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13)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13)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13)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13)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1.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

..的是

A.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是 B.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C.Cl-的结构示意图为: D.HClO的结构式为H—O—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给出的是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错误;B.在二氧化碳的分子中C原子与每个

O原子共用2对电子,电子式是,错误;C.Cl-的结构示意图为,错误。D.HClO的结构式为H—O—Cl,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表示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2.甲醛(HCHO)是一种致癌物,下列有关甲醛的使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经甲醛处理过的胶合板装修居室

B.用甲醛处理过的衬衫具有免熨效果

C.将生物标本浸于盛有甲醛水溶液的密封瓶中

D.海产品用甲醛水溶液浸泡,以保鲜防腐

【答案】C

【解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由于形成原电池,可看到有氢气产生

D.100mL 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铁与浓硫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错误;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加快,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正确;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硝酸银后,由于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氢离子,相当于溶液中存在硝酸,所以铜与稀硝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不是氢气,错误;D、100mL 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加水,所以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

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应该是

A.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还原反应

D.砒霜是氧化产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题给信息,确定海鲜中砷元素为+5价,与大量维生素C反应生成砒霜,,由化合价确定砒霜为还原产物。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5.下图是一种试验某种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

则D瓶盛的溶液是 ( )

A.浓硫酸

B.饱和食盐水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悬浊液

【答案】B

【解析】略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值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当盐酸和氨水恰好反应生成NH4Cl时,溶液呈酸性,若溶液呈中性,应继续向溶液中加入氨水,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NH4Cl和NH3?H2O,A错误;B、向稀醋酸中加水稀释,醋酸的电离平衡会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但c(H+)减小, pH增大,B错误;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析出晶体后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所以离子浓度不变,pH值不变,C正确;D、氢氧化铁胶体的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但氢氧化铁胶体呈电中性,D错误。答案选C。

考点:溶液酸碱性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浓度分析,胶体的性质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2Fe 3++3H2↑

B 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 + Ca 2++2OH-= CaCO3↓+ H2O

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 + 2H+= CO2↑+ H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2H+= Cu2++ H2↑

【答案】B

【解析】

正确答案:B

A、Fe + 2H+= Fe 2++H2↑

C 、CaCO3 + 2H+= Ca2++CO2↑+ H2O

D、不反应

8.山萘酚(Kaempf erol)结构如下图所示,且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茶叶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及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有关山萘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式中含有2个苯环和羟基、醚键、羧基、碳碳双键

B.可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

C.可与NaOH反应,不能与NaHCO3反应

D.1 mol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 mol Br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从题给结构简式可知,山奈酚中没有羧基,应为羰基,A项错误;B.该分子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C.该分子有酚羟基,能与NaOH反应,该分子中无羧基,不能与NaHCO3反应,C项正确;D.酚的邻、对位消耗溴水4mol,碳碳双键消耗溴水1mol,共消耗5mol溴水,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

9.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B.1.5mol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5N A

C.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D.含有H2SO41mol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5N 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1mol Cl2与1mol Fe反应,2Fe+3Cl2=2FeCl3,1mol氯气全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A错误;B.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3NO2+H2O=2HNO3+NO,转移的电子数为N A,故B错误;C.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分子最简式相同,只需计算46gNO2中所含原子数=46g÷46g/mol×3×N A=3N A,故C正确;D.铜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故硫酸不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SO2的分子数小于0.5N A,故D错误;答案为C。

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10.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

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OH固体 B.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C.NH4Cl固体 D.CH3COONa固体【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NaOH固体与HCl发生中和反应,使HCl的物质的量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也减小,错误;B.加入同浓度的醋酸溶液,使溶液中c(H+)增大,n(H+)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也增大,错误;C.NH4Cl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错误;D.加入CH3COONa固体,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醋酸,使c(H+)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当溶液中c(H+)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溶液中醋酸再电离产生H+,继续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故最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物质的量,正确。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物质反应总量的影响的知识。

11.在N2(g)+3H2(g) 2NH3(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N2)=0.1 mol·L-1·s-1 B.v(H2)=0.9 mol·L-1·s-1

C.v(NH3)=0.8 mol·L-1·s-1 D.v(N2)=1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按照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将上述四个反应速率都转化为氮气表示,则B项:v(N2)=1/3 v(H2)=0.3 mol·L-1·s-1;C项:v(N2)=1/2 v(NH3)=0.4 mol·L-1·s-1;D项:v(N2)=1 mol·L-1·min-1=1/60 mol·L-1·s-1,所以最快的是C,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12.在无色的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Al3+、NO3-、Cl- B.K+、Na+、Cl-、AlO2-

