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医大师朱良春养生经 每天一碗长寿粥

国医大师朱良春养生经 每天一碗长寿粥

国医大师朱良春养生经 每天一碗长寿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国医大师朱良春养生经每天一碗长寿粥

导语:朱良春,2009年被国家评为国医大师,他每天喝一碗长寿粥,这长寿粥能帮助我们缓解疲倦,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国医大师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逾70载。2009年被国家评为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朱良春每天一碗长寿粥缓解疲倦胜仙药

大师手记

吃早饭之前,她给我吃一小碗(长寿粥),不多,但是内容很丰富,有好多种吃了对身体有益的食品每天都吃,除了出差,在家里每天一碗,这个对我的健康,对我的精力的恢复,对我的衰老的延缓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一直持之以恒,常年吃它。国医大师朱良春摘自《中华医药》

养生馆

“忙碌着,疲劳着”是当今许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我们似乎永远有忙不完的工作,总是处于疲劳状态。有很多人还不到40岁,就已经身体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已经98岁高龄,每天仍然忙个不停,但从来不会感到疲惫。这个人就是家住江苏南通的国医大师朱良春。

2010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的《中华医药》栏目播放了对国医大师朱良春的专访,镜头里的国医大师朱良春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动作灵敏、谈笑风生,让人很难想象这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据了解,如今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工作量仍然十分惊人,每周至少要应诊三天,每天接待的人数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而且大多是重症患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_倪胜楼

更是占据了榜首地位,这与辽宁对脾主运化研究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 脾主运化研究的疾病以消化系统和内分泌代谢系统为主,并涉及到血液、泌尿、循环等多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从2007年达到巅峰后呈下降趋势,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研究逐年稳步上升。具体疾病的研究方面,糖尿病、胃炎和血脂异常症是热点,而结肠炎、哮喘、贫血、冠心病、高血压病、肝炎、脂肪肝、肥胖及痛风文献量都达10篇以上。 收稿日期:2013-01-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530604) 作者简介:倪胜楼(1985-),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傅延龄(1959-),男,湖北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E-mail:fuyanling @bucm.edu.cn。 脾主运化做为主题词组配的8个副主题词中,属于生理学的51篇,属于药物作用的6篇,属于针灸效应的1篇,其余尚无文献报道,说明在免疫学、遗传学、伦理学、气功效应、辐射效应方面是研究的薄弱环节,与其他副主题词组配检索可得到治疗416篇,病理学42篇,化学15篇,诊断13篇,细胞学4篇,酶学2篇等,说明脾主运化研究的重点还是在治疗方面。 通过以上的计量分析,希望能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脾主运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开阔科研思路,确定研究方向,为中医的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2]文庭孝,邱均平.科学评价中的计量学理论及其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50-656. [3]曹小玉,彭成.1994 2004年脾虚文献计量学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3-64. [4]于琦,崔蒙,李园白,等.基于1999 2008年CBM数据库中医基础理论文献计量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4):626-629.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 倪胜楼,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量效关系十分关注,研究很多。研究主要从文献、实验和临床三个方面展开。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进行了访谈。其主要内容包括量效相互关系,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等,以期从量效关系角度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用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今后的修改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量效关系;访谈;国医大师;朱良春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7-1338-02 Opinions of Dose-effect Relation of Prepared Herbs by 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 Professor ZHU Liangchun NI Shenglou,FU Yanling (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ose-effect relation has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in Chinese medical field.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which principally focus on literatures,experiments,and clinics.The article adopted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and profes-sor ZHU Liangchun who is one of the 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s was invited.The main contents during the interview included interrelationship of dose and effect,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se-effect relation,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adverse reaction in large dose medication,and dose of prepared herbs in pharmacopeia.Aiming at revealing distinguished veteran physician's exper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ose-effect relation perspective,it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amend-ment of pharmacopeia in future. Key words:dose-effect relation;interview;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ZHU Liangchun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读中学时,不幸感染肺结核,后用中医治愈,遂有志于岐黄。朱老先师从马培之之孙马蕙卿先生,后考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辗转到上海,又师从中医大家、教育家章次公先生,思路得以开拓,经验与知识更加丰富。毕业后,到其父亲工作所在地南通工作并定居。朱老从事中医事业74年,对风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善于使用虫类药。作为973课题的一项研究内容,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擅治多种疑难杂症。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 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家学渊源,是王氏名医第19代传人,15岁便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4. 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生在中医家庭,祖父是广州天福堂药材股东,父邓梦觉是岭南温病医家,中学后考入省中医药专门学校,跟随陈月樵等学习,后在香港和广州两地行医。 5. 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岁从师吉林名医宋景峰。中医内科急症专家 6. 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为师,后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著名中医内科学家 7. 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医学上自家传,1941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8.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攻里通下派。中西结合治疗急腹症。早年师从哈荔田(承施今墨周介儒等)9. 张灿玾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著名的中医医史文献专家。1943年从祖父与

