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排坐》教案

《排排坐》教案

《排排坐》教案
《排排坐》教案

《排排坐》教案

教学内容:桂林童谣《排排坐》

教学目标

1、以做童谣游戏,唱童谣,说童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并享受到美的愉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儿歌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为主题,以做童谣游戏—学唱童谣—说童谣三个部分逐一开展教学。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学生做他们所说的其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引申出学唱本土童谣《排排坐》。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感受童谣,学唱童谣,说家乡的童谣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童谣的风格特点,用富有童趣,纯真的声音演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在活动中能大胆的与同学合作,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手绢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游戏导入

1.说一说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学生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如跳绳,丢手绢等)

2.玩一玩

师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编花篮》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有趣的游戏中。3.师生小结童谣特点(板书童谣特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对儿歌童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可爱的家乡—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1.导语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玩过,我的长辈,长辈的长辈,都

玩过。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生:想。师:老师想用歌声来告诉你们,请听。)

2.听一听

播放《排排坐》伴奏,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曲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一共唱了几段歌词?(生:三段)

师:歌词里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3.找一找

师:师范唱“姑娘来得早,吃个芋头饱,姑娘来得暗,吃碗芋头饭。

让学生在聆听范唱中找出富有地方方言特点的字。

4.读一读

师:让我们用地道的桂林方言来读一读这首桂林儿歌童谣吧。

(师带领全体学生用桂林方言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每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些相似。小结: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5.唱一唱

(1)学唱第一段,(能准确的把 1 12 6 5 3 2 3及1 12 6 5 3 2 1不同结束音唱好。用踏脚拍手、捻指等动作为歌谣伴奏。)

(2)学唱第二、第三段(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能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咳”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3)演唱全曲(能对歌曲进行情绪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并富有表情)

6.动一动、拍一拍

师提问:怎样让游戏更有趣,好玩?

(生讨论,并对歌曲进行游戏创编。)

三拓展

1、你还会唱、会说哪些桂林童谣,比一比。

2、学生竞赛说唱童谣,奖励童谣山花。

3、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很多童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童谣,并学习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桂林童谣,这些童谣从小到大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童谣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它,学习它。

(七年级数学教案)平移教案2

平移教案2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 (1) 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⑴;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⑵;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六边形,内接六角星,如图(3);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1) ⑵(3) (2) 根据上述的特点,这五幅美丽的图案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绘制出整个图案。 教师将12张事先准备好的图(1)的图片(涂好颜色、并有序重叠在一起);然后从上而下抽取一张图片陆续移动,最终形成如图5.4-1上排左图图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而成,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二、进一步认识平移,探究枰移的基本性质 1?学生描图操作. (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课本图5.4-2的 雪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比较与运算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重点) 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平分线;(难点) 3.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重点) 一、情境导入 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 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明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的比较 如图,射线OC ,OD 分别在∠AOB 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 A .∠AO B <∠AOD B .∠BO C <∠AOB C .∠CO D <∠AOD D .∠AOB <∠AOC 解析:A.∠AOB 与∠AOD 的边OA 重合, OB 在∠AOD 内,所以∠AOB <∠AOD ,A 正确; 同理B 、C 正确;D.∠AOB 和∠AOC 的边AO 重合,OC 在∠AOB 内,所以∠AOB >∠AOC .D 错误,故选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比较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 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 【类型一】 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 计算 如图,∠AOB =120°,OD 平分 ∠BOC ,OE 平分∠AOC . (1)求∠EOD 的度数; (2)若∠BOC =90 °,求∠AOE 的度数. 解析:(1)根据OD 平分∠BOC ,OE 平分 ∠AOC 可知∠DOE =∠DOC +∠EOC =1 2(∠BOC +∠AOC )=1 2 ∠AOB ,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2)先根据∠BOC =90°求出∠AO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解:(1)∵∠AOB =120°,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 ∴∠EOD =∠DOC +∠EOC =1 2(∠BOC + ∠AOC )=12∠AOB =1 2 ×120°=60°;

