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丝绸—中华民族的骄傲

丝绸—中华民族的骄傲

丝绸—中华民族的骄傲
丝绸—中华民族的骄傲

丝绸—中华民族的骄傲

选自【世界之隗宝民族之骄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4页

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之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却是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的。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中取出的。赛里斯人{Chinese即中国人}把它们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是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到学会种桑、养蚕、缫丝,就更需要一段时间。

我国先民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就熟练地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二十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现了半个蚕茧。蚕茧上有整齐切割的痕迹,专家推断这是距今5000多年前原始先民用来加工抽丝的蚕茧。日本学者藤井守一说:“这个蚕茧的发现,是素称‘丝绸之源’的中国获得了证据。”

50多年来,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此又不断增添了许多新鲜资料。1959年,在江苏吴江梅堰出土的黑陶器上,发现了活泼流利的蚕的纹样;1977年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又出土了一件牙雕小盅,盅壁上雕刻着四条宛若蠕动的家蚕。而最直接、最有意义的是,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三漾遗址距今时间约4700年至5200年。绢片的确切年代,根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鉴定,这一块绢布工艺水平已很高,经纬丝平直而均匀,说明当时不仅有较高的缫丝技术,而且有相当好的织绸工具。

我国的养蚕、缫丝和丝织技术,后来传到国外,成为世界人民的一项宝贵文明财富。大约在2000年前传到越南,1800年前传到朝鲜和日本,1600多年前传到中亚。传到欧洲较晚,恩格斯曾在【自然辨证法】中指出:“蚕在{公元}550年左右从中国输入希腊”,而“养蚕业传入意大利,1100年左右。”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 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2012 年12 月7 日至11 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现代汉语里,“根”与“魂”是经常用到的两个词,前者比喻事物的本源,后者比喻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或民族的精神。习近平借 用“根”与“魂”,旨在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虽历经朝代更迭、外族入侵而绵延数千年不绝,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例如,在家庭美德方面,强调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在社会方面,强调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在国家方面,强调民族大义,天下为公;在自然方面,强调敬畏自然,天人合一;在个人品格方面,强调君子人格,仁者爱人。它不仅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甚至全世界。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我们的“根”与“魂”,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这样的自信。当然,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面临着发展困境。近代以降,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华文化的优越感不断被击碎,有识之士开始看到我们的不足,由此“师夷”之风渐开,直到西学蔚然成风。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甚至一度出现了用

丝绸优缺点

优点:舒适感强,吸、放湿性以及吸音、吸尘性非常好。 丝绸由蛋白纤维组成,质地柔弱光滑,触感细腻,与其他纤维织物相比,与人的皮肤摩擦系数仅有%,因此人的皮肤在接触丝绸产品时,往往会产生柔顺、细致的飘逸感。 丝绸睡衣具有天然产生的吸湿、放湿性,这也是其他人工纤维所不能比拟的。蚕丝由于其多孔性,可以吸收气体的空隙,真丝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使其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吸湿,在干燥的环境中又能放湿。因此它除了有自我的调适能力外,还可以帮助人的皮肤或其他丝绸产品保有一定的水分;若夏季穿着丝绸服饰,更可将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透气性非常强,使人感到凉爽无比。 丝绸更具有为独一无二的保健功能,丝绸纤维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故又有人类的"第二皮肤"之称。同时,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紫外线的辐射、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这种让人造丝望尘莫及、无法达到的天然功能也奠定了丝绸产品的珍贵价值及无可替代的地位。 缺点:由于真丝纤维热变性小,比较耐热,其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起着很高的阻燃作用,因此选择桑蚕丝为原料作为家居装饰是最佳选择。 桑蚕丝,俗称真丝,被称为“纤维皇后”,为自然赐给人类的奇珍异宝,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又因蚕丝有着极佳的亲肤性,遇火不易烫伤人的皮肤等特点,有人将真丝赞誉为人类的"第二皮肤"! 真丝轻薄飘逸,悬垂性、弹性、抗皱性、抗菌性都大大优于棉、麻织物,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的(仅为%),其美容保健功效也是其他纺织面料望尘莫及的。真丝四件套采用优质加厚印花真丝面料,经两次预缩水处理,丝料手感柔软细腻,散发恬淡珍珠光泽,造型设计高雅时尚,色调深浅多变。当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柔滑的真丝贴合身体曲线,在滋养肌肤的同时,享受顶级睡眠品质。 1.润肤保健:真丝蛋白纤维富含氨基、胺基等亲水因子,具有极强的吸放湿性,能调节肌肤水分,保持肌肤洁净。蚕丝纤维含有18种与人体皮肤相似的氨基酸成分,能增加上皮细胞的活力,防止血管硬化,有滋养皮肤的作用。