女国医大师们的养生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8331327.html, 女国医大师们的养生经 作者:杨璞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9年第09期 刘敏如(86岁):爱好广泛 女国医大师刘敏如今年86岁,她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刘敏如爱好广泛,琴、棋、书、画虽算不上精通,但每一样都喜欢。她常和朋友一起去唱歌,闲暇时还画画。在她看来,这些爱好也是养生的一大秘诀,她认为老年人,不要认为自己老了,就要少动脑、少动身、少欲念。越是上了年紀,就越要有所爱好、有所追求、有所作为。 邹燕勤(86岁):药渣泡脚 国医大师邹燕勤虽然已86岁高龄,却面容红润,谈吐敏捷。 邹老有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而且常用中药渣泡出来的热水。很多用于煎煮的中药方都是根据患者疾病对症开方的,虽然经过煎煮,但还有残余药性。用来热水泡脚,药性从皮渗透,可以有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达到“内服外治”的效果。中药渣物尽其用,不仅帮助治疗疾病,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活血通络、滋养容颜、改善睡眠。 邹老的饮食很简单,有啥吃啥,但从不挑食。 葛琳仪(86岁):别让胃病“吃”出来 86岁的葛琳仪说,现在的消化道疾病往往是因为吃得太好引起的,以前的胃病是饿出来的,现在的胃病是吃出来的。 她很注重早餐,她曾在媒体分享了常喝的粥:头天晚上将白木耳、米仁、莲子、芡实、红枣一起煮粥,第二天早上喝粥,再喝杯牛奶加个鸡蛋就足够了。但是切不可以为这些养生食物多多益善,与粥同煮仅仅作为配料,不可“喧宾夺主”,最好经中医辨证之后,对证食疗更合适。 柴嵩岩(90岁):福从膳中来 国医大师柴嵩岩今年90岁了,她认为:“福从善中来,福从膳中来”。并笑道:“我的养生秘诀没有‘羊方’,尽是‘土法’。”

老中医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长寿粥及其他长寿方审核稿

老中医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长寿粥及其他长寿 方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老中医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现年93岁)60余年坚持每天早晚食一小碗,如今老人身体矫健,面色红润,五官及身体内脏器官五任何衰老现象,精力充沛,一个月内赴外地出差4次参加各种活动毫无疲惫之感。老人中医世家出生,1938年在上海跟国医大师章次公学医,上世纪四十年代朱良春30岁时行医,一度深感疲惫,母亲大人用家传配方熬制长寿粥让其早晚各食一碗,后其夫人熬制,现女儿接替熬制。将配方及熬制方法介绍如下。原料:红枣30克,莲子50克,绿豆50克,薏仁50克,扁豆5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熬制方法:黄芪浸泡20分钟,倒进砂锅,加水2碗(普通饭碗),煮15分钟,倒出,再加1碗水,滤出去渣,备用。将红枣,莲子,绿豆,薏仁,扁豆漂洗,放入砂锅,倒入煎好的黄芪水,大火煮开,调到小火煮40分钟后放入枸杞,再熬10分钟即可关火。将已熬好的粥分为5天的量,存入冰箱,食用时取出加温即可。药理作用:益心、肝、脾、肺、肾。莲子可清心养心,枸杞补肝,红枣、扁豆、薏仁养脾,薏仁清肺,而莲子、枸杞、薏仁补肾。黄芪作用非常大,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讲黄芪为“补药之长”,现代中医认为黄芪为补气之最。黄芪平时用来煮粥、泡水代茶能够起到补气强壮体魄,降低动脉血压的作用。现代药理分析黄芪中含硒,硒是抗癌防癌的元素。黄芪的用量每天30-50克,普通中年人30克即可,熬粥用量也可以控制在150-250克之间。另外莲子、绿豆属凉性,黄芪、红枣属温性、它们之间协调平衡。据朱良春先生的大儿子讲普通人服用3-4个月后精神明显好转,精力明显感到充沛,体力增强。 朱良春先生讲,台湾胡适先生外出讲演前通常喝上一杯黄芪水,走上演讲台开口底气十足,声音洪亮。朱老还讲,有病而长寿非常痛苦,只有健康长寿才是快乐的,巴金本人就把自己的“长寿”比作“木乃伊似的喘气”。 朱老每日看电视常常站着,动动腿脚,挥挥双臂,敲打前胸后肩,心胸豁达,容貌与实际年龄看上去至少相差十几岁。 长寿养生粥品之——十谷粥

