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棱镜摄谱和光谱分析

棱镜摄谱和光谱分析

棱镜摄谱和光谱分析
棱镜摄谱和光谱分析

棱镜的摄谱和光谱分析第90组姓名:龚俊辉学号:PB05013225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棱镜摄谱仪并能用它摄取光谱线,对所摄取的光谱进行光谱分析.

实验器材:棱镜摄谱仪,氦放电管,电弧发生器等.

实验原理:

(1)棱镜摄谱仪:

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可以平行光管、棱镜、光谱接收三部分,其原理如图:

按所用的波长的不同,摄谱仪可分为紫外、可见、红外三大类,它们所用的棱镜材料也不同;对紫外用水晶或萤石,对可见光用玻璃,对红外线用岩盐等材料.

本次实验所用的是可见光范围内的小型棱镜摄谱仪,S 为光源, L为透镜,使S发出的发散光会聚后均匀照亮狭缝,S1为狭缝,以控制入射光的宽度,缝前有光阑,以调节狭缝透光部分的高度.L1的焦距位于S1,这样可以产生平行光,经棱镜折射后再由L2和L3会聚到照相底板F.

本实验中所用的氦放电管是获得氦原子光谱的元件,管内充有一定气压的氦气,两端有金属电极,两端加高电压时,管中的游离电子受到电场的加速作用飞向阳极的过程中,与管中的原子相撞使之处于激发态,当这些处于高能量的氦原子跃迁回到低能态时,辐射出光子.

(2)光谱的定性分析:

本次实验中使用铁谱作为已知谱,中间为氦谱作为

未知谱.因为铁光谱谱线丰富,而且几乎每一条谱线的波长都被准确地测定,故只要并列拍摄铁光谱与未知样品光谱.并对所摄的底片进行测量,通过计算即可求出未知谱线的波长.

21λλ和为已知的两条铁谱谱线,X λ为未知谱线的波

长,X l l l 和21,分别为X λλλ和21,处的读数,当21λλ和很靠近

时,1212l l --与λλ近拟成线性关系,因此我们由插入法可得:

1

211

21l l l l X X --=

--λλλλ

即:

1

21121)

(l l l l X X ---+=λλλλ

由此便算出X λ的值.

实验中必须用投影仪将底片上的谱图放大以便识谱和读谱;台式投影仪上有读数装置,可以直接测量各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而光谱投影仪则需要将底片放到读数显微镜上来测量相邻谱线的距离. 实验内容:

(1)使用摄谱仪摄谱:

粗调电弧,透镜,狭缝共轴.将透镜靠近狭缝,使透镜中心与光阑中孔等高,再将透镜移近电极架,调节两棒间隙与透镜心等高.

细调电弧,透镜,狭缝共轴,透镜的位置应使其出射的圆光斑直径在2cm 左右,使狭缝在光斑的中间.

在底片匣上装上毛玻璃,手执目镜帖在毛玻璃上进行观察,观察用光阑三个不同的孔时,光谱是否同样均匀明亮,高

度是否相同,如上,下孔光谱高度不同,甚至有时看不到光谱,则是不共轴所至致,需按前面重新进行细调工作.

调节0L和θ等值,使F上成的像清晰.

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数据为:

调好铁弧光源,关上电弧开关,在不改变铁棒间隙的情况下,将铁弧电源接线接到光谱管上,把氦光谱管放到透镜和狭缝之间,点亮氦光谱管,轻移光谱管,使观察到的氦光谱清晰.

用已在暗箱中装好的底片的底片盒换下毛玻璃,先关闭摄谱仪前的小遮板再打开底片匣上的大遮板,再次检查光路无误后再用光阑的中孔对氦进行拍摄,曝光时打开小遮板,曝光后关闭小遮板.

把氦光源换回成铁弧光源,用光阑的上,下孔各拍摄一次,曝光仍用小遮板控制.

关上大遮板,关上电源,取下底片匣到暗室中冲冼底片,对底片进行观察分析.

(2)对光谱片进行定性分析:

把底片放在投影仪工作台上可以看到放大20倍的谱图.

在底片上,中,下三部的中间部分确定待测谱线,该谱线细锐清楚,同时紧邻左右的两条谱线要尽可能的靠近而且清楚.再用读数显微镜确定待测氦谱及相邻的左右的两条铁谱21λλ和的位置,在谱板上找到对应的波长的数值.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为: 第一组:

mm l 306.203

309

.20308.20301.201=++=

mm l 260.213

254

.21258.21267.212=++=

mm l X 676.203

675

.20672.20681.20=++=

再由铁谱谱线找到与之对应的谱线的波的波长为:

nm

349.38941=λ

nm

021.38782=λ

由公式:

1

21121)

(l l l l X X ---+=λλλλ得:

nm

x 016.3888306

.20260.21306.20676.20)

349.3894021.3878(349.3894=---+=λ按公式:∑=--=n

i i

n x x

1

2

)

1/()(σ n

u A σ

=

及2

2

)

/()

(C u t U

A p 仪?+=

(p t 为t=1..32因子,C=3) 可算得为:

再由公式

1

21121)

(l l l l X X ---+=λλλλ得出

X λ的合成不确定度公式为:

21

2

1

1

22

1

222

1

1)11(

)(

)(

)(l X l X lX x U

l l l l l l U l l U U --

-+-+--=λλ代入数据可算得:nm U 15.0=

所以测得的波长为:nm X )153.0016.3888(±=λ 第二组:

mm l 006.13

002

.1009.1007.11=++=

mm l 850.23

848

.2853.2850.22=++=

mm l X 350.23

352

.2351.2348.2=++=

再由铁谱谱线找到与之对应的谱线的波的波长为:

nm

547.43831=λ

nm

430.43262=λ

由公式:

1

21121)

(l l l l X X ---+=λλλλ得:

nm

x 917.4341006

.1850.2006.1350.2)