C.Fe2+、K+、SO42-、Cl- D.Na+、HCO3-、K+、N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Al3+与OH-不共存;C.Fe2+浅绿色且与OH-不共存;D. HCO3-与OH-不共存;只有B正确。

考点:离子共存

13.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

A.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

【答案】C

【解析】当杠杆为导体时,构成了原电池,A 端Cu 球上会析出铜增重,A 端低;当杠杆为绝

缘体时,加CuSO 4溶液后溶液密度增大,对Cu 球的浮力增大,所以A 端上升。

14.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并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

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目要求可知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应具有-COOC-、-C 6H 4-(为苯环)的结构,

和苯环相连的取代基可以是-CH 3和-OOCH(存在邻间对三种),-CH 2OOCH 或-O0CCH 3或-COOCH 3,

共六种;故选D 。

【考点定位】考查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名师点晴】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和结构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据有机物属于酯类,且分子结

构中有苯环,则应含有-COOC-、-C 6H 4-(为苯环)的结构,则取代基分别为-CH 3和-OOCH(存在

邻间对三种),-CH 2OOCH 或-O0CCH 3或-COOCH 3,据此回答。

15.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 和B ,发生反应:A(g)+xB(g) 2C(g)。

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

表示:

容器

甲 乙 丙 容积

0.5 L 0.5 L 1.0 L 温度/℃

T 1 T 2 T 2 反应物起

始量 1.5 mol A 0.5 mol B 1.5 mol A 0.5 mol B 6.0 mol A 2.0 mol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min 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A)=0.025 mol·L -1·min -1

B .由图可知:T 1<T 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D .T 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 mol A 、1.5 mol B ,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2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10min 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min)/(1.0min 10/0.1)(?==

L mol L mol C ν,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A)=0.05 mol·L -1·min -1,A 错误;B .先达到平衡,说

明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T 1<T 2,甲和乙只有反应温度不同,T 2时生成的C 少些,所以T 2

相对于T1来说化学平衡逆行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反热反应,B错误;C.对比乙和丙可以看出,乙和丙互为等效平衡,那么x=1,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相当于改变压强,压强对这个反应没有影响,C正确;D.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 mol A、1.5 mol B,和起始时加入1.5 mol A、0.5 mol B互为等效平衡,最终生成C 的物质的量为1.5mol/L×0.5L=0.75mol,转化的A的物质的量为:

0.75mol×1/21=0.375mol,A的转化率为0.375mol/0.5m ol×100%=75%,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等效平衡、化学平衡计算

16.近期,科学家用NaNO3和Na2O在573K反应制得了离子化合物Na3NO4。

(1)经测定,Na3NO4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则NO43-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Na3NO4与CO2能剧烈反应,并转化为常见物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Na3NO4与H2O能剧烈反应,并转化为常见物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Na3NO4+CO2==NaNO3+Na2CO3 (3) Na3NO4+H2O==NaNO3+2NaOH

【解析】(1) 要书写NO43-的电子式,可以这样考虑:每个氮原子的价电子数为5,每个氧原子的价电子数为6,1个NO43-离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并带3个单位的负电荷,每个NO43-的电子总数为1×5+4×6+3=32,32可以写成4×8,根据题意可知,Na3NO4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NO43-的电子式

为:。

(2) (3)根据“NaNO3和Na2O在573K反应制得了离子化合物Na3NO4”,可以把Na3NO4的化学式改成NaNO3·Na2O,Na3NO4与CO2或H2O的反应,就可以看成是Na2O与CO2或H2O 的反应,这样就可以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3NO4+CO2==NaNO3+Na2CO3;Na3NO4+H2O==NaNO3+2NaOH

17.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有多种用途。(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水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所以水分子稳定

C.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水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冰熔化时水分子内共价键发生断裂

(2)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暖冰”,则“暖冰”中水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3)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易形成水合氢离子(H3O+)。其中含有的化学键为。

(4)如果需要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除了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回答一种即可)。若室温时,将某一元酸HA加水配成0.1 mol·L-1的稀溶液,此时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则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倍。(5)将一定量的Na2SO3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为。(6)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异进

行发电。已知该电池用金属银做负极,正极反应为5MnO2+2Na++2e- Na2Mn5O10,请写出

电池总反应式。

【答案】(1)C(2分)

(2)V形(2分)

(3)极性键、配位键(2分)