咏鹅音乐课教案

《咏鹅》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现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达到诗歌和音乐的结合,通过律动表演来感受音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咏鹅》,体现“鹅”的悠闲自在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古诗新唱的韵味。 二、教学重点:体会歌曲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三、教学难点:休止符的用法,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四、教材分析:1、《咏鹅》歌曲是四二拍,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没有大的跳进。曲调简单,清新优美,朗朗上口。让学生在听觉,视觉的欣赏中加以朗诵,呤唱。使之感到《咏鹅》这首歌中那特有的栩栩如画的美境,天真活泼的童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及策略: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学生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课堂不能太死板。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方法:朗诵法、欣赏法、教唱法、聆听法、呤唱法、表演法。 六、教学过程:1、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游戏歌《幸福拍手歌》部分。师生唱歌问好,快乐的音乐课开始,激趣导入,新歌学唱。

3、导入新课:①师:猜一个谜语,听好了“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打一种动物。出示白鹅图片,观察白鹅形象特点,说出白鹅最喜欢做什么?(游泳)请学生来表演它们怎么游泳的。请学生模仿白鹅走路的样子。②引出骆宾王,为白鹅写了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请学生把这首诗朗读一遍,老师再带着道具朗读一遍。③师: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朗读,还可以用歌声来表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由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跟着老师,学唱歌曲。④请男女同学分小组到讲台上来演唱。(拿上小乐器)老师要给予表扬鼓励。 七、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大白鹅”做了好朋友,我想大家一定都喜欢这个朋友。那么我给你们留个课外作业,回家后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鹅有关的诗或者儿歌,下节课我们带到学校来,与同学分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教案

5.4平移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经历欣赏、观察、分析图形等过程,提高分析、归纳、表达和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学习目标 1、经历欣赏、观察、分析图形的过程,理解平移的概念,探索平移的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3、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在欣赏和操作中获得数学美的熏陶. 3.学习重点 1、 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4.学习难点 平移的作图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 阅读教材P29-30,理解什么是平移、平移的性质及生活中的例子,平移作图 2.预习自测 1.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________和_________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________. 【解析】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相等。 2.如图所示,平移△ABC 可得到△DEF,如果∠A=50°,∠C=60°,那么∠E=?____度,∠EDF=______度,∠F=______度, ∠ DOB=______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移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 平移到△DEF,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BC 与△ADF 形状相同,找到对应角,即可求出度数.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60F ∠=C ∠; ?=50EDF ∠=A ∠,?=70∠C -∠A -180=B ∠=E ∠∵DF ∥AC , O F E C B A D

∴?=60C ∠=DOB ∠. 答案70 50 60 60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平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阅读与举例:请阅读教科书中第28页,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观察思考: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 活动一: 作图、观察 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图5.4-2的雪人? 画一画:可以把半透明的纸盖在图5.4-2上,先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为了保证“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半透明纸, 大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画一条直线,画图中要始终保持两条直线重合.) 观察:在所画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鼻尖A ,帽顶B,纽扣C 的对应点A′、B′、C′,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度有什么关系?

七年级数学:角(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角(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的定义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知识建立在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度量、比较、画法,以及深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1.的定义是由实际生活中具有的形象的物体抽象出来的,理解的定义一定要明确的边为射线,为平面内的点集.也可认为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而形成的图形,这里的线动成体现了运动变化的思想. 2.的表示法,小学没有介绍,这里首先说明用三个字母记.对此,要特别强调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的情况,才可只用顶点一个字母来记这个,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一个.在讲往数字或希腊字母来记时,可再让学生作些练习,说出所记的怎样用三个字母来表示.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学可以在简单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引入,将问题的研究方向转向这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与点结合以及互相结合能够组成什么图形.可以尝试让同学们摆火柴,重点应在具有的形象的图形,然后可以在列举、观察、分析学习、生活、生产中同样具有的形象的物体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尝试给出的定义. 2.关于的另一种定义,也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得出,冽如一手扯住线的一端,另一手拉住线的另一端旋转.重点应是对运动变化的观点的渗透.平和周也可以让学生给出,真正理解“平”与“直”的含义. 3.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一些判别给定图形是不是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的相关概念.同时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图片、动画、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周、平及的顶点、的边等概念. 2.掌握的表示方法.