547.4383430.4326(547.4383=---+=λ按公式:∑=--=n

i i

n x x

1

2

)

1/()(σ n

u A σ

=

及2

2

)

/()

(C u t U A p 仪?+=

(p t 为t=1.32因子,C=3) 可算得为:

再由公式

1

21121)

(l l l l X X ---+=λλλλ得出

X λ的合成不确定度公式为:

2

1

21

1

22

1

222

1

1)11(

)(

)(

)(l X l X lX x U l l l l l l U l l U U --

-+-+--=λλ代入数据可算得:14.0=U

所以测得的波长为:nm X )148.0917.4341(±=λ 思考题:

(1)答:因为实验中在拍摄氦谱的时候,要调节氦放电管的位置,待调好后,用目镜看到比较清楚的谱时再拍摄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样就说明调节好氦放电管后,就不能再动它了.如果先拍摄铁谱,则在拍摄铁谱时,要将氦放电管移开.拍完铁谱后,再拍氦谱时,底片不能再动了,这时,就无法调氦放电管了,这样就可能拍不到氦谱.所以要先拍氦谱,再拍铁谱.

(2)答:底片匣子可以通过调节θ角来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调节底片匣的角度使从棱镜射过来的光线垂直地射到底片上,这样形成的图象比较清晰.

(3)答:此次实验中,本实验台共拍摄到两个底片,其中一个底片的图象比较理想,两条铁谱和中间的氦都很清晰,

由于在实验中没有移动底片匣子,三谱线对的也比较齐.但在另外的一个底上却没有拍摄谱线,既没有铁谱,也没有氦谱,实验是在第一个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做的,控制光线的进入的是平行光管前的挡片,实验中也严格控制其开关,但没有拍到想要的东西,这可能是在装第一个底片时,不小心使底片已经见光所至的实验失败.

用小型棱镜摄谱仪测定光波波长(完整)

姓名:小田田学号:5502211070 班级:本硕111班 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3日(第八周) 用小型棱镜摄谱仪测定光波波长 我们知道物质的原子和分子都能够辐射和吸收自己的特征光谱。分析物质的辐射或吸收光谱,就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含量。由于光谱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别是对低含量元素的分析准确度较高,分析速度快。因此,它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棱镜摄谱仪的调节方法和摄谱技术。 3.学会用照相法测定某一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仪器】 玻璃棱镜摄谱仪,汞灯,氦—氖激光器,氦—氖辉光器,读数显微镜,暗室设备等。 【实验原理】 1,棱镜摄谱仪的构造 (1)准直管 准直管由狭缝S1和透镜L1组成。S1位于L1的物方焦平面上。被分析物质发出的光射入狭缝,经透镜L1后就成为平行光。实际使用中,为了使光源S射出光在S1上具有较大的照度,在光源与狭缝之间放置会聚透镜L,使光束会聚在狭缝上。 (2)棱镜部分 主要是一个(或几个)棱镜P,利用棱镜的色散作用,将不同波长的平行光分解成不同方向的平行光。 (3)光谱接收部分 光谱接收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照相装置。它包括透镜L2和放置在L2像方焦平面上的照相底板F,透镜L2将棱镜分解开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平行光聚焦在F的不同位置上,如图5—14—1所示。由于透镜对不同波长光的焦距不同,当不同波长的光经L2聚焦后并不分布在与光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所以,必须适当地调整照相底板F的位置,方可清晰的记录各种波长的谱线。 分别是波长为和的光所成的狭缝的像,叫做光谱线。各条光谱线在底板上按波长依次排列就形成了被摄光源的光谱图。若光源辐射的波长等为分立值,则摄得的光谱线也是分立的,叫做线光谱;若光源辐射 的波长为连续值,则摄得的是连续光谱。

经典实验讲义-菲涅尔双面反射镜干涉 (测量实验)

菲涅尔双面反射镜干涉 (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双平面干涉现象及测量光波波长 二、实验原理 如附图7所示的是双面镜装置是由两块平面反射镜M 1和M 2组成,两者间夹一很小的 附图7 菲涅尔双面镜 角?。S 是与M 1和M 2的交线(图中以M 表示)平行的狭缝,用单色光照明后作为缝光源。从同一光源S 发出的光一部在M 1上反射,另一部分在M 2上发射,所得到的两反射光 是从同一入射波前分出来的,所以是相干的,在它们的重叠区将产生干涉。对于观察者来说,两束相干光似乎来自S 1和S 2,S 1和S 2是光源S 在两反射镜中的虚像,由简单的几何光学原理可证明,由S 光源发出的,后被两反射镜反射的两束相干光在屏幕上的光程差与将S 1、S 2视为两相干光源发出两列相干光波到达幕上的光程差相同。与双棱镜实验相似,根据双棱镜的实验中推导出的公式/xd D λ=?,亦可算出它的波长λ。 三、实验仪器 1、钠光灯(可加圆孔光栏) 2、凸透镜L : f=50mm 3、二维调整架: SZ-07 4、单面可调狭缝: SZ-22 5、双面镜 6、测微目镜Le (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7、读数显微镜架 : SZ-38 8、三维底座: SZ-01 9、二维底座: SZ-02 10、一维底座: SZ-03 11、一维底座: SZ-03 12、凸透镜: f=150mm 13、He —Ne 激光器(632.8nm) 14、白屏H : SZ-13 15、二维调整架: SZ-07 16、通用底座: SZ-01 17、通用底座: SZ-01

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图十一(1) 图十一(2) 五、实验步骤 1、把全部仪器按照图十一的顺序在平台上摆放好(图上数值均为参考数值), 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而后放入双面镜。 2、调节双面镜的夹角,使其与入光的夹角大约为半度,如图十一(2)。(亦 可用激光器替换钠灯,白屏H代替微测目镜,使细激光束同时打在棱边 尽量靠近的双面镜的两个反射镜上,在远离双面镜交棱的白屏上看到干 涉条纹。) 3、然后如图放入测微目镜,找到被双面镜反射的光线。调节单缝的宽度并 旋转单缝使它与双面镜的双棱平行,用测微目镜观察双平面反射镜干涉

