技术治疗四肢及近关节骨折。

股骨远端粉碎骨折MIPO入路骨折复位内固定

(7)2015年即将开展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及脊柱侧弯矫形。

普外科发展规划

发展和建设重点学科 ——油田总医院普外科现状及规划 一、科室现状 大庆油田总医院普外科是总医院集团的重点专科之一,是一个以临床医疗工作为主,教学和科研比重不断提高的学科。 (一)一般情况:普外一科现有床位160张,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出院病人8000人次/年,各种普外科手术4200余例/年,列于黑龙江省前列。 (二)人才情况:普外科现有医生48名。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2名。硕士以上人员18名,黑龙江省普外科学会委员6名。 三、学科发展规划 (一)人才培养:要实现以上目标,人才培养是首要问题。普外科还需不断加强自身高级人

才的培养,使之成为省内或国内的领军人物。普外科计划在近5年内选送5名高级医师去美国、加拿大或德国进一步深造。引进硕士或博士学历者10名。普外科现已成为大庆市腹腔镜外科培训基地、佳木斯医科大学普外科临床硕士培养点,准备申请成为普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并增加硕士生导师人数,普外科将为省内和国内培养初、中、高级专科医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量的住院医师、普外科专科医师及硕士研究生,迫切需要盖新住宿楼以解决培训人员的住宿问题。 (二)设备支持:为满足不断增加的临床和科研工作需求,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需购买史塞克腹腔镜4台(70万*4),达芬奇机器人一台(2000万)。普外科还需要购买肝胆系列微创技术所需的器械,包括奥林巴斯电子内镜图像处理中心(100万)、电子十二指肠镜(4.2mm 孔道)1条(50万)、电子胆道镜(子母镜)一条(30万)、电子内镜用高频电刀1台(12万),十

二指肠乳头切开刀(万*2),造影管(万*2),取石网篮(万*2),取石气囊(万*2)。肝脏三维成像MIMICS软件升级需(10万元) 在业内人士眼里,整体手术室概念并不会觉得陌生,它已经广泛存在于学术论文和行业出版物当中,但是对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身临其境,零距离触摸到目前最先进的整体手术室,还是第一次。现场奥林巴斯工作人员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ENDOALPHA整体手术室的技术特点,创新设计和工作的原理。参观者还可以亲自体验ENDOALPHA的核心——EndoAlpha系统的操作,一个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和中央显示系统进行配置,满足任何内镜手术要求的集成系统。不仅如此,来宾还可以在奥林巴斯工作人员的演示下亲自体会到整体手术室革命性的操作变革、简化的手术过程。这些创新均使医护工作者的效率大大提高,也实现了比人更精准和高效的操作。与此同时,ENDOALPHA也再次验证了其可以成为世界性学术交流及医学培训平台的巨大潜力。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0.1一1.75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0.2一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 );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31普外科五年发展规划

