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腺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性状及功

腺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性状及功

目录

研究背景 (1)

参考文献 (5)

材料与方法 (9)

实验结果 (20)

讨论 (27)

参考文献 (30)

综述 (33)

参考文献 (40)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48)

本研究所获得资金资助 (49)

缩略词表 (50)

致谢 (51)

腺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性状及功能影响的研究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最早在19世纪被Paul Langerhans所描述,后在1973年被Ralph M.等人命名为“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它们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在决定适应性免疫系统是否被激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专职APC,他们表达抗原并且提供大量其他T细胞活化和分化必须的信号分子,激活初始型T细胞,从而形成免疫应答。DC同样与其他免疫细胞互相作用,包括NK细胞和B细胞[1]。鼠的DC有许多种类型,大量DC亚群有着独特和特殊的功能、形态。它们包括朗格汉斯细胞、单核细胞系DCs(CD14+DCs)、髓系DC和浆细胞样DC[2]。不止如此,每个亚群所具有的不同成熟状态为他们的组成又增加了复杂性。至少三种DC已被确定,CD11c高表达CD8a+CD11b-DEC205+淋巴系DC,CD11c高表达CD8a-CD11b+DEC205+髓系DC,以及CD11c中表达CD8a+/-CD11b2B220+Gr-1+浆细胞系DC。通常髓系DC产生刺激作用,而淋巴系DC 或者浆系DC与调节和耐受性有关[3]。相对于鼠DC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人类DC细胞并没有完整分类。目前已知人类浆系DC表达表面分子CD123,CD303或BDCA-2,以及CD304或BCDA-4。人类髓系DC则表达CD1c/BDCA-1+或CD141/BDCA-3+。鼠DC和人DC相比有许多保守的分子路径,表明其具有部分共同的功能[4]。

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大部分肿瘤来说,瘤内浸润的DC数量越多,则患者预后越好。目前学者们基本的观点是,癌组织中成熟DC表达的CD83表面分子的密度高低与肿瘤预后有关,不少学者甚至认为CD83的表达可能可以作为临床指标,低密度肿瘤浸润的DC的CD83患者的生存年限更短,同时在预后差的肿瘤患者中观察到较低的CD83密度,表明CD83对胃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5]。对于结肠癌的研究也发现,DC浸润的数量和程度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以及预后均有相关。而恶性肿瘤也可以改变DC。如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就表现出了明显的DC在数量和功能的异常[6,7]。肿瘤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影响DC:(1)通过DC凋亡缩短DC存活时间,(2)通过机械性抑制抗原加工损害抗原摄取和表达,(3)上调抑制分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B7-H1和B7-H4),(4)改变DC 分化,(5)下调共刺激分子(CD80/86),(6)损害DC迁移,以及(7)细胞因子生