铁谱光谱分析

润滑剂 / 磨粒分析 Ray Dalley, PREDICT;常英杰译 摘要 磨粒分析,特别是铁谱分析是识别和确定维修需求的有效方法。目前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图像分析,在线传感器,便携式筛选工具,自动化油分析筛选工具,评价结果的电子传送,和人工智能。 磨损是机器部件间表面接触的必然结果,如轴、轴承、齿轮、和轴衬等,即使在很好润滑的系统中也是不可避免的。设备的寿命预期、安全因素、性能等级和维修推荐是基于正常发生的磨损预测的,然而,设计的复杂性、大小尺寸、复杂的装配结构、以及运行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使得维修或修理的需求(日常和紧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难以评价或发觉。 由于现代设备系统的高速、集成化和自动化,任何停机都会导致生产停止和高代价,因此,非中断性诊断技术诸如油液光谱分析、振动分析、电动机电流分析,和铁谱分析(磨粒分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动力,过程,半导体和制造业。机器的设计者和制造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磨损分析作为一个现实的标准来改善诸如压缩机、齿轮、轴承和透平部件这些产品。本论文介绍磨粒分析技术,结合其他预测维修工具阐述其在工业中的作用。 磨粒分析/铁谱分析 铁谱分析是一项对从各种流体中分离出的磨损颗粒进行微观检验和分析的技术。作为一项预测维修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它最初用于用磁力沉淀润滑油中的铁磁磨损颗粒,这项技术被成功应用于监测军用飞机发动机、齿轮箱和传动系统的状态。其成功加速了其他应用的开发,包括方法的修改可用于沉淀润滑剂中的非磁性颗粒,在一个玻璃衬底上定量分析磨损颗粒(铁谱),以及精致油脂溶剂用于重型工业。用于磨粒分析的三种主要仪器是直读铁谱仪,分析式铁谱仪和铁谱显微镜。 直读(DR) 铁谱仪 直读铁谱仪是一个趋势监测仪器,通过对定期采集 油样的检查实行状态监测。DR直读铁谱仪是一个紧凑的 便携式测试仪器,容易使用甚至可以被非技术人员操作, 它定量测量铁磁磨粒在润滑或液压油中的浓度。直读铁 谱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强磁场将油样中颗粒沉淀 到一个玻璃管的底部,然后用光纤束直接照射在玻璃管 的由永久磁铁沉淀大颗粒和小颗粒的两个部位。测试开 始时,在颗粒开始沉淀之前,仪器利用微处理器芯片自 动“调零”,随着光束通过油液调整适应其不透明性。 光的亮度的减小与沉积在玻璃管中的颗粒数量有关,它 被监测和显示在仪器的LCD屏幕上。可以获得两组读 数:大颗粒 >5 微米 (DL) 和小颗粒 <5 微米 (DS) 的 读数,磨损颗粒浓度WPC通过DL + DS 除以样品容积 获得,建立一个机器磨损趋势基线。图 1: 直读铁谱仪 刚开始服役的机器进入一个磨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颗粒的数量迅速增加然后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稳定在一个平衡浓度。铁谱分析的关键点是,异常磨损的机器将产生异常大量的磨损颗粒,直读铁谱仪用WPC读数指示过分磨损状态,如果 WPC 读数超出了正常趋势,需要制作一个流体的铁谱片以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

棱镜摄谱仪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棱镜摄谱仪实验报告 篇一:棱镜摄谱和光谱分析 棱镜的摄谱和光谱分析 第90组姓名:龚俊辉学号:pb05013225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棱镜摄谱仪并能用它摄取光谱线,对所摄取的光谱进行光谱分析. 实验器材:棱镜摄谱仪,氦放电管,电弧发生器等.实验 原理: (1)棱镜摄谱仪: 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可以平行光管、棱镜、光谱接收三部分,其原理如图 : 按所用的波长的不同,摄谱仪可分为紫外、可见、红外三大类,它们所用的棱镜材料也不同;对紫外用水晶或萤石,对可见光用玻璃,对红外线用岩盐等材料. 本次实验所用的是可见光范围内的小型棱镜摄谱仪,s 为光源,L为透镜,使s发出的发散光会聚后均匀照亮狭缝,

s1为狭缝,以控制入射光的宽度,缝前有光阑,以调节狭缝透光部分的高度.L1的焦距位于s1,这样可以产生平行光,经棱镜折射后再由L2和L3会聚到照相底板F. 本实验中所用的氦放电管是获得氦原子光谱的元件,管内充有一定气压的氦气,两端有金属电极,两端加高电压时,管中的游离电子受到电场的加速作用飞向阳极的过程中,与管中的原子相撞使之处于激发态,当这些处于高能量的氦原子跃迁回到低能态时,辐射出光子. (2)光谱的定性分析: 本次实验中使用铁谱作为已知谱,中间为氦谱作为 未知谱.因为铁光谱谱线丰富,而且几乎每一条谱线的波长都被准确地测定,故只要并列拍摄铁光谱与未知样品光谱.并对所摄的底片进行测量,通过计算即可求出未知谱线的波长. ?1和?2为已知的两条铁谱谱线,?x为未知谱线的波 长,l1,l2和lx分别为?1,?2和?x处的读数,当?1和?2很靠近 时,?2??1与l2?l1近拟成线性关系,因此我们由插入法可得: ?x??1?2??1 即: ?