国医大师提供的补气血良方

国医大师提供的补气血良方 选自《国医大师亲身养生秘诀》编撰:Niuniuyumami 王玉川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保健的先河。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难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教授发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经常感到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困倦乏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疗也是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他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沉积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也就是气血不通。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通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让身心适当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气血是否通畅呢?以下6种方法可以一试:1.看眼睛所谓“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巩膜)的颜色。俗语有云:“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巩膜)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另外,

有些人还会有眼袋变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则表明你气血不畅了。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有弹性,没有皱纹、斑点等,代表气血通畅。反之,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畅。3.摸手的温度如果一年四季手都是温暖的,就代表人体气血通畅;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手冰冷,则表示气血不畅。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一般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且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畅,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等病。5.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通畅;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则表示气血不畅。那么,针对气血虚,我们该如何从饮食和运动方面补养呢?血虚 相对于男人来说,女性有月经、妊娠(怀孕)等生理现象,这使得女性更容易出现血亏现象。再加上现代女性不仅上班劳累,下班后还要操持家务,照料老人、孩子等,家庭琐事相对较多,身体亏虚现象更加普遍。此外,女性减肥又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黄芪长寿粥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黄芪长寿粥 原料:50克绿豆50克薏仁50克扁豆50克莲子30克大枣10克枸杞,150-250克黄芪。 方法:1 先准备好黄芪水。即用150-250克黄芪,倒一些水泡大约20分钟,然后倒进砂锅里加两碗水煮,煮15分钟之后滗出来,然后再加一碗水,煮开之后也滗出来,把这些水合在一起,这就是黄芪水。 2 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倒进砂锅,再倒进黄芪水,盖上盖,开大火,煮开之后换小火再煮40分钟, 3 再把洗干净的枸杞倒进去,再煮10分钟。这就是黄芪长寿粥。 用法:这是5天的量,分5天吃,每天早饭前喝小一碗,也可睡之前喝小一碗。 【朱良春】黄芪一天的量最少50克,你要煮这个粥,准备吃5天,那么五五250克。 【解说】您注意了,朱良春说的250克的黄芪,是为了配合50克绿豆,50克薏仁,50克扁豆,50克莲子,30克大枣,以及10克枸杞,如果说煮一天喝的粥,朱良春说一般是用50克黄芪,普通人用30克黄芪也就够了。 【解说】人的精力体力要充足,首先就得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对体能的消耗,中医讲,就是正气充足,而要正气充足,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六腑就得功能正常,相互协调,所谓“五脏调,百病消”。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而苦入心,带点苦味的莲子正好能够清心养心,另外这个绿豆也是入心经的,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我们再来说这个肝,肝藏血,主筋,肝经气血充足了,则筋得其养,体力强健;那枸杞是入肝经的,是补肝的佳品。 再来说说这个脾,脾主运化、升清,是后天之本,承担着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营养不良,而这个红枣、薏仁、扁豆都是可以用来健脾的。 我们再来说这个肺,肺主气、司呼吸,管人体氧气供应和输送,肺气足了生机才会旺盛,而薏仁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也是很好的。 我们接下来再来说这个肾,肾是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的话,则导致脑髓失养,而莲子、薏仁、枸杞都入肾经,对肾有补益的作用。 您看这几样东西看似普通,合在一起却能滋补调和五脏,使正气充足,精力体力旺盛。 粥里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呢,那就是煮粥的黄芪水。中药里面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这么一个药,它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补气。所谓气就是功能,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了。 原来用的是50克绿豆,50克薏仁,50克扁豆,50克莲子,30克大枣,和10克枸杞。先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倒进砂锅,再倒进一些颜色有些发黄的水,盖上盖,开大火,煮开之后换小火再煮40分钟,再把洗干净的枸杞倒进去,再煮10分钟。朱良春60年来每天喝的那碗东西就做好了,哎,这看上去不就是一碗粥吗,这就是让朱良春精力充沛的秘诀吗?