【资料】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资料】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kelaxis 内容为一家收集,多有疏漏,请各路高人补充 -------------------------------------------------------------- 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一、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二、数学物理篇 数学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三、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试题 人民版

思想品德:第十课试题(人民版七年级上)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1.8万多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说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国家 C中国有着辽阔的疆域,灿烂的文化,是一个文明古国 D中国是一个海岸线特别长,岛屿特别多的国家 2、据统计,我们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一千多万,致使一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4要被新增人口消费掉。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我国人口增长非常迅速,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 B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我国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非常迅速 D我国人口的过多、过快增长,致使劳动就业负担越来越重 3、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上144个国家中的排名情况是:土地面积总量居世界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110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107位;草地面积居世界第2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76位……这些数字说明() ①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后列②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③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④我国的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的超级资源大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2020年8月21日,《上海证券报》报道:由于国内煤价高涨和电价控制,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电荒”加剧,根据中电联统计,目前至少有14个省实行临时拉闸限电,合计电力缺口可能达到3600万千瓦。这表明() A我国不重视发展电力事业,导致地方实行临时拉闸限电 B我国的电力资源严重贫乏,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C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导致电力资源不足 D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存在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5、来自我国国土资源部的权威数字显示: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2.5亿吨,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铜缺口超过5000万吨,精炼铝缺口1亿吨。这说明() A我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简论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简论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思考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不难发现,中华精神占一重要地位。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与人友好相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诸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极致。墨家主张"兼爱"﹐推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概而言之﹐仁爱精神涵盖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个方面。这样的仁爱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创新精神是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是富于智能和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与五千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各方面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或发明创造相伴随。以科学技术为例﹐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指导下所着《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指出﹐

丝绸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

实用文档 丝绸行业的分析标准

一.中国国内品牌分析及需求单体量分析: 国内目前已有的丝绸品牌主要有:鑫缘丝绸、泗绢丝绸、万事利丝绸、玖久丝绸、达利丝绸、太湖雪丝绸、大地蓝丝绸、华佳丝绸、顺艺丝绸、绿冬丝绸、凯喜雅丝绸、苏豪丝绸、华泰丝绸、艺唐丝绸、乾泰祥、绣娘、蚕之云、苏猫、皇后绸都、都锦生、瑞蚨祥、苏丝丝绸、丝绸印象、意江南、菲丽丝曼、怡丝布格、菲诗霓、圣罗敖、伊桑、索思琪等。 江苏省的丝绸品牌:主要有鑫缘品牌、江苏苏豪品牌、苏州慈云品牌、南通丝丝缘品牌、江苏丝乡品牌、兴化市大地蓝品牌、江苏玖久品牌、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的苏丝品牌、南京顺艺品牌、江苏华佳品牌、苏州山水丝绸等,这些品牌基本上主要经营各种丝绸制品。 浙江省的丝绸品牌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类是万事利、喜得宝、凯喜雅、达利、金富春、富润、天堂故事、嘉欣丝绸等,此类品牌主要经营常见的各种丝绸制品。 另一类是天蚕丝绸、银桑丝绸、湖商丝绸、蚕花娘娘蚕丝被、安顺之家、长相知、金三塔、红绳、卡西诺、千思情,此类品牌主要分布在杭州、嘉兴、湖州,主打经营研发品牌蚕丝被 需求单体量分析 我国是丝绸大国,丝绸生产产量约占世界的70%,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0% 左右.但是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人均丝绸拥有量尚不足10 克/年,相比之下,世界丝绸消费量人均55克/年,日本最多达217 克/年,瑞士70 克/年[1].作为丝绸大国,目前我们的人均消费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5 和欧美平均水平的1 /10[2].