大物实验——双棱镜干涉实验(七)

双棱镜干涉实验 学生姓名:陈延新学号:111050104 班级:应用物理1101 实验项目名称:双棱镜干涉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菲涅尔双棱镜获得双光干涉的方法; 2、验证光的波动性,了解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原理; 3、观察双棱镜产生光干涉现象和特点,用双棱镜测定光波的波长 4、通过用菲涅耳双棱镜对钠灯波长的测量,掌握光学测量的一些基本技巧,培养动手能力。 二、实验仪器: 单导体激光器,钠光源,扩束镜,双棱镜,二维调节架,透镜,测微目镜,测量显微镜,白炽光,光具座 三、实验原理: (1)、菲涅耳双棱镜实际上是一个顶角极大的等腰三棱镜,如图1所示。它可看成由两个楔角很小的直角三棱镜所组成,故名双棱镜。当一个单色缝光源垂直入射时,通过上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下偏折,通过下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上偏折,相当于形成S′1和S′2两个虚光源。与杨氏实验中的两个小孔形成的干涉一样,把观察屏放在两光束的交叠区,就可看到干涉条纹。

其中,d是两虚光源的间距,D是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作为观察屏,就可直接从该测微目镜中读出条纹间距△x值,D为几十厘米,可直接量出,因而只要设法测出d,即可从上式算出光的波长λ,即 △x=Dλ/d , λ=△xd/D (1) 测量d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二次成像法”,如图2所示,即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加入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L,当D>4f 时,可移动透镜L而在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的缩小像或放大像。分别读出两虚光源像的间距d1和d2,则由几何光学可知: d=2 d(2) 1d (2)、实验装置 光具座,双棱镜,测微目镜,钠光源,可调狭缝 测微目镜是用来测量微小实像线度的仪器,其结构如图3所示,在目镜焦平面附近,的一块量程为8mm的刻线玻璃标尺,其分度值为1mm (如图3(b)中的8条短线所示)在该尺后0.1mm处,平行地放置了

油样铁谱分析技术

铁谱分析技术 铁谱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新的机械磨损测试方法,借助磁力将油液中的金属颗粒分离出来,按颗粒大小排列在谱片上,观察颗粒的相对浓度,进一步分析颗粒的物理性能。 铁谱仪分析广泛用于各行业的内燃机、齿轮箱、轴承、液压系统等大型设备、零部件有效的磨损监测,统计表明,应用铁谱技术,保证重大设备安全运行,减少故障发生,降低维修费用,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一、铁谱分析的内容 1、磨粒浓度和大小,可以反映磨损的严重程度; 2、磨粒形貌,可以反应磨粒产生的原因、机理; 3、磨粒成分,可以反应磨损部位; 二、铁谱分析的特点: 有较宽的尺寸检验范围、同时获得磨粒的多种信息,全面判断磨损故障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产生原因。 三、铁谱分析的原理 铁谱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就是用铁谱仪把油品中的磨粒和碎屑分离出来,并按其尺寸大小依次沉淀到一片透明基片上(即制作谱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定性分析,也可用计算机对磨粒进行图像处理,获取磨屑的有关参数。 摩擦学的研究表明,磨粒数量、递增速度与磨损程度有直接的关系,磨粒的形态、颜色、尺寸等则与磨损类型、进程、材质有关,根

据分析结果做出状态监测或故障诊断结论,是制定设备维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四、铁谱分析仪 生产商:维克森(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磨粒分离、检测的不同方法,铁谱仪主要有四种类型:分析铁谱仪、旋转式铁谱仪、直读式铁谱仪和蓟管式铁谱仪。 1、分析式铁谱仪VIC-T 是最先研制出来的铁谱仪器,油样流经处于高梯度磁场中的倾斜玻璃基片,磨粒按一定规律排列沉积,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谱片,可看到磨损颗粒的材料、尺寸、特征和数量。分析铁谱仪对检测人员的技术经验要求较高。 产品优势: (1)能直接观察粒度尺寸在2um至数百微米范围内的磨粒; (2)以表面特征为依据迅速判断机械的运行和磨损状态; (3)体积较小,操作简便,具有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 (4)装箱、搬运要求不高,随行性较好。 2、旋转式铁谱仪VIC-XT 将油样滴到旋转磁台中心,高速旋转时受离心力作用,油样向四周流散,在环形的高梯度磁场作用下,磨粒以同心同环的形式,沉积在谱片上。避免了泵送时可能产生的碾压和抛光,保持了磨粒原始形貌。 产品优势: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一、名称: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 二、目的: 采用自准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三、器材: 1、分光计 (1)望远镜(2)载物台(3)平行光管(4)读数装置(5)底座 四、原理 图1是自准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 示意图,图中所示三棱镜是横截面为等 边三角形的柱体。AB和AC是透光的光 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 棱角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 棱角的底面。 实验中利用望远镜自身产生平行 光,固定载物台(或固定望远镜),转 动望远镜光轴(或转动载物台),先使 棱镜AB面反射的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双十字叉丝上部的交点上(即望远镜光轴

与三棱镜AB 垂直),记下刻度盘对称游标的方位角读数I I ??'和。然后再转动望远镜(或载物台)使AC 面反射的十字像与双十字叉丝的上交点重合(即望远镜光轴与AC 面垂直),记下读数??II II '和(注意?I 与?II 分别为同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望远镜在位置I 和位置II 的方位角,而和则为另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方位角),两次读数相减即得顶角A 的补角?。 ()()() 1211 22???????II I II I ??''= +=-+-? ??? 则三棱镜的顶角 ()() 1 1801802A ?????II I II I ??''=-=--+-??? ? 五、 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节 为了精确测量角度,必须使待测角平面平行于读数盘平面,所以测量前须对分光 计进行调节。调节分光计的要求是: (1) 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2) 望远镜接收平行光(即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3) 经过光学元件的光线构成的平面应与仪器的中心转轴垂直,即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转轴垂直,载物台中轴线与中心转轴重合。 调节前,应对照实物和图1的结构熟悉仪器,了解各个调节螺钉的作用。调节时要先粗调再细调。 1、目测粗调 根据眼睛的粗略估计,调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上的高低调节螺钉14和29,使它们的光轴大致与中心转轴垂直;调节载物台下的三个水平调节螺钉,使其大致处于水平状态。粗调是细调的前提,也是细调成功的保证。 2、细调 采用自准调整法进行细调,这是以在物面上成一个与物对称的像为依据来调整光路的方法,也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方法。具体调整方法是: (1) 接上电源,打开开光,调节目镜,直到能够清楚地看到分划板上的双十字叉丝为止。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光谱仪和铁谱仪在润滑油检测中的应用