朱良春长寿粥配方 做法

朱良春长寿粥配方做法 一、材料(五天的吃的量一起炖的):1、绿豆(入心经,清热解毒益肝)50克2、薏仁(健脾、补肺,清热化痰、入肾经)50克3、莲子(清心养心、入肾经)50克4、扁豆(健脾、乌发)50克5、大枣(健脾、补血)30克6、枸杞(入肝经、肾经)10克黄芪(补气)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先浸20分钟,倒入砂锅中,加两碗水煮15分钟后将水滗出,加一碗水再煮开后滗出水,把这两遍的水倒在一起,用做煮粥)做法:将绿豆、薏仁、莲子、扁豆、大枣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大火煮沸后慢火煮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二、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三、食用功效:该方补益五脏,甚能缓解疲劳;据报道朱老一生看病劳累,用脑多,全靠此方缓解疲劳。而我们现代人的不懂科学的补,平常饮食不该吃得多的吃得多,还少动,结果体内垃圾积得太多,排不出去。人的精力体力要充足,首先就得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对体能的消耗,中医讲,就是正气充足,而要正气充足,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六腑就得功能正常,相互协调,所谓“五脏调,百病消”。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而苦入心,带点苦味的莲子正好能够清心养心,另外这个绿豆也是入心经

的,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肝藏血,主筋,肝经气血充足了,则筋得其养,体力强健;那枸杞是入肝经的,是补肝的佳品。脾主运化、升清,是后天之本,承担着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营养不良,而这个红枣、薏仁、扁豆都是可以用来健脾的。肺主气、司呼吸,管人体氧气供应和输送,肺气足了生机才会旺盛,而薏仁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也是很好的。肾是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的话,则导致脑髓失养,而莲子、薏仁、枸杞都入肾经,对肾有补益的作用。这几样东西看似普通,合在一起却能滋补调和五脏,使正气充足,精力体力旺盛,再加上粥里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呢,那就是煮粥的水!中药里面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这么一个药,它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补气。所谓气就是功能,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了。这个气就好比是机体的战斗力,如果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容易疲劳,在中医看来是气虚的表现,而中药黄芪,您看我手里拿的这个就是中药黄芪,它的作用可不凡,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它为“补药之长”,《本草求真》中,黄芪被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相传古代的苏东坡擅长中医养生,就常常用黄芪来进补,还留下了“黄芪煮粥荐春盘”的诗句。据说中国著名学者胡适,在中年以后,常常会感到疲惫,力不从心,也是用黄芪泡水,代

十位高龄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 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 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 0分钟。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颜德馨(91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 长寿秘方:人体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我吃的膏方主要就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颜老说。 陆广莘(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 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时候一个鸡蛋能吃上半天。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他每天都会吃2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习惯晚上睡前泡脚,能让自己休息更好。

路志正(91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 长寿秘方:路老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吃生姜,认为生姜配合红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陆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周仲瑛(84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 长寿秘方:周老每周5个半天给人看病,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他生活规律,不熬夜。“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淡泊名利,心平气和,很有气度。 唐由之(85岁,北京中医眼科名家,曾为毛泽东主席做金针拨障术) 长寿秘方:养生要养心,心胸要开阔,知足常乐,保持一个豁达、平和的心态。现在每周开诊2次,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思考,让脑子经常运动。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7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也要保证有一定时间的午休。 李振华(87岁,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 长寿秘方:李老从医60余年,注重调理脾胃,吃东西很清淡,饮食有节,不会暴饮暴食。注意运动,饭后散步,冬天在客厅里环绕走15分钟。书法养生,调养性情。 张琪(90岁,哈尔滨,全国中医肾病首席专家) 长寿秘方: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是长寿的秘诀。对不如意事或闲言碎语要从客观上分析、一笑了之。饮食营养顺其自然,既不要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胆固醇的东西就不敢吃,他主张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粗茶淡饭或者饥饿减轻体重都不可取。 张学文(76岁,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中最年轻者)