二.消费者分析 1.2010 年 7 月初-2010 年 10 月下旬进行了此次调研,对丝绸方巾、蚕丝被、睡衣、衬衫等四种代表性丝绸产品的消费者感知价格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高校在校生,样本量为 300,去除无效及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实际得到有效样本数 253。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人民版][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部分 【专题学习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1、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他方面如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中国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门类齐全。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佳作迭现。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基本脉络,了解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从科学与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步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专题重难点】 重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 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除了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这些发明和成就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 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灿烂辉煌。古代文学成就包括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形式多样,作品繁富;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雕塑艺术等。学习中可采用图表法勾勒出古代科技发展地方基本脉络。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知识结构。 难点:科技文化发展作用和影响 从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容和功能作为切人点,以政治、经济、思想、为纽带分析掌握古代科技文化的历史作用。了解古代科技文化对当时和现今的影响。 【学法引导】 本专题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这一专题内容繁多,学习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这一专题。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具体知识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然后了解每一个线索的构成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把握古代科技文化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结论,得出科技文化的作用及对我国发展产生的多方面影响。本专题的具体学习可以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探究学习: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主要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 材料学习法。即在学习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达、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本专题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

钱塘江大桥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华民族的骄傲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就是驰名中外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博士,他当年年仅39岁就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可以想象,茅以升当时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是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他不仅是在建造一座物质的大桥,更是打造民族精神的大桥,他要通过建造这样一座前无古人,甚至让外国人望而生畏的大桥,来激发人们振兴中华的信念。为了完成这一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科学严谨、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 钱塘江大桥不仅规模大,而且在技术上有两个很大的难题:江底的流沙有四十米厚,再加上难以征服的钱塘江怒潮,这是外国人在中国所建的所有大桥都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茅以升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有的外国工程师妄言: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然而,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却矢志不渝,他立志一定要造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他深入施工现场,亲自实践,废寝忘食。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创造性地采用了“射水法”,克服了水流湍急难以施

工的困难;采用“浮运法”,利用江潮的涨落巧妙地在桥墩上架设了钢梁。在建桥过程中,他克服了80多个重大难题,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在激流汹涌的钱塘江上建起了这座两用双层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钱塘江大桥如巨龙行空横亘在东方。 钱塘江大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我国跨度最大、最先进、最现代、最壮观的大桥,虽然工程艰巨,但桥址选定准确,设计合理,选材合理,施工迅速,造价低廉,质量优良。大桥通车后,成为抗日战争重要的运输枢纽,运输了大批的抗战勇士、抗战物资和大量难民;然而大桥风光的背后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大桥建成未及三个月,日军铁蹄踏上了北岸桥头,为阻拦日军侵略的脚步而炸桥,直至抗战胜利后修复通车;国民党军队下令炸毁,后又修复。钱塘江大桥的命运确如命运多舛的民族,历经磨难,两毁、三建…… 钱塘江大桥屹立不倒里程碑式的辉煌体现了茅以升奉献、求实、创新、重质量的科学态度和理念以及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雄伟壮丽的大桥,它显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显示了中国人民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自觉选择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自觉选择 在研究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自觉选择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儒家思想。所谓儒学,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自发展起来的关于“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博大庞杂的学术体系。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文化中的“有为”思想,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儒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现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传统。它在历史长