光谱仪和铁谱仪在润滑油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油液分析网利用光谱仪和铁谱仪检测润滑油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变化趋势,可以有效地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目前发射光谱在国内外应用都很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其特点是速度快、准确性高、信息范围广,易于和计算机相联组成自动监测系统。该技术是利用不同元素的物质受到强光源激发后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线,再通过光学系统排序得到光谱。根据特征谱线可以判断某物质是否存在以及其含量。原子发射光谱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测出润滑油中30种元素的含量。光电直读光谱仪,是利用原子发射光谱技术测定润滑油中各种金属元素含量的仪器。 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等离子发射是较新的样品激发技术。将流经石英管的氩气流置于一个高频电场下形成的约8000K的等离子体中,高温等离子体使从石英管中心喷射出的样品解离、原子化并激发。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射光谱技术的再现性较好,准确度及检出率都很高,但较大的粒子会被遗漏。常用的分析仪器有: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荧光分析技术X荧光是介质在放射源照射下所释放的特征X射线。通过检测润滑油在放射源照射下释放的X 射线可以检测磨粒的数量和成分。该方法可直接测定各种特殊形态的试样而无需破坏试样,可测量的元素种类多,测量范围宽,而且速度快,分析结果规律性强。常用的仪器有:X射线荧光分析仪2.2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FT―IR)也称振动光谱,它主要用于对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结构进行分析,但它只能反映分子结构信息,对原子质点、溶解态离子和金属颗粒都不敏感。润滑油是由基添加剂的品种就更多了。当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依次照射润滑油试样时数目以及相对强度,可以推断出润滑油样中存在的官能团,并确定其分子结构。润滑游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构成它的各组分的性能。润滑油品的失效、更换取决于各组分的变化程度,这种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是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因此,仅通过理化分析是无法准确判断的,而利用红外光谱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迅速的一种方法。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润滑油试样中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结构,通过比较新旧润滑油的红外吸收峰的峰位与峰高,可定性与定量检测基础润滑油与添加剂组分是否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以及变化的类型与程度;利用红外光谱的润滑油分析软件可定量测试在用润滑油的氧化值、硫化值、硝化值、积碳、水分、乙二醇、稀释度等参数。通过对谱图的分析,结合各参数的数值,可获得润滑油试样品质变化方面的信息。 直读式铁谱仪主要用来直接测定润滑油试样中磨粒的含量和尺寸分布,能够方便、迅速而准确地测定润滑油样内大小磨粒的相对数量,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摩擦副的磨损程度和磨损烈度,因而能对设备状态作出初步的诊断,是目前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的较好手段。常用的仪器有:YTF-6分析式铁谱仪;YTZ-5型直读式铁谱仪;TTL-3铁量仪。颗粒计数技术润滑油经过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污染。检测这种污染程度有多种方法,有定性、半定量、定时等各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对于污染较重,颜色较深的润滑液,可用斑点试验法,

铁谱仪在油液监测技术分析中关键作用

铁谱仪在油液监测技术分析中关键作用 -------准确把脉一锤定音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油样铁谱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的监测分析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独特作用,目前已被愈来愈多的部门所采用。 在目前的机械故障诊断领域中,油样分析方法的概念实际上已在无形中转变为油样磨损残余物的分析了。磨损、疲劳和腐蚀是机械零件失效的三种主要形式和原因,其中磨损失效约占80%左右,由于油样分析方法对磨损监测的灵敏性和有效性,因此这种方法在机械故障中日以显示其重要地位。通过油液分析对特定摩擦学系统的润滑和磨损状态进行合理评估,是油液监测活动的核心内容。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磨损状况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所示), 在整个过程中铁谱分析技术在油液监测的过程中起到定量、定性、定位的不可替代积极作用。铁谱技术在磨损状态监测中的作用,其实,对于油液中污染颗粒及油品变质产物的分析,分析铁谱也可发挥重要作用;而铁谱技术在摩擦磨损研究方面独特的应用价值更是早已得到广泛重视。 随着机械工业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设备关键部件的结构日益复杂,在追求高性能低成本的同时,在润滑油系统中各摩擦副零组件更趋于高载荷、高温、高速及轻质量,因此容易发生各种磨损故障,从而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据统计,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两千多架飞机,数万只舰艇,成千辆坦克、装甲车等,美国军方在战地安排了60余台MOA油料光谱仪,累计测定飞机油样20566个,地面装备油样12474个,油样分析技术在关键设备(发动机)状态检测中显示了特别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对现代化重要武器装备军用飞机的关键部件航空发动机的磨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油样分析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油品理化性能指标化验、油样污染度评定(以颗粒计数为代表)、以及油样铁谱和光谱分析技术等。在机械故障诊断这个特定的技术领域中,油样分析技术通常是指油样的铁谱分析技术和油样光谱分析技术,有时也包含磁塞技术。 1铁谱分析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 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单色光源(钠灯),可调狭缝,双棱镜,辅助透镜(两片),测微目镜,白屏.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它们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耳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AB 是双棱镜,它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A 较小(一般小于10).从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L 会聚于狭缝S ,使S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从狭缝S 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波前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S1和S2发出的一样,满足相干光源条件,因此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P1P2内产生干涉.当观察屏P 离双棱镜足够远时,在屏上可观察到平行于狭缝S 的、明暗 相间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图1 图2 设两虚光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 ',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到观察屏P 的距离为d ,且d d <<',干涉条纹间距为x ?,则实验所用光源的波长λ为 x d d ?'= λ 因此,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用公式计算出光波波长. 【实验内容】 1.调节共轴 (1)按图1所示次序,将单色光源M ,会聚透镜L ,狭缝S ,双棱镜AB 与测微目镜P 放置在光具座上.用目视法粗略地调节它们中心等高、共轴,棱脊和狭缝S 的取向大体平行. (2)点亮光源M ,通过透镜L 照亮狭缝S ,用手执白纸屏在双棱镜后面检查:经双棱镜折射后的光束,有否叠加区P1P2 (应更亮些)?叠加区能否进入测微目镜? 当移动白屏时,叠加