外科2015-2020五年发展规划 2015年-2020年是我科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合理安排发展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我科实际,提出科室五年发展规划。 一、科室现状 (一)一般情况:普外科现有床位50张,去年住院714人次,并以每年约15%的比率递增。(二)人员情况:外科现有医生9名,护士10名。 二、发展目标 专业发展目标: 1、按照目前住院病人增长的比率,5年以后我科年住院人数将达到或超过1200人次,是现在的2倍。我科包含普外科、泌尿外科、烧伤、骨科等综合科室。随着我院CT、术中快速病理等设备及技术的引进,择期手术将进一步开展,这会进一步促进住院患者的增长率。不久将来我科就面临着专业分开的局面,也是大势所趋。 2、根据目前情况,我科专业的发展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普外科专业:微创技术将进一步开展。腹腔镜技术在我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将扩大腹腔镜手术病种及范围;引进胆道镜技术及胃肠内镜的治疗技术,开展多镜联合治疗肝胆及胃肠疾病。我院术中快速病理的开展将会进一步促进择期手术病种,特别是肿瘤疾病手术治疗的开展。进一步加强肛肠疾病治疗的开展。2)、泌尿外科专业:目前我科泌尿专业大部分业务限于创伤方面。下一步要逐渐开展泌尿系结石碎石、排石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治疗,泌尿系肿瘤的治疗。3)、胸外科专业:目前我科胸外科局限于创伤的治疗方面,下一步要逐渐开展食管及肺肿瘤的手术治疗。引进胸腔镜技术。4)、其他方面:进一步开展外周血管及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严重烧伤病人的综合治疗,骨科开展椎间盘镜为主的微创手术、逐步开展关节置换骨科手术等。 (二)人才培养:科室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室的发展才会有出路: 1、引进人才: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本科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科室的人才队伍。 2、外出进修学习:选送思想品质好、业务基础强、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医生于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使人人有专长,培养有重点,梯队有建设。做到一项技术开展至少一名专业人才培养跟进,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整体建设及发展。 3、外请专家:不定期请院外专家讲学,指导手术及其他业务,尽快提升我科整体业务技术水平。 4、坚持内部业务学习: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以科内讲课的形式,相互学习,讲自己的专长,讲外出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人人都参与,提高讲课的能力。(三)学科建设:按照目前每年递增的住院率及各项新业务的开展,目前科室布局已经不适应科室的经一步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人员配置、住院人数及技术力量、各专业分科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在人员逐渐配给的情况下各专业逐渐分成专业组,根据各专业方向配置及培养相应的人才,既适合我科目前的实际情况,又为将来各专业分科打下基础。我科目前以普外疾病为主,目前有9名医生,其中1名承担门诊工作,成立专业组人员不够,如分成三个专业组,则另外两个专业组,每组至少需3名医生,目前我科近期需要添充2-3名医生。需要院里逐步解决。 (四)设备投入:各专业新技术的开展离不开设备的支持,符合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购置与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1 /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三江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针、政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传媒人才。以教学科研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加强完善教学科研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质量。(二)学科建设原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效”的培养方针为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眼于未来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来研究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努力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总目标 在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方向,采取分段培养模式,分流学生兴趣走向,设置电视编剧、电视导演、节目技术、网络编辑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形成既符合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又具三江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在 2 / 5 专业建设上确立以“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方向”的总 体发展目标。争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早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二)学科建设主要内容 1.专业发展目标 2013年,完成拟新增专业方向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做好专业的 师资和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的修订。做好新专业的教学保障工作; 2014年,对大二学生做好专业分流工作; 2015年,申办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6年,做好申办影视传媒专业的论证工作。 2.师资建设目标 适当引进中高级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编导人员。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8-03-15T13:51:17.7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马俊杰张晓华陈海龙 [导读] 但随着监督管理机制、准入制度及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器械的改进,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必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是采用穿刺通道或小切口,安装特殊器械和装置,在影像学技术辅助下,利用各种微型手术器械完成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同,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手术目的同样是对脊柱神经结构进行减压,矫正脊柱畸形、稳定脊柱运动节段,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对骨性结构进行有限切除,降低术后脊柱失稳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保留腰椎正常运动功能[1]。但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具有切口较小,创伤性小、出血量少、精确度高等优点。由于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起步较晚,临床对该技术的认知及普及程度尚不理想,其影响原因可能与手术视野受限、内固定器械较为昂贵、缺乏长期临床效果的研究以及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专项技术培训等有关[2]。