咏鹅教案

《咏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语感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向、白、毛"。(技能目标) 3、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写字本、彩笔及填空图。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诗人形象) 2、介绍诗人:他是古时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请大家拼拼音节,看谁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节)指名一人拼。 二、初读古诗 (1)有一天,骆宾王正在河边玩,忽然他看见了--?(出示鹅,练习说话:他看见了美丽的大白鹅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是啊!他看见这些美丽的大白鹅,喜欢极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来夸夸大白鹅。题目就叫"咏鹅"(出示咏鹅)咏是 夸的意思,咏鹅就是-- (2)接下来老师学着骆宾王的样子来咏鹅。师范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3)要读得好听,首先要读准词语的音。(再听老师咏鹅,听清哪些字读翘舌音) (4)显红"绿水、红掌"清波(后鼻音)鹅、向天、白毛、"再听老师读,听清这些词念什么?自由读--小老师教大家--师点词生认读。 (5)单独出示词认读。(同桌互读--小火车读)(词的意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图理解绿水、红掌、清波、向天) (6)记忆认词。(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给你6秒钟的时间,请你记这些词,看谁记得最多?) (7)请同桌互相念念这一首诗,注意把音读准。 (8)小朋友们读得真准,古诗光是会读,不算稀奇,还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注意诗的停顿很重要,听老师来有味道的读诗,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为什么鹅、鹅、鹅要说三个?出示停顿的地方(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 1、小朋友学会了有味道地读古诗,现在请你有味道地背一背这首诗。(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2、谁愿意回家背给妈妈听。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进行师生对话式背诵(随机理解前两句诗意)。 (1)看图片理解"曲项"的意思。(曲项向天歌就是鹅弯曲着脖子朝天歌唱。) (2)"向天歌"它可能会唱些什么呢? 3、孩子,你学得真不错。请你找出后两行诗中描写颜色的词(白毛、绿水、红掌),这些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移》教案

4.2 平移 1.通过实例了解平移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平移的性质;(重点、难点) 3.能按要求作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高铁在笔直的铁轨上向前运行,它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移的概念 【类型一】生活中的平移 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 A.摆动的钟摆 B.在笔直的铁路上行驶的火车 C.随风摆动的旗帜 D.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 解析:选项A、C、D中图形的所有点不是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以不是平移.选项B符合平移的条件,故选B. 方法总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注意平移是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图形绕某一点的旋转不是平移. 【类型二】图形平移的判断 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解析:选项A、B、D是由图形通过旋转得到,只有选项C是平移得到的,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同学们容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以致选错. 【类型三】 求平移的距离 如图,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 的位置,若EF =7cm ,CE =3cm ,求平移的 距离. 解析: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线段CF 的长. 解:观察图形可知,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线段CF 的长.因为EF =7cm ,CE =3cm ,所以平移的距离为CF =EF -EC =7-3=4(cm). 方法总结:平移既能产生线段相等,又能产生线段平行,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探究点二:平移的性质 (2015·湘潭县期末)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16,BC 的长为8,现将△ABC 沿BC 向右平移 m 个单位到△A ′B ′C ′的位置.若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20,求m 的值. 解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BC 的边BC 上的高;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BB ′的值,即可求出m 的值. 解:设△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h ,则平行四边形ABB ′A ′的边BB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为16, BC =8,∴12×BC ×h =16,∴12 ×8×h =16,解得h =4.又∵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20,∴BB ′×4=20,∴BB ′=20÷4=5,∴m =BB ′=5,即m 的值是5. 方法总结:(1)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此题还考查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探究点三:平移的作图 将图中的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6格. 解析:分别作出点A 、B 、C 三点向右平移6格后的对应点A ′、B ′、C ′,再顺次连接即可. 解:如图所示.