(4)加入可水解的盐(或答具体的物质) 106 (各2分,共4分)

(5)c(Na+)+c(H+)=2c(SO32-)+ c(HSO3-)+ c(OH-) (2分)

(6)5MnO2 +2Ag +2NaCl Na2Mn5O10+2AgCl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氢键存在于水分子之间,故A错误;水分子稳定和范德华力无关,跟水分子内部的共价键有关,故B错误;C正确,冰融化属于物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2)水分子中氧原子含有2个σ键和2个孤对电子,所以水分子是V型结构;

(3)水合氢离子(H3O+)中含有的化学键为极性键、配位键;

(4)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HA电离出的c(H+)为0.1mol·L-1×0.1%=10-4mol·L-1,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0-10mol·L-1,则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5)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 HSO3-+OH-,HSO3-+H2O H2SO3+OH-,所得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为c(Na+)+c(H+)=2c(SO32-)+ c(HSO3-)+ c(OH-);

(6)负极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Ag+Cl--e-=AgCl,负极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加上正

极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就得到总反应方程式,5MnO2+2Ag +2NaCl Na2Mn5O10+2AgCl。

考点:考查关于水的综合化学知识。

18.(11分)下图是我校实验室化学试剂浓硫酸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需要480 mL 1 mol·L-1的稀硫酸。用该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 胶头滴管;②玻璃棒;③烧杯;④量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写仪器名称)。

(2)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所需浓硫酸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mL;若将该浓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49%(填“>” 、“<” 或“=”)。

(3)定容时,若加入的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采取的措施是

(4)下列操作对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什么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

②容量瓶用水洗净后未烘干:;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5)在配置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

C.将准确量取的18.4mol·L-1的硫酸,注入已盛有100mL水的5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D.将硫酸溶于水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E.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答案】(11分)(1)—(4)题每空1分(5)题3分,漏选2分多选错选不给分

(1)500m L 容量瓶(2)18.4 27.2 >

(3)重新配制(4)偏低无影响偏高(5)BCE

【解析】

试题分析:(1)配制顺序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量筒(用到胶头滴管)量取,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缺少500 mL的容量瓶、玻璃棒;

(2)如图所示浓硫酸的浓度为=18.4mol/L.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故18.4mol/LxV=500mlx1mol/L,解得V=27.2ml;若将该浓硫酸与等体积

的水混合,硫酸溶质的质量不发生变化,质量分数为,由于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硫酸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故质量分数大于49%;

(3)定容时,若加入的水超过刻度线,已经无法达到配制溶液所需要浓度,故必须重新配制;(4)①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溶质未全部进入容量瓶,导致浓度偏低;②容量瓶用水洗净后未烘干,因配制过程中需要添加水,对浓度无影响;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以下,体积偏小,导致浓度偏高;

(5)容量瓶瓶口有活塞,使用容量瓶前应检查它是否漏水,A正确;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液润洗,否则导致浓度偏高,B错误;容量瓶只是定容容器,不可作溶解或稀释容器,C错误;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需要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

导致浓度偏高,D正确;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四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颠倒摇匀,E错误。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19.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对乙二酸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课题]探究乙二酸的某些性质

[查阅资料]乙二酸(HOOC-COOH)俗称草酸,草酸晶体的化学式为H2C2O4·2H2O;草酸在100℃时开始升华,157℃时大量升华,并开始分解;草酸蒸气在低温下可冷凝为固体;草酸钙不溶于水,草酸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出猜想]

猜想一:乙二酸具有不稳定性

根据草酸晶体的组成,该小组同学猜想其受热分解产物为CO、CO2和H2O。设计方案:(1)请用下列装置组成一套探究并验证其产物的实验装置(草酸晶体分解装置略,连接导管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D→( )→B→D;

② 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中有CO的实验现象是。

③ 整套装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为。

猜想二:乙二酸具有还原性设计方案:

(2)该小组同学向酸化的KMnO4溶液中滴入过量的草酸溶液,发现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产生一种气体,从而判断草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① A→(C)→D→( E )→B→D② 收集D处气体,检验CO气体的纯度;除去气体中的CO2和水,提高CO的浓度;B中黑色固体变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没有CO尾气的处理装置(2)2MnO4-+5H2C2O4+6H+=10CO2↑+2Mn2++8H2O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水蒸气一般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O一般用氧化铜检验,而CO2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由于检验CO2时需要通过溶液,因此首先检验水蒸气,然后再检验CO2,最后检验CO,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D、E、B、D。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作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CO2,提高CO浓度。由于CO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因此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收集D 处气体,置于酒精灯焰部,若发出“噗”的声音,再点燃酒精灯(或收集D处气体,检验CO纯度)。CO具有还原性,能把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CO2,所以检验产物中CO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由于CO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所以整套装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为没有一氧化碳尾气处理