光谱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方法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仪器分析方法分为()、()、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热分析法和放射化学分析法。 2 光学分析法一般可分为()、()。 3仪器分析的分离分析法主要包括()、()、()。 4仪器分析较化学分析的优点()、()、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答案 1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2光谱法、非光谱法 3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 4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能量B频率C波长D波数

2 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下列哪种参量不变() A波长B速度C频率D方向 3 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4 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C.紫外区和红外区;D.波数越大。 5 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 A.能量越大;B.频率越高;C.波长越长;D.波数越大。 6 波长为0.0100nm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多少eV? A.0.124;B.12.4eV;C.124eV;D.1240 eV。 7 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

射形式辐射多余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A光的吸收B光的发射C光的散射D 光的衍射 8 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A散射B衍射和干涉C折射D发射9 棱镜是利用其()来分光的 A散射作用B衍射作用C折射作用D 旋光作用 10 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A光源、样品池、检测器、计算机 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级管、显示系统 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 二、填空题 1.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波数越(),能量越(),反之,波长越短,能量越()。 2. 在光谱分析中,常常采用色散元件获得()来作为分析手段。 3. 物质对光的折射率随着光的频率变化而变

掠入射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掠入射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 二、实验目的: 掠入射法测定棱镜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 分关计、钠光灯(波长打=589.3nm )、棱镜、毛玻璃。 四、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为掠入射法。用单色扩展光源照射到棱镜AB面上,使扩展光源以 约90角掠入射到棱镜上。当扩展光源从各个方向射向AB面时,以90入射的光线的内折射角最大,为i2max,其余入射角小于90的,折射角必小于i2max,出射角必大于i lmin,而大于90的入射光不能进入棱镜。这样,在AC侧面观察时,将出现半明半暗的视场。明暗视场的交线就是入射角i^ 90的光线的出射方向。可以证明: 掠入射法 五、实验步骤: 1、由于扩展光源辐射进棱镜的入射角度具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在AC出射面观察出射光时,可看到入射角满足hmin < i^::90的入射光线产生的各种方向的出射光

形成一个亮区,存在两条明暗交界线。合理摆放钠光灯光源与棱镜入射面的位置,在望远镜中找出这个亮区。 2、旋转载物台,使入射到棱镜入射面的光线越来越少,当光源只有入射角约90"的入射光线射入棱镜,望远镜中观察到的视场将由亮区慢慢收窄成为一条清晰的细亮线,此时的亮线就是入射角i^ 90的光线的出射方向。记录此时亮线的角度 i lmin o 3、测量棱镜的顶角:?,计算棱镜折射率。 六、实验数据记录 棱镜顶角的测量数据 最小出射角测量数据 七、数据处理:

1、由棱镜顶角的测量数据可得: 干 59.515 能湎 6016 5 9.5°2 =59.5;38 4 2、测量不确定度 1(59.538,—59.5l5: +(59.538—59.537^ +(59.5:38 —60:16彳 +(59.5始8"—59.5^025 =0;4' 所以:一:—:.=59.538.04' 3、由最小出射角测量数据可得: 39.518' 3902' 3906'嘶08' = 3928' sin : 所以 n =n - n =1.59 — 0.07 平均值 Aa = 迟(X —X i J i 丄 所以hmin -kmin 二'■ i 1min =3928'二 O'4' 4、由 cos t " sin i 1min 可得: 平均值1min 2 cos 。+si n imin cos59.5‘38”sin39‘28' 丫 ;n :: sina 丿 sin 59.538 1 : 1.59 于也爲 <^1min = 0.07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17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利用菲涅耳双棱镜可以获得两束相干光以实现光的干涉。双棱镜实验和双平面反射镜实验及洛埃镜实验一起,在确立光的波动学说的历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用简单仪器测量光波波长的主要元件。 双棱镜是利用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光学元件,本实验用双棱镜实验装置测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目的和学习要求 1. 学习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单色光波长的原理和方法; 2. 进一步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 3. 学会测微目镜的使用; 4. 练习逐差法处理数据和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光波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位相差恒定,且振幅差别不太悬殊的情况下,它们在空间相遇时叠加的结果,将使空间各点的光振幅有大有小,随地而异,形成光的能量在空间的重新分布。这种在空间一定处光强度的稳定加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获得相干光源,依其原理不同可分为分振幅法和分波阵面法,牛顿环和劈尖干涉是分振幅的干涉,双棱镜是利用分波阵面法而获得相干光源的。 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作是由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约为1°)的直角棱镜合成的。若置波长为λ的单色狭条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0的两个虚像S1和S2射出的一样。由于S1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再放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17-1)因为干涉场范围比较窄,干涉条纹的间距也很小,所以一般要用测量显微镜或测微目镜来观察。 图17-1 双棱镜干涉光路 现在讨论屏上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分别从相干光源S1和S2发出来的光相遇时,若它们之间的光程差δ恰等于半波长(λ/2)的奇数倍,则两光波叠加后为光强极小值;若δ恰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两光波叠加后得光强极大值。即 暗纹条件δ = (2-1)λ / 2 = ± 1, ±2 ,……(17-1)明纹条件δ = λ= 0 , ± 1, ±2 , ……(17-2)如图(17-2)所示,设S1和S2是双棱镜所产生的两相干虚光源,其间距为,屏幕到S1S2平面的距离为D,若屏上的P0点到S1和S2的距离相等,则S1和S2发出的光波到P0的光程也相等,因而在P0点相互加强而形成中央明条纹。