小班音乐排排坐教案详解

小班音乐排排坐教案详解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广东民间儿歌的风格,按节奏朗读童谣,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排排坐》,并进行歌词创编活动。 2、练习用木鱼和其他打击小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经过对本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了解广东。教学难点 歌曲《排排坐》中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听音乐《排排坐》进入课室。 2、用课件出示图画,看图说话。 3、分小组把一幅幅图串起来编讲故事,并为故事起名,看看那一组讲得最好。 4、老师也编一个小故事《排排坐》,说说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猪、小狗拉柴烧火做饭给姑婆吃,小猫拿凳子给姑婆坐,小老鼠看戏让位给小猪等) 二、学习新课 1、听听歌曲,朗读童谣,跟着老师做动作。 2、提示注意聆听歌曲,让学生学着创作一些新的动作或姿体律动来配合歌曲。 3、试一试看看能否一边动作一边学唱歌,先用lu来哼唱,熟悉旋律后再唱歌词。(注意:唱得不好的地方要分乐句来练一练,特别是有切分节奏和附点的地方) 4、自由在课室里走动,模仿故事里的情节,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三、“福建知多少”,“我为福建添光彩”

1、出示水果图片,准备一些适时的水果,每一组一分,尝一尝,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当中哪些是我们福建的特产吗?” 2、“你还知道广东些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把结果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 3、哦,福建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好看的,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风俗等,教师可以补充说明,简单介绍给学生。 3、假设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为泉州设计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让泉州人生活工作更加舒服和方便?用画笔把自己的设计方案用简笔画画出来,并作说明。 四、为歌曲创编歌词 1、(教师语:排排坐真好,可以吃果果,出点子)听一听老师敲木鱼(ХХХ|ХХ;ХХХ),说一说那种方法比较适合《排排坐》,大家也来敲一敲,唱一唱。 2、看看谁能即兴最后一句编创新歌词。(乐呵呵、笑哈哈、幸福多、添光彩、) 3、听着《排排坐》的音乐,唱着自己喜欢的歌词走出课室。 设计亮点:1、教师编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2在“福建知多少”,“我为福建添光彩”过程中内容设计非常丰富多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角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 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

4.4角的比较 1.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借助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 3.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会进行角的运算.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如图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剪刀模型,现在考考大家,剪刀张开的两个角哪个大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的比较 在某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如图所示的工件,其中∠α称为工件的中心角,生产要求∠α的标准角度为30°±1°,一名质检员在检验时,手拿一量角器逐一测量∠α的度数.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该名质检员采用的是哪种比较方法?你还能给该质检员设计更好的质检方法吗?请说说你的方法. 解析:角的比较方法有测量法和叠合法,其中测量法更具体,叠合更直观.在质检中,采用叠合法比较快捷. 解:该质检员采用的方法是测量法,还可以使用叠合法,即在工件中找出一个角度为31°和一个角度为29°的两个工件,然后可把几个工件夹在这两个工件中间,使顶点和一边重合,观察另一边的情况.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 【类型一】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 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 (1)求∠EOD的度数; (2)若∠BOC=90°,求∠AOE的度数.