装置。

(2)该小组同学向用硫酸酸化的KMnO 4溶液中滴入过量的草酸溶液,发现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这说明在反应中草酸把高锰酸钾还原为锰离子,而草酸被氧化为CO 2,则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2MnO 4-+5H 2C 2O 4+6H +=10CO 2↑+2Mn 2++8H 2O 。

考点:考查草酸性质及草酸分解实验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2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 2并验证SO 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若观察到装置④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⑤中的溴水褪色(已知因含有Br 2而溴水呈红棕色),请回答:

(1)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3)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证明SO 2有__________性。

(4)④中SO 2做__________剂。

(5)⑤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当1 molSO 2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

(6)⑥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1)↑+=++-22232SO O H H SO

(2)溶液变为红色(3)品红溶液褪色 漂白性(4)氧化

(5)SO 2+Br 2+2H 2O =-24SO +2Br -+4H +

2mol (6)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

【解析】

试题分析:(1)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2232SO O H H SO 。

(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②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3)二氧化硫有漂白性,③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4)222232SO H S S H O +=↓+, SO 2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SO 2做氧化剂。

(5)中二氧化硫、溴水反应生成硫酸、氢溴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 2+Br 2+2H 2O =

-24

SO +2Br -+4H +,当1 molSO 2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 mol 。 (6)二氧化硫有毒,⑥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

21.(5分)硫有多种含氧酸,亚硫酸(H2SO3)、硫酸(H2SO4)、焦硫酸、硫代硫酸(H2S2O3)等,其中硫酸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完成下列计算:

(1)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4.48L(标准状况),若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500mL,该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2)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其中的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445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L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答案】(5分)(1)0.4 (3分)(2)1.25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SO2的物质的量=4.48L÷22.4L/mol=0.2mol,根据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2H2O+SO2↑可知生成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因此稀释后硫酸铜的浓度=0.2mol÷0.5L=0.4mol/L。

(2)445g焦磷酸的物质的量=445g÷178g/mol=2.5mol,则根据S原子守恒可知溶于水可以生成2.5mol×2=5mol硫酸,所以硫酸的浓度=5mol÷4L=1.25mol/L。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22.下面是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图:

质谱图的A+表示带一个正电荷分子离子;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个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是1:3.又经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分子中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红外吸收峰.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填“是”或者“不是”);

(3)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多种有机物.下图中,D1与D2、E1与E2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的化学名称为;E2的结构简式是;⑥的反应类型是.

【答案】(1)CH3CH=CHCH3;(2)是;(3)CH3CHClCHClCH3 + 2NaOH CH2=CHCHCH2 + 2NaCl + 2H2O;1,3﹣丁二烯;HOCH2CH=CHCH2OH;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解析】(1)下面是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图:质谱图的A+表示带一个正

电荷分子离子,根据核质比知其相对分子质量是56,且为烃,C原子个数==4…8,所以

其分子式为C4H8;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个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是1:3,说明含有两种氢原子,且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3,又经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分子中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红外吸收峰,则A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故答案为:CH3CH=CHCH3;

(2)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该结构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H原子被甲基取代,所以该分子中所有C原子共面,故答案为:是;

(3)D1与D2、E1与E2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A和氯气反应生成B,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说明A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CH3CHClCHClCH3,C能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则C 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D1结构简式为CH2BrCHBrCH=CH2,E1结构简式为HOCH2CH(OH)CH=CH2;D2结构简式为BrCH2CH=CHCH2Br,E2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2OH,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ClCHClCH3 + 2NaOH CH2=CHCHCH2 + 2NaCl + 2H2O,C的化学名称为1,3﹣二丁

烯;E2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CHCH2OH;⑥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正确判断A结构简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结合题给信息进行推断,注意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23.下图是一些常见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有毒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C、E为金属单质,G、J的焰色均为黄色。反应①为炼铁高炉中的重要反应;反应②可用于焊接铁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J的化学式为。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D→G是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K→H是制作印刷电路板的重要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F→L是铝土矿提纯中的重要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Fe2O3,Na2CO3;

(2)2Cl2+ 2Ca(OH)2 CaCl2+ Ca(ClO)2+ 2H2O;