黄芪粥可以天天喝吗

黄芪粥可以天天喝吗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注重养生,养生的话和药粥是个非常好的选择,黄芪粥就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补品。平时经常喝药粥的话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预防感冒等疾病。同时,黄芪粥还可以补血,所以如果女性有气血虚的情况的话可以喝黄芪粥来调节。那么,黄芪粥可以天天喝吗? 一、黄芪粥可以天天喝吗 这个要看到底有没有气血不足,气血两虚,如果存在这种状况可以长时间使用等待完全恢复以后停止,平常健康的话并不需要连续长时间使用,否则容易上火。 二、黄芪治病的方子 1、反复感冒、四肢乏力 益气饮做法:生黄芪12克、生白术12、防风5克,沸水冲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 对应症状:容易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等。 禁忌人群殇:上火的人不能喝,容易火上加火。 2、贫血气短补血汤 做法:取生黄芪25克、当归12克、生姜3片,大枣10克,鲤鱼洗净后放入煲滚的清水中,用大火煲开,改小火煲2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此汤可补气生血,老少皆宜。 对应症状:容易疲累,心慌心悸,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唇

甲淡白,头目眩晕,劳累时加重。 3、乏力腿肿、没胃口黄芪薏米粥 做法:取生黄芪15g、薏米40g、茯苓20g、粳米200g、红枣10克。洗净放入沸水煮至成粥即可食用。 对应症状:眼睑或下肢轻微浮肿(常见于月殇经生理期前后、更年期、刚生完孩子时);倦怠乏力腿肿;肢节疼痛,小殇便不利,饮食没有胃口,大便稀溏等情况。 三、黄芪应该怎么吃效果好 1、干嚼把生黄芪当瓜子一样,放在嘴里嚼着吃,黄芪的味道非常好,就像是一种豆香的感觉。 2、泡茶黄芪片5~10克(原则上每次不能超过15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若想黄芪味出得更彻底,可反复冲泡。 3、煮粥黄芪15克,党参10克,梗米100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梗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国医大师朱良春每天就必吃一碗黄芪长寿粥。 4、烹饪若平时喜欢吃烧肉、烧鸭等,可以放适量黄芪,味道更独特,还可以起到滋补作用,效果非常不错。

国医大师李济仁简介

国医大师李济仁简介 李济仁养生茶、药茶、中华医药 李济仁,歙县人,1931年出生,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古老的徽州,秀木成阴、风景如画,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新安医学便诞生于此。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1931年初冬出生于徽州歙县,7岁入私塾,善文。动乱年代,民众深受病患之苦,遂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之古训,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1943-1948年,他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研习中医,并更名?济仁?,成为新安一代名医世家?张一帖?第14代传人。 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是李济仁医术之特色。在医治外感病、急症方面,他继承?张一帖?心法,妙方独具,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常一剂奏效;对于疑难杂症,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主张辨症与

辨病相结合。由于不了解中医,很多人不信任其?偏方秘方?,医生们故常不敢使用。对此,李济仁有着独到见解:?有些验方听起来的确荒诞不经。但常年使用、效果确实的验方,还是值得采纳的。?他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创立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效方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由于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对此,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繁忙的医、教、研之余,他甚至还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无偿函诊服务?。 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色。?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其中,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独本不能流传……要让更多人领会新安医学的魅力?,为此,他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医著《神灸经纶》,交由出版社出版。经多年努力,他带着学生们成功?还原?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特色的诊