解析:(1)根据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可知∠DOE =∠DOC +∠EOC = 1 2(∠BOC +∠AOC )=1 2 ∠AOB ,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2)先根据∠BOC =90°求出∠AO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解:(1)∵∠AOB =120°,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EOD =∠DOC +∠EOC =12(∠BOC +∠AOC )=12∠AOB =1 2 ×120°=60°; (2)∵∠AOB =120°,∠BOC =90°,∴∠AOC =120°-90°=30°,∵OE 平分∠AOC ,∴∠AOE =12∠AOC =1 2 ×30°=15°. 方法总结: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是解题 的关键. 【类型二】 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C +∠DOB =( ) A.120° B.180° C.150° D.135° 解析:由图可得:∠AOC +∠DOB =∠AOB +∠COD =90°+90°=180°.故选B.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 【类型三】 长方形折叠计算角的度数 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C 点落在C ′处,D 点落在D ′处.若∠EFC =119°, 则∠BFC ′为( ) A.58° B.45° C.60° D.42° 解析:∵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C 点落在C ′处,D 点落在D ′处,∠EFC =119°,∴∠EFC ′=∠EFC =119°,∠EFB =180°-∠EFC =61°,∴∠BFC ′=∠EFC ′-∠EFB =119°

大班美术教案:咏鹅

大班美术教案:咏鹅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表演、吟唱等多通道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 2、能用国画形式再现古诗中盼情境,感受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画鹅的基础。 2、表演道具,配乐古诗课件,背景音乐。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珥解古诗内容,体会鹅戏春水的美景,感受古诗意境。 幼儿完整欣赏古诗,理解古诗含义。 教师播放课件,幼儿听配乐朗诵的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 教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通过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咏鹅》。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用国画形式表现古诗内容。

鹅的基本画法:用中锋画鹅的头和颈,用按的方法画鹅身和鹅尾。 根据古诗内容,大胆想象、添画。 3、幼儿作面,教师指导,再现古诗情境。 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大胆创作,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作品展示,集体朗诵,感受和体会古诗中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评析】 “诗画一律”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的古诗词中不乏一些生动浅显的经典古诗,画面感强,易于幼儿理解。 在大班阶段开展古诗配画的系列国画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感受中国画“诗画一律”的特点,深人体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配画系列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通过围绕某一诗歌开展语言、音乐、律动、表演等活动,深化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最后引导幼儿用国画形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为幼儿作品题上诗歌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中国画诗词人画、书法入画的特点。 【教学材料】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 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9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第23章“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观察一组运动现象(课件动态演示),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 (1)竹排在江中沿一直线移动; (2)一只鸟从右下角分别沿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斜向上的方向运动. 由此引入课题,并板书.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归纳出平移的定义,教师进行引导、规范,用课件展示出平移的定义,教师将定义的要点板书,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1.下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中,哪些是在平移?(动态图片)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观察、思考,给出答案。 说一说: 请举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一些例子. 再用课件展示一些例子,如缆车、升降电

中班数学排排坐教案

中班数学排排坐教案 中班数学排排坐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活动过程等内容,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排排坐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我会讲故事》幼儿用书第18-19页。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子用书第18-19页,请幼儿数一数图中椅子的数量。请幼儿猜猜图中的椅子可以坐多少只小猪。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1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 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女口: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①两名幼儿合用一本书(第18-19页),每名幼儿10个 小猪纸偶。 ②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 椅子上。 ③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 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④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评 价 ①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4.3.1 角 优质教案

4.3.1角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四种表示方法以及角度制. 2.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展示实物(如时钟、红领巾等),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察实物与图片,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相同图形吗? 2.你能把观察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 3.从黑板上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二、探究新知 (一)角的概念 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角吗? 3.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角.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

(二)角的表示 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角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给这些角取名呢? 1.角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为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AOB,“O”表示顶点,“A、B”表示两边上的任意一点. 2.角也可用一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这个字母应写在顶点上.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3.角还可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及符号“∠”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数字或希腊字母. (三)用旋转观点定义角 1.播放录像:一艘轮船正在大海上打开探照灯寻找目标. 2.多媒体演示:一只挂钟的钟摆不停地摆动. 思考:在观看过程中,有以新的方式出现的角吗?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继续演示:当射线OA绕点O旋转时,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线时,会形成什么角?继续旋转,当OB和OA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 (四)角度制 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在量角器中看到,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度的角(可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需要更精密的角度.因此我们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就是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就是1秒的角,记作1″. 归纳: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想一想:角度进位制和其他什么进位制相类似?(时间进位制)