本研究就目前临床应用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脊柱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 脊柱外科;微创;问题;对策 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原理是在安全的显露手术区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解剖结构的破坏,维持其正常功能。可利用手术显微镜,将手术视野放大,通过较小的皮肤切口实施脊柱显微外科技术;利用光导纤维成像技术经若干个小切口到达脊柱进行手术;利用特殊器械及装置,通过经皮穿刺或小切口进行脊柱微创手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临床利用导航系统实施脊柱外科手术,其手术准确率及安全性明显提高,由于切口小,术后功能恢复较快[3]。但该技术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及风险、且开展不平衡、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或个人未经过严格培训,手术适应症未严格掌握,在不具备实施该技术的条件下,贸然开展会导致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上升,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引起医疗纠纷[4]。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认真总结,明确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规范手术治疗方法,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 1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1 射线照射相关研究报道称,微创脊柱手术需在透视引导下完成,其外科医生所接受的射线照射量是非脊柱骨科手术的10-12倍,且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时间较开放性脊柱外科时间较长,射线累计接受量相应增加。 1.2 操作技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操作难度较大,且缺乏足够的训练机会,导致该技术应用范围受限,且具有较高的与器械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不同医院,其技术水平各有差异,大部分医生仅仅通过观摩或依靠开放性脊柱外科手术经验开展工作,缺乏技术规范。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认为应当改善该技术的学习曲线,研发出更合适的手术器械,完善培训技巧。 2 普及与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与规范技术由职能部门带头制定各项相关微创技术规范,包括适应症与禁忌症、必备条件、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建立医院准入制度、监督机制及医生准入制度,对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医院等级进行限制,对医院的硬件条件作出要求,包括配备导航、术中CT或C臂、骨科手术专用床、设备技术消毒等。对开展该技术的医师应通过相应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的考核、射线辐射防护技能的培训及考核,由职能部门统一颁发认证资格证书,才可以开展实施此项手术工作。对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及医生的资质、硬件条件、业务能力及水平进行监督、审核,保证微创脊柱微创技术两项发展。 2.2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由于制约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主要因素是射线辐照、操作技术难度大、缺乏培训等3方面,因此,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已成为推动与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重要保障。应当建议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微创脊柱外科技术领先的医院、依靠有培训能力的学习机构,设立培训基地,并选拔该技术临床经验丰富并具有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医师作为培训讲师,参与教育教学,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为其颁发技术认证资格证书,在学术交流、技术提高、进修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5]。监督管理部门严格遵循监督机制,对培训讲师及培训基地的资质进行定期考查、审核并考试,践行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确保培训教师与培训机构的技术和能力领先。 2.3 推广与普及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为推广与普及改技术,中国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委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以及中西医结合骨伤学会均相继成立微创学组,并定期开展微创学术会议,虽然为推动与普及该技术做了大量工作,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医院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甚至有少数医生对该技术持有怀疑或拒绝的态度[6]。因此,为推动与普及微创脊柱外科技术需各级专业学术小组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宣传效果。 2.4提高脊柱外科医生的对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认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熟悉整体与局部的解剖结构,应以“伤害最小、治疗效果最佳”作为治疗的主要目标,要求外科医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最新技术,具有努力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熟练掌握高科技精准仪器的使用,树立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符合“医德仁术”的医学伦理,将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3 小结及展望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是未来骨科手术发展的方向,尽管目前该技术存在操作技术难度大、缺乏系统的培训、手术时间长、射线照射量大、医疗设备昂贵、手术风险大等制约因素,但随着监督管理机制、准入制度及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器械的改进,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必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西峰,张琳.脊柱内镜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2):81-85. [2]范国鑫,扶青松,顾广飞,等.脊柱微创手术的辐射危害及其防护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3):275-278. [3]池永龙,王向阳.对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再认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5):387-388. [4]刘进平,冯海龙.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新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4):187-193. [5]朱友余,邓雪飞.腰椎微创脊柱外科研究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1):69-73. [6]池永龙.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J].中医正骨,2014,26(3):3-4.