(3)NaCl+ CO2+ NH3+ H2O NaHCO3+ NH4Cl;

(4)2Fe3+ + Cu 2Fe2+ + Cu2+;

(5)Al2O3 +2 OH- 2AlO2- + H2O。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①为炼铁高炉中重要的反应,A为无色有毒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因此有A:CO,B:Fe2O3,反应②可用于焊接铁轨,是铝热反应,即C:Al,D:CO2,G的焰色为黄色,则G为NaHCO3,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J为Na2CO3,E: Fe,H: FeCl2,K: FeCl3,F: Al2O3,I: Al(OH)3,L: NaAlO2,

(1)根据上述分析得出B的化学式为Fe2O3,J的化学式为Na2CO3;(2)氯气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Cl2+ 2Ca(OH)2 CaCl2+ Ca(ClO)2+ 2H2O;(3)利用了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的特点,NaCl+ CO2+ NH3+ H2O NaHCO3+ NH4Cl;(4)利用Fe3+的强氧化性,2Fe3++ Cu 2Fe2+ + Cu2+;(5)利用Al2O3表现两性,Al2O3+2 OH- 2AlO2- + H2O。考点:考查无机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鲁科版化学教案选修四1.2.2《电解原理的应用》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 ⑵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电解原理,能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掌握惰性材料作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及计算。 ⑵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观看氯碱工业的模型、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等,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迁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同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1.2.2《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电解的工作原理 2、采用何种装置完成电解? 【板书】课题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疑】 1 工业上冶炼金属的方法有哪些? 2、工业上如何冶炼钠、镁、铝? 下面我们进行第1个小活动,以饱和NaCl溶液和熔融的NaCl为离子导体设计电解池。 【交流研讨1】请选用合适药品和仪器画出你设计的电解池装置并写出电解熔融的NaCl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阳极:2Cl--2e-=Cl2↑

阴极:2H ++2e-=H 2↑ 总反应:2NaCl=====通电 Cl 2↑+2Na 【点拨】刚刚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冶炼金属钠的原理。 【讲述】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法是冶炼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冶炼像Na 、Ca 、Mg 、Al 这样活泼的金属我们常选用电解其熔融态的化合物的方法。这就是电冶金。 【板书】1、电冶金,冶炼活泼金Na 、Mg 、Al 等。 【投影】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 【讲述】我们设计的第二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烧碱的同时还得到了H 2和Cl 2,习惯上把这种工业叫做氯碱工业。 【板书】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氯气和氢气 —(氯碱工业) 【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观察、思考】 (1)电解池的两极各产生什么现象?若在两极附近均滴加酚酞试液,会有什么现象? (2)怎样初步检验两极产物的生成? (3)结合教材,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总结】 现象: 阳极:有气泡产生,使湿润的淀粉-KI 溶液变蓝 阴极: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阳极:2Cl --2e - =Cl 2↑ 阴极:2H ++2e - =H 2↑ 总式: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讲述】这就是氯碱工业的核心原理,具体生产工艺则属于化学与技术范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 【知识拓展】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 (1)生产设备名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阴极:碳钢 阳极:钛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学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法。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2、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3、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二、学习重点、难点 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探索新知](1—18号) 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以H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b. 以He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c. 以C 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活动探究](1—18号) 书写下列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N 、 O、 Ne 、 Al、 Mg 、 Si 、 [学无止境](19—36号) a.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Sc Fe 结论: b.再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Cr Cu 结论: 练习:V、As 第2、3课时 (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看图·思考] 仔细观察图1-2-7鲍林近似能级图回答下面问题: 鲍林近似能级图中分为几个能级组?每一能级组中共有多少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 [交流·研讨] 请根据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参照鲍林近似能级图,尝试分析原子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内在联系,回答下题。 (1)周期的划分与什么有关? (2)每一周期(前4周期)各容纳几种元素?这又与什么有关? (3)周期的序数与什么有关?(从原子中电子排布式分析)[同步检测1]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根据这一排布式可知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练习]书写19号钾原子,24号铬原子,30号锌原子和35号溴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共同分析]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与过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有什么区别? [观察讨论]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价电子排布,从中找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族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虽然放热,但浓硫酸是液体,又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适宜给食品加热;而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溶于水,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氯化钠溶于水能量变化不明显。 答案:B 2.人造卫星常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 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