中华民族――我们的骄傲

中华民族――我们的骄傲 时间:2016-10-30 10:37:56 | 作者:孙磊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发源于黄河流域,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她经过沧海桑田,时代更迁后,仍然屹立在华夏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五千年的艰难困苦,从未使她倒下,她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灵魂,她的名字,是那么地响亮,那么地雄壮,她就是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我们的骄傲,是因为她坚强。从尧舜禹到夏商周,从春秋战国到三国鼎立,从贞观之治到闭关锁国。这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没有使中华民族失去斗志。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以及一系列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但中华民族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毅力,“过关斩将”,历尽了一切艰难险阻,渡过了危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突破前人,史无前例,更是使她标新立异,谱写新章。如今,中华民族正带领着华夏子孙勤奋致富,奔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中华民族是我们的骄傲,是因为她创新。自中华民族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中华民族便一直在革新奋斗。从上古结绳而治到仓颉造字,从青铜的铸造到铁的冶炼,从四大发明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以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两弹一星,和如今的载人航天,神舟七号,科技奥运。这一切文明和科技的成果,都是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结果。由于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推动了自己和世界发展,提高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使自己得到生生不息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世界创新方面的领军人物。创新是民族的动力和灵魂,我们必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致力于民族的繁荣兴旺。 中华民族是我们的骄傲,是因为她热爱和平。从唐朝的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到民族大融合,从四大发明的传播到马可波罗来华,从反法西斯到抗美援朝,这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表现。如今,中国已是联合国常人理事国,在国际各项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正为世界和平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朝核问题,对于中东问题,一直主张和平解决,同时,中华民族为和平实现大统一,而实行一国两制。因此,一个和平的中华民族的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如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国家改善民生,使我们这一讲究文明和平的国度更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 中华民族是一个强大而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她那光辉的岁月,那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她是伟大的。她让我们华夏儿女挺起胸膛做人,她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我们每个华夏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今天我们处于青春的金色年华,更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民族给我们提供的成长机会,更应该学会感恩,用知识与文化武装自己,铸就本领,明天,成熟的我们才能回报民族、贡献社会!我们的民族才会长盛不衰!

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自远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各民族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Chinese nation is a big family which composed of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55 minorities.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have been working,living and multiplying in the home land since the ancient times,and they contributed their intelligence to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o build an unified multinational countries. Among all the nations,they built a closely connection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so that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a vast unified country. The long historic culture is a firm link to hold the national unity. 我们的先人历来把独立自主视为立国之本。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近代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但经过全民族的百年抗争,又以巨人的姿态重新站立起来。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 Our ancestors always regard the independence as the foundation underlying all our efforts to build the country. As one of the cradles of human civilization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never suspended in the thousands historic progress. 今天,我们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时,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照搬别国的模式。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我们采取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政策。中国人民珍惜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也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

《丝绸之路》 习题

第4课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西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西域是个国家名称 ②丝绸之路经过西域 ③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 ④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公元前119年以后日趋频繁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2、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开通 3、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4、下列关于班超出使西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时间是西汉时期②目的是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③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的控制④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关系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5、与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班超 C.王莽 D.甘英 6、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最早记录的事件发生在()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7、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班超经营西域

③西域都护设立 ④蒙恬出击匈奴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8、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B. C.为了获得西域丰富的物产 D.为了联络大月氏,夹 9、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10、在西域经营30多年的汉朝使者是() A.张骞 B. C.甘英 D. 二、简答题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中西交往作出了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朝代?当时的皇帝是谁? (2)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关系如何?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5)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2、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 (2)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有哪些东西西传? (3)通过丝绸之路,西方有哪些东西东来? (4)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

