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五章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五章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五章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五章教育目的-试题

及答案M i c r o s o f t

W o r d文档

https://www.doczj.com/doc/6b499463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A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B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C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D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 D )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B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D )。

A、陈述式

B、列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标式

15、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 B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6、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 )。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7、“美育”一词最早是( C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希勒

D、卢梭

1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 D )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9、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 C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培养目标

20、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 C )

A、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认为( C )

A、社会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

B、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一样高

C、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D、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22、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 B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价值取向

C、教育功能

D、教育方针

23、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人和社会的关系( A )

A、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B、应当把人的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

C、应当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

D、应当随社会的发展来确定二者的关系

24、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D )

A、人本身

B、社会

C、经济发展

D、分工

25、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 A )

A、社会条件

B、社会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

2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 )

A、改善教育设施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大教育投入

D、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27、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 C )

A、社会

B、未来

C、全体学生

D、世界发展

2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 A )

A、创新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团结协作精神

D、革命传统精神

2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 C )

A、培养爱国主义者

B、培养高科技人才

C、培养劳动者

D、培养有知识的人

30、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B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D、发展科技和经济

31、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

D、中国传统文化

3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 C )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B、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

33、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 B )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

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

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

34、( A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35、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6、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A )。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37、( A )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

B、温家宝

C、胡锦涛

D、邓小平

38、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C )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3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40、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41、当前,流生问题与( A )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4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D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B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44、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45、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6、教育目的本质是( D )。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47、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B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4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B )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4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笃尔普

50、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C )。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51、素质教育是以( B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要遵守的总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立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之辨: 教育方针是阶级或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根本指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途径和培养方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目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第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1.层次结构: ①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的总目的,即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在总目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 ③课程目标,即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 ④教学目标,即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 2.内容结构: ①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②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其中,关于人的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内容结构的核心部分。 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目的的理论 1、“社会本位论”:柏拉图凯兴斯坦纳涂尔干赫尔巴特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国家的合格公民。人的本性是社会性,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①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都受到社会的制约; ②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③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评价:忽视了个体的价值,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无疑是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高度的社会化的时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有借鉴价值的。但是只是站在社会的立场看教育而抹杀了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来排斥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2、“个人本位说”(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贝尔 主要观点——人的本性在于“自然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教育目的是要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 【评价目标】 1.理解教育方针的内涵、意义及制约因素; 2.熟悉和理解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和我国现时期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3.能够联系实际认识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4.了解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相关关系。 【考试内容】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我国现时期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相关关系;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学习要求】 1.识记:(1)教育目的的概念(2)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教育方针(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理解:(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2)教育目的的作用;(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4)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5)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相关关系; 3.应用: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复习内容】 第一节教育目的理论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目的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身心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如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家长、亲友、教师等都可以对受教育者寄予这样或那样的期望。 狭义:是指国家(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和总的设想或规定。通俗地说,就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归宿,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具体有以下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1)宏观的:一定社会、国家的总的教育目的,对所有教育活动都有统摄作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 (2)中观的:一定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目的,即各级各类的学校培养目标。 (3)微观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目的,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落实,即教师的教学目标。 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的性质与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我国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含义及作用 教育目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中核心部分――教育目的本身是价值的选择,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同时它也是是教育目的中的复杂领域――人们的地位、背景不同,有不同的认识水平、理想,形成不同的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目的必然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 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教育目的应该以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为根本,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个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等(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观点:社会才是目的,个人只是社会目的实现的工具,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教育目的必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课后思考题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⒊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⒋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⒌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法 ⒍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⒎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⒏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学说 ⒐.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 )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⒑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 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

第五章-教育目的测试题

第五章教育目的测试题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不正确的是() A. 人的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B. 人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全面发展 C.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D. 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统一的发展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可以概括为“四有”和“全面发展”,其中“四有”不包括() A. 有理想 B. 有道德 C. 有能力 D. 有纪律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受教育者要坚持“四个统一”,错误的是() A. 坚持提高身体素质与促进心理健康的统一 B.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C.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D. 坚持树立远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B.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 C.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艺术教育 D.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5.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 A. 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教育与娱乐活动相结合 D. 改造旧式劳动分工 6.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B. 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 C. 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 D. 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7. 长期以来,社会一直倡导培养青少年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一个又一个舍己救人的少年儿童成为英雄人物被广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的还被收入了中小学生课本,成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多少年来,向坏人坏事做斗争、见义勇成了中小学生应该遵守的《学生守则》中的容,要求中小学生广泛遵守。但在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市开始执行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其中,原有的“敢于斗争”和“见义勇为”被删除,取而代之为“主动报告”、学会“自救自护”等容。关于这一修改,不正确的是() A. 不应该修改,“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是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是非观的重要品质。 B. 应该修改,删除“见义勇为”增加“自救保护”是贯彻“以人为本”学生观的体现。 C. 应该修改,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容。 D. 应该修改,儿童身体弱小,能力有限,见义勇为是拿鸡蛋碰石头,儿童应该首先保护自己。 8.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C )