解析:原电池就是把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使电子经外电路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答案:B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铁与盐酸反应 B . C 与CO 2共热 C .碳酸钙的分解 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反应 解析:Fe +2HCl===FeCl 2+H 2↑,放热反应;C +CO 2===== 高温2CO ,吸热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吸热反应;Ba(OH)2·8H 2 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吸热反应。 答案:A 4.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 反应前 反应后 A .A 2+3 B 2 2AB 3 B .2AB 2+B 22AB 3 C .2A 2B +5B 2===4AB 3 D .2AB 2+B 2===2AB 3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用AB 2、B 2表示,生成物用AB 3表示,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为可逆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AB 2+B 22AB 3。

鲁科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三化学笔记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核 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带电特点: 微粒 质子 中子 电子 带电特点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二、核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比较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本质 质子数(核电 荷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 质子数、中子数都一定 的一类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 核素的互称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范畴 同类原子,存 在游离态、化 合态两种形式 原子 原子 单质 特性 只有种类,没 有个数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 同 由一种元素组成,可独立存在 决定因素 质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组成元素、结构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 Z 个 中子 N 个=(A -Z )个 核外电子 Z 个

举例H、C、N三种 元素 1 1 H、2 1 H、3 1 H三种核素 234 92 U、235 92 U、238 92 U互为同位 素 O2与O3 2.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联系 三、原子或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或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电荷数 (5)除1 1 H外,其它元素的原子中,中子数≥质子数 2.原子的质量数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区别原子的质量数是该原 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 数的代数和,都是正整 数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 子的真实质量与12 6 C质量的 12 1 的比值,一般不是正整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天 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 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 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比的积的 加和得来的。Ar=Ar l*a1% +Ar2*a2%+ 联系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的质量数相等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依据:电子能量高低、运动区域离核远近。 2.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容纳电子数 2 4 8 2n2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能量低高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3.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 、正盐水溶液pH 均为7 D 、硫酸钠水溶液pH 小于7 2、在pH 都等于9的NaOH 和CH 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 离子浓度分别为 A mol ·L -1与B mol ·L -1,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 B B 、A =10-4B C 、B =10-4A D 、A =B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A 、NH 4+ +2H 2O NH 3·H 2O + H 3O + B 、HCO 3- + H 2O H 3O + + CO 32- C 、HS -+H + === H 2S D 、Cl 2+H 2O H ++Cl -+HClO 4、向0.1 mol ·L —1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会引起 A 、溶液的pH 增大 B 、溶液中c (CH 3COO — )减小 C 、溶液中c (H +)增大 D 、溶液中c (H +)·c (OH —)增大 5、pH=1的HClO 溶液与0.1 mol ·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A 、c (Na +) = c (ClO —) B 、pH>7 C 、pH=7 D 、pH<7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C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7、0.1 mol/L NaHCO 3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A 、5.6 B 、7.0 C 、8.4 D 、13.0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 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反应的溶液中,pH 最大的是 A 、Na 2CO 3溶液 B 、NH 4HCO 3溶液 C 、NaHSO 4溶液 D 、NaHCO 3溶液 9、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 Na 2CO 3溶液:c (OH —)=c (HCO 3—)+c (H +)+2c (H 2CO 3) B 、0.1 m o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 (Na +)>c (CH 3COO —)>c (H +)> c (OH —)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 =5的混合溶液:c (Na +)>c (NO 3- ) 10、有①Na 2CO 3溶液、②CH 3COONa 溶液、③NaOH 溶液各25 mL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模块综合测评.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6 B.1s22s22p63s23p63d54s2 C.1s22s22p63s23p63d5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根据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0;B 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C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6;D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1。 【答案】 C 2.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半径越大 B.在同一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肯定不同 C.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D.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解析】s原子轨道是球形的,电子层序数越大,其半径越大,A项正确;根据洪特规则,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B项错误;由于3s轨道的能量低于3p轨道的能量,基态镁原子应是吸收能量,C项错误;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

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不能形成π键,D错。 【答案】 A 3.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①CaC 2②N 2 H 4 ③Na 2 S 2 ④NH 4 NO 3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解析】CaC 2是由Ca2+和C2- 2 构成的,C2- 2 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 2 H 4 中含N —H键(极性键)和N—N键(非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Na 2S 2 是由Na+和S2- 2 构 成的,S2- 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H 4 NO 3 含离子键和极性键。 【答案】 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B.分子中若含有化学键,则一定存在σ键 C.p和p轨道不能形成σ键 D.含π键的物质不如只含σ键的物质稳定 【解析】A项,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由单个原子构成,不存在化学键。B项,如果分子中存在化学键,则一定有σ键。C项,若两个原子的p轨道“头碰头”重叠,就能形成σ键。 D项,如氮气中就有π键,氯气中只含有σ键,但氮气比氯气稳定。 【答案】 B 5.下列物质所属晶体类型分类正确的是( ) C 选项中氯化铯为离子晶体。 【答案】 D 6.某物质熔融状态可导电,固态可导电,将其投入水中水溶液也可导电,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 子 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 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 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 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 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 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 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 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