国医大师李业甫的养生经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李业甫,别看已经86岁高龄,仍然是耳聪目明、腿脚灵活,每周坚持4个半天的门诊!从医57年,不仅治疗的患者超过20万人,还先后捐助百万余元,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国医大师,却在早年间,身体有着诸多的毛病,心脏病、严重驼背、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关节炎等一直困扰着他。而他却自创了许多不用花钱的养生办法,将所有的疾病统统赶走,甚至连驼背都完全治愈。他的突出成绩被业内认可,被称为中医推拿第一人! 妙招护手法治疗手抖手麻手疼的方法 老年人常见的毛病:手抖、手麻、手疼!这个问题也出现在李业甫夫妇身上,尤其是已经80岁的白老师,曾经的手抖手疼等毛病,一点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国医大师李老自创了一套不花一分钱的护手法,通过敲击手部的几个动作,就能让您从此远离这些困扰! 护手操 ?肩颈拍打 ?拿极泉穴

?拍打,达到放松手的目的,拍打三四遍 ?搓手,把手搓热 ?两手攥拳,互相敲打,敲打的位置在手腕?合谷穴通一身之气 ?后溪穴治疗颈椎

?劳宫穴治疗心脏病,想生气的时候掐掐劳宫穴也有用 ?按八邪穴 能调和气血,祛风散寒,防治手关节炎 ?捻手指,让手指灵活

拽手指 【主治】手指疼,手抖,手麻,手肿胀,不能见冷水等问题。 【专家提示】这套护手的操每天都可以做,可以保健预防和治疗。如果有手抖手麻手疼的症状,尽量不要下冷水。 甩手通背解决胸背疼痛,驼背,腰肌劳损等问题

【动作要领】后背要拍在脊柱中间,前面要拍在任脉线上。可以加大幅度,手分别拍在脊柱的颈段、胸段、腰段。 痛的地方要多拍,不痛的地方尽量少拍一点,痛的面积大就要用手掌拍,面积小的用掌根或者指尖拍。一次做8—10遍,把腰捶松了,感到舒服了就可以。 甩手通背可以让整个腰椎,胸椎都活动了,腰肌劳损,背肌劳损,脊柱炎,脊柱骨质增生等都可以做这个操,可以延缓骨质增生发展。 【主治】解决胸背疼痛,驼背,腰肌劳损等问题。 【注意事项】做的时候身体要放松,每一个动作要做到位,要拍到脊柱上。

国医大师朱良春 长寿粥

国医大师朱良春长寿粥 中央电视4台《中华医药》2010.3.17日晚10点播出朱良春长寿粥: 绿豆50g 薏仁50g 莲子50g 扁豆50g 大枣30g 枸杞10g 煮粥汤水的制作: 黄芪250g适量水泡20分钟,煮15分钟,沥出汤水。然后再将黄芪加2碗水煮20分钟,再加一碗水煮15分钟,两部分汤水合并用来煮粥(以上配料)。 前五味洗净入锅,加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30分钟再加入枸杞,一起再煮十分钟 以上粥量五天服用 材料是五天的量,黄芪每天的量是50克 所用材料(五天的吃的量一起炖的):1、绿豆(养肝)50克2、薏仁(健脾、补肺)50克3、莲子(养心)50克4、扁豆(健脾、乌发)50克5、大枣(健脾补血)30克6、枸杞(补肾)10克7、黄芪(补气)250克(普通人50-70克就可以了),先浸20分钟,用砂锅煎15分钟后将水湔出,加一碗水再煎后湔出水,两遍煎后湔出的水,用做煮粥之水) 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朱良春长寿粥中说的扁豆其实不叫扁豆. 各地可能有各地的叫法,我们这叫白芸豆. 也有叫烙梅豆的. 如果杂粮铺没卖的,你就去药店问问. 长寿粥 成分:【下为5天的量】 绿豆50g(入心经,清热解毒益肝) 薏仁50g(健脾、补肺,清热化痰、入肾经) 莲子50g(清心养心、入肾经) 扁豆50g(健脾、乌发) 大枣30g(健脾、补血) 枸杞10g(入肝经、肾经) 黄芪250g(补气)