第五章 教育目的-1

《教育学》-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主要内容 ●教育目的概述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 ●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教与学目标 1、了解关于教育目的的一系列概念以及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2、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3、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应怎样贯彻和实现。 思考: 请你从下列角色出发,想象一下他们对所要培养的人才的要求(请用一句话归纳): 1、政府官员 2、教育工作者 3、学生家长 4、公司经理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一)相关概念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

教育目的体系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 教育方针 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和总规划,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教育目的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规定,即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 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方面的具体质量规格的规定与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课程教学目标 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单元教学目标 即组成某个学科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课时教学目标 就是一个课时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确立及其内容必须 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区别: ●层次上,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是目的体 系中最高的层次。教育目的则是各级各类教育关于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的具体规定,是目的体系中下位层次,可分不同层次的。 ●具体内涵上,教育方针是最宏观、最根本的方面,规定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与 方向、人才发展的内容及实现方针要求的途径;教育目的则是方针规定下对各级各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适用范围----总体与部分 ●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总要求或共同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同类型 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统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 某个具体学校的具体表现。 ●教育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二者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 ●联系: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是总的目标,培养目标是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的目的;二者都是培养人 的一种理想、期望或设想中的教育结果。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1、培养何种社会成员(体现社会价值 ) 2、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规格(体现个人价值) 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培养何种素质的何种人。 (三)教育目的特性 核心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 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简答、论述: 1.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即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 2、调控功能: 宏观上对教育规划、结构确立与调整具指导、协调作用。 微观上对具体教育活动有支配、协调、控制、调节作用。 3、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是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2.教育思想史上有哪些教育目的论?谈谈你的看法。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主张:从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出发,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评析:社会本位论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忽视了个人的需要。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主张: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评析:个人本位论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忽视了社会条件和社会的需要。3、教育无目的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教育应当培养“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 评析: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教育目的应当落实在教育过程之中。 3.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和客观依据主要有哪些? 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依据 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客观依据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状况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对教育目的起决定性的作用。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3、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五章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的“类特性”之一,教育目的则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因而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这表现在:(1)学校是专门的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其中包括较高的对于教育活动目的的设定、反思与理解能力。(3)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

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教育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目的整体。有效的社会教育目的必须通过个人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实现。反之,有效的个人教育目的也必须考虑到社会教育目的,以社会教育目的设定和实现的前提。孤立和割裂两者的关系,就会形成片面的教育目的乃致整个教育观念上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所以,在教育目的的设定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则应在鼓励教育对象具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 教育目标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终极性,而教育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方针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1)导向功能,作为整体活动方向的教育目的因此是教育活动的灵魂;(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附答案)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附答案)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⒊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⒋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

用 D.定位作用 ⒌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⒍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⒎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⒏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 的 D.教育方法

⒐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B.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方向 ⒑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 A.美育 B.体育 C.智育 D.德育 ⒒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是否得以实现。 A.教育目的 B.教育价值 C.教育思 想 D.教育理论 ⒓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 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⒔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第5章教育目的(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有关教育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B.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C.教育目的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通用的 2.以下有关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A.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B.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C.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区别之一是,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都是各级各类教育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和依据,所以两者可以相互代替 3.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马斯洛 D.涂尔干 4.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纳托普 B.杜威 C.孔德 D.凯兴斯泰纳 5.教育适应生活说的创始人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卢梭 D.涂尔干 6.提出“真正的教育应当建立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斯宾塞 D.孔德 7.有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硕,不包括() A.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C.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 D.人的个性社会化发展 8.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B.人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人的需要 C.家庭发展的需要 D.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不包含()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B.培养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 C.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 D.提高全民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0.首次把提高全名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是在()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附答案)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 与( ) A. 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 相结合 2?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 A. 体育 B. 体育、美育 C.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 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美育即( ) A. 审美教育 B. 艺术教育 C. 社会美教育 D. 自然美教育 4. 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导向作用 B ?选择作用 C ?激励作用 5?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6?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 这种 观点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 个人社会本位论 7. 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这种观点是( )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 个人社会本位论 9?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 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B.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方 向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 ) A. 美育 B. 体育 C. 智育 D. 德育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价值 C. 教育思想 D. 教育理论 D .定位作用 )。 A. 监督作用 B. 评价功能 C. 教育功能 D. 全面发展功能 8?—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 教育思想 B. 教育制度 )。 C. 教育目的 D. 教育方法 11?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 )是否得以实现。

第五章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A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B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C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