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鲁科版) 章末过关检测卷(五) 第5章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某人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液呈微酸性,医生建议他( ) A.少吃苹果、梨等水果 B.少吃菠菜、芹菜等蔬菜 C.少喝牛奶、豆汁等饮料 D.少吃含蛋白质、脂肪多的肉类食品 解析:尿液呈酸性,说明他身体呈“酸性”,应多吃碱性食品加以调节,苹果、梨、菠菜、芹菜等水果、蔬菜代谢以后呈碱性,牛奶、豆汁等代谢以后呈碱性,而肉类食品代谢以后呈酸性,所以应少吃此类食品。 答案:D 2.20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 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纶洗衣粉阿司匹林 D.石英橡胶塑料 解析:A中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棉花、木材等;B中食盐大量存在于海水中,提取即可,不必合成;D中石英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石英砂、水晶等;C中物质全部为合成而得,故选C。 答案:C 3.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它们去漂白某一润湿的有色物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B.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有少量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对环境消毒或直接涂抹于皮肤 D.工业酒精不能加水当酒品尝,其原因是它含有甲醇,它虽具有酒香,但饮用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解析:Cl2与SO2及水反应会生成没有漂白作用的盐酸和硫酸;食盐中加的碘是以碘酸根的形式存在;苯酚不能直接涂抹于皮肤上。 答案:D 4.我们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来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日常生活中许多小窍门和小常识往往包含着化学知识。生活中以下做法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 ①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油污②用食醋清除暖水瓶中的水垢 ③用热的纯碱洗涤铁锅上的油污 ④用汽油清洗电风扇叶片漆面上的污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各种饭锅上的油污是酯类物质,热的纯碱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OH-的存在能使油污水解而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洗去,故③对;钢丝球不仅不能擦洗去油污,而且能将铝锅擦伤,因为铝的硬度小于钢丝,故①错;用汽油清洗风扇叶片漆面上的污渍时,叶片表面上的漆面会被汽油溶解而破坏,故④错。 答案: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氟牙膏含氟越高越好 B.牙膏中加入抗菌剂可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C.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摩擦剂和清洁剂 D.由于铝元素对人体有害,所以牙膏中不能有氢氧化铝 解析:在牙膏中加入叶绿素,有一定预防龋齿的作用,氢氧化铝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 答案:C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是2n 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加上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综合检测(二)

综合检测(二) 第 2 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含有羟基的有机物称为醇 B.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C?苯酚俗称石炭酸,酸性比碳酸强 D.含高级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一般呈固态 【解析】A选项中要注意醇与酚的区别,醇是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而酚是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B选项中应是只要有醛基的物质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选项中应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答案】D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葡萄糖溶液和乙醛 【解析】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气体,与乙醚不反应,A正确;3-己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己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B正确;苯和溴苯在水中分层,苯在水的上层,溴苯在水的下层,C正确;葡萄糖和乙醛中都有醛基,都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葡萄糖溶液和乙醛,D错误。 【答案】D 3. 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3H8 + C12—>GHCI + HCl B. 2FeCl2+Cl2===2FeC3l 催化剂

C. -------------------------- CH===C出H2O > CHCHOH 浓H2SQ D. CHCHO -------- >CH===C凶 + H2O 170 C 【解析】由各有机反应类型的定义知:A为取代反应,D为消去反应,只有C 符合,而B为无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4. 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水 A. CHCHCI + NaOH—>CHCHOH^ NaCI △ 浓硫酸 B. --------------------- 2CHCHO > CHCHOC2CH+ H2O 140 °C OH 1 / U(C G H?OQ—OH -3H HO—N02 - OH」, /ONO》「 (Cft H? Og). OXO^ ONO2_ 【解析】根据取代反应的定义判断,A B C三项中的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D项中的有机物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D 5. 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制取乙酸乙酯时,先将1体积的酒精倒入3体积的浓硫酸中 B. 配置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至白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C. 实验室做钠与乙醇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废液缸中 D. 制乙烯时,用量程为100 C的温度计代替量程为300 C的温度计,测反应液的温度 【解析】制取乙酸乙酯时,应将浓硫酸倒入酒精中,A选项错误;实验中 剩余的金属钠不能投入到废液缸中,因为金属钠能和水发生反应,C选项错误;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精品】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 1.1 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污染指数(API)、光化学烟雾的概念。 2.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3.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4.酸雨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目标: 通过空气质量报告反映的内容,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确定。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从1997年5月起,我国有十几座城市先后开始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为大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济南市也在其中,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又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表1-1-1 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你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吗? 【阅读】表1-1-1 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一从空气质量报告谈起 1 解读空气质量报告 【讲解】要了解该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我们首先从什么时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开始。目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指数是将某种污染物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单数值形式。每天分别测定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它们的污染指数,其中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就是当日的首要污染物,并将其污染指数作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AP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API在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中所对应的级别就是当日的空气质量级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表1-1-2,了解下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及各个级别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讲解】空气质量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个是气象条件。