普外科学科发展规划修订稿

普外科学科发展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普外科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名称(三级学科):普外科学 一、学科发展及特点概述 沂水中心医院普外一科是医院外科教研室所在地,拥有良好的专业人才梯队,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科室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如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在区内已经达到领先水平。 二、学科发展现状(近五年) 1、学术队伍:总人员数10;其中: 博士1人,硕士4人,本科5人; 正高2人,副高1人,中级4人,初级3人, 年龄:50岁以上1人,40-50岁3人,30-40岁4人,30岁以下2人。附表: 2、科研情况:

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市级2项。 论文:核心期刊10篇,普通期刊5篇。 3、医疗技术:已开展的有代表性的医疗技术(2-3项) (1)技术名称:①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 ②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 (2)开展例数:①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300余例 ②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50余例; (3)技术达到的水平分析:临沂市领先。 (4)病人来源主要区域:临沂地区及周围各县市。 4、本学科与国内尤其是区内同类学科专业相比较的优势 优势: 率先在临沂市将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治,走在了临沂市微创手术的前列,引领了此项技术的发展。近三年在自治区首先开展多项高风险、高难度腹腔镜技术,扩大了普外科内镜手术范围;尤其是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前哨淋巴结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属国内领先水平。新技术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劣势: 沂水县地处偏远,科室病人主要来源于沂水县和周边县市,发展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 三、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需加强同国内外学术团体和各大院校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可以聘请院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学科建设,同时可以派遣初、中、高级职称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学习深造;

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草案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 (草案)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配合新医改形势,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 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抗癌协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 1、专科基础条件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余m2,包括外科楼、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张;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10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GCP、防癌体检中心等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 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直线加速器5台、模拟定位CT、MR和CT各2台、PET-CT、DSA、6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 2、医疗技术队伍 现有医师总数241名(含返聘15人),其中临床医师184名,医技医师57名,医床比1:0.16;医师中硕博士151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医师中55岁以上的有23名,占医师总数的9.5%,30-50岁的有181名,占75.2%。 护士总数697名,其中临床护士556名,占护士总数79.8%,床护比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1504∶697=1∶0.46);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名,占护士总数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116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占技师总数10.3%;技师

脊柱融合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十章脊柱融合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邱勇 脊柱融合术是指以病椎为中心,从病损区上位的正常脊椎到下位的正常脊椎做植骨术,使多个脊柱节段发生骨性融合,形成一个力学整体,从而达到治疗脊柱疾患、消除疼痛、控制畸形发展、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保护脊髓神经的目的。 第一节脊柱融合的历史回顾 脊柱融合术的历史可追溯到1911年,Albee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以达到阻止结核感染播散的目的,同年,Hibbs亦用脊柱融合术控制脊柱侧凸患者畸形的发展。Albee和Hibbs的开拓性研究取得成功后,脊柱融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和其他脊柱疾患,如脊柱侧凸、后凸,脊柱骨折、脱位,脊柱滑脱及椎间盘疾病。 在脊柱融合的适应证扩大的同时,融合技术、手术入路、术中监测及植骨材料亦不断发展。1932年,Capener首先采用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934年,Ito描述了旁正中腹膜后入路及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的方法。1946年Jaslow首次报道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Cloward促进了PLIF的发展。1968年,Hoover提出用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Kim报道采用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融合率由70%提高到88%。 20世纪40年代起,脊柱内固定开始蓬勃发展。Toumey应用关节突螺钉和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Straub 将棘突钢板用于腰骶部融合;Harrington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研制了Harrington系统,提高了脊柱畸形的矫正能力和脊柱融合的成功率;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是脊柱外科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可防止植骨块的移位,但仍未解决植骨块的塌陷及椎间高度的丢失等问题,因此,椎间融合器(Cage)便应运而生了。Cage的雏形来源于Bagby设计的不锈钢篮子内填自体松质骨,用于融合马的颈椎。其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出多种Cage。目前,Cage 尚缺乏可靠的远期随访资料,大多数资料认为其疗效是满意的,也有资料显示了高并发症发生率和可疑疗效,如Elias等报道的一组67例病人中,15%的病例术后1年仍有腰痛,2例因Cage移位而需取出,假关节发生率为18%。 第二节脊柱融合的生物力学 脊柱融合术的位置可在脊柱的前方、后方或侧方。植骨越接近脊柱的运动中心或重力传导线,融合效果越好。 脊柱的各运动节段的中心多位于椎间盘内,脊柱发生运动时,接近运动中心的质点位移很小,远离运动中心的质点位移较大。植骨区受运动影响越小,越有利于骨融合,因此,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效果最好。人体处于站立位时,身体重力线通过脊柱的前方,通过骶棘肌和臀肌收缩来对抗重力维持站立姿势,使重力在脊柱的传导主要经过椎体和椎间盘,而椎体间植骨是处于重力传导线上的,故融合效果最好。近年来,许多作者报道了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的临床疗效,一致认为PLIF是一种生物力学健全且稳定的手术,因为植骨块置于相应承载椎体融合的最佳位置,可撑开椎间隙,从而保持了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结构的张力,这种撑开有助于增加椎间孔高度而使狭窄的椎间孔减压。 植骨块的融合还受应力刺激的影响:若融合区处在压应力下,则融合块将更为坚强;若融合区受到张 99