中国丝绸产地

中国丝绸产地 篇一:中国丝绸产业分析报告 中国丝绸产业分析报告 【产业定义】 丝绸兼具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为农民致富、扩大就业、保护生态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丝绸业(或称为蚕丝业)包括蚕桑种苗繁育、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丝绸印染整理、丝绸服饰加工和丝绸流通贸易等多个生产流通环节,是以茧丝绸为纽带,以出口创汇为主的跨越农工贸的外向型行业。丝绸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世界丝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业现状描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着明显的数量优势:蚕茧、生丝等原料产品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生丝出口量占世界生丝出口总量的80%以上,绸缎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丝绸制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因此,丝绸产业最为我国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特色出口产业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国际消费格局的变化,世界丝绸业生产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丝绸产业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其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研究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在向国际化迈进。但中国丝绸行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整个丝绸业还存在着产业分散,技术条件简陋,中国丝绸的知名品牌较少,丝绸产品质量低,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等劣势,导致整个丝绸行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次,随着中国进入gDp 高成长时期,东部地区的丝绸业将面对人力成本、土地费用等的上升,使得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蚕丝业的发展优势在逐渐减弱,西部地区将是我国丝绸业的原料和初加工基地,东西不地区差异成为阻碍。 最后,国内市场的低迷徘徊,对外的依存度并未改变,同时表现在丝绸服装等制成品出口量继续较大幅度的下降;汇率等因素使收益缩水,盈利能力下降,蚕丝生产稳定发展有一定的难度,企业成本上升;国外需求的萎缩,上调出口退税率能解近忧而难除远虑。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丝绸业在面临着许多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存在新的资源、新的竞争对手和新的发展机会。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丝绸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产品和结构不断优化,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作为外向型的产业,如何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国际市场和国际化分工中,这对中国丝绸行业来说探究其长远发展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因素分析】 一.政策分析 为提升我国茧丝绸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继续保持国际上的丝绸大国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商务部于20XX年起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旨在稳步打造西部地区优质蚕桑基地,提升东部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1

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能力目标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 理解和感受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 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 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汉字,中华之骄傲

汉字,中华之骄傲 有人说:“汉字是一扇通向智慧的大门,一 个个工整严谨的方块字仿佛带领着我们穿越历史,游览未来。”有人说:“汉字是一位老师,它学富 五车,横竖撇捺之间,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起 初‘我对这些话并不理解,直到《开学第一课》的播出,我才意识到汉字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 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像往常一样,身着盛装的董老师和撒老师出 现在舞台上,他们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引出了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中华骄傲。琴棋书画,是 中华之骄傲,也是世界之瑰宝。可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汉字。汉 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唯一留存至今的文字。北 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亲临现场,带领我们体验中 华汉字“因义造形”的魅力和奇特的变化历程。 而且,不仅中国人学习汉字,就连外国人也对汉 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字叔叔”理查德便是 其中的一位。他在中国的几十年,努力学习汉字,就连几次大病都没能阻止他的决心。他还用八年 的时间,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建造了一个汉字网站,为的就是让全世界人民都能体会到汉字的魅

力。听到这里,我不禁为古代人民的智慧感到敬佩!为自己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感到自豪! 现如今,英语因为成为世界商业语言而备受关注,但汉字也因庞大使用人数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汉字既是唯一流穿至今的文字,也是唯一一种因义造形的文字。汉字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写好汉字,让古人智慧的结晶,让中国历史的基石,在二十一世纪继续发扬光大。让方方正正的汉字,永远成为中华之骄傲,世界之瑰宝!使汉字这门伟大的艺术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我收回思绪的翅膀,感叹道:“汉字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横竖撇捺都凝聚着古代人民的心血。我们要让汉字,让全世界人民都体会到中华汉字的奇丽!