铁谱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铁谱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的铁谱仪种类很多,人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由于磁铁装置是铁谱仪的核心部件,若按磁铁的工作原理来分,可分为永磁式铁谱仪和电磁式铁谱仪。根据机器状态监测方式来分,又可分为离线铁谱仪和在线铁谱仪。若按实现铁谱定量与定性分析功能需要来分,又可分为分析式铁谱仪、直读式铁谱仪、双联式铁谱仪等,上述三种铁谱仪都属于离线铁谱仪。此外,若根据铁谱片的制作原理不同分类,又可分为旋转式铁谱仪和固定式铁谱仪。具体分类如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铁谱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分析式铁谱仪是最早开发出来的铁谱仪,它包含了铁谱技术的全部基本原理。分析式铁谱仪的用途是用来分离机器润滑油样中的磨粒,并能使磨粒依照尺寸大小有序地沉积在一显微镜玻璃基片上,从而制成铁谱片,然后利用铁谱显微镜等观测和分析仪器,实现对磨粒的定性、定量铁谱分析。 分析式铁谱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简图如图1所示。它将从润滑系统中取得的分析油样经稀释处理后取样到玻璃管中,经微量泵将分析油样输送到安放在磁场装置上方的玻璃基片的上端,玻璃基片的安装与水平面成一定倾斜角,以便在沿油流方向形成一逐步增强的高强度磁场,同时又便于油液沿倾斜的基片向下流动,从玻璃基片下端经导流管排入废油杯中。分析油样中的可磁化金属磨粒在流经高梯度强磁场时,在高梯度磁力、液体黏性阻力和重力联合作用下,按磨粒尺寸大小有序地沉积在玻璃基片上,并沿垂直于油样流动方向形成链状排列。在分析油样从基片上流过之后,经用四氯乙烯溶液洗涤基片,清除残余油液,使磨粒固定在基片上便制成了可供观察和检测的铁谱片。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6b4395703.html,/newsdetail-2004.htm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研究性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实验(分波面法)激光的双棱镜干涉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摘要:两束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1)频率相同;2)振动方向相同;3)相位差恒定。产生相干光的方式有两种: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本次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就属于分波阵面法。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是一个经典而重要的实验,该实验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共同奠定了光的波动学的实验基础。 一、实验重点 1)熟练掌握采用不同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 2)用实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 3)学习用激光和其他光源进行实验时不同的调节方法。 二、实验原理 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成是有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合成。若置单色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0的两个虚像S1和S2射出的一样。由于S1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放置一个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如图所示,设虚光源S 1和S 2的距离是a ,D 是虚光源到屏的距离。令P 为屏上任意一点,r 1和r 2分别为从S 1和S 2到P 点的距离,则从S 1和S 2发出的光线到达P 点得光程差是: △L= r 2-r 1 令N 1和N 2分别为S 1和S 2在屏上的投影,O 为N 1N 2的中点,并设OP=x ,则从△S 1N 1P 及△S 2N 2P 得: r 12=D 2+(x-2 a )2 r 22=D 2+(x+2a )2 两式相减,得: r 22- r 12=2ax 另外又有r 22- r 12=(r 2-r 1)(r 2+r 1)=△L(r 2+r 1)。通常D 较a 大的很多,所以r 2+r 1近似等于2D ,因此光程差为: △L=D ax 如果λ为光源发出的光波的波长,干涉极大和干涉极小处的光程差是: = k λ (k=0,±1, ±2,…) 明纹 =212 k λ (k=0,±1, ±2,…) 暗纹 由上式可知,两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是:

棱镜摄谱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3) 实验名称:用小型棱镜摄谱仪测定光波波长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棱镜摄谱仪的调节方法和摄谱技术。 3.学会用照相法测定某一光谱线的波长。 二、实验仪器: 玻璃棱镜摄谱仪,汞灯,氦—氖激光器,氦—氖辉光器,读数显微镜,暗室设备等。 三、实验原理: 1.棱镜摄谱仪的构造 (1)准直管 准直管由狭缝S1和透镜L1组成。S1位于L1的物方焦平面上。被分析物质发出的光射入狭缝,经透镜L1后就成为平行光。实际使用中,为了使光源S射出光在S1上具有较大的照度,在光源与狭缝之间放置会聚透镜L,使光束会聚在狭缝上。 (2)棱镜部分 主要是一个(或几个)棱镜P,利用棱镜的色散作用,将不同波长的平行光分解成不同方向的平行光。 (3)光谱接收部分 光谱接收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照相装置。它包括透镜L2和放置在L2像方焦平面上的照相底板F,透镜L2将棱镜分解开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平行光聚焦在F的不同位置上,如图(1)所示。由于透镜对不同波长光的焦距不同,当不同波长的光经L2聚焦后并不分布在与光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所以,必须适当地调整照相底板F的位置,方可清晰的记录各种波长的谱线。 图(1)

F1(λ1),F2(λ2),…分别是波长λ1,λ2,…为的光所成的狭缝的像,叫做光 谱线。各条光谱线在底板上按波长依次排列就形成了被摄光源的光谱图。若光源辐射的波长λ1,λ2,…等为分立值,则摄得的光谱线也是分立的,叫做线光谱;若光源辐射的波长为连续值,则摄得的是连续光谱。 本实验用的小型玻璃棱镜摄谱仪,可用来拍摄可见光区域的光谱。其结构与图16—1所示的基本相同,但由于采用恒偏棱镜代替三棱镜P,因此,它的照相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光轴与准直管的光轴垂直如图(2)所示。 2.摄谱仪的性能 (1)色散 色散代表仪器的分光能力,是衡量复色光经仪器色散后各单色光分散的程度。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光谱,某一波长的谱线总是以最小偏向角的状态通过棱镜,由于不同波长的谱线有不同的最小偏向角,所以可用角色散表示棱镜色散的特征(相差单位波长的两谱线分开的角距离)。棱镜的角色散D为: D=dδm dλ ? ? √122? ? dn dλ 实际应用时,常使用线色散D1来表示相差单位波长的两谱线在光谱面上分开的距离 D1=dl dλ 得: D1=D f2′cosε 式中,f2是聚光透镜L2的焦距,ε是底片与垂直光轴平面的夹角。显然,