北斗卫星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 相信在座的大部分都只知道北斗时中国的导航系统,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呢?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

2021年发展规划(普外科)

长沙市第三医院普外科三年发展规 划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本学科现状:我院普外科是全市最早的普外专科之一,现分为普外一科和普外二科两个病室,共有床位张 ,医疗设备较为齐全 ,其中腹腔镜 2 台 ,胆道镜1 台 ,多功能监护仪台 ,放射性微粒子植入仪1台。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门急诊量达人次9856/年,收治病人数达 2400人/年,近年来,先后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结肠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高难度的手术。普外一科主任胡智强现为湖南省胃肠外科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肿瘤外科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普外二科主任倪斌现为湖南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室整体实力强大。 二、发展目标:通过三年建设,使我院普外科发展成为具有专科特色、技术领先、科研教学成绩突出、整体实力处于市级领先、省内先进的学科。 三、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1、腹腔镜微创外科:在现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技术已经很成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的应用,重点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 2、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强化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的理念,新辅助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三者结合,提高治疗效果,规范胃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式,积极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3、乳腺外科:积极开展乳腺癌筛选工作,以提高乳腺癌的早

期诊断率,规范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研究,实施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4、小儿外科:继续扩大小儿外科的规模,积极开展先天性巨结肠等高难度手术。 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计划: 1.拟在全市率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2. 拟在全市率先开展乳腺癌的保乳手术。 3. 拟在全市率先开展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 五、人才和学术梯队建设 ⑴、人才梯队建设 1、学科带头人 力争继续担任省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争取在多家学术期刊任职。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把握专业发展趋势,组织带领专科梯队不断创新。 2、学科梯队建设:在现有人才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医师队伍中达到教授4人,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护士本科以上学历者8人以上。主管护师职称人数达2人以上。每年选送1-2名优秀医师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重点普外科进修学习,重点学习腹腔镜和保乳手术。 3、教学能力建设:继续承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本科、本硕连读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做好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修培训,周期进修医生3-5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为基层培养技术带头人。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推广新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技术水平。 ⑵学术能力建设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普外科重点学科年度计划书3篇

普外科重点学科年度计划书3篇Annual plan for key disciplines of general surger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普外科重点学科年度计划书3篇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普外科重点学科年度计划书 2、篇章2:普外科重点学科年度计划书 3、篇章3:普外科重点学科年度计划书 篇章1:普外科重点学科年度计划书 学科名称(三级学科):普外科学一、学科发展及特点概述 沂水中心医院普外一科是医院外科教研室所在地,拥有 良好的专业人才梯队,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 综合科室。科室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如经腹腔镜结