(完整版)歌曲《咏鹅》教学设计

歌曲《咏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明确休止符的用法,感受四二拍的强弱。 3、能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兴趣,已达到诗歌和音乐的结合。 2、用小乐器、身边发生的东西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3、通过律动、表演来感受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学难点:休止符的用法,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三、教材分析: 1、《咏鹅》歌曲是四二拍,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没有大的跳进,曲调简单、清新、优美,琅琅上口,让学生在听觉、视觉的欣赏中加以朗诵、吟唱,使之感受到《咏鹅》这首歌中那特有的栩栩如画的美境、天真活泼的童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及策略: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课堂不能太死板,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朗诵法、欣赏法、教唱法、聆听法、吟唱法、表演法 五、教学过程: 1、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学生随音乐《幸福拍手歌》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师生唱歌问好,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开始。 激趣导入,新歌学唱 (一)导入歌曲 1、出示美丽的鹅图画。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你们见过吗?说一说你看到它的样子吧。同学看了图你们还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 2、齐读古诗《咏鹅》 师:老师朗诵诗词,学生听一听老师朗诵的有什么不同? 师讲解: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并用手势帮助理解。 (板书:四分休止符)根据讲解,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听歌曲,谈感受。 师:请学生认真听听,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教唱歌曲。 (1)师教唱歌词,学生学唱,并用手势表示四分休止符。 (2)再教唱,将四分休止符记在心里,自动空拍。 (3)师根据学生唱的不足的地方作为重点再教唱。 (4)师生齐唱后,学生再齐唱。 (三)巩固学习。 1、师生接力唱(2遍)。 2、播放音乐,学生上台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拍手拍腿伴奏。 3、拿身边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一边为歌曲伴奏,一边唱。

最新浙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下《1.5 图形的平移》word教案 (1)

1.5 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会灵活运用平移变换思想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体验平移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平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平移变换性质的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难点:对平移变换概念的理性认识,对概念特征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打投影)观察图中缆车、超市电梯上的顾客、传送带上的箱子的运动,公园中小火车、旋转木马等游乐项目的运动,经人以平行移动感觉,由这一平行移动现象导入课题:平移变换. (板书)课题:平移变换 二、合作探究获取结论 1、动手实验 学生两人一组实验:一人把书本(或文具盒)以一定斜度固定,另一人把一块三角板放在斜板上,让其自然下滑,观察其滑动过程;然后换一直尺或其他可滑动的物品再试一次. 2、议一议 三角板在下滑过程中各顶点的运动方向、运动距离如何变化? 结论:各顶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距离相等. (投影)概念: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平移变换(平移) 提问:平移变换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平移变换的两个要素:确定运动方向——定方向 确定运动距离——定距离 3、议一议 三角板下滑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方向如何变化?对应边有何特征? (教师可组织学生再作试验一次,要求学生加强实验时的团结、合作精神) 结论:三角板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其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投影)平移变换的性质: (1)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2)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排排坐》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排排坐》含反思 小班教案《排排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学习,懂得谦让分享,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学习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排排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谦让分享,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儿歌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谦让与分享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准备足够孩子人手一个的水果。,2,孩子争抢玩具大哭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展示图片,引发讨论。 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上的孩子们在干嘛?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2, 学习儿歌。 老师朗诵儿歌,孩子认真听。 回答问题,儿歌中说的什么意思? 儿歌中的小朋友和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的好? 你会向谁学习? 跟读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3,表演儿歌,玩游戏。 做游戏,孩子们将凳子摆成一排,表演儿歌内容。表演结束孩子们亲亲抱抱。 4,分发水果,巩固儿歌内容。 请个别幼儿为小朋友分发水果,边发边念儿歌。 孩子在分发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让孩子坐好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乐趣。 5,小结。 我们以后在相处的过程中,要懂得谦让,不争不抢,好的东西不仅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更要懂得和 爷爷奶奶爸妈分享。 教学反思 在组织课时侯,就是因为孩子们在吃东西时候爱争抢打闹,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和和睦相处共同分享,就选择了这首儿歌,同时为了让他们印象更深刻,特意从开始就是使用反面图片教材,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角》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3节第一课时《角》。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射线的定义及对角的概念已有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认识角的单位,会进行度、分、秒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探究、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展示 的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角的两种定义,三种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度、分、秒及其换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老师自己的12岁生日愿望(当时读初一)作为切入点,从而引出三幅 与角有关联的图片,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将角从图片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讨论角的概念。 练习:下列图形是角的在括号里画 ,不是角的画 2、角的表示: 角用符号“ ∠ ”表示,读做“角”.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但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中间. 如∠AOB 或∠BOA (2) 用一个顶点字母表示角,但必须是以这个字母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角. 如∠O (3) 用一个数字表示角,在靠近顶点处画上弧线,写上数字 .如∠1 ;或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靠近顶点处画上弧线,写上希腊字母.如∠α 练习: 将右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 ①∠APO ②∠AOP ③ OPC 角的边B 角的顶点O O