煮粥汤水的制作: a. 黄芪250g适量水泡20分钟,煮15分钟,沥出汤水。 b. 然后再将黄芪加2碗水煮20分钟,再加一碗水煮15分钟,两部分汤水合并用来煮粥(以上配料)。 c. 前五味洗净入锅,加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30分钟再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 d. 以上粥量五天服用【材料是五天的量,黄芪每天的量是50克】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长寿粥的具体做法 悬赏分:100 |解决时间:2009-11-8 16:45 |提问者:ㄣ━☆断魂↘ 长寿粥 芡实400克、药仁400克、山药1500克,糯米500克、人参150克、茯苓150克、莲子250克、白糖适量。将药仁晒干研细末,再磨糯米,将所有用料掺合搅拌均匀即可,日吃二次,每次25克,吃时可略加白糖调味。 不用煮吗?这些药都不用加工吗?给个具体的谢谢 问题补充: 山药怎么弄是切片还是剁成泥人参那直接煮还是怎么弄给个详细点的煮多长时间还有药仁是什么??茯苓那怎么般和山药一样吗都成片??知道的说不知道的请不要瞎说谢谢 最佳答案 药仁就是薏仁。薏仁(拉丁Semen Coicis英文名Coix Seed)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从您介绍的基本参数判断,应当是一种混合粥料。吃时每次取25克煮粥。由于配方中各种材料所需烹调时间不同故应当全部打碎再混合在一起,才能同时熬粥并发挥药效。打碎使用食物粉碎机即可。煮时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炖15-20 分钟即可。与炖中药差不多。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五)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五) 朱良春 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近70载。 活动年表 国医大师朱良春 1917年生,江苏镇江丹徒人,后迁居南通市。 1923年-1928年读私塾6年,后转入学校学习。 1935年至武进孟河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 1936年转至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学习。 1937年因抗战,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跟随章次公先生侍诊实习。1938年毕业。

1939年2月至南通设立诊所开业行医。 1945年-1948年除诊病外,并创办南通中医专科学校,任副校长。 1952年参与创办中西医联合会诊所,任所长。后改为联合中医院,任院长。 1956年无偿将医院全部设备捐给政府,成立市级中医院,任院长。 1987年国务院批准他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 1990年被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 朱良春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1-2届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之后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中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中医

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及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技术顾问,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成就荣誉 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 ”,同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1991年7月,国务院颁予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医药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9年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2003年7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 2003年7月16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