直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在区内已经达到领先水平。 二、学科发展现状(近五年) 1、学术队伍:总人员数博士1人,硕士4人,本科5人; 正高2人,副高1人,中级4人,初级3人, 年龄:50岁以上1人,40-50岁3人,30-40岁4人,30岁以下2人。 2、科研情况: 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市级2项。 论文:核心期刊10篇,普通期刊5篇。 3、医疗技术:已开展的有代表性的医疗技术(2-3项)(1)技术名称:①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 ②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 (2)开展例数: ①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300余例 ②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50余例;(3)技术达到的水平分析:临沂市领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人工椎体的发展及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人工椎体的发展及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卢公标 权正学 蒋电明 【摘 要】 目的 综述人工椎体的发展、研究及适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人工椎体的构成材料、设计类型及临床应用。 结果 人工椎体组成材料有陶瓷、异体骨、金属及生物工程复合材料等,但各有优缺点。常见类型可大体分为单纯支撑型、撑开固定型和可调固定型,以可调固定型较为理想。人工椎体已应用于脊柱肿瘤、结核、骨折以及感染等,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 人工椎体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在构成材料和设计类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人工椎体 椎体替代 脊柱 中图分类号:R318.08 R681.5 文献标识码:A D EVELOP M ENT AND APPL I CATI ON OF ARTIF I C I AL VERTEBRAL B ODY IN SP INAL SURGER Y L U Gong biao, QUA N Z heng x ue,J IA N G D ianm ing.F irst A f f ilia ted H osp ita l of Chong qing U n iversity of M ed ica l S ciences, Chong qing,400016,P.R.Ch ina Corresp ond ing au thor:QUA N Z heng x ue,E2m a il:quanz x18@126.co m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velopm en t,investigati on,and app licati on of the artificial verteb ral body so as to p rovide an essen tial reference fo r the fu tu re research and clin ical app licati on.M ethods T he recen t articles on m aterials,types,and clin ical app licati on s of the artificial verteb ral body w ere review ed.Results T he m aterials u sed fo r the artificial verteb ral body w ere po rcelain,alloy,varian t bone,and compo site.Bu t each of them had its ow n advan tages and disadvan tages.T he types of the artificial verteb ral body w ere grouped as expandab le and non2expandab le ones;how ever,the expandab le type w as m uch better.T he artificial verteb ral body had been app lied to the treatm en ts of sp inal tumo r,tubercu lo sis,fractu re,and infecti on,w ith better effects.Conclusion T he artificial verteb ral body can be ex ten sively app lied.How ever,the m aterials and types need to be i m p roved. 【Key words】 A rtificial verteb ral body V erteb ral body rep lacem en t Sp ine Founda tion ite m:N ati onal H igh T echno logy R esearch and D evelopm en t P rogram of Ch ina(2002AA326020) 自1969年H am di首次报道L2浆细胞瘤和转移性腺癌行椎体肿瘤切除、假体替代以来,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材料各异,有异体骨、陶瓷、金属等,但每种材料的人工椎体均有优缺点。如异体骨存在来源有限、免疫排斥反应等,陶瓷类体内易碎和易被疲劳破坏,金属植入带来骨应力屏蔽和骨吸收问题。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出现了复合型椎体替代材料,既能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又能与椎体形成永久骨性融合。人工椎体设计类型也从最初的单纯支撑型,发展到能理想恢复椎体高度的可调固定型。我们就近年来有关人工椎体的研究、发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1 人工椎体的发展 1.1 金属材料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02AA326020)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重庆,400016) 通讯作者:权正学,副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脊柱与脊髓损伤, E2m ail:quanzx18@https://www.doczj.com/doc/6c4453375.html, 1.1.1 单纯支撑型 O no等(1975、1988)报道采用金属及陶瓷材料制成人工椎体,用于治疗颈椎转移性肿瘤。其共同特点为无特殊的固定系统,与上下椎体的固定依赖于其内填充骨水泥或嵌于椎体之间。该型人工椎体仅起到支撑作用。 1.1.2 撑开固定型 A rb it等[1]使用改良哈氏棒人工椎体行椎体间撑开固定,恢复椎体切除后脊柱的高度。L ow ery等[2]介绍M esh人工椎体用于椎体缺损替代及椎间隙填充,该人工椎体为中空网状结构,长度不可调节,两端有环状结构起稳定作用。原林等[3]设计出具备纵向弹性和前、后、左、右弯曲功能的人工椎体,可模拟正常脊柱单位的运动性能,植入人体后对脊柱的力学环境影响小,但其内部不能植骨。该型人工椎体多利用螺旋撑开原理恢复脊柱高度,但植入后其本身长度固定且不能调节,因此应用时选择较严格,否则不仅难以恢复理想的椎体高度,且有脱落的危险。 1.1.3 可调固定型 Knop等[4]将Synex人工椎体用于胸腰椎前柱损伤的重建,为钛质中空网状结构,长度可调节,终板有圆形和矩形两种,能与相邻终板紧密结合,提供良好的三维稳定性。赵定麟等[5]研制的中空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