1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免疫调节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免疫调节 1.[2019·全国卷III] (11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抗体 (2)A、D(3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解析(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四组小鼠分别用抗原甲和抗原乙进行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要产生再次免疫应答,则需再次注射与初次注射时相同的抗原,即A组和D组小鼠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后,机体会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这些记忆细胞会迅速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A组小鼠经抗原甲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分布在血清中,再次加入抗原甲后,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4)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B 解析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如果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C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骨髓瘤细胞和针对某抗原的相应B细胞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3.[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乙酰胆碱或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出现相应症状。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不会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在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出现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4.[2017·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促进THP-1细胞的自噬性凋亡探究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促进THP-1细胞的自噬性凋亡探究 发表时间:2016-01-21T15:05:27.3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蒋红1,2 杨明辉1,2,3 张梦云2 赵明才1,2, [导读]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探讨分析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风湿免疫研究所,2.医学研究中心,3.检验科;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以及AnnexinⅤ-FITC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染色处理以后,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载体转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02±0.42)%与(3.86±0.46)%;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是(10.01±0.69)%,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可以通过上调THP-1细胞的自噬而使其更迅速的凋亡。 关键词:自身免疫调节因子;THP-1细胞;自噬性;细胞凋亡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effects of autoimmune regulators on autophagic apoptosis of THP-1 cells and the value relating to it.Methods:the cell apoptosis rat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PI staining and Annexin staining of -FITC v.Results:after staining,the flow cytometry test showed that the apoptosis rates of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cells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are respectively(5.02 + 0.42)% and(3.86 + 0.46)%;the apoptosis rate of plasmid transfected cells is(10.01 + 0.69)%,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and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group,(P < 0.05).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group and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autoimmune regulators can upregulate autophagy of THP-1 cells,and therefore make the apoptosis of THP-1 cells progress more rapidly. [keyword]autoimmune regulator;THP-1 cells;autophagy;apoptosis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utoimmune regulator,AIRE)作为转录调节因子,若基因突变则可以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与自身免疫性多腺体念珠菌病等[1]。因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能够对外周组织抗原对于胸腔的异位表达进行调节,并对胸腺细胞的相关阴性选择进行调节[2]。所以,很多研究都把重点放在了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中枢免疫耐受的相关诱导的研究中[3]。相关研究显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作为前凋亡因子,其对于构建胸腺内自我耐受以及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的成长的微环境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中主要探讨分析了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的研究材料主要有:含人全长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EGFP-AIRE;空表达载体pEGFP-C3购自BD公司;蛋白定量试剂盒和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兔抗人多克隆抗体以及蛋白提取试剂和羊抗兔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蛋白酶抑制混合剂购自上海杰美基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转染试剂以及低血清培养液购自HyClone 公司。主要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HFSafe 1200,CO.,Ltd.(Hong kong)]、CO2培养箱(Heal ForceHF90)低温离心机(UNIVERSAC16R,USA)、倒置显微镜(OLYMPUS IX71)、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BD)等。 1.3 方法 把已经转染的THP-1细胞经2000rpm的速率离心5分钟,采用PBS对细胞进行洗涤两次以后,将细胞密度调整为1×105/mL,并对细胞沉淀进行收集。根据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上面的说明,将500μL结合缓冲液加入到沉淀内对细胞进行重悬处理。再依次将5μL碘化丙啶与5μL AnnexinⅤ加入到细胞悬液中,确保其均匀混合;在室温避光下反应15分钟。等到反应结束以后,采用上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选择没有进行转染的细胞当作阴性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17.0对实施处理与统计,采取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染色处理以后,对过表达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自噬凋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载体转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02±0.42)%与(3.86±0.46)%;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是(10.01±0.69)%,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单核细胞是一种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前体来源细胞,其对于免疫调节与天然免疫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5]。单核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与职业吞噬细胞,其适时适量的凋亡对于炎症反应的控制等具备着非常积极的效应,能够防止发生持续性的炎症反应,避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6]。因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能够对外周组织抗原对于胸腔的异位表达进行调节,并对胸腺细胞的相关阴性选择进行调节[7]。其中,源自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中枢免疫耐受的角色已经逐步的得到论证,但是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外周免疫耐受具备的作用还不是很明确,而利用调节单核细胞的自噬凋亡防止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作用[8]。相关研究显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作为前凋亡因子,其对于构建胸腺内自我耐受以及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的成长的微环境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染色处理以后,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载体转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 (5.02±0.42)%与(3.86±0.46)%;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是(10.01±0.69)%,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助学巧记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 线,能处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 腺、泪腺 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名称来源功能 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组成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细胞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96319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姓名: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 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A.C1q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 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治疗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 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A.IL-6受体、IL-2受体 B.IL-2受体、IL-4受体 C.IFN-α受体、IFN-γ受体 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经遗传而获得 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14.B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 A.Fc受体 B.C3受体 C.IPS受体 D.E受体 E.SmIg 15.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粒细胞

免疫调节高考题

2010-2017年部分免疫调节高考题整理 (2010全国新课标卷T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B 解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而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2011高考大纲卷T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2011年新课标卷T30)(10分)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 【解析】分泌蛋白先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初步合成,然后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依次进行加工、包装和运输。这反应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作,也是反应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相互联系的实例。

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指南

"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治愈结肠炎 导语:众所周知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肠道疾病,但是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使结肠炎患者们苦恼不以。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西安京华胃肠医院专家家们发现了一种结肠炎最新疗法——"基因生物免疫疗法" 什么是"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 “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是应用基因工程原理,以便利快捷的治疗手段激活患者自身原始细胞,而原始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高度增殖的能力,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成为一种后多种体细胞。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根本在于修复损伤的结肠粘膜组织,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采用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治疗结肠炎,第一步要取患者自身感染的细胞,运用基因、免疫工程进行人工干预的方式让其产生抗体,把这种具有杀灭病毒能力的免疫血清蛋白抗体再提取出来通过灭菌后注射患者体内,这种细胞可以不断的分泌很多免疫调节因子,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平衡,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第二步细胞植入体内可以不断的分泌很多修复因子,修复组织器官损伤细胞,同时激活患者体内原有的细胞在病灶部位分化出新组织细胞,代替坏死组织细胞,从而使肠粘膜组织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和必需性作用。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针对性强,不会对肠、内脏造成伤害,无毒副作用,绿色高效。 激发自身免疫,"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突破结肠炎疗瓶颈 针对近年来结肠炎发病率上升,国内治疗结肠炎疗效不佳,治愈率偏低,西安京华胃肠中医院胃肠诊疗中心与英国国家医疗总局、美国联邦医院结肠炎防治中心、德国医学院结肠炎治疗中心合作,联合众多国内外顶级胃肠病专家共同科技攻关,通过不断探索、研究,经过十六年的临床实验以及不懈努力,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理念,集祖国医理论和最先进的纳米技术、基因调控技术,成功开创治疗结肠炎最新疗法"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随后,2011年中国海复旦大学研究的治疗性疫苗也宣告三期临床完成。两大技术各依据不同机理,创造性的分别从不同角度攻克自身免疫治疗的关键技术难题。其中“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由于可以有效激发患者自身免疫,以其治疗便利,费用相对平价,康复最为快速,成为目前为世界多数医疗机构所推广采用。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名称来源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 细胞 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17 免疫调节(含答案)