中华医药节目一览表

2009.1. 7(第1期):我要站起来(汶川地震腰椎受伤小女孩) 2009.1.14(第2期):健康故事__好身体搓出来洪涛信箱__非常骨折 2009.1.21(第3期):奇怪的咳嗽(风咳) 2009.1.28(第4期):我的健康我作主 2009.2.4(第5期):我的健康我作主(刀美兰的故事) 2009.2.11(第6期):健康故事__手指上的灵丹妙药(巧解睡眠困难) 洪涛信箱__过敏性紫癜(致命斑点) 2009.2.18(第7期):我的尴尬怎么解(直肠癌手术后便失禁) 2009.2.25(第8期):战胜血液杀手(再障) 2009.3.4(第9期):寻找回来的世界(车祸后脑干受损瘫者重拾走路梦) 2009.3.11(第10期):考验(降不下来的血压) (未按时播出) 2009.3.18(第11期):同上期 2009.3.25(第12期):健康故事__我有两杯健康水(粉红丝带李苏的关注女性乳癌) 洪涛信箱__夺命疤痕(糖尿病人的肝癌手术) 2009.4.1(第13期):阳虚体质、阴虚体质 2009.4.8(第14期):湿热体质、痰湿体质 2009.4.15(第15期):气虚体质、气郁体质 2009.4.22(第16期):瘀血体质、过敏体质(特禀体质) 2009.4.29(第17期):做好“表面文章”(青春痘) 2009.5.6(第18期):健康身体有“膏”招之“止汗六和膏” 2009.5.13(第19期):吃出来的癌之“油水的罪过” 健康身体有“膏”招之“祛痛养颜膏” 2009.5.20(第20期):安神助眠有“膏”招之“安神助眠膏” 2009.5.27(第21期):吃出来的癌症之“胰腺杀手” 健康身体有“膏”招之“补虚祛寒膏” 2009.6.3(第22期):好身体搓出来(管仲祥) 健康身体有“膏”招之“调经止痛膏” 2009.6.10(第23期):吃出来的癌症之“胃的时间差” 健康身体有“膏”招之“祛斑养颜膏” 2009.6.17(第24期):与兽同行 健康身体有“膏”招之“强筋壮骨膏” 2009.6.24(第25期):玩出圈的“冯姥姥” 健康身体有“膏”招之“玉屏风防感膏” 2009.7.1(第26期):娄丹的奇迹 2009.7.8(第27期):洪涛信箱:平肝熄风调血压 2009.7.15(第28期):健康故事:马莉莉年轻容颜巧滋润 洪涛信箱:非常撕裂 2009.7.22(第29期):健康故事:小丁不老 洪涛信箱:徒手去“心病” 2009.7.29(第30期):健康故事:芭蕾舞青春 洪涛信箱:灸去你的痛 2009.8.5(第31期):三探红楼美食之一:桂圆汤栗粉糕糟鹅掌鸭信面茶 2009.8.12(第32期):三探红楼美食之二:油盐炒枸杞芽鸡油卷火腿竹笋汤糖蒸酥酪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秘诀100624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秘诀 综合> 健康频道> 健康资讯 2010年06月24日16:29:24 传媒湖州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8331327.html,/zonghe/2010-06/24/cms110646article.shtml 国医大师邓铁涛在诊疗之余研究养生之道,并坚持实践,他94岁高龄,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步名医之路,习老寿星之法,必然受益匪浅。 养脾胃 要想长寿,必须注意养脾胃;欲想脾胃健旺,关键在于重视饮食习惯与适量运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饮食有节。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均易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邓老提倡饮食有节,不可过量。在摄盐方面,也非常小心。 2、杂食不偏。邓老一贯主张进食宜杂不宜偏,五谷杂粮、酒肉果蔬都可进食,关键在于不可过量。此外,邓老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鱼肉,少吃肥肉、淀粉。 3、宜温不凉。现在得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非常多,其中部分原因便在于长期进食寒凉饮食,日久耗损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结果变生诸疾。广东地处岭南,常年气候炎热,许多人为了降温解暑,喜欢大量进食冰冻食物,故而胃痛、腹痛、腹泻、腹胀者多见,小儿与老人更为严重。冷饮容易使胃肠血管收缩乃至痉挛,从而破坏局部气血流通,使人容易得消化系统疾病。故而,邓老认为饮食宜温不宜凉,方可养好脾胃。 4、动以养脾。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四肢疲软乏力,精神倦怠,饮食不振;适当锻炼则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进食亦觉甘美。邓老喜欢的运动便是八段锦。邓老从五十岁后便开始修习八段锦,受益匪浅。 养肾 肾为先天之本,历代养生家多认为养肾可令人长寿。 1、珍惜精气,节戒色欲。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帷,习武备”之故。当然,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2、午间散步,采阳助肾。邓老喜欢散步,在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天中午时分他都会围绕楼下空地散步十数个圈,他戏称此为“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午间散步法能够使人体元阳受天阳的温煦而激发,促进元气运行而使血脉通畅,肾气一足,则骨强筋健髓,精血健旺。从现代医学解释,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取维生素D,帮助人体吸收钙和磷。 晒太阳的方法尤适合儿童、中老年人以及阳虚体质的人。晒太阳不仅能起活血化淤的作用,还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晒太阳的最佳时间为上午10点前和下午4-5点。 3、药取平和,常服养肾。现代研究表明,养肾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人更能耐受疲劳,能减少氧自由基等有害物对机体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邓老认为较好的养肾药物必须选择那些药性平和的,最好是食疗。而他较喜用的是枸杞子、何首乌、杜仲、肉苁蓉、灵芝、桑葚子、蜂王浆、女贞子、山萸肉等药物。这些药物长期适量服用有一定效果。如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每天用灵芝3-5克炖瘦肉或排骨服用,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服用枸杞子则能令人眼睛明亮,视力提升。 4、嗜欲耗精,龟欲固肾。清代的尤乘在《寿世青编》中则强调说:“养生之要,首先寡欲。”过度的欲望,容易导致肾精的耗散。现在社会压力大,很多人非常努力,在很年轻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