棱镜摄谱实验

实验1 棱镜光谱实验 光谱学研究的是各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谱是电磁波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通过光谱的研究,人们可以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电子组态、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在化学分析中也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发射光谱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的光谱: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线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原子,带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连续光谱则主要产生于白炽的固体或气体放电。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先进的光谱实验室已不再使用照相干版法获得光谱图形,所使用的都是以CCD 器件为核心构成的各种光学测量仪器。PSP05型CCD 微机棱镜摄谱仪测量系统采用线阵CCD 器件接收光谱图形和光强分布,利用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直观的方式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与其他产品相比,PSP05型摄谱仪具有分辨率高(微米级),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和实时观测,观察方式多样,物理现象显著,物理内涵丰富,软件功能强大等明显的优点,是传统棱镜摄谱仪的升级换代产品。 【实验目的】 1.了解小型摄谱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摄谱仪的定标方法及物理量的比较测量方法(线形插值法)。 【实验原理】 1.光谱和物质结构的关系 每种物质的原子都有自己的能级结构,原子通常处于基态,当受到外部激励后,可由基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由于激发态不稳定,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很快就返回基态,此时发射出一定能量的光子,光子的波长(或频率)由对应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i E ?决定。0i i E E E ?=-,i E 和0E 分别表示原子处于对应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即: i i i c E h h νλ?== (1-1) 得:i i hc E λ= ?,式中,i = 1,2,3,…,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经激发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包含不同频率(波长)的光,这些光经色散元件即可得到一对应的光谱。此光谱反映了该物质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故称为该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识别特征光谱,就可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 2.棱镜摄谱仪的工作原理 复色光经色散系统(棱镜)分光后,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称为光

光谱分析导则

火力发电厂金属光谱分析导则 1 总则 1.0.1光谱分析是目前火力发电厂在安装、检修和制作过程中严格把好金属质量关,确保火力发电厂金属监督范围内各类管道和部件及其焊接接头的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使这一工作更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火力发电厂金属光谱分析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电力系统火力发电厂设备的高温高压管道和各类合金钢部件,以及它们的焊接接头,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的光谱分析工作。 1.0.3高温管道和部件,承压管道和部件等的光谱分析工作,必须遵守《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91的有关规定。 1.0.4光谱分析工作必须遵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07-92的有关规定。 1.0.5光谱分析工作必须遵守《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SD167-92的有关规定。 1.0.6光谱分析工作必须遵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机安装篇)》的有关规定。 2 对光谱分析人员的要求 2.0.1 凡从事光谱分析的工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并经光谱分析人员资格监定考核委员会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方能从事光谱分析工作。 2.1对光谱高级分析人员的要求: 2.1.1应全面了解光谱工作项目和工作量,协助技术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及拟定技术措施。 2.1.2参加并指导光谱分析工作,解答复核疑难问题,并作出准确结果。 2.1.3掌握常用合金钢的性能用途及燃弧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2.1.4能分析仪器所能分析的合金元素,对主要的合金元素作必要的半定量分析,并对其检验结果负责。 2.2对光谱检验人员的要求: 2.2.1熟练操作仪器,具有一定的仪器维护和一般的故障排除技能。 2.2.2掌握电厂常用合金钢及所含合金元素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技能,并对其检验结果负责。 2.2.3作好分析记录和分析标记,对被检出的不符合技术资料要求的项目必须进行复核,并及时签发检验报告,通知有关部门(使用及检验部门) 。 2.2.4具有排除被分析试样中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因素的能力。对违反安全规程不符合工作要求的试件,应拒绝接受分析检验。 2.2.5了解安全防护的知识,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 2.2.6光谱分析人员的视力应在1.0以上,色盲者不能担任光谱分析工作。 2.2.7光谱分析是在高频下进行工作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加强注意劳动保护管理。

光谱分析方法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仪器分析方法分为()、()、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热分析法和放射化学分析法。 2 光学分析法一般可分为()、()。 3仪器分析的分离分析法主要包括()、()、()。 4仪器分析较化学分析的优点()、()、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答案 1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2光谱法、非光谱法 3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 4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能量B频率C波长D波数 2 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下列哪种参量不变() A波长B速度C频率D方向 3 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4 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C.紫外区和红外区;D.波数越大。 5 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

A.能量越大;B.频率越高;C.波长越长;D.波数越大。 6 波长为0.0100nm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多少eV? A.0.124;B.12.4eV;C.124eV;D.1240 eV。 7 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辐射多余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A光的吸收B光的发射C光的散射D光的衍射 8 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 A散射B衍射和干涉C折射D发射 9 棱镜是利用其()来分光的 A散射作用B衍射作用C折射作用D旋光作用 10 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A光源、样品池、检测器、计算机 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级管、显示系统 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 二、填空题 1.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波数越(),能量越(),反之,波长越短,能量越()。 2. 在光谱分析中,常常采用色散元件获得()来作为分析手段。 3. 物质对光的折射率随着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这中现象称为() 4. 吸收光谱按其产生的本质分为()、()、()等。 5. 由于原子没有振动和转动能级,因此原子光谱的产生主要是()所致。 6. 当光与物质作用时,某些频率的光被物质选择性的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此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由()状态跃迁到()的状态。 7.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和()。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光学分析法? 2. 何谓光谱分析法和非光谱分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