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含义

关于中国、华夏、“夷狄”等词的出现及其含义的演变,是与中国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的。我们得另在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一节中加以叙述。本节叙述的重点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在当代确立的含义,同时也追溯其发展演变过程。 中华一词,大约在魏晋时即已出现,南北朝已普遍使用。《晋书·刘乔传》记载刘弘上表给晋惠帝,表文中有:“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杼轴之困。”《晋书·陈■传》记载陈■于东晋初上书给王导,说:“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所……”,这里以“中华”对“边陲”,是指郡县地区与全国而言。至南北朝,裴松之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中评论说:“若使(亮)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必不出曹操诸谋士之下。这里是以中华称中原地区。《魏书·韩显宗传》记载显宗上书魏孝文帝说:“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说明取得了统治地位的“戎狄”,自居中华正统而斥江南朝廷为“南伪”了。总之,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含义在古代与中国一词相当,在许多场合是同义语,论地域主要是指中原,扩而大之,及于王朝直接管辖的郡县地区;论民族,一般指汉人;中华又是文化概念,一般是指古人所称“礼乐冠第”的中原文化。 把“中华”一词用于政治领域,在古代大概功效最明显的要推朱元璋。他在吴元(1367)十月命徐达等北伐后发布告谕中原各地人民的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并且说:“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1)以“中华”对“胡虏”自然是族称,以之对塞外,则是地域。洪武元年(1368)二月又“诏复衣冠如唐制”; (2)当然又属于文化与礼俗等内容了。但一般著作都只征引檄文中上述内容,而忽视了朱元璋在檄文中还说到“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承认元统治中国是符合天命,因而也就承认它是合法的了。此外,他特别强调蒙古、色目虽然不是“华夏族类”,但“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当徐达攻克汴梁(今开封)以后,朱元璋也随即到达。当他南归时,徐达等到陈桥送行,朱元璋诫谕诸将说:“昔元起沙漠,其祖宗有德,天命入主中国,将及百年。今子孙台荒,罔恤民艰,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因而命诸将,所到之处“必使市不易肆,民安其居,凡元之宗戚,皆善待之”。 (3)甚至在元大都(今北京)已平,顺帝北走之后,朱元璋在宣布各项善后事宜的诏书中,头一条即指出:“元主父子,远遁沙漠,其乃颜、蒯突等类,素相仇敌,必不能相容,果能审识天命,衔璧来降,待以殊礼,作宾吾家。” (4)这些都说明朱元璋推翻元朝,在他看来和以往朝代革替一样,都是天命归弃的表现。他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动员了当时苦于元朝压迫的汉人及各族人民,但并没有渲染民族仇恨;相反,对蒙古、色目以至元朝宗戚、顺帝父子都采取宽容政策。这一方面说明了朱元璋的政治远见,同时也是中国已经有了多民族共处的长久历史传统所致。使“中华”再次成为政治口号,当以清末孙中山先生为代表。他在同盟会纲领的“民族主义”中,借用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是,20世纪初的中国,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的主要任务乃是推翻专制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孙先生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必须把中国各民族结成一体,为推翻专制帝制,创立中华共和国而奋斗,其中包括满族在内。在建立同盟会时,有人主张用“对满同盟会”的名称,孙先生认为:“不必也。满洲腐败,我辈所以革命;即令满人同情于我,亦可许入党。” (5)他又指出:“革命宗旨,不专在排满,当与废除专制、创造共和并行不悖。” (6)孙先生这种主张,与单纯以反满排满为目标标榜“种族革命”的政治派别划清了界限,因而得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民族,在古代汉语里,用人、种人、族类、部落、种落等词表示。以民族一词用来表示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则是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从日语中引进的,当时用法较为复杂,很多场合下与“种族”混用。直到目前,各家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