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 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姓名_________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g)+3H2(g) 2NH3(g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A.1.2mol/(L·min) B.1mol/(L·min) C.0.6mol/(L·min) D.0.4mol/(L·min) 2.已知450℃时,反应H 2(g)+I2(g) 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 H 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3.用酸滴定碱时,滴定前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视线低于水平线,滴定结束时读数正确,这样会使测得的碱溶液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4.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 + Pb + 2H2SO4= 2PbSO4↓+ 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 2e – = PbSO4↓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SO 2 4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5.在25℃、101kPa下,1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2kJ,下列热化学方 程式正确的是()A.CH3CH2OH(l)+3O2(g)=2CO2(g)+ 3H2O(l);△H=+1367kJ/mol B.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C.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1367kJ/mol D.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6.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 B.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C. 2H2+O2=2H2O ;ΔH=-571.6kJ·mol-1 D. H2(g)+1/2O2(g)=H2O(g);ΔH=--285.8kJ·mol-1 7、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NaOH转变为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 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高中化学 《烃》教案鲁科版选修五

第一章第三节常见的烃 (第一课时) 【问】你知道什么是烃? 烃是一类只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 一烃的分类 1 结构中有无苯环 不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饱和烃——烷烃不含苯环————脂肪烃 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不饱和烃——烯烃、炔烃 烃 含有苯环————芳香烃 二脂肪烃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 (1)烷烃的熔、沸点(见课本P40) 【问】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注意:表中所列烷烃均为无支链的烷烃,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除了上述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几种分子之外,还有一种碳原子数为5的分子,但分子中含有支链的戊烷, 【问】烷烃分子的熔沸点为什么会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大即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而升高呢? 由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大,从而导致烷烃分子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补充:烷烃的熔点在开始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折线上升,这是由于其熔点不仅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还与结构的对称性有关。 (2)水溶性——烷烃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故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2 特成反应 【学生回答】——完成下列填空 (1)甲烷与纯卤素单质(Cl2)发生取代反应 这类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2)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构成有机物不饱和键的两个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A 单烯烃中的加成反应 乙烯与HCl的反应 乙烯与H2O的反应 乙烯与氯气的反应 乙烯与H2的反应 乙炔(“能”或“不能”)使溴水褪色。 乙炔与少量溴水反应 乙炔与过量溴水反应 乙炔与足量H2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牟平一中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练习 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7)A 、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2)(4)(5). B.(2)(7) C. (1)(3)(4) D.(5)(6)(7) 3.已知:xA(g)+yB(g ) zC(g);△H=a。将x molA和y molB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T1>T2)及压强(P1>P2)下,C的物质的量n(C)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y=z;a>0 B.x+y>z;a<0 C.x+y0 4.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 mol/L在温度 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为0.3 mol/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密度一定减小 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计量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了 5. 可以判断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反应转化率的改变 6.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7.反应A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知X 2 、Y 2 、Z的起始浓度分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已 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Z为0.3mol/L B. Y 2 为0.4mol/L C. X 2 为0.2mol/L D、Z为0.4mol/L 9.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和3mol水蒸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达到平衡后,测得CO 2 为0.75mol,再通入6mol水蒸 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 2 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A.. 1.2mol B .1.5mol C. 1.8mol D . 2.5mol 10.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 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11. 一定条件下的反应:PCl5(g)PCl3(g)+Cl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PCl5 分解率降低的是 A.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B. 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 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氯气 D. 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CO g H O g CO g H g ()()()() ++ 222 X g Y g Z g 22 2 ()()() + A g B g C g ()()() +32 桑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