专题十七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功能 1.(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 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量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答案 A 2.(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一次注射后,在抗原的刺激下,鸡体内产生

(完整版)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态。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主要)、监控和清除 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损伤)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防卫: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或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一)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注:○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2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阻隔于人体之外。 (三)抗原和抗体 (1)抗原 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 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 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4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5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 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图解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传染病学考试题库【2020年最新】

1、单项选择题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A.2大类25种 B.2大类35种 C.3大类25种 D.3大类30种 E.3大类35种 本题答案: E 2、填空题布氏杆菌病主要经()传染,以()为主要表现。 本题答案:皮肤粘膜接触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皮肤粘膜接触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 3、问答题简述暴发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本题答案:要点: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要点:①黄疸 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μ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③出血倾向,PTA低于40%;④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早期肝昏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 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 4、单项选择题司他夫定(stavudine)() A.免疫调节剂 B.β-内酰胺酶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E.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本题答案: D 5、多项选择题某患者疑诊肾综合征出血热,血象检查会出现哪些改变:()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中性粒细胞增高 C.淋巴细胞增高 D.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E.血小板减少

本题答案:A,B,C,D,E 6、单项选择题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健康人 B.病人、传播途径和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病原体携带者、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易感人群 本题答案: C 7、单项选择题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本题答案: A 8、多项选择题有关HIV感染Ⅱ期正确的描述是:() A.为无症状感染期 B.时间不长于2年 C.全身有多组淋巴结肿大 D.有传染性 E.血中能检测到HIV及其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 本题答案:A,D,E 9、单项选择题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https://www.doczj.com/doc/6c11356995.html,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本题答案: A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讲免疫调节检测

专题5第3讲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巴西奥运会曾一度受到寨卡病毒的威胁。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无逆转录酶),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密集出现与其流行存在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B.该病毒被吞噬细胞识别处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C.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与浆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其增殖 D.若患者痊愈后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中的“H”指红细胞凝集素,“N”指神经氨酸酶。目前已发现,H有18种形态,N有11种形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B.在患者体内,“H”和“N”属于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病毒在患者体内合成“H”和“N”时,所需要的原料都来自人体细胞 D.为患者注入治愈者的血清,可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4.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有特异识别功能,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细胞②和细胞③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来自免疫细胞,如图中的物质Ⅰ和物质Ⅱ D.细胞①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5.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免疫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和表现有哪些?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即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清除异物的能力,该功能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该功能过低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②免疫自稳,即清除体衰老和死亡细胞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如果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测,即免疫系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监测功能过低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2.Burnet克隆选择学说和克隆清除学说的容是什么?根据该学说,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 是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提出的,容:(1) 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存在着无数针对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个克隆的细胞均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2)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T、B淋巴细胞被“禁忌”,形成免疫耐受,此为克隆清除。(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分化,此为克隆选择。(4)分化后的所有效应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自我-胚胎时期和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非我(抗原):胚胎时期没有和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3.什么是免疫应答?根据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应答分哪两类?每类的特点和组成如何?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值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固有免疫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固有免疫组成:(1)解剖与生理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3)体液因子: 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适应性免疫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适应性免疫组成:抗原提呈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补体、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 4.什么是免疫耐受?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做出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不成熟T及B细胞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的耐受。其主要机制如下:当T及B 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阶段,T细胞抗原受体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时,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不成熟B细胞在骨髓及末梢中,与自身Ag呈高亲和力结合时,亦被克隆消除。外周耐受是指成熟T及B细胞,遇源性或外源性Ag,不产生免疫应答。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克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无能及不活化,免疫调节抑制,信号转导障碍,免疫隔离部位。 5.免疫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 ①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相关机制,适应性免疫: TCR 、BCR 、抗原表位;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②免疫系统发生、免疫细胞及亚群。③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④免疫记忆,对记忆性T、B细胞的许多特性尚不清楚。⑤microRNA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节。⑥炎症复合体的功能。⑦表观遗传学研究。⑧系统生物学研究。⑨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可视化研究。10、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基于免疫细胞的免疫治疗,抗体药物:CTLA-4抗体,针对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 6.结合抗体的结构,阐述其生物学功能。 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在重链近N 端的1/5-1/4处和轻链近N端1/2区域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抗体的生物学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②激活补体,IgM、IgG与抗原结合后导致抗体Fc段构象改变,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使C1q能够与之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或细菌脂多糖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结合Fc受体,表面具有Fc受体的细胞与相应的抗体Fc段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④通过胎盘和粘膜,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⑤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7.举例说明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CK)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主要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特点:①结构特点: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半衰期短;②产生特点: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的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以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③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分泌的方式发挥效应;④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作用特点是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有:①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抗细菌、抗病毒;②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调节免疫反应;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⑤刺激造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系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系学案【最新考纲】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见学生用书P147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 (2)第一、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①防卫:抵制病原体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整合提升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诊断辨析 (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 细胞和B 细胞。( √ ) (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3)B 细胞和T 细胞的起源与发育场所均相同。( × ) (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 热图解读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④是________细胞,可由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1)B T 相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浆 B 记忆 (3)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考向一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分析 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