丝绸介绍

丝绸介绍评论(0) 作者: 兰亭转帖来源:字体:大中小 丝绸的十四大类 根据织物组织、经纬线组合、加工工艺和绸面表现形状的绸品种划分14大类。其中除纱、罗、绒不论花部、地部组织外,其它大类均按地部组织为根据。每大类绸面都可具有素(练、漂、染)或花(织、印花)的表现。 纺、绉、缎、绫、纱、罗、绒、锦、绡、呢、葛、绨、绢、绸 按绸面的表现划分: 双绉、乔其、碧绉、顺纡、塔夫、电力纺、薄纺、绢纺、绵绸、双宫、疙瘩、星纹、罗纹、花线、条、格、透凉、色织、双面、凹凸、山形、花、修花、有光、无光、闪光、亮光、生、特染、印经、拉绒、立绒、和服、大条 绸缎按不同的标准有许多分类,按原料和组织方式分为: 真丝绸、人丝绸、合纤绸、交织绸 按用途分类: 服用绸、装饰类、工业绸、保健绸 按加工方法分类: 机织绸、针织绸、无缫织绸 按绸面表现及染色等分类: 提花绸、印花绸、染色绸、扎染绸 按工艺分类: 坯绸、练白绸、漂白绸、熟绸、闪色绸 1. 真丝:桑蚕丝(桑)、柞蚕丝(柞)、桑绢丝(桑绢)、柞绢丝(柞绢)、桑轴丝(桑轴)、柞轴丝(相等轴)、蓖麻绢丝(蓖)的总称。 2. 粘胶人造丝(粘胶丝):由粘胶方法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总称,是主要的人造丝,是人丝绸的主要原料。制作工艺:是用木材、棉短绒等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纸粕,再浸于 18-25℃浓(18%上下)氢氧化钠溶液中1-2h,再压榨到浆粕质量的2.6-2.8倍,生成碱纤维素。再经粉碎、老化、加工硫化碳黄化生成纤维素黄酸酯,再溶解于衡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成为粘胶。粘胶经熟成、脱泡、过滤后,在经纺丝机从喷丝头的细孔中压入由硫酸、硫酸钠和少量硫酸锌所组成的凝固浴中凝固、再生、拉伸成丝。然后将卷绕成丝饼,经水洗、脱硫、澡白、上油、和干燥后成为粘胶人造丝。 3. 粘胶人造棉:(学名:粘胶纤维。定名:粘纤)原料和生产方法同粘胶人造丝,只是在纺织机从喷头的细孔中压入由硫酸、硫酸钠和少量硫酸锌所组成的凝固浴中凝固、再生、拉伸形成丝,再集束拉伸后切成适当长度的短纤维,再经脱硫漂白、上油和干燥为人造棉。再

中国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案例 【课前系统】 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案例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为指导,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历史科学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2、教材分析:本案例反映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科技发展演变的过程。科技进步反映人类社会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文明进程,是从迷信到理性的精神升华,中国的科技成果和思想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形成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3、学情分析:该内容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调动学习积极性成为这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产生感性认识,置换时空,感受历史的变迁,增进对历史教材的有效了解。在课堂上以讨论参观内容的形式,把本课学习内容融入师生对话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②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③列举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深入体验、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现象。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和后来滞后的原因以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科技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到制约作用;科技发展的双重性问题。 五、教学准备: 1.用大量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开展多媒体教学。 2.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提供资料来源等,还有相关网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课中系统】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学生活动1

论中国民族与民族关系

论中国民族与民族关系 内容提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是56个民族共同参与的。只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关键字:分布特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一.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4%以上,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西藏自治区120多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118万平方公里,仅这三个总面积加起来占了全国总面边境积的40%以上。二。物产丰富,资源众多。内蒙古大兴安岭盛产的落叶松闻名全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被成为“热带植物之宫”。更是内蒙古草原闻名世界,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内蒙古的和太平原素有“塞上谷仓”之称,宁夏回族自治区更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三。多诶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我国幅员辽阔,路上边境线长达2.2万多公里。在漫长的路地边防线上,几乎都住着少数民族,十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开展贸易合作加强和邻国友好往来的前沿阵地。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开端时期。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使华夏民族在地域基础、语言文化、经济生活和政治上成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隋唐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发展时期。汉代以后,中国虽然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分裂时期,但这期间。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在历史上曾经强盛兴旺的匈奴、鲜卑、氐、羌、契丹、女真等民族,在中原建立王朝以后接受了汉文化,其中一部分人融入到汉族中。到了隋唐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与吐蕃、突厥等民族的交往更加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形态。 元明清三代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确立时期,全国所有的民族地区,都置于中央直接派官的管辖之下,形成了在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形省与特别政区并存的行政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此时,中国不仅有明确的疆域和稳定的边界,而且形成了稳定而明确的在统一中国范围内,根据不同民族、文化、历史、地理特点,以不同政策、法令行使管辖的行政制度。各民族对统一的中国的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确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多元一体格局。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二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三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四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在古代的民族关系中,有民族斗争的一面;也有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一面。民族斗争毕竟不是经常发生,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却是年年月月天天都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