咏鹅小班教案怎么写

咏鹅小班教案怎么写 【篇一: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咏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古诗,并了解这是一首描写鹅的古诗。 2、帮助幼儿了解鹅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画。活动准备: 1、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 2、准备字卡:鹅、掌。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小猴子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 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内容。 (2)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出示字卡“鹅” (4)提问:“鹅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作总结。 3、欣赏动画,学习古诗儿歌《咏鹅》 4、再次欣赏古诗,并认识字卡:掌 5、游戏;《小鹅找脚》请幼儿将撒在地下的字卡宝宝按照名字放到 相应的篮子中。 活动延伸: 绘画大白鹅 一、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头饰人手一个,塑料地毯围成一个小“池塘”。 二、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 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4、我们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鹅鹅鹅) 2、小白鹅一边在欢迎我们,一边还在跳舞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 是怎样来跳舞的? (三)再次结合多媒体,通过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1、它们是怎么在跳舞的呀?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伸着脖子,头还抬的高高的一边跳舞一边还唱着歌呢:曲项向天歌)集体 模仿动作。 2、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们看它们还 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绿水)集体模仿动作。 3、它们的小脚可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红的)那它们是 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划船一样的,我们来学学看,(红掌拨清波)集体模仿动作。 (四)和着音乐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边唱边跳,好不好。 (轻音乐) 2、这次我们大声的唱给小白鹅听。(轻音乐) 3、小白鹅,它送来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带呢,不过它唱歌的速度有 点快,我们跟着小白鹅一起唱,好吗?(跟念) 4、这一次,小白鹅想请你们能找个朋友表演给它看,你们愿不愿 意呀?(快)两只两只小鹅手牵手到草地上去玩。 三、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篇二:教学活动设计小班语言《咏鹅》】 教学活动设计小班语言《咏鹅》 活动名称:语言《咏鹅》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5.4 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3、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以及绘制图形. 难点: 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展示画面: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大厦里的电梯

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个生产工位。 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物体沿着一定的方向直线移动了一段距离。 设计意图: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的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学生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 二、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下列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并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1)如何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 如下图所示的小雪人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来为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性质作好铺垫,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抽象出平移概念做了准备.这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探究平移的定义与特征。 屏幕显示相邻的两个雪人. 问题: ①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雪人的鼻尖B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呢?指出:如A与A’,B与B’, C 与C’称为对应点. ③ 连接几组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④ 再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它们是否仍有前面的关系? 归纳: ①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 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 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定义: 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的讨论抽象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问题(2)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整体移动后,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作了相应的移动;问题(3)使学生得出结论: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问题(4)旨在让学生更加相信自己发现的结论的正确地性. 这里的四个问题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